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高校的发展趋势教育资料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缺失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缺失](https://img.taocdn.com/s3/m/3f5d8a0b52ea551810a6874c.png)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缺失中国教育缺什么?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普通教师开始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
知名学者朱永新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里,肯定了中国教育缺“钱、人才、教育公平”,并着力分析了几个隐性要素(特色、理想、人文关怀和教育理念)的缺乏。
总而言之,中国教育缺太多了,但是“中国教育根本缺什么,为什么缺?”却罕有人论及。
“牵牛要牵牛鼻子”,正像国人对无缘诺贝尔奖耿耿于怀却难觅良策一样,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在大力高呼素质教育的时代,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存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治教育,人文情怀教育愈发重要。
作为一名在校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感、进取精神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强优秀学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一直从秉承着继承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育人方针,提倡在教学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育人.然而细观如今社会的一些教育现象,各大高校出现的一些教育缺失事件如“马家爵杀害同学、刘海洋伤熊,北大学生菜式卖猪肉,应沉迷网络多次被北大,清华退学的张非等事件“无不招显出目前中国教育还存在缺失。
问题一:教育目的的模糊化,教育逐渐只剩下分数化,健全人格教育不完善。
当今大学生普遍的缺点表现在:1眼高手低,还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2. 没有自己的观点3遇到批评的时候首先会辩解,不肯承认错误4沉迷游戏。
浮躁,缺少深入思考的习惯。
这样培育出来的学子将会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治国先齐身。
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摆对了才会有进一步的思想高度。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格教育健全化?。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3至1993年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从8.34%上升到10%,其中很多与人格问题相关。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心里健康与当代教育的联系颇为紧密。
接受教育的动机也与心里健康有内在关联。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6577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f.png)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中国教育的优点包括普及广泛,覆盖面大,以及公平原则为个人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
学生认真学习可以淘汰最差的那群人,从而帮助他们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
中国教育的缺点包括填鸭式教育较多,创造力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过度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德智体群四育的平衡发展。
学生在学习上承受了过多的压力,甚至可能加剧他们对学习的反感心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实践经验。
虽然中国教育可以让一些人逆天改命,但这只是少数人,中国每年毕业的1000多万大学生中,只有极少数能够逆天改命。
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要为了学习而卷卷卷。
早上五点半起床,做一天的卷子,假期也需要写不完的作业。
本来属于个人的假期也变成了弯道超车的时间。
应试教育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多,为了做题而生的学生,真的是中国教育未来所希望看到的吗?
我相信国家希望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一个生了病还在担心少上了几节课的学生。
作业没有做完的学生,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中国教育是目前最符合中国高速发展的。
当代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国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重视义务制教育的普及和公平,让每个人都能读上书。
可以看出中国教育与当代中国的国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教育在传承文化、普及教育、提高素质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在适应变化、促进创新、满足多样性等方
面有其劣势。
因此中国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0f2f3c0b4c2e3f5727631e.png)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015-02摘要: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就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发展基础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基础教育现状监督机制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迅速,国家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但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来说,我国基础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机制不健全,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现状等问题。
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体制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属于中央集权制,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甚至教学方法都要由中央统一规定。
地方的各种教育事业接受国家的指导、监督,地方办学遵循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
虽然中央明确表示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直接干预教育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虽然这样便于统一全国的教育思想,有利于统一规划全国教育事业。
但是对教育发展实行机械化和统一的标准,不利于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易导致脱离当地实际,不利于因地制宜的发展教育。
此外,基础教育的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受政绩的影响,更愿意发展那些短期快速见效的领域以凸显政绩,所以当两者冲突时,地方政府就会追求财政收入而忽视对教育投入的重视。
浅谈高等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浅谈高等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7bf3e6102de2bd9605885c.png)
