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的马太效应_范围与限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251期 第11期 2010年11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 l.251,No.11

N ovember 2010

作者简介:马来平,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学、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文

化史。

科学界的马太效应:范围与限度

马来平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马太效应的存在以不同对象之间的荣誉或知名度具有明显差距为前提,而且差距愈大,效应愈

明显,它在科学界具有普遍性。科尔兄弟的经验检验表明,在科学界马太效应的确存在,只是其作用不宜过分夸大。马太效应兼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重性,但其积极作用是根本的,占主导地位。马太效应的社会心理基础表明,马太效应的存在是必然的,无可回避。它是对普遍主义的一种背离,也以普遍主义为存在前提,毋宁说它是科学健康发展的一种标志。因此,对于马太效应无需促进,也不可能消解,而是如何适应、如何因势利导的问题。

关键词:马太效应;普遍性;经验基础;作用;社会心理基础;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0)11-004-010

科学中的马太效应是指科学中所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 著名的科学家获得了与他们的科学贡献不相称的太多荣誉,而那些相对不知名的科学家总是获得与其贡献相比相对较少的荣誉。 [1](P610-611)这种现象恰好和 圣经 马太福音 中所说的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而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相吻合,故而得名。

在科学社会学中,马太效应理论有一个由潜到显、由粗疏到精致的过程。1942年,默顿的一篇文章中就已经出现了马太效应理论的最初萌芽。直到26年之后的1968年,默顿发表 科学界的马太效应 ,才正式提出了马太效应理论。紧接着,后来成为默顿妻子的默顿的学生朱克曼在准备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对当时在美国工作的56位诺贝尔奖金得主中的41位进行了访谈。受访人提供了大量关于马太效应的证据。正是这批经验材料,以及其他科学家的日记、信函、笔记、科学论文和传记资料,为默顿的马太效应理论提供了厚实的经验基础,并促使默顿继续对其进行了长期关注和研究。经过默顿等人的研究,马太效应作为科学体制运行的一条经验规律得到了广泛承认。

一、马太效应的普遍性

尽管默顿关于马太效应的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仍然有人对马太效应的普遍性持保留态度。例如,加斯顿说: 实际上马太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它在科学实践的最高水平上有

效 。[2](P165)

即马太效应仅仅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层次上适用。但事实是怎样的呢?默顿的研究表明,马太效应适用于整个科学界,而且几乎在科学的所有侧面都有所表现,只不过在不同的侧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已。

(一)马太效应在科学奖励系统中的表现1 声望显著差异的人合作发表论文时,声望高的人较之其实际贡献得到了更多的荣誉。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这样说: 当人们见到论文上我的名字时,他们总是记得我的名字,而记不得其他人的名字。 [1](P611)这里马太效应是直接以荣誉分配不公的形式表现的。

2 在彼此独立的多重发现中,声望高的科学家做出的发现通常率先获得承认。例如,一位物理奖得主在回忆自己早年未成名时的经历时说:

有些令人气愤的是,当某人和你齐头并进,他发现了显然你也发现的事实时,每个人都给予他以荣誉,仅仅因为他是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或是其领域的一位著名人物 。[1](P613)这里马太效应是以声望不同的科学家所获同行承认的速度快慢和范围广狭的形式表现的。

(二)马太效应在科学交流系统中的表现

声望不同的科学家,其科学成果在科学交流系统中的能见度不同。声望愈高的科学家,其科学成果的能见度愈高,传播的速度也愈快。如美国心理协会曾经通过研究发现,有15%到23%的心理学家读者在选择阅读论文时,依据的是作者的身份。[1](P619)读者在有选择地阅读文献时,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声望高的作者的论文。这里,马太效应是以声望不同的科学家的科学成果在科学交流系统中能见度不同的形式表现的。

(三)马太效应在科研机构间资源分配中的表现

愈是知名的科研机构,愈能获得更多的经费、设备、文献资料,以及汇集更多的优秀研究人才等研究资源。如1981年,美国政府为科学研究与开发拨款44亿美元,其中大约28%的资助由10所大学获得。20世纪70年代初,朱克曼发现,49%的美国未来诺贝尔奖金得主的工作单位是哈佛、哥伦比亚、洛克菲勒、伯克利和芝加哥等5所大学。这里,马太效应是以知名度不同的科研机构之间有形的研究资源分配的多寡和优劣的形式表现的。

(四)马太效应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表现

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一个人取得成就越早,得到的支持不仅越早,而且往往也越多。这是因为,早期成就作为以后会继续出成果的征兆而带来的优势会出现累积,以致早慧者往往能够从大量同代人中脱颖而出。简言之,在人才成长过程中,马太效应表现为 偏爱早慧 。这里,马太效应是以偏爱早慧的形式表现的。

有必要指出,在马太效应的普遍性方面,还有以下两个特点需要予以注意:

1 马太效应的存在是有限度的

(1)在科学体制化和自主性程度较高的地方,不论在科学奖励系统,还是在科学交流系统或其他领域,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普遍主义原则。例如,科学奖励系统中荣誉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科学贡献;科学交流系统中科学成果的能见度或获得承认、传播的速度与范围,主要取决于科学成果本身的质量;研究机构的资源和人才分配,主要取决于研究机构的研究阵容、实力和所获成就等。整体来说,马太效应在科学各个侧面所起的作用只是附带和局部的。

(2)马太效应在非科学领域的表现不同于科学领域。在科学领域,科学家已获得荣誉影响新的荣誉的获得,要显著受到科学家新成果质量的限制。但在社会生活领域将有所不同。科学家获得荣誉不仅会提高其在科学界的知名度和分层地位,而且也会随之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分层地位。那些知名度高的科学家对政治或社会活动有一定兴趣的话,那么,随着其科学声誉的不断提高,或当其科学声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所赋予的各种荣誉和职务将呈上升趋势,不过,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因为这会反过来削弱其在科学界的声誉和地位,最终有可能导致其脱离科学界以及马太效应在其身上的终止。

2 马太效应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1)马太效应的存在与学科知识的体系化程度高度相关。马太效应的核心思想是科学家在已获得的荣誉基础上形成的知名度或专业声望可以成为他获得更多荣誉的砝码。依靠过去的荣誉而不是完全依靠当下科学成果的质量获得科学奖励,这表明马太效应的实质是社会因素对科学奖励的干扰。在科学体制化和科学自主性程度较低的地方,社会因素干扰科学奖励的环境和条件更充分些,因而马太效应的作用也会更大些;反之,在科学体制和科学自主性程度较高的地方,社会因素干扰科学奖励的环境和条件不怎么具备,因而马太效应的作用也会更小一些。

(2)科学家所在工作单位的科学声誉是制约马太效应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声誉高的科学家在声誉低的研究单位从事研究,对他的科学声誉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进而对马太效应起一种抑制作用。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声誉低的研究单位一般具有以下劣势:研究经费、设备等条件拮据;难以得到理想的人才群落;学术氛围欠佳;学术交流平台较低等。所有这些,都会无形中降低声誉高的科学家的影响和继续有效地从事高质量的工作。

总起来看,马太效应的存在是以不同对象之间的荣誉或知名度具有明显差距为前提的,而且,差距愈大,效应愈明显。所以,马太效应在诺贝尔

5

第11期科学界的马太效应:范围与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