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生教育
鲁一仙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三生教育”的提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符合人的成长需要的教育理论,也是符合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和教育规律的教育理论,其提出也旨在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目的,体现现代教育即关注人个体的发展,也关注人适应社会的发展,关注二者的结合的有效结合的过程。
是新时期教育目的综合体现的重要举措。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
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学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它是一种关注个人生命状态,丰富生命历程,激发生命潜力,促进生命成长,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
有三层含义:一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生命的整体性而且还要体现人的主体性;二是遵循人发展的规律、满足社会需求和帮助生命成长实施教育;三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引导人热爱人生,珍爱生命,构建健全的人格,充分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培养人生智慧,为提高生命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
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简而言之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这一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的三唯观。
形势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把生存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来抓。
生存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
二、“三生教育”的意
义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狄尔泰认为,生命不是实体而是活力,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永恒冲动,是一股转瞬即逝的流动,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力量。
也就是说,生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存在着巨大的能力,从这一点出发也可认为生命也具有着“未特定性、自主性、创新性、有限性”,这就揭示生命所具有的特性,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提供了新的资源。
生命教育也就是在于,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的同时,通过学校的教育系统,是学生结合生命未特定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生命教育实现教育的个人生命质量提升作用之目的。
结合生命“自主性、创新性、有限性”实现生命教育中“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使学生在对生命不断的自我认识,在掌握生命规律中,不断的实现生命的价值,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自主抱我人生,树立远大目标,在不断的创新中开拓自我的生命价值,实现生命的更高高层次的意义,把握有限的生命,延伸自我生命无限的意义。
生命教育也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是学生把学校生活看作是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体会到教育的目的为了生命得到提升这一要义,在自我生命价值提升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力量,通过教育使个体的生命意义与社会建设联系起来,实现教育目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之意义在于,是学校教育从以往的刻板的知识教育、技术教育转向对人的关怀,充分发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功能,体现现代教育为人发展的终极价值。
同时也使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生命价值和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观,使学生身心更加和谐、人格更加健全、心智更加成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生活教育的意义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与生活是两个相互隔离的领域,教育与生活的接触或是融合或是完全静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个人本位主义教育目的到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转变中。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造就一个真正的人,就应该培育学生的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爱”,“就应当教会人正确的生活”,对这一教育和生活割裂的状况,有学者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他强调了:“教育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说,教育即生活”,杜威对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被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土化后提出“生活即教育”,我们对“生活教育”寓于教育的深刻内涵在陶行知先生对“生活即教育”中找到有力而丰富的解释,并从中陶先生的对“教育即生活”的阐释中,可以看到教育即为个体、个人生活发展做贡献,
同时生活也是教育提供教育发展的动力,可从其思想中窥见,教育即是跟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辨证和相互促进作用的影子。
立足在素质教育中提出的“生活教育”,其基本内涵也包涵着教育目的之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二个方面的内容。
从“生活教育”的教育目的看,生活教育也应实现者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
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实现生活教育中,从生活中得到知识,增长生活知识,发展个人的生活能力,实现个人的实现基本物质需求的技能的培养,在生活中丰富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用教育来发展个人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从这一层次实现生活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个人通过“小我”生活教育的实现自我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我贡献,实现教育的社会发展目的。
基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教育的实质性内涵就在于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境界,生活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
终归宿。
所以,学校教育更应在教育发展中做出贡献,在学校教育中体现“生活教育”,首先,从职业和生涯规划指导中,体现生活教育的内容,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其次,通过学校实践的活动,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行统一”,在行动中实现教育为生活质量提高之内容。
(三)生存教育的意义
“生存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是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使教育对象学会生存”,生存教育理念的萌发,最早可追溯到卢梭在《爱弥尔》中对教育的一些思想,卢梭认为教育中应当包括“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尔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到底生存教育需要我们怎么的来理解呢?“适者生存”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竞争法则,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则,这既包括了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也包含这在人类生活中必须懂得的生存法则。
对生存教育的内涵的阐释也是众说纷纭,在此,我们对“生存教育”的理解从个人发展方向来说,生存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仪式、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方面进行的教育,以保证教育者不仅在学习、生活中能做到独立、自主、自理,也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强、自立、创造,特别是在险峻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和发展,成为生存好、发展好的社会个体。
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讲,生存教育也就是通过教育是学生“学
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能力,所以,归结为一点,“学会生存”,也正是“生存教育”本质之所在,可见,从生存教育的内涵意义上来说,生存教育即是培养个人生存、生活、发展个人本为的教育目的,也是培养个人适应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中对个人能力、素质方面需求的要求,所以说,从教育的目的看,生存教育是今天我们全面教育目的的发展和重要组成部,是适应现今全面教育的目的需求理念。
生存教育的提出同时也提出了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是生存教
育的要求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包括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两大方面的培养,“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实现生存教育的理论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和课外活动从认知生存教育,形成一定的理念和意识。
另一方面也要求学校进一步融合课程和教学资源,对学生生存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从而培育出具有坚强人格和毅力的优秀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三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生教育”作为学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套用,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笔者认为在开展“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确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各学科渗透为辅的教学实践模式,坚持“三生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德育、团队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构建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维合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三生教育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特有的多样化、多元化展现“三生教育”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学特点,从客观上给学生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生教育”课堂教学,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地创设情境,选用动感的生活资源课件,结合教师优美、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语言来诠释教材,必能激活三生课堂,使整个“三生教育”学习过程快乐而深刻,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个性更加丰富多元和彰显,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满足学生和教师多方面教学活动的需求。
在“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师教育技术与“三生教育”的整合能力,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信息交流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并吸收好的素材、思想,促进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利用校园环境落实三生教育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一是定期在学校宣传栏内安排“三生教育”的宣传内容,如“交通安全教育”、“拒绝毒品”、“健康成长”等;张贴“怎样预防手口足病”、“甲型HN1流行感冒的预防方法”等宣传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三生教育”呈现给学生。
此外,在校内楼道口张贴“上下楼梯别拥挤,安全我你他”,教室过道上悬挂名人画像和格言警句等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其感受到“三生教育”之光无不照耀着他们生活、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
(三)在各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
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不仅仅是三生课专任教师的责任,还是其它课程任课教师共同的使命。
因此,“三生教育”不能局限于每周一节三生课,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课程资源,根据不同内容渗透、融合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
比如语文课中有许多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生动范例,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教育契机。
例:在语文课《我的伯父鲁讯先生》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朗读塑造鲁讯先生人格品质的句子,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读激情,触动学生心灵,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崇敬之情。
整节课无不渗透着“三生教育”理念,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了“三生教育”的魅力所在。
(四)“三生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1、专题教育与“三生教育”相结合
学校通过开展了“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地震预防演练”等教育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也把“三生教育”的内容整合到当中,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与健康观念,提高警提意识,防范侵害能力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2、学校德育与“三生教育”相结合
针对部分学生饮酒、染发、偷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及时开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课堂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文明行为教育,做好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让学生正确地比较生活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3、团队活动与“三生教育”相结合
在开展常规性团队活动中贯穿“三生教育”。
如:在每周一举行国旗下的讲话,轮流由每个班安排有关健康、安全、爱国主义等丰富的内容;开展讨论“知恩感恩”、“老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重大节日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活动等。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加强文明礼貌修养的同时,学会沟通,学会感恩,让“三生教育”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撞击。
总之,三生教育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三生教育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新举措。
三生教育要取得成效还需要家庭、
学校、社会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施三生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