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1(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2-3-3(含答案解析)
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锋面系统与天气点拨:(1)由于锋面两侧的气团性质完全不同,所以锋面不可能与地面完全垂直或平行。
锋面是一个倾斜的过渡地带,它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2)冷气团始终在锋面下方,雨区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3)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雨,当锋面上面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雨。
【例1】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④、a、c B.③、a、dC.①、c、d D.①、b、c(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②地气温最高B.乙图中城市盛行上升气流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D.乙图中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解析]图中甲为冷锋天气,乙为锋面气旋,所以①、④、c、d为暖气团控制;冷锋一般形成阵性降水。
[答案](1)C(2)B知识点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分析向,在此引用物理学上的“左右手定则”(如下图)。
(1)如图(a)所示,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余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余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2)如图(b)所示,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余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余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例2】下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是__________气压中心,B地是__________气压中心。
(2)就气流系统而言,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3)在图中标出C地的风向。
(4)A地和B地对比,此时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1.1-地球的自转-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地球的自转(3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2021·珠海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据此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该照片是地球公转的反映C.照片中的恒星呈顺时针方向运动D.照片中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度,估测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 )A.30分钟B.60分钟C.120分钟D.24小时【解析】1选D,2选C。
第1题,向北极方向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恒星视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呈逆时针方向。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法看到北极星。
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第2题,因为每颗星视运动的时间为23h 56m 4s,所以其角速度约为15°/h,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则需要花费2h,故这张照片曝光的时间可能是2h,即120分钟。
(2021·泰州高二检测)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4.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解析】3选A,4选A。
第3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 670千米/小时,其他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的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值;由此可知,纬度30°的线速度是1 447千米/小时, 纬度60°的线速度约是835千米/小时;低纬度是0°~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度是60°~90°;已知纬线L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小时,纬线L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小时,且L1在L2的北侧,可判断图示区域大部分在北半球中纬度。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3-1(含答案解析)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1.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轴:地球的自转是一种绕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
地轴的空间方向基本稳定,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4.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为1日。
但因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5.自转的速度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约等于111千米,那么在60°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则是55.5千米。
(2)经线圈与赤道大约等长,则经线上纬度相隔1°的实际长度也约为111千米。
(3)同一纬线上各点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4)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
点拨:如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1)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对稳定,即为自西向东运动的,但是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在视觉层面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一样的(如下图):(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递增、西经度递减(如下图):【例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小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角速度为15°/小时[解析]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选项D是错误的;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为15°/小时;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答案] A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1.昼(夜)半球、昼(夜)弧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本活动题答案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本活动题答案教材P8探究:1.不论我们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地点,都只能观察到银河系的一部分。
具体地讲,由于银河系的半径为5万多光年,太阳系距离银心约为2.6万光年,我们人类肉眼在天空各处看见的个别恒星,全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来自银河系这条带状弧上的光,都是源自银河平面上肉眼不能解析的恒星和其他天体累积的光亮。
2.在夜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边。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将无生命的星空赋予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借用自然景观,通过诗人的咏叹,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
教材P10活动:1.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137亿光年,1光年约为9.4605×1012千米,这样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可折合为1.2960885×1023千米。
2.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20秒。
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日地平均距离的8.64059×1014倍。
教材P14~15活动:可配合下图进行分析。
月相原理图教材P15~16活动:1.(1)(2)火星(开放性答案)。
学生可以从火星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自转周期及与太阳的距离等方面和地球进行对比,以证明自己的推测。
(3)假如太阳的光照条件变得极不稳定,将会导致地球上的整体自然环境也变得极不稳定。
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生物形成的初期,会导致生物进化的中断;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或将来,自然环境的突变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大量灭绝,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教材P17探究:1.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时间分布: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
空间分布: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
动态分布: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
2.略教材P18~19活动:1.(1)(2)有相关性。
理由: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没有考虑地面的大气状况,但即使考虑不同纬度地区上空大气状况的差异,其与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还是有很大的相关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形态,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
2.理解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
3.掌握重要的地学概念和基本的地球科学和地球物理学原理,认识地学科学与现代科技的联系。
4.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形成有关地理学常识和国土环境的全面实际观念,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观察与认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组成部分2.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3.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4.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5.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6.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组成部分2.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3.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4.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5.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3.2 教学难点1.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2.演示法3.讨论法4.实验法五、教学评价1.白板笔记2.作业与考试3.课堂讨论4.实验报告六、教学进度1.第一周,地球的形态和组成部分2.第二周,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3.第三周,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4.第四周,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5.第五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七、教学资源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2.计算机3.白板和白板笔4.实验室设备八、教学总结本教案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讲述、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球的形态和组成部分、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将形成对地球环境的全面实际观念,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观察与认识的能力。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1.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
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2.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3.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
