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韩愈
韩愈事例作文素材

韩愈事例作文素材勇于改错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才名四播,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就是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生活不检点,喜欢赌博。
张籍结识韩愈后,发现了他的这一毛病,就一再写信给他,直言不讳地提出忠告和批评,最终促使韩愈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毛病。
韩愈在给张籍的回信中表示:“当更思而悔之耳”,“敢不承教?”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开展批评而断送,反而在这种批评中得以不断地加深。
刚正不阿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览奏后非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
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被贬后,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
宪宗对宰臣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
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
”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
但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
”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性情中人韩愈性格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
年轻时同孟郊、张籍友善,二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
张籍终于得中进士,荣获官禄。
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
而他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顾。
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颜悦色毫不在意。
写韩愈的一生作文

写韩愈的一生作文说起韩愈,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一生啊,就像一部充满波折和惊喜的精彩剧集。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不过很可惜,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这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命运给他的第一个挑战。
幸运的是,他有个兄长韩会,兄长对他照顾有加。
可谁能想到,命运似乎还不想放过他,韩会没多久也离世了。
小小的韩愈只能跟着嫂嫂相依为命,生活过得颇为艰难。
但韩愈可不是个会向命运低头的人。
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有着一股子的冲劲和执着。
读书对他来说,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必需。
他日夜苦读,那认真劲儿,仿佛要把书本里的每一个字都嚼碎了咽进肚子里。
长大后的韩愈,满怀壮志地踏上了科举之路。
可这科举之路哪有那么好走啊!他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考试,却一次又一次地名落孙山。
这要是一般人,早就心灰意冷了,可韩愈不。
他坚信自己的才华,坚信自己一定能金榜题名。
终于,在他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中了进士。
您以为这就一帆风顺了?错啦!中了进士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还有更难的博学宏词科考试等着他呢。
这考试,韩愈又是连着考了三次,都没通过。
这可把韩愈给气坏了,他心里那叫一个郁闷:“我韩愈满腹经纶,怎么就通不过这考试呢?”不过,韩愈可没被这些挫折打倒。
他开始给各路官员写信,推荐自己。
这信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把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一股脑儿地都倒了出来。
可惜啊,大多数官员根本不搭理他。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后来韩愈得到了宣武节度使董晋的赏识,在他的幕府里当了个观察推官。
这总算是有了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任职期间,韩愈工作认真负责,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才能也渐渐被更多的人看到。
可命运似乎又想给他来点考验,董晋去世了,韩愈又得重新寻找出路。
经过一番波折,韩愈终于入朝为官。
他这个人啊,性格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
看到不合理的事情,他就忍不住要说出来。
当时的皇帝唐宪宗,特别迷信佛教,还打算花大价钱把佛骨迎进宫里供奉。
这韩愈一听,那可不行,立马写了一篇,言辞激烈地劝皇帝不要这么做。
高考作文素材_韩愈篇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作家简介◆人物导语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作家档案韩愈:768年—824年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时代:唐代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韩昌黎文集》。
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
二、成名缘由▲贡献概述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
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韩愈创造快乐的作文素材

