苏轼咏月诗两首

合集下载

月亮的古诗每首诗都是四句要100首

月亮的古诗每首诗都是四句要100首

月亮的古诗每首诗都是四句要100首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月亮的古诗每首诗都是四句要100首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月亮的古诗(每首诗都是四句)要100首诗中月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静夜思》)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四.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八.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咏月名句积累:一、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二、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三、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四、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五、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六、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七、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八、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十、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十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十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半夜吴歌四首》十三、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十四、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十五、人攀明月不行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十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十七、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十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十九、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二十.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二.描写月亮的诗句4句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水调歌头句子赏析

水调歌头句子赏析

水调歌头句子赏析水调歌头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咏月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熙宁九年(1076),苏轼知密州已有两年。

时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幕府掌书记,兄弟六七年未见。

中秋之夜,苏轼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见《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小引,《苏轼诗集》卷十四),通宵欢饮,豪兴大发。

望月思亲,赋词放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坡仙”旷逸的情性和深邃博达的人生思考。

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的惆怅,全词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气息。

牵人神魂,沁人心脾。

词的意境显然受李白诗的影响,但又有所新发。

“明月几时有”两句从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同时又暗用此诗“皎如飞镜临丹厥,绝烟灭尽清辉发”的诗意。

明月清辉逼人,美酒香醇醉人,东坡不禁奇想联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正是《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赞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而词人倜傥潇洒之丰神亦尽在这一问之中。

进而词人以谪仙自居,意欲“乘风归去”,词境较李白《把酒问月》更为空灵蕴藉。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词情一顿。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融化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句,借用李白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却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的精神面貌。

琼楼玉宇,乘风奔月,月宫高寒,无一不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被词人信手拈来表现其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写尽了“欢”,也写活了“醉”。

下片写思亲,仍扣“月”而行,情绪略转低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流转,斯人不眠。

苏轼与苏辙手足情笃。

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谢表》《东坡集》卷二十五)。

但来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遥,晤面艰难。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不能自已。

苏轼咏中秋诗词赏析

苏轼咏中秋诗词赏析

苏轼咏中秋诗词赏析苏轼咏中秋诗词赏析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咏中秋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一年中最美、最大的月亮高悬夜空,总是引得人们思绪飞扬,感慨万千。

中秋夜晚赏月,是人们期盼阖家团圆、寄托美好愿望的主要风俗。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中秋咏月抒怀的佳作。

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

苏轼咏中秋的诗词,除了赏月、怀人等主题,更多的是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

先看他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当时,苏轼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词一开始就提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词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

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

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提起苏轼的中秋诗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苏轼自请外任,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主要表达了政治失意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宕出,专写“人间”一路,小序中“兼怀子由”之意也随之拈出。

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藉,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醇厚的亲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此时的苏子,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苏轼一生,以崇尚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这首中秋词,正是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边廷忧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些微的提示。

苏轼咏月的诗词名句

苏轼咏月的诗词名句

苏轼咏月的诗词名句
嘿,你知道苏轼不?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文豪啊!他写的那些咏月的诗词名句,简直绝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哇塞,你想想看,苏轼站在那儿,举着酒杯,对着那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发问,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就好像他在和月亮聊天似的。

这多有意思啊!就像咱有时候也会对着天空发呆,心里想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还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他把那庭院里的月光描写得跟水一样,还说有什么藻啊荇啊,其实就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这想象力,简直神了!这就好比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会想象成各种动物或者其他好玩的东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多经典啊!他希望人们都能长久地在一起,就算相隔千里,也能一起看着这同一个月亮。

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就好像我们和远方的朋友,虽然不能常常见面,但看到月亮的时候,就会觉得彼此好像也不那么远了。

苏轼咏月的诗词名句,那可真是太有魅力了!每一句都能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他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就像是个魔法师,用他的笔把月亮变得那么生动、那么有趣。

这些诗词名句不只是文字,它们是能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它们让我们在看到月亮的时候,会想起苏轼,会想起他的那些情感和故事。

