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心率计是一种可以测量人体心率的设备,它可以通过检测心脏跳动的频率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心率计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运动训练等领域。

本文将以心率计课程设计为标题,探讨心率计的原理、应用以及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心率计的原理心率计的原理是通过感应人体心脏跳动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心率值。

通常,心率计采用传感器与人体皮肤接触,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心脏跳动时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

通过放大、滤波和计数等处理,最终得到准确的心率数值。

心率计的精度与传感器的灵敏度、信号处理算法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心率计的应用心率计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生可以通过心率计来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心率计还可以用于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和节奏,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康复。

心率计也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

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率计实时监测自己的心率情况,根据心率变化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或运动不足。

心率计还可以帮助运动员评估自己的身体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针对心率计的课程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原理与结构:介绍心率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等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心率计内部的工作机制。

2. 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心率计的使用方法,包括佩戴位置、操作步骤等。

可以通过视频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心率计的过程,提高操作技能。

3. 数据分析与应用:讲解如何分析心率计获取的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医疗和运动训练。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心率数据判断一个人的心脏健康状况,以及如何根据心率数据制定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

4. 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心率计的设计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心率计原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心率计工作原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电课程设计心率计

数电课程设计心率计

数电课程设计心率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掌握心率计中数字电路的设计原理;2. 学习并掌握心率计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3. 了解心率计在医疗、运动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心率计数字电路;2.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工具进行电路调试,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探索;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关注健康问题。

本课程旨在结合数字电路相关知识,通过设计心率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心率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他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回顾: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2. 心率计工作原理介绍:光电传感器原理、模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3. 心率计硬件组成: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4. 数字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微控制器编程;5. 心率计电路搭建与调试:选用合适元器件,搭建心率计电路,进行实际测试;6. 心率计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心率计在医疗、运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7. 教学实践:分组进行电路设计、搭建与调试,每组展示成果,相互交流经验。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回顾(1课时)2. 心率计工作原理介绍(1课时)3. 心率计硬件组成(1课时)4. 数字电路设计(2课时)5. 心率计电路搭建与调试(2课时)6. 心率计应用案例分析(1课时)7. 教学实践(3课时)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心率计工作原理及硬件组成的系统讲解,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

本次设计可分如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模拟出心率信号,其设计图如下如图所示,两个函数信号发生器通过串联,在经二级管会出现一个不是很有规律的波,用示波器观察其所产生的波形使两个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种类、频率、振幅均不同,观察其波形为:通过施密特触发器进行整波后,在观察其波形,可以把示波器接在通过施密特触发器整波后的输出部分,如下图观察其输出后的波形为我们可以观察到是很规则的方波。

这就证明了我所设计的用三个五施密特触发器整波的功能。

下面来介绍我们所设计的另一个部分,晶振部分。

其实晶振部分是提供一个阈值时间,也就是说晶振部分所产生的方波的周期要大于心率进行整波后所产生的方波的周期。

其比较在整体电路图已有所体现。

如下:模拟信整波后的输出与晶振的输出用一个与非门连接此部分为多谐波振荡器,产生周期较小的方波此输出经过二分频所产生的方波与上面的经整波分频后所产生的方波经过一个与非门输出。

此两波在示波器上的比较图如下:所以此数字心率计设计的原理为当整波输出的波为高电平1时,多谐波振荡器跳动的次数会经与非门输出到右侧74LS160的CLK。

其脉冲使计数器开始计数。

本次数字电子课程设计要求做一个数字心率计,我所设计的电路主要包括被测信号输入电路,三五施密特触发器整波电路,多谐波振荡器晶振电路,分频电路,控制门电路,计数器电路,锁存七段译码电路以及显示电路。

方框图完成之后,开始具体设计。

根据这一条件,首先要确保被测信号是方波,本人根据施密特触发器对波形的整形和变形作用,选用施密特触发器将被测波形转变成方波。

而为了使被测信号波形没有规律,我设计出让两个振幅大小不同函数信号发生器串联。

由于单位时间内的周期个数即为频率。

根据这一概念,只要用一个固定长度的门信号与被测信号同时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出这一单位长度中的被测信号的有效个数,再把这个经过加工的信号送到数字集成计数器中,即可测出信号在这个单位时间内的周期,在经过单位的倍数运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频率。

