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文章翻译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

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着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庐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

古汉重点段落译文(北师)

古汉重点段落译文(北师)

古代汉语重点段落部分译文适合北师文学院,译文直译与意释相结合,把主语和省略的写出,通顺。

下文中括号是省略的。

需要更详细的辅导和笔记请联系我。

1.郑伯克段于鄢 (1)2.晋灵公不君 (2)3.鞌之战 (2)4.苏秦以连横说秦 (3)5.庄辛论幸臣 (3)6.大同 (4)7.学记 (4)8.尚贤 (4)9.秋水 (5)10.齐桓晋文之事 (5)11.许行 (6)12.桀纣之失天下 (6)13.性恶 (7)14.说难 (7)15,桀纣之失天下也 (8)16.管晏列传 (8)17.淳于髡 (8)18.柳子厚墓志铭 (9)19.段太尉逸事 (9)20.贾谊论 (10)21,杨王孙传 (10)22,专务 (11)23.韩文公庙碑 (11)“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复习资料 (11)一、本义: (11)二、引申义 (12)三、假借字 (12)1.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妻子称为“武姜”。

武姜(先后)生了(后来)的郑庄公和公子段(共叔段)。

武姜在生庄公的时候难产,这使武姜受到了惊吓,于是她很厌恶庄公。

而喜欢公子段,打算将公子段立为太子。

(武姜)屡次向郑武公请求,但武公不同意。

等到郑庄公即位了,(武姜)又替公子段请求封给制这个地方。

庄公说:“制这个地方,是险要的所在,当年虢叔就是死在那里的。

其他的地方我听从你。

”(于是武姜替公子段)请求封赏了京这个地方,庄公同意了,让公子段住在京,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对庄公说:“都邑的城墙超过百雉,是国家的祸害。

按先王的制度,大的城池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城池不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城池不超过国都的十分之一。

现在京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大王你会控制不了的。

”庄公回答说:“武姜希望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种祸害!”祭仲说:“武姜有什么满足的?不如早点安排她一个住处,不要让她扩展势力,一旦扩展了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杂草尚且不好对付,何况是国君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过多做不合道理的事,必定会垮台。

大学古代汉语复习篇目及翻译

大学古代汉语复习篇目及翻译

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

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入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

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

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

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

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

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

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文言文翻译短句带重点词

文言文翻译短句带重点词

重点词:学、时习、说、朋、远方、乐、人、愠、君子。

翻译:孔子言:“学之,时习之,不亦悦乎?有友自远方来,不亦喜乎?人不知己,而不怒,不亦君子矣乎?”
解释:
1. 学:学习,研究。

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当持之以恒,不断复习。

2. 时习:按时复习,温故知新。

强调学习要注重复习,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3. 说:同“悦”,愉快。

此句表示学习时能按时复习,心中自然会感到愉快。

4. 朋:朋友。

此句指出,当有朋友从远方来时,心中也会感到喜悦。

5. 远方:指远离自己所在之地。

此句强调友谊无远弗届,不论距离远近,都能感
受到朋友的珍贵。

6. 乐:快乐。

此句表示有朋友从远方来,会让人感到快乐。

7. 人:别人。

此句指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自己不因此而生气。

8. 愠:生气,发怒。

此句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要保持冷静,不因别人的无
知而生气。

9.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此句认为,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生气的人是有道
德修养的君子。

综上所述,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友谊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应当持之以恒,按时复习,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友谊无远弗届,不论距离远近,都能感受到朋友的珍贵;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要保持冷静,不因别人的无知而生气,这样的人才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

这句话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注重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

古代汉语背诵内容以及翻译(1)

古代汉语背诵内容以及翻译(1)

古代汉语背诵内容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2、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必着急财富不多,只须着急财富不均;不必着急人民太少,只须着急境内不安。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3、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沼,鱼鳖就吃不完;斧子、砍刀按季节进入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就使得民众的生、死都没有缺憾了。

生、死没有缺憾,是王道的开端。

4、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强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5、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

(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望采纳!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文言文短句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短句翻译及注释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注释:1. 学而:学习之后。

2. 时习:按时温习。

3. 说:通“悦”,高兴。

二、《论语·为政》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注释:1. 三省:反省。

2. 吾身:自己。

3. 忠:忠诚。

4. 信:诚信。

5. 传:传授。

三、《论语·八佾》原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八佾(古代舞蹈队形)在庭院中跳舞,这是可以容忍的,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注释:1. 八佾:古代舞蹈队形,由八行八列组成。

