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报告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学大纲第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选修课程.本课程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所运用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和一些热点问题,也适当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语言学派的研究思路。

同时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当前急需的汉语语法的应用研究.第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促进学生对怎么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理论、方法,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研究、思考语法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有志于日后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学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学习重点: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二章:汉语句法研究、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学习难点:1、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2、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

3、对双宾语结构的再认识。

教材内容:绪论【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语言、汉语、语法、语法单位、语法结构关系的性质,特点等基本理论,其中语法、语法单位、句法结构的关系是学习重点.一、关于语言二、关于语法三、语法到底是什么四、语法和语音语义五、关于语法单位六、三组重要的概念七、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研究的基本问题,学习掌握划分词类的依据、理解词的兼类和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一、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二、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三、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四、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五、关于词的兼类问题六、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一、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性二、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三、关于层次分析法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五、层次分析法的作用六、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与变换分析法的产生二、关于“变换”这个概念三、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四、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五、变换分析的作用六、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二、关于语义特征三、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四、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五、关于“v有……”格式六、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式七、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八、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一、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二、“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三、“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四、“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五、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六、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七、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老师”?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一、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二、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三、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四、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五、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六、“究竟"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七、“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八、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一、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二、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三、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四、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五、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一、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二、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三、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四、虚词研究中的意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一、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二、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三、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四、再说层次分析五、两种描写模型六、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维七、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八、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九、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一、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二、功能学派面面观三、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四、“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五、关于“汉语式话题句”六、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七、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八、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一、关于中文信息处理二、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三、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四、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五、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六、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七、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二、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三、语法教学教什么?四、语法教学怎么教?五、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一、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三、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四、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五、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六、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第四、课程学习建议一、本课程名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因此,学习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大家不用钻得太深,以免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现代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第四章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 667 一、语义场............................................................................................................................... 667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 668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 668 复习与思考题........................................................................................................................... 669 拓展阅读书目........................................................................................................................... 669
第五章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670 一、语境对理解词义的作用 ................................................................................................... 670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 670 复习与思考题........................................................................................................................... 670 拓展阅读书目........................................................................................................................... 670

现代汉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现代汉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课程目标4
十三
句法
句末语气词
4
讲授/讨论
课后阅读
独立分析,集体讨论,掌握课文中的难点、要点
课程目标4
十四
句法
系动词及相关构式1
2
讲授/讨论
课后阅读
培养学生亲自参与、认真严谨、学练结合的学习习惯
课程目标5
十五
句法
系动词及相关构式2
4
讲授/讨论
课后阅读
独立分析,集体讨论,掌握课文中的难点、要点
课程目标5
课程目标5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根据学院要求填写)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考勤(15分)
课堂参与和表现(15分)
期末考试70分
课程目标权重
课程目标达成度
考勤
15分
课堂参与和表现
15分
期末考试
70分
*考核方式(Grading)
(1)考勤15分
(2)课堂参与和表现15分
(3)期末考试70分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OtherMaterials)
2
讲授/讨论
课后阅读
培养学生亲自参与、认真严谨、学练结合的学习习惯
课程目标3
十一
语言接触和演变
接触、借词与扩散
2
讲授/讨论
课后阅读
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一般听说读写技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
课程目标4
十二
句法
时、体范畴
2
讲授/讨论
课后阅读
培养学生亲自参与、认真严谨、学练结合的学习习惯
《现代汉语研究你》是一门2学分课程,旨在对汉语的语言事实、使用生成语言学理论和形式语义学的框架做扼要介绍和分析,也即讲授口语标准汉语的语言结构和意义及其交互。本课程聚焦于共时语法下的基础结构分析等一些重要议题,也会覆盖一些汉语区别于和相似于其他地域和亲缘上相近的语言的关键属性。最后,本课程亦将建立汉语语法描写与汉语语言学习之间的联系,以便课上所授内容能够对学员的汉语实际使用有所裨益。本课程不需要学员预先有任何专业背景知识或相关训练,但建议选课前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有基本的了解,如无此背景可与授课老师咨询以确定是否合适选课。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程大纲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程大纲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大纲第一讲绪论第二讲词和语素第三讲词的构造第四讲词义第五讲语义场第六讲固定语第七讲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第八讲汉语词汇与文化第九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第一讲绪论一、什么是词汇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三、词汇研究的意义一、什么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语的总和。

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它是词与词的固定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实际使用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

所以,词汇也叫¡°语汇¡±。

“词汇”的多种理解词汇有时可以指某种特定范围内所有词语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汇里大多数是复音词。

英语词汇中半数以上的词语来自于其他语言。

老舍的词汇具有幽默的风格。

《红楼梦》词汇毛泽东的著作既有高雅的书面语词汇,也有大量的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口语词汇和方言词汇。

