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_以学定教浅析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要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指把学生的预备性学习活动置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前,主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课方法,在正确诊断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合理用力,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教师要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在指导学法、提升学力上下工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人的发展本质处思考,核心是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知识为基础的价值取向,转变成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宰”“控制”的意识,改变学生“顺从”“依附”的地位,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
因为只有当学生持有一种主动介入的态度,才能使“发展学生”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教育境界。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教学中的儿个敬感性问题
一是“赶着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学习,缺少作为主体所应具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拖着走”,LI标山教师圈定,问题山教师给定,方式山教师规定,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无法展现灵性和智慧。
三是“齐步走”,由于设定的问题延展空间较小,不少学有余力的学生无法“吃饱”,课堂对他们而言,只是陪其他同学度过的“难熬光阴”。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习心得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习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习心得金秋十月,作为国培小学数学的学员,我有幸参加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研修活动,我深深地觉得这次研修活动让我益匪浅。
我谈谈对此次活动的一些心得,与老师们交流。
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
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
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
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
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
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
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 以学定教在教育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争论,即是“先学后教”还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
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但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教师应该先学好所要教授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教学。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掌握来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对学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教学指导。
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具备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意识。
然而,“先学后教”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而无法完全掌握所要教授的内容,这就可能导致知识的不够全面和深入,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受到个人学习经验的限制,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与“先学后教”相对应的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水平,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以学定教”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前无法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这就可能导致教学计划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差异和需求而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综合来看,“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条件。
在某些知识面较为简单和一致的教学内容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掌握来提供准确的教学指导。
在某些知识面较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以学定教”的方式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以学定教(Student-Centered Learning)是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一个指导者和引导者。
先学后教(Teach-First Learning)则是强调教师先进行知识传授和讲解,然后学生再进行巩固和应用的学习模式。
本文将探讨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模式,比较它们的差异及优劣势,并讨论如何结合两者的优点来提高教育质量。
以学定教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之相对,先学后教模式注重教师的角色,教师先进行知识传授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
这种模式适合在知识密集度较高的科目中使用,如数学、物理等。
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扮演的是知识传递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作用相对被动。
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
以学定教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然而,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引导和指导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需要加强,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先学后教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巩固,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必要的知识基础,为深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然而,这种模式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解读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正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
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
布鲁姆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此提出了一套使群体教育个体化的教育系统。
这个系统基本过程是:一是学生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去整理必需的准备知识;二是实施最优化的群体教学;三是根据教学目标编拟并进行形成性练习评价,对一、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加以诊断,并给予矫正与指导;四是在矫正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形成性巩固提高练习。
这样,86% 的学生能达到原先只有20%的学生达到的成绩。
如果再配以强化”训陈,86%的比例就会提高到95%。
群体教学几乎达到个体教学的效果。
这更加说明了先学后教' 对于初中数学教育的可行性。
经过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点:一、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
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一、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解
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解“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在多少年前就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他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教学,教学,应是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从这个立场出发,只有当我们教师内心真正确立了学生第一、学习第一的观点后,我们的教才能真正为学服务。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培训学习,对我启发专门大。
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理念,使我明白教育全然在于改变观念,课堂教学在于打造优质高效。
长期以来,咱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定学”。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支配学”,教学中教师依照参考书或自己的体会来确信重难点;上课教师讲学生听和记,学那么无条件服从教。
这种传统的模式或许会准确达到成效,产生短时间的效益。
但是此刻大多教师发觉重难点不是一概而论的;以为不同的班级、不同届的学生对所谓的重难点的认知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对症下药”。
更何况传统教学模式在专门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制造性和主体性,致使学生厌学。
从久远看,构建一种属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框架才是当前教育的要求,“先教后学、以教定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策略和方式都将符合课堂教学变革要求;咱们借以课程改革的机缘来实践探讨:一、“先学”环节的明白得熟悉:先学它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看书明白得。
而要教师事前精心设计导学,让学生先明确任务,在一按时刻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相关检测,并要求提出相关问题等。
“以学定教”的导学案,教师要导以目标、导以爱好、导以思维、导以方式、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
“教学导学案”模式促使“教”围绕着“学”转,但以学定教,不是对教的全面否定,而是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用这一模式,教师只有本着为学生的终身进展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置好导和学的矛盾,才能符合教育进展的客观规律。
二、“后教”环节是决策的运用:该环节是课堂组织“教”的关键,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自练的基础上,教师依照学生反馈确信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进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进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第二,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
学生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精讲应揭露规律性。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中,教学策略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一种被广泛采用且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先学后教”。
这种策略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之前,自身要先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本文将探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通过亲自学习和钻研教学内容,教师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原理和应用。
这种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增强教师对知识的自信心。
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通过“先学后教”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
教师会经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从而更加敏锐地发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解答和指导。
这种经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师生联系。
因此,通过“先学后教”,教师可以更加迅速地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那么,“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是什么呢?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和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深入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对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消化。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如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在线课程等。
通过与其他教师和领域专家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获取更多深层次的知识和学习经验。
最后,教师应该实践所学的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然而,“先学后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
在人类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难以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心态和能力,与学生一同成长。
