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返校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龙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
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证。
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缘化。
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
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
现在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
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要条件。
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提倡对民族文化作同情的理解和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提倡民族理性,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抑制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偏激,以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和睦。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少卿,杂役,今日公案何时毕?”随着戏腔念白风格的片尾曲响起,国产动画《大理寺日志》第一季收官。
动画不仅收获了豆瓣8.6的评分和B站过亿的播放量,其中展现的唐代风俗文化,也让不少网友直呼“神还原”“细节赞”。
《大理寺日志》讲述的是在唐朝式则天时期,大理寺白猫少卿李饼带领众人侦破各种案件的故事。
动画一开始,就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繁华的洛阳城。
大到街景、建筑,小到服饰、器物,几乎都能从古时找到原型。
在剧中,李饼因受家族牵连被关押进了大理寺,后来又因大赦出狱,当上大理寺少卿。
这个在古装剧中出镜率极高的大理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在唐代,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判中央朝廷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
大理寺还与刑部、御史台合称“三法司”,经常会一起审理复杂疑难案件,后世所谓的“三堂会审”就是由此而来。
据《唐六典》记载,大理寺的主官叫大理寺卿,少卿则是寺卿的副手,因此李饼担任的是极为重要的职务。
剧中的大理寺评事、“歪果仁”阿里巴巴,因为一口“塑料”普通话成为笑点担当。
其实,在唐代,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留学生还真不少。
据史料记载,长安城里的留学生最多时达到上万人。
贞观元年,大唐对留学生开放科举考试,登科及第被称作“宾贡进士”,甚至可以成为大唐的官员。
因此,来自大食国的阿里巴巴能在大理寺任职也并不稀奇了。
(摘编自2020-7-29“人民网·文化频道”)材料二:《大鱼海棠》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和情节,均借鉴于上古神话传说。
《庄子·逍遥游》有记载:“上古有大椿者,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些用典,不仅成为男女主角名字的来历,也暗示了他们的命运。
此外,影片中还出现了木神句芒、火神祝融等多位来自《山海经》的神仙异者,形成了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期,一批描摹时代风貌、聚焦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
如《北辙南辕》《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剧,给屏幕带来一股新风。
然而,其中一些作品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让作品的传播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
现实题材作品应具备现实主义品格。
以此反观当下创作会发现: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游走于生活之外,用臆想来构建故事、用标签来定义人物;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把自然主义当作现实主义,用纪实性代替故事性,用生活流代替戏剧感,用宏大叙事代替人性观照。
这样的作品都有违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美学原则,与艺术创作的目的南辕北辙。
真正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还应着力提升艺术性,既要从细微处还原生活质感,又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既要回归真实,又要有诗意引领。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
诚然,纪实性与戏剧性并不冲突,但是如果把故事片拍成纪录片,就失去了叙事性影视艺术必备的风格特征。
有的影视作品在故事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
而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总是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把情节密度高、戏剧张力大作为重要的美学追求。
如电视剧《山海情》,把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愿景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和精准阐释,在细节中发现伟大,在点滴中走向崇高。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
在现实中,俯首皆是生活的原生态,如何浓缩提纯,在有限的篇幅内、规定的主题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尤为重要。
要把生活中的普遍性、常态化提炼成故事中的独特性和典型化,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
要把代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典型家庭环境作为故事的特定背景,塑造代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类人共同特点的典型人物,让人物的遭遇、经历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塑造“熟悉的陌生人”。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宁夏银川⼀中2021届⾼三年级第三次⽉考语⽂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典故,在古代⼜称事类。
南朝⽂论家刘勰在《⽂⼼雕龙》中说:“事类者,盖⽂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所谓事类,就是⽂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说明义理,引⽤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
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
典故可以表现为⼀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句话、⼀句诗甚⾄⼀段叙述。
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
⼀个典故的意义,⾄少包含三个层⾯:⼀是典故最初⽣成时的意义;⼆是在⽂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些变化,甚⾄会⼤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的意义。
简单认识⼀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理解⼀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
⼀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的语境。
⼀个典故的⽣成,⾸先是⼀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疗伤的⼤段⽂字最终浓缩为“刮⾻疗毒”4个字,甚或“刮⾻”⼆字。
⽐较⽽⾔,语⾔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学》中开篇⼀⼤段⽂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内⾃省也”。
其次,⼀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多数学者认可并使⽤。
关⽻刮⾻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畏,⽽在⽂⼈的反复引⽤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畏的意义层⾯上。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毛晓彤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5.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立即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
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
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
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什么时候可以让全球大多数人来看中国的电影阅读中国的书籍?什么时候全球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更多地选择中国品牌?这些问题看似普通,却暴露了我国在文化输出方而的不足。
国家形象的传播有许多方式,最有渗透力的是文化的方式。
而中国文化长期“窝”在家里,在外步履维艰,这让中国很难真正树立起大国形象,也使中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处于被动境地。
中国要“走出去”,需要文化的“走出去”,这其中的重要路径是走出去赢得市场。
②市场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便捷、有效的渠道。
而文化使者是赢得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像贸易需要穿梭于各地的商人一样,文化传播也需要国际文化使者。
人尤是文化名人,是文化传播中重要的元素。
