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汇总
北师大版语文四下国学

四上国学1、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2、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3、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5、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6、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2、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四下国学1、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2、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3.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5.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6.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7.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8.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1.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12.五谷不时,果实未孰,不粥于市。
木不中伐,不粥于市。
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8.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一年级上册1、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字与拼音(一)”)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字与拼音(四)”)4、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0“太阳与月亮”《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5、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劳动”)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冬天”《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本册共6首]一年级下册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家园”《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春天”《语文天地》读背)9、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动物”《语文天地》读背)10、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6“爱护”《语文天地》读背)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雨”《语文天地》读背)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与汪伦送我情。
(12“朋友”《语文天地》读背)13、长歌行(节录)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时间”)[本册共7首]二年级上册1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秋天”《语文天地》读背)1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读一读背一背)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一年级上册】画鸡登鹳雀楼(明)唐寅(唐)王之涣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锄禾梅花(唐)李绅(宋)王安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画咏鹅(唐)王维(唐)骆宾王远看山有色 , 近听水无声。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春去花还在 , 人来鸟不惊。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春晓(唐)李白(唐)孟浩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赠汪伦(唐)杜甫(唐)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喜雨长歌行(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年级上册】山行夜宿山寺(唐)杜牧(唐)李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惠崇《春江晓景》(唐)李白(宋)苏轼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所见回乡偶书(清)袁枚(唐)贺知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年级下册】渔歌子咏柳(唐)张志和(唐)贺知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华山早发白帝城(宋)寇准(唐)李白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北师大版语文课文背诵篇目总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北师大版文言文翻译

自古以来,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对文言文进行翻译,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一、原文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坚持正道,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背离正道,就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的人所顺从他的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 《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危险的!已经这样做了,还要去追求知识,那更是危险的!做好事不要图名利,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做,就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保全生命,就可以照顾好亲人,就可以享尽天年。
”二、总结通过对北师大版教材中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虽然距离现代已有千年,但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一年级上册】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年级上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年级下册】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华山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宋)寇准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古文三年级上滥竽充数①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chǔ)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⑥之,廪(lǐn)食(sì)⑦以⑧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
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滥:。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这里是戏称。
(5)请:(6)说:(7)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以:同“与”。
(8)以:给。
(9)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10)好∶(11)逃:(12)立:继承王位。
【译文】:这则寓言讽刺了——四年级下蜀鄙二僧蜀之鄙(1)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yù)于(2)富者曰:“吾欲(3)之(4)南海(5),何如(6)?”富者曰:“子何恃(7)而往(8)?”曰:“吾一瓶一钵(bō)(9)足(10)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1),犹(12)未能也。
子何持而往?”越明年(13),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14)。
富者有惭色(15)。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16)焉。
人之立志,顾(17)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18),可持(19)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20)者也。
昏与庸(21),可限(22)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释】(1)鄙:(2)语:(3)欲:(4)之:(5)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
(6)何如:(7)持:(8)往:(9)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10)足:(11)下:(12)犹:(13)越:明年:(14)以告富者:(15)惭色:。
北师大小学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小学语文文言文集锦吾腰千钱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可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永州的人傍水而居,都擅长游泳。
一天,河水暴涨。
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水。
船刚至江心,就漏水下沉了,船上的人纷纷泅水逃生。
其中一人拼命划水,却不像以往游得那么快。
他的同伴奇怪地问:“平素你的水性最好,今天为什么落在后边?”他喘着粗气说:“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