2. 是:这。

3. 可忍:可以容忍。

4. 孰:什么。

四、《论语·里仁》原文:富而不骄,贫而不谄,何如?翻译:富有而不骄傲,贫穷而不谄媚,怎么样?注释:1. 富:富有。

2. 骄:骄傲。

3. 贫:贫穷。

4. 谄:谄媚。

五、《论语·雍也》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释:1. 己所不欲:自己不愿意承受的。

2. 施:施加。

通过以上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的这些短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学习这些短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短句,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古代汉语佳句翻译

古代汉语佳句翻译

古代汉语佳句翻译1. 古代汉语翻译文选序的译文:我看那原始时代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期,世风质朴,民情淳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

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了。

”《易经》上说:“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

”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深远广大啊!椎轮这种简陋的车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辂的原始模样,但大辂哪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是积水凝结而成的,但积水并没有厚冰的寒冷。

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继那造车之事却增加了文饰,改变了水的本来状态却变得更加寒冷。

事物既然有这种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

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难以全部搞清它的变化规律。

让我尝试议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毛诗序》上说:“《诗经》有六义:第一叫做风,第二叫做赋,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兴,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颂。

”至于现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样。

赋本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却发展成为用“赋”命名的独立文体。

荀卿、宋玉率先标明创作赋体,贾谊、司马相如跟在后面继续发扬。

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

描写城市园囿,有张衡《西京赋》和司马相如《上林赋》这样的作品;劝戒帝王不要沉湎游猎,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一类的创作。

如果论起那些记一事、咏一物,寄兴风云草木和鱼虫禽兽之类的作品,推广扩大其题材,就不能一一尽述了。

又有楚国诗人屈原,心怀忠贞,志行清正,因为楚王不是从善如流的国君,臣下所进献的忠言他听不顺耳,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反而被放逐在湘水之南。

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行吟泽畔面带憔悴的神色。

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上书谏吴王(参考译文)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

”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燕昭王收回燕国后即位,降低身份用贵重的礼物来召集贤能之士,想依靠他们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所以去拜见郭隗(wei三声)先生说:“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齐国凭借我国的动乱而偷袭击破燕国,我十分知道燕国国小力少,不足够报仇。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然而如果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一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

冒昧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郭隗先生对答说:“成就帝业的人把贤士当做老师与之相处,成就王业的国君把他们当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做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国君把他们当做臣相处,亡国之君把他们当做奴役相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

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

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方法啊。

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三年不能得。

文言文重要翻译语句

文言文重要翻译语句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就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了。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 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如果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将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现在听说(秦王)用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悬赏购买将军的头,(您)打算怎么办?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

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

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

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从而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

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一)《左传》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译: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译:国都的城墙‎超过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译:不久太叔使‎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译:太叔修葺城‎墙聚集百姓‎,制造铠甲和‎兵器,备好步兵和‎兵车,即将袭击郑‎国。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

译文:古指有品德‎修養的人。

这里是作者‎的假托,是《左传》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译:齐国的诸侯‎率领各国军‎队侵袭了蔡‎国。

師進,次於陘。

译:军队行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译:您若是用武‎力强攻,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即使我们人‎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啊!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虞公说:”我把食物献‎给神明,祭品丰盛清‎洁,神明一定会‎保佑我.”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译:假如晋国消‎灭了虞国,用黍稷向神‎敬献来使德‎明,神难道会不‎食所祭之物‎吗?師還,館于虞。

译:从京师回来‎后,住在虞国.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译: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以南.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译: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为邻(晋)国增加土地‎呢?邻(晋)国的国土扩‎大了,您的却缩小‎了.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译:假如(舍弃)不灭掉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往‎来,为其供应馆‎舍资粮等不‎足,对您而言也‎没有害处.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译:削弱秦国的‎力量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以亂易整,不武。

译:用无秩序代‎替有秩序,用攻晋代替‎秦晋友好,这是不明智‎不道德的.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译: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到过的事.其南陵,夏后之墓也‎;译:南陵是夏君‎主皋的陵墓‎.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及郡下,闻有此人,欣然然来。

为具言所闻,令华子安闻之,悦,欲遗此境,由此绝域之外,遂不复出焉。

原文翻译: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他发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便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尽头。

林子尽头是水源,渔夫发现了一座小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口仿佛透出光芒。

渔夫便放下船,从洞口进去。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等。

田间小路交错,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种植作物,男女的衣着打扮都像外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乐。

当渔夫遇到他们时,他们非常惊讶,询问渔夫从哪里来。

渔夫详细回答了他们。

于是,他们邀请渔夫回家,摆酒杀鸡款待。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

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妻子和村民来到这个世外桃源,从此不再出去,与外界隔绝。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夫回到郡城后,听说了这个故事,感到非常高兴。