韩愈创造快乐的作文素材《韩愈创造快乐的作文素材》素材一《昌黎先生的乐观美食之旅》韩愈这一辈子可真是丰富多彩。
就说他吃东西这事儿,那也是充满了欢乐的创造。
韩愈被贬到潮州的时候,面对那陌生的环境和相对落后的条件,一般人可能就愁眉苦脸,吃啥都不香了。
可韩愈不,他发现了当地一种独特的食材- 鳄鱼。
这鳄鱼在当地人眼里那是个恐怖的家伙啊,但韩愈看到的却是一道潜在的美食(当然不是真的吃,这里是他的一种诙谐表示)。
他专门写了篇《祭鳄鱼文》。
在文中他就像一个严厉的家长呵斥鳄鱼,让它们搬家。
这事儿表面是治理鳄鱼,其实也展现了他的乐观。
他想象着把鳄鱼像对待不听话的小孩一样管教起来。
就如同我小时候在家里,看到大老鼠,我那大胆的叔叔就拿着扫帚满屋子追打,边追边跟老鼠说“这是我家,你赶紧走”。
韩愈当时大抵也是这种心态,自己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还能跟鳄鱼较上劲,并且这件事还能被他写成一篇独特的文章,把本来沉重的被贬之事搞得像一场有趣的人鳄大战记录,这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了快乐的方式。
没点乐观心态和创造快乐的本事,哪能把这么一件事搞得这么有趣。
素材二《韩愈的社交乐事》韩愈特别喜欢交朋友,也擅长在人际交往中创造快乐。
他善于发掘身边朋友的有趣之处并把这些记载下来。
他说孟郊这人“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你看,他把孟郊那种傲娇的不理人描写得多生动,就像小铅笔去撞大钟一样,小敲大不动。
他在朋友间这种诙谐的调侃就像咱们同事之间互损。
我记得我们办公室里小张很能吃,长得壮实,大家就开玩笑说他像“小猪存钱罐”,这是对他善意的调侃,还能增进感情。
韩愈也是这样,他朋友圈中的这些趣事,不但让他自己乐在其中,而且他把这些记录成篇后,给后人也带来很大的快乐。
他那种用文字营造欢乐社交氛围的能力,实在是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还甭说,就是这种对朋友间往来趣事认真书写记录的态度,让他在当时的人际圈子里估计是个很受欢迎的人。
有这么多有趣的朋友,自己还能不断从这些交往中挖掘快乐因子通过文字表现,生活怎么会单调无趣呢。
2025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韩愈

高考作文专题
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
习
目
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
标 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
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
人物简介
•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 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 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 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 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 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 治家 、教育家。
• 他在百越蛮荒之地栽下了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潮州的好学崇 文之风兴起并且延绵千年至今。
作文素材
• 诚实取信 • 韩愈生活在一个骚乱和腐败的时代,各种道德和人性的败坏和腐化
都比较普遍。但是他却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始终以正义、 诚信和责任心作为指点行动的准则。 • 他言必信、行必果。他从未被金钱、权利或者名利所蒙蔽,他一生 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品德。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并在诸多思想争鸣和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冷 静分析的态度。他的思想和行动、他的正直和诚信,一直是我们 学习和崇敬的榜样。
•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 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 韩愈为人所行之道,及其为文所明之道,都可从他一生实践得到 证明。
人物成绩
经典名句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 凡法始立必有病。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 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 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 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 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新唐书韩愈传积累的作文素材

新唐书韩愈传积累的作文素材
1. 韩愈自幼勤奋好学,那股子学习的劲头,就像咱追喜欢的剧一样,不看完不罢休!你看,他能成为文学大家不是没有原因的呀。
就比如咱学习的时候,要是也有他这股劲儿,那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2. 韩愈敢于直言进谏,丝毫不畏惧权贵,这勇气,简直就跟那打虎的武松似的!他上书论佛骨表,多勇敢呀。
咱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是不是也得有点他这样的勇气呢?
3.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那影响力,就跟现在流行的新潮流一样,大家都跟着追捧!他写的文章,那叫一个精彩。
咱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学学他的写作风格呢?
4. 韩愈对朋友真诚,朋友有难,他绝对会挺身而出,这友情,可比那钢铁还坚固!张籍就曾得到他的帮助和提携。
我们对待朋友也要像他这样真心呀,对吧!
5. 韩愈在困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如同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大树!他被贬潮州,却还能做出一番成就。
我们遇到困难,是不是也不能轻易放弃梦想呢?
6. 韩愈十分重视教育,这不就是咱那负责任的好老师嘛!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我们也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呀,是不是?
7. 韩愈的文学成就那可太高了,他的作品就像闪闪发光的宝石!《师说》多经典呀。
我们要是能把他的作品好好研究研究,肯定能收获不少呢。
8. 韩愈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但他从不气馁,这精神,像极了那打不死的小强!哪怕遭遇再多挫折,他还是勇往直前。
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也该学学他呀!
9. 韩愈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他的勤奋、勇气、真诚、坚持,都太棒了!我们真应该从他身上汲取力量,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呀!。
韩愈这匹千里马样小作文

