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手册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通用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通用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通用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通用5篇社会实践即将要结束了,看看以往这段时间,确定收获良多!不如仔细地做个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吧。

你想知道实践报告怎么写吗?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下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便利大家学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篇1我们告辞中学时代,迈进高校校门,随之的,我们的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满怀盼望与向往:人生抱负将在这里确立,将来的进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妙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头。

所以我们要珍惜高校生活,在高校里开拓新的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关心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我们大一同学而言,有着乐观的导向作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具体而系统地介绍了高校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高校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熟悉,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预备和熟悉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高校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

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心情不计其数,环境的生疏、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心情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简单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

高校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敏捷多了一些。

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

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高校生正确熟悉高校及其高校生活,快速调整方位,乐观适应高校生活。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动身点和落脚点。

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育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高校生,必需把抱负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指导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指导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指导书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精神,积极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增强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现根据我院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践性教学方案。

二、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大学生完善对社会、对大学、对职业及对自身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践教学目的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的转化。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实践教学原则1、针对性原则。

大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学生主体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关系。

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思法课学生实践手册((修订版)

思法课学生实践手册((修订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实践活动手册院系:班级:组长:联系电话:指导教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20 ——20 学年第学期说明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实践活动手册》旨在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规范化,要求学生认真详细记录每个活动项目的参加成员、主题构想、实施方案、完成经过及心得体会,同时要求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考核,并将相应情况记录于活动手册。

2.课程实践活动由三个项目组成,分别是:微·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拍客大赛;观察·思考·希望——社会调查活动;中国心·爱国情——参观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

三项实践活动的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评,共占课程考核分数的40%,其中前两项分别占15%,最后一项占10%,但若提交的作品或心得体会涉嫌抄袭,则该项目成绩为0分。

3. 课程实践项目一和二由各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有成员跨班级,请在手册中说明),要求项目一、二在选题上保持同一主题,目的是加强项目小组对同一观察对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并要求按规定格式提交作品及调查报告,其中,微拍作品时长以3-6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8分钟,要求在所提交作品首页标注班级、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小组成员一般应控制在5-6名。

实践项目三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4.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教师一般为课程任课教师。

5.“微·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拍客大赛”作品要求在开学后八周内完成;“观察·思考·希望——社会调查活动”的调查报告要求在开学后九周内完成;“中国心·爱国情——参观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心得体会要求在开学后十周内完成。

6.思政部将对“微·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拍客大赛”作品及“观察·思考·希望——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报告进行评比,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联系文化素质办对获奖者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手册【范本模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手册【范本模板】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手册系部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指导书一、实践目的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在学好马克思主义伦理、法律知识的同时,深入社会、生活和实际,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达到知行统一。

同时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增强法律意识等,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实践的形式1.校园实践:学生深入到同学、校园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

2.社会实践:学生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

3.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

三、实践内容、要求和步骤(一)实践项目一——制定大学生活规划【实践目的要求】通过制定大学生活规划,旨在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三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

【实践步骤】1.根据任课教师的布置和要求,每位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出切合自己实际的、有操作性的“我的大学生活规划”。

2.每位同学在一个月之内提交一份“我的大学生活规划"。

(不少于800字)(二)实践项目二-—参观瞿秋白同志纪念馆或常州革命史纪念馆【实践目的要求】通过参观,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和继承革命前辈为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刻铭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理想和抱负。

【实践步骤】1.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布置参观的目的、任务及相关注意事项。

2.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或团支书负责组织集体参观;也可以由学生分组自主进行参观。

3.参观结束后须提交一张班级集体活动照片(如个人或分组进行的同学同样提交一张活动照片)和一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三)实践项目三-—在校内外做志愿者【实践目的要求】通过在校内校外做志愿者,旨在让学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培养踏实、吃苦、敬业的品格。

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第1篇一、前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本手册旨在为学生提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1)课程学习:组织学生参加思政课理论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展主题班会等。

2. 课外实践与志愿服务(1)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关爱老人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

