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GIS知识点
gis基础知识100个
![gis基础知识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7cf527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e.png)
gis基础知识100个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GIS是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表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2. GIS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3. GIS功能: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和地图制作。
4. GIS应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灾害评估等。
5. 地理空间数据类型: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关系数据。
6. GIS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投影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
7. GIS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信息转换为平面的二维信息。
8. GIS数据模型:栅格模型、矢量模型和关系模型。
9. GIS数据格式:Shapefile、GeoJSON、KML等。
10. GIS软件:ArcGIS、QGIS、Grass GIS等。
11.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公共数据库等途径。
12.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
13.地理信息数据存储: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高效存储和管理。
14.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措施。
15.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等。
16.地理建模:基于GIS数据和算法构建地理现象的数学模型。
17.空间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理空间数据。
18.地理数据可视化:将地理信息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展示。
19.地图设计:遵循设计原则,制作清晰、易读的地图。
20.地图审图:确保地图内容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1. GIS与北斗导航系统:结合卫星导航技术,提高定位精度。
22. GIS与物联网: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实时监测与传输。
23. GIS与大数据:整合海量数据,挖掘地理信息价值。
24. GIS与云计算: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分布式处理和资源共享。
25. GIS与虚拟现实:构建真实感的地理环境,提高决策支持效果。
26. GIS教育培训:培养GIS专业人才,推广GIS技术应用。
27. GIS产业现状:分析全球和中国GIS产业的发展状况。
博士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5df8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d.png)
博士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了融合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功能强大的工具。
GIS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灾害预防等。
本文将对博士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GIS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1. 空间数据类型: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点、线、面、栅格和拓扑数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空间分析和建模需求。
2.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地球是三维的,而地图是二维的,为了能够在地图上进行空间分析,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同时,地图上的坐标系统是用来表示地理位置的重要标准,常见的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UTM坐标等。
3. 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工具,可以进行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与处理1. 数据源和数据获取: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航空影像数据、地面测量数据等多种形式的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开放数据集等。
2. 数据处理与清洗: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匹配等过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库管理和数据更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常存储在数据库中,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和索引以提高数据查询和管理的效率。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需要定期更新数据。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与建模1. 空间插值和地图代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插值可以根据已有的空间数据推测缺失点的属性值,地图代数则可以对不同的地图层进行逻辑运算,生成新的地图结果。
2. 空间建模和地理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估等领域可以进行空间建模和地理模拟,帮助决策者理解空间关系和模拟场景。
地理信息系统(GIS)重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GIS)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37ff26aaea998fcc220eea.png)
第一章1、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0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2、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在计算机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3、GIS: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特点:❶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❷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❸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❹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❺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确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信息的流动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交换来仿真。
4、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这一术语,并于197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5、地理信息系统的五大功能:输入、查询、编辑、分析、输出。
北大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第3章 地理空间数据结构
![北大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第3章 地理空间数据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245ed467c1cfad6185fa75b.png)
⎡1 1 1⎤
⎢ ⎢
0
0
1
⎥ ⎥
⎢⎣ 1 0 1 ⎥⎦