韩愈这匹千里马样小作文说起韩愈,那可真是一匹了不起的“千里马”!但在真正了解他之前,我对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那几篇要求背诵的文章。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历史文化展览。
我本是抱着随便逛逛、打发时间的心态去的。
展览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物和介绍,我漫不经心地走着,直到一幅巨大的画像映入眼帘。
画像中的人物目光坚定,神情严肃,旁边写着“韩愈”两个大字。
那一刻,我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我凑上前去,仔细阅读着关于他的介绍。
原来,韩愈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名落孙山。
这要是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心灰意冷,放弃了吧。
可韩愈没有,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追寻自己的目标。
后来,他终于考中进士,踏入了仕途。
本以为从此就能一展抱负,可官场的复杂和黑暗却让他处处碰壁。
他看不惯那些权贵的贪污腐败,看不惯那些官员的不作为,于是他仗义执言,结果却被贬到了偏远的地方。
想象一下,在那个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的年代,韩愈独自一人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被贬之路。
一路上,风餐露宿,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他的心中依然怀着对国家、对百姓的那份责任和牵挂。
到了被贬之地,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地为当地百姓做事。
他兴修水利,让农田得到灌溉;他开办学校,让孩子们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当地的百姓对他敬爱有加,在他们眼中,韩愈就是那个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改变的人。
在教学方面,韩愈也是独具匠心。
他不像其他夫子那般古板严厉,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学生们传授知识。
据说有一次,他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竟然亲自带着学生们到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讲解知识。
学生们在他的教导下,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做人。
韩愈的文章也是一绝。
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一样,实实在在,直抒胸臆。
读他的文章,你能感受到他的真情实感,能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韩愈简介作文素材

韩愈简介作文素材韩愈简介作文素材后人把韩愈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尊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韩愈简介作文素材!作文素材一: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
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
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
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鳄鱼文》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后转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
韩愈的真正成就,在于文学领域。
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
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
”以古文来振兴儒学,恢复“圣道”。
韩愈认为,“文以载道”,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韩愈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根据提出了一条理论,认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韩愈认为,文体上应该学习古代圣贤之为文。
但必须“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还提出,写文章应该“唯陈言之务去”,去年陈词滥调,务争有所创新。
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成功的,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
苏轼据此称是“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议论文

韩愈,议论⽂篇⼀:作⽂素材--韩愈韩愈简介韩愈位列唐宋⼋⼤家之⾸唐宋⼋⼤家是指唐宋两代⼋散⽂⼤家的并称。
即唐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曾巩。
他们⼋个在古⽂运动中贡献最⼤.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先⽣⽂集》。
因我国明代选家茅坤辑录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家⽂钞》,⽽因之得名,并由于该选本的⼴泛流传⽽名声远播。
他三岁⽽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博⼠,累官⾄太⼦右庶⼦。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
他以儒家正统⾃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相信天命⿁神;他盛赞孟⼦辟排杨朱、墨⼦,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主张孔墨相⽤;他提倡宗孔⽒,贵王道,贱霸道;⽽⼜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王集团的改⾰,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王的主张并⽆⼆致。
这些复杂⽭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学兼诗⼈。
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
累官⾄吏部侍郎。
他和柳宗元都是古⽂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提供学习古⽂,⼜为了宣传古道⽽写作古⽂。
他对古⽅创作的要求是,“必出⼊于仁义、“⽂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
因忠于古⽂,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郎⽂》、《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
在诗歌⽅⾯,他推崇陈⼦昂、李⽩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物之⼀。
韩愈精神作文

韩愈精神作文《韩愈精神》“哎呀,这道题好难呀!”我皱着眉头,对着作业本直发愁。
一旁的妈妈看着我,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想呀,就像韩愈一样,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听到韩愈的名字,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韩愈,那可是我特别佩服的一位大文豪呀!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在书上看到的关于韩愈的故事。
韩愈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特别热爱学习。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上也要读到很晚才睡觉。
那时候,没有明亮的电灯,他就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眼睛都快看坏了。
有一次,他的小伙伴喊他出去玩,他却摇摇头说:“我要读书,以后要做个有出息的人!”小伙伴们都笑话他是书呆子,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想到这里,我好像有了些力量,继续埋头做起作业来。
“哇,终于做完啦!”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妈妈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说:“不错呀,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就像韩愈一样。
韩愈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遇到了多少困难和挫折呀,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嗯,我也要像韩愈一样!”我用力地点点头。
韩愈精神不就是这样吗?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他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做到,我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韩愈就像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他让我知道,只要有信念,有勇气,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韩愈精神,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说放弃,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
就像韩愈曾经说过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我们要勤奋努力,认真思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拥有韩愈精神,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精彩!。
韩愈身处逆境仍尽力而为,作文

