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宋辽金书法
中国书法史PPT课件
南北朝时期,尽管南北书风存在明显差异,但两地书家之间的交流并未中断。随着南北文化 的融合,南北书风也逐渐走向统一,为隋唐时期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与《兰亭序》
• 王羲之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 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 有“书圣”之称。他精通书法,善草、隶、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 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 “二王”。
06
宋元明清书法
宋代尚意书风及苏轼、黄庭坚等人作品分析
尚意书风
注重个人情感与意境的表达,追 求自然、率真、天趣的艺术风格。
苏轼作品分析
苏轼的书法被誉为“苏派”,其行 书、楷书皆备,字形偏扁,笔墨丰 腴,气韵生动。代表作有《寒食 帖》、《赤壁赋》等。
黄庭坚作品分析
黄庭坚的书法以草书著称,其书风 纵横奇崛,笔力矫健,气势磅礴。 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诸上 座帖》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狭义的大篆指籀 文,是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字,又称“籀书”或“大籀”。其字形结构 比小篆复杂,用笔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
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 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小篆字形 修长,笔画粗细均匀,圆润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
简牍与帛书
简牍
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是纸张发明前的主要书写材料。简牍上的文字多为隶书或草书,运笔自然流畅, 具有率真质朴的美感。同时,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简牍书法形成了独特的章法和布局。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一、先秦书法(一)殷商时期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宰丰骨刻辞》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艅尊》(二)西周时期的金文1、西周前期:《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2、西周中期:《大克鼎》、《询簋》、《墙盘》、《卫鼎》3、西周晚期:《(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钟》、《秦公鎛》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郪虎符》、《秦封宗邑瓦书》秦篆隶变:《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二、秦汉书法(一)秦代书家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二)秦代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三)汉代简牍江淮汉简、西北汉简(四)汉金文1、挺拔、峻险、爽利一类:《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2、柔韧、浑厚、圆转一类:《光和斛铭》、《镜鉴铭》。
(五)汉代刻石1、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张迁碑》碑额、《鲜于璜碑》碑额2、东汉隶书碑刻:(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3、东汉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
(“汉南三颂”:《石》、《西》、《郙》)(六)东汉中后期书法流派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蔡邕的隶书流派。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法
库
库
县
县
叶
叶
茂
茂
台
台
出
出
土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书法发展史503南宋辽金书法
• 赵令畤 是宗 室,苏轼在 颍州为官时, 赵为签判, 后受苏轼牵 连,坐废十 年。南渡后 袭封安定郡 王。作品 〈乔仲常画 赤壁图卷跋〉
赵令畤
孙觌
• 孙觌 字仲 益,常州 人,北宋 末为翰林 学士,曾 为钦宗草 降表。南 渡后官至 户部尚书。 作品〈平 江帖〉
米芾书风的追随者
• 由于党禁的影响,苏黄的书法受到冷落的同时, 米芾的字却备受青睐。 • 学米芾的人,大多有较好的笔性,却无十分显 赫的背景,他们和米芾一样,基本上是以书法 为毕生事业的。代表书家是刘焘、王升和米友 仁。
3、朱熹
• 字元晦,号晦庵,又号称晦翁,祖籍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福建尤溪县人。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诗人、哲学家。平生不喜为官,致于理学, 著书立说。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 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一生主要的时间在 福建武夷山、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晚年卷入当 时进行的政治斗争,其学被定为“伪学”,其人 也被定为“伪学首魁”,直到去世之时“罪名” 尚未解除。但朱熹死后不久,“党禁”解弛,朱 熹的地位开始日渐上升,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 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 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相当大的 影响。
1、,北宋时为太学 博士。南渡后历任中 书舍人、翰林学士、 参知正事。其存世作 品〈咏水仙花诗帖〉, 只用淡雅的笔墨勾勒 出凌波仙子的高洁。 其书法的萧散与诗意 融为一体,共同营造 出一种超然的优雅的 韵致。
• 字会之,江宁人 (今南京)。唯 存书迹〈深心帖〉 书于绍兴十二年 (1142年)之末。 • 前一年他用冤狱 杀害了岳飞,是 年向金纳币称臣, 高宗竟被金封为 “宋帝”。秦桧 于书此帖前三月 刚进太师魏国公。 此帖笔意在米芾 和蔡京之间。帖 末自谓“凝寒笔 冻,殊不能工 也”,
第六章 宋辽金美术
马麟,生卒年不详,南 宋画家。 马远子。麟传家学, 工画人物、 山水、花鸟。论 者认为“麟的笔 法圆劲,比 其父秀润”。传世作 品有《层 叠冰绡图》、《夕阳秋 色图》。