3. 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1)文化艺术: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科技创新: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1)国际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如海外学习、文化交流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跨文化交流: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如外语角、国际文化节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实践教学准备(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手册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手册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
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
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
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
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
可是我们面对眼前一切那样陌生却很精彩的东西是那样的既兴奋又迷茫,如何
做好自己大学的规划,能够让自己有条理有阶段性的完成自己各个阶段的任务,更好
的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大一是大学的起步阶段,大学各种很
好的习惯都是在大一养成,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很重要,准确的为自己定位也很重要。
当然,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毕竟自己还是学生,但我觉得在大一,可以加入学生会,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让自己学到很多东西;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认识到更多优秀的人
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
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
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
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希望在大一多多接触一下计算机,并将专升本纳入我的计划之中。到了大二,我的重心慢慢由全面发展转向学习,把我的“升本计划”提上日程。
高数是专升本的考试科目之一,而专科的我们不学高数,所以要在高数上多花点心思。自己要安排学习内容。没课就去图书馆学习而不是在宿舍浪费时间。在这一年内,要争取一次性拿下证书。当然在专业课上也不能放松,做到从不知到认识,熟悉再到

(完整word)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完整word)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2013—2015主要内容1.实践教学的性质、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2. 实践教学的特点、形式和要求3。

六种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实施要点4。

实践教学学时5. 实践教学考核1.实践教学的性质、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央16号文件(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相关的配套文件要求为具体指导原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各门课的教学大纲为具体教学依据,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和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去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的特点、形式和要求2.1 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强化提高学生理论认识和分析能力.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2.2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实践教学既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来进行,只要是学生亲历亲为的活动都可以列入实践活动。

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谈、撰写论文、讨论演讲、辩论答疑、制作展览、举办宣传活动、公益劳动等。

2.3 实践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拟定活动方案;在方案的实施中要科学组织;对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师要认真评阅,及时反馈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2。

4 与高职办学特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工学结合实践形式利用学生到企业专业实习或实训,思政课给学生布置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和了解中,进一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2。

5 社会参观活动组织学生代表,到企业、农村和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回学校后向学生汇报。

3.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实施要点3.1 分组辩论法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3。

德法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德法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第1篇一、前言德法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法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手册旨在为德法课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在法律实践中的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在法律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教学内容1. 法律法规学习与实践(1)课程设置: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国际法等基本法律课程。

(2)实践方式: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

2. 法律文书写作与实践(1)课程设置:包括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文书格式与规范等课程。

(2)实践方式:通过模拟撰写法律文书、实际案例分析、法律文书修改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3. 法律咨询与服务(1)课程设置:包括法律咨询技巧、法律服务流程等课程。

(2)实践方式:通过模拟法律咨询、实际法律咨询、法律服务项目策划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法律咨询与服务技巧。

4. 模拟法庭与法律辩论(1)课程设置: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课程。

(2)实践方式: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熟悉法庭程序,提高法律辩论能力。

5. 法律援助与社会实践(1)课程设置:包括法律援助、社会实践等课程。

(2)实践方式:通过参与法律援助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法律需求,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1. 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方式等。

2. 教师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3. 实践基地建设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企业等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思政课教学实践手册说明(3篇)

思政课教学实践手册说明(3篇)

第1篇一、前言思政课教学实践手册旨在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教学指导工具,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手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手册结构本手册共分为五个部分: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方法4. 教学评价5. 教学资源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4. 法治教育5. 道德与法治教育6. 心理健康教育7. 素质教育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角色,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5.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6.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7.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合作精神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习手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习手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习手册》(第七版)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绪论一、选择题1.ABCD2.ABCD3.D4.A5.ABC二、简答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哪些特征? (P.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P.3~5)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要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第一,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第二要有高强的本领,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第三,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3. 大学生为什么要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P.5~6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律素质(法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律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F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一、单选题1.B (P12)2.A (P12) 3A (P12) 4.D (P12) 5.B (P12)二、多选题1ABCD (P16-17) 2.CD (P16-17) 3.BCD (P18)4.ABC (P12,17,18);5.BD (P13~14,手册P26)三、筒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P10)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德法课实践教学手册作业(3篇)

德法课实践教学手册作业(3篇)

第1篇一、前言德法课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手册旨在为德法课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

2. 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使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分析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德法课基础知识学习(1)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2)法律原则、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基本概念;(3)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基本技能。

2. 实践教学活动(1)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了解法庭程序,提高法律实践能力;(2)法律咨询: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法律帮助,提高其法律服务水平;(3)法律援助:组织学生参加法律援助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增强社会责任感;(4)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践教学成果展示(1)论文撰写: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撰写一篇与德法课相关的论文,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2)案例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其法律应用能力;(3)实践活动总结:要求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提高其总结归纳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2. 模拟法庭法: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活动,了解法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 法律咨询法: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咨询活动,提高其法律服务水平;5. 法律援助法:组织学生参加法律援助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手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手册

