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合集下载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2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水资源概述水资源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

为使有关部门和全社会了解我省的水资源状况和相关情况,现发布2002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是继1999年以来连续第四个干旱年,为建国以来最严重干旱年之一,仅次于2000年。

全省平均降水量少于正常年,河道径流量和水库蓄水量大幅度减少,许多河段断流,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质未见明显好转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扣除两者重复量)。

200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48.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59.2%。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3.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45.3亿立方米。

(全省各流域、各市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情况详见表1-1、表1-2)取水许可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省保有取水许可证1.70万套,审批取水量138.1亿立方米,地表水82.8亿立方米,地下水55.3亿立方米。

其中工业取水许可证0.68万套,审批取水量34.6亿立方米,生活取水许可证0.23万套,审批取水量13.7亿立方米,农业取水许可证0.79万套,审批取水量89.8亿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2002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7.8亿吨。

其中,下辽河2.0亿吨,浑太河15.6亿吨,辽西沿海3.2亿吨,辽东沿海4.5亿吨,鸭绿江2.5亿吨。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2年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73万吨,其中,下辽河19.8万吨,浑太河86.6万吨,辽西沿海37.1万吨,辽东沿海9.3万吨,鸭绿江20.3万吨。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81.0万吨,生化需氧量27.8万吨,氨氮5.1万吨,悬浮物59.1万吨,挥发酚0.046万吨。

地表水水质河流水质2002年对全省30条河流的58个河段水质进行了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分析评价,从分析结果看,丰水期水质略好于枯水期水质。

2002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2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2年水利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防洪、水资源、生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建设领域取得突破。

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基本修完修好,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尼尔基、百色、沙坡头等一批“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塔里木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以及首都水资源规划顺利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启动。

2002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水政、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科研、教育及水利前期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依法治水迈出新步伐。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基本稳定,全年中央和地方计划投资787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430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30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33亿元,水电及其他项目投资94亿元。

中央水利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

当年中央投资321亿元,地方配套246.4亿元。

在2002年中央投资计划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3亿元,占总投资的22.5%;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23.5亿元,占69.6%;水利建设基金14亿元,占4.4%;利用外资11.2亿元,占3.5%。

水利建设规模有所扩大,水利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施工项目4200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54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819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加46%。

完成投资中:中央投资完成41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51%,比上年增加50%;地方投资完成404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比上年增加42%。

河南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07.6毫米,比上年增加30.3%,比多年均值减少9.8%,位于1956—1979年系列的第19位,属偏枯年份。

海河流域与比上年减少12.4%,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增加10.8%、45.0%、25.5%。

与多年均值相比,四大流域分别减少34.6%、18.9%、3.1%、11.5%,海河流域偏小最多,属枯水年份,淮河流域属平水年份。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0.8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少35.8%,比上年度偏多57.4%。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83.50亿米3,扣除重复计算量70.68亿米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13.59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24.2%,黄河、海河、长江、淮河流域分别减少49.6%、45.0%、41.8%、10.5%。

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9.60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5.03亿米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2.00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5.09亿米3;中型水库7.60亿米3,基本和上年末持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平均下降0.26米,地下水储蓄量减少9.1亿米3。

豫北平原平均下降1.08米,沙颍河以北黄河以南平均下降0.36米;沙颍河以南平均上升0.84米,南阳盆地平均上升0.42米。

全省平原区10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995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55平方公里。

2002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218.81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4.06亿米3,地下水源134.70亿米3,集雨工程供水0.05亿米3。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减少12.48亿米3,减幅5.4%。

引用入过境水量27.51 亿米3,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 22.77亿米3,流域间相互调水16.66亿米3。

全省总用水量达218.81亿米3。

其中农业用水145.74亿米3,工业用水40.24亿米3,生活用水32.83亿米3(城镇生活12.76亿米3)。

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12-31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

