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

合集下载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针对一些难以通过胃肠道给药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肽 、蛋白质、细胞因子等,开发出高效、安全的口腔黏膜 给药制剂。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特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采用口腔黏膜给药方式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高血压药 物等,可以避免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 从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 的应用
药物的分布特点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随着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但不同药物 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
药代动力学过程
药物的吸收过程
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后,会被胃肠道进一步吸收和代谢,最终被肝脏代谢和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如氧化、还原、水解等,最终形成代 谢产物排出体外。
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抗体等生物技 术,研发新型口腔黏膜给药系 统,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
反应。
纳米技术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口腔黏膜给 药系统,研发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等,以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及安
全性。
系统生物学
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为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研发和优化提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药物治疗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优点之一是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缺点之一是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 口腔溃疡、口腔炎等。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
局部治疗
口腔溃疡
通过口腔黏膜给药,可局部作 用于口腔溃疡表面,有效缓解
优势与局限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药物与辅料
药物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主要针对中小分子药物,如蛋白质、肽类 、核酸、抗生素等。
辅料
为提高药物稳定性和溶解性,需添加适宜的辅料,如表面活 性剂、聚合物、缓冲剂等。
给药系统设计与制备
剂型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包括口腔喷雾剂、口腔贴片、口腔凝胶等剂型。
制备方法
不同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各异,如口腔喷雾剂涉及药物与辅料的混合、乳化和 灌装等过程,口腔贴片涉及药物与聚合物的混合、涂布和压制等过程。
药代动力学与药物疗效
药代动力学
口腔黏膜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需进行药代动力 学研究,以评估给药系统的效果。
药物疗效
口腔黏膜给药可直接将药物输送至靶组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 ,给药系统设计及辅料的选用可影响药物的释放和作用时间。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组成与结构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应用领域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未来展望
01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定义与分类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口腔黏膜(包括口腔颊黏膜、舌 下黏膜、上颚黏膜等)将药物传递至目标部位的一种给药方 式。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口腔黏膜给药具有直接、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和疗效,同时可以避免胃肠道不适和肝脏首过效应等。
局限性
口腔黏膜给药的局限性在于药物吸收面积较小,对于一些大分子药物和脂溶性药 物可能难以吸收。此外,口腔黏膜给药的口感和气味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肺黏膜递药

肺黏膜递药

肺黏膜递药
肺黏膜递药是一种通过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黏膜的给
药方式。

这种给药方式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例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肺黏膜递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 雾化吸入: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雾化器将
药物转化为粒径较小的液体颗粒,患者通过口、鼻吸入雾
化药物,药物颗粒能更好地沉积于肺部,并被肺黏膜吸收。

2. 干粉吸入:将药物制成粉末形式,患者通过吸入装置将
药物直接送入肺部,药物粉末在肺部被湿润后与黏膜接触,通过湿润膜的渗透性吸收。

3. 气溶胶吸入:将药物制成微小的气溶胶颗粒,通过喷雾器或喷射器将药物送入肺部,药物颗粒在肺部被湿润后与黏膜接触,通过湿润膜的渗透性吸收。

肺黏膜递药的优点包括药物作用迅速,直接作用于疾病部位,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了药物剂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肺黏膜递药的过程需要患者正确操作吸入装置,并根据医嘱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出现药物浪费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07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1,2,节

07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1,2,节

• 按相组成分类 • (1)二相气雾剂 溶液型气雾剂就是两相气雾剂,药物和 抛射剂形成的均匀相为一相,抛射剂部分挥发形成的气相 为另一相。 • (2)三相气雾剂 乳剂型和混悬型气雾剂均属于三相气雾 剂。有气-液-固,气-液-液三相组成。气-液-固 中,气相是抛射剂所产生的蒸气,液相是抛射剂,固相是 不溶性药物粉末;气-液-液中,两种不溶性液体形成两 相,即W/O型或O/W型。 • 按用药途径分类 • (1)吸入用气雾剂:指用时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经口 腔或鼻腔吸入,通过上呼吸道进入肺部,吸收后发挥局部 或全身作用的一类制剂,如硝酸甘油气雾剂。 • (2)非吸入用气雾剂 • 系指直接喷到腔道粘膜(口腔、鼻腔、阴道等)的气雾 剂,如治疗治疗阴道炎的复方甲硝唑气雾剂等。
第一节 肺粘膜递药
• 肺部吸入制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 合适的介质中,以蒸气、气溶胶或干粉形 式递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 或固体制剂。 • 肺部吸入制剂包括:吸入气雾剂、吸入粉 雾剂、供雾化器用液体制剂和可转变为蒸 气的制剂。 • 本章主要介绍吸入气雾剂和吸入粉雾剂。
一、肺部的生理结构
抛射剂分类
• (1)氟氯烷烃 • 氟氯烷烃类(CFCs)亦称氟里昂(freon),是常用 抛射剂,其特点是沸点低,在常温下的蒸气压略 高于大气压,易控制;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液 化后密度大,无味,基本无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小;不溶于 水,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溶剂。 • 常用的抛射剂 F11 F12 F114
• • • • • •
• 制备溶液型气雾剂时注意的问题: • 抛射剂与潜溶剂对药物溶解度与稳定性的 影响; • 喷出液滴的大小与表面张力对用药部位的 影响; • 抗氧剂、防腐剂、潜溶剂对用药部位的刺 激性; • 吸入剂中各种附加剂是否能在肺部代谢或 滞留。