数字心率计课程设计

数字心率计课程设计

数字心率计课程设计目录1.摘要 (1)2.方案原理介绍 (2)2.1 方案设计与论证 (2)3.总体方案介绍 (3)4.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4)4.1 脉搏检测电路的设计 (4)4.2 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 (5)4.3 信号滤波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 (7)4.4 整形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 (8)4.5 倍频电路 (10)4.6 时基电路 (11)4.7 逻辑控制电路 (12)4.8 计数、锁存和显示电路 (14)4.9 报警电路设计 (18)5.总体电路的绘制 (18)5.1 电路总图 (18)5.2 元器件清单 (19)6.心得体会 (19)7.参考文献 (21)数字心率计1 摘要对于医院的危重病人,或者在其他一些特殊场合,需对人的心心率进行连续检测,本课题即针对这一需求,设计一台简易的心率检测仪。

课题的思路是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病人手腕部的脉搏跳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一系列电路处理,形成可用于检测的脉冲信号,再经电路处理,最终由数码管显示其数值,并根据被测对象情况判断其健康状态,以报警信号显示。

关键词:传感器,滤波器,放大器,显示电路,报警电路2 方案原理介绍2.1 方案设计与论证正常人的脉搏次数是每分钟60~90次(婴儿为90~120次,老年人则为100~150次), 这种频率信号属于低频范畴.因此,脉搏测试仪是用来测量低频信号的装置,它的基本功能要求是:要把人体的脉搏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这就需要借助传感器。

对转换后的电信号要进行放大、滤波和整形处理,以保证后续电路能正常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脉搏测试仪要能在15秒左右测出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出是否报警的判断。

报警的上、下限及对象选择可以通过多路开关调节。

总之,脉搏测试仪的核心是要对低频信号在固定的短时间计数,最后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可见,脉搏测试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计数器和数字显示器。

2.1.1 方案设计脉搏测试仪的上述功能要求,可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案来实现:方案一:把转换为电信号的脉搏信号,在单位时间N内(如15秒)进行计数,完成后将计数结果通过乘法器乘以系数60/N(如60÷15=4)并用数字显示其计算后的值,从而得到每分钟的脉搏数。

脉搏心率体温计课程设计

脉搏心率体温计课程设计

脉搏心率体温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脉搏、心率和体温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掌握使用脉搏心率体温计的正确方法和步骤;3. 学生能描述正常脉搏、心率和体温的范围,并了解其生理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脉搏心率体温计,准确测量自己的脉搏、心率和体温;2. 学生能够分析测量结果,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范围;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异常脉搏、心率和体温进行初步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测量和健康监测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 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类课程,结合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脉搏心率体温计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健康监测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引导他们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自身健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人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脉搏、心率和体温在健康监测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2. 理论知识学习:a. 脉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b. 心率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c. 体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健康监测与评估3. 实践操作:a. 脉搏心率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b.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测量脉搏、心率和体温;c.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测量结果,判断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脉搏心率体温计的使用4. 异常情况分析:a. 介绍常见的异常脉搏、心率和体温情况;b. 学生分析异常情况的原因和可能的危害;c. 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异常情况。

心率计毕业设计

心率计毕业设计

心率计毕业设计心率计毕业设计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生活方式,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心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对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一款心率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毕业设计课题。

一、设计目标在设计心率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

心率计的主要目标是测量用户的心率,并将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除此之外,心率计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高精度测量:心率计需要能够准确地测量用户的心率,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 数据存储与分析:心率计需要能够存储用户的心率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用户了解自己的心率变化趋势。

3. 实时监测:心率计需要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并能够及时提醒用户心率异常。

4. 舒适便捷:心率计需要设计成舒适便捷的佩戴方式,以便用户能够长时间佩戴并进行心率监测。

二、硬件设计心率计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器等组件。

传感器是心率计的核心部件,用于测量用户的心率。

常见的心率传感器有光电式传感器和压力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测量心率,而压力式传感器则通过测量血液流动的压力变化来测量心率。

根据实际需求和成本考虑,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处理器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存储到存储器中。

处理器的选择应考虑功耗低、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以保证心率计的性能。

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的心率数据,可以选择内置存储器或外置存储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容量。