8.吴炳《出水芙蓉图》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 染, 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 枝。作者用俯 视特写的手法,描 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 出淤泥而 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 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 院体画中 的精品。
吴炳,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毗 陵 武阳(今江苏常州)人。工画花 鸟,写生折枝, 妙夺造化,彩绘 精致富丽。绍熙初,光宗赵 悼皇 后李氏,赏识其画,授画院待诏。 画风 谨守院体,作品较多。
9.法常《松树八哥图》
此图画八哥鸟立于 老松干上,鸟 身以极为 概括的淡墨和浓墨画 出,用笔与用墨十分简 练,鸟俯 首啄羽的动 态生动而自然。松干 和松枝以淡墨写出,又绕以富有 变化的藤枝, 虚实相映,笔筒墨 润,堪 称逸品的之作。
林椿,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 塘 (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 (1174~1189) 时为画院待诏。工画 花鸟、草虫、果品,以 赵昌为师, 设色清淡,精工逼真,善于体 现自 然的形态,所绘花鸟果品,小品为多, 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 宛然欲活”。
7.马麟《层叠冰绡图》
此图画梅花两枝,疏 枝绿萼。一枝昂 首,一枝低 头含笑,充分表达出梅花 俏 丽的姿容,此图笔法精工巧 丽,故 有“宫梅”之称。画 幅中部有宋宁宗 皇后杨氏 所题“层叠冰绡”四字,上 部又题七言诗一首,把梅花 喻为汉宫 中的美女,使之更 增添了感情色 彩。
近六十年来的辽金史学研究
辽金史研究辽金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时期,辽金政权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和女真为主建立的,因此反映这两个政权历史的辽金史学也颇具民族特色,是中国史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试就1949年以来辽金时期史学的发展作简要综述。
一、关于辽金史学的综合研究1.中国史学史著作对辽金史学的研究从史学史的角度对辽金史学作综合的研究,重要的成果主要有如下几部: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1957年商务印书馆修订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重印本)对辽金史学的研究包括在第六章《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和第七章《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之中。
金毓黻先生肯定了辽金两朝的史学成就,包括《辽实录》、《金实录》和金朝所修的《辽史》等。
刘节的《中国史学史稿》(中州书画社1982年出版)共分十九个专题,其中有“辽金元明史学概观”专题。
作者虽然认为辽金的史官制度与宋代大体相同,史学派别也没有什么特点,却也表列了辽金实录的修订情况,并简要介绍了辽金两朝官府所修史书。
宋衍申主编、汪受宽副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纲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在其《封建史学的鼎盛》一章里讲了宋辽金元史学,其中作了这样的评述:“辽、金、元三朝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到鼎盛期所体现的多民族史学吸收融合的一部分。
”该书有关辽金史学,不仅剖析了两朝修史制度的因革,而且在记述《辽史》、《金史》编修过程时,简述了辽金官修和私修史书以及野史笔记的情况,指出辽金与元朝史学承继唐宋史学的传统和丰富中国史学内容的民族特色。
瞿林东先生所著《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有关辽金史学集中于第五章《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的深化———宋辽金史学》。
作者以《辽金史学的民族特色及其对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为标题分六个方面(辽代史学的民族特色、辽代史学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辽代史学与民族融合、金代史学与科举考试、纂修实录和编撰《辽史》、金代末年的史学成就)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辽金的史官制度、史学活动、史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史学的成就,突出强调了辽金史学的时代特点,即民族特色和对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
中国书法史课件
04时代书家
PART
智永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李邕 怀素 张旭 颜真卿 柳公权 杨凝式
05书论名篇
PART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书后品》 张怀瓘《书断》
张彦远《法书要录》
06书坛纪事
PART
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在点画和结体上创造了 多种形式,积累了各种经验,到隋唐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出现 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唐书尚法。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 为天下第二行书。
PART
07备注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 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四 三国两晋 南北朝
PART
PART
01朝代
三国(魏蜀吴)公元220-公元280年 两晋(西晋东晋)公元265-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
PART 02书体
魏碑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十国公元902-公元979年
PART 02书体
行书 楷书 草书
篆书
03代表碑帖
PART