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是一种通过直接将药物施放在口腔黏膜上,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局部治疗的递送方式。

作为一门研究药物的组成、结构、制备和递送的学科,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的递送途径、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递送系统优势等方面,探讨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一、药物的递送途径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药物主要通过黏膜吸收和淋巴逆行输送两种途径被吸收和转运。

1. 黏膜吸收:口腔黏膜递送系统的特点之一是黏膜吸收迅速。

口腔黏膜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丰富的血管网络以及薄的角质层,这有利于药物通过黏膜被快速吸收。

药剂学通过研究药物的物化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递送系统,从而实现药物在黏膜吸收方面的优化。

2. 淋巴逆行输送:药物在口腔黏膜上递送后,部分药物会经由淋巴逆行输送进入淋巴系统,从而避免了首过效应。

药剂学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递送系统,提高药物在淋巴逆行输送方面的效果,实现更好的药物递送效果。

二、药物的制备方法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药物制备方法,以实现药物在黏膜上的稳定和递送。

1. 凝胶制剂:凝胶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备方法,通过制备凝胶药物,可以实现药物在黏膜上的附着和递送。

凝胶制剂具有黏附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在黏膜上的停留时间和吸收速度。

2. 微球制备:微球制备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载体中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递送能力。

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实现药物在黏膜上的控释和递送,从而提高其疗效和稳定性。

3. 脂质体制备:脂质体制备是将药物包裹在脂质类载体中的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递送效果和黏膜附着能力。

脂质体制备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药物性质和递送要求进行选择。

三、药物递送系统的优势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 避免首过效应:通过口腔黏膜递送系统,药物可以避免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08 第十四章黏膜递药系统3.4.5节