贵阳市2002年水资源公报

贵阳市2002年水资源公报

0.633 0.438 6.191 6.891 1.743 0.413 10.50 15.12 7.256
0.160 0.111 1.569 1.747 0.362 0.105 2.695 3.877 1.839
0.633 0.438 6.191 6.891 1.743 0.413 10.50 15.12 7.256
②、出境水量:本市 2002 年总出境水量为 177.95 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 175.91 亿立方米,珠江流域 2.04 亿 立方米。
三、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全市有大、中型水库 9 座,2002 年末蓄水量 230835 万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 4 座,总库容 429870 万立方 米,2002 年当年末蓄水量 221625 万立方米;中型水库 5 座,总库容 18863 万立方米,2002 年当年末蓄水量 9210 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减蓄 4624 万立方米。
2002 年末 蓄水量
蓄水变量
133600
-59400
45825
-22688
27500
-16119
14700
1890
464
-1238
3151
-1435
758
-297
2751

万立方米
200000
180000
160000
贵 阳 市 2002 年 水 资 源 公 报
2002年贵阳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图
上年末蓄水量 当年末蓄水量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乌江渡水库 东风水库 红枫水库 百花水库 花溪水库 阿哈水库 修文水库 红岩水库 松柏山水库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水资源公报一、来水分析计算(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

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

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

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2年,湖北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395.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近1成。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312.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155.5亿立方米。

2002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3.7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714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028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24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96.1%,地下水源占3.2%,其它水源占0.7%;全省总用水量240.8亿立米,其中农业用水占56.5%,工业用水占32.0%,生活用水占11.5%。

2002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39.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70.5%,生活污水占29.5%;对全省6843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5.2%,Ⅱ类水质河长占34.8%,Ⅲ类水质河长占43.2%,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6.8%。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2002年湖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5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8立方米。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成,属偏丰年份。

降水地区分布总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南、西南向腹地平原湖区递减。

全省除十堰市及襄樊市北部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800~1800毫米之间。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239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7.2%,比常年增加9.6%。

全省十七个市州年降水量与常年比较,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樊市、恩施州较常年偏少,其中以神农架林区为最,较常年偏少15.2%;其它市降水较常年偏多,其中以荆州市为最,偏多40 .5%。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04.5毫米。

比上年增加100.7%,比常年增加12.9%。

200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

200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年)2003-06-052002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6.45‰的情况下,全国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比上年有所减少,呈持续减少趋势。

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7.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32.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2.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67万吨,比上年减少2.7%。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84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2.7%;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83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57.3%。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9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2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2.6%;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87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67.4%。

工业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平均比上年下降12.3%。

2002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27万吨,比上年减少1.1%。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2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1.1%;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6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8.9%。

烟尘排放量1013万吨,比上年减少5.4%。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0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9.4%;生活烟尘排放量20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0.6%。

工业粉尘排放量941万吨,比上年减少9.3%。

2002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5亿吨,比上年增加6.5%。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635万吨,比上年减少8.9%。

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5.0%。

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建立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322个,其中,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2个。

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757个,总面积13294.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2%。

2002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13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19/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20/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6/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7/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8/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14/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15/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9/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2011-03-08
2002年水资源公报
页码,16/22
file://G:\福建省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htm

贵州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东连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濒四川和重庆,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

全省国土面积176167平方公里,所辖九个市、州(地)。

江河湖库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以苗岭为界,北部为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长江上游干流水系、乌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南部为珠江流域的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2002年全省为平水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242.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188.6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多4.3%,比上一年增加12.1%;地表水资源量1117.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634.3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8%,比上年增加14.9%;地下水资源量为274.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6.1%,比上年增加8%。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末蓄水量减少8.8亿立方米,供、用水量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全省水质状况:Ⅱ、Ⅲ类水质水域占全部评价河长的79%,优于Ⅲ类水质的河长比例比上一年增加10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242.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188.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1%,较多年平均值偏多4.3%,属平水年份。

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及西北部毕节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均值,其它地区的年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多或与多年均值持平。

长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206.8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6.4%,属平水年。

长江域流的二级分区中:乌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5.9%,属平水年;金沙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18.4%,属偏枯水年;长江上游干流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0.3%,属平水年;洞庭湖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13.1%,属偏丰水年份。

珠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310.4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0.9%,属平水年。

