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相平衡(8学时)

合集下载

课程代码及名称PO6018高等工程热力学-SJTU

课程代码及名称PO6018高等工程热力学-SJTU

1《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代码:PO6018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适用专业: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I,工程热力学II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课程性质:高等工程热力学是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生阶段能源动力类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学习基础,拓展学生在可用能、实际气体、多组分系统以及物质转化方面的热力学知识,从更高的视角来诠释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热力学问题,从而为学生更深入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工作究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1)深入理解火用的概念,掌握利用火用平衡方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

(A5.1,B2)(2)熟悉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与热力学性质。

(A5.1)2(3)熟悉多组分单相混合物系统与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特性与相平衡的基本概念。

(A5.1)(4)了解化学热力学基础与特殊系统的热力学过程与特性。

(A5.1, B2)(5)谙熟热能、机械能及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具备分析常见物理、化学过程能量与物质转化的热力学方法,培养从复杂系统和过程中抽象、洞悉本质规律的能力。

(A5.1, B2, C4.1)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基本概念(3学时/课堂教学)温度、平衡态、平衡的判据、准平衡(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热量和功量。

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学时/课堂教学)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非稳态流动过程、过程的方向性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与孤立系熵增原理、熵方程。

3.能量的可用性和火用(7学时/课堂教学)能量的可用性、火用、火用分类、火用平衡方程、火用图、系统火用效率和火用分析。

化工热力学主要内容

化工热力学主要内容

(1)绪论(2-4学时)(2)流体的P-V-T关系(6-8学时)纯物质的P-V-T性质。

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式:真实气体特性,Virial方程式,两常数状态方程式(Van der Waals方程式(简述)、Redlich-Kwong方程式及其修正式),多常数状态方程式(Benedict-Webb-Rubin方程式、Martin-Hou方程式)。

对比状态原理及其应用:对比状态原理,普遍化关系式及偏心因子。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虚拟临界常数法,Dalton定律和普遍化压缩因子图,Amagat定律和普遍化压缩因子图,混合规则与混合物的状态方程式(Viriat方程式、Redlich Kwong方程式、Martin-Hou方程式)。

液体的P-V-T性质(3)流体的热力学性质(6-8学时)热力学性质间的关系式:单相流体系统基本方程式,点函数间的数学关系式,Maxwell关系式。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应用Maxwell关系式推求各热力学变量,计算原理及方法,气体热力学性质的普遍化关系。

两相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及热力学图表:两相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图表。

(4)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12-14学时)流动体系的能量平衡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熵变,不可逆性,熵平衡。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气体的压缩及膨胀。

理想功及损失功:理想功,损失功。

有效能分析:有效能的概念,有效能的计算,有效能损失,有效能效率。

(5)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7-8学时)蒸汽动力循环。

获得低温的两种方法。

制冷循环:逆向Carnot循环(简述),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多级压缩制冷及复叠式制冷,吸收式制冷。

(6)均相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8-10学时)变组成体系热力学性质间关系式。

偏摩尔性质及化学位:摩尔性质、化学位。

逸度与逸度系数:逸度及逸度系数的定义,纯物质的逸度计算,压力和温度对逸度的影响,理想溶液的逸度、标准态,气体混合物的逸度。

物理化学B学习要求

物理化学B学习要求

《物理化学B》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气体(4学时)•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掌握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

•掌握分压、分体积概念及计算。

•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临界现象。

•掌握饱和蒸气压概念。

•理解范德华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及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真实气体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范德华方程.真实气体的液化(C02的p-V图)、临界现象、临界参数。

3. 对应状态原理及压缩因子图对比参数、对应状态原理,用压缩因子图进行普遍化计算。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0学时)•理解系统与环境、状态、过程、状态函数与途径函数等基本概念,了解可逆过程的概念。

•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理解功、热、热力学能、焓、热容、摩尔相变焓、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等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纯P V T 变化、相变化及化学变化中的应用,掌握计算各种过程的功、热、热力学能变、焓变的方法。

1、基本概念及术语系统、环境、性质、状态、状态函数、平衡态、过程、途径。

2、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恒容热、恒压热、焓。

3、可逆过程体积功的计算可逆过程、恒温可逆过程与绝热可逆过程功的计算。

4、热容平均热容、真热容。

定压摩尔热容、定容摩尔热容。

Cp,m与Cv,m的关系。

5、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焓,理想气体的热容差,理想气体的恒温、恒压、恒容与绝热过程。

6、相变焓7、标准摩尔反应焓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

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实际气体的热性能与焓,焦耳--汤姆生效应、节流系数。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0学时)•理解自发过程、卡诺循环、卡诺定理。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理解熵、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定义;掌握熵增原理、熵判据、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