08  第十四章黏膜递药系统3.4.5节

• (4)可见异物 • 滴眼剂的可见异物要求比注射剂要低些。 • 混悬液滴眼剂应进行药物颗粒细度检查, 含15μm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90%,50μm的 颗粒不得超过10%。 • 不应有玻璃,颗粒应易摇匀,不得结块。
• (5)粒度:混悬型滴眼剂应进行药物颗粒的粒度 检查。取供试品强烈振摇,立即量取适量置于载 玻片上,共涂3片。每个涂片上大于50μm的粒子 不得超过2个,不得检出大于90μm的粒子。 • (6)沉降体积比:混悬型滴眼剂(含饮片细粉的 除外)不应结块或聚集,经振摇应易再分散。沉 降体积比不应低于0.9 • (7)装量:每一容器的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应 不超过10ml。 • (8)装量差异:取供试品20个,分别称定内容物 重量,计算平均装量,每个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 较超过平均重量±10%者不得超过2个,并不得有 超过平均重量±20%者。检查含量均匀度,可不 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 (二)眼膏剂 • 眼膏剂(eye ointments)系指有原料药物于 是以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溶液型或混悬 型膏状的无菌眼用半固体制剂。 • 优点: • 基质无水且化学惰性; • 结膜内保留时间长,可起到长效作用; • 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 • 夜晚使用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眼内滞留时 间。 • 缺点:油腻感强,视力模糊。
二、药物的眼部吸收途径及特点
• (一)药物的眼部吸收途径: • 1.角膜途径: • 药物→角膜→前房→虹膜→眼球内部 • 角膜由脂肪外层、水性中层和粘蛋白内层组成,内外层 较薄,中层较厚,角膜无血管,是阻止外来物质侵入屏 障。 • 2.结膜途径: • 药物→结膜→巩膜→眼球后部 • 结膜有血管,巩膜血管少
• (2)药液的配滤: • 滴眼剂必须是无菌制剂,小剂量可在无菌操作柜中进行, 大量生产要按照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所用容器必 须干热灭菌或用杀菌剂(75%乙醇配置的0.5%度米芬溶 液)浸泡灭菌,用前再用蒸馏水洗净。操作者双手用75% 乙醇消毒或带灭菌手套。 • 滴眼剂的配制与注射剂的工艺过程基本一致。 • (3)无菌灌装: • 目前生产上均采用减压灌装,灌装方法随瓶的类型和生产 量的大小而改变。 • (4)质量检查: • (5)印字包装:印字同注射剂。滴眼剂包装形式很多, 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课件
药物的吸收: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地通过口腔 黏膜吸收进入体内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安全性:确保药物在口腔黏膜给药系 统中的安全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药物的口感:改善药物的口感,以提高患者 的用药依从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
原料选择:选择 合适的药物和辅 料,如药物、载 体、增塑剂等
06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进展
药物吸收机制研究:探 索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 吸收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物释放机制研究:研 究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 释放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物稳定性研究:研究 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稳 定性和影响因素
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研究 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生物利 用度和影响因素
储存条件:制定 合理的储存条件 ,确保产品质量 不受影响
05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与评价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范围
口腔保健:如口腔清洁、 口腔护理等
口腔手术:如口腔手术前 后的局部麻醉等
口腔疾病治疗:如口腔溃 疡、牙周炎等
口腔美容:如牙齿美白、 口腔异味消除等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疗效评价方法
临床研究:观察 药物在口腔黏膜 给药系统中的疗 效和副作用
局限性:药物稳定性差,易受 唾液、食物等因素影响
局限性:给药量难以控制,可 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组成
药物载体: 用于装载药 物并输送到
口腔黏膜
药物:具有 治疗作用的
药物成分
释放机制: 控制药物释 放的时间和
速度
粘附剂:使 药物载体能 够牢固地粘 附在口腔黏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具有快速起 效、方便使用、生物利用度高 等优点。
未来趋势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将进一 步深入,探讨更多适应症和药物
剂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技术也将得到进
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将在未来的医 疗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
如疼痛控制、急救治疗等。
研究展望
稳定持久
药物在口腔内缓慢释放,维持 药物浓度稳定。
副作用少
避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减少 副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材料选择源自生物相容性材料选择与口腔黏膜兼容的材 料,避免过敏反应和刺激 。
药物兼容性材料
确保药物与材料不发生化 学反应,保持药物稳定性 。
释放速率控制材料
选择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 率的材料,使药物在体内 达到最佳释放效果。
、口腔炎症等。
呼吸科
一些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等也可使用口腔黏 膜给药系统进行辅助治疗。
内分泌科
对于一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口腔黏 膜给药系统也可作为辅助治疗 手段。
儿科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吞咽困难 等因素,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更
为适宜。
CHAPTER 02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组成与 结构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是指药物通过 口腔黏膜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的给药方式。
特点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具有直接进入 血液循环、快速起效、方便使用 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口腔黏膜 的吸收能力和药物的稳定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优势
快速起效
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后,可直 接进入血液循环,相对于口服药

粘膜给药系统

粘膜给药系统
Somatostatin
Proinsulin α-Interferon β-Interferon Glucocerebrosidase Cerezyme Pulmozyme Calcitonins Oxytocin Growth hormone α-1 Antitrypsin Superoxide dismutase
less effective
Laureth-9: 聚乙二醇单十二醚; Aprotinin 胰蛋白酶抑制剂
Examples and application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in clinical use or undergoing clinical trial
Therapeutic peptide or protein Triproamylin Insulin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口腔黏膜粘附给药: 心血管药物、止痛剂、镇静剂、止吐剂、激素、糖 尿病药物等各类药物的研究。
未来发展:
寻找粘附性强、刺激性小、物美价廉的粘附材料; 延长药物在口腔的滞留时间; 提高黏膜对药物的通透性; 口腔粘膜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口腔崩解片
在少量水的情况下,15s内迅速崩解成细颗粒的新型固 体速释剂型。 主要特点: 不需用水送服或仅用少量水送服, 也不需咀嚼, 药 物置舌上, 遇唾液即可迅速崩解, 随吞咽入胃而起效。 方便如老人、儿童、吞咽困难或特殊环境中的患 者用药。 药物主要在胃或消化道物粘附材料
分散
薄膜状柔软固体 惰性材料外表层
背衬层、药物储库、限速膜和粘贴层构成。
口腔粘附凝胶剂
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高分子材 料为胶体材料。
聚合物的用量可显著影响胶体的柔韧性万粘附 性及流变性。 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研制了用于口腔溃疡治疗 的复方替硝唑凝胶,具有水溶性特点,稠度适 宜,无油腻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 ppt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  ppt课件
可溶性糖 舌下片 速溶剂型 (片剂、膜剂) 无针粉末注射 无针液体注射 不溶性骨架
颊膜/牙龈 贴剂 微粒
局部注射剂 外用软膏剂
溶液/喷雾剂 生物粘附片 咀嚼胶 干粉剂 外用糊剂
PPT课件
外用凝胶
12
12
一、口腔生物粘附给药系统

生物粘附给药系统 (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是指利用具有生物粘附性的聚合物材料能与机体组织表 面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黏膜上 皮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