珠江流域的二级分区中:南盘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10.8%,属偏枯年;北盘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13.3%,属偏枯水年份;红水河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6.4%,属平水年;都柳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18.4%,属偏丰水年份。

中国水利年鉴2002_附录-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利年鉴2002_附录-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利年鉴2002_附录-2001年中国⽔资源公报2001年中国⽔资源公报中华⼈民共和国⽔利部2001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量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继上年⼤旱之后全国再次遭受严重⼲旱,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给⼯农业⽣产和城乡⼈民⽣活造成很⼤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分关注旱情,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抗旱救灾⼯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部群众奋⼒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胜利。

2001年,中央⽔利投资401亿元,创历史最⾼⽔平。

全国⽔利⼯作成绩显著,为完成“⼗五”⽔利计划开了好头。

在中央⽔利⼯作⽅针指导下,新的治⽔思路和实践取得重⼤进展:以“可持续发展⽔利”为指导的⼀系列重要规划报告编制完成;黄河、⿊河、塔⾥⽊河调⽔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泛好评;扎龙湿地应急补⽔⼯程和“引江济太”调⽔试验⼯程成功实施;⽤⽔定额管理和按⽔资源承载能⼒调整经济结构在⼀些地⽅开始实⾏,建设节⽔型社会试点进⼊实际性操作;⽔资源统⼀管理进⼀步加强;南⽔北调⼯程规划的12个附件及45个专题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

我国⽔利事业在新世纪有了良好开端,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的⽀持。

现将2001年的⽔资源量、蓄⽔动态、供⽤⽔量及江河湖库⽔质等情况公告如下:⼀、⽔资源量2001年全国平均年降⽔量612毫⽶,折合降⽔总量58122亿⽴⽅⽶,⽐常年(多年平均)少4.1%。

北⽅五个流域⽚(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量⽐常年少14.5%,南⽅四个流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量⽐常年多1.0%。

在各省级⾏政区中,降⽔量⽐常年偏少的有22个省(⾃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内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庆、⿊龙江、⼭西、河北;⽽⽐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别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国地表⽔资源量25933亿⽴⽅⽶,折合年径流深273毫⽶,⽐常年少0.8%。

济南市2002年水资源公报

济南市2002年水资源公报

济南市2002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济南市继上年大旱之后,再次遭受严重干旱,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旱情,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

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用水指标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2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38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310726万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626毫米少39%,属特枯年份。

其中6-9月份总降水量为23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465毫米减少50.3%。

表1 济南市各县(市)、区2002年降水量统计表单位:毫米各县(市)全年的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具体如表1所示。

其中降水量较多的县(市)是章丘;比常年偏少40%以上的有市区、长清、平阴、济阳4个县(区),其中平阴最少,比常年偏少50%,济南市区比常年偏少41%。

200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35179万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43.8毫米,比常年少65.2%。

200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82421万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重复量为17000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0600万立方米。

全市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32.4%,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2.52万立方米。

2002年引黄河水量为62533万立方米,比2001年增加了7048万立方米。

据统计,引黄河水量除章丘、平阴、济阳略有减少外,其他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长清增加量最大,达1262万立方米。

黄河水由于国家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和调度,在大旱之年基本无断流,使我市按国家分配用水量指标引用的保证率大大提高。

二、蓄水动态水库蓄水动态全市的蓄水工程(包括玉清湖、鹊山水库)2002年末蓄水总量11350万立方米。

其中山区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611万立方米,与上年末相比减少3807万立方米;玉清湖和鹊山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8921万立方米;小型水库蓄水量699万立方米;塘坝及其它蓄水工程蓄水119万立方米。

2002年北京水资源公报

2002年北京水资源公报

2002年北京水资源公报2002年是继1999年后的第四个连续干旱年份。

该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13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95mm少30.6%,相当于一个旱年,概率为88%。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4.6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6.1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36.29方方米少55.6%。

2002年全市入境量为2.6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6.24亿立方米。

全市十六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21亿立方米。

可利用来不量为2.14亿方方米。

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年末蓄水量12.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73亿立方米(其中白河宝补充官厅水库5900万立方米)。