它们让月亮不再只是一个挂在天上的天体,而是承载了我们无数情感和回忆的象征。

所以啊,苏轼咏月的诗词名句,那绝对是文学宝库里闪闪发光的宝贝啊!咱可得好好欣赏,好好品味!。

苏轼带有月字的诗词

苏轼带有月字的诗词

苏轼带有月字的诗词苏轼带有月字的诗词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带有月字的诗词,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带有月字的诗词1、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8、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宋·苏轼《念奴娇·中秋》9、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0、月笼云暗重门锁——宋·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11、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12、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宋·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13、月色如银——宋·苏轼《行香子·述怀》14、暗香浮动月黄昏——宋·苏轼《阮郎归·梅词》15、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16、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17、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1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宋·苏轼《少年游·润州作》19、月花羞——宋·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20、持杯月下花前醉——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21、新月与愁烟——宋·苏轼《昭君怨·送别》22、持杯摇劝天边月——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23、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宋·苏轼《行香子·冬思》24、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宋·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25、愿月圆无缺——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26、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宋·苏轼《东坡》27、醉倚阑干风月好——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寓意》28、更阑人静月侵廊——宋·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29、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30、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月满苕溪照夜堂——宋·苏轼《少年游·野作六客词》31、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32、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33、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34、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35、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宋·苏轼《鹧鸪天·佳人》36、月明谁起笛中哀——宋·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37、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宋·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38、画檐初挂弯弯月——宋·苏轼《菩萨蛮(新月)》39、渡斜烟淡月笼沙——宋·苏轼《西江月·咏梅》40、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宋·苏轼《西江月·咏梅》41、更阑月坠星河转——宋·苏轼《菩萨蛮(七夕)》42、风月平分破——宋·苏轼《点绛唇·二之一》43、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44、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宋·苏轼《虾蟆培》45、只应闲过商颜老,独自吹箫月下归——宋·苏轼《题毛女真》46、长江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47、午夜胧胧淡月黄,梦回犹有暗尘香——宋·苏轼《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48、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宋·苏轼《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见和》49、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宋·苏轼《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50、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宋·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51、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宋·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52、月明穿破裘,霜气涩孤剑——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53、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宋·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54、嫋嫋春风送度关,娟娟霜月照生还——宋·苏轼《和王斿二首其一》55、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56、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5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58、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59、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60、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61、云散月明谁点缀——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62、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63、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64、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65、隋堤三月水溶溶——宋·苏轼《江神子·恨别》带有月字的诗词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苏轼写月的诗句精选

苏轼写月的诗句精选

苏轼写月的诗句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3、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4、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5、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6、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花影?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8、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念奴娇·中秋?9、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0、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临江仙·送钱穆父?11、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西江月·顷在黄州?1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顷在黄州?13、雾帐吹笙香袅袅,霜庭按舞月娟娟——?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14、君看六月河无水,万斛龙骧到自迟——?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15、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16、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和子由寒食?17、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题织锦图上回文三首其一?18、明月人华池,反照池上堂——?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其一?19、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20、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21、孤光照微陋,耿如月在盆——?次韵和王巩?22、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送运判朱朝奉入蜀七首其一?23、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淮月弄舟人——?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24、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栖贤三峡桥?25、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卢山五咏三泉?26、仍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弹——?藤州江下夜起对月赠邵道士?27、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送芝上人游庐山?28、水天鸥鹭静,月露松桧香——?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29、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安州老人食蜜歌?30、小楼看月上,剧饮到参横——?次韵江晦叔二首其一?31、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寒食夜?32、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夜过舒尧文戏作?33、免使谪仙明月下,狂歌对影只三人——?再次韵答完夫穆父〔二公自言,先世同在西掖?34、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35、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失题二首其一?36、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望海楼晚景五绝?37、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留别蹇道士拱辰?38、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赠章默?39、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40、春岩彩鸡舞,月峡哀猿哭——?次韵刘景文登介亭?41、午夜胧胧淡月黄,梦回犹有暗尘香——?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42、岁月如梭——?减字木兰花·送赵令?43、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答仲屯田次韵?44、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45、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虾蟆培?46、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一?4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4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49、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5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拓展: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及赏析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苏东坡关于月亮的诗句

苏东坡关于月亮的诗句

苏东坡关于月亮的诗句苏东坡,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文人宰相”。

他的诗作博大精深,其中关于月亮的诗句更是琳琅满目,充满着他对月亮的独到见解和深情表达。

以下是苏东坡关于月亮的部分诗句: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苏东坡的名篇之一,《临江仙》是一首写意江水流动之美的词,但其中插入的这两句,以明月为背景,借问时光流转。

诗人把月亮作为寄托情感的象征,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叹。

2. “江城四月芳菲尽,杨柳岸晓风残月。

”(《题西林壁》)这是苏东坡在舟山西林寺壁上所题。

诗人以画境为背景,描述了四月时节江城芳菲已尽,杨柳岸依然有着枝繁叶茂,微风吹动下,天空中的残月映照在杨柳岸边的江水上。

通过写月亮与环境的关系,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芳菲的凋零。

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赤壁赋》)《赤壁赋》被誉为苏东坡最杰出的散文之一,这是其中的一句。

