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第03课中央官制的演变
创设情境: 课堂设问
如果你是一名唐朝的老百姓, 如果你是一名唐朝的老百姓,你知道 为了治理黄河,整个治理方案的制定, 为了治理黄河,整个治理方案的制定,具 体治理的过程应该是如何的吗? 体治理的过程应该是如何的吗? 想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尚书省
一 想
宋太祖与赵普对话,涉及朝政的讨论。 宋太祖与赵普对话,涉及朝政的讨论。以站立 形式交谈。 形式交谈。
感 受 历 史 可以得出什么历史感悟?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1.秦:三公九卿 2.汉代:中外朝制度 汉代: 汉代 3.隋唐:三省六部制 4.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5.元:一省制 6.明:废丞相、设内阁 7.清:军机处
连连看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秦代 :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皇 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汉代 : 中外朝制度
皇 帝
中朝 (决策 决策) 决策
外朝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执行
汉武帝强化集权的措施——建立中朝 汉武帝强化集权的措施——建立中朝 皇 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侍 相 夫 常 丞 朝 御 史 大 尉 太
第3课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中 央
中央
地方
集 权 君 主
君权
相权
专 制
课标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 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三省六部制、内阁、 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
中央官制的演变
汉武帝
设立中朝(内朝)
构成:亲信侍从(尚书、常侍等)
作用:与三公、外朝相制衡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建立中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东汉、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出现萌芽 东汉:形成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利
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尚书省,设立中书省和门下省
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之间的关系):
1、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2、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 高办事效率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1)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 率 2)完整地相权被分割,有利于皇权加强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比较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代 丞相职权地位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 国政事,有相对独立 的决策权、审议权和 行政权
二、安史之乱与唐末藩镇割据
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 2)各项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3)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压制
4)注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
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专制皇权加强的评价:
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 发展的产物,虽然有可能提高决策效 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 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 展的桎梏
刘邦分封诸侯,郡国并行
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封地
吴王刘濞联合六国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为加强皇权,采取 了一系列 集权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_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教学设计(6)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6)教学设计XXXXX中学XX一、加强阶段:北宋时期北宋建立后,XXX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XX的推荐,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具体措施(-)收精兵:控制军权。
①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无常将,帅无常师”;②禁军定期换防。
将领不得随军调动,以防武将专权;③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
(-)消实权:①中央一一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
②地方一一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监督知州,相互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制钱谷:集中财权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②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外,全部运交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三、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1>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从权、兵、财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四、北宋政治制度的影响积极方面: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一解决地方分权问题消极方面:造成“三冗、两积”的局面五、巩固练习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 .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六、答案1选B。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PPT演示课件
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统一六国后,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 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 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 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 曰‘皇帝’。”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禹舜 (三)措施: 1、建立皇帝制度 1)“皇帝”名号的确立——取自“三皇五帝”,嬴政 自称“始皇帝”。“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 者的称谓。 5
(四)影响: 1)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 一统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 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15
度 量
衡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16
扩展: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上: ①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货币;④统一车轨,修驰道。 思想文化上: ①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愚民政策。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 事,倚办于上”。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至秦代,则 是“天子独以印称玺……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 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2)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2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3
三、秦: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前221—前207) (一)产生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政治上: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 ③理论上:法家思想的影响。 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 集权两层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 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 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的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全国军、政、财 权统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 央。 (二)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②地方服从中央。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90人教PPT课件
对中央集权影 响 加强 削弱 加强
削弱
加强;但三冗;积 贫积弱
趋势
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 断削弱
加强,重大变革 ,省制开端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材料1: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 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 “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 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 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禄
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
山
强,京师不得不弱”。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二
材料2 “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 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二
材料3 “乾符之后,天下离乱,礼乐征伐不自朝廷,禹迹 九州瓜分膏割,或并或析不可备书。
——《旧唐书·地理志一》。
好了歌
君权 相权
选官 制度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方 制度
监察 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二) 唐朝: 设置节度使
藩镇割据
唐睿宗景云元年( 公元710年),丁 酉,以幽州镇守经 略节度大使薛讷为 左武卫大将军兼幽 州都督,节度使之 名自讷始。景云二 年,贺拔延嗣为凉 州都督充河西节度 使,节度使开始成 为正式的官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_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教学设计(7)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7)教学设计
XXXXX中学XX
一、新发展:元朝
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大统一。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XXX,地方实
行行省制度。
这既是元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的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是对古代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具体措施