2002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0.90米,地下水储量比上年末减少4.61亿立方米,比1980年末减少51.61亿立方米,比1960年减少72.35亿立方米.2002年全市总供水量34.62亿立方米,比上年的38.93亿立方米减少4.31亿立方米.地表水水质监测河流总长910.7公里,其中一、二类水体河流总长592.9公里,占河流总长的65.1%,五类以上水体河流总长224.9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4.7%。

密云、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的水质,主要饮用水源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水质良好。

官厅水库水质仍为超三级。

从水系来看,潮白河上游水质较好,污染较重的仍是北运河水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高锰盐指数等。

2002年,对全市14个区(县)的40口井进行了旱季(4月)和雨季(9月)两次监测。

评价结果表明,与上年相比,符合四类水质的水质略有上升,符合三类水质的水质略有下降。

超过三类水质标准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浊度和氨氮。

(一)降水量200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13毫米,相当于69.38亿立方米,比去年的462毫米多10.6%,比年均595毫米少30.6%。

年降水量分布本年降水特点是:汛前降水少。

1~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44.5毫米,低于多年平均同期值68.3毫米;汛期降水前多后少,6月降水量大,为107.8毫米,超过了多年平均同期值78.8毫米。

2002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2002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20.2mm,比上年600.7mm偏少30%,比多年平均676.5mm偏少37.9%,属枯水年份。

200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98.1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2.0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75.13亿m3,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为29.01亿m3。

2002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17.59亿m3,比年初蓄水量36.83亿m3减少19.24亿m3。

2002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去年有较大增加,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 1.17m。

2002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漏斗面积为27586.8km2,比上年同期扩大了7015.8km2。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52.39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2.27%、跨流域引黄调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4.35%,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52.68%、污水利用量占总供水量的0.7%。

海水利用量22.525亿m3。

2002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52.39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7.74%、农村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68%、林牧渔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85%、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0.33 %、规模以下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17%、城镇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23%。

2002年全省共评价监测河段66个,总代表河长4389.4km。

全年无一监测河段符合Ⅰ类水标准,Ⅱ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3.08%,Ⅲ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9.05%,Ⅳ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12.67%,Ⅴ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8.17%,超Ⅴ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67.03%。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20.2mm,折合降水总量644.1亿m3,比上年600.7mm偏少30%,比多年平均676.5mm偏少37.9%,属枯水年。

200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海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辽河水系 监测 67 个断面,Ⅲ类水质的断面占 17.9%,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 29.9 %,劣Ⅴ类水质断面为 52.2%。
辽河水系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
辽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浙闽片河流 14 条河流的 26 个断面中,Ⅲ类水质的断面占 50.0%,Ⅳ类水质断面占 34.6%, 劣Ⅴ类水质断面占 15.4%,无Ⅴ类水断面。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和溶解氧,污染较重断面 集中在杭州的钱塘江和宁波的甬江。
滇池 滇池草海污染重于外海,外海为Ⅴ类水质,草海为劣Ⅴ类水质。与上年相比, 滇池外海水质有所改善,高锰酸盐指数已达到Ⅲ类标准要求。但氮和磷的污染仍很严重, 草海和外海的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 79.0 和 60.8,全湖平均达 72.8,滇池属重度富营养状 态。
2002 年度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湖 区 高锰酸盐指数(mg/l)
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辽河、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Ⅴ类水体占 60%以上;淮河干流为Ⅲ~Ⅴ类水体,支流 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干流水质以Ⅲ~Ⅳ类水体为主,支流 污染普遍严重;松花江水系以Ⅲ~Ⅳ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以Ⅱ类水体为 主;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以Ⅱ类水体为主。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 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一年来,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8%、人口自然增长 6.45‰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 本维持在上年水平。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有所削减;“33211”重点治理工程继续推进,“三河三湖”水质基 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但生 态形势不容乐观。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仅不足三分之一的监测断面满足 Ⅲ类水质要求,尤以海河和辽河流域污染为重;滇池、太湖和巢湖氮、磷污染严重;东海 和渤海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略有下降, 颗粒物污染范围较广,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所有城市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酸雨区范围和污染程度稳定,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 90%以 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多数城市受到轻度噪声污染;辐射环境质量依然维持在天然本底水 平。

