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 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陷阱类型
颍上一中 罗会松 主讲
? 高考语文议论文和实用类文本主要取材于社科 类或科技类的内容,基本上是考选择题,其选 择题的选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稍不加注意 就会选错失分!而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 对选择题所设置的种种圈套和陷阱辨别不清, 答题解套没有方法和手段
? 破解方法:要注意选项和文章相关语句之间的 区别点,仔细检选项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
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 四、误用因果
? 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 果关系的;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 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 之间的关系。
? 六大设套手段:删、添、调、改、漏、 凑
? 十四大陷阱:换汤不换药、以偏概全、 无中生有、误用因果、曲解文意、偷换 概念、张冠李戴、混淆时态、肯否失当、 逻辑错误、有意缺失(断章取义)、指 代不明、混淆必偶、答非所问。
? 阅读理解方法:一读二找三比
? 一、换汤不换药
? 命题人在设题时不会照搬原文句子,往往在每 个选项中改变原文语句表达的形式,但是意思 不变;因此,这样的选项不能判为错
? 五、曲解文意
?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 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甚 至有意把意思弄反。
? 1.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 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2013年新课标全 国卷Ⅱ)
? 解题思路:
? 文中相关的语句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凤属,神鸟也。……江中有,似凫而大,赤 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 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 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热点探究
[热点一] 论证分析题的精准推断
• 一、题型解读 • 1.题干表示明确 • 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察对
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力气,考察 学生的规律思维。
• 2.选项设置灵敏
侧重考查 理论的前 提
侧重考查 论证的角 度
侧重考查 论证的思 路(结构)
•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进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渐渐过渡到“接着讲 ”。
• 【考点定位】 此题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力气,力气层级为 C。
• 【解析】 A项“在历史上是相互隔膜的”错,不符合文意,原文的相关语句为“ 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争论,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争 论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忆、反思”,并无“历史上相互隔膜”内容;B项,是对第 3段“同时开放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开放为世 界文化的建构和进展过程”“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的整合概括,与文本内容相 符;C项“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的生成”理解错误,原文为“可能无助于思 想的创新”,是说一种或然及可能性,而非必定的判定;D项“从‘照着讲’渐渐 过渡到‘接着讲’”的“渐渐过渡”错误,依据第4段“‘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 讲’的统一”,可知,选项错误。
• 段落之间和语句之间常见规律挨次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 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缘由到结果,由概念到运用等。论述类文章的 行文思路和构造层次,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但有些文章没有明显 的标志,我们可以依据段落之间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展概括梳理。
• 2.会文意,释观点。
基点,眼光需要长远。
• “主要”,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准备作用的。可以设置以 主次混淆的错误选项。

2019版高考语文(全国版)艺考生文化课复习冲刺课件: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75张PPT)

2019版高考语文(全国版)艺考生文化课复习冲刺课件: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75张PPT)

(二)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 “筛选”指根据试题要求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来辨别选 项信息的正误;“整合”指对原文信息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转换、 概括、组合等再加工。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指研究文章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顺序,抓住要点; 指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指对文本论点的分析、论据
答题注意: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
⑦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 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 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答题注意: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 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比较,认真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 系是否颠倒。
(2)该考点命题分析 该考点题目难度不大,考题选项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置错 误“干扰项”: ①偷换概念。指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 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 涵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
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答题注意:在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用圈、点、
④主次(主客)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就原因来说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命题者在设计 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颠倒。 主客颠倒是将文中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逻辑 的错误。
答题注意:做这类题目,要仔细审读原文,弄清哪些是主要的 一面,哪些是次要的一面;哪些是陈述对象,哪些是被陈述对象。

2019高中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1张PPT)

2019高中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1张PPT)
2、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
5、遗漏。有意(yǒuyì)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
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例:[2016·天津高考第 5 题 C 项]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 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 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对应原文] 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 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 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 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怎样答?客观(kèguān)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解题(jiě tí)基本思路: 读——审——找——比——排
坚持一种信念(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 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yuèdú)区间 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仔细。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考纲说明(shuōmíng)
•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 1、 理解(B)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 • 2、 分析综合(C)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guāndiǎn)态度
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 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 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最新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课件ppt

