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问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1 / 6(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古今异义3 )漫漫而游【古义:(1 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无远不到【古义:(2 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颓然就醉(古义:(5 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2/ 6形容破败的样子)(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3 / 6(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5、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4 / 6(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6、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
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附答案)
辅导资料三答案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注音)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②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棒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土娄.. (注音并解释) 为类。
⑦悠悠乎.与颢(注音)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⑨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⑾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翻译下列句子: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译:;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循隐。
译:;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
译:;6.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7.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三.分析文中阴影句子的句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代著名的文学家,是“”之一。
初二时学过他的《》。
2.本文题目中“始得”两个字表露出作者。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层:第一段:(1)写被贬的心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解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解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瞅瞅《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
一开始啊,柳宗元说自己老是到处游玩,可都没觉得有多特别。
但是呢,当他到了西山,一切都不一样啦!
他到西山之前,心里头总是很烦闷。
为啥呢?因为他遭遇了一些不顺心的事儿,心情不太好。
就好像咱们有时候考试没考好,或者和小伙伴闹别扭了,心里也会有点不痛快。
可是到了西山,那景色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
他说西山“特立”,就是特别突出、与众不同。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高大雄伟的山,直直地立在那里,是不是特别壮观?
他还写了站在西山上看到的景色,那叫一个美啊!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就像波浪一样。
这让他一下子觉得心胸开阔了,之前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柳宗元在文章里说,自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啥意思呢?就是说他的心思变得特别专注,身体也特别放松,感觉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去郊外玩耍,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美丽的风景,整个人都特别舒服,是不是?
再比如说,咱们要是去爬一座特别高的山,爬到山顶的时候,望着四周的美景,是不是也会有一种特别畅快的感觉?这和柳宗元在西山上的感受有点像呢。
而且啊,柳宗元通过写西山的独特和美丽,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对美好的向往。
就像咱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向往那些美好的东西,会努力去追求它们。
同学们,这就是《始得西山宴游记》大概的意思。
希望大家以后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好啦,今天就讲到这儿,大家好好回味一下哦!。
月测《大学语文》考试
月测《大学语文》考试测试时间:7月3日(20:00-22:00)测试科目:大学语文考试要求:1.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的主旨是() [单选题] *A.描写西山的高大特立B.表现作者被贬后仍特立不阿的品格(正确答案)C.表达游山玩水的适意D.书写“始得”西山时内心的兴奋之情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体现出作者在革新失败、身受贬谪后依然坚持特立独行的思想品格。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2.贯穿《谏逐客书》一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单选题] *A.对比论证(正确答案)B.归纳论证C.演绎论证D.比喻论证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谏逐客书》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对比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3.宋代作家中,在诗文辞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单选题] *A.欧阳修B.苏轼(正确答案)C.陆游D.辛弃疾【解析】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檀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4.春秋时代产生的诸子散文,其中《孟子》属于()。
[单选题] *A.国别体B.纪传体C.语录体(正确答案)D.编年体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语录体散文集。
5.《左传》记事的特点是()。
[单选题] *A.微言大义(正确答案)B.辩丽恣肆C.质朴平实D.详赡生动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左传》往往力求将最精要的智慧以最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后世常以“微言大义”来形容。
始得西山宴游记试题及答案