LL6
⎡1 1 1⎤
⎢ ⎢
0
0
1
⎥ ⎥
⎢⎣ 1 1 1 ⎥⎦
LL7
⎡0 0 1⎤
⎢ ⎢
1
0
0
⎥ ⎥
⎢⎣ 1 1 1 ⎥⎦
LL8
⎡1 0 0 ⎤
⎢⎢1
0
0
⎥ ⎥
⎢⎣1 1 1 ⎥⎦
LL9
⎡1 0 1 ⎤
⎢⎢11 1 ⎥⎦
LL10
⎡0 1 1⎤
9
第2节 地理空间数据类型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地理数据的来源 地理空间数据类型 空间数据的组织
10
1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
表示实体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特征 又称定位特征或几何特征,一般用坐标数据表示。
属性特征
表示实体的特征。如名称、分类、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 等。
In theory 16 options, of - overlap which 6 are really different
24
拓扑关系描述——9I模型(Egenhofer, 1991)
Ao
∂A
A−
25
拓扑关系描述——九交模型(Egenhofer, 1991)
□ A的内部和B的内部的交,记作 Ao I Bo □ A的内部和B的边界的交,记作 Ao I ∂B
7
4 空间对象:体
9有长、宽、高的目标 9通常用来表示人工或自然的三维目标,如 建筑、矿体等三维目标
香港理工大学校园建筑
8
地理数据的编码概念、编码方法和意义
gis知识点总结
![gis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53a812fc4ffe473368ab40.png)
1、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答:三个基本特征•属性特征(非定位数据),表示实际现象或特征,例如变量、级别、数量特征和名称等。
•空间特征(定位数据),表示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特征又称为几何特征或定位特征,一般以坐标数据表示。
•时间特征(时间尺度):指现象或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有超短期的、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等。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答:1)计算机硬件系统2)计算机软件系统3)地理空间数据4) 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3、地图投影(概念、类型、与地理坐标的区别)答:1)投影(Project)的含义是指建立两个点集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在地图学中,地图投影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a.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Conformal (true shape)—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即角度变形为零。
•等积投影Equivalent (equal area) —定义为某一微分面积投影前后保持相等,亦即其面积比为1,即在投影平面上任意一块面积与椭球面上相应的面积相等,即面积变形等于零。
•等距投影Equidistant —定义为沿某一特定方向的距离,投影前后保持不变,即沿着该特定方向长度比为1。
在这种投影图上并不是不存在长度变形,它只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
等距投影的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
b.按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i).几何投影•方位投影Azimuthalor true direction: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圆柱投影Cylindrical: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圆锥投影Conic: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gis知识点总结-推荐下载
![gis知识点总结-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2075f6eeec3a87c24028c4e1.png)
1、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答:三个基本特征•属性特征(非定位数据),表示实际现象或特征,例如变量、级别、数量特征和名称等。
•空间特征(定位数据),表示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特征又称为几何特征或定位特征,一般以坐标数据表示。
•时间特征(时间尺度):指现象或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有超短期的、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等。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答:1)计算机硬件系统2)计算机软件系统3)地理空间数据4) 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3、地图投影(概念、类型、与地理坐标的区别)答:1)投影(Project)的含义是指建立两个点集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在地图学中,地图投影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a.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Conformal (true shape)—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即角度变形为零。
•等积投影Equivalent (equal area) —定义为某一微分面积投影前后保持相等,亦即其面积比为1,即在投影平面上任意一块面积与椭球面上相应的面积相等,即面积变形等于零。
•等距投影Equidistant —定义为沿某一特定方向的距离,投影前后保持不变,即沿着该特定方向长度比为1。
在这种投影图上并不是不存在长度变形,它只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
等距投影的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
b.按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i).几何投影•方位投影Azimuthalor true direction: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圆柱投影Cylindrical: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圆锥投影Conic: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北大GIS知识点
![北大GIS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3fd27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e.png)
北大GIS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2.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3.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等的总称。
它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或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态特征三部分。
)4.空间位置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这种位置既可以根据大地参照系定义,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可以定义为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距离、邻接、重叠、包含等。
5.属性数据:又称为非空间数据,是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即描述了信息的非空间组成部分,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等。
6.时态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时态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越来越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界的重视。