沟 通 。教 学 活 动 必 须 有 课 堂 交 流 才 算 发 生 了 , 此 为 了 提 高 教 学 因
质 量 , 们 需 要 引 导 和 推 进 课 堂 交 流 。而 现 今 大 学 课 堂 交 流 十 分 我 缺 乏 , 要 表 现 为 : 乏 交 流 或者 交 流 大 都 是 教 师 向学 生 发 出 的 一 主 缺
专 业 设 置 不 合 理 。 三 , 生 创 新 能 力 缺 乏 。 为 此 应 采 取 多 种 措 施 , 极 学 积 推 进 教 学 方 式 的 改 革 , 合 学 校 实 际 , 应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整 结 适 调
402 3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互 动的过程 , 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 , 课 师 生 互 动 是 教 师 的 责 任 , 直 接 关 系 到 教 学 质 量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它
逃课现象 。 对 于教 学 方 式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们 应 明 确 思 路 , 学 分 析 , 我 科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进 行 改 革 :
新 中 国 成 立 以来 , 国 教 育 事 业 迅 猛 发 展 , 方 面 , 得 国 民 中 一 使 素质大大提高 , 一方 面 , 为我 国各行 各业输 送 了大量 人才 , 另 也 为
我 国 现 代 化 建 设 做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改 革 开 放 后 , 其 是 近 十 年 尤
中 , 着 高 等 教 育社 会 化 程 度 不 断 发 展 , 革 开 放 的 不 断 深 入 , 随 改 特 别是 在 当 前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化 人 才 培 养 结 构 , 新 人 才 培 养 优 创 模 式 , 面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新 形 势 下 , 国 高 等 教 育 诸 多 弊 端 全 我 日益 显 露 , 已经 与 当前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不 相 适 应 了 , 多 方 面 都 急 需 许 解 决 和 提 高 。主 要 表 现 为 :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12c5234b35eefdc8d333cc.png)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所谓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也还是人才的竞争。
要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教育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关系着我国的繁荣兴衰。
而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以来,都出现许多的问题。
本文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及其教育改革的推进来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百年大计,始于教育。
教育是我国事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人才基础,以此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而我国教育,从根本上来分析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不管是以前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改革中的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生,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十几年的学涯,自己亲身在中国教育中成长,很深刻的体会到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教育存在很大的感触。
一、应试教育概述(一)涵义: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拨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
应试教育较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及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被认为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的学习。
(二)利弊1、应试教育之利:首先,应试教育在高考制度恢复后,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大学生。
毕竟应试教育是通过选拨来培养人才;其次,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导入的,素质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扬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改革;最后,应试教育的所谓的“公平公正”原则是素质教育应该涉入的。
2、应试教育之弊:(1)片面追求知识,发展范围狭隘。
应试教育过分的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都是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基本都是把学习局限与课本,使缺乏真正的实践,因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实在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素质教育缺乏,不利于学生发展。
应试教育更注重的是人力素质,而非素质教育,如学生的价值观、人格、政治思想等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浅谈当代中国的教育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的教育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6daf6a7284ac850ad024221.png)
浅谈当代中国的教育现状每样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
中国的教育现状不是一两句就能评论的,我就拿中国当代教育现状其中的不好的一面来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我觉得中国的教育都是应试式教育,学校整个工作总是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
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
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
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应试教育中,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
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也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
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0cd1399bceb19e8b8f6ba3f.png)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范丽娜来源:《商情》2016年第50期[摘要]: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与强大,首要的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说到底是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有好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此,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中国教育应试教育问题措施一、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把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学校教育,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2、教知识不教方法,教知识不教做人。