生物粘附聚合物和口腔黏膜间生物粘附的形成过程包括两 个步骤:(1)粘附剂表面润湿或膨胀使其与口腔黏膜紧密接
触;(2)生物粘附剂渗透进入黏膜组织表面的缝隙中或生物
粘附剂链与口腔黏液链间相互渗透,在粘附剂和口腔黏膜 表面形成了一个界面层,从而形成生物粘附。

生物粘附理论有:润湿理论 (wetting theory) 、扩散理论 (diffusion theory)、吸附理论(adsorption theory)、电 子理论(electronic theory)和断裂理论(fracture theory) 等。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
PPT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经口腔黏膜给药能进行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许
多适宜于口腔黏膜给药的制剂,包括咀嚼片、咀 嚼胶、冻干片、双层片和生物粘附片等。
作用方式: (1)局部治疗,可用于治疗口腔感染、
溃疡和口炎等; (2)舌下给药,进人全身循环; (3) 颊部给药,进人全身循环。
PPT课件 2
2
经口腔黏膜给药的主要优点:
(1)口腔黏膜能将药物直接吸收进人全身循环,可避免肝脏首过代谢或 胃肠道酶或酸降解; (2)口腔黏膜比皮肤渗透性大几个数量级,药物易透过,而且颊黏膜血 流丰富;

药剂学第9版课件: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第9版课件:第一章 绪论
6
一、药剂学的性质
药物制剂: 指剂型确定以后的具体药物品种, 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例如银翘片、氯化钠注射液、阿莫西林胶囊
辅料:填充剂 、崩解剂、黏合剂、润滑剂、 增溶剂、助悬剂、乳化剂、pH调节剂、等渗 调节剂、矫味剂、防腐剂。
相关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化学、高分子材 料学、机械原理、高等数学、生理学、解剖 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临床药物治疗学
机、高效包衣锅、 挤出滚圆 制粒机、离心制粒机
18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
临床药剂学
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
分子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19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是运用物理化学 的原理,研究和解释药物制造和 储存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规律, 用以指导剂型和制剂设计,推动 具有普遍意义的新剂型和新技术 及其应用。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八章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第九章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第十章
第四章 药物多晶型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第六章 微粒分散体系 第七章 流变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设计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液体制剂
7
二、药剂学的重要性
1.可以改变药物作用速度 ---注射剂、气雾剂起效快,片剂、胶囊 起效慢
2.可以降低或消除原料药的毒副作用 - 缓、控释制剂
布洛芬在乙醇、丙酮、 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 在水中几乎不溶;
8
二、药剂学的重要性

肺黏膜递药

肺黏膜递药

肺黏膜递药1. 引言肺黏膜递药是一种将药物通过吸入途径直接送达到肺部黏膜的方法。

相比于口服或注射等其他途径,肺黏膜递药具有药物更快、更高效地到达目标肺部组织的优势。

此外,肺黏膜递药还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系统性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2. 肺黏膜递药的优势2.1 快速吸收:肺部黏膜是具有高度血供的组织,通过递药可以使药物迅速吸收并通过肺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

2.2 高效递送:由于肺表面积大且呼吸表面湿润,肺黏膜递药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效吸附、吸附和沉积表面,便于药物与黏膜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递送效率。

2.3 减少剂量:肺黏膜递药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到病变部位,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解和代谢过程,从而可以使用较低的剂量来获得治疗效果。

3. 肺黏膜递药的方法3.1 吸入器:吸入器是肺黏膜递药的常用方法之一。

吸入器可以分为喷雾剂和粉末吸入剂两种。

喷雾剂通过压缩气体或喷雾泵将药物雾化成微细颗粒,悬浮在空气中,然后由患者通过吸入装置吸入到肺部。

粉末吸入剂则是通过装有药物粉末的吸入装置,利用患者的吸气力量将药物呼入肺部。

3.2 雾化器:雾化器是一种将液体药物转化成微细颗粒的设备。

它通过超声波或压缩空气将药物液体雾化成小颗粒,并将其送入呼吸气流中,从而实现药物的吸入。

雾化器可以更好地控制药物颗粒的大小和分布,以适应不同病情的需要。

3.3 管道递送系统:肺黏膜递药的管道递送系统由输送装置、输送管道和吸入装置组成。

通过管道递送系统,药物可以精确地送至特定的肺部区域,例如支气管和肺泡。

4. 肺黏膜递药的临床应用4.1 支气管哮喘治疗:肺黏膜递药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通过吸入器和雾化器等设备递送合适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减少炎症反应,扩张支气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肺黏膜递药在COPD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合适的药物递送方法,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疼痛和症状。