文言選讀‧始得西山宴遊記‧分析與探究(參考2013年閱讀題1)1 課文分四個自然段,按內容又可分成兩個部分,試填寫下表。
(3分)整合考核重點:掌握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大意。
2 結合作者的生平資料和課文第1段內容,作者居永州之後,為甚麼終日遊山玩水?(2分)永州景色奇特。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表示有奇特景色。
抒解不安情緒。
「恆惴慄」有不安意思。
● 考察風俗,以利施政。
課文、題解均沒提及。
❍ 職務輕鬆,遊山消閑。
「其隟也」表示有閑暇,題解也提及他遭投閑置散。
⏹ 向政敵表明無意再爭名逐利。
課文、題解均沒提及。
A 、 、●B 、 、❍C 、●、⏹D 、❍、⏹整合考核重點: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課文的內容緊扣住文題「始得西山宴遊記」發揮,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始」字在文中多次出現,但意思卻不盡相同。
試選出下列各句中「始」 字的意思。
(3分) A 開始 B 曾、嘗 C 才 D 當初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第1段) B 始‧指異之。
(第2段) C● 遊於是乎始‧。
(第4段) A解釋考核重點:掌握字詞的含義。
A B C D ○ ● ○ ○(2) 以上哪一句的「始」字跟文題的「始」字意思相同?(1分)答:遊於是乎始。
解釋考核重點:掌握字詞的含義。
(3) 課文哪些內容回應文題「宴」、「遊」二字?試摘錄原文,填寫下表。
(6分)整合考核重點:掌握文章的結構。
(參考2013年閱讀題18)(4) 作者「遊西山」的「宴」、「遊」,跟「遊西山前」的有甚麼不同?(4分)「宴」:「遊西山前」和「遊西山」作者都痛飲至醉,但「遊西山」時他飲至頹然倒下,(1分)而且連快要日落也沒有注意,即使發覺後也不欲離去,可見作者更為放開懷抱、寫意盡興。
(1分) 「遊」:「遊西山前」,作者的「遊」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遊西山」時,作者坐.遠眺,感到西山的景色廣闊壯觀,彷彿跟大自然一同遊覽,不知它的盡頭。
(1分)作者還覺得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和大自然暗暗相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问题导学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3.《赤壁赋》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是作者在特殊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佳作,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自主探究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文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文法导析1.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
作者写西山之景,不直接写所见之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之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的手法突出西山高峻峭拔的特点。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再写登山始感高险难测,“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下望所见之山,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尽收眼底,青云萦绕,云天相连……这一切皆衬出西山之高。
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感受。
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的人格更有感染力。
2.寄情于景,借景抒怀。
这篇山水游记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带上了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寄寓了寂寞惆怅、孤立傲世的情怀。
比如,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之后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两山的高峻气势和怪特的特点,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特立不群的品格。
西山的“特立”,正是作者傲世蔑俗的写照。
作者赋予山以个人的情致,山川壮丽无人赏识,如同自己之怀才不遇。
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作者在叙事写景中多有寄寓,独特出众的西山是作者情致的象征物。
作者笔下的景物,是用心灵体察过的,都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写西山,不仅写出了在山上所见之景,而且写出了自己对山水景色的独特感受。
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疏放的性格体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写西山的“萦青缭白”,正是他高洁人格、傲世情怀的象征。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望西山,始指异之。
_______(2)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_______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_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 。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 。
阅读训练二:9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 . 皆在衽席之下虽席地不容闲也B .而莫得其涯学海无涯苦作舟C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D .而不知其所穷穷山之高而上10 .赏析有误的一项( )A .文段的“ 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 三组画面,生动、准确的描绘出西山的“ 怪异” 之景。
B .文段中的“ 过、缘、斫、焚” 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 .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 从对面着笔” 的描写手法(即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 .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11 .翻译下列文句。
①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56杨治合《始得西山宴游记》03
⑩岂独怜人也哉!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使用时间_2014_年___月___日编号
课堂学案
学案内容
学生纠
(教师点拨)
小结“也”的用法:
1.句末语气词
也
2.句中语气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⒈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高三语文课时学案
