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考试重点

1.地转风:在自由大气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当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的风。

2.地转风的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称为风压定律。

3.梯度风:自由大气空气曲线运动时,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惯性离心力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为梯度风,遵从风压定律。

4.气旋和反气旋及其天气学意义:

(1)低气压风等压线逆时针方向吹,称气旋。空气在气旋中绝热上升冷却,形成云或者降水。气旋和气压下降常伴随风暴和降水。(2)高气压风沿等压线按顺时针方向吹,称反气旋。反气旋风向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从反气旋中心向外扩散,冷空气从高处向

下运动绝热增温,下沉空气将使天气变得干燥、晴朗。

5.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因子:

(1)太阳辐射因子

(2)地球自转的作用

(3)地表性质的作用

6.大气活动中心:海陆热力差异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

闭合的高压和低压,叫做大气活动中心

冬季有北美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的高压主要有两个主要中心,一个在太平洋,一个在大西洋。

夏季有北美低压、南亚低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

7.大地形作用:

(1)热力作用:青藏高原相对于四周自由大气来说,夏季时高原面是热源,冬季时是冷源,对南亚和东亚季风环流的形

成发展和维持有重要影响

(2)动力作用:北支绕过高原由于地形摩擦作用形成反气旋性切变,故新疆北部和蒙古西部一带,经常有高压脊出现;

南支西风在受地形摩擦作用而减弱,具有气旋性切变;同

时暖平流是中国冬半年东部地区主要水汽输送通道。

青藏高原大地形:(1)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盛行反气旋环流,与东亚冬季风一致;夏季高原是热源,盛行气旋性环流。增强海陆热力差异。(2)改变了正常的行星风带的位置和强度。

8.锋:大气中冷暖气团相遇后,由于湍流、辐射等作用,不同性质

气团之间的界面是一个过渡层.这个过渡层就称为锋或者锋面。

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两侧的气压倾向是不连续的,当等压线横穿锋面时便产生折角,折角尖端指向高压一方。

9.温带反气旋:温带反气旋是中高纬度地区产生降温、大风的主要

天气系统。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稳定的冷性反气旋,另一类是与锋面气旋相伴移动的移动性气旋。

发源地:北半球的格陵兰、加拿大、北极、西伯利亚和蒙古等地。

天气:活动地区造成降温、大风和降水,是中高纬度冬季最突出的天气过程。

结构:冷性反气旋由冷空气组成。移动性气旋是形成于高空锋区下方与锋面气旋相伴出现的水平范围较小、强度不大的反气旋。10.温带气旋:

源地:最大频率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巨大山地的背风坡:北美的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北欧

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亚洲青藏高原的东面,都是气旋

主要的发生地。

海湾以及内陆湖泊,冬季温度较高,容易有气旋生成。

结构:从平面看,锋面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中

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个暖锋,向后方伸出一条冷锋,

冷暖锋之间是暖空气,冷暖锋以北是冷空气。锋面上的暖空气呈螺

旋式上升,锋面下冷空气呈扇形扩展下沉。从垂直方面看,气旋的

高层是高空槽前气流幅散区,低层是气流幅合区。按质量守恒原理,空气如在高层幅散、在低层幅合,则必其间有上升运动。因而在气

旋前部和中心区有上升气流,气旋后部有下沉气流。由于气旋自底

层到高层是一半冷、一半暖的温度不对称系统,因而其低压中心轴

线自下而上向冷区偏斜。

天气:(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前方是宽阔的暖

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

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天气,如果暖气团中水

汽充足而又不稳定,可出现层云、层积云,并下毛毛雨,有时

还出现雾,如果气团干燥,只能生成一些薄云而没有降水。)

初生阶段:暖锋前形成云雨和连续性降水,能见度差。

发展阶段:气旋前部暖锋,气旋后部冷锋,气旋暖区如果是热

带大陆气团控制,一般无降水,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则水汽充沛。

暖区可出现偏南大风,冷锋后的冷区则可能出现西北大风。

锢囚阶段:地面风速很大,辐合上升气流加强,在水汽充沛

时,云和降水范围扩大,降水强度加剧

衰亡阶段:随着气旋趋于减弱消失,云和降水也随着逐渐消失。

11.副热带高压:

(1)成因:哈得来环流的下沉支主导;海陆热力差异和大地形作用

(2)分布:北太平洋西部、东部、北大西洋中部、西部墨西哥湾和北非等地。

(3)结构和天气: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好,长期控制造成

干旱;西到北部大范围的降水;雨带位置在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南侧,盛行东风,伴随热带气旋;高压东部少云、干燥、多雾天气。(4)西太平洋副高的进退与中国夏季的降水及旱涝有密切关系:雨季:5月,雨带位于华南(副高脊线位于20度以南);6月,雨带

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副高脊线位于20~25度);7月中旬,雨带到黄河流域,江淮流域进入伏旱期,

华南位于副高南侧又一次雨期(副高脊线位于25~30度);7月下旬~8月初,主要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副高脊线位于30度);9月上旬,副高脊线回到30°N以南,雨区退到黄淮流域,而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又退到20°N以南

12.台风:

(1)条件:洋面温度26.5度以上;低层存在热带扰动;离赤道5

-8度;通风不好,垂直切变小。

(2)形成过程:热带辐合带扰动;气旋性水平环流,气流螺旋式上升;释放潜热形成暖心,环流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