韩愈身处逆境仍尽力而为,作文说起韩愈,这位大文豪的人生可谓是波澜起伏。
他的一生,遭遇了不少逆境,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尽力而为,这种精神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韩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由兄长韩会抚养长大。
可惜好景不长,兄长也英年早逝,韩愈只能跟着嫂嫂相依为命。
这童年的经历,就像是命运给他开的一个苦涩的玩笑。
后来,韩愈开始参加科举考试。
您能想象吗?他考了四次才终于中了进士。
这一次次的落榜,要是换作一般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回家种地去了。
但韩愈没有,他咬着牙,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那股子倔强劲儿真让人赞叹。
好不容易中了进士,以为能松口气了吧?可没那么简单!他还得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又是接二连三的失败。
这期间,他为了生计,到处给达官贵人写信推荐自己,那姿态,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拼命呼喊,希望能有一个人听到他的声音,给他一个机会。
韩愈的仕途之路那叫一个坎坷。
他多次被贬,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一封,差点把命都给丢了。
当时的皇帝唐宪宗,那可是对佛教痴迷得很,韩愈却直言进谏,说什么供奉佛骨实在是荒唐,不仅没啥好处,还劳民伤财。
这可把皇帝给惹毛了,皇帝心想,你这韩愈胆子也太大了,竟敢忤逆我的意思!于是,韩愈就被贬到了潮州。
那潮州是个啥地方?在当时,那可是偏远、荒凉的蛮夷之地。
一路上,韩愈的心情那叫一个沉重。
但他没有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想着既然来了,就得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
到了潮州,他发现当地鳄鱼成灾,经常伤害百姓和牲畜。
韩愈可不含糊,他亲自写了一篇,在河边大声宣读,警告鳄鱼赶紧离开,不然就不客气了。
您还别说,这之后,鳄鱼还真的就少了很多。
当然啦,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他采取的一些治理措施起了作用,但不管怎么说,韩愈这股子不怕困难、敢于行动的劲头,真的很了不起。
他还发现当地的教育非常落后,好多孩子都没机会读书。
韩愈又忙开了,他积极兴办学校,亲自授课,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那些日子里,他每天都不辞辛劳,耐心地教导孩子们,看着他们一点点进步,韩愈的心里别提多欣慰了。
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计残年的作文

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计残年的作文说起韩愈,这位唐朝的大文豪,他那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计残年”,真可谓是震人心魄,让人对他的忠诚和勇气钦佩不已。
韩愈生活的那个时代,唐朝已经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就像一间年久失修的大房子,墙壁开始裂缝,屋顶开始漏雨。
而韩愈,就像是那个拿着工具,决心要把这房子修好的人。
想象一下,韩愈身处朝堂之中,周围的人或许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盘算着,而他,却挺直了脊梁,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的问题。
他看到了什么?是科举制度的不公,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埋没;是官场的腐败,让那些一心为民的官员处处碰壁;是繁重的赋税,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决定站出来,为了这个国家,为了百姓,去做那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这可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
他知道,这一路必然充满了艰难险阻,可能会得罪权贵,可能会丢了自己的乌纱帽,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但他不在乎,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为圣明除弊事。
有一次,韩愈深入民间考察。
那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村子里的百姓们面黄肌瘦,孩子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走进一间破旧的茅草屋,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坐在床边哭泣。
原来,她的儿子因为交不起赋税,被官府抓去服役了。
家里没了劳动力,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韩愈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刺了一下,他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回到朝堂,他立刻向皇帝上书,陈述百姓的苦难,呼吁改革赋税制度。
那些权贵们可不乐意了,他们觉得韩愈是在多管闲事,破坏了他们的利益。
于是,各种攻击和诽谤向韩愈袭来。
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有人说他不识时务。
但韩愈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
在一次朝堂辩论中,韩愈面对那些权贵们的指责,毫不退缩。
他大声疾呼:“我们为官者,难道不应该为百姓谋福祉吗?难道要看着他们受苦受难而无动于衷吗?”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让那些心虚的人低下了头。
韩愈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为了改革而努力。
韩愈的一生作文