药剂学:第十四章 补充粘膜递药系统-2

药剂学:第十四章 补充粘膜递药系统-2
第十四章 粘膜递药系统
1
内容提要
一些药物口服给药后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发生 胃肠道降解或有严重的肝脏首过效应。利用体腔 的可吸收黏膜递送药物,如肺黏膜、直肠黏膜、 眼黏膜、口腔黏膜、鼻黏膜和阴道黏膜等。可有 效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实现药物的局部给药或发 挥全身治疗作用,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副作 用、提高疗效。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眼部对于免疫反应不敏
感,适合蛋白多肽类等口服吸收差的药物
11
理想的眼黏膜递药系统
角膜和结膜透过性好 在角膜前的停留时间延长 无刺激,使用舒适 有适宜的流变学性质(眼膏)
12
常用眼用制剂
滴眼剂(eye drops) 眼膏剂 (eye ointmetns) 眼部植入剂 (eye implants)
Propylene Glycol 0.3%
White Petrolatum 94%
14
举例:治疗干眼症眼用制剂
LACRISERT®:羟丙基纤维素眼用植入剂 适应症:中度至重度干眼症 5mg羟丙基纤维素/植入剂。呈半透明、
棒状、水溶性。其直径约1.27mm,长约 3.5mm。给药1次/24h。 无菌、不含防腐剂。
❖ 给药部位:舌下黏膜给药(sublingual DDS)、颊 黏膜给药(buccal DDS)、局部给药
❖ 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患者或缺水条件下服用
18
部分已上市的口腔黏膜递药制剂
19
口腔黏膜的生理结构
咀嚼黏膜:覆盖齿龈和硬腭表面,25% 被覆黏膜:覆盖在颊、舌下及软腭,60%
跨细胞途径:非离 子型小分子药物
28
药物理化性质
溶解度
药物先溶解于口腔黏膜,再透过黏膜
脂溶性和分子量

黏膜给药系统及蒙医传统药物外用法

黏膜给药系统及蒙医传统药物外用法

黏膜给药系统及蒙医传统药物外用法
李玉棠;阿古拉;王月红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00)0S3
【摘要】<正>黏膜存在于人体各腔道内,粘膜给药(mucosal drug delivry)是指药物(直接或使用合适的载体)与生物黏膜表面直接接触,并经该处上皮细胞进入组织的一种给药方式。

粘膜给药具有剂量小、起效快、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药物通过特定区域黏膜吸收具有一定的靶向作用等特点[1]。

对于患者来说,粘膜给药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蒙药用于粘膜给药有悠久的历史,蒙医古代文献中记载有丰富多样的蒙药粘膜给药方式,其用法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李玉棠;阿古拉;王月红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与透皮给药系统
2.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3.肛肠黏膜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在应急卫勤保障中的应用
4.肛肠黏膜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在应急卫勤保障中的应用
5.溶致液晶在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研究的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黏膜递药系统第一节肺黏膜肺部吸入制剂: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合适的介质中,以蒸汽、气溶胶或干粉形式递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包括: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和可转变为蒸汽的制剂一、肺部的生理结构呼吸性气道表面积约为102平方米;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管的厚度0.5~1微米;生物代谢酶分布在肺泡二型细胞,无肝脏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高二、药物的肺部吸收机制和特点(一)肺部吸收机制局部药物治疗:肺部吸收意味着药效的清除和全身不良反应的开始全身药物治疗:肺部吸收程度决定着药效的发挥1、吸收必须跨越气血屏障,上皮细胞为主要屏障2、亲脂性药物一般以跨胞扩散形式吸收,亲水性药物通过细胞旁路扩散3、相对分子100~1000D药物的肺部吸收速率与其在生理ph条件下的水溶性相关,亲脂性药物迅速吸收,亲水性较慢4、被动扩散性差的药物,溶质载体的转运体能促进其进入细胞,ATP结合盒家族促进其出胞,两者共同决定细胞内药物浓度5、大分子药物以囊泡运输跨越上皮细胞(二)药物的肺部吸收特点优点:1、肺部吸收面积大,总面积可达70~100平方米2、肺泡表皮薄,毛细血管多,因此可避开肝脏首关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3、肺部的化学降解和酶降解反应较低,药物被破坏的程度小4、药物可直达靶部位,因此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足:药物在肺部的沉积重现性差,沉积在不同部位药物可能出现吸收速度差异三、影响药物肺部沉积的因素:粒子大小、形状、密度、气流速度和体积、患者生理变化、吸气间隔时间、吸入后的屏气时间及呼气等(一)粒径的影响:合适粒径0.5~5微米肺部沉降机制: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布朗扩散粒径>5微米:惯性碰撞粒径在1~5微米之间:重力影响粒径小于或等于0.5微米:布朗运动(二)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1、吸收体积越大,药物在肺呼吸性气道的沉降越多2、增加吸入气流速度可增加药物颗粒通过惯性碰撞机制在大气道的碰撞3、吸入后屏住呼吸可通过沉降和扩散机制增加粒子的沉积4、通过缓慢的吸入,并在呼气前屏住呼吸科有效增加肺部沉积率,也取决于给药装置5、患者的疾病状态会影响药物的肺部沉积四、影响药物肺部吸收因素:(一)生理因素1、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气流速度、屏气时间2、覆盖在呼吸道膜上的黏液层影响药物的溶解和扩散,从而影响药物吸收3、呼吸道黏膜上的代谢酶使药物失活4、上呼吸道中的不溶性粒子会被纤毛清除,肺泡中的不溶性粒子会被巨噬细胞清除(二)药物的理化性质1、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药物很难透过2、脂溶性:亲水性大于亲脂性药物3、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多晶型和无定型>高度结晶化合物4、吸湿性:吸湿性小的吸收速度>吸湿性大的(三)其他:处方的组成、给药装置会影响药物的粒子大小、形态和喷出速度如有盗版,举报属实免费赠送本书内容,客服微信Y1778837892五、气雾剂气雾剂(aerosols):系指原料药物或原料药和附加剂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收或直接喷入腔道黏膜、皮肤的制剂(一)气雾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处方组成、给药定量与否、用药途径1、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气雾剂:指液体或固体药物溶解在抛射剂中形成溶液,在喷射时抛射剂挥发,药物以液体或固体微粒释放到作用部位2)混悬型气雾剂:指药物的固体微粒分散在抛射剂中形成混悬液,喷射时随着抛射剂挥发药物的固体微粒以烟雾状喷出3)乳剂型气雾剂:指液体药物或药物溶液与抛射剂形成W/O或O/W型乳液,O/W在喷射时随內相抛射剂汽化以泡沫形式喷出,泡沫气雾剂;W/O型随外相抛射剂汽化形成液流2、按相组成分类1)二相气雾剂:溶液型气雾剂,药物与抛射剂形成的均匀液相与液面上由部分抛射剂汽化的蒸汽组成2)三相气雾剂:乳剂型和混悬型气雾剂,液相中以形成两相,加液面上部分抛射剂汽化的蒸汽,。