现代教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实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缺失严重或几乎没有。
我们的民族可能正在失去思想的自由和活力,而走向思想真空和文化沙漠。
我们的学生教育内容就是书本,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因此,最终我们的学生失去了棱角、失去了思考、失去了自我。
3、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样口号喊了几十年,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状况丝毫没有改变。
重负之下,小学的孩子每天做作业两三个小时,没有了业余生活,中学生有的晚上做作业到零辰一点钟,这样的学习,压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摧毁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震耳发馈,引人思考,让人焦虑,重负损害的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这种教育观的倒置和错位,不仅仅压弯了孩子的身躯,而且扭曲了孩子的精神。
4、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地区、学校之间差别很大。
近年来,我国农村许多地区的义务教育出现了问题,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学生大批流失,大量的农村孩子流向县城学校,使得当地的生源越来越少,很多农村学校学生所剩无几。
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孩子涌向县城,造成了县城学校人满为患,有的班级有八九十人。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ae91b2f46527d3250ce00f.png)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84-01教育乃立国之本。
教育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若劳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干部制度不改变,教育很难真正改变。
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大系统的问题,关于教育的很多问题都离不开社会大系统。
在教育改革中,有一些问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
例如,到底什么是好教育,教育究竟面临什么问题?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意见,没有辩论,没有碰撞,就形成不了真正的智慧。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
也正应为如此。
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
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的民族只能等待淘汰的命运。
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三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说起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一是师德水平普遍下降。
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更的是为了育人。
二是教育正迅速演变成一种高收入的产业。
从古到今,是凡为国家、民族前途着想的人,都不是为了赚钱而办教育,他们都是把教育当做一种不计经济收益、只求社会效益的事业来做。
三、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关键的,特别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
那社会上大家经常在讲“中国式”教育,可是你对“中国式”教育到底了解多少呢?中国这个过于心急的家长们,在孩子只有三、四岁的时候就把孩子押进学堂,希望孩子能比别人的孩子更优异,成堆的作业,家长的耳提面命,让孩子把书本当成最大的敌人,于是中国的孩子开始越来越讨厌读书,而父母又硬把孩子打骂到书本前,以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每每到了学生毕业时,学生把书撕得支离破碎,撒得到处都是,借此来表达对书的痛恨,对教育的不满。
浅谈中国教育问题
![浅谈中国教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781a6bddccda38376baf63.png)
浅析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策略小组成员:段念、丁晓燕(宁夏)、金晨、胡辉、刘林、魏博、杨涛、赵楠一、目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规范,整体素质不高在我国农村尤其是在西部,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很规范,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良莠并存。
由于农村学校“普九”达标不合格现象严重,公办教师数量有限,只有聘请价格低廉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任教,造成这部分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多未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公办教师也有相当部分不合格,学历达标率低,一些教师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具备了相应学历,但所学非所教,教学基本功差。
由于农村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学校条件差,新的人才引不来,就只能大量聘用民办、代课老师以维持正常的教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教师队伍很不稳定。
学历结构不合理,同时学科结构也不合理,有的学校缺少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就只能聘用代课教师来充当。
另外,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在三十七八岁以上,而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短时期内还很难成为骨干教师。
(二)教育体制僵化,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规定了办教育的总目标。
然而,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把升学与成才等同,把升学率的高低与办学质量的优劣等同。
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等等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
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是高中,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
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是围绕着高考升学来进行。
为了能提高升学率,学校不惜每天起早摸黑地给老师和学生加课加自习,为的就是能够有一个高的升学率。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46fa90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5.png)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变,也有新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发展历程未来教育绪论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①在我国,对于教育的关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性的话题,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就意味着,教育这一话题也随之有着深远的历史,随着文化的前进,不断地更新变革。
近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体制、方式等多方面也在与时俱进。