7.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以及它们能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它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8.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9.地理信息系统:是反映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现势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以一定的各式输入、存贮、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
10.四叉树编码:是最有效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象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如果检查到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灰度或属性值),那么这个子区域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域,这样递归地分割,直至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
Gis笔记终极版
![Gis笔记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9a84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a.png)
Gis笔记终极版GIS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坐标、几何校正、数字化、预处理、入库50%一张地图->建立地图数据->把地图上表示的地理要素输入到GIS 中->根据GIS数据管理要求统一坐标系统->解决坐标和尺度变形等问题->几何校正,坐标定位1.坐标1.1定义坐标系使地理数据集可使用一般位置进行集成。
是用于表示地理要素、图像和观测结果的参照系统。
通过测量框架,测量单位,投影坐标系的地图投影,其他测量系统属性定义。
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或投影坐标系)为定义真实世界的位置提供了框架。
在ArcGIS中坐标系被用作将不同数据集中在地理位置自动集成到通用坐标框架中以供显示和分析的方法。
投影坐标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投影方式和地理坐标系。
投影坐标是在地理坐标系基础上实现平面表示的唯一途径,每个平面坐标系必须通过一定的投影方式得来。
问题:如何把上海区划图数据整合到全国。
涉及赌徒存储、显示、制图1.2坐标基准:能取得整体坐标关系尽量使用;实在没有,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坐标体系:a)不确定(Unknown,NonEarth):独立坐标系b)地理坐标(Geographic Coordinates):经纬度(B,L)c)投影坐标(投影方式、地理坐标、Datum基准)图纸(图形、图像)变形定位信息文件:World File(6个图像定位参数,是仿射变换)1.3tfw文件是关于TIFF影像坐标信息的文本文件,ArcInfo、Microstation、AutoCAD等均支持该格式的坐标信息文件。
此文件定义了影像象素坐标与实际地理坐标的仿射关系,基本原理如下:A B C D E FX E Au CvY F Bu Dv=++=++、、、、其中:X = 像素对应的地理X坐标、Y = 像素对应的地理Y坐标u = 像素坐标【列号】、v = 像素坐标【行号】实例:tif格式影像图,图像分辨率为980*784*24b,左上角象素中心坐标为【428000,2556800】,X方向地理距离为1000m,Y方向地理距离为800m,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它的坐标信息文件为如下:1.02040816326531 A 【X方向上的象素分辨素】0.0 B 【X方向上的旋转系数】0.0 C 【Y方向上的旋转系数】-1.02040816326531 D 【Y方向上的象素分辨率】428000 E 【栅格地图左上角象素中心X坐标】2556800 F 【栅格地图左上角象素中心Y坐标】数据源:DataSource,矢量坐标以什么坐标系统存储视图(ArcView:View;ArcGIS:DataFrame):用什么坐标系统显示图形数据2.几何纠正2.1图像数据的几何纠正、坐标定位、裁剪、建立Worl d Fil e、拼接等MapInfo:通过图像注册(Register)过程进行图像纠正和定位ArcView:World File、Extension:ImageWarpGeoMedia:图像注册完成图像纠正及定位ArcMap:Georeference(确定控制点、实施:平移缩放旋转)Raster Design:画辅助线=>RubberSheet=>裁剪=>保存(裁剪后的数据+定位信息文件)2.2光栅地形图几何纠正及拼接GIS 数据的基本形式:矢量数据结构:点、线、面,混合型(点线面混合)。
GIS复习重点
![GIS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e0065452d380eb62946dd5.png)
GIS复习重点第一章一、地理信息1.概念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地理圈和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总称。
2.特点:①客观性、②适用性、③传输性、④共享性、⑤地域性(空间特征)⑥多维结构性(属性特征)、⑦动态性(时序特征)二、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GIS是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特点①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②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③系统以分析模型驱动,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④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空间决策系统。
GIS相对于其他系统的优点①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
②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 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要复杂、系统功能要强;③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GIS注重分析和查询,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
④GIS处理的数据更复杂,数据量更大,数据采集的方式多样化,属性库结构功能强大,强调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图形属性相互使用频繁,采用地理坐标系。
GIS的构成GIS是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组成硬件:多种设备-物质基础,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或空间数据。
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软件配置:操作系统软件,基础支撑软件(系统库软件和数据库软件),GIS功能软件(GIS基础软件平台和GIS应用软件)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应用人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应用模型: 解决专门的应用目的而建立的模型GIS 的基本功能①数据采集和编辑 ②数据存储和管理 ③数据处理和变换 ④空间查询和分析 ⑤产品制作与显示 ⑥二次开发与编程分析包括:空间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GIS 的发展阶段:1.专业化GIS 2.行业化GIS 3.社会化GIS第二章(数据获取)数据采集方式:1. 手工方式 2. 手扶跟踪数字化方式 3. 扫描方式4. 影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方式5. 数据通讯方式数据来源地图:①规划图、工程图 ②航空与遥感影像数据 ③统计数据④实验数据 ⑤各种文字报告和立法文件⑥其它数据:照片、野外调查的原始记录等数据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资料准备,区域标定1)基础原始数据的确定2)数据分类项目的确定3)数据标准的准确性的确定2、进行三个统一: (地理基础统一,即确定投影、比例尺、分类分级编码)3、所用软件的检查、试用菜单准备及其它辅助工作。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770b791b307e87100f69620.png)
GIS的主要功能模块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
§2 GIS的基本构成
• 一、硬件系统 • 二、软件系统 • 三、数据管理 • 四、应用人员 • 五、应用模型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
硬件系统
地理数据
软件系统
输入设备
数据输入
系统操作 计算机系统软件
地
存储设备 数据存储
理 数
系统支持
GIS软件
据
信息输出 库 地理分析
输出设备
研究范围 数据模型
研究内容
全球GIS 矢量GIS
专题GIS
区域GIS 栅格GIS
综合GIS
国家GIS 矢栅混合GIS 城市GIS