上海海关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手册院系班级:姓名:学号:实践项目: _填写日期: _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社科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规定一、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促进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健康的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社会实践是指本课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堂以外开展做一次好人好事、策划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发起组织一个社团、体验一段不同往常的人生经历、采访一位先进人物、调研某一社会伦理、法律热点问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名人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从中选取一次或几次活动,累计本学期道德银行储蓄,形成本门课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社会实践是一个必修教学环节第三条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

因此,本课程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一个必修环节列入教学计划。

第四条学生在本课程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6学时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果学生社会实践成绩不合格,则该生不能取得本课程学分。

第五条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要认真填写《社会实践活动手册》,并完成一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且有一定质量的活动感想、经历体验、采访体会、调查报告、参观心得等。

各班级负责人在第12教学周收集后交至任课教师,由社科教研室相关教师进行审批存档,最后将成绩报送教务处。

三、组织和实施第六条为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基础部和社科教研室专门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七条本课程教师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规划和方案的制定,经基础部和社科教研室开会同意后组织实施。

四、奖惩办法第八条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记入本课程的总成绩,占总成绩比重的15%。

第九条本课程在学习期末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简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简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简案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进度安排学生社会调查参考选题(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大学新生适应情况调查(总体适应情况、具体适应问题及表现、积极应对策略与方法)。

2.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作风等)。

3.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调查(创新人格品质、创新意识表现、创新能力培养)。

4.大学生成才观调查(包括人才的概念界定、人才标准、成才目标、成才途径)。

5.大学生历史使命感调查(使命感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6.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调查(包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以及如何践行等等)。

7.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调查。

(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的现状调查。

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调查。

3.大学生理想与信仰现状的调查。

(三)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调查(如何认识爱国主义,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爱国主义精神)。

2.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独特表现调查。

(四)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大学生人生观现状调查(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看法与观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寻求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3.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

4.大学生幸福感现状调查(对幸福的界定,幸福的标准与条件,主观幸福感程度,提高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等)(五)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调查(总体现状、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改善方法)。

2.大、中、小学学生道德状况个案调查。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状况调查(活动形式、发展过程、服务对象、发展趋势)4.大学生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情况的调查(如继承发展传统伦理观念、传统美德,以及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情况)。

5.大学生诚信调查(诚信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及表现形式、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大学思修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大学思修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第1篇一、前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教学是思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手册旨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实践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 主题班会:围绕课程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班会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 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道德实践活动:如诚信考试、文明就餐、尊重师长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法律知识实践- 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程序,提高法律意识。

- 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成果。

- 法律咨询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法律疑问。

3. 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调查:围绕课程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现状,分析社会问题。

- 访谈活动:访谈社会人士,了解他们的法律观念和道德修养。

- 社会实践报告: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程主题进行讨论,激发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4.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五、实践教学组织1. 实践教学小组:根据专业和兴趣,成立实践教学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2. 实践教学导师:聘请专业教师或社会人士担任实践教学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3. 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手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手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手册
内容:
课堂作业:课上进行
学习感悟:针对课堂讲授内容(也可针对推荐书籍),不少于3篇(每篇不少于500字,可随时交,也可期末一起交。

原创,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期中论文:我的信仰自白(自学教材第一章,11月17日之前交,不少于1000字。

原创,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期末总结:一个学期的自我评价、学习感受、意见与建议(不少于1000字)
形式:
A4大小的纸张,手写打印均可。

封面需注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手册、任课教师以及本人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及电子信箱。

德法实践教学手册电子版(3篇)

德法实践教学手册电子版(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法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手册旨在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德法实践教学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法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法律实践能力。

二、德法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 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法学发展趋势,拓宽国际视野。

三、德法实践教学内容1. 德法课程体系(1)法学基础课程: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

(2)德法专业课程:德语、法语、国际法、比较法学、法律英语等。

2. 德法实践教学环节(1)法律实习: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践部门进行实习,了解法律实务,提升实践能力。

(2)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审理过程,提高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3)法律诊所:设立法律诊所,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法学学术会议、讲座,了解法学最新动态。

3. 德法实践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问题,提高法律思维能力。

(2)辩论赛: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

(3)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法学经典著作、学术论文、法律法规等,拓宽知识面。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德法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 实施实践教学: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3. 考核评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考核评估,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