《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龙藏寺碑》智永《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陆柬之《陆机文赋》褚遂良《孟法师碑》褚遂良《雁 塔圣教序》李邕《李思训碑》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怀素《论书帖》 《苦笋帖》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怀仁《集王圣教 序》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颜真 卿行书《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
PART 02书体
甲骨文 金文 朱书墨书
玉书石刻
03代表碑帖
PART
甲骨文书法 金文书法 《散氏盘》 《大盂鼎》 《石鼓文》
04书坛纪事
PART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概述1、宋朝的文化发展趋势,基本上与其积弱积贫的国力相应,尽管有其自身发展的某些特点,文化巨匠也层出不穷,唐宋古文八大家,宋朝即占六人,但从总体的格局和气度而言,它终究难以和强盛的唐朝所表现出来的恢弘相比拟。
2、宋代的书法在起点上有着先天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客观方面:○1书法自从实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样式之后,师生相传的“道统”一直未绝。
即使像南北朝时的长期分裂板荡,但因王羲之本成长于东晋,所以“江左风流”也仍由羊欣、智永等人继承下来并传至唐代。
五代的动乱,即发生在中原,而且数年就破坏一次,因此这一绵长的传统遭到了致命的阻断。
○2历代优秀书法遗产遭到兵灾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尽管宋太宗后来命王著鉴定内府所藏刻成《淳化阁帖》,只有二府大臣才能蒙赐一套,它对于促进书法复兴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书法遗产垄断所造成的后果,是真正有天才的书家失去了鉴古开今的良机。
3、宋代书家们大多以唐人为梯航,一则是因唐为近代,书迹还较易寓目,二则便是晋帖已成奇货的缘故。
4、由于唐时对读书人在科举进身和官吏考绩两方面的书法要求到宋代已不复存在,朝野不再以书法相尚,必然使产生大书家土壤贫瘠不堪。
但是毛笔还在使用,于是投机取巧的士子为了博得当世主文者的欢心,竭力模仿他们的书体。
这种及其短视的实用主义做法,造成了宋代特有的“趋时贵书”现象。
5、欧阳修在编纂《集古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认识到当代与古人的差距已至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
与当时已处于书法巅峰的蔡襄一道,为促进宋代书法转机的出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时实践努力,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
他们通过知己知彼的权衡,突破了唐人的樊篱,闯出了一条“尚意”的新路,而帮助他们达到目的的思想武器,即是禅宗。
6、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派别,起源于唐代中期,发展到宋代,已成为士大夫的宗教。
这一方面是因为宋朝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6章PPT课件
一、山水画 • 元代新的绘画风气的到来与赵孟頫的开启密切相关。 •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
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 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状物寄情,属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县
县
叶
叶
茂
茂
台
台
出
出
土
土
35
二、金代绘画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36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37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38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 绘画出现了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 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 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 显著地位,元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 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 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家”的黄公望、 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 人画与工匠画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 展,梅、兰、竹、石为主要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 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11
• 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宋
12
• 青绿山水画在宋代仍受到宫廷贵族的欣赏。
13
•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宋
14
• 到南宋,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生了开创南宋山水 画刚健峻锐,水墨苍劲新风格的南宋四家——李唐、刘松 年、马远、夏圭。
金代时期著名书法家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金代时期著名书法家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金代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
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
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朝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制。
军事上采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
金朝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一统”的朝代。
金朝本是辽附庸的一个女真部落,但因当时辽受宋的影响,所以建国时就使用契丹文字和汉字,金太祖时,完颜希尹和叶鲁奉命创造女真大字,其文字参考契丹文和汉字的结构,有些则是照搬汉字。
在联合宋灭辽以后,采用汉制,后挥师南下攻破宋朝汴京,北撤时不仅掳了徽、钦两位皇帝和臣僚百官,更将公私收藏的图书文籍、名人法帖一并席卷,后来定都燕京,这对金代的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涌现出了很多名家,可以说那时候的金朝书法和南宋的书法可谓南北并立。
