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6章推理与证明6.3数学归纳法1课堂讲义配套课件湘教版选修
高中数学 第6章 推理与证明 6.1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6.1.2 类比课堂讲义配套课件 湘教版选修2-2
跟踪演练 1 若 a1,a2∈(0,+∞),则有不等式a21+2 a22≥(a1+2 a2)2 成立,此不等式能推广吗?请你至少写出两个不同类型的推广. 解 可以从 a1,a2 的个数以及指数上进行推广,第一类型: a21+a322+a23≥(a1+a32+a3)2, a21+a22+4 a23+a24≥(a1+a2+4 a3+a4)2,…, a21+a22+n …+a2n≥(a1+a2+n …+an)2;
当 n 为偶数时,令 n=2k,k∈N+,则 Sn=S2k=k(a+b)=n2(a+b). 所以它的前 n 项的和 Sn=nn2+2a+1ab+,n-n2为1b偶,数n为. 奇数,
规律方法 本题是一道浅显的定义类比应用问题, 通过对等差数列定义及性质的理解,类比出等和数 列的定义和性质,很好地考查学生类比应用的能 力.
要点二 类比推理的应用
例2 如图所示,在△ABC中,射影定理可 表示为a=b·cos C+c·cos B,其中a,b, 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类比上述定
理,写出对空间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解 如右图所示,在四面体P-ABC中, 设S1,S2,S3,S分别表示△PAB,△PBC, △PCA,△ABC的面积,α ,β ,γ 依 次表示面PAB,面PBC,面PCA与底面 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高中数学 第6章 推理与证明 6.1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6.1.1 归纳课堂讲义配套课件 湘教版选修2-2
解析 由已知的两个特殊等式可归纳得出: f(x)g(y)+g(x)f(y)-g(x+y)=0,证明如下: f(x)g(y)+g(x)f(y)-g(x+y)=12(ex+e-x)·12(ey-e-y)+12(ex-e-x)·12 (ey+e-y)-12(ex+y-e-x-y)= ex+y-ex-y+e-x+y-e-x+y+4 ex+y+ex-y-e-x+y-e-x+y- ex+y-2e-x+y=2ex+y-42e-x+y-ex+y-2e-x+y=0.
即 an-a1n=-(an-1+an1-1). 所以 a2-a12=-2,又因为 a2>0,所以 a2= 2-1. a3-a13=-2 2,又因为 a3>0,所以 a3= 3- 2. a4-a14=-2 3,又因为 a4>0,所以 a4=2- 3. 将上面 4 个式子写成统一的形式:a1= 1- 0, a2= 2- 1,a3= 3- 2,a4= 4- 3, 由此可以归纳出:an= n- n-1(n∈N+).
当n=4时,f(4)=17=42+1;
当n=5时,f(5)=26=52+1;
归纳猜想:f(n)=n2+1(n≥2).
证明如下 设n条抛物线将平面分成f(n)个部分;有 (n+1)条抛物线时,由于第n+1条抛物线与前n条 物线共有2n个交点,这2n个交点将第n+1条抛物线 共分成2n+1段,而每一段都把原来所在的部分分 了两部分,从而增加了2n+1个部分,所以f(n+1) =f(n)+2n+1(n≥2). ∴f(3)=f(2)+5; f(4)=f(3)+7; f(5)=f(4)+9;
再见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高中数学第六章推理与证明6.3数学归纳法(1)当堂检测湘教版选修2-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六章推理与证明6.3 数学归纳法(1)当堂检测湘教版选修2-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六章推理与证明6.3 数学归纳法(1)当堂检测湘教版选修2-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六章推理与证明6.3 数学归纳法(1)当堂检测湘教版选修2-2的全部内容。
6.3 数学归纳法(一)1.若命题A(n)(n∈N*)在n=k(k∈N*)时命题成立,则有n=k+1时命题成立.现知命题对n=n0(n0∈N*)时命题成立,则有()A.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B.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不成立,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C.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成立与否不能确定,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由已知得n=n0(n0∈N*)时命题成立,则有n=n0+1时命题成立;在n=n+1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又可推得n=(n0+1)+1时命题也成立,依此类推,可知选0C。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2n+1=错误!(a≠1)”.在验证n=1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A.1+a B.1+a+a2C.1+a+a2+a3D.1+a+a2+a3+a4答案C解析将n=1代入a2n+1得a3,故选C。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的过程如下:(1)当n=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2+22+…+2k-1=2k-1,则当n=k+1时,1+2+22+…+2k-1+2k=错误!=2k+1-1。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配套课件第1章-1.4数学归纳法
二步要明确证明目标,即要证明一个新命题:如果 = 时, ①式正确的,那么 = + 1时①式也是正确的.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证明:(1)当 = 时,左边= 1 ,右边= 1 +0 × = 1 ,①式成立.