材料科学基础自学计划

材料科学基础自学计划

四年制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用80 学时 4 学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方法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课,是介于普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将系统全面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诸如固体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相变,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以及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等,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属性,熟悉材料的共性,为后继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科技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组织结构—成份—工艺—性能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深入理解材料组织结构—成份—工艺—性能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材料研究、开辟和使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材料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程重点是料组织结构—成份—工艺—性能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如材料结构与缺陷,材料凝固与相图,塑性变形与强韧化等,并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材料结构,位错理论,合金凝固,二元相图,三元相图,材料强韧化,晶体塑性变形等,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材料的结构( 22 学时)1.1 晶体学基础1.2 常见的晶体结构1.3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1.4 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1.5 硅酸盐结构1.6 非晶态固体结构1.7 固体的电子能带结构理论1.8 团簇与纳米材料结构1.9 准晶结构本章重点:• 结晶学基础知识 (晶体的概念与性质、晶体宏观对称要素、晶体定向、• 单位平行六面体的划分、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的概念、鲍林规则 )。

• 常见材料的结构理论与模型 (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分类及特征、固溶体晶体结构类型及影响因素、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影响因素,玻璃的结构)。

《物理化学A》教案

《物理化学A》教案

《物理化学A》教案Physical chemistry教案说明:1.本教案内容参照傅献彩主编《物理化学》(高教第五版,2005)确定。

2.本教案适用于应化和化工本科各专业。

3.根据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专业方向,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动态。

4.除绪论外,每一部分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安排2学时习题课。

5.本课程授课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0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任务、研究方法、特点和学习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0.2 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与任务0.3 理化学课程的研究方法0.4 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本章重点:1. 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与任务2. 理化学课程的研究方法3. 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本章难点:1. 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与任务2. 理化学课程的研究方法第1章气体(7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气体分子动理论、及其有关计算;2. 掌握对比状态和对比状态定律。

本章主要内容:1.1气体分子动理论1.2 实际气体1.3 压缩因子图本章重点:1.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公式。

2. 实际气体的行为。

3. 对比状态和对比状态定律。

本章难点:1.对比状态和对比状态定律;2. 压缩因子图的应用。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理解并掌握状态与状态函数、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能、热与功、热容、焓、可逆过程等热力学基本概念。

2. 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体积功和过程热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及相变过程的应用。

3. 熟练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Hess定律。

4. 了解用基希霍夫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2.1 热力学总论及热力学基本概念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3 等容过程热、等压过程热与焓2.4 可逆过程和最大功2.5 热容2.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及相变过程的应用2.7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2.8 热化学2.9 绝热反应本章重点:1.理解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焓、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五个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及相变过程的应用。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专业)(physical chemistry)目的和要求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化工、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课程在化学化工教学计划的各自然科学理论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逻辑思维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习前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及其在多组分系统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统计势力学初步、界面化学基础、电化学、胶体化学等。

具体要求如下:(1)化学势力学:主要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的三大基本定律及其在多组分系统、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方面的应用。

掌握界面热力学,可逆电池热力学及胶体化学中的热力学知识。

(2)化学动力学:掌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了解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界面相的传递性质和反应性质。

初步掌握均相和多相催化原理。

(3)统计热力学:具备一些基本的统计热力学知识如玻尔茨曼统计、配分函数的意义。

掌握从分子配分函数及自由能函数表计算简单气相反应平衡常数及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函数。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课内学时 100 学分5′一、气体的PVT性质(讲授4学时)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3.气体的液化和临界状态,超流态介绍。

4.对应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及其应用二、热力学第一定律(讲授8学时,习题课2学时)1.热力学概论:热力学内容、方法、特点及发展简史。

2.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平衡态与热力学平衡、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量与强度量。

3.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及数学式、内容及焓、热与功、功与可逆过程、功的计算。

4.热容和热:恒容热容(C v)和恒压热容(C p)、C p与C v的关系、热容与温度关系、平均热容、恒容热和恒压热、PVT变化过程热的计算。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热力学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 54 实验学时:0学分: 3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有机化工、石油加工技术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原理、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和基础学科,是化工工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应用知识,是从事化工过程的研究、开发以及设计等方面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工程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化工热力学就是运用经典热力学的原理,结合反映系统特征的模型,解决工业过程(特别是化工过程)中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和预测、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计算、能量的有效利用等实际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化工过程的实际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模型计算化工中涉及热力学数据,能够利用相平衡原理和化学反应平衡原理分析问题;学习能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1)理解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选择和使用计算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数学模型;(3)计算化工过程的能量变化;(4)计算纯流体和混合物的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5)了解热力学在化工过程中的主要实际应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绪论重点:明确化工热力学的主要任务难点:认识化工热力学的重要作用2 流体的PVT关系重点:PR方程,以偏心因子为第三参数的普遍化法。

难点: P-V图、P-T图上点线面的关系,各种状态方程的特点,对比态原理的理解。

3 流体的热力学性质重点:剩余性质的概念与计算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4 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重点:稳定流动体系能量平衡方程中各项意义,计算基准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5 蒸汽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重点:正确理解制冷原理,理解同样的制冷原理可用于制冷和供热。

