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损失风险之分析.
债转股投资协议中的风险与责任分析
![债转股投资协议中的风险与责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5e45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1.png)
债转股投资协议中的风险与责任分析债转股投资协议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过协商达成的一种债务转换方式。
在这个协议中,债权人同意将债权转换为债务人的股权,债务人则同意将一部分债务转为股权。
债转股投资协议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与责任。
下面将针对债转股投资协议中的风险与责任进行分析。
一、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债转股投资协议涉及到债务人的股权转让,因此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
如果市场行情不佳,股票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债权人投资的价值下降,甚至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2. 法律风险债转股投资协议需要依法进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法律风险。
比如,在转换股权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争议或纠纷,导致债权人的权益受损。
3. 经营风险债转股投资协议中,债务人的股权将由债权人持有,债权人成为债务人的股东。
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债务人的经营风险。
如果债务人经营不善,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股权价值减少或损失。
4. 市场流动性风险债转股投资协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对股权的流动性。
持有债务人股权的投资者可能难以将其转换为现金或找到合适的买家,从而导致投资者的资金被锁定,无法及时变现。
二、责任分析1. 债权人责任作为债转股投资协议中的投资者,债权人有责任对债务人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债务人按时履行债转股协议。
此外,债权人还需要承担由于债务人经营风险而造成的损失。
2. 债务人责任债务人有责任向债权人提供真实、及时的经营信息和财务报表。
同时,债务人也要承担按时履行债转股协议的责任,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3. 监管机构责任监管机构在债转股投资协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责任对市场进行监管,防范投资风险。
监管机构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相关交易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 法律责任在债转股投资协议中,各方的权益和责任都应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如果任何一方违反了协议条款,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变更的风险与法律责任解析
![变更的风险与法律责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b86c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9.png)
变更的风险与法律责任解析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变更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当合同或协议的某些方面需要修改或调整时,变更就会发生。
然而,变更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法律责任,双方需明确了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文将详细分析变更所涉及的风险,并探讨相关的法律责任。
一、变更风险分析1. 不合规范的变更变更可能涉及修改合同中的条款、规定或条件。
如果变更不符合相关法规和合同规范,双方可能面临合同无效的风险,从而导致争议或纠纷的产生。
2. 变更造成的损失变更可能导致双方在经济、资源或时间方面遭受损失。
例如,如果一方要求延长交付时间,另一方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成本或无法按时推出产品。
3. 变更引发的法律风险变更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例如违反环保法规或劳动法规。
如果变更行为被认定为违法,双方都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的风险。
二、法律责任解析1. 合同约定的责任当双方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变更的责任和义务。
合同可能规定了各方在变更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允许变更的方式、时间和限制等。
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的责任,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损失。
2. 公平交易原则在变更问题上,法律常依据公平交易原则进行裁判。
根据该原则,当双方进行变更时,应确保变更的内容合理、公平,并尽力减少对另一方的不利影响。
如果变更被认为违反公平交易原则,可能会导致责任的产生。
3. 违法违规责任若变更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法方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或其他刑事责任。
在一些特定行业中,政府机构会对变更进行监管,并严厉惩罚违规行为。
4. 事态升级的责任在变更的过程中,一方可能会采取激烈的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升级。
此时,相关方在法律上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例如,如果一方采取暴力行为或非法手段来强行变更,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综上所述,变更的风险与法律责任密切相关。
合同或协议中明确约定变更的规定和义务,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帮助双方降低风险并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双方在变更过程中需保持透明沟通,确保变更合理、公平,同时遵守法律规定,以确保风险的最小化和法律责任的合理分担。
合同条款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合同条款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a706a9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c.png)
合同条款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一、合同条款风险分析。
1.1 条款模糊不清的风险。
合同里有些条款写得模棱两可,就像雾里看花,让人捉摸不透。
这是个大麻烦,好比两个人下棋,规则都不明确,那这棋还怎么下呢?比如说在货物交付的条款里,只写了“近期交付”,这“近期”到底是多久?一周?一个月?还是三个月?这就很容易导致双方理解不一致,从而产生纠纷。
一方觉得时间到了,另一方觉得还早着呢,这就容易闹得不可开交。
1.2 违约责任不明确的风险。
如果合同里对于违约责任含糊其辞,那可就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就像两个人约定一起做个项目,一方要是不按约定来,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那守约的一方岂不是干瞪眼?比如说在合作协议里,一方如果未能按时提供资金支持,但违约责任只写了“承担相应损失”,这“相应损失”是多少呢?没有个具体的标准,到时候真出问题了,就会互相推诿,吵得脸红脖子粗。
二、应对措施。
2.1 明确条款内容。
写合同条款的时候,一定要像给小学生讲数学题一样清楚明白。
每个概念、每个时间节点、每个交付标准,都得清清楚楚地写出来。
还是拿货物交付来说,就得写清楚“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交付”,精确到日,这样双方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对于一些专业术语,也得附上通俗易懂的解释,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2.2 细化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得像菜单一样,列得明明白白。