韩愈的一生作文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韩愈这人的一生,那可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又精彩。
韩愈出生的时候,估计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娃娃日后能在文坛掀起那么大的风浪。
他打小就挺有志向的,那脑袋里装的可都是学问,一门心思地想要在这世上闯出点名堂来。
年轻的时候,韩愈就像个执着的求职者,到处去参加科举考试。
这科举啊,就像现在超级难进的大公司面试一样,竞争那叫一个激烈。
韩愈考了一次又一次,可这科举之路就像布满荆棘的小道,把他折磨得够呛。
不过他可没放弃,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越挫越勇。
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之后,韩愈算是考中了。
但这只是他漫长折腾人生的一个小开端。
他这人性格直爽,心里想啥嘴上就说啥。
看到当时文坛上那些华而不实的文风,他就忍不住了,心想:“这都写的啥玩意儿啊,我得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韩愈就发起了一场文风改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文运动”。
不过韩愈也不是一直倒霉。
他也有被重新启用的时候,每次被重新任用,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又开始大展拳脚,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不管被扔到哪里,只要有一点机会,就努力生根发芽。
韩愈的一生啊,感情生活也挺丰富的。
他也有家人,有朋友,他的那些诗歌和文章里,有时候也能透露出他对家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情谊。
比如说他给朋友写的那些送别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不舍和对朋友的祝福。
到了晚年,韩愈也算是在文坛和政坛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的思想和文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虽然在他的那个时代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和坎坷,但最终还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了坚持、斗争、挫折和希望的传奇故事,让我们后人看了,既觉得敬佩,又觉得这家伙还真是挺有趣的一个人呢。
韩愈的一生作文

韩愈的一生作文今天咱就来唠唠韩愈这人的一生,那可真是相当精彩,就像一场大戏,充满了起伏波折。
韩愈出生在一个还算有点文化底蕴的家庭,可那时候他家境也不是特好,就像很多有大志向的人起步时一样,有点小坎坷。
不过韩愈这小子从小就聪明,脑瓜转得快,读书跟玩儿似的,特别厉害。
他打小就有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在官场上闯出一片天,同时把自己心中的那些学问、思想啥的推广出去。
于是,他就踏上了漫漫的科举之路。
这科举啊,在当时就像现在的超级选秀大赛,全国的才子都往这儿挤,竞争那叫一个激烈。
韩愈呢,信心满满地去考,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结果呢?现实给他来了个大耳刮子,一次没中,两次没中,连着考了好几次都没中。
这要是换了一般人,早就灰心丧气,回家种地去了。
可韩愈是谁啊?他可是个超级执着的人,就像咬住骨头不松口的小狗,越挫越勇。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韩愈考中了进士。
这可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啊,这唐朝的官场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韩愈这个人呢,性格比较耿直,心里想啥嘴上就说啥,从来不藏着掖着。
他看着当时官场里那些不合理的现象,就忍不住要发声。
比如说,他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觉得那种文章光讲究形式,华丽是华丽,但是没什么实际内容,就像一个外表好看但是里面空空洞洞的花瓶。
他大力提倡写古文,要写那种言之有物、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文章。
这就好比在一群都爱穿花里胡哨衣服的人当中,他站出来说咱们还是穿得朴素点、实用点好。
他这么一搞,可就得罪了不少人。
那些习惯了骈文、靠着华丽辞藻混饭吃的人就不乐意了,就开始给他使绊子。
韩愈在官场里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虽然他有才华,也想为国家做些实事,但是总是被那些小人们排挤。
他被一会儿调到这儿,一会儿调到那儿,就像一个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
在文学上,韩愈那更是了不得。
他的文章写得那叫一个棒,就像一把把利剑,能够直直地刺进人的心坎里。
他的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自己的个性。
作文素材——本期人物4

