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5000余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治国谋略和兵法韬略的演变史。

在这
个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兵家战略的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理论。

对这些珍贵的管理思想进行正确的剖析和反思,对于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及其重要的。

古代的政论家、兵法家、文学家等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年、光耀古今的著作,其中,《老子》中“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以静待躁”的后发制人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避实击虚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人事哲学……这些充满着对立转化思想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成为治国、治军的锐利武器,也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成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经营哲学、激励方法、干部标准、厂风厂纪的思想宝库。

然而,与现代西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名著当要数三国演义了,“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而且还艺术地展示和弘扬了三国时期的管理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管理思想宝库的内容。

这里我们仅从其中的人才人事、决策谋略、法纪法度的思想分析与挖掘中,探求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管理理论,并力求寻找与现代管理运作相符合的思维方式。

一、知人善任,以人为本
“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政事者,民命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

”在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的战乱年代,诸侯要想统一天下,建立帝业,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之外,更要善于利用和挖掘珍贵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这一点,对于三国中具有远见卓识的各路诸侯来说,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在战争的空隙里,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招四方之士,纳八荒之才,笼将士之心。

纵观《三国》全书,三国时代贤明霸主表现出来的求才若渴的进步的人才人事观,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求才不惜屈驾,唯才是征。

吴侯孙策,为求名士张昭等,亲自备礼下榻造访;皇叔刘备为求孔明,顶风冒雪三顾茅庐。

曹操也从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的千古名句,显示他迫切的求才望,官渡之战中,他赤脚迎许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二,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这一点,在曹魏一系中尤为明显。

曹操用人,强
调唯才是用,不拘品行,不咎既往。

在他的人才库里,有亡命之徒,也有淫乱之辈。

甚至连为袁绍作檄文,大骂曹操的陈琳,最后也为他所用。

第三,用人不论资辈,唯才是用。

魏蜀吴三国在选用人才的过程中, 久而久之
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魏强调唯才是用, 蜀强调德才兼备, 吴国用人一概不论资辈。

赤壁之战, 年仅二十九岁的周瑜, 被孙权推上了吴军都督的宝座, 夷陵抗蜀, 孙权又启用了“年幼望轻, 恐诸公不服”的陆逊担任全军统帅。

这些都是唯才是用的表现。

第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三国演义》中的贤君明相, 不但能慧眼用人,
知人善任, 而且在用人决策方面更强调“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官度之战中, 曹操在袁绍营中, 缴获了许多部属通敌的信件。

当时, 有人建议, 把这些通敌分
子全部处死, 但曹操不但没有这样做, 反而急令把所有的信件烧了。

“尽把
私书火内焚,宽洪大度播恩深” , 曹操用人不疑到如此,连一贯尊刘反曹的罗贯中, 也赞扬起来了。

第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三国时期, 不管是贤君明相还是义士,重学意
识都很炽很浓。

一方面, 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培养和提高, 刘备重学, 以“师礼事孔明”曹操重学, 有名作佳篇传后世孙权重学, 凭劝吕蒙读书之事见精神关羽重学, 千里走单骑犹挑灯夜读, 庞统重学,军务再忙仍挂剑诵《孙》、《吴》。

二、德刑并用,赏罚分明
“治世尚教化, 乱世重刑法” , 兵法旨要告诉我们战争成败的关键是在于“道、天、地、将、法”五因素, 在这五大因素中, “道”是根本, “将”是基础,“法”是保证。

正确地运用法治, 不但能充分树立管调者的崇高威信, 而且能
保证本系统必要的管理秩序, 减少本系统内各种不稳定的因素, 缩短行为目标的实现过程。

在法治方面, 《三国演义》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范例。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 “举孝廉, 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初到任, 县四门各设五
色捧十余条, 有犯禁一者, 不避豪杰, 皆棒责之。

灵帝所喜小黄门赛硕的叔父, 提刀夜行, 操巡夜拿住, 就棒责之, 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环宇。