诗人在赋中描绘了长江边的壮丽景色,其中也插入了月亮的描写。

诗人以"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方式来表达他离开白帝城去江陵的心情,并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方式,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江陵上望月的情景。

4. “静夜思。

”(《静夜思》)《静夜思》是苏东坡的代表诗之一。

这首诗简洁明了,表达了诗人在静谧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其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床前明月为开篇,描绘出月光照耀床前的静谧景象,表达了思念之情。

5. “船舷弄晚疑有地,梦随风万里明月。

”(《九江县中山实尹宴会门内船行步摸月五十韵》)这是苏东坡一首描写夜晚江船行进情景的五言律诗。

诗人以夜晚江船行进为背景,描绘了月色如银、梦境万里的景象,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遐思与怀想。

苏东坡的诗句中充满着对月亮的赞美与思索,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月亮在不同场景中的美丽与意义。

他以独特的感悟和表达方式,将月亮与情感、思考、时光流转相联系,使其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感人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咏月的诗句大全

关于咏月的诗句大全

咏月的诗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咏月的诗句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月的诗句11、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李白《九日龙山饮》2、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

——阮逸女《花心动·春词》3、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李益《宫怨》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5、只言江左好风光。

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6、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7、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纳凉》8、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9、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10、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夜月》11、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12、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洪秀全《吟剑》13、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14、门掩落花春去后,窗含残月酒醒时。

——石象之《咏愁》15、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陆游《关山月》16、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17、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18、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19、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2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21、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王昌龄《青楼怨》22、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23、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唐寅《美人对月》24、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咏月的诗词三百首

咏月的诗词三百首

咏月的诗词三百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是诗人们眷恋的对象,被他们吟咏、追寻,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主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三百首咏月的诗词,以展示月亮在古人笔下的美丽形象。

第一部分:望月怀人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闲几点。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 月下独酌 (杜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 明月几时有 (苏轼)世人皆晚而不舍,予亦来早而修短。

自问年来何岁也,心中独得明月光。

第二部分:月光佳景1.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夜 (白居易)清景无限似当年,花开终不为客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第三部分:思乡之情1. 长相思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2.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相见欢 (杨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客中行 (杜甫)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四部分:田园诗情1. 月夜 (杜牧)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孟浩然)独宿千叶庵,寒江万木瘴。

关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关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关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关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

2.能感受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投影月夜图画和配合的诗词)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圆的象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介绍作者: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2.《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诵读探究:1.理清诗歌脉络。

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朗诵全诗。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思考:(1)开头两句的月宫境界,反映了什么?反映词人对天上的向往。

(他写该词时正值政治失意,这正反映了他当时思想的矛盾。

)(2)后面几句,思想有无转变?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怀?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课后学习:背诵三首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中的意境。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

“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苏轼月亮的诗句

苏轼月亮的诗句

苏轼月亮的诗句苏轼月亮的诗句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这是一篇有关于苏轼关于月亮的诗的文章,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一、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二、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三、永遇乐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

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

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

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

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

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

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注释⑴彭城:今江苏徐州。

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⑵紞如:击鼓声。

⑶铿然:清越的音响。

⑷梦云:夜梦神女朝云。

云,喻盼盼。

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

惊断:惊醒。

⑸心眼:心愿。

⑹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苏轼的咏月诗

苏轼的咏月诗

苏轼的咏月诗
苏轼的咏月诗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三首:
1.《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江月五首·其二》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

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

以上三首都是苏轼的咏月诗,第一首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第二首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第三首则描绘了山月与幽人的情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三、课型:新授四、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咏月怀人的诗句

咏月怀人的诗句

咏月怀人的诗句
咏月怀人的诗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例子:
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以明月和诗人的影子为对象,表达了诗人孤独饮酒的情景。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这首诗中,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但作者却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以此突出了他对故乡和弟弟的深深思念。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闲愁最终难,过尽千帆皆不是。

"虽然此诗并未直接咏月,但最后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让人联想到了怀人的情感。

苏轼关于月亮的诗句

苏轼关于月亮的诗句

苏轼关于月亮的诗句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出现
关于月亮的描写。

以下是苏轼关于月亮的几句诗句,以及对其意境的解读: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之情,他把月亮当作自己的知己,
与之共饮畅谈。

这种情感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和向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这句诗
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月亮在这里象征着友谊和
美好的未来,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相互陪伴,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赤壁怀古》。