作文素材——本期人物4第一篇:作文素材——本期人物4本期人物—韩愈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只有韩愈敢出来说话。
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观灯似地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改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单影只地走向海角天涯。
来到潮州之后,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李渊父子虽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个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修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稳如高山,永如江河呢?唯有韩愈,能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本期人物—柳宗元那一年是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的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
面对尚未开化的永州,野林阴郁、瘴疫猖獗,面对政敌阴冷的笑容,噩梦般的纠缠,他有些迷茫了。
一段时间,他总是站在面北的窗前,目光茫然。
渐渐地,他的身形有些佝偻了,洗得泛白的长衫显得微微松垮,消瘦的脸上,剑眉深锁着不禁的苦痛。
他终于走了出来,走出了那个峨冠博带的梦。
他关上窗,拿起笔。
十年,只有笔尖游走在纸上的声音;十年,在枯瘦的手指下,流泻出了华夏文学不朽的篇章。
幻想至于地面,他终于握住了自己的现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种分明的宣告:从此,但求不愧于心,字字掷地有声。
终于,他又走了出来,从闭锁的书房。
那一年是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京,随即改贬柳州。
韩愈书香伴我成长作文

韩愈书香伴我成长作文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有一位古人如同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他就是韩愈。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在课本上读到韩愈的文章,那时候还懵懵懂懂,只觉得那些文字晦涩难懂。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真正走进了韩愈的世界。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斑驳地洒在书桌上。
我百无聊赖地在书架前徘徊,目光随意地扫过一本本陈旧的书籍。
突然,一本泛黄的映入我的眼帘。
不知怎的,那一刻,我的手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将它从书架上取了下来。
轻轻地翻开书页,一股陈旧的书香扑面而来,仿佛带着千年的历史气息。
我就这样沉浸其中,开始细细品读韩愈的文字。
韩愈的文章,初读时觉得有些艰深,但当我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琢磨,却仿佛能看到他在案前奋笔疾书的身影。
他的文字里,有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有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更有对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
比如他的,一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韩愈的笔下,老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是为学生拨开迷雾、指引方向的明灯。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他总是那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每一篇课文,解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用他的智慧和爱心,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还有他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如同警钟一般在我耳边敲响。
每当我想要偷懒,想要放弃的时候,这句话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读韩愈的文章,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
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启发。
在成长的道路上,韩愈的书香始终伴随着我。
当我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会想起他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当我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他的“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又会让我警醒,让我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韩愈这匹千里马样小作文

韩愈这匹千里马样小作文说起韩愈,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他就像是一匹在历史长河中奋力驰骋的千里马,怀揣着才华与抱负,一路奔腾。
韩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可命运似乎总爱跟他开玩笑。
家境的起落,让他早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但这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梦想之火,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凭借自己的才华闯出一片天地的决心。
小时候的韩愈,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
他对书籍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常常捧着一卷书,沉浸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那时候,家里的藏书有限,他就四处去借,哪怕要走很远的路,哪怕要低声下气地求人家,他也不在乎。
只要能拿到一本好书,他的脸上就会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绿洲一般。
随着年龄的增长,韩愈开始踏上求学之路。
他的求学经历那叫一个艰辛。
为了能听一位名师的讲座,他天不亮就起床,背着沉甸甸的书箱,翻山越岭,有时候鞋子磨破了,脚底磨出了血泡,他也咬牙坚持。
到了学堂,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课堂上,他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要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
别的同学在玩耍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埋头苦读,那股子认真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好不容易学有所成,韩愈满心期待着能够一展抱负。
可现实却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科举考试,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韩愈一次又一次地参加,却一次又一次地名落孙山。
这要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就心灰意冷了。
但韩愈没有,他坚信自己是一匹千里马,只是还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
在那些失落的日子里,韩愈也没有闲着。
他一边继续努力备考,一边开始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一起谈古论今,一起探讨学问,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韩愈的思想愈发成熟,他的文笔也越来越犀利。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韩愈考中了进士。
本以为从此就能平步青云,可没想到,这只是另一段艰难旅程的开始。
他在官场中四处碰壁,因为他的性格太过刚正不阿,不会迎合权贵,所以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压。
但韩愈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的原则,他觉得做人就得有骨气,就得为真理发声。
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