=
+2
2(+1)
=
+1
1− 9 (1-16)…(1-2)= 2 .
(+1)+1
.
2(+1)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知,对任意n≥2,n∈N*,等式都成立.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课堂小结
1.知识清单: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2. 易错提示:
利用数学归纳法时,一定验证第一项成立.在用第项推证第 + 1项时,一定要用上第项成立的
2 −1
猜想an= −1 .下面证明猜想正确:
2
(1)当n=1时,由上面的计算可知猜想成立.
2 −1
(2)假设当n=k时猜想成立,则有ak= 2−1 ,
1
1
当n=k+1时,Sk+ak+1=2(k+1)-ak+1,∴ak+1=2[2(k+1)-Sk]=k+1-2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那么当n=k+1时,
1
1
1
1
1
1-2 + 3 − 4+…+2−1 − 2 +
课堂讲义配套课件:6-3(2)
规律方法 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时,关键是“凑项”,采用增项、减项、拆
项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也可以说将式子“硬
提公因式”,即将n=k时的项从n=k+1时的 项中“硬提出来”,构成n=k的项,后面的 式子相对变形,使之与n=k+1时的项相同,
从而达到利用假设的目的.
跟 踪 演 练 2 用 数 学 归 纳 法 证 明 62n - 1 +
等差数列,bn,an+1,bn+1 成等比数列{n∈N*}. (1)求 a2,a3,a4 及 b2,b3,b4,由此猜测{an},{bn}的通项公 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a1+1 b1+a2+1 b2+…+an+1 bn<152.
(1)解 由条件得 2bn=an+an+1, a2n+1=bnbn+1. 由此可以得 a2=6,b2=9,a3=12,b3=16,a4=20,b4=25. 猜测 an=n(n+1),bn=(n+1)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 n=1 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
即 f(k+1)=f(k)+k=12k(k-1)+k =12k(k-1+2)=12k(k+1) =12(k+1)[(k+1)-1], ∴当 n=k+1 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对任意 n∈N*(n≥2)命题都成立.