物理化学大纲·王黎明

物理化学大纲·王黎明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64学时)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07-2008 第二学期教师:王黎明副教授(办公室:14-410) (Email: wanglm@)答疑时间:预约(每天下午,周四除外)教材: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考试与评分标准:课后作业:15%课堂测验:15% (三次随机测试)期末考试:70%教学要求及对应章节(与化学学院网站登载略有不同):一. 绪论与气体性质(2学时)(绪论,第一章1.1 - 1.4)(1) 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学习目的(2)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分压和道尔顿定律、分容和阿马格定律)。

(3) 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4) 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10学时)(第二章2.1-2.11)(1) 热力学基本慨念和术语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2)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掌握内能、功、热的计算(3) 热函(焓)明了热力学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等概念及掌握其计算方法(4) 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关系。

(5) 掌握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PVT关系及理解其功的计算。

(6) 了解节流膨胀。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8学时)(第三章)(1) 了解卡诺循环。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熵增原理(3) 熵: 掌握理想气体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系统熵变的计算方法和环境熵变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用总熵变判断过程的方法(4) 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

(5) 亥姆霍兹和吉布斯函数: 明了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各种平衡依据。

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6)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大纲课程代码:6400126课程名称:物理化学1.说明: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物理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已学过一些先行课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

物理化学课程必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与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以增强他们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绪论教学要求:着重阐明物理化学的意义、介绍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知识要点:1、物理化学基本内容简介2、物理化学发展简史3、学习物理化学的意义4、怎样学习物理化学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热力学的方法、建立内能与焓是状态函数的概念,并理解状态函数的性质、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应用于物理化学过程。

在本章中,插入复习气态方程以便更好学习可逆过程、卡诺循环这些难点。

对有些在先行课中已出现的内容,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并加深理解。

要求:1、必须使学生弄清楚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应使学生知道热、功与内能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3、必须使学生充分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其数学性质。

4、明确焓的含义,它和内能一样都是状态函数。

5、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分析与运算,学生应熟练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与绝热过程中ΔU、ΔH、Q与W的计算。

6、热化学部分应使学生知道第一定律与盖斯定律的关系,基尔戈夫定律的由来,并熟悉这两个定律的应用。

7、明确可逆过程与最大功的关系。

知识要点:第一节热力学基本概念1、热力学的内容、方法与局限性2、体系与环境3、体系的状态和性质4、过程与途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相变过程、化学过程)5、状态函数和全微分性质第二节热和功1、热2、功(体积功与非体积功、功的一般运算公式、功的符号规定)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能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法与数学表达式第四节焓第五节热容C P与C V的关系第六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第六节实际气体第七节化学反应热效应1、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2、热化学方程式第八节热化学基本定律及反应热效应的计算1、盖斯定律2、由热化学数据(燃烧热、生成热、*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计算反应热效应*3、由键焓估算标准生成热第九节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1、基尔戈夫定律*2、关于热效应计算的应用(热效应随温度的变化、最高温火焰温度等)第十节可逆过程与最大功1、可逆过程的意义与特征2、理想气体的可逆膨胀或压缩(等温可逆、绝热可逆功的计算)3、可逆循环过程的体积功——卡诺循环重点难点:1、可逆过程与最大功2、状态函数变化ΔU、ΔH的计算3、各种热效应的关系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4学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讨论体系的过程方向与限度,学习状态函数熵与熵增加原理、熵的统计意义。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工科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D1013156英文译名: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性质:核心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化工、材料、生工、环境等专业,2年级下学期、3年级上学期 开课系及教研室: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学分数:6-8学分总学时数:90-128学时 理论课学时:90-128学时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现代基础化学教材:《物理化学》(第四版),胡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 1. 教材中所列参考书2.《物理化学教学指南》,吕瑞东等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学科,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

它运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 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为后继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等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并为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获得知识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 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8学时):1.理解pVT 关系和热性质是物质的两类基本的宏观平衡性质。

它们是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宏观上的反映。

2.掌握系统、环境、状态、平衡态、状态函数、强度性质、广延性质等基本概念,以及反映物质pVT 关系的状态方程。

3.对于pVT 关系的实验规律:要求掌握流体的pVT 状态图、pV 图和压缩因子图的特点,气液相变和气液临界现象的特征,以及饱和蒸气压、沸点和临界参数的物理意义。

要求理解包括气液固三相的pVT 状态图,掌握pT 相图的特点以及三相点的意义,理解稳定平衡和亚稳平衡的区别和联系。

4.对于pVT 关系的半经验方法:先复习范德华方程。

物理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425A005-0425A006课程名称:物理化学B/ Physical Chemistry B开课学期:3、4学分/学时:4/64(理论:56,研讨:6 ,习题:2 )课程类别:必修课/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 开课对象: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二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后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开课单位: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轻工学院团队负责人:张立庆审核人:姜华昌执笔人:姜华昌审批人:王永江一、课程简介物理化学研究化学变化、相变化及其有关的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平衡的规律和变化速率的规律。

