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4节 免疫调节学习目 标核 心 素 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2.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能力3.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1.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①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结果: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1)阶段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
(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
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提示:A→③→a→Ⅱ A→②→c→Ⅰ B→①→b→Ⅲ五、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
• 艾滋病感染阶段: 3)症状期:
艾滋病
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 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 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 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 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 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 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 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 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 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及特点: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 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 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系统组成(由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 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不能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会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
配型:提高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 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 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减轻排斥反应。
和效应细胞
猜猜我是谁
在免疫细胞队伍中有一位优秀的同志,他 是常规部队,在外敌入侵时,他总是冲锋 在前,如果敌人过于强大,他会抓俘虏送 给特种兵,以助特种兵制作相应弹药攻击 敌人,他还任劳任怨,担任着打扫战场的 工作。有时他又是医生,对奄奄一息的老 者、伤病员实施安乐死。
1. 过敏反应
• 机理: 过敏原
免疫失调
学习交流
要求:自主思考2分钟,合作讨论,积极交 流 1.简述免疫失调(知识树)
2.比较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 3.说说为什么艾滋病人会丧 要求:合作讨论,积极交流
1.你知道免疫学有哪些应用? 2. 说说你知道的免疫预防 3.免疫检测利用了抗体和抗原的什么特性? 4.器官移植会引起什么反应?一般怎么解 决?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2)不破坏组织细胞 特点: 。 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预防:找出过敏原,避免接触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实例: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结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系统功能:防卫功能、监控清除功能 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 缺陷病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 疫治疗
检测
探究点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免 疫 自身免疫 失 调
免疫 缺陷
含义:已免疫的机体 再次 接受 相同抗原 时 发生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举例:细菌、病毒、癌细胞、衰老细移植的器官 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
特性:特异性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依靠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
有特异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四、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高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免疫功能过低
五、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2.抗原检测 3.器官移植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B细胞
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 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早、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 疫出现晚、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值分化
人教版教学课件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
【引导思考】画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 程并解说。
吞噬细胞
抗原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二 次 免 疫
T细胞
淋巴 因子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三)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使抗原隐藏 的抗原 决定簇暴露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刺激
呈递抗原
T细胞 B细胞
(识别)
分泌淋巴因子,刺激 B细胞,呈递抗原
提示:(1)抗原刺激后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T细胞, 一方面,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产生记忆(B)细胞和抗体; 另一方面,T细胞接受后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2)注射过甲流疫苗的人不一定不会感冒,原因有:疫苗 具有特异性,如果甲流病毒变异或者其他流感病毒侵入人体, 甲流疫苗也不起作用;因为甲流疫苗产生足够抗体和记忆细 胞的时间是14天,在此期间感冒,疫苗不能起作用。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释放
靶细胞 淋巴因子 (被抗原入侵的宿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主细胞)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 酶体酶被激活, 使其通透性改 变,渗透压变 化,最终裂解 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 关细胞的作用来 发挥免疫效应。 如诱导产生更多 的效应T细胞,增 强其杀伤力等
• 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 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 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 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
• 举例: 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 风湿性心脏病:
进攻
抗体
进攻
酿脓链球菌 表面的一种 抗原决定簇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
• 解析 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但不属于蛋白质 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 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 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 答案 A • 4.(2010·山西金谷中学质检)下图是高致病性禽 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 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成
胸腺 免疫作用 吞噬细胞
成熟 集中分布 淋巴结 淋巴细胞 淋巴因
T细胞 B细胞 抗体
子
• • • • •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皮肤 、 。 黏膜 杀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菌物质 吞噬 细胞。 (如溶菌酶)和
•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 定病原体。
• • • • • • •
• 解析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B细胞在 骨髓中发育而成,只有浆细胞才会产生抗 体。A、B、C均错。 • 答案 D
• 温馨提示 ①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 ,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 ②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 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 ③淋巴因子是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免疫有 加强作用,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能起作用。
•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 观察其患病情况。 •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 •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 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 • 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 破坏风毒素; • ④观察两组生活状况。
•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 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 (1)制备疫苗 •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 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不被破坏 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 的疫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23张PPT)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吞噬细胞
系 免疫细胞
统 发挥免疫 淋巴细胞
作用的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成)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 成熟
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1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分化: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 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
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识别并排除进入体 内的“非己”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 免疫功能不正常时,就可能发生免疫失调性 疾病。常见的有
㈠ 自身免疫病 ㈡ 过敏反应 ㈢ 免疫缺陷病
(1)风湿性心脏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引 起。酿脓链球菌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一 种物质的结构很相似。人感染该菌后体内产生相应的 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菌时错误地与心脏瓣膜也发 生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关闭不严,血液有 倒流现象。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 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 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 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 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 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 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 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素 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免疫调节的过程。
