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从事符合现代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自身职业和能力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工作”,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是“工作”。这里的工作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那样,而是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的工作行为,其载体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一个职业(或专业,下同)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的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的结果多具有开放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同时也能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典型工作任务是针对职业而言的,它来源于企业实践,但不一定是实际生产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岗位工作任务,如会计的“点钞”、电子技术专业的“产品包装”等,而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任务,如“采购过程的计划、控制与监督”和“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典型工作任务是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和工作分析得到的,其过程分为两步:
一、实践专家研讨会。即通过参与式(participative)研讨会,请实践专家(如技师,班组长和基层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回忆和陈述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划分职业发展阶段,找出各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描述。由教师和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应当在能体现该任务的一个或多个岗位上进行,一般不针对特定的生产任务(如批量生产某一产品)。分析可借助经典的工作分析方法,如观察、访谈(包括行动导向的访谈)、DACUM、职务问卷分析(PAQ)、工作要素分析(JEM)、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和关键事件分析(CIT)等,并利用图纸和程序
文件等加以补充。经验证明,一些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不受欢迎的研究方法,却对课程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人们无法用观察法准确鉴定社会现实,却可以用它来分析具体的职业行为,帮助破译不同生产环境条件下完成任务的工作实践(J.R.Bergmann)。目前,随着职业科学(vocational discipline)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正在完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这不但综合了量的研究(如技能点量化评估)和质的研究(如实践专家访谈会)方法,而且也在开始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有人甚至开始尝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计算机辅助的能力编辑器(Competence editor)。
在职业教育任务引领式学习深入人心的今天,区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的实际“岗位任务”和职业院校的“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同质量的任务引领下的学习,学习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典型工作任务是针对一个职业而言的,它是职业院校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但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岗位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岗位任务随企业劳动组织方式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企业,相同岗位的任务内容可能不同,不同岗位的任务内容也可能相同,因此岗位任务不便直接用于学校教育,而只用于针对性较强的岗位培训;学习任务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它既不是岗位任务,更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任务。如“机械装置的制作”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这一框架内,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汽车模型制作”学习任务,它们都不是企业的真实岗位任务,但完成此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到企业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
学习任务是由教师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教学资源、教师状况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设计的。至于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几个学习任务、如何设计学习任务,这不但取决于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产品、工艺、流程或服务对象,与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关系。在北京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人们尝试用职业行动能力、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和促进校企合作等4个指标从“任务设计”和“教学效果”两个纬度对学习任务的质量进行评价。
附案例:专家评价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精髓
——参评院级精品课程的一点感想
一周来,参加学院精品课程的评选,感慨颇多。本次参评的课程共25门,有较早建设的课程,也有新开发的课程。看得出来,老师们对课程开发与建设都费了很大心血。但恕我直言,大多数老师还没有真正领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精髓——虽然在课程网站中不乏“项目”、“任务”、“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等词汇。
一、关于任务驱动
本次参评的课程中,仍有少数课程未达到任务驱动的要求。例(1):教学内容仍为章节式:
例(2):教学方法仍主要为讲授式:
主题1:商务谈判的基本知识(约4学时)
主题2:商务谈判的基本过程及操作(约10学时)
主题3:谈判沟通技巧(约6~8学时)
主题4:谈判阶段技巧(约4学时)
主题5:谈判策略(约4~6学时)
主题6:几种典型的商务谈判的操作(约6~8学时)
主题7:实践环节(共20学时,拟穿插到课程讲授中,可选做以下实训)
1.制定谈判计划
2.搜集谈判信息
3.模拟谈判-体验谈判全程
4.总结谈判经验教训
5.分析谈判全程
6.分析谈判策略
7.分析谈判语言
8.语言技巧训练
9.阶段技巧训练
那么到底什么是任务,怎样才算任务驱动?不想谈更多的概念术语理论等,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下面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资料来源: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作者李贤彬)
从这个一般教师都能理解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简单的结论:
所谓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做一件事,重要的是:这件事是按实际工作的要求来操作的(包括操作程序、操作规范、质量标准等)。
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时要运用到各个知识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直接由教师讲授各个知识点(即知识点隐含在“任务”之中)。
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后,会呈现出特定的“作品”(结果)。这个结果是非标准答案的(即每个学生的作品可以不一样,对作品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很可能是好与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技能点并不是工作任务,也不是所有的操作都可以称为“任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