共有三种,即W/O型乳剂加抛射剂蒸汽、O/W型乳剂加抛射剂蒸汽、S/O混悬剂加抛射剂蒸汽3、按给药途径分类1)吸入气雾剂:又称压力定量吸入剂2)非吸入气雾剂:皮肤和黏膜气雾剂(二)气雾剂的组成1、抛射剂:气雾剂的动力系统、喷射压力的来源、兼作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条件:1)常温下饱和蒸汽压高于大气压2)无毒、无致敏反应和刺激性3)惰性,不与药物发生反应4)不易燃、不易爆炸5)无色、无臭、无味6)价廉易得分类:1)氟氯烷烃(CFC):氟利昂,沸点低、易控制、基本无臭,污染环境CFC室温下可作为混悬型气雾剂的分散介质,可以混用2)氟氯烷烃替代品:氢氟烷(HFA),不可混用用量:Raoult定律:一定温度下,溶质的加入导致溶剂蒸汽压力下降,蒸汽压下降与溶质摩尔分数成正比Dalton气体分压定律:系统的总蒸汽压等于系统中个不同组分的分气压之和2、药物与附加剂药物:呼吸道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解痉药、烧伤用药附加剂:1)可加入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2)吸入气雾剂所有附加剂均对呼吸道黏膜和纤毛无毒、无刺激性;非吸入气雾剂附加剂均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3)在HFA处方中,无水乙醇做潜溶剂,增加表面活性剂和药物在HFA中的溶解度4)表面活性剂有助于药物和辅料的分散和阀门的润滑,常用油酸、磷脂司盘853、耐压容器:变形压力不小于1.2MPa,爆破压力不小于1.4MPa4、阀门系统(三)气雾剂的制备1、药物的配制与分装1)溶液型气雾剂:将药物溶于抛射剂,常需加入乙醇或丙二醇作潜溶剂2)混悬型气雾剂要求:a)水分含量极低,在0.005%以下,避免药物遇水聚结b)药物粒度小,在5微米以下c)在不影响生理活性的前提下,选择在抛射剂中溶解度最小药物的衍生物,避免储存过程中结晶变大d)抛射剂和混悬固体的密度尽量相等e)添加适当的助悬剂3)乳剂型气雾剂:振摇时完全乳化成很小的乳滴,外观白色,较稠厚,至少1~2分钟内不分离,能保证抛射剂与药液同时喷出2、抛射剂的填充1)压灌法:完成药液的分装后,将阀门系统装在耐压容器上,用封帽扎紧,用压装机进行填充特点:室温操作,设备简单;损耗较小;对水不稳定药物也可用此法2)冷灌法:首先将药液冷却至低温(负20摄氏度左右)进行分装,然后将冷却至低温(负30~负60摄氏度)的液化抛射剂灌装至耐压容器中特点:含水,乳状液的气雾剂不适用;抛射剂有一定量损失(四)气雾剂装置:耐压容器、定量阀、驱动装置(五)气雾剂的质量评价1、递送剂量均一性:取10瓶供试品测试2、每瓶总揿次,定量气雾剂取1瓶测试,可与递送剂量均一性测试相结合3、微细粒子剂量:吸入气雾剂要求微细药物粒子百分比不少于每揿主药含量标示量的15%,(药典规定第一法双击撞击器,第二法安德森级联撞击器,第三法新一代撞击器)4、微生物限度: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5、每揿主药含量:标示量的80%~120%6、喷射速率:非定量气雾剂取供试品4瓶检测7、喷出总量:非定量气雾剂取供试品4瓶检测,不少于标示量的85%8、每揿喷量:定量气雾剂取供试品4瓶,应为标示量的80%~120%,检查每揿递送均一性的不再检查每揿喷量9、粒度:吸入用混悬型气雾剂不再进行递送均一性测定,做粒度检查,检查25个视野,平均粒径在5微米以下,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超过10粒10、装量:非定量气雾剂做最低装量检查11、无菌:烧伤、严重创伤、临床必须无菌的气雾剂照无菌检查法检查六、喷雾剂(一)概述喷雾剂(sprays):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辅料填充于适宜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入腔黏膜及皮肤等的制剂分类:按内容物组成分:溶液型、混悬型、乳状液型按给药途径分:吸入喷雾剂、鼻用喷雾剂、用于皮肤、黏膜的非吸入型喷雾剂按定量与否分:定量和非定量喷雾剂特点:1、一般以局部应用为主,喷射的液滴较粗,但可以满足临床需要2、制备方便、成本低3、喷雾剂既有雾化给药的特点又避免了使用抛射剂,安全可靠规定:1、喷雾剂应在相关品种的要求下配制2、根据需要可加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