显示器用于展示用户的心率数据,可以选择LE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等。

LED显示屏具有低功耗、高亮度等特点,而OLED显示屏则具有高对比度、高刷新率等特点。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显示器。

三、软件设计心率计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用户界面设计两个方面。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心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用户的心率数值。

该模块需要具备高精度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以保证心率计的准确性。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一、引言心率计是一种用来测量人体心率的仪器,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进行健康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心率计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心率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心率计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讲解首先,我们将向学生介绍心率计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解释心率计是通过测量心脏跳动的频率来计算心率的,心脏跳动会产生一种电信号,心率计通过感应器将这个信号转化为数字数据,并通过算法计算出心率值。

2. 心率计的使用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心率计。

从佩戴位置到操作步骤,我们会详细说明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学生们可以亲自尝试佩戴心率计并进行测量,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3. 心率计数据的解读在学生掌握了使用心率计的方法后,我们将介绍如何解读心率计所提供的数据。

心率计通常会显示心率值以及心率变化的趋势图,我们将解释这些数据的含义,并说明如何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健康分析和判断。

4. 心率计的应用场景此外,我们还将向学生介绍心率计的应用场景。

心率计不仅可以用于日常健康管理,还可以应用于运动训练、心理压力管理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心率计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实用性和重要性。

5. 心率计的实践操作最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心率计的实践操作。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心率计测量自己的心率,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将深入理解心率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培养数据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心率计的原理和工作机制;2. 掌握心率计的正确使用方法;3. 理解心率计所提供的数据,并能够进行解读和分析;4. 了解心率计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并认识到其重要性;5. 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心率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培养数据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我们将设计以下评估方式:1. 理论知识测试:测试学生对心率计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理解程度;2. 实操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心率计并记录数据;3. 数据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测得的心率数据撰写数据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率计数据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心率计

课程设计报告心率计

课程设计报告——心率计一.项目概要心率(Heart Rate):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

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某些阵发性心率过速或过缓,往往在就医时测试出心率正常,以至使医生无法确诊,所以我们设计出这种可以随时进行心率测量的心率计,不仅可以随时地监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为医生对这种病症的确诊提供证据。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以ATMega16单片机为基本芯片设计心率计。

硬件单元使用:用压电陶瓷片采集心跳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电路处理,触发单片机进行计数,并通过点亮一个LED来指示心跳信号的接受。

最后用七段数码管显示出心率值。

使用压电陶瓷片时将压电陶瓷片贴在手腕上脉搏跳动强烈的地方,并通过调偏置电位计直至LED灯正常闪烁,即心率计开始正常工作。

二.硬件设计思想利用压电陶瓷片工作时脉搏跳动产生的压力差,转换为电压信号,经测量其产生的电压差约在小于1mV的数量级上。

故再经过偏置电路以及放大电路的处理,将差模信号放大10000倍,鉴于信号源稳定性不够好,不方便调偏置,故设计了两级偏置电路。

经测试,最终输出的信号幅度可达3V。

心率测试仪课程设计

心率测试仪课程设计

心率测试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心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心率相关知识,如心率正常值范围、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等。

3. 学生了解心率在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使用心率测试仪进行自测,并准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通过心率数据,评估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身体状况。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适的运动方案,提高锻炼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科学锻炼的认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关心、支持,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了解心率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形成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a. 心率基础知识:心率的定义、正常值范围、测量方法。

b. 心率与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如何根据心率调整运动计划。

c. 心率测试仪的原理:介绍心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体育锻炼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a. 心率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学习如何正确佩戴、操作心率测试仪,并进行实际演练。

b. 心率监测与记录:学会在运动过程中监测心率,并记录相关数据。

3.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心率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心率测试仪的原理。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学习心率测试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心率监测与记录。

第三课时:分析心率数据,根据心率调整运动计划,总结锻炼效果。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联系课本知识,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心跳计数器课程设计

心跳计数器课程设计

心跳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心跳计数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结构与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并记录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3. 学生了解心跳次数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操作心跳计数器,正确进行心跳次数的测量和记录。

2.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心跳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强健康意识。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心跳计数器原理与使用方法:介绍心跳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心跳计数器,并掌握测量心跳的方法。