要点四 归纳—猜想—证明 例 4 在数列{an},{bn}中,a1=2,b1=4,且 an,bn,an+1 成
证明 ①当 n=3 时,12n(n-3)=0,这就说明三角形没有对 角线,故结论正确. ②假设当 n=k(k≥3,k∈N*)时结论正确, 即凸 k 边形的对角线有12k(k-3)条,
当 n=k+1 时,凸(k+1)边形是在 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增 加了一个顶点,设为 Ak+1,增加的对角线是顶点 Ak+1 与不相邻 顶点的连线再加上原 k 边形一边 A1Ak,共增加了对角线的条数 为 k-2+1=k-1. ∴f(k+1)=12k(k-3)+k-1 =12(k2-k-2)
课件6231数学归纳法
课件6231 数学归纳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6章第231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通过递推关系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掌握其基本步骤。
2. 学会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思路,特别是递推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步骤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楼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所有楼梯台阶数之和为奇数。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基本步骤,强调递推关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证明:1+2+3++n = n(n+1)/2(2)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2^n > n(1)1^3 + 2^3 + 3^3 + + n^3 = (1+2++n)^2(2)对于任意正整数n,n^2 n 为偶数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定义2. 数学归纳法基本步骤3. 例题及解答4.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1+3+5++(2n1) = n^2(2)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3^n > n^3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探讨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等。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步骤2. 例题讲解中递推关系的建立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解答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及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步骤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证明基础情形成立,然后假设某个情形成立,证明下一个情形也成立。
2019年数学新同步湘教版选修2-2讲义+精练:第6章 6.3 数学归纳法 Word版含解析
6.3数学归纳法[读教材·填要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步骤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证明当n =n 0(n 0∈N +)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任何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小问题·大思维]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 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提示:不一定,如证明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时,第一个值为n 0=3.2.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提示:步骤(1)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2)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步骤(1)缺少步骤(2),无法对n 取n 0后的数时结论是否正确做出判断;如果只有步骤(2)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就没有意义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n ∈N +).(1-14)(1-19)(1-116)(1-1n 2)n +12n [自主解答] ①当n =2时,左边=1-=,1434右边==,2+12×234∴左边=右边.②假设n =k (k ≥2,k ∈N +)时结论成立,即…=.(1-14)(1-19)(1-1k 2)k +12k那么n =k +1时,利用归纳假设有: (1)14)(1-19)(1-1k 2)[1-1(k +1)2]==·==.k +12k [1-1(k +1)2]k +12k k (k +2)(k +1)2k +22(k +1)(k +1)+12(k +1)∴即n =k +1时等式也成立.综合①②知,对任意n ≥2,n ∈N +等式恒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应注意的问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是常见题型,其关键点在于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以及初始值n 0的值.(2)由n =k 到n =k +1时,除考虑等式两边变化的项外还要充分利用n =k 时的式子,即充分利用假设,正确写出归纳证明的步骤,从而使问题得以证明.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N +).