注意区分“词汇”和“词”词汇是个集体概念。

想当年,邓丽君一首《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让全国人民对“野花”这个词汇有了婚恋学上的新认识。

(《羊城晚报》2005.2.24《家花没有网花香?》)“许国璋先生曾列举了《中国日报》上foreigner、tradition等十多个词汇,指出中国作者用英语写新闻报道时,往往是“英语词汇形式,中国文化内容”,即:土特产,洋包装。

” (《语言学习之含义——谈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注意区分“词汇”和“词”“…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好像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

”(《文汇报》1979.8.20)在重庆,人们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称为“棒棒”,它带了一定的歧视意味,吐出这一词汇者往往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神态。

所以,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词汇与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二)词汇学的类别(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词汇学是以语言中的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教学大纲Study on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课程编码:25A00113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推荐教材:葛本仪著《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符淮清著《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现代汉语词汇的有关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现代汉语词汇的词语构成、造词法、词义的聚合以及词义的发展演变等方面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拓宽和加深学生的有关现代汉语的知识面,并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内容、词义的聚合以及词义的发展演变等内容。

2.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一些语言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和科学的研究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绪论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词和词汇、词汇学,以及研究词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对学生对词汇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功用有比较明确地认识,并且能够掌握本课程的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词和词汇的概念。

[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一、什么是词二、词汇和词汇学三、研究词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章词和词素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词和词素的概念,并使学生能够辨识语言中的词和词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词和词素的概念以及词和词素的判定。

《现代汉语II》-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II》-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43103课程名称:现代汉语II英文名称: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I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先修课程:《现代汉语I》二、课程简介《现代汉语II》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通过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法、修辞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强调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把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本课程以学习汉语基础知识为前提,并以相关分析方法为核心,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的目的。

This course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common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modern times. Lectures include the basic theories and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grammar and rhetoric of the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students’ linguistic awarenes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modern Chine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语言学概论》、《中国语言学史》和《古代汉语》等课程打下必要的语言背景基础。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执笔:韩李 审定:韩李 左攀峰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授课 内容,并辅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善于设问解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现象和语言理论进行 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本课程还努力通过课内、外的练习,使学生 提高分析语言问题的能力。 课程成绩考核形式上期为考查,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课程成绩考核形式下期为考试,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各项训练活动等组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修辞语境 难点:修辞和语境的关系及修辞的要求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幺是修辞 二、修辞和语境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二、声音的锤炼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一、了解世界文字的类型 二、汉字的起源 三、现代汉字的性质
文字概说
第二节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二、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 三、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一、笔画和笔顺 二、笔画组合 三、汉字结构方式 四、什么是汉字的构形理性
汉字的结构
五、传统“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第一章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面
的了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汉语的特点。 (4)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分布。 (5)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  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现代汉语专题研究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包括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言五个部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讲授。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有关现代汉语各部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其研究现状;能够揭示各组成部门的构造和演变规律;提高学生认识现代汉语及其方言现象的能力;初步掌握写作现代汉语学术研究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修辞、现代汉语方言五个板块组成。

由于该课程的性质,我们对该课程的具体讲授内容不做规定,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但我们根据教学目的,设计一个统一的构架,供讲授教师参考。

每个板块首先介绍其构成、演变、规律、特点,旨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介绍各个板块的研究现状,指导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第三,结合学生的语言生活现状,介绍该部分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讲授现代汉语学术论文的选题、研究、写作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训练并重,注意结合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每个学生语言生活里的语言现象设置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论文。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检查学生对该板块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检验学生运用该板块基础理论认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期末完成一篇研究该板块语言现象的论文;⒉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论文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定参考书。

二、本文导言教学要点:主要介绍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汉语词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词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词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汉语词汇研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编辑出版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汉语词汇研究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掌握汉语词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汉语词汇历史,掌握词汇研究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并学会用词汇学理论去分析当今社会的语言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其他的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基本内容首先要求学生要界定区别一些基本的概念,如词汇、词、语素等。

其次要弄清楚词汇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如构词法、构形法、造词法、词义及其相关问题、词典学、方言词汇研究、当代词汇新特点等。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词汇的本体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也要注意词汇的交叉学科研究,洞察当代语言词汇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三、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及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2.掌握词汇研究的方法。

3.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学理论去发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练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汉语词汇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词汇概说(2学时)1.教学内容:(1)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划分;(3)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

2.重、难点提示(1)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2)掌握词跟语素、词跟短语的区分方法。

第二章词的形成与结构(8学时)1.教学内容:(1)造词法;(2)构词法;(3)构形法;(4)构词与构形的区别;(5)汉语造词构词分析。

2.重、难点提示(1)区分造词法、构词法和构形法;(2)汉语构词分析。

第三章词义(8学时)1.教学内容:(1)词义和概念;(2)义素分析法;(3)词义的类聚:语义场;同义词;反义词;(4)词义的历时演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大纲第一讲绪论第二讲词和语素第三讲词的构造第四讲词义第五讲语义场第六讲固定语第七讲现代汉语词汇的规X化第八讲汉语词汇与文化第九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第一讲绪论一、什么是词汇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三、词汇研究的意义一、什么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语的总和。