2. 心跳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学习如何记录心跳数据,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心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心跳与运动强度关系:探讨心跳次数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4. 健康锻炼的重要性:结合心跳数据,让学生了解适度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心跳计数器原理与使用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课时:学习记录和分析心跳数据,探讨心跳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第三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健康锻炼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人体的奥秘”,具体内容包括:1. 介绍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 探索心跳的奥秘,了解心跳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一、引言心率计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心率的设备,它通过检测心跳信号来计算心率值。

在运动、健康管理等领域,心率计被广泛应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心率计课程设计展开,介绍心率计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

二、心率计的原理心率计的原理是基于心电信号的检测和处理。

人体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皮肤传导至心率计设备。

心率计设备接收到心电信号后,会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最终计算出心率值。

三、心率计的设计要点1. 传感器选择:心率计的核心是心电信号的检测,因此传感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用的传感器有干接触式传感器和无接触式光电传感器。

干接触式传感器需要贴在皮肤上,通过电极与皮肤接触来检测心电信号;无接触式光电传感器则通过红外光线照射皮肤,检测皮肤反射的光信号来计算心率值。

2. 信号处理:心电信号是一种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在信号处理环节需要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

放大可以增强信号的幅度,使其更容易被检测;滤波可以去除噪音信号,提高信号的质量;数字化处理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方便后续计算。

3. 心率计算:心率计的最终目标是计算出心率值。

心率值的计算可以通过心电信号的峰值间隔时间来实现。

在信号处理后,找到心电信号的峰值并计算峰值间隔时间,即可得到心率值。

心率计还可以根据心率值的变化趋势来判断人体的运动状态或健康状况。

四、心率计课程设计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心率计设备和心电信号采集器。

将心率计设备与心电信号采集器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

2. 实验操作:将心率计设备放置在被试者身上,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传感器。

开始采集心电信号,并记录采集时间。

3.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心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并通过信号处理软件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

根据处理后的信号,找到心电信号的峰值,并计算峰值间隔时间。

4. 心率计算:根据峰值间隔时间,计算心率值。

可以使用公式或算法来计算心率值,常用的算法有峰值检测法和自相关法。

电类课程设计心率计

电类课程设计心率计

电类课程设计心率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心率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电路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率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理解电子电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掌握心率信号的检测和处理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电路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心率计进行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心率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心率计的基本原理:介绍心率计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心率信号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2.心率计的结构与功能:讲解心率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掌握心率计的基本使用方法。

3.电子电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分析电子电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心率计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性。

4.心率信号的检测与处理:介绍心率信号的检测方法,讲解心率信号的处理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心率信号的能力。

5.心率计的操作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心率计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心率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率计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心率计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率计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心率计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率计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率计的使用方法和心率信号的处理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心率计知识。

心跳计数器课程设计

心跳计数器课程设计

心跳计数器课程设计一、综述心跳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监测设备,它可以实时测量人体的心跳频率并显示在屏幕上,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心跳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技巧。

二、前置知识本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 传感器原理:包括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

2. 微控制器基础: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控制器的功能和特点、编程语言和工具等。

3. 信号处理基础: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滤波和放大等基本方法。

三、设计目标在本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 硬件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心跳计数器硬件平台,包括传感器、信号采集模块、微控制器和显示器等部分。

2. 软件设计:使用C语言编写心跳计数器的程序,完成信号采集、滤波、放大、计数和显示等功能。

3. 测试和调试:对心跳计数器进行实际测试,检查其测量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改进。

四、设计步骤1. 硬件设计(1) 传感器选择:现在市场上常用的心率传感器有光电脉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光电脉搏传感器是最常用的传感器,它是利用光电池片来检测血液的脉搏波形,然后通过信号转换电路将光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到微控制器中处理。

在本设计中,选用光电脉搏传感器。

(2) 信号采集模块:信号采集模块需要放置光电脉搏传感器并将其输出信号转换成微控制器能够进行AD转换处理的信号。

该模块主要包括光电传感器、运算放大器、滤波电路和AD转换器。

(3) 微控制器:控制器模块负责数据的处理与信息的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传送给显示器进行显示。

