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雕像园:桂林山水的科学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雕像园:桂林山水的科学解读
尹国兴
在广西桂林,人们一向津津乐道其山水。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素有“甲天下”的称誉。一般认为,桂林山水的奇特造型是天然形成的,是自然力亿万年作用的结果。然而,如果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来看,这一说法并不正确,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桂林山水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来自于史前人类的卓越创造,是史前时期一处大型的造园遗址。不仅如此,这些奇谲诡异的山峦的设计和开凿是有依据的,都是源自于一部上古奇书——《山海经》。桂林山水,即是一部立体的山海图,体现了史前时期(夏代)人们对传世典籍《山海经》的诠释和解读。
一、桂林山水与《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说为益所作。益,也作伯益,为皋陶长子,作《山海经》。帝舜年老,欲传位于皋陶,但皋陶早亡,遂传禹。帝禹年长,欲传位于益,禹子启代立,是为夏朝。《山海经》原来是有插图的,叫山海图,六朝以后图已失传,只留下了文字。《山海经》记载了许多瑞兽图腾和神话故事,早在先秦已普遍流传。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而是一部上古时期的传世奇书,只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记录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同时也描写了龟蛇、龙虎、猩猩、犀牛、神鸟等瑞兽图腾。古代中国一直把《山海经》作正史看待,是中国历代史家必备的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桂林山水中,有很多人形山和人头山,是史前人物的聚会,也有大量的瑞兽形象。漓江百里画廊,峰丛之中不时出现的人像,有头像和全身像。其中还有孕妇的形象,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是原始的生殖崇拜的表现。桂林山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园林山水工程的遗址,其设计和修凿与《山海经》有直接的关系,历史地理学上属于后《山海经》时代,是《山海经》成书以后的作品。桂林山水是上古历史和神话的雕像园,极具历史文化内涵。
阳朔是桂林山水的核心区,史有“阳朔堪称甲桂林”之谓,现主要以阳朔县黄布滩一带的山峦为例,试述桂林山水与《山海经》的关系。
1、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史前地理名胜,出自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原址在辽宁牛河梁北部,属建平县。其地表形态基本保存完好,是一个人持戈(或手杖)奋力奔跑的状态(图1)。在黄布滩,夸父是一个拄臂而眠的男子,另一只手拿着手杖(图2)。
图1 牛河梁北部夸父逐日地象及其线图
图2 黄布滩夸父逐日之山
2、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为史前地理名胜,原址在辽宁牛河梁大遗址的南方。精卫鸟的嘴前有一座山,是一颗石子的样子(图3)。此即精卫填海的神话。《北山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黄布滩有一处山峦,是一只鸟叼着石子的样子。这幅图景,古人称之为精卫填海,是说精卫鸟叼着石子要去填平大海。此处是《山海经》中精卫填海一事的
重新演绎。
图3 牛河梁南部的精卫填海地象
图4 黄布滩精卫填海之山
3、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上古神话。上古时期,共工与帝颛顼争神,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倾,于是天降大雨,洪水滔天。共工把天捅出了一个大窟窿,女娲因此炼石补天。女娲为上古女神,为伏羲之妻。伏羲为太阳神,人首蛇身,称太皞氏;女娲为月神,人首蛇身,主月事。黄布滩有女娲补天之山,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捧着一块石头的样子(图5)。
图5 黄布滩女娲补天之山
4、一手拘缨
一手拘缨,是一只手去抓缨穂的模样。《海外北经》:“拘缨之国在其(禹所积石山)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17号墓为一石匣墓。室内仅见一人的颅骨与一只手的掌骨。墓主的一只手应是放在发辫之上的,虽然发辫早已腐朽不存。此寓意为“一手拘缨”,也称“一手把缨”(图6)。
黄布滩有一手拘缨的雕像,是一个女神的半身像,一只手抚着发辫,在夸父逐日的旁边(图7)。
图6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手拘缨”之墓
图7 黄布滩一手拘缨之山
5、刑天舞干戚
刑天,远古时期的英雄,神话人物,也作形天。《海外西经》:“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威以舞。”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黄布滩有刑天之山,是一个站立的无头男子,砍断的头颅放置在身后一旁(图8)。
图8 黄布滩刑天之山
6、织女之山
织女,主管蚕桑纺织,历史人物原型为上古时期的嫘祖,为轩辕黄帝之妻。历史上,嫘祖发明了养蚕和蚕丝之法,民间奉为蚕神,后世也称“先蚕”或“先蚕祖师”,即织女星,也称须女。织女星中有一位教民种麻的女神,称麻星,她发明了种麻之法,人类从此拥有了衣装,并且开始了结绳记事。她因而被列为“上三皇”,也称“天皇氏”。
桂林山水中有许多女子的形象,其中应该有织女星和麻星,主管桑麻、纺织
和衣服之事(图9)。
图9 女神及其祭坛(碧莲峰)
7、嫦娥之山
嫦娥,原作姮娥,一说即《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读羲
为娥,逐渐演变为嫦娥奔月。《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
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