今天,我们能看到一些详细的,优质的教育方案,正是我们的教育成熟的结晶,当然这之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的东西和要素,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在变化发展中前行的伟大事业.社会发展背景不同,各个区域的教育状况和形式也不尽然相同,以我国为实例,在我国古代,原本没有文字的产生,人们从远古时期的打猎,到刀耕火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进步,不仅表现在劳动分工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学会了,用文字去记录信息,也正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因为要掌握文字和由文字保存下来的社会经验,就更加需要专门的指导和学习,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就随之而起。
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3fd9c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6.png)
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牵涉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招生政策、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到教育资源配置等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若干角度展开探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
一、招生政策的改革高考是高校招生的主要途径。
当前高考制度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高考内容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分数歧视等。
我们应该考虑改革高考制度,推行多元化招生制度,如加大对中职生的招生力度、重视对社会精英人才的引进等。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方式招收学生,如按照学生的特长特色进行招生、招生名额与高中招生质量直接挂钩等等。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类似于“盲目扩张”的情况,导致大量的重复课程、冗余课程。
高校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评估,以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此外,高校应该提高对不同学生的课程设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安排。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知识面的扩展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局限性。
高校应该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等重要素质。
四、教育资源配置的改革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随着高校扩招的发展趋势,部分高校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了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
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应该更加平均、精准地进行,研究和推行资源共享的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高校教育能源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不断关注和努力。
只有不断从各个方面深入的推行改革,才能够实现高校教育体制更有效的升级,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人才储备,奠定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基础。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高校的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高校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3555c9c6bec0975f465e224.png)
教 育仍 需在 摸 索 中不 断 发 展 、 进 步 与 壮 大 。 文 章 主 要 阐述 了 中 仍是负债累累。加上 全球 经济危机的影 响 ,很多大学生 ,甚至 国教 育 现 阶段 存 在 的一 些 实质 性 问题 以及 为 我 们 大 学生 的 发 展 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无 提 出 了一 些 较有 建 设性 的 意 见 。 关 键 词 :教 育发 展 ;教 育 一元 化 ;教 育产 业 化 ;教 育 西化 中图分 类号 :G6 1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 15 (09 0 03 — 2 64 14 2 0 )2 - 18 0
廖 悍 赞
( 江大学计科 学院 ,湖北 荆州 4 4 2) 长 3 03
摘 要 :从 封 建社 会 的科 举 教 育 到如 今 的 “ 质教 育” 中 国 素 , 教 育有 了 突飞猛 进 的 发 展 。 但 随 着社 会 发 展 与 时代 进 步 , 中 国
对学生是一种煎熬 ,对 家庭 同样是沉 甸甸的剥削。望 子成龙 , 望女成风,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可到最后 ,
校仅看成绩 ,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视而不见。在一元化的视角下 , 当然 ,并非 是反对教 育的国际化 ,反而我认为教育 的国际 如果仅以 “ 成绩”来衡量个人 、团体乃至社 会 的成败 ,那 么 , 化能更好地促进 中国教育事业 以及经济 ,科学的蓬勃发展。但 是 ,在教育走 向国际化 的同时 ,作为 中国学子 ,必须抓住 自己 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 。 从 10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起 ,希望通过教育实现富 国强 的根本 。圣主康熙 尚且在人关后不忘旗人狩猎之根本 ,作为中 95 兵——这可 以叫做百年中国 “ 教育救 国梦” 。这个梦 ,我们今天 国人 ,连 自身的语言 、知识 、技术都不能有较简单 的了解 ,我 洋水”又有 多少实质性 的意义呢?因此 ,做人 , 仍然在做着。到 了2 世纪8 年代 ,教育 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课业 们吸收再多 “ O O
浅谈中国教育现状
![浅谈中国教育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4ffee0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4.png)
浅谈中国教育现状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动公平、提升质量”作为工作方针,试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愿望是美好的,但事实上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道路上存有着很多很难调和的矛盾与阻力,甚至在有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存有根本性偏差。
这些问题不光反映在教育的某一个阶段,而是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普遍存有。
中国教育首先备受大家诟病的一点就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贯彻应试教育。
以现在热门的中学课程改革来说,表面上是“教育改革”,实际这仅仅教学内容的变化,实际依旧是陈腐的老路。
学生心中压力不堪重负,家长心中忧戚苦不堪言。
站在学校的角度,应试才是重点,至于素质教育,则是乌托邦式的没有现实价值的美好愿望。
中国教育几乎是在学校一步到位的,强调“师道尊严”,教育活动的目的说到底基本只为应付考试,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压抑了个性的自由发展。
这种观点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中国人口虽多却缺乏人才,智商出色却缺乏创新,文凭虽高却道德缺失。
不管我们在教育中投入多少,这种尴尬的境地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几乎是必然的。