因为金朝的书法家,或原为宋臣,或为宋臣之后,都得益于宋人的书学传统。
金代金章宗瘦金体书法赏析金代书法受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影响最深。
金章宗学宋徽宗的瘦金体,很有成就。
王竞擅长草隶,尤工大字,两都宫殿榜题都是竞所书。
党怀英擅长篆籀,为学者所宗。
赵沨擅长正、行、草书,亦工小篆,正书体兼颜、苏,书画雄秀,当在石曼卿上;行草书备诸家体,时人以沨配党怀英小篆,号“党、赵”。
吴激得其岳父米芾笔意,王庭筠在当时学米诸人中,造诣最深,其书法为元初巙子山诸人所不及。
任询具有多方面的才艺,书法为当时第一,《中州集》称他:“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
【2019年整理】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__第6章
• 溪山清远图(局部) 夏圭 宋
二、花鸟画
•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 厅堂壁装饰之需要而创作的承袭五代的“黄家富贵”的花 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 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于笔墨,与院体花鸟画形成鲜明 对比。
1.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
•
双 喜 图
• 元代统治者不仅爱好工艺美术,而且有的甚至还亲自学习 各种手工艺技术。这样,就使得工艺美术和手工艺人的地 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几无异于画师。加上元代对外交往空 前扩大,文化、贸易往来频繁,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增加了新品种,新式样。
一、宋、辽、金的工艺美术
• 定窑孩儿枕 宋
• 保圣寺降龙罗汉像 宋
• 灵岩寺罗汉彩塑 宋
•
山 西 晋 祠 女 彩 塑
宋
• 养鸡女 大足石窟摩崖雕刻 宋来自二、辽、金、西夏的雕塑
• 下华严寺菩萨彩塑 山西大同 辽
• 戏曲人物砖雕 山西稷山出土 金
•
三、元代雕塑
山 西 晋 城 玉 皇 庙
星 宿 之 胃 土 雉 彩 塑
28
• 广目天王 北京居庸关云台山石刻
•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 元
•
渔 父 图
吴 镇
元
• 渔庄秋霁图 倪瓒 元
•
青 卞 隐 居 图
王 蒙
元
二、花鸟画
• 元代花鸟画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延续宋代院体花鸟画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 宋代初期承袭五代后蜀和南唐翰林图画院之制,设立画院。 宋代各朝都沿用翰林图画院的体制。画院崇尚写实,风格富 丽工致。被称为“院体”的宋代宫廷绘画以其丰富的艺术创 作构成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绘画产生了很 大影响。
宋辽金书法作品名称
宋辽金书法作品名称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归去来兮辞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卷赤壁赋宝月帖北游帖春中帖秦太虚见戏耳聋诗三舍人省上诗洞庭春色赋郭君帖祭黄几道文令子帖罗池庙碑书林逋诗后苏过手札跋吏部陈公诗帖辩才帖东武帖渡海帖覆盆帖归安丘园帖获见帖苏轼一夜帖邂逅帖天际乌云帖王晋卿帖新岁展庆帖治平帖中山松醪赋醉翁亭记尊丈帖啜茶帖手扎桤木卷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庞居士寒山子诗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草书卷经伏波神祠花气蕉人诗帖公以道安帖李白忆旧游诗诗送四十九姪帖书杜甫寄贺兰铦诗题苏轼寒食帖跋行书华严经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行书赠张大同书制婴香方自书松风阁诗手札牛口庄题名王长者墓志米芾多景楼诗册方圆庵记蜀素帖虹县诗卷研山铭苕溪诗卷褚摹兰亭序卷 拜中岳命作 大道帖 淡墨秋山诗帖 德忱帖 东山松帖 法华台诗帖 焚香帖 甘露帖 公议帖 韩马帖 湖 州帖 黄绢本兰亭序跋赞 寄魏泰诗帖 晋纸帖 来戏帖 乐兄 帖 李太师帖 粮院帖 留简帖 伯充帖 丹阳帖 临沂使君帖 论草书帖 清和帖 三吴诗帖 岁丰帖 彦和帖 张都大帖 值 雨帖竹前槐后诗卷 紫金帖 箧中帖 臈白帖 三帖卷 砂步诗 帖 珊瑚复官二帖 盛制帖 适意帖 叔晦帖 苏太简参政帖 逃暑帖 殿院帖 王略帖赞 吾友帖 向乱帖 向太后挽词帖新恩帖 行穰帖 元日帖 张季明帖 真 su 帖 政事帖关诗帖蔡襄持书帖页 致公谨尺牍 致公谨尺牍 致彦猷尺牍 自书诗卷 扈从帖 其它名家 赵构 真草书养生论卷 草书洛神赋 赐岳飞批剳卷 徽宗文 集序 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 七绝天山诗 七言律诗 赵佶 草书千字文 小楷书千字文 秾芳诗帖 草书纨扇 闰中秋月 诗帖 题李白上阳台帖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题唐十八学士 五色鹦鹉图题字 夏日诗 祥龙石图 欲借风霜二诗帖 岳飞 还我河山 前出师表 手迹石刻还我河山尽忠报国 书谢眺诗致伯修 老兄尺牍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帖 紫金研帖穰侯出 茶录 澄心堂纸帖 尺牍 楷书告身帖跋 万安桥石碑 行楷书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蔡卞曹娥碑雪意帖蔡京节夫帖八学士图跋手札唐玄宗脊令颂题跋元祐党籍碑蔡松年跋苏轼李白仙诗卷范成大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中流一壶帖范仲淹边事帖远行帖道服赞韩绛陛见帖道服赞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李之仪汴堤帖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潇湘奇观图题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谱图序稿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灼艾帖任询杜甫古柏行沈辽动止帖宁州帖天圣帖朱熹城南唱和诗卷二月日帖书翰文稿书易系辞致教授学士尺牍李建中宠书聿至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同年帖上母帖许昌帖与齐古同年帖与司封诗翰林逋三君帖松扇五诗卷尹君处士帖苏辙怀素自叙帖题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升首夏帖王庭筠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王诜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颍昌湖上诗词烟江叠嶂图魏了翁文向帖卷文彦博内翰帖三札卷王拱辰墓志题诗辛弃疾去国帖徐铉行书尺牍篆书千字文残卷薛绍彭草书手札晴和帖云顶山诗卷杨妹子七言陆游 致仲躬侍郎尺牍 自书诗卷 