在本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ASP(89C52)单片机。

(4) 显示模块:选用价格较低但亮度较高、可靠性较高的数码管做显示器。

(5) 功能设计:按下开关,开始测量。

测试过程中,控制器将读取心率传感器输出的脉冲数据,并使用滤波器和计数器实现心跳计数和显示,每60秒计一次心率数据。

st188心率课程设计

st188心率课程设计

st188心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ST188心率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心率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准确解读ST188心率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了解心率监测在体育锻炼、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ST188心率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

2. 学生掌握利用心率数据进行运动强度评估的方法,提高运动效果。

3. 学生具备运用心率数据调整锻炼计划的能力,实现个性化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体育与健康、数学等学科,通过实际操作、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心率监测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其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心率基础知识:介绍心率的概念、正常范围、影响因素,以及心率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材章节:《健康与生活》第三章第二节2. ST188心率监测设备的使用: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数据读取和记录。

教材章节:《科技与生活》第七章第三节3. 心率数据分析:教授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心率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

教材章节:《数学》第五章第四节4. 心率与运动强度评估:介绍如何根据心率数据评估运动强度,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教材章节:《体育与健康》第二章第三节5. 个性化运动方案制定:指导学生根据心率数据调整运动计划,实现个性化锻炼。

心率计设计报告

心率计设计报告

电子心率计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课程设计任务书2: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2.1:任务分析与方案设计心率计是用来测量一个人心脏单位时间内跳动次数的电子仪器,由于人体各部位心率一致,所以通常测量人手臂处的脉搏即可测出人体心率。

任务要求测出的心率为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并显示,测量结果要与标准范围作比较,不在标准范围内则报警。

设计方案为:采用传感器,量脉搏的跳动,出微弱的信号,入放大器中放大;后通过滤波器滤除干扰信号后,将形整形为方波或脉冲信号;后经过倍频器增加信号的频率,输入计数器中计数,时通过定时器控制计数的时间,后得出一分钟内脉搏次数即为心率。

计数器计数值输入到显示器中显示,同时,将其输入到数值器中与比较器预设值即标准值作比较,若,测量值不在标准值范围内则报警,即LED 灯亮。

流程图如下。

电子率及设计流程图2.2:电路设计,元器件参数计算及选择2.2.1:传感器的选择脉搏跳动引起皮肤表面压力的变化,根据这个现象可以通过测量皮肤表面压力的变化而测量脉搏跳动次数。

因此,通常可选用压电陶瓷传感器测量。

选择型号为CPS182的陶瓷压力传感器。

此传感器具有抗腐蚀能力,传感器没有液体的流动,压力直接作用在陶瓷膜片的前表面,使膜片产生微小的形变,厚膜电阻印刷在陶瓷膜片的背面,连接成一个惠通斯电桥。

由于压敏电阻的压阻效应,使电桥产生一个与压力成正比、激励电压成正比的高度线性度电压信号。

通过激光标定,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

其输出信号为0.5—3mV2.2.2:放大电路的设计如前所述,传感器输出为微弱信号,需进行放大后才便于后续电路的处理。

考虑到后续电路中滤波器电路也具有信号放大的功能,所以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不宜过大,初步选择为200倍。

设计电路如下:信号输入端其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为所以取Rf=400k,R1=2k,得到A=200。

取R=1k。

运算放大电路的芯片选择型号为LM741,其封装管脚图如下LM741封装管脚图如上图所示,LM741芯片为但运放芯片,其引脚功能为:1和5为偏置(调零端),2为正向输入端,3为反向输入端,4接地,6为输出,7接电源,8空脚LM741内部电路2.2.3:滤波器的设计干扰信号对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所以设计滤波器是很有必要的。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

心率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心率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和使用步骤。

2. 学生能够掌握心率计在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心率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心率监测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心率计进行自我监测,并准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和调整锻炼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心率监测结果,评估自己的运动效果和身体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对心率监测技术在体育和健康领域的探索热情。

2. 学生养成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的好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3. 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心率计基本原理:介绍心率计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显示输出等组成部分。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传感器与自动控制”2. 心率计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心率计的操作步骤,包括佩戴、启动、数据读取和关机等。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自动监测与健康”3. 心率与运动强度:介绍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心率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教材章节:《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运动与心率”4. 心率监测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心率监测在预防疾病、提高运动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教材章节:《健康》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健康自我监测”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心率监测实践,包括分组进行不同运动强度的锻炼,记录和分析数据。