比如著名旅美音乐家谭盾在荷兰演出歌剧《马可波罗》,将昆剧等中国元素引入剧中;旅美歌唱家田浩江在纽约演出时,演唱歌剧《李白》,将中国古典之美传播给异国观众,这些都有利于世界更好好地了解中国。
同时,要在西方主流文化市场上产生较大影响力,还需要积累强有力的国际人脉。
上海交响乐团请旅德指挥家余隆担任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请旅法作曲家许舒亚担任院长等,这些做法无疑提高了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国际能见度。
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国际化人才会呈群体涌现,他们的舞台不会拘囿于国内,我们的政策应当积极适应这种变化,要充分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中国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扎实。
③其次,要打造适合国际市场的中国文化产品,需要将文化作为商品在国际市场公开流通。
过去,我们习惯通过政府间友好合作交流,不走市场,以赠送的方式进行交流。
因此,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国际上走不远、走不深、走不久。
事实上,文化产品只有通过市场赢得受众,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否则终将昙花一现。
打造适合国际市场的中国文化产品肯定要去开掘传统矿藏,其中就包含对经典的演绎,但经典不应被僵化,而要在每一次演绎中不断捕捉和揣摩时代焦点。
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里值得珍存的部分。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届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A.“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说法错误,原文说“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可见模糊问题用经典思维去处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因此选项错误。
C.“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可见模糊思维方法已经渗透进工农业等领域,选项将已然说成了未然。
D.“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
2.B B.“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曲解文意,原文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由此可见,处理模糊问题时要重视事物的精确性,不能忽视精确性,所以选项表述错误。
3.A A.“城市发展中经济指标GDP统计分析”不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GDP 是精确定量。
B.“《国务院关于节约粮食的通知》精准及时”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精准及时”一词具有模糊性。
C.“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具有模糊性。
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少年”的年龄具有模糊性。
4.模糊思维方法是一种以模糊概念为研究对象,以隶属程度为基本思想,主观性和客观性兼有的思想方法。
5.①首先论述模糊思维方法产生的原因;②进而论述模糊思维方法的内涵(或者特点)以及和经典思维的差异;③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6.B “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错误。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最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进人民大众的内心和生活。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
“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
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
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
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
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
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
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
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答案详解)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
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最新】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以下简称《应用示范》日前在天津公布。
《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数据分析等3个“健康养老十”平台,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演化规律,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测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图识别、诈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
“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作为推广介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平台将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
(摘编自《未来3年京津老年人将“尝鲜”养老新模式》)材料二: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
一方面智慧养老面的用户主体为“40后”“50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地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画等号,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
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驿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趋势。
老年人更需要一种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能够提供综合性、专属定制化养老服务的机构。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陈从周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
如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从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
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
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外,造园必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
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乐郊园”就曾经历四次拆改,可见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如果游园者文化修养高,还会吟出几句好诗来,画上几幅清逸的园景。
汤显祖《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寓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可见,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当然,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造园之高明者,能将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返校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这就是士。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地位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他们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
其中《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公元前 2 世纪中叶,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因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尊奉孔子为圣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以及孔子后裔和孟子后裔,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或认为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或完全一致,简言之,即所谓的孔孟一家。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因为,实际情况是,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致命的问题在于,当君王不尽君王的责任时,或君王胡作非为时,人们没有正当合法的途径去纠正君王的错误或更换君王。
对这个难题,孔子心里是明白的,但是他没有找到或不敢(不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对比之下,孟子则鲜明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中国的历史中,他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朝廷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君王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