自书钗头凤石刻 尊眷帖 文天祥 草书木鸡集序 上宏斋帖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 吴说 尺牍 简谅帖 门内帖 识语并焦山题名 吴琚 寿父帖 行书 五段卷 杂诗帖 吴琚其它 章友直 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 张 即之 日本禅院题字 书杜诗卷 台慈帖 小楷佛遗教经 行书 待漏院记 致殿元学士尺牍 张孔孙 跋苏轼二赋卷 张孝祥 柴沟帖 赵孟坚 行书自书诗 致严坚中太丞尺牍 周越 跋王 著草书千字文 元代书法 赵孟頫 \\r胆巴碑 仇锷墓志铭 汲黯传 道德经 与山巨源绝交书 感兴诗 洛神赋 杜甫秋兴 真草千字文 酒德颂 吴兴赋 致德辅教谕尺牍 致埜堂提举友旧执事尺牍 种松帖 致中峰和帖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续千字文卷 行书杂书三帖卷 行书 札卷 行书诗翰 闲居赋 王羲之轶事帖 题烟江叠嶂图 书 简 手札 秋兴赋 七绝诗册 国宾山长帖卷 昔寻李愿诗卷 题烟江叠障图 寿春堂记 三门记 归去来辞 管道曻秋深帖 赤壁赋鲜于枢《尺牍》陶渊明归去来辞 韩愈进学解韩愈石鼓歌草书秋 怀二章草书苏轼海棠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诗杜工部行次昭 陵诗卷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 论草书帖麻征君透光古镜 歌诗赞卷晚秋杂兴诗王安石杂诗卷醉时歌御史箴卷 张彦享行状稿卷 邓文原 致景良郎中尺牍 瞻近汉时二帖跋 五言律诗 题松风阁卷 清居院记临急就章 家书帖芳草帖 跋褚遂良倪宽赞 跋王 羲之雨后帖桐川帖 康里巎巎 跋赵孟頫道德经 草书张旭笔法 奉记帖 李白古风诗 李白 诗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述笔法唐诗六首致彦中尺 牍谪龙说 冯子振 虹月楼记卷 题国诠善见律 题易元吉《草虫图卷》 题展子虔游春图跋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厚爱帖梦朱子 尚札 致景亮书册 与中峰明本札 与中峰和尚书 雪晴云散梅花诗卷夏山隐居图轴王冕行草诗笺吴叡隶书离骚卷篆隶书卷篆书千字文卷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轴台仙阁记行书卷题画二诗卷万岁通天帖小楷题跋小楷诗札行草手札自书杂诗卷龚璛跋黄庭坚帖教授帖静春堂诗集序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淡室诗小楷江南春三首杨维桢草书七绝诗轴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张中桃花幽鸟题跋真镜菴募缘疏卷周上卿墓志铭俞和临定武兰亭临乐毅论千字文篆隶册行书诗卷左氏传小楷册白珽陈君诗帖墨竹诗册曹善书山海经序册陈基手札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段天祐安和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金声钱谱赋柯九思老人星赋上官宫词《陆浚之皇极赋跋》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陆居跋鲜于诗赞仁苕之水诗饶介兰亭帖沈右《风过帖》陶宗仪篆书册王逢五言古诗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吴镇心经卷雪夜作虞集跋饮中八仙图跋赵孟頫书陶诗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致白云法师札张渊五言古诗帖郑思肖行草题跋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孛术鲁翀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卷陈绎曾耶律楚材袁桷陆广迺贤欧阳玄钱良佑仇远萨都剌盛熙明邵亨贞泰不华王礼寔王立中周伯琦赵雍余阙雅琥虞堪朱德润赵世延明代书法董其昌濬路马湖记百羽扇赋别赋草书册页草书横幅草书七绝诗轴草书手札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琵琶行临颜真卿书题跋行书临柳公权书兰亭诗临米芾行书长卷临圣教序临苏东坡临王右军临徐浩书张九龄告身临颜蔡明远帖题张旭杜甫醉歌行酒德颂楷书乐毅论临兰亭叙临颜真卿裴将军诗罗汉赞行草册页麦饼宴诗轴女萝绣石壁五言诗其它扇面书画合册蜀素帖后跋苏轼和子由论书唐诗联句行书行书立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行书五绝行书轴岳阳楼记张旭古诗四帖后跋方旸谷小传。
《中国书法史》教学笔记
7、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刘恒著。
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分 配到首都博物馆陈列部工作 。1986年调中国书 法家协会编辑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篆刻作品获1983年全 国篆刻征稿评比优秀作品奖,入选全国第二届 书法篆刻展、国际书法展;书法作品获全国第 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入选全国 第三届书法篆刻展 。
克罗齐(Benedetto
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
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 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 主要是意志行动。一切历史当它不 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 就变成了编年史。
Hale Waihona Puke 书法史的构建及存在问题 书法史是书法艺术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基础,
但迄今为止,这一基础的研究还很薄弱,存 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1、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叙作品 和书家,三千多年的书法史往往呈散断现象 的缀合、对现象的解说,很少能体现通史之 融会贯通的学术思想,也很少有史学意义可 言。
20 宋史 元·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 张廷玉等 332 25 清史稿 民国· 柯劭忞 550
1、已有的书法断代史成果:
以历史年代分为先秦秦代、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代七卷。近300 万字、1000余幅图版的双色套印文本中,完整、 深刻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三千多年间的嬗变轨 迹,论据详实、新见迭出,该套丛书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考古、艺术等许多领域。江苏教 育出版社对这一选题计划从1995年初立项,到 全套出版已经整整历时8年,投资费用高达150 万元。整套图书投资巨大,类似的例子在出版 社并不多见,该书所提供给读者的文化价值是 无限的。
作文素材书法