这句诗中的月亮是在黄昏时分出现的,象征着夜幕的降临和人们的思绪的
回归。

暗香盈袖则是诗人对月亮的另一种描写,它表达了月亮的神秘和美丽。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诗出自苏轼
的《临江仙·满江红·怀旧》。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月
亮的阴晴圆缺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这种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
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总之,苏轼的诗歌作品中关于月亮的描写,不
仅仅是对月亮的赞美和崇敬,更是对人生、情感、友谊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和指引。

苏轼《念奴娇·中秋》鉴赏 《念奴娇·中秋》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中秋》鉴赏 《念奴娇·中秋》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中秋》鉴赏《念奴娇·中秋》译文及赏析《念奴娇·中秋》是由苏轼所创作的,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念奴娇·中秋》宋代: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念奴娇·中秋》译文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

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

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

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念奴娇·中秋》注释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

念奴娇:南北曲均有。

属大石调。

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

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

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

桂魄:月亮的别称。

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

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

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知识精讲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知识精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一、课文助读【文题解读】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苏轼的这首词是中秋咏月诗词中的千古绝唱。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苏轼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集有《东坡乐府》。

【写作背景】本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1076年)中秋,苏轼41岁,时为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未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乘酒兴正酣,于是挥笔写下了此词。

二、课文解析三、文章结构四、课后习题1.《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答案】情感的变化轨迹:①词以问月开篇,引发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情感高亢激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感转为通达、豪放;②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议论,情感通透、豁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出美好的祝愿,情感热烈而奔放。

人生思考:词人由对明月的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回到对人间的留恋。

他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照,发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他悟出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

这是最明智也是无奈的选择。

2.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苏东坡写月亮的诗句

苏东坡写月亮的诗句

苏东坡写月亮的诗句月亮游历人间,入海上天际,月光洒满遍野。

唐代诗人苏东坡曾颂扬月亮,以其伟大的文学成就,表达对美丽的月亮的深切敬意,其超越现实的写作风格让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苏东坡的写月亮的诗句著名的有《望月怀远》、《月下独酌》,等等,这些诗句汇集了苏东坡对月亮的情感,他的作品渲染的月亮的美丽,让人们流连忘返。

《望月怀远》是苏东坡写月亮的诗句之一,朗诵出来激起众人的宁静感,这首诗描绘了苏东坡望月时那种仰望中圣洁和智慧的象征意义。

该诗全文如下: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凭阑处、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竖花酒。

看来桃花落尽来无踪,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都无暇把钱去买。

诗中苏东坡对名古屋之客抒发思乡之情,抒情淡雅,多有沧桑感。

想当年,他西征黄鹤楼,思量旧游,望月之时,故人远去,烟花掩绿,月光落尽,江枫渔火对愁眠,他只好用思乡之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思念着。

苏东坡的《月下独酌》也是他写月亮的诗句之一,此诗叙述了苏东坡思忆故乡的亲戚朋友时的温馨场景,别有一番情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何处芳草碧连天,染尽西风的思量。

苏东坡在此诗中笔力流畅,气魄宏大,描述的情景里充满着孤独思念,宁静也又洋溢着温情。

作者更是把举杯和月当成有生命力的人物,邀友共饮,共享湖畔的景致,他把舒服的景致延续至心灵,表达出他对远方人家的思念之情,赋予了诗句以另一种不同以往的深情。

苏东坡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家中的伟大诗人,他的大抵颂叹月亮的诗句为后世继续承载着他对伟大的文学成就的热爱,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贡献出不少芳华,他把月亮上的景色写得美丽而深情,使人们流连忘返,他的诗句激起了众人的宁静感和诗情画意,让人们在月光下感受到历史的印记,体会到苏东坡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热爱和对月亮的崇敬。

苏东坡的写月亮的诗句,不仅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给了我们一个自然界伟大美景的宝贵体验,他的诗句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断影响着现代的诗人,被广泛的传唱着,它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让我们在这里可以更充分的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也承载着不朽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苏轼咏月诗两首》(2课时)课型:精读课型上课日期:2013年3月20日作者:枣庄七中梁举昌苏轼咏月诗两首(2课时)枣庄七中梁举昌课前预习:1.反复诵读两篇诗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搜集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这两篇咏月诗文时的背景。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3.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评价任务: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意思。

2. 仔细研读课文,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意。

3.文中“闲人”的含义。

4.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像,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扩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片段。

5.学生朗读《水调歌头中秋》,可多次多种形式朗读。

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6.比较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与李白的《把酒问月》、《月下独酌》中的写月之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些句子,尽量表明观点,谈出理由。

7.背诵文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苏轼曾评论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字唯其少、意唯其多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背景介绍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材料,明确苏轼写作此文时的背景。