课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编制人
杨治合
审核人
高孙湘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
目标
与
评价
设计
目标及要求
是否达标
识记
理解
应用
梳理文言知识,判断句式、翻译重要句子
一
三
三
拓展积累,突破虚词“也”。
二
四
重点
难点
拓展积累,突破虚词“也”。
课堂学案
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
学案内容
请同学们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写出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居是州2.日与其徒上高山
3.梦亦同趣4.觉而起,起而归
5.过湘江,缘染溪6、箕踞而遨
7.外与天际8、引觞满酌
9.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1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二、★常见18个文言虚词——“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③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④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⑤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僇.人(lù)惴.栗(zhuì)施施..而行(yí)半身不遂.(suì)B.斫.(zhuó)榛.莽(zhēn)簸箕.(jì)盘踞.(jù)C.衽.席(rèn)岈.然(yá)洞穴.(xué)垤.(dié)D.培塿..(pǒu lǒu)攒.蹙(cuán)颢.气(hào)觞.(shāng)答案:D解析:A项中“遂”应读为suí二声;B项中“箕”应读作jī一声;C项中“岈”应读作xiā。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使……成为朋友)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倚歌而和.之(伴奏)C.①舳舻..(互相劝酒)..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②举匏樽以相属D.①入深林,穷.回溪(穷尽)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答案:C解析: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B空明:月光下的清波;D共食:一同享用。
所以选C。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句读之不知B.凌万顷之茫然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徘徊于斗牛之间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例如,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来分析判断,例句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状语后置句。
所以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望美人..兮天一方D.居是州,恒惴栗..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始得西山宴游记 重点问题答疑
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问题答疑一、问:对本课有什么学习要求?答: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对他的作品一定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具体的学习要求有以下五个方面:1.掌握柳宗元及有关常识;2. 掌握本文意境描写;3. 明确本文选材的特点;4. 背诵第二段;5. 翻译全文。
二、问: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怀?答:作者被贬永州, 投身大自然的怀抱, 寻找思想寄托, 捕捉了黄昏时分深山特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之美, 描绘出一幅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绝佳画卷, 堪为“文家绝境”。
三、问:文章的特色是什么?答:作者寄情山野宴游, 向大自然敞开紧闭的心扉, 捕捉了黄昏时分深山特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之美, 描绘出一幅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绝佳画卷,具体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1.苍凉的意境,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2.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动态美;3.“顶真”手法的巧用;4.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
四、作业练习(一)名词解释1. 柳宗元2.《永州八记》3.《始得西山宴游记》答:1. 柳宗元 ( 773 ~ 819 ),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代表的新政, 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 十年后, 又左迁柳州刺史, 故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历史感, 思想容量极大。
因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主将, 故后人以“韩柳”并称。
今有三十一卷《柳河东集》传世。
2.《永州八记》柳宗元在政治斗争中连遭惨败, 被贬永州后投身大自然的怀抱, 寻找思想寄托的精神产品。
它本是各自独立, 又相互联系的八篇散文。
情文共茂, 乃属古今游记中的上乘佳品。
3.《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开篇之作。
作者寄情山野宴游, 向大自然敞开紧闭的心扉, 捕捉了黄昏时分深山特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之美, 描绘出一幅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绝佳画卷, 堪为“文家绝境”。
(二)词语辨析1.问:“自余为侈人, 居是州, 恒情栗”中“是”、“情”是何意思 ?(1) A. 肯定B. 否定C. 这个D. 那个(2) A. 烦恼苦闷B. 情绪低落C. 惶恐不安D. 忧心如焚答:(1)C(2)C2.问:“缘染溪, 斫榛莽, 焚茅筏, 穷山之高而止”中“缘”、“穷”是何意思 ?(1) A. 名词C. 副词B. 形容词 D. 动词(2) A. 尽头C. 用尽B. 穷苦D. 极端答:(1) C3. 问:“意有所极, 梦亦同趣”中“趣”有何意思?A. 兴趣B. 志趣C. 去, 往D. 促答:4. 问: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
此中有真意——《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
潇 洒 癫 狂 、 浪 形 骸 的 形 象 “ 卧 放 醉
解 析 : 谓 “ 在 ‘ 得 ’ 字 图 ” 又 构 成 了 字 面 的 因 果 关 系 , 何 全 始 二 ,
0 文学讯0~ 语教通 2 / 18 0A 7
言虽 简 洁 , 蕴无 穷 。 们可 以有 意 我
可 以说作 者是 从 西 山 的 “ 画
是 如 此 。 天我 们 走 进 “ 山 ” 走 内 涵 。 ) 今 西 , 近 柳 宗 元 , 们 依 旧 能 徜 徉 山水 , 我
浏 览心 灵 . .
