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词原文注释赏析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词原文注释赏析高阳台·西湖春感[宋]张炎接叶巢莺⑴,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⑵。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
万绿西泠⑶,一抹荒烟⑷。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⑸,草暗斜川⑹。
见说新愁⑺,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⑴接叶巢莺:化用杜甫诗句“接叶暗巢莺。
”意为“黄莺已进碧叶下的巢中”。
⑵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⑶西泠:杭州西湖桥名。
⑷一抹:一片。
⑸韦曲:唐时长安城南皇子陂西韦氏、杜氏累世贵族所居之地名。
词中借指豪门旧居。
⑹斜川:地名。
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
陶渊明曾作《游斜川》诗,词中借指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
⑺“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赏析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上阕开头三句“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意为黄莺已进碧叶下的巢中,飘荡的轻絮,被微波卷入水中。
太阳还没落山断桥处停满了回归的游船。
这里从写景起笔,黄莺进巢,轻絮飘荡,游人早归,说明到处都是残花败絮,没有留恋忘返的美景。
此景衬托出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春日美景将去还能够畅游几次?想再看花开又要等到明年。
此二句抒发出朝不保夕的无限哀愁。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
到蔷薇花开时,其他花已败落的狼狈不堪让人可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更让人感到凄凉的是,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本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片荒烟。
今昔对比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
上片词人对春暮时景物的描述,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词中以景示情,以情带景。
第05辑 元曲(一)-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夺分秘笈 Word版含解析.doc
第5辑元曲(一)【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张可久《普天乐·西湖即事》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张可久《普天乐·西湖即事》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普天乐·西湖即事》是由张可久所创作的,此曲想象丰富多彩,比喻新颖独特,幻想与现实相融合,使西湖夜景更加柔媚动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普天乐·西湖即事》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普天乐·西湖即事》元朝:张可久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
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
缥缈佳人双飞凤,紫箫寒月满长空。
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
《普天乐·西湖即事》古诗简介《普天乐·西湖即事》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散曲作品。
此曲是咏写杭州西湖黄昏和月夜的美景,有现实的描绘也有奇异的想象,另外也富有空间和时间的转换。
全曲想象丰富多彩,比喻新颖独特,幻想与现实相融合,使西湖夜景更加柔媚动人。
《普天乐·西湖即事》翻译/译文西湖的景色仿佛人间仙境。
在青松影里,有一座蕊珠宫;在红藕香中,有一个蓬莱洞。
空中一片片云朵像千机织成的彩锦,天上一道长长的银河像冰一样明亮皎洁。
一对佳人双双骑着飞凤,吹着紫箫向寒月、长空飘逸而去。
这时候,晚风轻拂着阑干,只听得到处是采菱人所唱的歌,只看见四面是渔船上的灯火。
《普天乐·西湖即事》注释⑴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普天乐:曲牌名,正体句式为三三、四四、三三、七七、四四四。
⑵蕊珠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宫。
⑶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⑷“千机”句:形容天上的云和彩霞像织女用织机织出的千重云锦。
⑸缥缈:隐隐约约。
双飞凤:谓凤凰有两只彩翼。
⑹紫箫:古人多截紫竹制箫笛,故称紫箫。
《普天乐·西湖即事》赏析/鉴赏《普天乐·西湖即事》创作背景张可久一生喜欢游山玩水,杭州西湖是他流连时间最长、吟咏最多的地方。
他写下了百余首以西湖为题材的散曲作品,这首小令就是其中之一。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普天乐·西湖即事》整体赏析中国民间早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
2023年《水龙吟 西湖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水龙吟西湖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水龙吟西湖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1水龙吟·西湖怀古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古诗简介《水龙吟·西湖怀古》是由南宋陈德武创作的一首词。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引出怀古思绪。
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睛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
“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
最后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的感情。
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创作了这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
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
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写得慷慨悲壮。
翻译/译文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
临堤有台榭楼参差,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游人到处弄舞歌吹。
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
南渡百年来人们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平生大志。
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登临这地形险固的地方,感伤古今沧桑臣变,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请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把“销金锅”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
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
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