在西方,教育从不给学生画条条框框、不给死板规定、不给千篇一律标准答案。
教师上课只提供课题思考的方法或路径,而不是强行灌输某种观点。
而且教学的课堂并非固定在学校,生活中的时间占了很大比重。
而在中国升学压力下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把一切精力集中在书本上,将标准答案奉为圣旨,甚至对充满浪漫和艺术气息的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能一板一眼的规定所谓一、二、三点的标准答案。
这种要求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教育方式无疑是畸形的,脱离教育本身目的的。
教育在于引导人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仅仅有教师和书本摆出结果。
在这种十几年如一日的教育下习惯于服从的标准化、模式化的学生,很难想象走出社会后能有出色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所以在中国我们多见“中国制造”却少有“中国创造”。
浅谈中国教育
![浅谈中国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86ec33bee06eff9aef807b1.png)
浅谈中国教育自隋朝起,兴起的高考制度渐渐地演变成当今的高考制度,过去的私塾教学也渐渐地演变成了当今的应试教育,教育事件演化成新闻事件。
中国教育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都存在着诟病。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
中国教育教育被公认为应试教育,中国目前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过分注重应试技巧,老师家长为了升学率而教学,学生为了升学高分为学习,教学方法以机械训练为主,学生每天都在题海战术中做着同样的训练,为了就是在高考中一举成名,否则名落孙山。
高考虽在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共性却忽视个性的流程。
是令学生身心疲惫的一次考试,应该从要不要考转为考什么,怎样考,0分作文就是对高考制度无情的反讽,高考是个模式,作文死记硬背,不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高考失去了本性和教育的灵魂,30多年前的推动社会进步的高考制度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社会毒瘤。
小学的我们一直是在家在学校,做着重复的加减乘除法和写着重复的中国汉字,在生活中我们不用管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父母早就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
美国学生在校外做义工回报社会的时候,中国学生却在教室里学习一门叫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助人为乐,回报社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事实证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虽然分数很高,但是思想却没有真正提高,父母可以让我们小时候过的好,却不能让我们以后永远都这么好。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我国教育应该从两阶段着手,必须做到承上启下,上下衔接。
1.初等教育大家都在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确,孩子在启蒙时期的学习很重要,我们可以重视分数,因为这是检验孩子对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看重分数,给孩子太大压力,只需要让孩子掌握必要的知识即可。
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己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就开始独立,自己想办法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不用太多作业,不用太多压力,只需辅导,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学习方法,思维方式2.高等教育美国学生升学的时候是叫做适应性升学考试,即使分数很高也不见得能进入高等学府,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很大部分包括社会活动,道德评价,还有汇报社会的社会实践,这对我国学生的教育评价还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高校的发展趋势
社会要进步, 教育是根本。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息息相关, 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的支撑。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制度仍有所欠缺, 教育观念也尚不完善, 教育中呈现的问题更是接踵而至。
因此, 我想谈谈我对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以及我们处于这种教育坏境、教育模式下, 我们应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去适应中国的教育发展。
一、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教育的一元化
中国教育历来有个通病, 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 在学校仅看成绩, 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视而不见。
在一元化的视角下, 如果仅以“成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 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
从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起, 希望通过教育实现富国强兵――这可以叫做百年中国“教育救国梦”。
这个梦, 我们今天仍然在做着。
到了20世纪80 年代,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叫做“片面追求升学
率” ;到了90年代,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实质, 原来搞的是一元化的“应试教育” 。
也正是这种一元化的教育体制, 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其他
方还
会被家长、,他们很多其他能力不仅得不到认可, 面的全
面发展.
老师看成是歪门邪道,不务正业;如此种种,对中国孩子的身体和
心理的发展都是赤裸裸的剥削和活生生的压制。
(二)中国教育的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就是把教育变成教育部门的摇钱树。
为什么要在如此大好的教育形势下提出这样的问题?确实,最近几年,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了较大的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免交学费,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但这对很多农村家庭也不过是凤毛麟角。
可以这样说, 教育的产业化与九年义务教育的良好政策并不矛盾。
中国教育制度虽不灵活, 但收费的手段却很高明,学校能千方百计的把学生变成摇钱树。
从幼儿园开始, 一直摇到大学、研究生, 摇得学生没商量。
古时十年寒窗苦读,而今两倍有余。
20多年的求学之路, 对学生是一种煎熬,对家庭同样是沉甸甸的剥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可到最后,仍是负债累累。
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
响, 很多大学生, 甚至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合适
的工作, 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中国教育的“西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人选择出国留学, 当然这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学子们学有所成,从国外凯旋而归, 自然能给中国的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然而, 经过国家精心挑选, 培养的人才送至国外后, 又有多少能够梦回故里?他们能否放下过国这尚且是一个未, 他
们能否放下国外的高薪挽留, 外的安逸条件.