物理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轻化工程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培养上述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熟悉物理化学的理论研究规律,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物理化学的重要概念及基本原理,同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进一步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增强分析和解决物理化学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的训练应贯彻在本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要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的一般方法,熟悉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的方法,并具备根据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1.4 具备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能用于解决食品、生物工程、轻化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体现在掌握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化学热力学知识对生物工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化学动力学知识解决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轻化工程过程中出现的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等问题。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大纲合肥工业大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主要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已修先行课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有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统计热力学三在部分,细分11章,介绍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

通过课堂多媒体讲授、自学、演算习题和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三、基本内容绪论(1学时)§0.1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0.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0.3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0.4 近代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0.5 物理量的表示与运算物理量的表示、对数中的物理量、量值计算第一章气体的PV关系(2学时)§1.1 引言§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状态方程,微观模型§1.3 理想气体混合物混合物的组成、道尔顿定律、阿马加定律§1.4 实际流体的pV图及临界参数液体饱和蒸气压、临界参数、实际流体的pV图§1.5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几种典型状态方程、压缩因子及波义尔温度、维里方程。

§1.6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压缩因子、对应状态原理、普遍化压缩因子图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8学时)§2.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状态与状态函数,状态变化过程及途径。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恒容热、恒压热、焓恒容热、恒压热、焓、§2.4 物质变温过程的热热容, 标准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2.5 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焦耳实验及其推论,理想气体变化过程的ΔU和ΔH。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05133课稈名称: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英文名称:Thermodaynamics and kinetics of materials总学时:72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10学分:4.5适用对象:材料工程专业四年制木科二年级阶段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是材料科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它从材料的物理、化学现象及其联系入手,运用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二、教学基本要求(黑体,小4号字)材料热力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热力学基础并把这些原理结合材料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熟悉相图热力学和相变热力学,了解相图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材料动力学的任务在于具体地描述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稈屮的微观机制、转变途径、转变速率及一些物理参量对它们的影响。

木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木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热力学、动力学和材料电化学、材料表血性质等基木概念、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稈如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及实验、化工热力学等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小4号字)本课稈总72学时,其屮授课计划64学时(总结复习8学时),授课学时分配如下:基本要求分三级:A级一掌握,B级一理解,C级一了解。

第1章绪论与气体性质(2学时)1、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学习目的(C)2、理想气体状态方稈和混合气体的性质(A)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2学时)1、热力学基本概念(C)2、热力学第一定律(B)3、恒容热、恒压热、焙(A)4、盖斯定律(A)5、热容(B)6、可逆过程和可逆体积功(B)7、节流膨胀(C)8、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简单过稈屮的应用(A)9、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屮的应用(A)10、反应焙(B)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4学时)1、卡诺循环(C)2、热力学第二定律(B)3、爛(B)4、爛变的计算(A)5、热力学第三定律(B)6、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B)7、亥姆霍兹函数变和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A)8、热力学基木方程(A)9、克拉佩龙方程(A)10、麦克斯韦关系式(C)第4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7学时)1 >纟H成表示法(C)2、偏摩尔量(B)3、化学势(B)4、理想气体的化学势(B)5、拉乌尔定律和享利定律(A)6、理想液态混合物(C)7、理想稀溶液(C)8、稀溶液的依数性(C)9、逸度及逸度因了(C)10、活度及活度因了(C)第5章化学平衡(4学时)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C)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C)3、标准平衡常数(A)4、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B)5、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A)6、影响平衡的因素分析(A)第6章相平衡(7学时)1、相律(B)2、杠杆规则(A)3、单纽.分体系相图(A)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A)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A)6、二纽.分部分互溶或完全不互溶体系的气•液平衡相图(A)7、二组分固态不互溶体系的液■固相图(A)8、二组分固态互溶体系的液•固相图(A)9、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液■固相图(A)10、三组分体系相图(C)第7章化学动力学(8学时)1、化学反应速度(B)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C)3、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A)4、速率方程的确定(C)5、温度对速率常数的影响(A)6、活化能(B)7、典型复合反应(C)8、链反应动力学(C)9、反应速度理论(C)10、溶液屮反应动力学(C)11、多相反应(C)12、光化学反应(C)13、催化作用(C)第X章电化学(8学时)1、电解质溶液导电机理和法拉第定律(C)2、离子迁移数(C)3、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B)4、电解质的平均离了活度及平均活度系数(B)5、可逆电池(C)6、原电池热力学(A)7、电极电势(A)8、电极分类(C)9、分解电压(C)10、极化作用(C)第9章表血面现彖(6学时)1、表血吉布斯函数和表面张力(B)2、弯曲液血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C)3、固体表面(C)4、液.固界血(C)5、溶液表面(C)笫10章胶体化学(4学时)1、胶体简介(C)2、胶体体系的制备(C)3、胶体的光学性质(C)4、胶体的动力学性质(C)5、胶体的电学性质(A)6、溶胶的稳定与聚沉(B)7、悬浮液和乳状液(C)四、实践环节课堂讲授时注意结合工程实践开展讨论,加深对有关规律的认识。