⑵“东南”句:指杭州,此句化用宋仁宗《赐梅挚知杭州》诗句:“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的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的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的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酒泉子【宋】潘阆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呼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参考译文】常常想起西湖的景色。
昔时,我爬上高楼,整日斜倚栏杆向远处眺望。
平静的湖面,三三两两的渔舟在悠悠垂钓,远处的小岛呈露出明丽的秋色,正是一抹淡远的清朗。
在开满芦花的芦苇荡里,传来了笛声,时断时续。
蓦地,白鹭惊起,成排地掠过水面。
自从离开那里,我闲暇时整理钓竿仿佛又回到她身旁,悠然一缕思绪不由飘入西湖清秋那一片水色云光中。
【阅读训练】(1)作者选择了“____”、“_____”、“______”等景色,写眼见,写耳闻。
((钓鱼舟笛声白鸟))(2)“____”两字从“长忆”转到现实。
“_____”不仅呼应上片的“钓鱼舟”,而且表现了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
(闲整钓鱼竿)(3)下片的“_____”与“_____”相呼应,颇具情味,在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
(依约忽惊起)(4)有人说“长忆西湖”中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另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
(5)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①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
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欲归隐的情感。
②虚实结合。
起手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6、作者回忆了哪些西湖美景,在描写景物方面有怎样的特点?(6分)答:作者回忆的景物:①在清秋天气里,云水烟波之上的小岛,②三三两两悠然自在的垂钓小舟,③笛声从芦花深处传来,渺茫幽远,④成行的白鸟倏然而惊、翩然而逝。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
(元)汤式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2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感叹。
(2分)
2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
(5分)
参考答案:
21.(2分)萧条冷落昔盛今衰(一点1分)
22.(5分)①对比(1分):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
(1分,举出一处对比并分析作用,即可得1分)②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1分):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
接着依次化用。
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
(2分,举出两处诗句并分析作用,即可得2分)。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十五)(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语文专题练习(十五)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11分)水龙吟西湖怀古南宋·陈德武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①,天吴移水②,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注】①力士推山: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丁力士推山的故事。
②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引出怀古思绪。
B.“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句用铺叙手法展开对西湖景致的描写。
C.“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句作者斥责豪杰们都忘却了当年收复中原的决心,表达他一人孤独奋战的无奈之情。
D.“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
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
E.全词运用了衬托、反问的手法。
词的上阕以美景衬哀情,抒兴亡之思。
下阕由怀古转入伤今,直抒胸臆。
2.有人评论此词“达情曲而蕴蓄”,请结合下阕内容加以赏析。
(6分)二、(2016·西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11分)采樵作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3.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4.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11分)巴西①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杜甫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
②万井:指巴郡。
舂容:江水冲击之声。
5.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汤式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双调〕天香引·西湖
感旧汤式
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①,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①干戈: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杭州,和朱元璋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汤式。
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
有人评价这首元曲在谋篇布局方面极具特色,请结合整首曲子简要分析。
1.不明概念内涵,把诗歌谋篇布局与表现手法等同起来。
如第2题,有的考生在分析最后一句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色时,从“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而没有理解最后一句其实就是诗歌的主旨句,因而不知道是卒章显志,这就是没有明确表现手法与谋篇布局的概念所致。
2.不立足于全篇,只从局部来分析谋篇布局特色,这
样的分析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真正把握诗歌的谋篇布局特点。
如第3题,有的考生在分析其谋篇布局方面的特点时,从“问西湖昔日如何?”“问西湖今日如何?”两个问句中得出了“设问”这一特征,这就是不从全篇的角度把握的结果,如果立足于全篇,就很容易概括出“巧用对比”和“首尾照应”这两个谋篇布局的特色。
卜算子·感旧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感旧原文|翻译及赏析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
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好。
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
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说。
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
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
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
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