心率计数器课程设计

心率计数器课程设计

心率计数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心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心率监测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心率计数器进行自我监测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心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3.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心率计数器进行测量。

4.能够独立操作心率计数器进行心率测量;5.能够对心率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了解自身心率变化规律;6.能够根据心率数据调整生活作息和运动强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自己身体的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享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心率监测技术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心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第二课时:心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如何进行心率测量和数据记录。

3.第三课时:心率数据的分析;根据心率数据调整生活作息和运动强度。

4.第四课时:心率监测技术在运动中的应用;案例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心率的概念、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心率监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率计数器在运动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心率计数器,进行心率测量,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心率计数器使用手册,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心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参考书:心率监测技术的相关书籍,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的视频教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心率计数器的工作过程。

电子心率计数器课程设计

电子心率计数器课程设计

电子心率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心率的概念,了解心率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解释并分析电子心率计数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数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正确组装和调试电子心率计数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电子心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具备独立测量和记录心率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对电子科技产品的探究欲望。

2. 学生能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电子心率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学习成果的评估,持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 心率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 电子心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子元件及其特性”,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第八章“生理信号测量”。

2. 实践操作:- 电子心率计数器的组装与调试。

- 心率的测量与记录方法。

- 数据分析与处理。

实践教学大纲:① 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② 传感器连接与调试;③ 电子心率计数器组装;④ 心率测量实践;⑤ 数据记录与分析。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4课时- 实践操作:6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逐步掌握电子心率计数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电子心率测试仪课程设计

电子心率测试仪课程设计

电子心率测试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心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率的概念,了解心率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正常心率范围。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子心率测试仪,进行实际心率测量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电子技术与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年级,喜欢实践操作,对电子产品有一定了解,但需进一步提高电子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并讲解其在电子心率测试仪中的作用。

2. 心率测试原理:讲解心率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电子心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3. 电子心率测试仪的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组装电子心率测试仪,学会调试和检测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数据采集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子心率测试仪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心率的正常范围和变化规律。

5. 实践操作与拓展: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测量心率,并进行拓展实验,如心率与运动强度、情绪等因素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面对每天繁忙的工作生活,我们不一定能像以前那样定期抽出时间去为自己身体做一次体检。

而事实上我们身体承受的负荷却越来越大,相比于以前我们需要给自己的身体以更多的关注,甚至是时刻了解它的健康状况。

身体的健康与否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所体现。

比如一个人的心率值就基本能反映一个人心脏是否正常工作的。

大家都知道心脏是我们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使我们生命的源动力。

所以我们能时刻了解它的状态是很重要的。

由于我们平时不一定总是能抽出时间去做体检,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便于操作的,可靠性高的仪器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测到我们的心率值。

让我们能及时了解到我们现在心脏以及身体的状态。

心率的生理意义人的心脏比握紧的拳头稍大,平均重量为300g。

它是人体内“泵器官”,负责人体血液循环。

心脏每天跳动超过10万次,累计使8千多公升的血液,流经约1万9千公里长的动静脉,从而维持血液循环。

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右心房接受全身各器官回流的含氧低静脉血并输入右心室,右心室把血液泵入肺脏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左心房将自肺脏返回的含氧高的动脉血输入左心室,左心室再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器官。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心脏便24小时不停地工作,为全身输送氧气和养分。

心脏能够这样周而复始地有规律地工作,是因为心脏有一个天然的起搏器——窦房结,它能自发地、有节律地发放电脉冲,并沿着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和左右束支这一固定的激动传导途径由上向下传遍整个心脏,使心脏各个腔室顺序收缩,完成运送血液的工作。

心脏的正常工作要求心脏节律发放和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常。

心率(heart rate)指心脏分钟搏动的次数,它能够反映心脏的工作状态。

正常心率决定于窦房结的节律性,成人静息时约60~100次/min,平均约75次/min。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

初生儿心率约130次/min,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至青春期乃接近成人的心率。

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运动员心率较慢。

成人安静心率超过120次/min者,为心动过速;低于40次/min者为心动过缓。

心率受植物性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安静或睡眠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心交感中枢紧张性降低,心率减慢。

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降低,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升高,心率加快。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体液因素也会增快心率。