《物理化学》48学时教学学时分配与教学要求

《物理化学》48学时教学学时分配与教学要求

《物理化学》48学时教学学时分配与教学要求教材:天津大学王正烈等修订,《物理化学》,第4版,高教社版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2007年1月说明:*内容为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绪论(1学时)§0.1 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0.2 学习物理化学的要求及方法§0.3 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1. 物理量的表示2. 对数中的物理量3. 量值计算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1学时,介绍)§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模型3. 摩尔气体常数§1.2理想气体混合物1. 混合物的组成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3. 道尔顿定律4. 阿马加定律§1.3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1.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2. 临界参数3. 真实气体的p一V m图及气体的液化§1.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1. 真实气体的pV m一p图及波义尔温度2. 范德华方程3. 维里方程4. 其它重要方程举例*§1.5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1. 压缩因子2. 对应状态原理3. 普遍化压缩因子图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8学时)§2.l 热力学基本概念1. 系统和环境2. 状态和状态函数3. 过程和途径§2.2热力学第一定律1. 功2. 热3. 热力学能4. 热力学第一定律§2.3恒容热、恒压热,焓1. 恒容热2. 恒压热3. 焓4. Q V = △U, Q p=△H两关系式的意义§2.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1. 热容2. 气体恒容变温过程3. 气体恒压变温过程4. 凝聚态物质变温过程§2.5 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1. 焦耳实验2. 焦耳实验的讨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3. 理想气体的焓§2.6 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1. 可逆传热过程2. 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3.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4.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2. 7相变化过程1. 相变焓2. 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2.8溶解焓及混合焓1. 溶解焓2. 稀释焓3. 混合焓§2.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1. 化学计量数2. 反应进度3. 摩尔反应焓4. 标准摩尔反应焓§2.10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1. 标准摩尔生成焓及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2. 溶液中溶质和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3. 标准摩尔燃烧焓和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4. 标准摩尔反应焓随温度的变化——基希霍夫公式5.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之间的关系*6. 燃烧和爆炸反应的最高温度§2.1l 节流膨胀与焦耳一汤姆逊效应1. 焦耳一汤姆逊实验*2. 节流膨胀的热力学特征及焦耳一汤姆逊系数*3. 焦耳一汤姆逊系数正负号的热力学分析*§2.12 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 稳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式2. 稳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举例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8学时)§3.1 卡诺循环§3.2热力学第二定律1. 自发过程举例2. 自发过程逆向进行必须消耗功3.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4. 热力学第二定律§3.3熵、熵增原理*1.卡诺定理*2.卡诺定理的推论3. 熵4. 熵的物理意义5. 克劳修斯不等式6. 熵判据——熵增原理§3.4 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1. 环境熵变的计算2. 凝聚态物质变温过程熵变的计算3. 气体恒容变温、恒压变温过程熵变的计算4. 理想气体pVT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3.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1. 可逆相变2. 不可逆相变§3.6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1. 能斯特热定理2. 热力学第三定律3. 规定熵和标准熵4. 标准摩尔反应熵的计算5. 标准摩尔反应熵随温度的变化§3.7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1. 亥姆霍兹函数2. 吉布斯函数3. 对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的说明4- 恒温过程亥姆霍兹函数变,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3.8热力学基本方程1. 热力学基本方程2. 由热力学基本方程计算纯物质pVT变化过程的△A,△G*3. 多组分多相平衡系统恒温变压过程中的应用§3.9克拉佩龙方程1. 克拉佩龙方程2. 固一液平衡、固一固平衡积分式3. 液一气、固一气平衡的蒸气压方程——克劳修斯一克拉佩龙方程*4. 外压对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影响§3.10 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1. 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2. 麦克斯韦关系式*3. 热力学函数关系式的推导和证明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4学时)§4.1 偏摩尔量1. 问题的提出2. 偏摩尔量*3. 偏摩尔量的测定法举例4. 偏摩尔量与摩尔量的差别*5. 吉布斯一杜亥姆方程*6. 偏摩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4.2 化学势1. 多组分单相系统的热力学公式2. 多组分多相系统的热力学公式3. 化学势判据及应用举例§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1. 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2.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3. 纯真实气体的化学势4. 真实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4.4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1. 拉乌尔定律2. 亨利定律*3.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微观解释4. 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对比§4.5 理想液态混合物1. 理想液态混合物2. 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3.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4.6 理想稀溶液(介绍)1. 溶剂的化学势2. 溶质的化学势*3. 其它组成标度表示的溶质的化学势*4. 溶质化学势表示式的应用举例——分配定律§4.7 稀溶液的依数性(介绍,掌握公式)1. 溶剂蒸气压下降2. 凝固点降低(析出固态纯溶剂)3. 沸点升高(溶质不挥发)4. 渗透压*§4.8 逸度与逸度因子1. 逸度及逸度因子2. 逸度因子的计算及普遍化逸度因子图3. 路易斯一兰德尔逸度规则*§4.9活度及活度因子(介绍活度概念)1. 真实液态混合物2. 真实溶液*3. 绝对活度第五章化学平衡(4学时)§5.1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1. 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与化学反应亲和势2. 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与反应进度的关系,平衡条件3.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5.2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 标准平衡常数2. 有纯凝聚态物质参加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3. 相关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4. 标准平衡常数K 的测定5. 平衡组成的计算6. 其它的平衡常数§5.3 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1. 范特霍夫方程2. △r H m为定值时范特霍夫方程的积分式3. △r H m为温度的函数时范特霍夫方程的积分式§5.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1. 压力对于平衡转化率的影响2. 惰性组分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3. 反应物的摩尔比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5.5 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5.6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5.7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1. 常压下液态混合物中的化学平衡*2. 常压下液态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 高压下液态混合物中的化学平衡*4. 高压下液态溶液中的化学平衡第六章相平衡(6学时)§6.1 相律1. 自由度数2. 相律的推导3. 组分数4. 几点说明5. 相律的意义§6.2杠杆规则(建议不介绍或自学)§6.3单组分系统相图1. 水的相平衡实验数据2. 水的相图3. 相图的说明§6.4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一液平衡相图1. 压力一组成图2. 温度一组成图§6.5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一液平衡相图1. 蒸气压一液相组成图2. 压力一组成图3. 温度一组成图4. 小结-*§6.6精馏原理§6.7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略讲)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2. 共轭溶液的饱和蒸气压3. 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一组成图4. 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温度一组成图§6.8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一固平衡相图1. 相图的分析2. 热分析法3. 溶解度法§6.9 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一固平衡相图1. 固态完全互溶系统2. 固态部分互溶系统§6.10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1. 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2. 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系统*§6.11 三组分系统液一液平衡相图1. 三组分系统的图解表示法2. 三组分系统一对液体部分互溶的恒温液一液相图3. 温度对相平衡影响的表示法第七章电化学(6学时)§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2. 法拉第定律*§7.2 离子的迁移数1. 离子迁移数的定义2.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1. 定义2. 电导的测定3. 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5. 电导测定的应用§7.4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一休克尔极限公式1. 平均离子活度和平均离子活度因子(介绍)*2. 离子强度*3. 德拜一休克尔极限公式§7.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1. 可逆电池*2. 韦斯顿标准电池*3.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7.6 原电池热力学1. 由可逆电动势计算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2. 由原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计算电池反应的摩尔熵变3. 由电池电动势及电动势的温度系数计算电池反应的摩尔焓变4. 计算原电池可逆放电时的反应热5. 能斯特方程§7.7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1. 电极电势*2. 液体接界电势及其消除§7.8 电极的种类(介绍)1. 第一类电极2. 第二类电极3. 氧化还原电极*§7.9原电池设计举例*§7.10分解电压§7.11极化作用(了解)1. 电极的极化2. 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3. 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7.12 电解时的电极反应教学重点:电解质溶液的电性质,给出电池写电池反应及相关的热力学、电化学性质的计算,设计电池为次要内容。