表面活性剂等附加剂,所加附加剂应对皮肤或黏膜无刺激性3、喷雾剂装置中各组成部件均应无毒、无刺激性、性质稳定,与原料药不起作用4、溶液型喷雾剂的药液应澄清;乳状液型喷雾剂液滴应分散均匀;混悬型喷雾剂将原料药细粉和附加剂充分混匀、研细,制成稳定的混悬液5、除另有规定外,喷雾剂应凉暗处贮存6、喷雾剂用于烧伤的非无菌制剂应标签标明“非无菌制剂”,产品说明书说明“本品为非无菌制剂”,在适应症下明确“用于程度较轻的烧伤”,注意事项下规定“应遵循医嘱使用”(二)喷雾剂装置容器:塑料瓶、玻璃瓶雾化器(三)喷雾剂的质量评价:1、每瓶总喷数:多剂量喷雾剂取4瓶检测,不得少于标示量的总喷次2、每喷喷量:定量喷雾剂取4瓶检测,为标示量的80%~120%,测定每喷主药含量或递送剂量均一性的不再进行每喷喷量测定3、每喷主药含量:定量喷雾剂取1瓶,应为标示量的80%~120%,测定递送剂量均一性的,不再测定每喷主药含量4、递送剂量均一性:定量吸入喷雾剂、混悬性和乳状液型定量鼻用喷雾剂照吸入制剂或鼻用制剂检查5、微细粒子剂量:定量吸入喷雾剂照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6装量差异:单剂量喷雾剂取供试品20个,照各项规定方法,求出每个供试品装量和平均装量,每个装量和平均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过2个,不能有1个超过限度1倍,检查递送剂量均一性的,不再检查装量差异平均装量0.3g以下0.3g及以上装量差异限度正负10% 正负7.5%7、装量:非定量喷雾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8、无菌:烧伤、严重创伤、临川必须用无菌制剂照无菌检查法9、微生物限度: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检查七、粉雾剂(一)概述分为吸入粉雾剂、非吸入粉雾剂、外用粉雾剂吸入粉雾剂与气雾剂和喷雾剂相比的优点:1、患者主动吸入药粉,易于使用2、无抛射剂,避免对大气环境的污染3、药物可以胶囊或囊泡形式给药,剂量准确4、不含防腐剂及乙醇等溶剂,对病变黏膜无刺激性5、药物呈干粉状,稳定性好,干扰素少,适合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给药处方分类:1、仅含微粉化药物的粉雾剂2、药物加适量的附加剂,附加剂用来提高粉末流动性3、一定比例药物和载体的均匀混合体4、药物、适当的润滑剂、助流剂、抗静电剂和载体的均匀混合体(二)吸入粉雾剂的装置:干粉吸入装置、供吸入干粉胶囊型、囊泡型吸入粉雾剂说明书中应标明:1、每粒胶囊或囊泡的药物含量2、胶囊应置于吸入装置中吸入,而非吞服3、有效期4、贮藏条件(三)吸入粉雾剂的质量评价1、递送剂量均一性:胶囊或囊泡型测定10个剂量,贮库型测定标示揿次前(3个剂量),中(4个剂量),后(3个剂量)共10个剂量2、微细粒子剂量:照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百分比不少于每吸主药含量标示量的10%3、多剂量吸入粉雾剂总吸次:在设定气流下降吸入剂揿空,记录揿次,不少于标示量总揿次4、微生物限度:照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八、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定义:系指通过连续或定量雾化器产生供吸入用气溶胶的溶液、混悬液、和乳液要求:1、该液体使用前ph在3~8.5内2、混悬液和乳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保证递送剂量的准确性3、除制剂本身具有足够的抗菌活性外,制剂可加合适浓度的抑菌剂,抑菌效力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检查:递送速率和递送总量、微细粒子剂量、无菌检查第二节直肠黏膜递药一、直肠的生理结构及药物吸收途径生理特点:1、直肠包括乙状结肠到肛门部分,约20cm,最大直径5~6cm2、直肠ph接近中性或偏碱性,缓冲能力比消化道弱吸收途径:1、药物经直肠上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代谢转运至全身2、通过直肠中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及肛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栓剂应塞入距肛门2cm为宜)二、影响药物直肠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1)直肠内容物影响药物扩散,阻碍药物与直肠黏膜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使用栓剂前排便)2)控制栓剂的深度在2cm为宜,避开肝脏首关效应3)直肠液的ph一般为7.5,几乎无缓冲能力,药物进入直肠后的ph取决于溶解的药物,ph 