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它是词与词的固定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实际使用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

所以,词汇也叫¡°语汇¡±。

“词汇”的多种理解词汇有时可以指某种特定X围内所有词语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汇里大多数是复音词。

英语词汇中半数以上的词语来自于其他语言。

老舍的词汇具有幽默的风格。

《红楼梦》词汇的著作既有高雅的书面语词汇,也有大量的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口语词汇和方言词汇。

注意区分“词汇”和“词”词汇是个集体概念。

想当年,邓丽君一首《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让全国人民对“野花”这个词汇有了婚恋学上的新认识。

(《羊城晚报》2005.2.24《家花没有网花香?》)“许国璋先生曾列举了《中国日报》上foreigner、tradition等十多个词汇,指出中国作者用英语写新闻报道时,往往是“英语词汇形式,中国文化内容”,即:土特产,洋包装。

”(《语言学习之含义——谈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注意区分“词汇”和“词”“‘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好像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

”(《文汇报》1979.8.20)在XX,人们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称为“棒棒”,它带了一定的歧视意味,吐出这一词汇者往往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神态。

所以,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词汇与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二)词汇学的类别(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词汇学是以语言中的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中的词汇。

研究内容:词的性质,词的构成,词义之间的关系,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X化以及词典编纂等。

(二)词汇学的类别1.普通词汇学和个别词汇学普通词汇学:是研究词和词汇的一般理论的学科,是普通语言学的一部分。

个别词汇学:是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词汇的独特规律的学科,如汉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等。

(二)词汇学的类别2.词汇的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二)词汇学的类别历史比较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同:都是一种纵向的研究,研究词汇发展的规律。

不同:前者研究亲属语言词汇间、不同方言词汇间的词语的同源关系及不同的发展轨迹;后者研究具体语言词汇的发展演变规律。

共时研究(描写词汇学):是一种横向研究,横断面式的研究。

(二)词汇学的类别历史比较词汇学: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多种语言、方言的词汇,侧重于考察不同的词汇的词语间的共源关系及各自不同的发展过程。

历史词汇学:主要运用历史方法研究个别语言的词汇,以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主要任务。

描写词汇学:研究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一般是指现阶段)词汇系统的状况和特点。

(二)词汇学的类别词汇研究的一些分支:历时研究——词源学三、词汇研究的意义(一)词汇与语言的关系(二)词汇与文学的关系(三)词汇研究与语法研究的关系(四)词汇研究与修辞的关系(五)词汇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六)词汇研究与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关系(一)词汇与语言的关系词汇是语言运用的基本材料,要了解语言,必须对词汇有深刻的认识。

就词汇与语言两者的直观关系而言,一方面,语言表达离不开一定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另一方面,措辞不当会对语言表达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词汇对揭示语言规律,对促进语言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词汇与文学的关系文学是语言艺术,它是靠语言作为基本工具来反映生活的。

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正像旋律、声调对于音乐,色彩、线条对于美术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文学艺术以语言为表达媒介,词汇也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基本材料。

研究词汇将有助于准确掌握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而掌握词汇的运用,是丰富作品内容,建立语言风格的重要途径。

(二)词汇与文学的关系道士要羽化,皇帝想飞升,有情的愿作比翼鸟儿,受苦的恨不得插翅飞去。

想到老虎添翼,便毛骨悚然,然而青蚨飞来,则眉眼莞尔。

(鲁迅《准风月谈·谈蝙蝠》)写不同的人想飞的心理或是对不同的“飞”的态度:道士——羽化皇帝——飞升有情人——作比翼鸟受苦人——插翅飞去老虎——添翼凭空得到钱财——青蚨飞来(三)词汇研究与语法研究的关系词汇研究与语法研究关系密切。

过去百年间,词汇研究大部分时间只是语法研究的附庸。

由于汉语词语的构成关系,与句子成分的结构关系一致,因此有些学者主X了解了构词法,等于了解了汉语语法。

由此可见,研究词汇不仅仅将有助于促进语法研究,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词汇研究就是语法研究的一部分。

(四)词汇研究与修辞的关系修辞就是选择和利用语言,以使语言表达更容易和准确,达到作者预期的效果。

对偶——与词语的词性、词义内容有关谐声——即运用同音词文章的感情——与选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关各种文风的形成:委婉、藻丽、简约各种文体特点的表现:书信、诗歌(四)词汇研究与修辞的关系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时尚。

(理念、理想)②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流传、留传)③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谈风”的诗句,心中的就泛起一种()的感觉。