知数。
中国又能有多少像邓稼先这样的志士仁人呢
正是安逸条件与高薪诱惑,许多学生想方设法要出国, 不能出国的也要将自己洋化。
特别是现在的诸多高校, 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 英语四六级竟然已成为学生是否能够毕业的最后通行证。
随之而来, 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 倒是能说一两句简单的英文,却是邯郸学步,英语没学好,汉语也忘得差不多了, 公众场合竟然不能用较连贯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更谈不上什么生动形象。
当然, 并非是反对教育的国际化,反而我认为教育的国际化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科学的蓬勃发展。
但是,在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作为中国学子, 必
须抓住自己的根本。
圣主康熙尚且在入关后不忘旗人狩
猎之根本,作为中国人, 连自身的语言、知识、技术都不能有较简单的了解, 我们吸收再多“洋水” 又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呢?因此,做人,应先立本,再求突破,教育亦是如此。
二、大学生的发展趋势中国教育既然有如此诸多的问题, 为什么国家不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呢?为什么不对其进行改革呢?当然,
国家很早就发现并很清楚的了解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
门同样知道。
曾几何时, 特别在“文革”时期, 国家对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与整顿, 但可惜的是教育的改革并没有促进中国教育反而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
响。
, 事业的发展.
可以这样说,中国教育改革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 任重道远。
那么, 作为我们大学生,处于这样的教育环境、教育模式下,我们应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去适应中国教育的发展呢?
(一)必须适应中国教育发展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优胜劣汰” 的道理,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
人处于社会环境下,不能改变环
境,就只能适应。
我们不可能都走极端之路, 罢课或是退学, 那样不可能改变根本性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去适应中国教育的发展呢?
第一, 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可以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因此,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适应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从幼儿园开始, 心理素质开始填充它的内容。
在青年时期,大学期间,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培养起着关键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在学校, 老师也要扮演多重重要角色,除了授业解惑, 还要关心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 并且这种教育要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第二,坚定信念,树立信心。
学校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模式会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是不可否认的, 但影响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自己。
作为大学生, 首先必须坚定信念, 没有不只有不和谐,没有不和谐的环境;只有不成功的自己, 成功的教育.
的我们。
其次,要树立信心,保持一颗上进心,保持一颗平常心, 乐观对待生活, 乐观对待学习。
第三, 适应并不等于故步自封。
适应是为了不与现有环境发生冲突,而并非限制我们的发展与创新。
在适应的同
时,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发挥特有的想象力, 好奇心以及洞察力,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多元化地发展自己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元化的教育模式下, 必定会抑制我们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 除了适应一元化的教育模式, 还要努力将自己多元化。
多元化主要包括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大方面。
所谓专业素质, 就是指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知识掌握状况并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非专业素质, 指的是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应当具备的素质, 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将其概括成“六才”, 即口才、文才、谋才、干才、帅才、艺才, 这就是专业素质以外的素质。
谋才即能想,能思考,能决断,能谋划的人才;干才即能做能干事,能执行的人才;口才即能说,能演讲,能辩论,能表达的人才; 文才即有文采, 能撰写新闻、策划、总结等的人才; 帅才即具有强的指挥和领导能力;艺才即有一技之长
(如在文艺、体育、绘画等方面比一般人强)。
专业素质是基础, 非专业知识是突破,要牢牢把握这两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但中国教育是,中国教育虽然存有诸多的缺点与不足, 总之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阶段。
我们既要正视这些缺点和不足, 还要努力地适应社会的
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趋势更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