最新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课件ppt

方 客观与夸大 (歪曲事实)
法 有据与凭空 (无中生有)
相似与相关 (偷换概念)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 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 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 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 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命题陷阱之七: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 ”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 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 分析。
【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 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 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 白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 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白鼠胰腺中,结果小白鼠的糖尿 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命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 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 况的判断。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2019语文全国卷Ⅲ讲解.ppt

2019语文全国卷Ⅲ讲解.ppt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
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 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 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
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一·现代文阅读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 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 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 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 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较难
6.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 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 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 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 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 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全文分析。
第一问:两个乘客 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 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 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 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 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一·现代文阅读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1.1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24张PPT)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1.1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24张PPT)
得到保证”,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关闭
B
解析 答案
第一步
-12-
二、(2016· 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 题 3分 )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 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 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 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 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 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 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 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 《山海经》。
第一部分
现与考情
-3-
考纲与考情
-4-
复习风向标2018年的《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从命题形式看,论述类文本 阅读设置三个题目,不求对考查点的全面覆盖,而是有重点地进行 考查。近几年考查的侧重点在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对内容要 点的归纳概括上,2017年高考试题新增了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的考查。
第一步
-6-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 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 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 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 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 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 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 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3.标画关键词句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年代时间、数据及其范围词(如早、大多 数、几乎、仅仅)等;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重要、最、总共等);已然未然、或 然必然词;代词及其指代范围等等。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果词、转折、并列或递进词、分类 分层词、举例词等等。 (3)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4.比对选项与原文内容 一定要将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逐一与原文对应比较,找出选项的错误之处。
9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文本重要信息标画
①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 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 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分论点一) ②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 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③比.如.说.,鉴于 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 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 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
@《创新设计》
3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1.2017年全国卷三个论述类文本的字数均在900字左右,比往年减少约200字;选项长 度有所缩短,信息量的减少使得表述更加集中明了。但三个选择题的题干由往年全为 选“不正确(或不符合)的一项”改为第1题选“正确的一项”,第2、3题选“不正确的 一项”。 2.特别提醒:除了新增加了对论证的考查,全国卷对于推断(第3题)的考查有明显的强 化。此题虽是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但选项并不是从正面直接考查,而是考查文本中 隐含的观点和看法,需由考生根据文本推断出来。
7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阅读示例】
文本重要信息标画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②2000 年前后,一些
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 义便应运而生。③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 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全文总论题)
10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论证思路分析 第二段共三个句子,第①句是论点句,“因而”一词引出了分论点的核心内容。②③ 两句是论证,通过举例使公平原则得以具体化。
第1题、第3题对应信息提示 信息比对点2:第1题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 排放的问题。
11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文本重要信息标画 ①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分论点二)//②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 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 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③就代际公平而言,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④因.为., 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 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⑤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 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⑥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
4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阅读指导】
一、整体阅读基本要求
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
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
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
发的,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
8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论证思路分析 第①句指出气候正义与环境正义的关系,第②句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第三句提出 本文论题。
第1题、第3题对应信息提示 信息比对点1:第1题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 出了气候正义。 推断依据1:第3题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 的正义问题。
总分式、对照式)。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5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二、“审、读、标、比”4字速读法 1.审题干 选文的篇幅一般1 000字左右,要从标题或出处开始,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向, 再从题干入手,带着题干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 2.读文本 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要大致弄清以下方面: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 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展 开?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设计》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角度有变化,难度在加大
1
考点分解突破
@《创新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上仍然是3道选择题,但从2017年高考开始考查角度发 生了较大变化,难度上也有加大的趋势。第1题变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第2题变化更大,改为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考查,这对考生的分析 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推断、迁移、运 用。选材方面,选文的范围扩大(如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也就给阅读 和筛选有效信息增加了难度。考场上,我们要速读文本,细致比对,精准推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