物理化学第六章 相平衡(72)

物理化学第六章 相平衡(72)

a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d
e
系统点:相图中表示整个系统状态的点,它和系统具体 存在几相无关。
• 3.4 其它相图
(1)CO2的相图
(2)硫的相图 F 正 交 硫 E 单 斜 G 硫C 液 相 1.四个单相面: 正交硫,单斜硫,液,气 2.六条两相平衡线: AB, BC, CD, CE, EF,BE D 四条亚稳线 BG, CG, EG,BH 3.三个三相点: B, C, E 一个亚稳三相点:G
(2) 压力-组成图:恒定温度下研究p、x、y之间关系
• 3.2 压力-组成图
复习:理想液态混合物 混合物中任一组分在全部组成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
pB p x (0 xB 1)
(1) 分析
B B
p A p x p (1 xB ) pB p x
B B A B A
p A
0
A
1 B
理想液态混合物甲苯(A)-苯(B)系统相图
(3)读图 ① 气相线、液相线 ② 各相区的相态及自由度 F=C-P+1 ③ 确定相组成 a.确定系统点 相点:表示平衡系统中各相 组成的点。
等温
pa
a
pB
l
L1
g l
M
L3

L2
G1
G2
G3
在单相区内,系统点和相点重合; pA 在气液两相平衡区内,系统点只 p b 有一个,而相点有两个,一 个称气相点,一个称液相点。 0
m(L1) = 130.2 g m(L2) = 269.8 g
• 3.4 温度-组成图
气相线:
表示液相蒸气总压与 蒸气组成关系的曲线
液相线: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相平衡.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相平衡.