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3月 3审稿(定稿)

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3月 3审稿(定稿)

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2002年3月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前言一、重点水域水质状况二、省界河段水质状况三、部分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四、重要水事附表:1.重点水域水质状况表2.巢湖、滇池富营养化程度状况表3.省界河段水质状况表4.部分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表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附图: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评价断面分布图前言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5%。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长江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仅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华北、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流域内工农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水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流域内水污染矛盾也日渐突出,长江水资源质量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为了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长江重点水域、省界断面及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资源质量状况,增加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经上级批准,决定按月向社会发布《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涉及范围包括长江流域(不含太湖地区)及西南诸河重要水域。

《公报》的水质评价方法、标准与项目: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标准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氨氮按《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 63-94(详见附表5)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评价采用百分制;地表水重点断面和省界断面评价项目为pH、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磷、总砷、总汞、总镉、总铅、总铜、总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总大肠菌群等17个项目,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评价项目为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

《公报》的资料由以下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提供: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西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四川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水环境监测中心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一、重点水域水质状况本月对长江干、支流及西南诸河39个重点断面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其中长江干流19个,支流16个,西南诸河4个。

中国水资源公报概述

中国水资源公报概述

中国水资源公报概述汇报内容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8月16日l l l l1. 基本情况2. 水资源数量及质量评价3. 开发利用调查评价4. 存在问题1. 基本情况q开展状况数量评价分区水资源调查评价质量评价开发利用评价1994年以前: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评价地下水评价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评价开发利用评价1994年—1996年: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7年—:全国按年度向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公告全国各地的来水、用水、水质的动态状况,反映国内重要水事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水量平衡用耗排水平衡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开发利用与水量、水质协调对于大范围评价区,根据河流径流情势,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自然地理条件,按其相似性进行分区。

水资源分区除考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外,还需兼顾水系和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满足农业规划、流域规划、水资源估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等的要求。

行政分区:省级、地级、县级水资源分区:一级、二级、三级计算单元:水资源公报为二级区套地市。

1分区一级区 10 二级区 80 三级区 214资料来源人口产值产量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面积林牧渔用水面积来水蓄水用水水质各省级行政区统计程序统计主管部门全国收集利用有关部门已有资料为主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辅以必要的典型调查、观测试验和专题研究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地市区县2.1 降水量单站降水量分区降水量汇总单站降水量 (mm) 面积加权2. 水资源数量及质量评价降水资料来源区域内所有水文站、雨量站和部分气象台(站)区域外临近地区水文站、雨量站和气象台(站)的资料,以便正确绘制边界地区的等值线图。

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计算单元降水量 (mm)行政分区降水量 (mm) 流域分区降水量 (mm)分区降水总量(亿m3)=分区降水深(mm)×分区面积(km2)22.2 地表水资源量基本概念指评价区内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分区地表水资源量汇总单站径流量2.3 地下水资源量山前侧向补给量以及河川基流量形成的地表水体补给量行政分区径流量控制区还原后径流量+未控区估算径流量计算单元径流量累加平原区水资源量流域分区径流量山丘区水资源量分区径流量(mm)=分区径流深(亿m3)×分区面积(km2)2.4 水资源总量陆地蒸发En 植物截流损失地表水体蒸发坡面流大气降水P水资源总量(亿m )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产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

2002年公报报告

2002年公报报告

前言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发布《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云南省水利厅的一项重要职责。

《公报》向社会通报我省来水、用水和水质状况,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为政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本期《公报》为我省发布的第七期水资源公报。

《公报》编制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资料来源以水利部门的实测水文数据和水资源管理年报统计资料以及各地(州、市)报送材料为基础,收集了农业、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经过汇总和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审定审核责任编辑编辑人员曹矿君朱学安王超李艳华一、 综述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1.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493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1%,比常年增加2.3%,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总量2308.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05.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63.5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760.00亿立方米,入境水量1941.4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158.37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28立方米,产水模数58.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省各类蓄水工程年末共蓄水73.4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5.5%;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6.49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0.78亿立方米。