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学科的最新进展,并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资源和智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如何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文档
谈谈如何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于是,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要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
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上课时更要做到以下几点:指导学生搞好自学环节在学习流程的四个环节中,自学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洋思中学提出了“没有预习好的课不上!”这一观点,可见自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
学生读课文,思考后用铅笔在书上写出新课里提出的所有问题;理解概念、结论中的关键词、句并记忆;弄清语文结论的形成过程;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格式;在预习本上记录疑难点。
再尝试练习,先在预习本上不看书将例题做一遍后与书上的进行核对;然后在书上完成书后“随堂练习”和“习题”。
指导学生搞好交流与展示在进行小组学习的交流与展示时应要求学生做到:组长应迅速组织本组同学向自己靠拢;组长在组织讨论时首先询问学生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情况,简单的内容九少交流,重点交流重难点内容、大部分学生不懂的内容、学生分歧较大的内容、本组将要展示交流的内容;组长要提醒学生在讨论时认真做笔记,修改自己的错误答案;交流结束后要求学生用2分钟左右时间对交流讨论内容进行巩固、记忆;展示前要求学生将内容装在头脑中,展示出价值,应紧扣重难点、易错点、突破点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心得体会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个口号中,我深感教育的本质在于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只有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教育者才能够更好地去指导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促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在实践中,我也深有感触,认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教育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对此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先学后教”强调教育者应当具备扎实的学识和全面的知识结构。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教育者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内容的本质和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修养,不仅要熟悉课本知识,还要了解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以学定教”强调了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
教育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我们不能将每个人都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还强调了教育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教育者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才能够保持教育者对知识的渴求和敏锐洞察力。
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可以示范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也告诉我们进修是一种习惯,不是一次次的参加培训班,这种精神应该是教育者的内在需要。
教育者要不断地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身在教育事业中不被淘汰,适应教育工作的需求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和谐发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和谐发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和谐发展“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学。
“先学”是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后教”是指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教师再去教。
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进行启发指导。
“后教”可以是教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着种精神”。
“先学后教”的宗旨与效果与郭老的思想不谋而合。
“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
“教”不仅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们教师能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施教。
使教师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一、“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和程序1 、基本原则1.1 以学为主。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主线应是学生的“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改的第一个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四个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两项目标都告诉我们课改必须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生发展的能力才是课改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教学的主线,使“课时”成为“学时”,而不是“教时”。
1.2 以学定教。
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凡是学生已会的或通过学生讨论等活动能学会教师坚决不教。
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一、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实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能够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所以,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其实书本上绝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
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在“做”中学。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
但自学并不但仅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自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二、怎样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杜郎口中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揭示学习目标后,即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指导”,走进文本,自我思考、研究,然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展开“兵教兵”,就疑难问题共同探究,最后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走出文本,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有的疑难问题,归纳、提升,有特殊上升到一般,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即时解决作文中的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
复习课上,更有利于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一课时一个循环,或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循环。
如复习某单元,可这样操作: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调查;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共性问题,同时实行适度的拓展、延伸;第三课时,针对问题综合训练,这就是所谓的“先考后教”巩固,至,这种方法对毕业班的复习更有效。
试卷评讲课上,老师根据阅卷时的统计、分析,引导学生解决共性的错误,实行必要的归纳、总结,最后针对共性的问题用类似题目实行于个别问题则让同桌、前后讨论解决,特差学生的问题个别辅导,切忌从第一条讲到最后一条或放连环炮似的报答案,这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
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实行。
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先学”环节“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准确地、明确地揭示学习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高速公路。
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可即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讨论等形式实行调查,彻底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实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是“第二次备课”。
“后教”环节(1)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内容,学生会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
应该是“兵教兵”,即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或错、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协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
要不折不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
“当堂训练”环节要保证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水平;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即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即时批改,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
三、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注意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绝对不能将之模式化,变成死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这样,课堂教学才富有生机与活力,达到高效。
1、切实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效果。
为确保备课充分,预设到位,我们应采用了“自备”—“研备”—“改备”的方式。
“自备”,就是自行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情、拿出教学预案,这相当于“先学”。
“研备”,就是在“自备”的基础上,学科组老师之间所实行的相互研讨,这个过程必须真实而有效,通过研讨首先要解决各自在备课中存有的问题,最终必须达到“六个统一”:课时划分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解决策略统一、作业训练统一。
这个过程相当于“后教”。
“改备”,就是在“研备”的基础上,老师针对本班实际所实行的“回备”,对“研备”内容进一步研究,改正“自备”中存有的问题,改进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上,教师的“教”非常重要。
如果学生不能深入地走进教材,仅仅一味听从老师讲解,那就是隔靴抓痒,只有让学生围绕问题、目标和任务自学,才能真正把握要领,暴露出学习中的问题。
暴露问题后,也不是教师着手讲,而应该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样,教师表面“无为”了,讲少了,实际上促动了学生的“有为”。
所以,课堂上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教师讲得很少,一般10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
这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
3、评课标准必须实现三个“转向”。
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课堂是否高效。
只有从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行的评价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三个“转向”:(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了多少(学生使用新知识的水平、创新精神、学习习惯、情感价值观等培养得怎么样),通过评价,促动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实行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是否人人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
这样,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会学,水平持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水平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
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了形式主义、花架子。
对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模式的几点看法: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水平,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
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
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
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点上改革是不行的。
在学习了杜郎口经验后,我们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我们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水平,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
很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
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
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点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