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所以等式成立.121211+1(2)假设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12131412k -112k 1k +11k +212k 则当n =k +1时,1-+-+…+-+-12131412k -112k 12k +112k +2=+-(1k +1+1k +2+…+12k )12k +112k +2=+(1k +2+1k +3+…+12k +12k +1)(1k +1-12k +2)=++…+++.1k +21k +312k 12k +112(k +1)所以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1)(2)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证明不等式1+++…+<2(n ∈N +).12131nn [自主解答] (1)当n =1时,左边=1,右边=2.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2.12131kk 则当n =k +1时,左边=1+++…++<12131k 1k +12+=<k 1k +12k ·k +1+1k +1==2.(k )2+(k +1)2+1k +12(k +1)k +1k +1∴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注意的问题(1)当遇到与正整数n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 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 =k 成立,推证n =k +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作差(作商)比较法、放缩法等证明.2.已知数列{a n },a n ≥0,a 1=0,a +a n +1-1=a .2n +12n 求证:当n ∈N +时,a n <a n +1.证明:(1)当n =1时,因为a 2是方程a +a 2-1=0的正根,所以a 1<a 2.2(2)假设当n =k (k ∈N +)时,0≤a k <a k +1,则由a -a =(a +a k +2-1)-(a +a k +1-1)2k +12k 2k +22k +1=(a k +2-a k +1)(a k +2+a k +1+1)>0,得a k +1<a k +2,即当n =k +1时,a n <a n +1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a n <a n +1对任何n ∈N +都成立.归纳—猜想—证明问题数列{a n }中,a 1=1,a 2=,且a n +1=(n ≥2),求a 3,a 4,猜想a n 的14(n -1)a n n -a n表达式,并加以证明.[自主解答] ∵a 2=,且a n +1=(n ≥2),14(n -1)a nn -a n ∴a 3===,a 4===.a 22-a 2142-14172a 33-a 32×173-17110猜想:a n =(n ∈N +).13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正确.证明:(1)当n =1,2易知猜想正确.(2)假设当n =k (k ≥2,k ∈N +)时猜想正确,即a k =.13k -2当n =k +1时,a k +1===(k -1)a kk -a k(k -1)·13k -2k -13k -2k -13k -23k 2-2k -13k -2==k -13k 2-2k -1k -1(3k +1)(k -1)==.13k +113(k +1)-2∴n =k +1时猜想也正确.由(1)(2)可知,猜想对任意n ∈N +都正确.“归纳—猜想—证明”的模式,是不完全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综合应用的解题模式.其一般思路是:通过观察有限个特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种方法在解决探索性问题、存在性问题或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关键是归纳、猜想出公式.3.已知数列{a n }中,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是2a 与-2na n 的等差中项,其中a 是不为0的常数.(1)求a 1,a 2,a 3.(2)猜想a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解:(1)由题意知S n =a -na n ,当n =1时,S 1=a 1=a -a 1,解得a 1=.a2当n =2时,S 2=a 1+a 2=a -2a 2,解得a 2=.a6当n =3时,S 3=a 1+a 2+a 3=a -3a 3,解得a 3=.a 12(2)猜想:a n =(n ∈N *)an (n +1)证明:①当n =1时,由(1)知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a k =,则当n =k +1时,ak (k +1)a k +1=S k +1-S k =a -(k +1)a k +1-(a -ka k ),所以a k +1==.a(k +1)(k +2)a(k +1)[(k +1)+1]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结合①②得a n =对任意n ∈N *均成立.a n (n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2n +1+3n +2能被13整除,其中n ∈N +.[证明] 法一:(1)当n =1时,42×1+1+31+2=91能被13整除,故结论成立.(2)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42k +1+3k +2能被13整除,则当n =k +1时,42(k +1)+1+3k +3=42k +1·42+3k +2·3-42k +1·3+42k +1·3=42k +1·13+3·(42k +1+3k +2),∵42k +1·13能被13整除,42k +1+3k +2能被13整除,∴42k +1·13+3·(42k +1+3k +2)能被13整除.即当n =k +1时也成立.由(1)(2)知,当n ∈N +时,42n +1+3n +2能被13整除.法二:(1)当n =1时,42×1+1+31+2=91能被13整除,故结论成立.(2)假设当n =k (k ≥1,k ∈N +)时,即42k +1+3k +2能被13整除,则当n =k +1时,[42(k +1)+1+3k +3]-(42k +1+3k +2)=(42k +1·42+3k +2·3)-(42k +1+3k +2)=42k +1·13+2·(42k +1+3k +2)∵42k +1·13能被13整除,42k +1+3k +2能被13整除.∴(42(k +1)+1+3k +3)-(42k +1+3k +2)能被13整除.因而42(k +1)+1+3k +3能被13整除.