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篇1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 作家档案韩愈:768年—824年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时代:唐代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韩昌黎文集》。
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
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韩愈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阳(在现在河南省)人。
他曾在地方政府和朝廷任职,多次被贬官。
他提倡的“古文运动”,开创一代文风,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简洁,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被列在第一位。
韩愈的诗也别具一格。
童年韩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
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韩会抚养。
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认真读书,好好做人。
韩愈十岁的时候,韩会受到别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在现在广东省),他要带一家人去那里。
从京城长安到韶州有几千里的路程。
一路上,韩会虽然心情不好,还是不停地给弟弟讲沿途风光和名人故事。
韩愈记忆力很好,把哥哥讲的话全记在心里。
到韶州不久,韩会就因心情苦闷,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嫂嫂郑氏带着韩愈和儿子,护送着韩会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河阳。
安葬了韩会以后,郑氏关心地对韩愈和儿子说:“人生短暂,你们要抓紧时间读书做学问。
虽不求显赫一时,也要不枉度一生。
”韩愈这时候已经很懂事了,他知道这是嫂嫂替哥哥说出的话。
从此以后,每天早上公鸡一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后回到书房里读书。
韩家历代有人做官,藏书很多。
韩愈就从《论语》、《孟子》读起。
遇到问题,他就向嫂嫂请教。
可当韩愈读到《书经》、《易经》的时候,嫂嫂就不能教他了,韩愈就去找当地有学问的人请教。
就这样,韩愈还读了《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散文著作。
有一年春天,嫂嫂把韩愈叫到身边,对他说:“兄弟,你长大了,去洛阳求学吧。
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
”名、字的由来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
”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
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
”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
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
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
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
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
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
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
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
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
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
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
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
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
”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她,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
”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
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读书像品酒在洛阳,韩愈拜访了一些韩家相识的亲朋故友。
大家见他懂礼貌又有学问,都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
韩愈谢绝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两间茅屋住下,开始过起清贫的读书生活。
韩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
有时候,他读书入了迷,要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才睡觉。
有一次,韩愈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文章。
韩愈心直口快地说:“这读书就像品酒一样。
好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痛快。
那差的文章,比如骈体文,死板得很,读了让人憋气难受。
”“依你之见,哪几位名家写得好呢?”朋友们问他。
“要说先秦,当然是孟轲、庄周。
要说两汉,当数董仲舒第一,其次是贾谊、扬雄。
他们的文章形式自由,语句动人,含义深刻。