为了约束君王的行为,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在定罪量刑上,也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允许君王的亲信左右或大臣私自说了算,同样必须征求国人的意见。
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做。
(《孟子·离娄下》)”事实上,孟子的上述主张,都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这表明孟子的学术思想、政治理念与孔子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一个学派,孔孟并非一家。
其实,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一书的许多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这是因为,只要宣扬孔孟一家,那么孟子便永运屈居亚圣地位,孟子思想主张的正确与否,也就必须以孔子思想为准,这样便可以用正圣压制亚圣,用孔子的思想埋没孟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孟子倡导的民主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神州大地上掀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变革中,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都呈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
B.以孟子、墨子、商鞅、申不害等为代表的“士”阶层,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有的通晓天文、历算等知识,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有致命的问题:人们没有纠正君主错误或更换君主的合法途径D.孟子的学术思想中有很多自己的创造,因而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都意识到孔孟一家可能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证了在春秋战国之交,“士”这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列举了涌现出的众多代表人物。
B.文章列举了百家争鸣时期的各家学派,并指出只有儒、墨、道、法四家有影响力。
四家代表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孟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这个主张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是孟子超越孔子的根本原因。
D.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差别不大,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但也知道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大变革中,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
B.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士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不同,是因为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是因为认识到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
D.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
其目的是约束君王,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
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这一数字。
珠峰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此次宣布的8848.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
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
几十年来,中尼不仅实现登山队员联合登顶,还在珠峰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友谊在珠峰见证下结出累累硕果。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地球之巅的消息传来,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次珠峰登顶和高程测量,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顶珠峰。
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登顶,始终无人能够攻克。
1960年5月25日,组建仅有5年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
那次攀登,是在中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形势下,一次担负特殊使命的国家任务。
“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有力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新华社2020年12月9日《中尼元首共同宣布珠峰“身高”有何深意?》)材料二:人类对珠峰高度的第一次科学测量是1852年,由英国人和印度人共同完成。
1958-1960年,我国测量工作者在绒布寺河谷开阔地段丈量基线,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获得珠峰高度为8882米。
1975年,我国首次将3米觇标竖立在珠峰山顶,提高了测量的瞄准精度,这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的精密测量,获得珠峰海拔高程8848.13米。
之后,我国对珠峰高程又进行了四次测定。
2020年4月30日,中国宣布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
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提供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不仅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青藏高原由于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而一直处在隆升状态,垂直形变约5.3毫米/年。
定期对珠峰开展观测,将不同期次的高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是分析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及形变速度、开展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距离2005年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
15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尤其是2005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3级地震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都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重新测定有助于了解掌握该地区地壳构造、运动规律。
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珠峰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该地区开展高精度测量,既可为青藏高原尤其是珠峰地区冰川、地质、水文等研究提供定量依据,也可为全球环境变化分析提供科学支持。
(摘编自柳建乔《珠峰测量工作综述》)材料三:珠峰高程的确定需要外业进行登山测量并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和内业的测量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合作。
珠峰测高,测算出来的结果,有测也有算。
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算。
此次的珠峰水准测量,从日喀则国家一等水准点向珠峰脚下布测了数条水准线路,并且首次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至中国与尼泊尔边界。
而且在本次测量过程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还采航空重力测量,连片测量了人类无法涉足区域的重力值。
正因如此,这次数据处理中心收集了珠峰及邻近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最新地形数据,总量达1.44亿条之多,远远超过2005年。
本次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获取了更长观测时间、更多卫星观测数量的观测数据北斗与GPS数据融合,获取了峰顶雪面精度±0.9cm 大地高成果,与2005年成果相比,精度提高了2.1cm.而且,本次珠峰测量过程中,还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
(摘编自2020年12月8日澎湃新闻《探秘珠峰测算背后的数据基地》)4.下列对材料中“珠峰高程测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次宣布的8848.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距离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因为15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本次高程测量很有价值。
B.从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高程,到将觇标竖立到珠峰山顶进行实地测量,珠峰高程测定精度不断提高。
在2020年这次测量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连片测量了人类可涉足区域的重力值。
C.国际上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不统一的局面一直存在;历年来,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了多次测定,数据也不一致。
本次测量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D.珠峰高程的确定不仅需要登山队员登顶测量,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还需要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