∴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由(1)(2)知,当n ∈N +时,42n +1+3n +2能被13整除.[点评]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时,证明n =k +1时成立是关键,其中的重要步骤是“凑项”,即通过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手段,将n =k +1时被除式凑成一部分能利用归纳假设,另一部分能被除式整除的形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n ∈N +,n >1)时,第一步应验证不等式121312n -1( )A .1+<2 B .1++<2121213C .1++<3D .1+++<31213121314解析:∵n >1且n ∈N +,∴n 0取的第一个值n 0=2.答案:B2.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 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现在已知当n =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A .当n =6时该命题不成立B .当n =6时该命题成立C .当n =4时该命题不成立D .当n =4时该命题成立解析:若n =4时成立,则n =4+1时也成立,与已知矛盾,故n =4时不成立.答案:C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 +2=2n +3-1”,在验证n =1时,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为( )A .1B .1+2C .1+2+22D .1+2+22+23解析:当n =1时,左边=1+2+22+23.答案:D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足够大的自然数n ,总有2n >n 3”时,验证第一步不等式成立所取的第一个值n 0最小应当是______________.解析:∵210=1 024>103,29=512<93,∴第一个值n 0最小应当是10.答案:10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 能被x +y 整除”,当第二步假设n =2k -1(k ∈N +)命题为真时,进而需证n =________时,命题亦真.解析:n 为正奇数,假设n =2k -1成立后,需证明的应为n =2k +1时成立.答案:2k +16.设f (n )=1+++…+(n ∈N +).12131n求证:f (1)+f (2)+…+f (n -1)=n ·(n ≥2,n ∈N +).[f (n )-1]证明:(1)当n =2时,左边=f (1)=1.右边=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1+12-1](2)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即f (1)+f (2)+…+f (k -1)=k ,[f (k )-1]那么,当n =k +1时,f (1)+f (2)+…+f (k -1)+f (k )=k +f (k )=(k +1)f (k )-k [f (k )-1]=(k +1)-k =(k +1)f (k +1)-(k +1)=(k +1),[f (k +1)-1k +1][f (k +1)-1]∴当n =k +1时结论仍然成立.∴f (1)+f (2)+…+f (n -1)=n (n ≥2,n ∈N +).[f (n )-1]一、选择题1.若命题p (n )对n =k 成立,则它对n =k +2也成立,又已知命题p (2)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 (n )对所有自然数n 都成立.B .p (n )对所有正偶数n 都成立.C .p (n )对所有正奇数n 都成立.D .p (n )对所有大于1的自然数n 成立.解析:由递推规则可知选B.答案:B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a ≠1,n ∈N +)”,在验证n =11-a n +21-a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项是(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3解析:当n =1时,n +1=2,所以左边=1+a +a 2.答案:C3.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时,若已假设n =k (k ≥2为偶数)1213141n -1(1n +2+1n +4+…+12n )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A .n =k +1时等式成立B .n =k +2时等式成立C .n =2k +2时等式成立D .n =2(k +2)时等式成立解析:因为假设n =k (k ≥2为偶数),故下一个偶数为k +2.答案:B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 -1)2+n 2+(n -1)2+…+22+12=”时,n (2n 2+1)3由n =k 的假设到证明n =k +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A .(k +1)2+2k 2B .(k +1)2+k 2C .(k +1)2 D.(k +1)[2(k +1)2+1]13解析:当n =k 时,左边=12+22+…+(k -1)2+k 2+(k -1)2+…+22+12,当n =k +1时,左边=12+22+…+(k -1)2+k 2+(k +1)2+k 2+(k -1)2+…+22+12=[12+22+…+(k -1)2+k 2+(k -1)2+…+22+12]+k 2+(k +1)2.答案:B 二、填空题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 -1=2n -1(n ∈N *)的过程如下:①当n =1时,左边=20=1,右边=21-1=1,等式成立.②假设n =k (k ≥1,且k ∈N *)时,等式成立,即1+2+22+…+2k -1=2k -1.则当n =k +1时,1+2+22+…+2k -1+2k ==2k +1-1,1-2k +11-2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任意n ∈N *,等式成立.上述证明中的错误是________.解析:由证明过程知,在证从n =k 到n =k +1时,直接用的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没有用上归纳假设,因此证明是错误的.