他向华子安详细讲述了这一切,华子安听后很高兴,想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但最终没有出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外桃源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人们在那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古汉语复习 重点语句 翻译

古汉语复习 重点语句 翻译

古汉语复习重点语句翻译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执掌。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治戎:治理兵戎之事,指开战。

俘馘:偏义复词,偏义为俘。

馘,聝:取人首级,耳朵以记功。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衅鼓:祭鼓。

即:接受。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纾:减轻人民负担。

惩:止,克制。

宥:原谅。

两释累囚:双方都释放战俘。

累囚:并列见义,俘虏。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任,受并列见义:承受。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以之,之,代知英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嗣:承继。

宗职:宗子之事。

次:按次序。

偏师:非主力部队。

脩封疆:治理边疆范宣子亲数诸朝。

数:数落,责备。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不腆之田:不多的丰厚的田地。

盖言语漏洩,则职女之由。

职女之由:主要由于你。

职:主。

女之由:由女,之,助词,宾语前置。

诘朝之事:参与朝政之事。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无是翦弃。

蠲:显示。

四岳四方部落首领。

裔胄:后代。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南鄙:南边边远的地方。

嗥:号叫。

秦人窃与郑盟而舍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

舍:安置。

戍:戍守的人。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角:抓住角。

掎:拉住退。

踣:向前扑倒,使倒下。

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相继于时:不断地。

志:意愿。

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官:晋国执政。

阙:失误。

无乃:莫非。

携:携二心,使……生离心,使……叛离。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瞢:忧虑。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辞:道歉。

恺悌:和易近人。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聘:专指国与国之间的邦交访问。

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

文言文课内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课内重点句子翻译

1.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恭,故不言即位。

”翻译: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段,段不守臣子之礼,所以不记载他即位的事。

2.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人请和。

”翻译:楚国人攻打宋国来救援郑国,宋国请求和平。

3. “吾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翻译:我听说君子的恩泽,传到五世就会断绝;小人的恩泽,传到五世也会断绝。

4.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5.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会有近期的忧患。

”6. “赵孟曰:‘子以为善,则为之;若不善,则止。

’”翻译:赵孟说:“你认为这是好事,就去做;如果不好,就停止。

”7. “吾闻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我听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8. “齐侯曰:‘彼竭我盈,可以往矣。

’”翻译:齐桓公说:“他们的士气已经衰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可以进攻了。

”9. “晋侯曰:‘吾其还也。

’”翻译:晋献公说:“我们还是回去吧。

”10. “秦伯曰:‘吾闻晋君幼弱,未有所立,吾将试之。

’”翻译:秦穆公说:“我听说晋国国君年幼,尚未有所作为,我要试探试探他。

”这些句子是《左传》中的经典语句,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寓意。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韵味和内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才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古代汉语片段翻译

古代汉语片段翻译

颜渊死【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想请求孔子把他的车让出来去给颜渊做外棺。

孔子说:“不管有才还是无才,但各人总是向着自己的儿子。

(我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只有棺材而没有外棺,我没有让自己天天走路而把车子拿去给他做外棺。

因为我好歹也是一个大夫品级,是不能天天徒步走路的。

”卫人迎新妇【译文】卫国有人迎娶新娘,新娘上车后,就问:“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马?”车夫说:“借来的。

”新娘对仆人说:“鞭打两边拉套的马,中间驾辕的马也跑,可以免受鞭打之苦。

”车到了新郎家门口,扶新娘下车时,她又对送新娘的老妇说:“把灶火灭了,以防失火。

”进了新房,看见舂米的左臼,说:“把它搬到窗户下面,免得妨碍室内往来的人。

”主人觉得她可笑。

新娘这几次说的话,都是切中要害的话,然而不免被人笑话,这是因为新娘刚过门,就说这些,失之过早了。

晋侯赏从亡者【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梗阳人有狱【译文】有个梗阳人与别人打官司,眼看就要败讼,于是就向魏献子纳贿托情,魏献子打算答应下来。

古文重点语句翻译

古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1《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2《为学》吾欲之.南海,何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子何恃.而往:3《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尔.安敢轻.吾射: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4《公输》吾义固..不杀人: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5《天时不如地利》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橘逾淮为枳》齐人固善..盗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7《伤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8《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9《王顾左右而言他》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10《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2《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3《记承天夜游》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4《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4《小石潭记》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孔孟论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吾如有萌焉何哉:为是其智弗若.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7《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8《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9《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0《黄生借书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书非借不能读也: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2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岂.非没分晓..的钝汉:22《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23《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臣不胜受恩感激:24《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25《登泰山记》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26《狼》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7《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乡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28《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文言文重点句式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式翻译