”年纪轻轻
才二十岁, 官职不大才洛阳北都尉, 官龄不长才初到任, 但是曹操却“威名颇震环宇” , 把社会秩序搞得井井有条, 使内外莫敢犯禁。

为什么, 就在于曹操能依法
治犯禁者, 他那五色棒, 连皇帝老子近臣的叔父也敢打, 还愁什么社会治安搞不好, 还愁什么不能树威“杀贵大, 杀大可以树威赏贵小, 赏小足以树信” , 法治就是
要敢于碰硬, 动真格的。

混乱之际, 蜀国也非常注重法治。

刘备自领益州牧后, 首先即令军师诸葛亮
拟定国条。

诸葛亮根据当时蜀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八务”、“七戒” , “六恐”、“五惧” , “刑法颇重” , 自此之后, “军民安堵” , 巴蜀的社会秩序
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社会治安问题解决了, 人民也能安居乐业。

诸葛亮在蜀二十年, 依法奖罚官吏多人, 失街亭, 他挥泪斩了马傻, 又自贬三级, 这些无不在巴蜀人民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为促进社会安定, 军心稳定, 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国演义》表现出了明确的法治思想。

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赏罚分明, 不
畏权贵, 严于律己, 并注重国条律令建设。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这是当代中国的法制原则。

然而, 知法者犯法, 执法者违法, 违法者逃法的现象也时有可见。

借鉴三国时的贤君明相在治国、治军方面的切实执法的胆魄相手段。

严明法纪,严格法度, 刑重法严, 相信, 必能去暴安民, 社会治安一定会根
本好转。

三、谋而后动,目光长远
从诸葛亮对刘备所作的“隆中对”三分天下的分析,到为完成刘备“中兴汉室”统一大业的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全过程,足以看出“隆中对”不仅具有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策划案例之一。

公元207年(建安12年),奔波流离半生的刘备暂栖新野,在痛定思痛的反省中,认识到欲要谋求发展、夺取天下,就必须有贤能之士的辅佐。

于是,他遍访贤能,虚心求教。

在名士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成就霸业、中兴汉室”的大计。

在刘备诚心所至之下,诸葛亮献出了“隆中对”的分析决策。

其中既包含了对当时国家总体形势和战争形势的分析,也包含了对刘
备自身处境、资源能力和各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刘备应该争取的长、中、短期战略目标与实施计划。

同时,在了解各种优势与劣势和利弊关系的前提下,诸葛亮提出了制定可行战略和如何实施这些长短期战略步骤的决策。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从火烧博望坡开始,采取孙刘联盟战略,抵御曹军,赤壁大胜;接着是数年的节节胜利,取荆州,平益州,取汉中,使刘备占据荆、益之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战略格局,实现了刘备“统一天下”的中期目标。

从“隆中对”决策与其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军事战略思想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有着同工异曲和不谋而合的现实意义。

诸葛亮根据刘备的事业方向为他确定了长远规划,以及长短期目标。

刘备要做的事是中兴汉室,成就霸业,统一天下。

诸葛亮认为,要确定这样的长远规划,完成这样的大目标,其指导方针应该是“人和”,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可占人和。

因为,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诸葛亮在对刘备“统一天下”进行的内外形势和资源分析中认为,“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地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因为,“益州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府,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君。

”但是,虽然刘备出生于帝王之家,但却只有
关羽、张飞等少数将领,兵士更是势弱,并且至今尚无一立足之地。

在实施这一战略目标时,建议刘备应该是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立基业。

然后,保住根据地,发奋图强,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则大业可成。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卓越智慧和
才能。

军事战争与商业战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军事战争讲究谋略策划,运筹帷幄,知己知彼,天时地利,战机利用,赏罚分明;商业战争则强调计划决策,环境分析,战略定位,战略实施,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军事谋略思想、管理艺术在现当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

虽然《三国演义》是以军事管理思想为表现形式的且又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但它却具有着系统的和科学的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因而,它就更加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意义。

从商业战场出发,企业管理像军事战略管理一样,同样都需要进行认真规划和谋略。

在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的情况下,如今的市场已经确确实实地充满了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你争我斗,你死我活的实例在商战中举不胜举。

来自于我国自己的战略管理思想,具有着同宗同文化的历史渊源、古今之亲缘性和实际的可行性,因而更有利于我国企业或组织进行更有效的战略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