答案:没有用归纳假设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2=,则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n 4+n 22础上加上的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当n =k 时左端为1+2+3+…+k +(k +1)+(k +2)+…+k 2,则当n =k +1时,左端为1+2+3+…+k 2+(k 2+1)+(k 2+2)+…+(k +1)2,故增加的项为(k2+1)+(k2+2)+…+(k+1)2.答案:(k2+1)+(k2+2)+…+(k+1)2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2…(2n-1)(n∈N+)”时,从n=k 到n=k+1时,左边应增添的式子是________.解析:当n=k时,左边=(k+1)(k+2)·…·(k+k),当n=k+1时,左边=(k+2)(k+3)…(k+k)(k+1+k)·(k+1+k+1)=(k+2)(k+3)…(k +k)(2k+1)·2(k+1)所以,左边应增添的式子是2(2k+1).答案:2(2k+1)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5n(n∈N+)能被6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式子(k+1)3+5(k+1)应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证明当n=k+1时,n3+5n能被6整除,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k3+5k能被6整除”.故需将(k+1)3+5(k+1)化成含有(k3+5k)的形式,使用拼凑法.答案:(k3+5k)+3k(k+1)+6三、解答题9.将正整数作如下分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分别计算各组包含的正整数的和如下,试猜测S1+S3+S5+…+S2n 的结果,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S1=1,S2=2+3=5,S3=4+5+6=15,S4=7+8+9+10=34,S5=11+12+13+14+15=65,S6=16+17+18+19+20+21=111,…解:由题意知,当n=1时,S1=1=14;当n=2时,S1+S3=16=24;当n=3时,S1+S3+S5=81=34;当n=4时,S1+S3+S5+S7=256=44;猜想:S1+S3+S5+…+S2n-1=n4.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S1=1=14,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S1+S3+S5+…+S2k-1=k4,那么,当n =k +1时,S 1+S 3+S 5+…+S 2k -1+S 2k +1=k 4+[(2k 2+k +1)+(2k 2+k +2)+…+(2k 2+k +2k +1)]=k 4+(2k +1)(2k 2+2k +1)=k 4+4k 3+6k 2+4k +1=(k +1)4,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对于任意的n ∈N +,S 1+S 3+S 5+…+S 2n -1=n 4都成立.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1)+2(n 2-22)+…+n (n 2-n 2)=n 2(n 2-1)(n ∈N +).14证明:(1)当n =1时,左边=0,右边=0,等式成立.(2)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k 2-1)+2(k 2-22)+…+k (k 2-k 2)=k 2(k 2-1)成立.14当n =k +1时,[(k +1)2-12]+2[(k +1)2-22]+…+k [(k +1)2-k 2]+(k +1)[(k +1)2-(k +1)2]=[(k 2-12)+(2k +1)]+2[(k 2-22)+(2k +1)]+…+k [(k 2-k 2)+(2k +1)]=[(k 2-12)+2(k 2-22)+…+k (k 2-k 2)]+(2k +1)(1+2+…+k )=k 2(k 2-1)+(2k +1)·k (k +1)1412=(k +1)2[(k +1)2-1].14所以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高中数学湘教版选修2-2:(课件)第6章 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
6.1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6.1.1 归 纳
学习目标
课前自主学案 6.1.1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归纳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2.了解归纳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课前自主学案
温故夯基 1.学习等差数列时,如何推导其通项公式? 设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 a1 ,公差为 d ,则有: a1 = a1 + 0 d , a2 = a1 + d , a3 = a2 + d = a1 + 2d , „,an=a1+(n-1)d. 2.1,3,5,7,9,„,____________. a n= 2 n - 1
归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对于与正整数 n 有关的指数式与整式的大小 比较,不能用作差、作商法比较,常用归纳、 猜想、证明的方法,解题时对 n 的取值的个 数要适当,太少易产生错误猜想,太多增大 计算量.对有些复杂的式子的大小比较,往 往通过作差后变形 ( 通分、因式分解等 ) ,变 成比较两个简单式子的大小,即化繁为简.
自我挑战 2 已知数列 {an}的第 1 项 a1= 1,且 an an+ 1= (n= 1,2,3,„),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 1+an 通项公式. 解:当 n=1 时,a1=1, 1 1 当 n=2 时,a2= = , 1+1 2 1 2 1 当 n=3 时,a3= = , 1 3 1+ 2
归纳在数列中的应用
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征,归纳出其通项公式 或求和公式.
已知数列 {an} 满足 a1 = 1 , an + 1 = 2an + 1(n=1,2,3„) (1)求a2,a3,a4,a5; (2)归纳猜想通项公式an.