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
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
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
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
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
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
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
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第一篇: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天香引?西湖感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汤式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释】①“朝也笙歌”二句:言朝朝暮暮都在演奏音乐。
极力渲染西湖的繁华。
②干戈:指战争。
③“昔日”句:仍形容西湖之繁华。
④“今日”句:描绘西湖之荒凉。
落日沧波:夕阳西下时的碧波中。
⑤人物消磨:人们意志消沉。
⑴天香引:即“蟾宫曲”,曲牌名。
⑵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化用林升《题临安邸》诗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笙:管乐器。
⑶干戈:指战争。
⑷南柯:典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落魄侠士淳于棼酒醉后睡在南边槐树下,梦入槐安国,极尽显贵。
醒来始知是一场梦,他作太守的南柯郡原是槐树下一蚁穴。
【1】【翻译】问西湖过去是怎么样?那时候早晨一片笙歌,晚上也是一片笙歌。
问西湖现在是什么样?现在早晨一片干戈,晚上也是一片干戈。
过去呀,二十里长堤酒楼相连,春风里身着锦绣的游人络绎不绝。
如今呀,偌大湖面只见两三只打鱼船,在沧波落照间隐没。
好时光已一去不返,多少风流人物消磨殆尽。
过去的西湖呀,已是今日的梦里南柯。
【赏析】:公元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
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
这首小令的题目虽为《西湖感旧》,实际上是感叹整个杭州的盛衰,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要求和平、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
汤式元末明初散曲作家。
生卒年不详。
字舜民,号菊庄。
元末象山(今属浙江)人。
曾补象山县吏,因非其志,后落魄于江湖间。
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待汤式甚厚。
朱棣继位后,亦常有赏赐。
汤式性好滑稽,著有散曲集《笔花集》。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长淮:即淮河。
颍:颍水,淮河支流。
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 “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白居易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大风悲歌湘水悠悠,一叶扁舟,承载着一个忧郁的青年男子。
船舷划开的水波,勾起了他对屈原的怀想,两行清泪溅起了湘水朵朵涟漪。
这是西汉的天空,无论如何,汉朝的天空下,容不得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在长安城里栖身。
这青年就是贾谊。
贾谊是汉代难得的青年才俊,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二十出头便入长安,被文帝召为博士。
贾谊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每次文帝将诏书交由博士们商议,未及大家发言,贾谊的滔滔宏论就让大家无言以对。
西汉初,朝中大臣大多是靠打仗封赐官职,个个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低下。
文帝是在众大臣铲除诸吕集团阴谋后拥立为代王的。
文帝虽然对那些大臣们主张的“无为而治"不满意,但思谋着自己今天地位的来源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就在这个时候,贾谊出现了。
犹如鸡群中的一只丹顶鹤,大江中的一叶孤帆,贾谊也实在耀目得与众不同,因此,贾谊深得文帝称许,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让那些老博士们脸面无光。
起初,大家还能容忍,渐渐地,有人就开始排挤他了,尤其是周勃、灌婴等老重臣对贾谊极为不满。
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周亚夫的父亲,他甚至贬低贾谊,说是洛阳人年纪轻轻,读了一点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还想专权!本来汉文帝欲擢升贾谊为公卿大夫,也只好改做长沙王的太傅了。
长沙地界蛮荒地湿,盗匪横行。
说是去任太傅,其实和被贬官没有二致。
所以,在去任途中,船过湘水,自然联想到了屈原遭贬被放逐湘水,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的情形,难免伤心落泪。
说实在的,文帝对贾谊的才略是十分赏识的,当时的许多律令改革,都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但他是众大臣和同姓诸侯王拥戴起来的,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文帝不可能为了贾谊而贸然得罪这两大集团,只好将贾谊改任长沙王的太傅。
这也是文帝采取的一个不得已的折中办法,既封了大臣们的口,也不至于留任朝中给自己惹来麻烦。
贾谊的悲剧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他自身的缺失。
《天香引西湖感旧》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天香引西湖感旧》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doc》【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汤式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古诗词鉴赏——元曲题目
千古独绝之文字——元曲鉴赏训练题湖北/田海波一.咏物写景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兰·春宴元·元好问梅残玉靥①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②,宜唱喜春来。
[注解]①.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
②.桃杏拆:拆,拆裂。
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①.后人在评价这首元曲时都认为“柳破金梢眼未开”这一句写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曲作简要分析。
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曲内容具体说明。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元·王和卿弹破庄周梦①,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
难道②风流种,唬杀③寻芳的蜜蜂。
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注释]①“弹破”句:意为蝴蝶大得竟然把庄周的蝶梦给弹破了。
②难道:难以描述。
③唬杀:吓唬;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
元人陶宗义在《南村辍耕录》说:“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云云,由是其名益著。
”陶宗义认为“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的根据是王和卿在《醉中天•咏大蝴蝶》有这样的描述。
请你结合这首元曲,紧扣“大”蝴蝶,谈谈这首元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寿阳曲·烟寺①晚钟元·马致远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②人静。