2.教师介绍:《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当时,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正音(板书)遂寝荇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意思。

〔学情预测〕本文仅84字,在注释的帮助下,学生基本能理解文章的大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统一指导。

3.教师明确: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四、再读课文,揣摩文意,精读把握。

1.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仔细研读课文,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意。

〔学情预测〕本文辞约义丰,字字都有其深意,学生可能只能了解大致的情节,而对情节背后如何用字措辞不能很好地把握。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务必使学生明白本文的精妙之处。

2.教师明确:“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笔就扣住了“夜游”的“夜”字,径入题旨。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作者正欲入睡,忽见月色清凉,窥入窗户。

这样,便把前面提到的“夜”具体化了。

更重要的是,点出了“夜”的特点是月色融融,而非月黑风高。

作者就抓住这个特点,铺展文墨。

“月色入户”,如此良夜,如此月光,激活了作者的情思,于是“欣然起行”。

这一行动的发因是循着“月色入户”的夜景而来的。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这里,交代了夜游的地点、同游者等等。

“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连贯性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至承天寺”又一次点题,但是,到承天寺的一路经过,因与主题无关,就略而不提。

“寻张怀民”是什么情景,又因与主题不相关涉,也付之篇外。

这样,为“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事,仅用最简略、经济的语言加以表述,其余的,就不再添枝加叶。

尤其是夜游的景色描绘,更富特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先写了水色,继写水中诸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

写了庭下诸景后,跳出这样一句:“盖竹柏影也。

”文意陡然一变,用语出奇制胜。

作者初写庭下积水、水中藻荇,都是为了写竹柏投影,是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形成文字的波澜、节奏。

而竹柏所以能投影庭下,作者不施一笔,这正是用墨高明、精妙之处。

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

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

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三分美景了。

苏轼在此文中处处扣住个“月”字写夜游,这是特点之一。

他写月,只是轻点几笔,则境界全出。

这是特点之二。

苏轼写月夜景,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空明,这是特点之三。

由于抓到了特点,整个描述就显得精约而传神了。

五、三读课文,品读鉴赏,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1.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文中“闲人”的含义。

〔学情预测〕经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及其心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多只能从字面层次理解“闲人”,即清闲或有闲情逸致的人,而对作者内心的难言的情感体会不足。

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进一步深入引导。

2.教师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当时作者虽遭贬,抑郁不得志,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何夜无明月临照,何处没有竹枝柏影,却很少有“闲人如吾两人者”。

广袤的时空对“吾两人”的以大衬小,不言情,而其情自见,情感深蓄在语词之中。

而这种感情有其特定性,表现为旷达。

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

这种旷达情绪反映了这个时期苏轼的思想状况,也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六、四读课文,拓展延伸,学会运用。

1.研读描写月光倒影的片断,学会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心目中的月色之美。

〔学情预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给他们一个适当的提示,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较美的文字。

课堂上,教师仅做一些引导,具体的习作训练留作课外作业。

2.教师提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中“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像,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扩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片段。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上的描写片段练习。

2.背诵本文。

3.反复诵读《水调歌头中秋》,了解其大意。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

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的这阕词中有许多名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我们刚学过苏轼写月夜的散文,今天接着学习他的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中秋》。

二、背景介绍。

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材料,明确苏轼写作此词时的背景。

2.教师介绍: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

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像。

但词中由抑郁忧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脍炙人口。

“同咏月亮两样情”。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的月是可人之月,月色是惹人情思之月色;文章以轻松笔调、悠闲神色所述赏月活动,蕴藉的却是郁久待发而又排遣不尽的悲情,是述志失意的文学门径。

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写中秋之月则“笔调奇逸,意境空灵,风格清旷”,虽遭贬谪而处境不顺却不失对生活的乐观,是富含哲理的文学路数。

三、朗读全词,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生朗读,可多次多种形式朗读。

目的让学生能够在多读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好的把握。

2.教师明确: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板书〕水调歌头中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饮酒赏秋,百生无赖。

何以为寄,指月问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望月遐想,宇宙人生。

哲理思考,赞美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

世之所安,不忍弃绝。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壮志难酬,终不能弃。

从心所欲,豁然达观。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华照人,别生离恨。

子由安在?反侧难寝。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天成人意,亲聚良期。

月何无情,圆逢离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物喜人悲,枉自伤神。

宽心自解,达观之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系情,天涯比邻。

惟愿手足,天地长存。

四、拓展延伸,比较探究。

1.比较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与李白的《把酒问月》、《月下独酌》中的写月之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些句子,尽量表明观点,谈出理由。

〔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但就是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体会感悟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