【思路点拨】 由 a1= 1求 a2 → 由 a2求 a3 →
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6章推理与证明6.1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6.1.1归纳课堂讲义配套课件湘教版选修22
证明如下 设 n 条抛物线将平面分成 f(n)个部 分;有 (n + 1) 条抛物线时,由于第 n + 1 条抛 物线与前n条抛物线共有2n个交点,这2n个交 点将第n+1条抛物线共分成2n+1段,而每一 段都把原来所在的部分分成了两部分,从而 增加了2n+1个部分,所以f(n+1)=f(n)+2n +1(n≥2). ∴f(3)=f(2)+5; f(4)=f(3)+7; f(5)=f(4)+9;
y
-y
ex+y-ex-y+e-x+y-e-x+y+ex+y+ex-y-e-x+y-e-x+y - 4 ex+y-e-x+y 2ex+y-2e-x+y ex+y-e-x+y = - =0. 2 4 2
要点二 运用归纳推理探索解题思路,能寻 找解题方法 例2 平面上有n(n≥2)条抛物线,其中每两条 都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条都不相交于同 一点,试求这n条抛物线把平面分成多少个 部分?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当 n = 2 时,即两条相交抛物线把平面 分成5部分,记f(2)=5=22+1; 当n=3时,f(3)=10=32+1; 当n=4时,f(4)=17=42+1; 当n=5时,f(5)=26=52+1; 归纳猜想:f(n)=n2+1(n≥2).
解析
由已知的两个特殊等式可归纳得出:
f(x)g(y)+g(x)f(y)-g(x+y)=0,证明如下: 1 x -x 1 y -y 1 x -x 1 f(x)g(y)+g(x)f(y)-g(x+y)= (e +e )·(e -e )+ (e -e )· 2 2 2 2 1 x+y -x-y (e +e )-2(e -e )=
跟踪演练 2 已知正项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满足 1 1 Sn=2(an+a ),求出 a1,a2,a3,a4,并推测 an. n 1 1 解 a1=S1= (a1+ ),又因为 a1>0,所以 a1=1. 2 a1 1 1 1 1 当 n≥2 时,Sn= (an+ ),Sn-1= (an-1+ ), 2 an 2 an-1 两式相减得: 1 1 1 1 an=2(an+a )-2(an-1+ ), an-1 n
高中数学新湘教版精品教案《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选修2-2 6.3 数学归纳法》
教学设计上杭一中游华秀【教学内容剖析】《数学归纳法》是湘教版选修教材2—2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推理与证明的各种方法,必须进一步学习严谨的科学的论证方法——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亮点就在于,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无限多个正整数的情形,这也是无限与有限辨证统一的体现。
并且,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内在美的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确定】1、知识和技能1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 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和一个结论的模式;3 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米诺骨牌实验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使学生体验由实践向理论过度的过程。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学会用总结、归纳、演绎类比探求新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体验探索中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多思勤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
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如下: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尤其是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和恒等变换的运用教学的难点:(1)学生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的作用,不易根据归纳假设作出证明;(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因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关键在第二步,而第二步的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归纳假设.如果不会运用“假设当时,命题成立”这一条件,那实际上就是不会运用数学归纳法。
为突破以上教学难点,通过问题的转化,进而把无限的验证转化为对两个命题:“(1)当时,命题成立;(2)假设时,命题成立,求证:当时命题成立”的证明,而且在第二个命题的分析中强调条件的存在与用途,从而突破数学归纳法第二步中证明命题的难点.【教学条件支持】利用视频动态地演示多米诺骨牌游戏,从中体会并理解“归纳奠基”和“归纳递推”,知道只有把“归纳奠基”与“归纳递推”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理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导入在多米诺骨牌游戏过程中,体会所有骨牌都倒下,第1块骨牌必须倒下,这是基础,也是前提条件在多米诺骨牌游戏过程中,第块骨牌倒下,是后一块骨牌倒下的保证,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游戏的连续性和传递性.问题:数学归纳法与多米诺骨牌有怎样的相似之处呢?探究一:多米诺骨牌都倒下的关键点是什么?(1)使第一张牌能倒下;(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课件6231数学归纳法