可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吸收4)正常生理条件下直肠内液体量小,病理状态下液体量会发生较大改变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2、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解离度:非解离型药物易透过直肠黏膜被吸收,完全解离的药物吸收较差;pKa>4.3的弱酸性药物和pKa<8.5的弱碱性药物可被直肠迅速吸收2)药物的溶解度:溶解度大的容易被吸收3)难溶性药物在基质中呈混悬分散时药物的粒径会影响药物从栓剂中释放从而影响吸收3、基质和附加剂的物理化学性质1)发挥全身作用栓剂,要求作用迅速,因而选用与药物溶解性想法的基质,提高溶出和吸收速度2)发挥局部作用的栓剂应缓慢熔化以延缓药物释放速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增加难吸收药物的吸收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可能抑制药物的吸收三、栓剂(一)概述栓剂(suppositories):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分类:直肠栓:鱼雷形、圆锥形或圆柱形阴道栓:鸭嘴形、球形或卵形尿道栓:棒状发展:双层栓剂、中空栓剂、微囊栓剂、凝胶栓剂、渗透泵栓剂(二)栓剂的基质栓剂由药物和基质构成,固体药物应全部粉碎成细粉且通过六号筛基质要求:1、室温下具有适当的硬度,塞入腔道时不至于变形或碎裂,在直肠36摄氏度下易软化、熔化或溶解2、本身性质稳定,与药物混合后没有相互作用,不妨碍主药作用和含量测定3、对黏膜无刺激性、毒性和过敏性4、具有润湿或乳化能力,能加入足够多的水5、释药速率应符合要求,需产生局部作用者一般要求释药缓慢而持久6、适用于热熔法及冷压法制备栓剂,遇冷收缩自动脱膜,无需润滑剂7、油性基质还要求酸价在0.2以下,皂化值为200~245,碘价低于7,熔点凝点之差要小常用基质:1、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2、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泊洛沙姆、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聚山梨酯、(三)栓剂的附加剂吸收促进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环糊精增塑剂:聚山梨酯(80、85)、甘油、丙二醇、蓖麻油抗氧剂:间苯二酚、没食子酸、维生素C(四)栓剂的制备:油脂性基质可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水溶性基质采用热熔法1、挤压成型法:冷压法,先将药物与基质置于冷容器内混合均匀,后装于制栓机的圆筒内,通过模型挤压成一定形状2、模制成型法:热熔法,将计算量的基质挫末在水浴上加热至熔化,加入药物混匀,倒入冷却且涂有润滑剂的栓模中,至稍溢出模口为宜,冷却至完全凝固后,用刀削去溢出部分润滑剂分类:1、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用油性润滑剂2、油脂性基质: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5%乙醇4份混合使用(五)栓剂的置换价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相同体积的基质重量之比(六)栓剂的质量评价1、重量差异:取栓剂十粒,精密测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粒重量,与平均粒重比较,超出重量限度的不过1粒,且不得过限度的1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