该赔多少钱,以什么方式赔偿,都得有个具体的说法。
就好比租房子,要是租户提前退租,那就得明确写清楚要扣除多少押金作为违约金,是一个月的租金,还是半个月的租金,都得写清楚。
这样一旦有一方违反合同,另一方就能拿着合同条款,有理有据地要求赔偿,而不是空口无凭地瞎嚷嚷。
2.3 谨慎审查合同。
在签合同之前,得像啄木鸟检查树木一样,仔细审查合同条款。
不能光看表面,得把每个条款都琢磨透了。
如果自己不是很懂,那就找个专业的律师或者有经验的人帮忙看看。
别到时候合同签了,才发现里面有很多坑,那就悔之晚矣。
买卖中常见的风险和责任分析
![买卖中常见的风险和责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f086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6.png)
买卖中常见的风险和责任分析在商业活动中,买卖是一种常见的交易形式。
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交换服务,买卖双方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和责任。
本文将对买卖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买卖双方的责任。
一、产品质量风险在买卖过程中,买家面临的最常见的风险之一是产品质量风险。
产品质量可能存在缺陷,无法满足买家的要求,甚至可能对买家造成损害。
例如,买家购买了一台新电视,但发现产品存在显示故障,无法正常使用。
对于产品质量风险,卖家承担的责任通常是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
根据法律规定,卖家应当确保产品无任何质量缺陷,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卖家应当负责退换货或赔偿买家的损失。
二、价格波动风险买卖双方还可能面临价格波动风险。
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一方或双方在交易中蒙受损失。
例如,买家在购买商品之前,市场价格上涨,导致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又或者,卖方在销售商品之后,市场价格下跌,导致其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
价格波动风险的责任分配通常是由合同约定或市场规则决定的。
如果合同中对价格波动的风险作出了明确的约定,各方应按约定履行责任。
如果没有明确约定,按照市场规则,价格波动风险通常由买方承担。
三、信息不对称风险在买卖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方或双方承担额外的风险。
一方可能拥有比另一方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从而使对方处于劣势。
例如,卖方可能了解产品的质量问题,但没有透露给买方。
对于信息不对称风险,卖家有义务向买家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
卖家应当诚实、真实地介绍产品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
如果卖家故意隐瞒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一旦买家受到损失,卖家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交付问题在买卖交易中,交付问题可能导致交易无法顺利完成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例如,卖方未按时交付货物,导致买方无法按计划进行生产。
又或者,买方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导致卖方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
对于交付问题,买卖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如果一方未能履行约定,对方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间接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三项
![间接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三项](https://img.taocdn.com/s3/m/405789025901020207409cb0.png)
第一节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概念和特点
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二节
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风险识别的概念;
掌握各风险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
难点:运用财务分析法、因果图和事故树
法识、调查问卷法识别风险。
第一节 风险识别的概述
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的过程
一、 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知
案例: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为调查 风险源设计了一种确定的风险源核 对表,列明了一些引发风险事故的 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燃料系统、电 容器、弹簧装置、悬挂系统、气体 发生器、发电机、射频电源、放射 性能源、落体、弹射体等。针对引 发事故的风险源,逐一调查是减少 风险事故的有效方法。
3、认知风险源。 风险管理人员发现、理解、估算和测定 风险的能力,是风险管理理论和现实之 间差距的重要原因,人认知风险源能力 的不足和过失,是产生认知风险源的主 要原因。改变人认知能力的不足,提高 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降低风险 的有效办法之一。
第二节 风险识别方法
财务报表法 风险损失清单法 现场调查法 流程图法 因果图法 事故树法 调查问卷法 集体访谈法
所有风险识别方法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揭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
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 -----多种方法结合。 没有识别方法都会增加工作导致成本上升、 收益下降,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条件选择 方法与组合。 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仅凭一两 次调查分析不能解决问题,有些风险经过多 次识别。
风险事故的发生是风险因素积聚、增加的 结果,风险管理人员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时, 最重要的、最困难的工作是了解企的是衡量风险和规避风 险。
租赁范本中的租赁物的风险与损失问题
![租赁范本中的租赁物的风险与损失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e8651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1.png)
租赁范本中的租赁物的风险与损失问题在租赁交易中,租赁物的风险与损失问题一直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出租方和承租方来说,了解租赁物的风险与损失责任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租赁范本中租赁物的风险与损失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风险分析在租赁交易中,租赁物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如自然损坏、事故损害、盗窃等。
出租方通常选择将部分风险转嫁给承租方,因此租赁风险的划分成为关键。
对于一些易受损的租赁物,如汽车、机器设备等,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风险责任的划分在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物的风险责任需要进行明确划分。
根据普遍的风险责任原则,租赁物的风险通常由承租方承担,在合同中称为“自然爆发原则”。