省(直辖市、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GIS
…… 数字地球
地籍GIS 管网GIS
……
人口GIS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
(1) 地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种计算机系统:该系 统通常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地 理数据采集子系统、地理数据管理子系统、地理 数据处理分析子系统、地理数据可视化表达与输 出子系统等。
应用分析程序
用户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
硬件系统
GIS
用户 GUI
软件系统
应用模型
GIS基本构成的结构图 第六章GIS基本理论知识
一、GIS的硬件系统
由主机、外设和网络组成,用于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空间数据。
GPS
全站仪
解析和数字 摄影测量仪器
全数字摄影 测量工作站
遥感与遥感 图象处理系统
数字化仪
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 •人的知识、经验作用到数据上,可以得到信息,对同
gis课程重要知识点总结
![gis课程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d848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7.png)
gis课程重要知识点总结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和工具。
它结合了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可用于解决各种空间分析问题,如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习GIS课程对于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GIS软件和工具来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同时也会了解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
以下是GIS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GIS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它采用了经纬度坐标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点位。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如WGS84、UTM、投影坐标系统等,并学会如何在GIS软件中使用这些坐标系统。
2.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三维空间转换成二维平面的过程。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地图投影的原理和分类,并了解不同地图投影对地图形状、面积、方向的影响。
3. 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是GIS中的核心概念,它用来表示和存储地理数据。
学生需要了解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并学会如何在GIS软件中进行空间数据的操作和分析。
4. 数据采集和地理数据库数据采集是GIS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地理数据的获取、整理和管理。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并了解地理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
5.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GIS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用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关联和模式。
学生将学习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和工具,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6. 地图制作和可视化地图制作和可视化是GIS中的应用领域之一,它涉及到地图设计和制作、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表达。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GIS软件设计和制作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专题地图、等值线图等。
7. GIS应用案例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
GIS基本知识及常用操作
![GIS基本知识及常用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fc9e0f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e.png)
GIS基本知识1 关于坐标系和投影1、椭球体GIS中的坐标系定义由基准面和地图投影两组参数确定,而基准面的定义则由特定椭球体及其对应的转换参数确定。
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
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椭球体可以对应多个基准面,而基准面只能对应一个椭球体。
椭球体的几何定义:O是椭球中心,NS为旋转轴,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
子午圈:包含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椭圆。
纬圈: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也叫平行圈。
赤道:通过椭球中心的平行圈。
基本几何参数:椭圆的扁率椭圆的第一偏心率椭圆的第二偏心率几种常见的椭球体参数值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5年国际椭球体WGS-84椭球体a 6378245.0000000000(m) 6378140.0000000000(m) 6378137.0000000000(m)b 6356863.0187730473(m) 6356755.2881575287(m) 6356752.3142(m)c 6399698.9017827110(m) 6399596.6519880105(m) 6399593.6258(m)α1/298.3 1/298.257 1/298.257 223 563e20.0066934216229660.0066943849995880.0066943799013e'20.0067385254146830.0067395018194730.00673949674227 2、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球体,球面上的位置是以经纬度来表示,我们把它称为―球面坐标系统‖或―地理坐标系统‖。
在球面上计算角度距离十分麻烦,而且地图是印刷在平面纸张上,要将球面上的物体画到紙上,就必须展平,这种将球面转化为平面的过程,称为―投影‖。
gis知识点总结
![gis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df68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0.png)
gis知识点总结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和工具。
它结合了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从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五个方面,总结GIS的主要知识点。
一、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GIS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采集和获取。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表的图像数据,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GPS技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可以获取准确的地理坐标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理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获取地理数据。
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GIS中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的选择。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