此外,体温每升高1℃,心率加快12~20次/min。

二任务分析及总体设计方案在认真学习和研究了任务指导书后,在老师的指导与启发下,我初步定下了自己的方案。

经过和同学们的集中讨论与研究和数次李老师耐心的讲解与分析,方案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

通过自己的对个别知识的再次学习与网上资料的查阅,最终确定下方案。

2.1任务分析所设计的电子心率计要求实现在短时间内测量1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并且显示其数字。

当心脏跳动次数超过正常范围时,发出异常指示(LED发光二极管发光报警指示)。

正常范围可根据需要设定,性能指标:◆测量范围:正常心跳次数成人为60~90次/分钟,婴儿为90~120次/分钟,老人为100~150次/分钟,正常范围可以设定;◆测量精度:测量误差≤±4次/分钟;◆报警指示:采用LED发光二极管。

基于以上任务要求,经过详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由于从红外线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很微弱,一般为(2~5mv),并且叠加了很多干扰及噪声,这就需要信号放大、滤波与整形电路;◆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对1分钟的心率进行测量(本设计采用15秒测量),这就需要倍频器(4倍频)和基准时钟定时器(15秒);◆由于最后要显示其测量数字,这就需要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由于最后要用LED报警显示,并且成人、婴儿、老人的心率正常范围不一样,所以还需要控制器、比较器和报警器。

所设计的红外线电子心率计的核心是在固定的短时间内对低频电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最后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并且把计数得到的值与正常范围的上下限进行比较,以实现对成人、婴儿和老人的报警指示。

2.2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为:采用传感器,量脉搏的跳动,出微弱的信号,入放大器中放大;后通过滤波器滤除干扰信号后,将形整形为方波或脉冲信号;后经过倍频器增加信号的频率,输入计数器中计数,时通过定时器控制计数的时间,后得出一分钟内脉搏次数即为心率。

计数器计数值输入到显示器中显示,同时,将其输入到数值器中与比较器预设值即标准值作比较,若,测量值不在标准值范围内则报警,即LED灯亮。

2.3设计流程图二器件选择3.1 传感器的选择个人认为一个传感器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选用的传感器,现在市场上心率计使用比较主流的传感器有以下几种。

CCPS32,CPS182,红外传感应感器,MPS2050。

CPS182与MPS2050输出电压较小,且CPS182精确度不是很高,而红外感应传感器同样也有输出电压小的缺点,且价格会略高一些。

通过对比,我选择了CCPS32传感器,其灵敏度较高,且输出电压越4伏左右,这样就无需接放大电路,可直接进行滤波,且该款传感器还自带很高的温度自补偿,这是其他传感器所不具备的。

以下是CCPS32的具体参数以及介绍。

传感器参数及特性介绍:CPS32传感器是KAVLICO公司采用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干式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详细说明:一、概述CCPS32传感器是KAVLICO公司采用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干式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陶瓷是一种公认的高弹性、抗腐蚀、抗磨损、抗冲击和振动的材料。

陶瓷的热稳定特性可以使它的工作温度范围高达-40~125℃,而且具有测量的高精度、高稳定性。

其最大特点是:量程可以小到700Pa,抗过载能力可达量程100倍,彻底解决了其它类型传感器没有小量程及在小量程时过载能力差的缺点,它除具有一般传感器的量程外,其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正负表压功能,如:±1kPa,±10kPa 等。

CCPS32干式陶瓷电容厚膜压力传感器的高输出,广量程,特别适合制造高性能的工业控制用压力变送器。

大圆形膜片表面平整、易安装,是欧美E+H、ABB、SIEMENS、H&B、VEGA等公司压力变送器生产首选传感器。

二、特点坚固的陶瓷电容敏感膜片自带厚膜电路输出1-4V卓越的抗腐蚀、抗磨损性能平整的大圆形膜片,易安装高精度、高稳定性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响应迅速,无迟滞量程迁移比达10:1可进行无源标定三、工作原理抗腐蚀的干式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没有液体的传递,过程压力直接作用在陶瓷膜片的前表面,衬底的电极与膜片电极的电容量变化比例与压力大小,使膜片产生0.03mm的位移,电容的变化值经激光微调,传感器专用信号调理电路ASIC放大输出高达4000mV的直流电压,内置的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介质的温度并进行温度补偿。