”后来,韩愈成了大学问家,就积极倡导人们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反对束缚人的骈体文,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为百姓说话韩愈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去长安求师访友。
后来,他参加考试,中了进士,做了一名监察御史。
这个官虽然不大,却具有弹劾政府官吏的权力。
有一年,关中地区(在现在陕西省)发生了大旱灾,许多灾民被迫离开家乡,拥进了京城长安。
他们衣不遮体,四处乞讨,不少人饿死在街头。
为了了解灾情,韩愈就装扮成百姓模样下乡察访。
长安郊外到处是一片凄惨景象:田地出现裂缝,庄稼只剩了枯枝,四周连一块绿色也看不见。
村里人烟稀少,十家有九家都外出逃荒去了,剩下的靠吃草根树皮为生。
韩愈还了解到,为了交纳税钱,有的人家被逼得拆屋砍树卖;还有的人家,看养活不了孩子,竟把他们丢在水沟里。
韩愈心想:“灾情这么严重,百姓生活这么悲惨,可长安地方长官李实居然欺骗皇上说天气虽旱,谷子却长得不坏。
我要把灾情告诉皇上。
”于是,他立刻写了一个奏章,描述了关中地区天旱人饥、酷吏剥削的真实情况,请求皇上减免这一带百姓的租税。
韩愈的举动惹恼了那些权贵。
特别是李实,很得皇帝信任。
他偏说韩愈夸大了灾情,如果照韩愈说的办,其他地方也要求减免租税,朝廷就什么钱也收不上来了。
唐德宗一听火了,马上下诏书,降了韩愈的官,叫他到连州阳山(在现在广东省)去做县令。
倡导古文过了一年多,昏庸的唐德宗死了,新皇帝即位以后,韩愈又被召回长安,做了国子监博士(相当于现在大学教授的职务)。
韩愈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因此,受到太学生们的欢迎和尊敬。
有一天,韩愈家中聚集了不少朋友和学生。
大家谈论历史,评说文章,十分热闹。
一个学生问韩愈:“先生,您主张写文章要以古圣贤人为师,反对骈体文。
难道骈体文就无丝毫可取之处吗?乞求先生教导。
”韩愈微微一笑说:“六朝以来的骈体文当然也有写得比较好的,像王勃的《滕王阁序》。
但是作为一种文体,它过分追求形式的完美,忽视内容的生动。
句子必定要四字、六字一句,要对偶押韵,还要用典故,这样太束缚思想了。
而古文呢,形式就不这样严格,可以任意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所以我要大家学习古文。
”“那么,好文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另一个学生问。
“第一要去掉陈词滥调,众人说滥的老话、生僻不用的死词不要用;第二要文字通顺流畅;第三文章要有气势。
总之,要言之有物,文字要能有力地表达内容。
”韩愈一连举了不少例子讲解,太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很受启发。
韩愈还带头写了不少优秀的古文,如《师说》、《进学解》等等。
其中不少名句为人们所传诵,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等。
在韩愈和柳宗元等人倡导下,用古文写作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了,改变了文坛风气。
炼字:推和敲有一天,韩愈办完公事回府。
当时有个规矩,朝廷官员外出,行人遇到必须回避。
所以一见韩愈到来,街上行人都纷纷让路,可有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骑在驴子上摇头晃脑,右手还在空中作一推一敲的姿势,丝毫没有躲避的样子。
随从人员立刻拥向前,把那人拿下,送到韩愈马前问罪。
“你为什么不回避呀?”韩愈生气地问。
那个年轻人仿佛才从梦中醒来,眨了眨眼睛,忙向韩愈行礼说:“晚生刚才正在作诗,有两个字难以选定,因为心思都用在这两个字上,才忘了回避,因此冒犯大人。
”一听作诗,韩愈转怒为喜,忙问:“你在作什么诗?哪两个字难定?”年轻人兴致勃勃地把诗念了一遍说:“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我想改用‘敲’字,又觉不妥。
反复思索,一时决断不下。
”韩愈听了点点头,一边有节奏地诵读着诗句,一边用手作“推门”和“敲门”的姿势,他用心琢磨了一会儿,大声说:“我看还是‘敲’字好。
”“为什么呢?请大人赐教。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僧人(和尚)月夜访友人的情景。
僧人去时已经是夜晚,门自然是关闭的,怎能推门进去呢?‘推’不合情理。
而且,敲字响亮,在静悄悄的月夜,突然响起敲门声,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鸟儿,静中有动,意境优美。
”韩愈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见解。
“大人高见,大人高见。
”年轻人佩服地伸出了大拇指。
韩愈见眼前的年轻人又好学又谦虚,不由地盘问起来,才知他叫贾岛,是来京参加考试的。
他爱惜贾岛的人才,让他并马而行,一同回府去。
这样,贾岛成了韩愈的学生和朋友,经常一起讨论文学上的问题。
后来,贾岛也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
谏迎佛骨长安附近有座法门寺,寺里藏有一节指骨,据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称为佛骨。
有一年正月,唐宪宗为了祈求长寿,派人把佛骨迎进了皇宫,供奉了三天,又下令长安各大寺庙轮流展出佛骨。
这一来,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争先恐后地迎拜佛骨,向寺庙捐献财物。
为了拜佛骨,不少人弄得倾家荡产。
韩愈看到这些,十分生气。
立刻给唐宪宗写了一份奏章:《论佛骨表》。
他说:“古代没有佛教的时候,许多帝王都长命百岁,自打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信佛的皇帝就都早死,而且国家接连出现动乱。
”这话说得太厉害了。
韩愈满心希望这篇奏章会使皇帝醒悟,不要再做劳民伤财的事。
没想到唐宪宗看完奏章就勃然大怒,气呼呼地说:“韩愈好大胆,我要把他斩首!”宰相裴度是韩愈的朋友,连忙替他求情,请皇帝减轻对韩愈的处罚。
“不行!”唐宪宗怒气未消地说,“他说什么信佛的皇帝都早死,这不是在诅咒我吗?”“皇上,韩愈出言不逊,应当责罚。
不过他是出于一片忠心,如果为此将他处死,臣怕今后无人直言敢谏了。
”许多大臣都为韩愈说情。
唐宪宗答应不杀韩愈,可还是要把他贬为潮州(在现在广东省)刺史,限期叫他上任。
韩愈又一次到遥远的南方去了。
风雪路上在去潮州的路上,韩愈心情沉重。
想到自己对皇上一片忠心,却被贬官去远方,如今这一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眼看快到蓝关(在现在陕西省)了,天气忽然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