这意味着承租方应当对租赁物进行妥善保管,如果因为承租方的过失导致租赁物损坏或丢失,承租方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然而,也有例外情况,即租赁物隐性缺陷或因租赁物自身原因导致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出租方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因此,在签订租赁合同之前,双方应当认真评估租赁物的状况,并在合同中明确租赁物的隐性缺陷责任归属。
三、损失赔偿的处理在租赁物遭受损失时,损失赔偿的处理是解决纠纷的关键环节。
通常情况下,在损失发生后,承租方应当立即通知出租方,并尽快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修复或处置。
合同中通常约定了赔偿金的计算方式,以及承租方在损失发生后的行动义务。
例如,合同可能规定,承租方应当承担维修费用的一定比例,或者承租方应当在损失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提供相关的维修证明或保险单据。
对于严重损坏或丢失的租赁物,合同可能规定出租方有权终止租赁合同,并要求承租方支付违约金或进行赔偿。
四、双方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在租赁交易中,双方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至关重要。
双方应当在合同签订之前充分了解租赁物的状况,并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益和责任。
此外,合同中还可以约定定期检查租赁物的义务,以及租赁期间维护和保养租赁物的责任。
在租赁期间,双方应当密切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并确保租赁物的正常使用。
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声誉的风险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声誉的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ccc9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e.png)
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声誉的风险分析企业社会责任(CSR)指的是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行为,而市场声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
CSR和市场声誉紧密相连,互相影响。
本文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声誉之间的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
1.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社会责任行为不当而面临的各种潜在威胁和损失。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企业在环境保护、劳动权益、产品安全以及公益慈善等方面的不恰当行为。
1.1 环境责任风险企业的环境责任风险涉及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果企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污染物,超出环境法规的限制,将面临环保组织的抵制和社会的谴责,从而损害企业的声誉。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主动与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进行沟通和合作。
1.2 劳动权益风险企业的劳动权益风险指的是企业对员工权益的忽视或侵犯。
不合理的工时、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薪酬、不提供安全保护设施等问题都可能引发员工维权,进而引发声誉危机。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加强员工培训与发展,并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1.3 产品安全风险企业的产品安全风险是指产品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如果企业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伤害或损失,将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遵守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建立完善的产品测试和检验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产品质量问题。
1.4 公益慈善风险企业通过进行公益慈善活动来履行社会责任,但如果慈善活动存在贪腐、非法操作等问题,将对企业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进行慈善活动时,确保透明公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和审计。
与公益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慈善资金的合法使用,提高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
2. 市场声誉风险市场声誉风险是指企业因为品牌形象受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施工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
![施工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8be5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施工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具有一定风险的过程,不仅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还需要合理分配责任,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本文将对施工中的风险和责任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施工中的风险1. 人身安全风险:施工现场可能存在高处坠落、电击、机械伤害等危险,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2. 环境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如噪音、振动、粉尘等,需要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和区域,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如噪音隔离、粉尘防护等。
3. 施工质量风险: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或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等都可能导致质量问题,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验收和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 进度控制风险:不合理的施工计划安排或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需要合理评估施工进度,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5. 法律合规风险:施工项目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等,以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二、施工中的责任分析1. 施工单位责任: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全面负责,需建立完善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并落实责任到相关岗位和人员,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监理单位责任: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需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全程监测和记录,并及时发现、整改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3. 业主责任:作为项目的委托方,业主需要合理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同时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4. 设计单位责任:设计单位在施工前要对工程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设计,并提供完整准确的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质量。