”同伴忙劝他说:“那为什么还不赶快扔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
已经上岸的人向他呼喊:“你真是太糊涂,太死心眼了,人马上都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他又摇了摇头,于是很快就被淹死了。
矛与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总览一年级上册[本册共6首]1、山村2、咏鹅3、登鹳雀楼(宋)邵雍(唐)骆宾王(唐)王之焕一去二三里,鹅,鹅,鹅,白日依山尽,烟村四五家。
曲项向天歌。
黄河入海流。
亭台六七座,白毛浮绿水,欲穷千里目,八九十枝花。
红掌拨清波。
更上一层楼。
4、古朗月行5、锄禾6、梅花(唐)李白(唐)李绅(宋)王安石小时不识月,锄禾日当午,墙角数枝梅,呼作白玉盘。
汗滴禾下土。
凌寒独自开。
又疑瑶台镜,谁知盘中餐,遥知不是雪,飞在青云端。
粒粒皆辛苦。
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本册共7首]7、静夜思8、春晓9、绝句10、鸟(唐)李白(唐)孟浩然(唐)杜甫(唐)白居易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两个黄鹂鸣翠柳,谁道群生性命微,疑是地上霜。
处处闻啼鸟。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般骨肉一般皮。
举头望明月,夜来风雨声,窗含西岭千秋雪,劝君莫打枝头鸟,低头思故乡。
花落知多少。
门泊东吴万里船。
子在巢中望母归。
11、春夜喜雨(节选)12、赠汪伦13、长歌行(节录)(唐朝)杜甫(唐)李白汉乐府好雨知时节,李白乘舟将欲行,百川东到海,当春乃发生。
忽闻岸上踏歌声。
何时复西归?随风潜入夜,桃花潭水深千尺,少壮不努力,润物细无声。
不及汪伦送我情。
老大徒伤悲。
二年级上册[本册共7首古诗]14、山行15、夜宿山寺16、望庐山瀑布附:三字经(唐)杜牧(唐)李白(唐)李白(节选)远上寒山石径斜,危楼高百尺,日照香炉生紫烟,玉不琢,不成器。
白云生处有人家。
手可摘星辰。
遥看瀑布挂前川。
人不学,不知义。
停车坐爱枫林晚,不敢高声语,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人子,方少时,霜叶红于二月花。
恐惊天上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亲师友,习礼仪。
17、风18、忆江南19、所见20、回乡偶书(唐)李峤(唐)白居易清)袁枚(唐)贺知章解落三秋叶,江南好,牧童骑黄牛,少小离家老大回,能开二月花。
风景旧曾谙。
歌声振林樾。
乡音未改鬓毛衰。
过江千尺浪,日出江花红胜火,意欲捕鸣蝉,儿童相见不相识,入竹万竿斜。
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小学语全部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ᢇᢇ1、村(宋)邵雍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ᢇ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ᢇᢇ2、咏鹅(唐)骆宾王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ᢇ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ᢇᢇ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ᢇ 白日依尽,黄河入海流。
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ᢇ ᢇ4、古朗月行(唐)李白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ᢇ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ᢇ ᢇ、锄禾(唐)李绅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ᢇ ᢇ6、梅花(宋)王安石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ᢇ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ᢇ ᢇᢇᢇ一年级下册ᢇᢇ7、静夜思(唐)李白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ᢇᢇ8、春晓(唐)孟浩然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ᢇ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ᢇᢇ9、绝句(唐)杜甫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ᢇ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ᢇ ᢇ10、鸟(唐)白居易ᢇ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汇编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汇编(一年级至五年级上册)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长歌行汉乐府(民间诗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白居易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汇总 1-6一年级上册??1、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长歌行(节录)?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10、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年级上册1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8、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
墨翟
寓言
30
4
战国
孟轲
31
六上 7
西汉
刘向
《说苑·正谏·螳螂捕 蝉》
32 33 34 35 36 37 38 补充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战国 三国 北宋
孙武 孙武 孙武 孔丘 孟轲 诸葛亮 欧阳修
《孙子兵法·始计》 《孙子兵法·谋攻》 《孙子兵法·作战》 《论语·子罕》 《孟子·尽心章句上》 《后出师表》 《左氏辨》
春秋 西汉 西汉 春秋 战国
左丘明 戴圣 刘向 孔丘 孟轲 语录
《左传·宣公二年》 《礼记·曲礼上》 《新序·杂事五·叶公 好龙》 《论语·卫灵公》 《孟子·梁惠王上》 《聊斋志异·崂山道士 》
3
5
清
蒲松龄
小说
27
9
明
冯梦龙
笑话
《古今谭概·活见鬼》
28 2 29
战国
庄周
寓言
《庄子·天运·东施效 颦》 《墨子·兼爱中·楚王 好细腰》 《孟子·告子·学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散文汇总
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兰缕,恒念物力维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 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 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 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 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 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吃一堑,长一智。 句 备 注
《论语·颜渊》 语出《论语·子路》 《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竽充数》 《论语·述而》 《师说》 《孟子·离娄章句上》 《墨子•兼爱中》 《朱子治家格言》 《增广昔时贤文》 《庄子·秋水·井底之 蛙》 《与陈伯之书》 《劝学篇》 《三国志·蜀书·先主 传》裴松之注 《老子·道德经·第六 十四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39
3
唐
柳宗元
《柳河东集·吾腰千钱 》
40
4
战国
孟轲
语录
《孟子·告子上·鱼我 所欲也》 《韩非子·难一·矛与 盾》 《战国策·燕策二·鹬 蚌相争》 《失题》
41 六下 42 43 44 45 46 47 补充 5
战国
韩非寓言ຫໍສະໝຸດ 西汉 清刘向 秋瑾
明末清初 黄宗羲 春秋 春秋 北宋 李耳 孔丘 欧阳修 语录 语录 《老子·五十八章》 《论语·子路》 《朋党论》
三上
2 1 8
15
四下 11
战国
韩非
16
春秋
孔丘
语录
《论语·子路》 《武林旧事·浙江之潮 》 《吕氏春秋·察今·刻 舟求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买履》 《与薛尚谦书》
17
2
南宋
周密
18 五上 19 20 6
战国
吕不韦
战国 明
韩非 王守仁
寓言
7
五上
21 22 23 24 25 五下 26
7 9 1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 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 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 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 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 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 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 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 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 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 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 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 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 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 罢其兵。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散文汇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11 四上 战国 南朝 战国 三国 春秋 庄周 丘迟 荀况 刘备 李耳 寓言 10 位置 二下 6 朝代 春秋 春秋 战国 春秋 唐 战国 春秋 清 作 者 孔丘 孔丘 韩非 孔丘 韩愈 孟轲 墨翟 朱柏庐 体裁 语录 语录 寓言 语录 议论文 题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