过载时,膜片贴到陶瓷衬底上而不会损坏。

当压力恢复到正常时,其性能不受任何影响。

彻底解决了低量程过载能力差的缺点,是扩散硅传感器的升级换代产品。

标准化的高输出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配专用线路板可进行大的量程迁移(1 0:1)。

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自带温度补偿-20~80℃,并可以和绝大多数介质直接接触。

CCPS32陶瓷传感器由于没有液体的传递作用,无任何填充液,不会产生工艺污染,因此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加之是干式陶瓷膜片,故不受安装方向影响,以其作为敏感元件生产的压力变送器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测量压力的场合。

四、技术参数供电电压:5VDC量程范围:7kPa~30Mpa响应时间:<1mS综合误差(包括:线性,迟滞,重复性):0.1...0.2FS%零点输出:500±50mV满量程输出:4000±100mV温度特性(温补范围:-20-80℃):±0.01 %FS/℃稳定性:<0.1% FSO/年供电电流:<2mA工作温度:-40~125℃抗绝缘性:>;2kV外形尺寸:32.4×5.25...7.12mm五、量程选择因为人的血压一般是在18kpa左右,所以结合传感器的量程范围,选择传感器的量程为 0~30kpa。

3.2 放大电路的选择因为CCPS32在零点有大约50mv的零点电压,所以可用以高共模抑制比的差分放大电路来消除。

而其输出电压就为4伏左右,所以不需要在进行对其输出幅度的放大。

传感器输出阻抗大约10千欧左右,结合以上考虑我选择了同相串联双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作为下一级。

其输出波形为3.3 滤波器的选择人体的心率一般在60~150次/分钟,所以容易算得其最高频率为:f=150/60=2.5Hz。

则可选择一低通滤波器滤掉大于3.14HZ的干扰。

设该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0=3.14Hzf0=1/2πRC=3.14Hz所以求得 RC=0.05 结合实际情况和电路确定R=200欧 C=250uF低通滤波器电路图如下:当将电源频率改为10Hz后,滤波电路输出的波形为:两个图像对比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频率为10赫兹时输出的电压基本为0,所以可以看出该低通滤波电路能起到较好的滤波作用。

3.4 整形电路的选择整形电路的功能是将模拟电压信号转化为高低电平信号输出到倍频电路。

由于最后计数器输入的方波信号,因此还需要把面得到的信号进行比较整形,从而得到方波。

整形电路一般用74LS14和CC40106两种芯片,经过比较,个人认为74LS14集成度高,更稳定。

所以整形电路决定选择74LS14。

整形电路电路图如下:整形后的波形如下:可以看出该整形电路整形效果较好,基本可以胜任。

3.5 倍频电路的选择在实际中测心率一般选择一分钟为时间长度,而如果是体检或是有很多人同时需要进行心率的测量,则一分钟的时间会略显漫长。

所以我们希望能将测量时间缩短,以便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测量其心率值。

于是我们需要一个倍频电路来实现这一想法,而如果采用四倍频或更高的话,会带来至少每分钟2次的心率误差,如果患者的心率接近报警值,则有可能导致误报警。

综合考虑我这里选择的事2倍频电路,即在误差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节约更多的时间。

电路图如下:从整形电路输出的波形图如下:经过倍频电路的波形图如下:通过两个幅频图我们可以看出2倍频电路工作稳定,可以起到倍频的作用。

3.6 定时器的选择一般对病人的心率的时间选择为1分钟,且病人的每分钟心率也是医生参考的标准,而之前我们已经设计了一个2倍频的倍频电路,所以这里我们需要设计一个30秒得定时电路。

在这里信号可采用多谐振荡器产生,在简单时基电路中,可以用555定时电路。

55定时器功能表:图十三 555定时器功能表器件取值:振荡周期:T=T1+T2=(R1+R2)Cln2振荡频率:f=1/T=1/(R1+R2)Cln2设脉冲幅度大于3V小于5V,占空比为q=2/3,振荡周期为30秒则 q=(r1+r2)/(r1+r2)=2/3故得 R1=R2由此得 T=(r1+r2)Cln2=30 取C=2u解得r1=r2=480k定时器电路图如下:3.7 显示与计数电路的选择在心率计的设计过程中计数电路是其中很关键的一部分,通过它测量脉冲次数从而测出心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