栅格数据以像素为单位存储地理信息,适用于连续分布的地理现象;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存储地理信息,适用于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
数据结构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存储方式。
三、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GIS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编辑等过程。
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去噪、去重和格式化等处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数据转换是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展示;数据编辑是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GIS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
空间分析是通过空间关系和空间模型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属性分析是对地理现象的属性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分类统计、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数据展示数据展示是GIS中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地图制作、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生成等方式。
gis复习资料
![gis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2f02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4.png)
gis复习资料GIS复习资料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技术,用于分析、管理和可视化地理信息。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交通等。
对于GIS的学习和复习,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技巧。
1. 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
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
GIS的基本原理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
地理数据可以是地图、卫星影像、地理位置等。
GIS的核心功能是将地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以产生有关地理现象的信息。
2. GIS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模型GIS使用多种数据类型,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是由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组成的,可以表示具体的地理对象。
栅格数据是由像元组成的,可以表示连续的地理现象。
GIS还使用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对象的属性信息。
数据模型是GIS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表示方法,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网络数据模型。
3. GIS的数据获取和数据质量GIS的数据获取是指从不同的来源获取地理数据。
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地图、卫星影像、GPS等。
在获取数据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质量。
数据质量包括几何精度、拓扑关系、属性一致性等方面。
在使用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4. GIS的数据存储和管理GIS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是指将地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管理和维护。
常见的GIS数据存储格式包括Shapefile、GeoDatabase等。
在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的索引和查询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5. 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模型GIS的空间分析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有关地理现象的信息。
常见的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gis原理知识点整理
![gis原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f08c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e.png)
gis原理知识点整理GIS原理知识点整理一、GIS概述1. 什么是GIS2. GIS的应用领域3. GIS的发展历程二、GIS数据模型1. 矢量数据模型1.1 点、线、面的表示方法1.2 拓扑关系1.3 属性数据的关联2. 栅格数据模型2.1 栅格数据的组成2.2 栅格数据的存储方式2.3 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3. 栅格与矢量数据模型的比较三、GIS数据获取与处理1. 数据获取方法1.1 地面调查、测量与勘测1.2 遥感技术1.3 全球定位系统(GPS)1.4 公开数据源的利用2. 数据处理与预处理2.1 数据清洗与去噪2.2 数据投影与坐标转换2.3 数据融合与融合方法四、GIS空间分析1. 空间查询与选择1.1 点选、线选、面选的操作方法1.2 属性查询与空间查询的结合2. 空间关系分析2.1 邻接关系2.2 包含关系2.3 重叠关系3. 缓冲区分析3.1 缓冲区的定义与应用3.2 缓冲区分析的方法与结果解释五、GIS数据可视化与表达1. 地图制图基础1.1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变换1.2 地图符号与图例设计2. 地图呈现与表达2.1 点、线、面的符号化方法2.2 颜色与渐变的运用2.3 等值线与等值面的绘制六、GIS空间分析应用案例1. 土地利用规划2.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3. 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4. 水资源管理与洪涝灾害预警5. 农业与农村发展七、GIS发展趋势与挑战1. 云计算与移动GIS2. 人工智能与GIS融合3. 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4.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在GIS中的应用5. 空间信息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结语:GIS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对GIS概述、数据模型、数据获取与处理、空间分析、数据可视化与表达、应用案例以及发展趋势与挑战的整理,希望读者能够对GIS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GIS考试复习知识点
![GIS考试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b80f2483c4bb4cf7ecd12b.png)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监测与编辑2数据处理3,数据存储与组织 4,空间查询与分析,5 图形交互与显示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地理数据,系统管理操作人员GIS特点:1,边缘性与交叉性 2,实用性 3,空间抽象性,4发展迅速交叉学科: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管理科学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场模型特征:1,空间结构特征和属性域, 2,连续的,可微的,离散的 3,(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4.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是空间场中的数值聚集程度的一种量度)正空间自相关:一个空间场中的类似的数值有聚集的倾向,则说正空间自相关负空间则是相互排斥栅格数据模型是基于连续覆盖的,它是将连续空间离散化,即用二维覆盖或划分覆盖整个连续空间。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将地理要素嵌入到欧式空间中,形成了三类地物要素对象 -点对象,线对象,面对象基于要素的空间信息模型把信息空间分解为对象(Object)或实体(Entity)。