三、风险和责任的应对方案1. 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在项目启动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如安全教育培训、完善施工计划、加强现场管理等。
案件法律风险分析(3篇)
![案件法律风险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0930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1.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案件层出不穷,法律风险分析成为企业、个人及司法机关在面对案件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案件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有助于当事人提前预判案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具体案件为例,对案件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如约支付了50万元预付款。
然而,乙公司在发货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导致货物未能按时送达。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违约,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三、案件法律风险分析1. 违约责任认定风险(1)合同违约行为是否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时发货,已构成违约行为。
(2)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承担以下违约责任:①继续履行合同,即要求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发货;②采取补救措施,如减少预付款、退货等;③赔偿损失,即赔偿甲公司因乙公司违约而遭受的损失。
2. 损失赔偿风险(1)损失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在本案中,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赔偿以下损失:①合同约定总价款与实际支付的预付款之差额;②因乙公司违约而造成的其他损失,如停工、停业等损失;③因乙公司违约而产生的诉讼费用、律师费等合理费用。
(2)损失赔偿计算甲公司需提供证据证明其损失的具体数额,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证据:①合同约定总价款与实际支付的预付款之差额;②因乙公司违约而造成的其他损失的相关证据;③诉讼费用、律师费等合理费用的相关证据。
企业损失风险分析课件62张
![企业损失风险分析课件62张](https://img.taocdn.com/s3/m/b20acb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b.png)
二、构成违法的构成要素
二、违法者的法律后果(一)违约:损害赔偿金;特别履约指令、修订合同。(二)侵权行为:参照违约。赔偿金包括特定、一般和惩罚性赔偿金。(三)刑事行为:刑法和罚款
二、违法者的法律后果
四、违法者的经济后果1、遵守特别履行指令和命令的费用2、损害赔偿金、罚款3、法律费用4、名誉损失和市场份额损失
二、损失原因
三、经济后果 损失频率:几乎不会、不大可能、 频度适中、肯定不会 损失程度:轻微、明显、严重
三、经济后果
大多数情况下,风险管理者都把精力集中在物理的损失原因和人为的损失原因。这部分是由于继承了一些其他职业的习惯,如购买保险和工程安全。也是由于经济方面的风险如果可以管理的话也是由企业中的其他人员负责的。例如,财务经理应负责管理与利率相关的风险。高级经理应负责处理由于在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进行商业活动而引起的风险。 近些年来,许多风险经理开始承担一部分经济责任,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协调管理。
四、违法者的经济后果
法 律 责 任 的 内 涵
法律之于企业的一个悖论
一方面,法律是组织抵御风险的屏障,它是企业保障自身权利的重要武器; 但是另外一方面,法律却又是企业风险的一种来源,是使组织遭遇风险的一种手段。
法 律 责 任 的 内 涵法律之于企业的一个悖论 一方
(三)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违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而引起的公诉。 我国《刑法》中有如下规定,当企业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企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例如“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数额达五十万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据为己有的,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2)民事责任:违反对某个人所承担的责任,由受损方提起的公诉。 民事责任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运输中的迟延交货责任及风险分析
![运输中的迟延交货责任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0f91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b.png)
运输中的迟延交货责任及风险分析一、引言在现代物流运输中,迟延交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不仅给供应链带来麻烦,还可能对相关各方产生一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本文将对运输中的迟延交货责任及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迟延交货责任分析1.承运人责任在物流运输中,承运人是运输合同的一方,承担着运送货物的责任。
根据国际惯例,承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将货物从发货地点运送到目的地,并保证货物的完好无损。
如果承运人未能按时交货,他应当承担相应的迟延交货责任。
2.货主责任货主作为委托运输的一方,有义务按照合同要求提供准确的交货时间和相关要求。
如果货主未能履行自己的义务导致运输时间延误,货主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3.不可抗力因素在物流运输中,存在一些无法预见和避免的情况,比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这些情况被称为不可抗力因素。
如果迟延交货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那么责任将会分摊或免除。
三、迟延交货风险分析1.供应链影响运输中的迟延交货可能会对整个供应链造成连锁反应。
一旦货物延误,可能导致前后工序产生停工或者停工,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这将给各方带来经济损失,尤其是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2.客户关系对于货主来说,交货时间的准确性是他们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迟延交货频繁发生,可能会引发客户的不满,甚至丧失客户的信任和业务。
3.经济成本迟延交货会导致各方产生额外的经济成本。
货主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库存费用,而承运人可能需要支付赔偿费用。
在长期运输合同中,货主还可能要支付罚金或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经济损失。
四、解决方案1.合理的运输规划货主和承运人可以共同制定合理的运输规划,包括准确的交货时间、路线选择、装卸安排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迟延交货的风险。
2.合同条款明确在运输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双方对迟延交货的责任和赔偿等方面的约定。
这些条款应具体明确、合理合法,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据合同进行处理。
3.风险分担机制货主和承运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风险分担机制,包括风险分摊、保险责任等,以减轻双方在迟延交货时可能承担的损失。