2. 知识总结: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列出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根据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模拟人体免疫过程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4. 免疫问题解答:针对课后练习题和补充资料中的免疫相关问题,学生进行解答,加深对免疫调节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照抄他人答案。
2. 小组合作:第二项作业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共同总结免疫调节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作业需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提交时间: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寻求答案。
2. 知识总结:评价学生对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总结是否准确、全面,能否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能否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于免疫相关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的作业反馈,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反馈:在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直接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小组反馈:对于小组完成的第二项作业,教师将抽取部分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秀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 个别交流: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4. 集体讨论:教师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
3.免疫系统的组成 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胸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场所,如骨髓、 _______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吞噬细胞 (2)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 ①_____________ :不具特异性;②淋巴细胞: 骨髓 起源于骨髓中______________;T细胞(迁移 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抗体 淋巴因子 (3) 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的_____、效 应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以及溶菌酶等。
种类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 目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 过程中形成的后天 来源 的先天性免疫 性免疫,并非人人 都有
区 无特异性、作用弱、 有特异性、作用强、 别 特点 时间短 时间长 第一道防线(皮肤、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或异物)起作用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比较 项目 主要作用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B细胞
T细胞
作用过程
主要 效应T细胞、淋巴因 免疫 子 物质 特异性抗体 (干扰素、白细胞介 或细 素等 ) 胞 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胞 ( 即靶细胞 ) 、自 作用 体液中的抗 身突变细胞(即癌 原 对象 细胞)或来自异体 的移植组织器官
对抗原有作用的细胞分类 (1)处理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 (2)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T细胞、B细胞、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呈递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1)原因: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自身物质 “敌我不分”地将 ______________当做外来 异物进行攻击。 风湿性心脏 (2) 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________________病。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程的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1. 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调节机制;2. 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3. 了解免疫系统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完成一份与课程相关的文献阅读,内容涉及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如免疫细胞的组成、功能,免疫反应的过程,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阅读文献后,学生需回答关于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的至少五个问题。
2. 案例分析:学生需要寻找一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某种疾病的免疫治疗或疫苗研发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分析过程需包含对问题背景、解决方案及其优缺点的讨论。
3. 实验设计: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免疫实验,例如白细胞计数或抗体反应实验,并讨论实验的设计、步骤和可能的误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可抄袭或依赖他人;2. 回答问题:对于阅读理解部分的作业,答案需清晰、准确,且能充分回答问题;3. 分析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部分,需在作业中包含自己的分析、讨论和观点;4. 小组合作:实验部分需体现小组的合作,每个成员需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结果负责;5. 按时提交: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我们及时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回答问题的质量(50%):作业中的问题回答将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要求准确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2. 案例分析的质量(30%):分析的全面性、逻辑性以及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将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3. 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可行性(20%):实验设计的创新性、是否考虑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将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我们将尽快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
对于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等部分,我们将提供详细的批改和评分,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我们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3.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们将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学情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高二4班学生整体上生物学基础很薄弱,不爱学习甚至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动手能力差;对于一些生物学涉及的大概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以及创设学生活动与学生建模,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机制。
(4)主要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四、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类型之一--------体液免疫。
难点:体液免疫五、主要的教学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泡泡男孩”的病,唯一的治疗途径就是 ------骨髓移植手术。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三配套文档:第2章_第4节_免疫调节(ⅰ)_word版含解析
第4节免疫调节(Ⅰ)[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导入方式一: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答案不能。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答案没有。
解析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方式二:教师:对于一个人体而言,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忧外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①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包括:T 细胞、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3)免疫活性物质①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①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②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③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合作探究1.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结合图示分析淋巴细胞的最初起源是什么?答案 骨髓造血干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类型包括: 体液 免疫和 细胞 免疫
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作为抗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呢?
①异物性 一般来说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如细菌、病毒等
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
抗体: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1)分布: 主要分布在 血清 ,
也分布于 组织液 及外分泌液中
(2)化学本质:蛋白质
自学与讨论:
1. 参与体液免疫的 “作战部队”---免疫 细胞依次有哪些?各起 什么作用?
2、在此过程中免疫活 性物质有哪些?各起了 什么作用?
3、体液免疫中,抗原 刺激抗体产生有几条途 径?分别是?
4、抗体与抗原结合后 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 被谁消化掉?
淋巴 因子
体液免疫示意图
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 度变化曲线图:
抗 体 初次免疫 浓 度
二次免疫
时间
总结二次免疫特点: 更快、更强,产生抗体量更多。
细 胞 免 疫 过 程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作用:免疫细胞 生成 、 成熟 或 集中 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淋巴结 脾脏
扁桃体 胸胸腺腺
骨髓 人体内的免疫器官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作用:免疫细胞 生成 、成熟 或 集中 分布的场所
B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2免疫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来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组成: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借 助 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浆细胞
产生效应
浆细胞产生抗
方式 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裂解死亡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一课时)
考考您
讨论:以下行为是否可以传染艾滋病
1.与爱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 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 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 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 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 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 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 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