一个实体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可被识别,,重要(与问题相关)。
可被描述(有特征)矢量数据模型强调了离散现象的存在,由边界线(点,线,面)来确定边界,因此可以看成是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包含三种基本类型:拓扑关系,方向关系,度量关系拓扑属性:在拓扑变换下能保持不变的集合属性九交模型:设有现实世界中的两个简单实体A、B,B(A)、B(B)表示A、B的边界,I(A)、I(B)表示A、B的内部,E(A)、E(B)表示A、B余。
Egenhofer[1993]构造出一个由边界、内部、余的点集组成的9-交空间关系模型面面 6,面线 19,面点 3;线线 16,线点3,点点 2 总共49;MBR:指的是空间目标的外切矩形。
由于MBR的简单、实用性,MBR广泛应用于空间目标数据结构表示以及空间数据查询中。
(二)方向关系识别确定目标之间某种方向关系的步骤:①判断目标之间的MBR是否具有该关系②再利用点/点关系进一步进行关系判断,确定具体的关系。
#北京大学GIS概论复习资料
![#北京大学GIS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7533ad0242a8956bece4a8.png)
名词解释:数据:信息的载体,可以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时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
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元数据的内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地理信息: <书上和ppt上有出入,不写了,免得误导)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定位数据)、属性特征<非定位数据)及时态特征<时间尺度)三部分。
空间特征数据记录的是空间实体的位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志。
专题特征值的是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
时间属性是指地理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
数据处理: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得操作,其目的就是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不断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空间检索:包括从空间位置检索空间物体及其属性和从属性条件集检索空间物体。
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与空间相关的问题,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深化的重要标志。
栅格数据结构:它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像元或像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像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特点: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2.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3.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等的总称。
它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或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态特征三部分。
)4.空间位置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这种位置既可以根据大地参照系定义,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可以定义为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距离、邻接、重叠、包含等。
5.属性数据:又称为非空间数据,是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即描述了信息的非空间组成部分,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等。
6.时态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时态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越来越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界的重视。
7.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以及它们能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它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8.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9.地理信息系统:是反映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现势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以一定的各式输入、存贮、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
10.四叉树编码:是最有效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象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如果检查到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灰度或属性值),那么这个子区域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域,这样递归地分割,直至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
11.拓扑(空间)关系:即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它描述了各空间目标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区域定义,邻接性;连通性;方向性;包含性等。
12.拓扑结构:具有拓扑关系的矢量数据结构。
拓扑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它描述了各空间目标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区域定义,邻接性;连通性;方向性;包含性等。
13.矢量(数据)结构:即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的表示点、线、多边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14.栅格数据:指用栅格数据结构进行组织的数据。
15.地理空间中的栅格表达方法(栅格(数据)模型):空间被划分为栅格(通常为正方形),地理实体的位置和状态用它们占据的栅格行、列号来定义,特定的位置由距它最近的栅格记录决定,栅格的值表达了这个位置上物体的类型或状态。
16.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者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者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17.矢量表达方法(矢量模型):将现实世界的要素位置和范围用点、线或者面表达,与它们在地图上表示相似。
每一个实体的位置是用它们在坐标参考系统中的空间位置(坐标)定义。
点、线和多边形用于表达不规则的地理实体,在现实世界的状态。
矢量模型中的空间实体与要表达的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实体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8.层次数据库模型:是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或双亲与子女)关系的结构,其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无双亲,称之为根结点;其它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
19.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的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应用。
20.空间对象(实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现象。
通常以分类码和识别码来描述某一实体。