( ) 哪 些 句 子 里 可 以 读 出柳 2 宗元 的惴 栗之情 ?
施 施 而行 , 漫 而游 。 漫
例说 : 1全 在 “ 得 ” 字 着 笔 。 语 . 始 二
3“ 法 ” 授 : 章 解 读 标 纂 ・ 九 》 .方 传 文 卷 )
个 窗 口 ,也 是 文 本 阅读 的 一 种
四 、 本 研 习 文
【 学 时间 】 教
1课 时
方法 。
才 俊 , 1岁 中进 士 , 6岁 得 官 , 2 2 与 韩 愈 、刘 禹 锡 为 同 事 , 3岁 参 加 3
团圜
文 性 感 知 的 重 要 环 节 , 也 是 解 决 着 笔 ” 旨的 是 全 文 是 围 绕 “ 得 ” ?叶 始 “ 读 ” 重 要 手 段 , 该 成 为 文 二字 做 文 章 的 。“ ” 文 中 总共 出 句 的 应 始 在
【 学 目标 】 教
品味语 言特 色 。
次 )独 特 感 受 — — “ ” … , 得 … 题 始 。 题 解 读 , 是 文 本 理 解 的 标 既
一
’ 游/t 己。
【 学重 点 】 教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巩固检测|总第20181102期始得西山宴游记班级:姓名:一、基础检测1.一词多义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始指异之(才)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表转折)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始指异之(代词,代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结构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结构助词,的)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得西山宴游记宴:举行宴会B.穷回溪穷:走到尽头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D.攒蹙累积攒:聚集【解析】A项,宴:安逸,快乐。
【答案】A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B.梦亦同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析】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际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洋洋乎:广大的样子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起【解析】际:交会。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故为.之文以志不足为.外人道也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是岁,元和四年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写作;对,向。
A项,从前。
C项,沿着。
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B6.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山水游记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讨论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5 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写一篇简短的山水游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4.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山的美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问题导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6.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大学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 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 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 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这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 实非一类。我的 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 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 的尽头。拿起酒杯满酌而饮,摇晃就要醉倒,一点儿 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 直到一无所见,而我还不想回去。此时心神凝定,形 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 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 年。
文 言
面多为数词,译为“其中的”、 “那中间的”。
虚 [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词 硿硿焉。(《石钟山记》)
(二)副词 ,①表测度.译为
其 “大概”、“恐怕” 。 [例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常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用 ②表反问,译为“难道”、 文 “岂” 。 言 [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虚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词 禅山记》)
常 用
⑤表转折,译为“却”、“但 是”。
[例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文
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言 ⑥表假设.译为“如果”、“假
虚 如[”例。句]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
词
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而 ⑦表目的,译为“来”、 [“例去句”]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⑧表因果,译为‘因而”、“所