作文素材1——书法一.书法简介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008年6月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历代书法家1.秦代a.李斯: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就把这任务交给李斯;李斯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b.程邈:字元岑,生卒年不详,相传他首行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程邈把流传在民间的各种书体搜集在一起,潜心研究;十年后,终于创造出书写便利、又易于辨认的三千个隶字来;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c.赵高:嬴姓赵氏,秦二世时丞相2.两晋a.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b.王献之:王献之少负盛名,有“小圣”之称;3.南北朝时期敦煌书法: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一般以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4.隋唐五代a.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b.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5.宋辽金a.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b.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c.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d.蔡襄: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6.元代赵孟頫fǔ: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7.明代祝枝山: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8.清代赵之谦;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三.关于书法的价值和意义书法的收藏,其热度在近几年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冲天之势不可遏止;究其原因,艺术品市场化是不可否认的,但其真正的价值和市场价格却是不可同日而语;有的人拿着钱想买些书法作品,第一要问的便是作者的身份,一句话“有名吗”其实,中国的书法在过去,除了行文记事、是文人士大夫用来怡情遣性的活动;从米芾的书法成交几千万元到黄庭坚书法拍卖过亿元看,书法的价值确实高深莫测;但这种价值决非存在于书法本身,更多的是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为宋朝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和黄庭坚,其文学和诗词也决不亚于书法的成就,不过是被书名而掩罢了;而其所书写的也几乎是自已的短章诗文,人文价值可想而知;再者,从宋朝流传至今一千年在美国传世五十年就称为文物,一千年的流传,我们且不说是名家的书法作品,即便是民间的一本帐簿,其历史价值也自然不蜚;四.关于书法的名家名言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2.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3.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五,演变1.书法艺术的产生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2.书法艺术的发展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3.书法艺术的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特点: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后世的技法在此基础上虽有所丰富和变化,但不再有本质突破;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其代表作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4.书法艺术进入个性化时代宋以后,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随意挥洒的行书尤为盛行;清代书家们将中国书法艺术两大传统较完整地开发出来,对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传承作用;六.寻找高考素材片段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梁武帝萧衍称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赞叹:“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大诗人李白曾赋诗:“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北宋黄庭坚曰:“右军笔法,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待之;”当代书坛泰斗启功曾为临沂王羲之故居题诗:“琅琊众望标千古,王草颜真冠书府;我今执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中国美学史 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体验”
“体验”是一种个体性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由自觉性和强烈的情感选择性,也有很大 的主观随意性和直觉性,有别于逻辑思考。“体验”表征着“涵泳”是一种为“求本”“复 性命之本然,求造圣贤之极”的个体性生命意识的自觉活动。这就是朱熹所说的“读书须是 以自家之心体验圣人之心。少间体验得熟,自家之心便是圣人之心”。(《朱子语类》卷120) 在“体验”的状态下,由此,也就有了“吾心”便是“天心”之必然逻辑。
就门类和形态美学而言,则有哲学美学(儒学、道学、禅学、藏传佛学、中国伊斯兰等)、 文学美学(诗论、文论、词论、散曲等)、艺术美学(书论、画论、乐论、律论、金石学 等)、设计美学(器物、服饰、家具、舟车、机械、建筑、规划、风水、陶瓷、髹漆、装饰 等)、生活美学(风俗、文玩、园林、女红等)等各领域美学样态的全方位展开。