5
2019/9/8
2 相律
F N 2
相律是各种平衡系统都必须遵守的规律。
相数π讨论:
(1)甲醇-水二元汽液平衡 甲醇-水全浓度下互溶, 仅存在一个液相, 和一个与
之平衡的汽相. π = 2
(2)戊醇-水二元汽液平衡 戊醇-水不能在全浓度下互溶, 存在两个液相, 和一
个汽相. π = 3 在有限浓度范围内, 戊醇-水能够互溶, 仅存在一个
fˆil

fi

l i
xi
(i
1,2,, N )
分析:
v难于
i
计算,
l i
重点计算
2019/9/8
8
1 状态方程法 (Equitions of States)
汽、液相逸度均用逸度系数表示




pyi iv pxi il yi iv xi il

ln i

fi是i组元标准态下的逸度(L R) fi fil (i 1,2,, N )
2019/9/8
10
fi fil (i 1,2,, N )
fi1

fis
exp[ Vil ( p RT
pis )]
Pi sis
exp[ Vil ( p RT
pis )]
pyiˆiv
pyi pis i xi (i 1,2,, N )
对于低压的二元汽液平衡:
p1 py1 p1s1x1
p2 py2 p2s 2 x2
p p1 p2 p1s1x1 p2s 2 x2
2019/9/8
y1
p1s 1x1 p1s 1x1 p2s 2 x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和80.11oC。
液相线 甲苯 (A) xB xB
l yB
tB*
苯 (B)
为什么气相线处于液相线之上?
思考题6-3
如何通过计算获得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时的温 度-组成图(即不同温度下气-液平衡时两相组成)? 前提条件:已知两个纯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数据
甲苯与苯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90oC时,甲苯和苯的饱和蒸气压 分别为54.22kPa和136.12kPa,求101.325kPa、90oC时,甲苯-苯 成气-液平衡时两相的组成。
pB*
(n G nL ) xM nG xG nL xL
n L xG x M MG nG x M x L LM
pA
*
nL LM nG MG
摩尔分数 物质的量 质量分数 质量
3. 温度-组成图
p=101.325 kPa tA*
g 气相线 g+l 已知101.325kPa下,纯甲苯 和纯苯的沸点分别为110.6oC
P=1时,Fmax=3,即T、p、组成,需用立体图表示单相
① 固定温度不变,作压力-组成图 ② 固定压力不变,作温度-组成图
F=C-P+1=3-P P =1时,F =2,两个自由度,用面表示单相 P =2时,F =1,一个自由度,用线表示两相平衡 P =3时,F =0,无自由度,用点表示三相点
1. 压力-组成图
p=101.325 kPa
g 气相线
•b
tG tL
l 液相线 甲苯 (A) xB g+l G L tB* 苯 (B)
露点及露点线
从b点开始降温,G点对应的温度 tG称为该气相的露点 气相线=露点线
•a
多组分系统,露点泡点
§6-4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理想液态混合物 蒸气压遵循拉乌尔定律 蒸气总压与液相组成(摩 尔分数)呈直线关系 气相线与液相线通过计 算获得 真实液态混合物 除xB1外,蒸气压一般 不遵循拉乌尔定律 蒸气总压与液相组成(摩 尔分数)不呈直线关系 液相线与气相线均由实 验测量得到 正偏差:p实验 > p计算 负偏差:p实验 < p计算
1. 压力-液相组成图
二组分完全互溶的真实液态混合物有四种类型(假设pB* > pA*): ① 具有一般正偏差的系统:p实验>p计算,且pA*<p<pB* ② 具有一般负偏差的系统:p实验<p计算,且pA*<p<pB* ③ 具有最大正偏差的系统:p实验>p计算, 且在某一组成范围内,p>pB*,出现极大值 ④ 具有最大负偏差的系统:p实验<p计算, 且在某一组成范围内,p<pA*,出现极小值
p p pA
*
T 恒定
l L l+g g xL xM xG B MG
pB*
2. 杠杆规则
(多组分系统两相平衡时,两相的数量之比与两相组成、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
nL LM nG MG
nG和nL分别表示气相和液相的物质的量 对组分B作物料衡算:
p
T 恒定
l L MG g A xL xM xG B l+g
P=2 C=S-R-R’=5-2-2=1 F=C-P+2=1
p( NH 3 ) p( HI ) 2 p( H 2 ) p( H 2 ) p ( I 2 )
例题6-3
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放有过量的NH4I(s)和NH4Cl(s),且存在 下列反应平衡: NH4I(s) ⇌ NH3(g)+HI(g) NH4Cl(s) ⇌ NH3(g)+HCl(g) 此系统的相数P= 3 ;组分数C= 2 ;自由度冰) C’ B O C
OC线:水与水蒸气两相平衡 称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 C点:临界点(373.91 oC,22.05 MPa) OC’线:过冷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 OB线:冰与水蒸气两相平衡 称冰的饱和蒸气压曲线 或称冰的升华曲线 OA线:冰与水两相平衡 称冰的熔点曲线 O点:冰、水、水蒸气三相平衡。 三相点(F=0,t=0.01 oC, p=0.61048 kPa)
第6章 相平衡