(冷清、清冷)(四)词汇研究与修辞的关系词语与修辞格直接用词语造成借代修辞格的。

如:“双蛾、云鬓”表示女人——以貌代人“红袖、巾帼”表示女人——以衣饰代人“佳丽”表示女人——以外貌特征代人“倾国”表示女人——以作用代人“西施、罗敷、阿娇”表示女人——以专名代人由此可见,修辞研究也离不开词汇研究。

(五)词汇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所谓文化,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通常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而精神财富则包括制度文化(如XX、道德等)、心理文化(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精神文化。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具有共生性、互依性和表里性。

可以说,文化的存在要有语言作为它的符号标志,作为它的表达形式;而语言的存在也要文化作为它的意念理据,作为它的社会底座。

所以,没有语言,文化无从形成和显现;而没有文化,语言也不能建构和确立。

(五)词汇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语和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这主要表现在:(1)大量词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2)许多词语意义烙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3)词语的形式结构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4)在词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5)外来词语融入汉语词汇时,往往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

总之,中国文化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或者说汉语词语对文化的反映都是多方面的。

文化制约着词汇的产生和发展,或者说词汇受文化的影响。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和制约。

任何词汇系统也都受到人文等因素的制约。

例如:生活风俗影响词汇驹:指两岁以下的小马駣:指三岁或四岁的马骆:白身而鬣尾黑骠:黄色有白斑的马骊:深黑色的马骝:黑鬣黑尾的马XX信仰影响词汇如:土耳其人在美国拒绝吃热狗(hot dog)生活环境影响词汇XX一些地方的方言,不分“米”和“饭”,两者都用“米”代替。

社会风习、民族心理影响词汇我国周、秦时代染织技术发达,于是出现了很多表示颜色的词汇。

青色至少有3个词青色混合色至少有6个词黄色和黑色都至少有2个词赤色至少有7个词赤色混合色至少有3个词在文化对语言的诸多影响中,文化对词语意义的影响最为明显;反之,在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方面,词义也最为重要。

文化影响词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文化对词义的影响、文化对词汇成分的影响和文化对构词的影响。

文化对词义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词义的变化,都与文化、社会有关。

例如:钟:奏乐、报时→钟表比基尼: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岛。

三点式泳装。

拜拜(bye-bye):再见→分手、失去等断绝关系的动作文化对词义的影响表示动物的词汇,在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也会出现不同意思。

猫cat 引申为:心地恶毒的女人。

乌龟tortoise 在中国有时成为骂人的话。

龙中国:表示虚幻之物,象征皇帝、高贵、吉祥、权势英美:“dragon”表示一种凶恶的妖怪→凶暴、严厉的人His wife is a dragon.(他的妻子是一个悍妇)文化对词义的影响专有名词也出现泛化。

如:红娘——撮合别人姻缘的代称。

阿Q、阿斗理解一个词的词义,要注意该词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补充含义、伴随含义、联想含义、情感含义文化对词义的影响ice(冰)、jade(玉)英文中只表示两种物质,而汉语中则有很多隐含词义,如: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Tell them,an ice heart in vase of jade.(一颗冰冷的心放在玉石做的瓶子里。

)——英·翟理斯《中国文学菁华录:诗歌之部》文化对词义的影响由于民族文化、国情独特等原因,某些语言局限于特殊的文化内涵,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的词。

非等值词:状元、华表、饺子、筷子不完全等值词:意义不同、用法不同和感情色彩不同等文化对词义的影响词汇的历时性研究,反映出词义的演变,同时也反映出人的观念在不同时代的转变。

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对译,可以反映出不同语族对某些事物和观念的异同,以及“语义场”X围结构的差异。

外来词,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例如汉语与英语的“亲属词”,就表现出两种民族对亲属之间的亲疏理解不同。

文化对词汇成分的影响称谓语文化背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称谓语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例如:《青春之歌》人物:狗儿、狗儿娘外国译者翻译成:小狗、母狗中国讲究亲属称谓。

如:林黛玉之母——贾宝玉的姑妈贾宝玉之母——林黛玉的舅妈、薛宝钗的姨妈文化对词汇成分的影响成语文化背景一箭双雕: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歃血为盟、始作俑者、狼烟四起——反映了汉民族风俗一尘不染、五体投地、不二法门、借花献佛——因佛教而出现文化对词汇成分的影响灵丹妙药、点铁成金、回光返照、万应灵丹——因道教而出如法炮制、妙手回春——因中医文化而出指鹿为马——因历史背景而出叶公好龙、塞翁失马、望洋兴叹、精卫填海——因文学背景而出文化对构词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主要构词方式:词缀+词根→派生词汉语构词法:以词根复合法为主因此,汉语的许多复合词都具有可解性,即可以分解为有意义的语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