北宋东京继承了后周汴梁的城市规制,打破了汉唐长安城传统封闭的里坊制度,呈现出了城 市的新结构。第一,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皇城正南的御路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 州桥以东、以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也为繁华街区。第二,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 州桥以北为住宅,州桥以南为店铺。第三,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实际上变住为商,商 住合一。第四,集中的市场与商业街并存,如大相国寺,被称为“瓦市”,其“中庭、两庑 可容万人”,“每一交易,动计千万”。在一些街区还存在夜市,如马行街“夜市直至三更 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有许多酒楼、餐馆通宵营业。《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等都 真实地反映了东京商业街的面貌。到北宋末年,东京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集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为一体的大都市。
400多年征战与大一统的时空流变,始终都是以“中华”天下观为核心,而且力量强大的政权, 都把自己看作中国的正统,坚持着中国天下观和中心观。因此,宋辽金元时代多样性的时空 美学同时又是中国型的天下观中的美学。宋辽金元时期的空间分割、流动、统一,同时也呈 现出中华民族美学的分类、流动、统一。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 作者北宋 末期优秀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作者通 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 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 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 侧面。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 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其次,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 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 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场 面繁广的当推宋代张择端的工笔淡设 色 《清明上河图》。画家以高度写实 的手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沿汴河展 现的清明时节的风光,从城郊农村风 光开始,以汴河船舶往来为线索,渐
李公麟
维 摩 诘 图
网 友 摹 本
五马图 李公麟
纸本 墨笔 纵29.3厘米 横225厘米(日)私人藏
五马图 李公麟
五马图 网友摹本
李公麟《五马图》介绍
此图画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 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马后有黄庭坚小 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月等, 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做,是李公麟 传世精品。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 用淡墨略加渲染,很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 瞄画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 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任务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 气韵飞动。
宋 佚名
人物画
•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 李公麟——《五马图》、《维摩演教图》、 《临韦偃牧放图》、《昭君出塞》、 《蔡琰还汉》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李唐——《采薇图》 • 梁楷——《泼墨仙人图》
朝 元 仙 仗 图 武 宗 元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李公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扈从帖》,用笔简练精巧, 结体闲雅温静,于洒脱中可见 优游飘然的情境。
《澄心堂帖》
《扈从帖》
读诗歌,了解书法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掉歌头》
2、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 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 “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 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其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 碑》、《赤壁赋》、《醉翁亭记》等。
朱熹 (南宋)
张孝祥(1132—1170),字国安,号于湖 居士,和州乌江(晋安徽和县)人。张孝祥 天资敏妙,政事、文章、诗词、翰墨皆远过 于人。其书法从颜真卿、米芾出,而能自变 一体。传世墨迹有《台眷帖》、《关彻帖》 、《紫沟帖》等。
苏轼 比如其中一些 “我”字,不取钩, 而是一泻而下; “州”等字末尾均 以锋利之锋芒而写 出。
苏轼 归去 来兮 辞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 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 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洞庭春色赋》 笔意雄劲,姿态闲 雅,潇洒飘逸,而结 字极紧,集中反映了 苏轼书法“结体短肥 ”的特点。
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 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 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 。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 书画当观韵,皆是此意。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 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 学家、画家。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 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 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 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 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5、宋徽宗赵佶(1082-1135)