理解施工中的风险与责任
![理解施工中的风险与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45ce44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7.png)
理解施工中的风险与责任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会对参与方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对施工中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必要时承担相应的责任,是确保施工安全和项目成功的关键。
一、施工中的常见风险1. 自然环境风险:如地质条件不稳定、气象灾害、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往往是施工风险的主要源头。
2. 施工工艺风险:施工工艺选择不当、施工方法不合理等,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和质量问题。
3. 材料风险:不合格的材料使用、材料储存不当等问题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风险。
4. 人员风险: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不遵守安全规定等都可能造成施工中的事故和质量问题。
5. 设备风险:设备故障、设备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施工事故和质量问题。
6.管理风险: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沟通不畅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施工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1. 保障参与方的安全:对施工风险有准确的认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参与方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维护项目利益:对施工中的风险和责任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及时应对和解决问题,维护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 明确权责关系:明确各方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有助于避免纠纷和争议的发生,维护项目的合法权益。
4. 提高施工效率:对施工中的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
三、如何理解施工中的风险与责任1. 风险认知与评估: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各项风险进行认真的评估,明确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
2. 风险控制与预防: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预防策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 责任划分与义务履行:明确施工各参与方在工程项目中的责任划分和承担的义务,确保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履行自己的责任。
4. 风险应对与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发生的风险事件,应及时应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企业损失风险分析
![企业损失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017a1c5f0e7cd18425361e.png)
23秒内,地处华北的唐山发生了震级为里氏 7.8级的大地震;23秒内,24.2万多人死亡,16.4 万多人重伤;23秒内,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 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23秒内,97%的 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23秒内,交通、 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23秒内,直接经济 损失人民币30亿元;23秒内,一座拥有百万人口 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
企业损失风险分析
企业损失风险的特点 企业财产损失风险分析 企业净收入损失风险分析 企业责任风险分析 企业人员损失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损失风险的特点
一、企业损失风险的价值 (一)财产价值
财产包括什么?(有形、无形;动产、不动产) 房屋失火后会带来哪些损失? 场地清理费 拆除建筑物未遭受损坏部分的费用 增加建筑费用 部件损失使整件价值明显减少 继续经营价值损失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之 后的23秒,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 难以释怀的23秒;而对于亲身经历那23秒并幸存 下来的唐山人,这个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们记忆 中无法消褪的痛苦与难以言表的恐怖——1976年,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唐山,大地 震!
三、经济后果 损失频率×损失程度 非数学方法预测 1、损失频率:几乎不发生、不大可能发 生、频度适中、肯定发生 2、损失程度:轻微损失、明显损失、严 重损失 数学方法预测
第二节 企业财产损失风险分析
一、财产分类 (一)不动产 1、未改良的土地 受损原因:森林火灾、虫害、旱灾、土 壤侵蚀等 2、建筑物和其他建筑 受损原因:建筑结构、材料、防损措施、 所处的建筑阶段等
销售收入 生产销售价值 =账面销售收入+(佣金回扣、租金、利息收入) -(给客户的回扣、备抵、坏账、预付运费)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外派劳务中的法律责任与风险分析
![外派劳务中的法律责任与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3df9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5.png)
外派劳务中的法律责任与风险分析在外派劳务中,法律责任与风险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外派劳务成为一种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然而,在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下,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法律责任和风险。
为了保障劳工权益、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必须对外派劳务中的法律责任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一、法律责任1. 合同法律责任在外派劳务中,合同是不可或缺的法律文件。
合同双方有义务履行合同内容,并因合同违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外派劳务合同应包括劳工的薪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劳动条件等条款,确保劳工权益得到保障。
若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可能会面临违约责任,并赔偿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2. 劳动法律责任外派劳务涉及两国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律责任亦需要充分考虑。
不同国家的劳动法规定各异,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
如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加班费用等,都需要在外派劳务合同中约定并履行。
同时,外派劳工在海外工作过程中,也需要依法享受与当地劳工相同的权益,如安全保护、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
3. 责任事故法律责任在外派劳务过程中,如果因企业或劳工的疏忽、违规行为导致责任事故,相关法律责任将依法追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并对劳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在工作中安全规范得到遵守。