译:昔日,孔子游历至匡地,匡地之人欲加害于他。

孔子说:“我听说,仁者无敌人。

”于是,孔子在匡地居住了三个月,匡地之人不敢再加害。

孔子退居之后说:“我知道自己为何能免于祸难了。

”仁者,心灵之正道,因此能够用德行来使人服从。

德者,为人所敬重,因此能够以敬人之心获得他人的尊敬。

因此,仁者无敌人,德者无怨恨。

孔子曰:“君子之道,淡以明,温以和,宽以容,严以敬。

”此四者,君子之所以立也。

淡以明,非淡而无味也,盖淡而能明其道;温以和,非温而无情也,盖温而能和其德;宽以容,非宽而失其度也,盖宽而能容其过;严以敬,非严而无礼也,盖严而能敬其人。

故君子之道,无适而非道,无适而非仁,无适而非德,无适而非敬。

译:孔子说:“君子的道德,淡泊而显明,温和而和谐,宽容而容纳,严肃而敬重。

”这四者,是君子之所以能够立身处世的根本。

淡泊而显明,并非淡而无味,而是淡泊中能显明其道德;温和而和谐,并非温和而无情,而是温和中能和谐其德行;宽容而容纳,并非宽容而失去法度,而是宽容中能容纳他人的过失;严肃而敬重,并非严肃而无礼,而是严肃中能敬重他人。

因此,君子的道德,无处不是道德,无处不是仁,无处不是德,无处不是敬。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言道之重也。

道者,天下之公道,非一人之私道。

公道者,天下之所共守,非一人之所独守。

故有道者,天下归之;失道者,天下去之。

是以,道者,天下之至宝也,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译:孟子说:“得道的人多有援助,失道的人少有援助。

”这是说道德的重要性。

道,是天下的公道,不是个人的私道。

公道,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个人独自守护的。

因此,得道的人,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他;失道的人,天下的人都会离开他。

所以,道,是天下的至宝,得到它的人会昌盛,失去它的人会灭亡。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此言贫富之患也。

寡与均,贫与富,人之所患也。

患寡而不患均,患贫而不患安,盖患不均之害大于患寡,患不安之害大于患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翻译: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 《伯克段于鄢》君处,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 《齐桓公伐楚》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绐?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 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 《齐桓公伐楚》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 《齐桓公伐楚》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 《宫之奇谏假道》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徳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 《宫之奇谏假道》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 《宫之奇谏假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 《烛之武退师》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 《烛之武退师》若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弃灭,而让国作为您国道路上的主人,国使者来来往往,国就可以随时供绐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国而言,也没什么害处。

----------- 《烛之武退师》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关,将焉取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

如果不侵损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烛之武退师》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蹇叔哭师》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寒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蹇叔哭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靖,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惜山抗击我军,嗒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

"----------- 《蹇叔哭师》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

-------- 《晋灵公不君》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 《晋灵公不君》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

----------- 《晋灵公不君》初,宣子田于首山(26),舍于翳桑(27)。

见灵辄饿(28),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当初,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 《晋灵公不君》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屣,未绝鼓音。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

-------- 《齐晋率之战》按甲执兵,固即死也。

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 《齐晋簞之战》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

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 《齐晋翠之战》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设法解除人民的痛苦。

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 《楚归晋知營》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 《楚归晋知零》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

--------- 《楚归晋知尊》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谓矣。

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推举仇人,不算是谄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

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

” 说的就是祁奚了。

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

----------- 《祁奚荐贤》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毀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

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河流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

---------- 《子产不毁乡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

---------- 《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髙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谖客孟尝君》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

《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谖之计也。

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是与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 《谖客孟尝君》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围而不去。

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帝,今其人在是。

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军打到国围困,又不能使之退兵。

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让国尊奉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

-------- 《鲁仲连义不帝》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

”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

”---------- 《鲁仲连义不帝》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 《鲁仲连义不帝》彼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那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

-------------- 《鲁仲连义不帝》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新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 《鲁仲连义不帝》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

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

--------- 《鲁仲连义不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对老年人,使他们安稳,对平辈的人,使他们能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我。

------------- 《论语•公冶长》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僅。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只能算中等国家,处于大国之中不得伸展,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又有饥荒。

----------------- 《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论语•先进》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桓公多次会合各诸侯,不凭借武力,这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

-------------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

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

-------- 《论语・宪问》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从古至今,有德行之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德的,只有通过死亡来成就仁德的。

--------- 《论语・卫灵公》段落翻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i)帛矣。

鸡豚狗彘(zh i )之畜(xii),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d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i)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