(-)中央: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③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④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二)地方:①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统治。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②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③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④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三、复习巩固
1、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我国地方行政机构所做的一次重要改革是()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2、下列属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节度使
C,派文官担任知州
D,开创行省制
四、答案
1选A
2选D。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6
知识迁移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 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 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 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最新版整理ppt
19
最新版整理ppt
20
图表释义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 推行于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至 确立于元
时代 时期趋向瓦解
元建立前
与中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中书省
央关 中央政府,诸侯的 下属的地方行政 的派出机构,
不 系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 机构,官吏由皇 行政长官直接
9
(二)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发生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形成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
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 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 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 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 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 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
2
秦汉---明清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
秦朝
郡
汉末魏晋
州
县
郡
县
唐朝 宋朝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元朝
行省 路 府 州 县
明朝
承宣布 政使司
府
县
清朝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ppt
都堂
• 唐代尚书省的总办公处(都堂)居中, 东有吏、户、礼三部办公处,西有兵、刑、 工三部办公处,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 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总辖各部, 称为“都省”,故总办公处称为都堂。
•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
六尚
• 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 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 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 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 东汉时称尚书台。
尚书省
• 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 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 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东宫三师和三少(三孤)
•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 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 三少,又称三孤,古代对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周代 置,为三公的辅官
•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
•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 。
•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西周的中央官制
周 召 公 像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西周的中央官制
太史寮掌管册命、制禄、图籍、祭礼、占卜、 礼制、时令、天文、历法等。太史寮的长官是太 史,既是文职官吏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吏的首领。
除卿事寮和太史寮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 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见于西周金文的有宰、膳 夫、寺人、小臣、小子、小夫、守宫、御正、世 妇、东宫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汉朝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发展规律:
①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②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③选择方式:
制度 察举制
标准 品行
九品中正制 门第
科举制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1、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⑴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学习延伸 特点: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重要特征。②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 始终。③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④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地方 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 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 和考核。 利:①有利于维护统一。②有利于稳定。③有利于政府集中 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 济文化交流。 弊:①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萌芽发展。②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力和言论自 由。③思想文化上:民主思想和要求收到压制和打击;使知 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集中 权央 专君 制主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中央官制调整演变》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央官制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中央官制演变 • 明清时期的中央官制改革 • 近现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 结论
CHAPTER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中央官制调整演变
本课件的主题聚焦于中国历史上 中央官制的调整和演变过程,涵 盖了从秦朝到清朝的重要变革和 发展。
03
宋代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和管 理,设立了独立的谏官机构和 监军司等机构,对官员的监督 更加严密。
元代的中央官制
元代在中央官制上实行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多个行省,由中央统一管理。同时设 立了中书省和枢密院、御史台等机构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元代科举制度一度废除,官员选拔主要依靠世袭和功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流 动和选拔。
元代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设立了宣政院等机构进行管理,同时也促进了多民族文 化的交流和融合。
CHAPTER 04
明清时期的中央官制改革
明朝的中央官制
官职设置
明朝中央官制主要包括六部、五府、都察院等机构。六部负责行政事务,五府负责军事和监察,都察院则负责弹 劾官员和监督司法活动。
特点
明朝的中央官制体现了皇帝集权的强化,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分散到各个部门,加强了皇帝对官僚体系的 控制。
设立资政院
为了加强立宪运动,清政府 设立资政院作为中央咨询机 构,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效率 。
改革官吏选拔制度
晚清推行了科举制度废除后 的新官吏选拔制度,通过考 试和选拔来任用官员,提高 了官员素质。
中华民国的中央官制
总结词
中华民国时期,中央官制的变革主要集中在政府 组织法和官吏任用制度方面。
政府组织法的制定与修订
中央官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1.秦:三公九卿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抑。 3.隋唐:三省六部制 本质: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4.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5.元:一省制 6.明:废丞相、设内阁 7.清:军机处
2.汉代:中外朝制度
连连看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想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尚书省
一 想
宋太祖与赵普对话,涉及朝政的讨论。以站立 形式交谈。
四、宋: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三司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 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冗官”
三省
中 书 省 尚 书 省 六部 门 下 省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名 称 职 权 特 点 设立殿阁 仅备皇帝顾问 品秩较低, 明太祖 大学士 兼协理章奏 不参与决策 地位逐渐上 设立 参与军国大事 升,有专门 明成祖 的商讨 内阁 衙署和属官 可“票拟”对 内阁 奏疏处理意见 明中期 张居正夺六部 以后 内阁首辅 职权 地位变得更 加重要 发展达到全 盛时期 时 期
汉代 : 中外朝制度
皇 帝
中朝
(决策)
外朝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执行
汉武帝强化集权的措施——建立中朝 皇 帝 中朝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唐太宗与魏征对话,涉及朝政的讨论和魏
征职权。双方对座形式交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_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教学设计(8)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8)教学设计XXXXX中学XX一、顶峰阶段:明清时期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使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力进一步削弱。
明朝还编设厂X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土,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