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③?[注释]①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
②礼佛:即拜佛。
③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①.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②.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元·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①,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②,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③来梦里。
[注释]①破蕊:开花。
关于蹉跎的133个诗句
关于蹉跎的133个诗句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福《明日歌》2.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4.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5.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6.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李端《送友人》7.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8.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9.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孟浩然《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10.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王维《老将行》11.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韩愈《石鼓歌》12.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许浑《早秋》13.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14.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李白《长歌行》15.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杜甫《蒹葭》16.岁阴生计两蹉跎,相顾悠悠醉且歌。
——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17.初心自慷慨,白首还蹉跎。
——刘从益《岁除夕次东坡守岁韵》18.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19.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20.戃恍旧游如隔世,蹉跎壮志莫论功。
——张元干《次韵赵元功赠李季言之什》21.邂逅三年为此客,蹉跎一事竟何成。
——方回《春尽》22.商量嫩蕊暂留住,后来载酒无蹉跎。
——李弥逊《春日同游梅花坡韵赋诗坡字》23.西州彼此意何如,官职蹉跎岁欲除。
——白居易《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24.岁月蹉跎飞不进,羽毛憔悴何人问。
——刘长卿《小鸟篇,上裴尹》25.片心休惨戚,双鬓已蹉跎。
——白居易《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26.岁月易蹉跎,关山更重叠。
——释文珦《怀友·故交今何处》27.征戍在辽阳,蹉跎草再黄。
《朝天子西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中吕]朝天子·西湖【元】徐再思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
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释】①朝天子:曲牌名。
②里湖、外湖:西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
③销金锅:比喻挥金如土,用钱如沙,像销金的锅子一样。
④锦绣窟:言西湖是衣锦披绣的窟穴。
【译文】西湖春色无处不在,它兼有真山真水和真画图之美,湖水澄澈明净,就像是玲珑美玉。
面对西湖,它添人酒兴,给人灵感,它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美。
西湖如此之美,一年四季游人不断,人们花在西湖上的钱难以数计。
西湖又因苏堤、梅花墓而更显得清雅恬淡。
【阅读训练及答案】(1)读此曲,不禁让我们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的哪个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适中的“老苏”是指______,“老逋”是指_____,“杨柳堤”是指_____。
(苏诗、林逋、林逋墓)(3)全曲前四句“写景”,后四句“_______”。
(抒情)(4)此曲描写西湖的湖光山色,描写西湖的繁华,但最后却落在了象征“高雅”和“____”这两个点上。
(恬淡)二:1.作品中“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一诗中“ ”的诗句;“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中,“老苏”指,“老逋”指,“杨柳堤”指,“梅花墓”指。
答案1. 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堤;林逋墓。
2. 西湖的景色之美;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赏析:这是支描景小曲,描写西湖之美。
诗人眼中的西湖,有如“天堂”,诗融宋苏轼、柳永状西湖诗词为一体。
绘出西湖碧波荡漾、荷花飘香、晴阴皆美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
同时于自然之景中有游船、笙乐等人的活动,展示出一派欢歌笑语、天顺民昌的盛世之景。
赞美西湖生气盎然、甜美和熙、胜似“天堂”,溢美之词漾溢其间。
《天香引·西湖感旧》的译文与鉴赏
《天香引·西湖感旧》的译文与鉴赏《天香引·西湖感旧》是元末明初散曲家汤式所创作的一首小令。
这首小令用西湖的“昔日”与“今日”进行对比,写出的是“昔日”的“笙歌”“酒楼”“香风绮罗”,“今日’’ 的“干戈”“渔船”’ “落日沧波”,作品在最后还归结出了总的感受。
此曲用事实说话,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素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怀旧”的情绪跃然纸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天香引·西湖感旧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杭州在北宋开始繁华,到南宋因为成为首都而极度繁荣,是统治者和豪门贵胄的销金窟和安乐窝。
但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和张土诚两支军队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前后经过大约十年时间的战争,其中有许多非常残酷的虐害百姓的事件,杭州一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杭州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作者汤式生活在元末明初,亲眼目睹了杭州由盛转衰的过程,感触自然非常深,这首小令正是有感于杭州之今昔巨变而作。
原文:《天香引·西湖感旧》元代:汤式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释:天香引:曲牌名,也叫“蟾宫曲”、“折桂令”。
属北曲双调。
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
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3]西湖:指浙江省杭州的西湖。
南宋小朝廷曾偏安江左,定都临安。
这里以“西湖”代指南宋的京都。
笙歌:笙,簧管乐器。
笙歌,笙所伴奏的歌曲。
干戈:指战争。
也:语助词。
沽酒楼:酒楼。
绮罗:有花纹的丝织品,极力形容昔日西湖的繁华。
个:前一个语助词,用在某些表时间的词和副词之后;后一个,为量词。
光景蹉跎:指光阴白白地流逝过去。
消磨:消沉,磨灭。
言人们意志消沉。