如果劳工受伤或发生意外,企业可能面临赔偿劳工损失、支付医疗费用等法律责任。
二、风险分析1. 文化冲突风险外派劳务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劳工,文化冲突风险是常见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工作方式等,可能导致双方无法有效沟通、合作困难。
企业需要在外派前进行文化培训,加强劳工与当地员工的交流与理解,降低文化冲突的风险。
2. 法律环境风险外派劳务需要遵守两国的法律法规,不同的法律环境会带来风险。
一方面,企业需要了解和遵守外派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合规经营;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评估外派国家的法律环境,了解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承包中的风险与责任
![承包中的风险与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fb9bc9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2.png)
承包中的风险与责任一、引言承包是一种经济合作的形式,通过承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承包过程中,各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责任。
本文将探讨承包中的风险与责任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二、承包中涉及的风险1.经济风险在承包过程中,双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
例如,在承包建筑工程时,承包方需要承担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材料成本上涨、工期延误等因素带来的经济损失。
2.技术风险承包项目常常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
如果承包方在技术方面存在缺陷或不足,将会面临技术风险。
例如,在承包IT系统开发项目时,如果承包方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将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3.合规风险承包过程中,各方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面临合规风险。
例如,在承包环保清洁项目时,如果承包方未能合规处理废物排放,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并产生法律责任。
4.合作风险承包过程中,双方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和沟通。
如果合作关系不稳定或双方存在分歧,将会面临合作风险。
例如,在承包农田灌溉工程时,如果承包方与供水方无法达成一致,将可能导致工程无法顺利进行,造成双方经济损失。
三、承包中的责任分析1.承包方责任承包方作为合同的一方,应当履行其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
如果承包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或提供服务,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如果承包方在建筑承包中未能按时交付工程,将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业主相应的损失。
2.业主责任业主作为合同的另一方,应当向承包方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以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如果业主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资源或支付费用,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如果业主未能按时支付工程款项,将会导致承包方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工程的进展。
四、承包中的风险控制与解决方案1.合同审查与风险评估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各方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进行风险评估。
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责任分析
![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责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846e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7.png)
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责任分析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和保险责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施工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探讨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
一、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1. 人身安全风险:施工现场作业时,人员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如高处坠落、触电等。
这些风险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安装安全网、提供个人防护设备等。
2. 设备故障风险: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工程延期或者事故发生。
为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风险,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并保证设备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
3.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等可能对施工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选择施工地点和施工期间,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4. 材料质量风险:如使用低质量或伪劣材料将会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施工方应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材料质量标准。
5. 管理不善风险:不合理的施工计划、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容易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
为降低这方面的风险,需要有效的项目管理和相关人员的协作配合。
二、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 施工责任保险:施工责任保险是指由承包商或施工方购买的保险,用于覆盖因施工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这种保险可以为施工方提供经济保障,减少其承担的风险。
2. 工程一切险:工程一切险是为了覆盖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整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而购买的保险。
包括施工期间的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材料破损等。
这种保险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减少经济损失。
3. 第三者责任保险:由于施工工程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利益相关方造成损害,所以购买第三者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种保险可以为施工方在面对第三方索赔时提供保障,减少纠纷的风险。
4. 设备损失保险: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都需要进行保险,以应对设备故障、破损、盗窃等情况的发生。