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他 广泛收集民间文物,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 《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 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 变化二薛(薛稷,薛曜 ),形成自己的风格,号 “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 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后
世称他黄山谷。《宋史· 文苑传》称他: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 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书法博采众长,结体紧凑,代表作有《书李 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 诗卷》、《花气熏人帖》等。
用笔生涩老辣,结字呈放射状。
宋四家
1、蔡襄 (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 之前。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 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蔡襄楷、行、草书皆能。 蔡襄书法宋人 皆奉为第一,尤为欧阳修、苏东坡所推崇 ,苏东坡认为他本朝第一。
《澄心堂帖》 全文以行楷写成,結构端正略 扁,结体沉稳端雅,拥有雍容 华滋的韵味。
yao
南宋四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以诗、词、散 文著称于世,并长于史学,兼善书法。草书 习张旭,行书学杨凝式,有《自书诗卷》、 《怀成都诗卷》、《上问帖》、《野处帖》 等传世,其中《自书史卷》可视为陆氏的代 表作,用笔沉雄苍老,精爽飞越。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 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有《石湖集 》、《吴船录》等。范成大诗词、文章皆善 ,尤以诗名世。范式书法主要工行草,师承 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大家而自变一体。
《蜀素帖》 此帖用 笔多变,爽劲利落, 随意而适,表现了动 态的美感。
《论草书帖》,草书。纸本。随笔一则。纵24.7厘米,横37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取法晋人,字里行间流露出米 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
北宋时期的书法
• 欧阳修与其书学思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 忠集》、《集古录》等。
范成大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 紫阳、考亭、云谷老人等。存世作品有《秋 深帖》、《城南唱和诗》、《卜筑帖》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秋深帖》,用笔轻捷 自如,笔力柔弱,但却信笔草草,结字平正 典雅,字距紧密行距宽松,墨色浓淡相宜, 他的书学思想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苍 劲 老 练
《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 物院。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 拘谨,从第三行开 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 然,于点画亦不大注意,而极得天然之妙。
《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第二行还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 开 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大注意 ,而极得天然之妙。
《松风阁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 ,意韵十足,堪称行书之精品。
4、米芾(1051-1107) 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 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 止颠狂,人称“米颠”。 在书法方面,他在宋四家中虽同为尚意 ,但更多的属于传统尚法派,恪守晋法。崇 尚二王,深得二王父子笔意,尤其擅长临摹 ,人称其字为集古字。同时他提倡在二王基 础上概括出来的平淡天真的意趣。代表作有 《蜀素帖》、《珊瑚帖》等。
又说学书不必倦于笔砚,多阅古墨迹,求 其用意,所得宜多,指出书学不能死学, 而要活用,此乃“得意忘形”也。他还进 一步认为:“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 仿他人,谓之奴书。”这些见解不仅改变 了自己,还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这些重 要的论断,是“尚意”书风的理论先导, 为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尚意”书家的 出现提供了契机。
书学思想: 欧阳修以振兴书学为已任,编成《集 古录》,他呼吁全社会都能于书法用 功,振兴书学。身体力行,单日学草 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十年不 倦,以使自己的书法实践和认识水平 不断提高。正是因为他编写《集古 录》,得以拓宽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逐步获得真理 所致。他阐述书学当通过个别,寻求 共性,一旦把握共性,则可达到一通 百通。即“遗貌取神”。
宋朝
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 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 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 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米芾、黄庭坚、蔡襄)。四家之外,宋徽宗赵 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趋时贵书"含义 北宋前期书坛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 象,即学书者大多不愿师法古人,而 是本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趋时所尚,称 为“趋时贵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