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xxxxx,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政治:1、中央: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把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利统归兵部,皇帝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明成祖正式确立内阁制度2、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即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管司法)、都指挥使司(掌管军务),三司长官由中央任命。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分散了行省的权力。
②朱元璋先后分封诸子为藩王,驻守各地,监管地方,巩固皇室。
③对全国的土地和户籍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登记,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直接控制(二)监察:为监视官民,明太祖设锦衣卫。
明成祖又设立了东Γo 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三)思想文化。
①提倡尊孔崇儒,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
②制造文字狱,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四)其他:①朱元璋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②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树立皇帝绝对权威三、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继承明朝制度,进一步加强皇权。
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
清朝确立的一整套皇权运转的决策与行政机制,使帝王得以最大限度控制政局,独断朝纲(二)思想文化:①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制造“文字狱”,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
②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编撰书籍;另一方面,检查全国书籍,收缴、借毁禁书四、复习巩固1、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历史公开课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 "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 政治关系的融合。
4.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转型及原因
春秋一-旧制度的崩坏 战国一新制度 的草创
原因: ①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 诸侯国独立性逐渐增强,导致割据兼并与王朝没落。 ②铁犁牛耕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促使政治经济制度向封建社会转型。
古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 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
作用: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最终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4.地方制度—— 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推广全国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
(1)背景:在总结西周以来因分封导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经
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 睡虎地秦墓竹简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 (国家档案文献),汉所 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 也。” ——东汉王充在《论衡》
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
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统治秩序的等级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上述材料及图片体现出西周宗法制的何种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是家族血缘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 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等级森严。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
王位周天依应子据该是由什谁么来呢人 大 你继。 儿 们?承周 子 都天 应:呢子 该我听是有?我长六子的个,。儿年女纪:最长,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清朝
皇帝
内阁 日常事务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皇权受到限制
军机处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奏笔录; 传达圣旨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雍正帝 处理军务 位卑权重
探究:
唐相魏征 明代首辅 清军机大臣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内阁
【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 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 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担任尚书令、 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2013·上海单科)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 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
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知识梳理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官制
作用
秦朝
西汉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趋势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秦朝的中央官制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汉代:
①建立中朝
皇帝中朝外朝 Nhomakorabea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侍常 中侍
有事上报
丞御 太 史
相大 尉 夫
九卿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 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 一问题的措施是( )
张居正
和珅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清朝军机大臣和珅是变相重新设
置的宰相吗?相为同点什:么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①地位 、职权 ③对中皇央官权制作演变用公开课
内阁制和宰相制
宰相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职责
一级决策者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 臣商议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内阁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宋代:二府三司制
相权再被分割 皇皇帝帝
行政
另设
中书门下
度 支
参知政事
财政
盐
户
铁
部
中书省
尚书省
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
军政
枢密院
门下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2010·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 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4)元代:中书省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皇帝
行政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中书省
财政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尚中书书省省 不参与政事
军政
枢密院
门下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 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 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 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 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 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 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答案】A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2)隋唐:三省六部制
相权被分割 皇权加强
皇帝
中书省
起草诏令
相互牵制,相互补充
尚书省
负责执行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
户
部
部
礼
兵
部
部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刑工 部部
(2010·福建文综)《朱子语类》云:“唐 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 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 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 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 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 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 ,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 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拓展: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中央官制演变
秦
西隋 北
元 明清
朝
汉唐 宋
朝 朝朝
相权逐渐被削弱、分割,到明朝被废除;
皇专帝制皇皇权帝不断皇加帝强,皇到帝明清皇高帝度发皇展帝。 皇帝
三公九卿
御 丞太
史 大
相尉
夫
中 三省六部司 二
朝
府
省 尚省 中省 门 书 书下
三
外 朝
中 废丞相 设军机处 书 设内阁 一 省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2、(2013.山东卷)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 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机处已经设立,军机处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各种 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 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明朝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
皇帝
内阁
中亲书自省掌管 明成祖
吏户礼 兵 刑工 部部部 部 部部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内阁的职权、地位
材料一 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 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 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意心,亦必 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 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2012·山东文综卷)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 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
A.汉朝
表
B.唐朝
1
C.宋朝 D.元朝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 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 动性
六 部
中央官制演变公开课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3)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两大矛盾长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