案件法律风险分析模板(3篇)
![案件法律风险分析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829f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8.png)
第1篇一、案件基本信息1. 案件名称:2. 案件类型:3. 案件当事人:- 原告:- 被告:- 第三人:4. 案件起因:5. 案件争议焦点:6. 案件进展情况:二、法律风险概述1. 风险等级:高、中、低2. 风险类型: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等3. 风险后果: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名誉损害、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三、具体法律风险分析1. 民事责任风险分析(1)合同责任风险:- 合同订立风险: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形式不规范等。
- 合同履行风险: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地点、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争议。
(2)侵权责任风险:- 直接侵权: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等。
- 间接侵权:因他人侵权行为而间接导致损害。
2. 刑事责任风险分析(1)犯罪主体:分析当事人是否具备犯罪主体资格,如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等。
(2)犯罪客体:分析当事人是否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如是否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
(3)犯罪主观方面:分析当事人是否具有犯罪故意或过失。
(4)犯罪客观方面:分析当事人是否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3. 行政责任风险分析(1)行政处罚风险:分析当事人是否违反了行政法规,如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等。
(2)行政强制措施风险:分析当事人是否被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如扣押、查封、冻结等。
4. 合同责任风险分析(1)合同效力风险:分析合同是否有效,如是否存在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等。
(2)合同解除风险:分析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如合同违约、不可抗力等。
(3)合同履行风险:分析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如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地点、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争议。
5. 侵权责任风险分析(1)侵权行为:分析当事人是否实施了侵权行为,如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等。
(2)侵权责任承担:分析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四、应对措施及建议1. 民事责任风险应对措施:(1)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2)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合同履行顺利;(3)积极履行合同义务,避免违约;(4)及时处理侵权纠纷,减轻损失。
在途风险与损失责任
![在途风险与损失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2681fa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0.png)
在途风险与损失责任协议书甲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名称)电话:(联系人电话)乙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名称)电话:(联系人电话)鉴于甲方和乙方为了共同开展业务合作,为明确双方在合作中的在途风险与损失责任,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合作内容1.1 甲方和乙方将共同开展业务合作,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列举合作项目、事项、等)1.2 甲方和乙方应根据双方约定的合作项目,制定合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履行合作义务。
第二条在途风险责任分担2.1 在途风险是指因交通、天气、通讯等不可抗力或非可控因素造成的物品、资料等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损失、延误、灭失等风险。
2.2 甲方和乙方协商一致,确立合作中物品、资料的在途风险责任分担方式如下:(详细描述在途风险责任的分担方式,包括责任的范围、损失的赔偿方式等)第三条丢失责任与赔偿3.1 如在合作中发生物品、资料丢失的情况,由丢失方负责向另一方赔偿损失。
3.2 丢失方应根据损失的实际情况,按合同或约定的价格进行赔偿,以能够恢复另一方在合作中所遭受的损失为原则。
3.3 如双方对损失金额无法达成一致,将会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并确定合理的赔偿金额。
第四条合作期限与终止4.1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具体天数)自然日。
4.2 合作期限届满前,任何一方如需终止合作,应提前(具体天数)书面通知对方。
4.3 在合作期限届满前,如双方发生严重违约、侵犯知识产权或不可抗力等情况,一方有权立即终止本协议。
第五条保密责任5.1 双方应对涉及对方商业秘密、经营机密等信息予以保密。
5.2 未经对方书面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或披露另一方的商业秘密、经营机密等信息。
5.3 合作期限届满或终止后,双方仍应继续履行对商业秘密、经营机密等信息的保密责任。
第六条争议解决6.1 出现合作争议时,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契約之要件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雙方意思表示一致 當事人雙方必須有行為能力 適法之報酬 適法之目的 合於法定方式
請求賠償之要件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須有歸責事由 須有違法性 須有因果關係(Proximate Cause)
企業的侵權責任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侵權責任之意義
– 指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或利益, 而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行為。
刑事責任(Criminal Liability)
– 違反社會上應負之義務,為犯罪行為,而受到 國家起訴者稱為「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Civil Liability)
– 違反特定之個人應負之義務,由受害者循法律 程序提出適當賠償請求者,稱為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的種類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企業的契約責任
–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契約義務,或不照契約履行 對他方所負之責任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學習目標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瞭解責任損失風險的意義與種類 歸納責任與賠償型式 說明企業的民事責任 分辨「過失責任主義」、「無過失責任主 義」與「抗辯」的不同 解釋損害賠償之結構、原則、方法及範圍 指出現代企業幾個重要責任問題
本章章節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信
履
慰
例外
回
賴 利
行 利
撫 金
金錢賠償
復原 原則
益
益
狀
意
法
定
定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現代企業幾個重要責任問題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企業法律責任風險
員工因工作而造成之傷害或疾病
– 雇主對內責任