全省总供用水量870.54亿立方米,其中,河道外供用水量14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河道内供用水量722.0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

河道外供水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8.4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13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3.91亿立方米;河道外用水中,农业用水量(含林、牧、渔用水量)110.7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0.06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7.8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9.91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

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

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

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

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亿和17亿立方米。

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增减情况是: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减少蓄水量169亿立方米,其中青海、山东、吉林、河南分别减少42亿、21亿、18亿和17亿立方米;增加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增加蓄水量210亿立方米,其中江苏、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分别增加40亿、37亿、36亿、33亿、24亿立方米。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对北方平原67万平方公里地下水开采区统计结果(不含青海和新疆):2002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113亿立方米。

其中,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积占14.1%,储存量增加32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积占46.6%,储存量减少139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正负0.5米以内)面积占3
9.3%,储存量减少6亿立方米。

各省级行政区中,有4个省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较年初增加,共增加12亿立方米,其中安徽增加9亿立方米;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较年初均减少,共减少125亿立方米,其中河北和山东分别减少47亿和43亿立方米。

根据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分析,在1994—2002年期间,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只有1994和1998年增加,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002年与1994年相比,17个省级行政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均有所减少,累计共减少约600亿立方米,其中河北减少160亿立方米。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19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59个,漏斗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

2002年末与年初相比,漏斗要素变化情况如下:在30个浅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0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18个;在29个深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16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17个。

三、供用水量
2002年全国总供水量5497亿立方米,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9.5%。

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0.1%,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9.5%,其他水源供水量(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占0.4%。

在省级行政区中,地下水源供水超过50%的有河北、北京、山西、河南、山东和辽宁6个省(直辖市),其中河北省高达81%。

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为216亿立方米。

主要的跨流域调水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河水46.4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69.0亿和20.3亿立方米,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2.7亿立方米,甘肃河西内陆河从黄河引水1.2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497亿立方米。

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全部建制市、建制镇以及具有集中供水设施的非建制镇的居民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占5.8%,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和牲畜用水)占5.4%,工业用水占20.8%,农田灌溉用水占61.4%,林牧渔用水占6.6%。

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减少7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有新疆、江苏、广东3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用水量介于200亿—400亿立方米的有10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43.6%;其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量的30.9%。

生活用水占其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重庆3个直辖市,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湖北、江苏4个省(直辖市),农业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80%以上的有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海南5个省(自治区)。

2002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8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537立方米。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219升,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94升,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4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65立方米。

2002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298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4%。

各类用户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比例)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4%,农村生活耗水率为88%,工业耗水率为24%,农业耗水率为64%。

200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31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1.5%,生活污水占38.5%。

四、江河湖库水质
根据2002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河流水质在12.3万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长占5.6%,Ⅱ类水河长占33.1%,Ⅲ类水河长占26.0%,Ⅳ类水河长占12.2%,Ⅴ类水河长占5.6%,劣Ⅴ类水河长占17.5%。

全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4.7%。

各流域片的水质状况是:西南诸河片、内陆河片、东南诸河片、长江片和珠江片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分别占92.6%、90.3%、76.9%、76.8%、75.1%;松辽河片、海河片、黄河片、淮河片水质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分别占43.1%、40.6%、38.6%、30.8%。

与上年相比,长江片、珠江片、松辽河片和淮河片水质有所好转,黄河片水质略有下降,其他流域片水质变化不大。

湖泊水质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6个湖泊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6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2个湖泊水污染严重。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是:太湖16.5%的面积为Ⅱ、Ⅲ类水,75.3%的湖面为Ⅳ类水,8.2%的湖面为Ⅴ类水;中营养水平的水域占太湖总面积的16.5%,富营养水平的占83.5%。

云南滇池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处于富营养状态。

巢湖东半湖水质为Ⅳ类,西半湖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东半湖处于中营养状态,西半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在评价的196座水库中,有146座水库水质良好,达到Ⅰ、Ⅱ、Ⅲ类水质标准。

在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质水库有8座。

对161座水库进行了营养化程度评价,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水库105座,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56座。

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本报有删节)
《人民日报》2003年09月30日第十五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