南柯:梦。
《蟾宫曲·咏西湖》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蟾宫曲·咏西湖》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蟾宫曲·咏西湖》原文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二、《蟾宫曲·咏西湖》原文翻译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
雨也适宜晴也适宜,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
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欢声笑语,笙歌弹唱,没有那一天不沸沸扬扬。
春暖时节百花芬芳,庄稼丰收四季安康。
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三、《蟾宫曲·咏西湖》作者介绍奥敦周卿(生卒不详),女真族人。
似与白朴同时,元初人。
字周卿,号竹庵。
奥敦是女真姓氏。
《全元散曲》存其小令2首。
其先世仕金。
父奥敦保和降元后,累立战功,由万户迁至德兴府元帅。
周卿本人历官怀孟路总管府判官、侍御史、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
为元散曲前期作家,与杨果、白朴有交往,相互酬唱。
今存小令二首,套数三曲。
《太和正音谱》列为「词林英杰。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原文,《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原文翻译,《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原文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二、《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原文翻译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
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刮去竹上的青皮写下我楚辞般的诗句,白粉光洁香气浓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迹。
西湖最盛 为春为月-阅读答案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aacute;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和《与朱元思书》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约束,阻止。
西湖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西湖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西湖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西湖春日王安国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释】①争得:怎得;②巇崿(xīè):指山峦。
1.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6分)2.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CEA.首联的意思是:怎能得有杜牧那样的才华横溢之士来西湖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呢?B.中间四句转入对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写,这是十分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
C.颈联写湖光,借画舫点缀,“破涟漪”一语,写出游船的.幽闲和湖水的不平静。
D.诗中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不仅描摹出作用于视觉的生动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和欣欣向荣。
E.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其中的“且”字,有“苟且”之意,表明诗人才情不及杜牧,心存惭愧。
参考答案1.(6分)额联颈联四句,一句一景。
描写寺院香火之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1分);楼台于夕阳斜照中酒旗招展((1分);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1分);西湖之上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1分)。
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2分)。
(意思对即可)2.(6分)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也同开端吻合(1分)。
诗人说,人生难有杜牧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
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2分)。
“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
使结构紧严,浑然一体(2分)。
(意思对即可)3、CE(C项,“湖水的不平静”错误,湖水应该是平静的;E项,“其中的‘且’字,有‘苟且’之意,表明诗人才情不及杜牧,心存惭愧”错误,“且”应该是“姑且”的意思,尾联的意思是“人生难有杜收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赏析《西湖春日》是他在杭州游览西湖春景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阅读训练附答案
导读:《天香引・西湖感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注释】
①“朝也笙歌”二句:言朝朝暮暮都在演奏音乐。
极力渲染西湖的繁华。
②干戈:指战争。
③“昔日”句:仍形容西湖之繁华。
④“今日”句:描绘西湖之荒凉。
落日沧波:夕阳西下时的碧波中。
⑤人物消磨:人们意志消沉。
⑴天香引:即“蟾宫曲”,曲牌名。
⑵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化用林升《题临安邸》诗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笙:管乐器。
⑶干戈:指战争。
⑷南柯:典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落魄侠士淳于棼酒醉后睡在南边槐树下,梦入槐安国,极尽显贵。
醒来始知是一场梦,他作太守的南柯郡原是槐树下一蚁穴。
【1】
【翻译】
问西湖过去是怎么样?那时候早晨一片笙歌,晚上也是一片笙歌。
问西湖现在是什么样?现在早晨一片干戈,晚上也是一片干戈。
过去呀,二十里长堤酒楼相连,春风里身着锦绣的游人络绎不绝。
如今呀,偌大湖面只见两三只打鱼船,在沧波落照间隐没。
好时光已一去不返,多少风流人物消磨殆尽。
过去的西湖呀,已是今日的梦里南柯。
【赏析】:
公元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
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
这首小令的题目虽为《西湖感旧》,实际上是感叹整个杭州的盛衰,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要求和平、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
汤式
元末明初散曲作家。
生卒年不详。
字舜民,号菊庄。
元末象山(今属浙江)人。
曾补象山县吏,因非其志,后落魄于江湖间。
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待汤式甚厚。
朱棣继位后,亦常有赏赐。
汤式性好滑稽,著有散曲集《笔花集》。
【阅读训练】:
1.这首小令的曲牌是______。
(1分)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
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
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3.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天香引。
2.B。
3.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