第2段 :字词解释
始指异之 指异,指点而称奇。
始得西山宴游记理解 -回复
始得西山宴游记理解-回复《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徐祯卿的作品,在整个明代旅游记游记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从作者的旅行经历、景物描写和意境表达等方面展开,一步一步回答读者的问题。
首先,徐祯卿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展示了他对西山的探索和游玩经历,读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问题:作者为何选择写西山?事实上,西山自古以来就是京城的风景胜地,被赞誉为“北京八景”之一。
它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对一个有着文学情结的徐祯卿来说,西山无疑是一个难以抗拒的写作对象。
接下来,我们可以关注徐祯卿如何通过精彩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示这个美丽的风景胜地。
在记游记的过程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西山的自然景观,如“北窗角,大厢曲径通湖,百花满堂,连阔数亩,山石之殷密繁。
湖中红音细浪,向中有流蟹、游鱼”,通过形容词的运用,读者可以想象到这个地方的美丽和繁华。
此外,徐祯卿还通过引述古代文人的诗句,如“晚来红影夕阳西,翠径茅棚乱绕溪”,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如“其景于天地开阔处则备矣,而审于林木植草之竣力,则未尝ever常看”等,使读者更加贴近作者的感受,进一步感受西山的美丽。
在意境表达方面,作为一位文人,徐祯卿通过他的游记旨在传达一种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
读者可能会问,作者在游记中追求的是怎样的意境?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
在游记中,徐祯卿多次强调西山的“幽静”与“宜居”,他将对这片山水的赞美与对繁华都市的批判进行了对比。
他写道,“宫,并非不讲秩序法度,官,司两捧万岁命令,则天下享太平之福,而国人无劫案;山,则因其地僻,鸟兽之居,使之逸淳故也”,这可以被理解为对社会不公和喧嚣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自然和宁静的赞美和向往。
徐祯卿通过游记的写作,与读者分享了他的情感和感悟,唤起读者对自然之美和宁静之境的向往。
在总结部分,通过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旅行经历、景物描写和意境表达,我们回答了读者关于这篇文学作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自从我成了罪人,居住在这个州,长久地忧惧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漫步而行,无拘无束的游览,每天与自己的同伴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看到清幽的泉水和怪异的山石没有一个偏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尽壶里的酒直到喝醉为止;醉了就进而互相枕着躺下,躺下就进入梦乡,心里有所向往,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睡醒就起来,起来就回去。
以为凡是这个州形态奇异的山水,都归我所有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非常。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我坐在法华西亭,望着西山,才指着西山觉得它不同寻常。
于是让手下的人,过湘江,沿着染溪走,砍倒丛生的荆棘灌木,焚烧野草,上到山顶才停止。
抓扶攀登,蹲坐玩乐,那么凡是几个州的山川都在坐席之下了。
那高低的形势,幽深凹陷,像蚁堆像蚁穴,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什么能从我的视线里逃脱隐藏的。
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
然后才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和小土丘为伍,辽远广大,与宇宙间的浩气融为一体,而不知它的边际;自得自在地与大自然相交游,而不
知道它的尽头。
拿起酒杯斟满酒,一直到跌跌撞撞接近醉倒,连太阳落山都不知道。
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渐渐笼罩过来,到看不见什么还不想回家。
思虑停止了,形体消解了,与自然万物浑然融为一体。
这以后才知道我从前所游赏的山水都不能算是游赏,真正的游赏是从这一次开始的,因此写这篇文章来记载这次游览。
这年是元和四年。
问题
一:课后第二题
文章标题加“始得”二字,显然有特定意图,别具匠心。
有“始得”二字,文中第一段未得西山前的漫游就不仅不多余,而且成为文章有机的一部分,使上下两段文势的转折,自然就形成对比,有烘云托月之妙。
加上“始得”二字,方有“未得”以前的所游所感,也才有“始得”以后的别一番境界,前后对比鲜明,对比之中更加突出了西山的美景和作者由衷赞赏的情怀。
因此。
文中多次点题,可以说“始得”二字统摄全篇,为篇中的意脉。
二:你从本文受到哪些启发?
①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
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③只
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索发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三、西山宴游让作者有“始得”之感,作者究竟有哪些“始得”?
从观赏景物方面而言,作者欣赏领略了西山高峻特立;从精神收获而言,作者为西山高峻特立的形象所慑服,与万物合一,对人生的荣辱得失看得通达起来,因朝廷的罪责的恐惧也一扫而空。
四、“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楼为类”在文中的有那两层意思?
第一层,总结西山特点:高而独特;第二层,流露作者性情:与众不同,超市脱俗。
五: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了自己高洁的人格,表露了傲世情怀。
六: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以前永州山水游览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用游其它山水时的心情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七:课后第三题
八:一二段中两个“醉”的不同含义?(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