§6-1 相律 §6-2 单组分系统相图 §6-3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4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5 二组分部分互溶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6-6 二组分液-固平衡相图 §6-7 三组分液-液平衡相图
§6-1 相律
什么叫相律? 描述处于相平衡的系统内相数(用符号P 表示)、组分数 (用符号C 表示)与自由度数(用符号F 表示)三者之间关 系的基本规律,即F =C -P +2 自由度数:指能够维持系统原有相数而可以独立改变的变 量的数目(也称独立变量数) 组分数:指能够表示出各相组成的最少物种数 组分数=物种数- 独立化学平衡数- 独立浓度关系数 即C=S-R-R’
注意点
相律只适用于热力学平衡系统,不适用于非平衡系统 即使“每一相中S种物质均存在”的假设不成立,也不影 响相律的表达式 相律F=C-P+2, 2表示温度、压力两个影响因素 若有n个影响相平衡的外界因素,则F=C-P+n 对于凝聚态系统, F=C-P+1
例题6-1
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放有过量的NH4I(s),且存在下列反应平 衡: NH4I(s) ⇌ NH3(g)+HI(g) 此系统的相数P= 2 ;组分数C= 1 ;自由度数F= 1 。
g(水蒸气)
T
思考题6-2
p
A l(水) s(冰) C’ B O C (1)由图可知,OA线的斜率小 于零,即冰的熔点随外压的增 大而下降,为什么? (2)三相点比水的冰点(0oC)高 0.01oC ,为什么?
压力不同。三相点是水在其饱和蒸 气压下的凝固点,冰点则是水在 101.325 kPa的大气压下的凝固点 水的纯度不一样。三相点为纯水的 凝固点,而冰点所对应的是被空气饱和 了的水的凝固点
P=3 C=S-R-R’=5-2-1=2 F=C-P+2=1
p( NH 3 ) p( HI ) p( HCl )
§6-2 单组分系统相图
相图的概念 用于表示相平衡系统的组成、温度、压力之间关系 的图形 相图的含义 ① 反映了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系统处于相平衡时相 的数量,每个相的组成以及各个相的量之间的关系 ② 反映了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内原来的相平衡破坏 而趋向一新的平衡时,相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P=2 C=S-R-R ’=3-1-1=1 F=C-P+2=1-2+2=1
p( NH 3 ) p( HI )
例题6-2
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放有过量的NH4I(s),且存在下列反应平 衡: NH4I(s) ⇌ NH3(g)+HI(g) 2HI(g) ⇌ H2(g)+I2(g) 此系统的相数P= 2 ;组分数C= 1 ;自由度数F= 1 。
p B p B * xB y p yB xB B * p p pB
p A* pB* p * pB yB ( p A* pB* )
pA*
A
g
xB
B
p与yB之间不呈线性关系,称为气相线
为什么气相线位于液相线下方? p yB pB 1 y B xB xB p 1 yA 1 xA y A 1 xA
*
T 恒定
l
pB*
l+g g
p
pA*
A
xB
B
易挥发组分(B),气相组成>液相组成 难挥发的组分(A),液相组成>气相组成 蒸馏分离的原理
系统点为M点时,两相平衡,液 相的状态点为L点,气相的状态点为 G点,L点和G点均称为相点 两个平衡相点之间的连线称为结 线,如LG线 T、p一定时,如LMG线,两相的 组成与系统的总组成无关;系统的总 组成只影响两相的相对量 A
各个相中, xi 1
i
p
独立的化学平衡数=R 独立浓度关系数=R ’

B
B
B 0
总方程式=S(P-1)+P+R+R’
自由度数=总变量数-方程式数
F =(2+SP) – {S(P-1)+P+R+R ’} =S-R-R ’-P+2 =C-P+2 C=S-R-R’
适用条件:只受温度和压力影响的平衡系统
p ① pA*
A
pB*
p ② pA*
pB*
p ③ pA*
pB*
p ④ pA*
pB*
xB
B
A
xB
B
A
xB
B
A
xB
B
2. 压力-组成图
① 具有一般正偏差的系统 ② 具有一般负偏差的系统
p
液相线
p pB*
A
液相线
pB*
柯诺瓦洛夫 -吉布斯(Konovalov-Gibbs) 定律 * p *
pA
气相线 气相线
思考题6-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 (1) I2(s)与其蒸气成平衡;
C=1
(2) CaCO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g)成平衡; C=2 (3) NH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 NH3(g)和H2S(g)成平衡; C=1 (4) 取任意量的NH3(g)和H2S(g)与NH4HS(s)成平衡; C=2 (5) I2作为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体H2O和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
g(水蒸气)
T
利用相图分析系统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发生相变化的情况
p
e•
A •
d
l(水) C c b • • •a O g(水蒸气)
s(冰) 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