4. 总结反馈: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大一思修实践教学手册(3篇)

大一思修实践教学手册(3篇)

第1篇一、前言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为了更好地将思修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本手册旨在为大一新生提供一份实用的实践教学指南。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思修课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参观学习-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博物馆、历史遗址等,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思修理论的理解。

2. 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支教、环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责任,培养奉献精神。

- 鼓励学生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长期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社会调查-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 鼓励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 实践活动- 开展主题班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四、实践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 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

- 搜集相关资料,为实践教学做好准备。

2. 实施阶段- 按照教学方案,有序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

-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 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3. 总结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总结,分享经验,总结教训。

- 鼓励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实践手册
系部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指导书
一、实践目的
实践环节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在学好马克思主义伦理、法律知识的同时,深入社会、生活与实际,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达到知行统一。

同时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与服务社会意识,增强法律意识等,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实践的形式
1.校园实践:学生深入到同学、校园生活中去体验与感受。

2.社会实践:学生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体验与感受。

3.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

三、实践内容、要求与步骤
(一)实践项目一——制定大学生活规划
【实践目的要求】
通过制定大学生活规划,旨在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与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三年成长成才的目标与路径。

【实践步骤】
1.根据任课教师的布置与要求,每位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出切合自己实际的、有操作性的“我的大学生活规划”。

2.每位同学在一个月之内提交一份“我的大学生活规划”。

(不少于800字)
(二)实践项目二——参观瞿秋白同志纪念馆或常州革命史纪念馆
【实践目的要求】
通过参观,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与继承革命前辈为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刻铭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理想与抱负。

【实践步骤】
1.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布置参观的目的、任务及相关注意事项。

2.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或团支书负责组织集体参观;也可以由学生分组自主进行参观。

3.参观结束后须提交一张班级集体活动照片(如个人或分组进行的同学同样提交一
张活动照片)与一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不少于800字)
(三)实践项目三——在校内外做志愿者
【实践目的要求】
通过在校内校外做志愿者,旨在让学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培养踏实、吃苦、敬业的品格。

【实践步骤】
1.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做志愿者的目的与要求。

形式可以有校园义务劳动、社区服务、街头宣传等。

2.可以以个人或者以3-5名同学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讨论决定本组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与服务内容,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3.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提交一张活动照片、一篇心得体会或感想。

(内容应包括本组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服务内容以及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不少于800字)
(四)实践项目四——开展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
【实践目的要求】
通过本活动,旨在了解大学生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表现,让学生在观察、调查、分析中能明辨就是非,升华道德情感,并养成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实践步骤】
1.任课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

2.由学生自主确定具体调查题目、拟定调查问卷、制定活动方案。

3.各组自行调查,分析调查得来的数据,完成并提交调查报告。

(不少于2500字)(组长还要提交调查问卷、活动方案、情况汇报)
(五)实践项目五——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实践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实践步骤】
1.任课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8~10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

2.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法律宣传方案与宣传内容,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3.各组按方案分头开展宣传活动,结束后每组提交本次活动照片与一份感想。

(不少于800字)
四、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一般应有以下几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及结语。

摘要需写明调查目的、方法、结果等,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前言应写出本次调查的参加者、调查的主题、时间及地点,背景等;正文应当内容丰富,包括调查内容、所采用的方法、现象、体会、理性思考、问题与解决建议等,着重写参加活动后,自己的理性思考、认识、体会等;结语部分写出总体结论、感悟或对实践活动的建议等。

五、实践教学的考核
1.实践教学的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考核,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与项目五由班长、团支书与小组长与任课课老师共同参与考核。

2.每位同学必须完成实践教学中规定的“大学生活规划”、观后感、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等相关内容,任课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参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核,给出成绩。

(如有抄袭者,本项目成绩按零分计算,调查报告除外)
3.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

六、实践期间注间事项
1.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任何违法违纪事情。

2.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注意饮食安全。

3.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开展集体活动时不擅自单独行动,听从任课教师、班长(团支书)与小组长的安排。

4.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做到互助互爱、团结协作。

5.每个学生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加实践活动。

七、说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为16学时,计1个学分,都就是在课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报告
目录
1.实践项目一…………………………………制定大学生活规划
2.实践项目二…………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或常州革命史纪念馆
3.实践项目三……………………………在校内外做志愿者
4.实践项目四………………开展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
5.实践项目五……………………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