课件6231 数学归纳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6章第231节,主要详细介绍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使用步骤、证明格式,并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掌握其基本步骤和使用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步骤的严谨性以及递推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证明步骤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1+2+3++n的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个通用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基本步骤和使用方法。
阐述如何通过递推关系完成数学归纳法的证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的数学归纳法例题,如“证明:1^3+2^3+3^3++n^3=(1+2+3++n)^2”,在讲解过程中强调证明的严谨性和递推关系的建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两道数学归纳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讨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共同讨论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基本步骤、证明格式。
2. 例题解答过程。
3. 练习题解答过程。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1+3+5++(2n1)=n^2。
(2)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C(n,0)+C(n,1)+C(n,2)++C(n,n)=2^n。
2. 答案:(1)证明:当n=1时,1=1^2,等式成立。
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5++(2k1)=k^2。
当n=k+1时,1+3+5++(2k1)+(2(k+1)1)=(k^2+2k+1)=(k+1)^2。
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6章推理与证明6.1.1合情推理(一)——归纳课件湘教版选修2_2
1.给出下列推理: ①由 A,B 为两个不同的定点,动点 P 满足||PA|-|PB||=2a<|AB|, 得点 P 的轨迹为双曲线; ②由 a1=1,an=3n-1,求出 S1,S2,S3,猜想出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的表达式;
③由圆 x2+y2=r2 的面积为 πr2,猜想出椭圆xa22+by22=1 的面积为 S
A.28
B.76
C.123
D.199
解析:选 C.从给出的式子特点观察可推知,等式右端的值,从 第三项开始,后一个式子的右端值等于它前面两个式子右端值 的和,照此规律,则 a10+b10=123.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观察下列不等式: 1+212<32, 1+212+312<53, 1+212+312+412<74, … 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观察每行不等式的特点,每行不等式左端最后一个分数 的分母的算术平方根与右端值的分母相等,且每行右端分数的 分子构成等差数列. 所以第五个不等式为 1+212+312+412+512+612<161.
解:由左、右两边各项幂的底数之间的关系: 1=1, 1+2=3, 1+2+3=6, 1+2+3+4=10, 可得一般结论:13+23+33+…+n3=(1+2+3+…+n)2, 即 13+23+33+…+n3=n(n2+1)2.
归纳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由若干个点组成形如三角形的图形,每条边 (包括两个端点)有 n(n>1,n∈N*)个点,每个图形总的点数记为 an,则 a6=________,an=________(n>1,n∈N*).
解析:观察规律可知,左边为 n 项的积,最小项和最大项依次 为(n+1),(n+n),右边为连续奇数之积乘以 2n,则第 n 个等式 为:(n+1)(n+2)…(n+n)=2n×1×3×…×(2n-1).
高中数学 第6章 推理与证明 6.1.2 合情推理(二)——类比课件 湘教版选修2-2
解析:内切圆半径 r―类―比→内切球半径 R, 三角形的周长:a+b+c―类―比→三棱锥各面的面积和: S△ABC+S△ACD+S△BCD+S△ABD, 三角形面积公式系数12 ―类―比→三棱锥体积公式系数13. 所以类比得三棱锥体积 VABCD=13R(S△ABC+S△ACD+S△BCD+S△ABD). 答案:13R(S△ABC+S△ACD+S△BCD+S△ABD)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所以 a1+a2+…+an =a1+a2+…+an+an+1+an+2+…+a19-n. 因为 b15=1,所以 b1b29=b2b28=…=b14b16=1, 即 b29-nbn+1=b28-nbn+2=…=b14b16=1. 所以有 b1b2…bn=b1b2…b29-n(n<29,n∈N+). 【答案】 b1b2…b29-n(n<29,n∈N+).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类比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 (2)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定理应用.( ) 答案:(1)× (2)×
2.下列平面图形与空间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的 为( ) A.三角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答案:C 3.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 1∶2,则它们的面 积比为 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 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 答案:18
解析:选 C.由类比推理的特点可知.
3.对于命题: 若 O 是线段 AB 上一点,则有|O→B|·O→A+|O→A|·O→B=0. 将它类比到平面的情形是: 若 O 是△ABC 内一点,则 S△OBC·O→A+S△DCA·O→B+S△OBA·O→C =0, 将它类比到空间的情形应该是: 若 O 是四面体 ABCD 内一点,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