員工因執行工作對他人所造成之侵權責任
– 雇主對外責任
因公司產品或服務對使用者所造成之侵權 責任
– 產品責任
因生產過所造成之環境污染
侵權責任之優點
– 被害人得向罩害原因事 實應負責之人,主張其 權利,不受契約關係之 限制
侵權責任之缺點
– 採過失主義之國家,被 害人對於加害人之行為, 因須負舉證責任,不易 獲得賠償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
競合之發生
– 現代法律均為抽象規定,並從各種不同角度規 範社會生活,故常發生同一事實符合數個規範 之要件,致該數個規範皆得適用同一事實,稱 之為「規範競合」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民事責任依被害權益不同,遭受損害之被 害人,其所能主張損害賠償之主要法律基 礎有二:一為契約責任,一為侵權責任。
契約責任以當事人間有契約關係為前提, 惟不論被害人與行為人間是否有契約關係, 均得依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依 其情形,亦可能發生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 競合之問題
企業的契約責任
第五節
第六節
責任損失風險的意義與種類 責任與賠償型式 企業的民事責任 過失責任主義、無過失責任主義 與抗辯 損害賠償之結構與基本原則、方 法與範圍 現代企業幾個重要責任問題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責任損失風險的意義與種類
責任損失風險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責任風險標的分析
– 現代企業經營者,為避免意外損失,穩定企業 經營,莫不重視企業之責任風險標的分析 (Analyzing Liability Exposures)
責任風險
– 企業在經營過程、產品生產及產品在市場上販 賣的過程中,所導致員工或他人身體或財產之 損害,法律上所應負之民事賠償責任之風險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責任損失風險的種類
雇主對內責任
– 勞災責任
雇主對外責任
– 員工侵權責任
產品責任 公害責任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責任與賠償型式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
任,就其是否以盡交易上必要之注意,來決定 是否負賠償之責
產品責任之趨勢
– 由過失責任演變為無過失責任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圖8-1 消費者與產銷者間請求賠償之法律關係圖
批發商
製造人
零售商
進口商
使用人
買受人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產品責任的風險管理措施
採取更積極之措施,以提高產品之安全性, 減少損害之發生 健全產品檢驗、品質控制制度,期能防喚 於未然 加強投保產品責任保險
競合發生時之處理
– 法條競合說 – 請求權競合說 – 請求規範競合說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過失責任主義、無過失責任主 義與抗辯
過失責任主義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意義
– 因故意或過失加害於他人應負損害賠償之責
過失責任之成立要件
– 須有注意義務 – 需未盡注意義務 – 須有因果關係 – 須無抗辯理由
無過失責任
– 公害責任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雇主對內的責任—勞災責任
勞保給付與賠償
– 勞保法§72
勞基法上的補償責任
– 勞基法§59
民法上的損害賠償責任
– 民法§184Ⅱ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損害賠償與勞災補償之關係
以勞災補償取代侵權責任 選擇 兼得 補充
– 被害人得同時主張勞保給付、勞災補償及損害 賠償,但不得超過其所受之傷害
侵權行為的要件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須有加害行為 須有不法行為 須有權益受侵害 需致生損害 須有因果關係 須有故意或過失 需加害人有責任能力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比較
契約責任之優點
– 當事人有特別信賴關係, 對於債權人(被害人) 之保護較為周到
契約責任之缺點
– 免責條款的廣泛使用, 剝奪或減少了被害人請 求賠償的機會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契約之意義
– 以發生權利義務之取得、變更及移轉為目的,而由兩 個以上對立的意思表示所合致之法律行為而言。當事 人雙方訂立契約時,依據契約自由原則,修訂契約內 容或限制責任範圍時亦同
契約責任
– 指當事人不履行契約上義務而生之債務而言,其為給 付不能、給付不完全或給付延遲,均所不論。
企業主要的契約責任風險
公害意義與特性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公害的意義
– 指因人為活動所生 相當範圍之水污染、 空器污染、土壤污 染、噪音、震動、 惡臭、地層下陷或 其他類似現象,致 人之健康、財產或 生活環境所受之損 害
公害的特性
– 公害之不平等性 – 公害之不確定性 – 公害之延長性 – 公害之合法性 – 公害之綜合性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 我國採之(勞基法§59、60)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勞災損害之風險管理措施
提供一良好、安全、適當的工作環境,以保障員 工健康減少傷病死亡,並促進工作效率 灌輸員工正確的安全觀念,使他們知道安全措施 有哪些及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選任適當人員從事適當的工作,並提供顯著的危 險警告,以促其注意 盡量遵守勞工法令,以免被推定有過失而須負損 害賠償責任 除依規定辦理勞工保險手續外,並應重視投保雇 主責任保險,以分散風險
阻卻違法性
– 對某一特定人之不法行為,法律上准其免負擔責任 – 例如:未成年人之行為
抗辯理由與責任限制
– 與有過失→過失相抵 – 自甘冒險→減輕或免除責任 – 被害人同意→減輕或免除責任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損害賠償之結構與基本原則、 方法與範圍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損害的意義與種類
損害的意義
– 因權利或法益受侵害時,所受之損害 – 損害發生前狀況與損害發生後之狀況比較,被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意義:
– 只要有損害即應負責任,不考慮行為者之故意 或過失。
無過失主義之發展
– 我國民法仍以過失主義為原則,但有關於故意 過失之舉證,亦多設有補救之方法
過失之推定 舉證責任之轉換
– 採無過失主義責任,已成為民事立法上的一種 新趨勢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抗辯之事由與責任
優先權
– 當二權益相衝突時,唯有選擇較優先者。 – 例如:生命權上 財產上 非財產上 財產上 非財產上 財產上 非財產上 財產上
損害
損害
損害
損害
損害
損害
損害
損害
金 回 所 所 金 回 所 所 金 回 所 所 金 回 (所 (所 錢 復 失 受 錢 復 失 受 錢 復 失 受 錢 復 消失 積受 賠 原 利 損 賠 原 利 損 賠 原 利 損 賠 原 極利 極損 償 狀 益 害 償 狀 益 害 償 狀 益 害 償 狀 )益 )害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雇主的對外責任—員工侵權責任
民法§188
– 受雇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由雇 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責任……
雇用人連帶責任之成立要件
– 行為人須為雇用人之受雇人 – 受雇人之行為須以構成侵權行為 – 須受雇人因執行職務所為之侵權行為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員工侵權責任之風險管理措施
公害責任的法律特性
無過失責任規定之適用 因果關係之推定 共同侵權責任之例外 行政標準與損害賠償 限額賠償之訂定 消滅時效理論之調整 訴訟制度之配合調整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公害責任的風險管理措施
在定施或開發任何活動前,應先做好環境評估或 環境影響評估 須有防制公害之投資。除應購置各項污染防治之 設備外,並應負單政府為防治公害所支出費用之 全部或一部。 嚴格遵守政府頒佈之公害防治措施,處理其事業 活動所生之污染源,以防止公害之發生 除應重視污染防治工作外,更應規劃一旦意外污 染公害發生時,對受害者之救濟方案。其中最重 要者即是投保意外污染責任保險
企業的侵權行為責任
– 其他所有違反特定人所應負之義務,致他人受 損害所生之責任
賠償型式
責任損失風險之分析
民事責任之賠償
– 係受損害之一方依據民法規定,向行為者請求 賠償或其他適當之作為,使損害終止並回復原 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