21.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志、外接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作用:它是一种辅助性的空间数据结构,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对象之间,通过筛选作用,排除大量与特定空间操作无关的空间对象,从而提高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
)(空间索引是对存储在介质上的数据位置信息的描述,用来提高系统对数据获取的效率。
)22.空间数据质量:是根据空间数据的用途对其误差、数据的准确度、数据的精密度和不确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的结果。
23.扫描矢量化:是利用扫描技术,对地图进行扫描处理并将栅格转矢量的过程。
24.场模型:表示了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数据。
它可用公式表示:Z:S Z(s),即表示了从空间域到某个值域的映射。
25.数据结构:研究的是数据的逻辑关系及数据表示,或研究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和表示方法。
(如果说,数据模型较为抽象,那么,数据结构就是些具体的东西。
)26.数据模型:是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描述,这种描述包括数据内容和各类实体数据之间联系的描述,它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对数据库而言,数据模型反映了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或用户所看到的数据之间的逻辑结构,反应了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
27.数据编码:就是根据一定的数据结构和目标属性特征,将数据转换为便于计算机识别和管理的代码或编码字符。
28.缓冲区分析: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
(它是用来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
)29.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从数学角度说,就是给定一个空间对象和集合,确定它们的邻域,邻域的大小由邻域半径决定。
30.多边形覆盖分析(overlay):也就是多边形叠加分析,将两个或多个多边形图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多边形图层,结果是将原来的多边形要素分割成新要素,新要素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的属性。
31.叠加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数据所具有的属性。
叠加分析不仅包含空间关系的比较,还包含属性关系的比较。
32.CASE工具:即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是辅助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计算机技术,包括在软件开发、维护过程中提供计算机辅助支持以及在软件开发、维护过程中引入工程化思想。
(它是一类特殊的软件工具,用于辅助开发、测试、分析和维护另一个计算机程序及相关文档。
)33.数字高程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的一种,采用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拟合面状空间对象的表面,主要是对数字高程表面的描述。
根据多边形的形状,分为两种,即格网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34.三角法(TIN):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它根据区域内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过线性内插的方法获得。
35.TIN模型:是一种利用不规则三角网进行表示的数字高程模型。
36.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它是将一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体上,该椭圆柱面与椭球体表面的切线为一经线,投影中将其称为中央经线,然后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即投影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规定范围内的点投影到椭圆柱面上从而得到点的高斯投影。
37.投影:在数学中,投影是指建立两个点集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在地图学中,地图投影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建立之间的数学转换公式。
(它将作为一个不可展曲面的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保证了空间信息在区域上的联系与完整。
)38.地图综合:也叫地图概括。
把实地景物缩小,或把原来较详细的地图缩成更小比例尺地图时,根据地图用途或主题的需要,对实况或者原图内容进行取舍和化简,以便在有限的图面上表达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地理要素的主要特点的理论与方法。
39.元胞自动机:是定义在一个具有离散、有限状态的元胞组成的元胞空间上的,按照一定局部规则,在离散的时间维上演化的动力学系统。
40.数据挖掘:也称数据库知识发现,指从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先前不知道的和潜在有用的知识的过程。
41.空间数据挖掘: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知识、和没有直接存储的空间关系、空间模式的过程。
42.WebGIS:是指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采用WWW协议的地理信息系统。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万维网上提供空间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和浏览一个空间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对其进行空间查询和分析等操作,并获得分析结果。
43.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是指一种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全天提供全球范围的高精度三维(经度、纬度、高程)定位数据。
它包括三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44.OpenGIS:即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它是由美国OGC提出,目标是制定一个规范,使得应用系统开发者可以在单一的环境和单一的工作流中,使用分布于网上的任何地理数据和地理处理。
它致力于建立一个无“边界”的、分布的、基于构件的地理数据互操作环境。
(它主要定义了三个模型:开放的地理数据模型;OpenGIS服务;信息团体模型。
)45.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三维显示的虚拟地球,或信息化的地球,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地球技术系统。
46.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能够给用户随时提供大容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的网络系统。
47.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了协调基础地理空间数据集的收集、管理、分发和共享的基础设施。
主要组成:数据交互网络体系、基础数据集、法规与标准、机构体系。
从技术角度看,内容:空间数据标准,基础空间框架数据、空间数据交换网络以及元数据等。
48.GIS互操作:即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指针对异构的数据库和平台,实现数据处理的互操作,是“动态”的数据共享,独立于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它包括从最底层的面向硬件的互操作,到应用层次的信息团体之间的语义共享。
其实现方式之一是:OpenGIS。
)49.虚拟现实: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由计算机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
50.GEOCODING:即地址编码与匹配,利用人们习惯的地址(街道门牌号)信息确定它在地图上的确切位置的技术。
51.LB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是指利用地理坐标,可以进行定位查找(自己和他人)、导航、周边信息搜索等等和位置有关的服务。
52.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侧重将地理信息视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