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1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及名校《中国大学及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学专业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生物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土壤地理学西北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兰州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京大学 3 西北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 成都理工大学 5 北京大学 5 吉林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 6 中山大学7 北京林业大学7 长安大学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2合肥工业大学9 河南大学9兰州大学10 中山大学10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34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18-2019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3-1(含答案解析)
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1.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轴:地球的自转是一种绕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
地轴的空间方向基本稳定,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4.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为1日。
但因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5.自转的速度1是说60°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约等于111千米,那么在60°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则是55.5千米。
(2)经线圈与赤道大约等长,则经线上纬度相隔1°的实际长度也约为111千米。
(3)同一纬线上各点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4)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
点拨:如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1)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对稳定,即为自西向东运动的,但是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在视觉层面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一样的(如下图):(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递增、西经度递减(如下图):【例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小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角速度为15°/小时[解析] 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选项D是错误的;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为15°/小时;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答案] A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1.昼(夜)半球、昼(夜)弧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认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协调好人类社会与海洋发展的关系。
2.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地协调。
3.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图像,认识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
4.区域认知:利用海洋资源分布图,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含义: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__植物群体__,是有__生命__、能自行增殖和不断__再生__的海洋资源。
(2)用途①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__生活__用品和__工业__原料。
②用于生产各种化学药品、保健品和__基因__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底__石油__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__大陆架__。
(2)滨海砂矿:是在__海滨地带__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__重金属__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__锰结核__:分布在海深__4__000__米以下,全球海洋以1000万吨/年的速度在洋底不断堆积。
(4)可燃冰:分布于__深海沉积物__(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__天然气__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海洋空间资源(1)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__跨海大桥__、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__人工岛__、海上博览会等。
(3)海底通信、__海底仓储__、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表现(1)造成海洋污染,对__海岸带__的影响尤为突出。
(2)沿海地区的__工农业__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1.判断正误(1)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使得海洋的生态环境面临多种威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后练习及章末检测 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章末检测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18)第一章检测 (23)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31)第一节流水地貌 (31)第二节风成地貌 (36)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41)第二章检测 (47)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57)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57)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62)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67)第三章测评 (73)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83)第一节水循环 (83)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88)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97)第四章测评 (101)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111)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111)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116)第五章检测 (122)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基础篇2019年7月28日凌晨,火星冲日(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与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红月亮”(月食)同时出现,形成了“火星伴月”的天文奇观,吸引了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目光。
据此完成第1~2题。
1.组成“火星伴月”的天体为()A.行星和卫星B.恒星和卫星C.行星和行星D.恒星和行星2.下列天体中,距离火星最近的是()A.金星B.土星C.地球D.太阳1题,“火星伴月”的天体是火星和月球,火星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故A项正确。
第2题,太阳系中,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即选项中距离火星最近的天体是地球。
故C项正确。
2.C读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C.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4.从天体系统级别来看,甲、乙、丙、丁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A.甲与乙B.丙与丁C.乙与丙D.乙与丁3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热点链接】天宫二号运行在近地点约190千米、远地点约370千米的椭圆轨道,在轨状态正常、运行平稳。
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航天领域的大气层上界与地理上的大气层上界有何关系?提示航天领域的大气上界高度低于地理上的大气层上界高度。
国际航空联合会给出的太空和内层大气空间的高度约为100千米,这也就是著名的卡门线。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水平1:根据图表资料,说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水平2:根据地理资料,说明大气成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高度。
水平3:根据地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综合思维: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地理环境对大气成分和对流层高度的影响。
区域认知:大气成分的地区差异,对流层高度的地区差异。
地理实践力:观察天气现象,体验大气组成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101空气称为大气。
202混合物。
低层大气主要由03干洁空气、04水汽和05杂质三部分组成。
(1)干洁空气主要成分作用氮地球上06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07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08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并参与09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10分解过程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11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12保温作用臭氧能强烈吸收13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14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而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又具有15杀菌的作用(2)水汽和杂质成分分布影响水汽水平方向海洋上空16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17高于干旱地区上空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可发生固、液、气三态的转化,产生云、19雾、雨、雪等一系列20天气现象垂直方向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18减少杂质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21多于海上,城市22多于乡村,冬季23多于夏季会使大气24能见度变差;作为25凝结核,是26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1.判断正误。
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1(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16世纪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在一定意义上也不过是宇宙的同义语。
20世纪以来,尤其是60年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2.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宇宙中的“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从空间上说,宇宙无边无际;从时间上看,宇宙无始无终。
3.宇宙的基本特征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物质性和运动性是宇宙的两大基本特征。
【例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对宇宙空间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
(1)可见宇宙的尺度取决于()A.观测时间的延长B.观测位置的变化C.观测技术的提高D.观测空间的差异(2)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C.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解析]第(1)题,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
第(2)题,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是光年,年是时间单位,日地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答案](1)C(2)D知识点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与天体系统(1)比较天体天体分类⎩⎪⎨⎪⎧ 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等,是客观存在的人造天体:人造航天工具,如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地球卫星等没有发射、等待发射或没有脱离地球引力的航天器不叫做天体,它只属于地球这个天体的组成部分。
(3)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
2.认识锋面
(1)锋面:冷暖气团的________,又称锋区。 (2)冷暖气团的位置:②________在锋面之下,①________在锋面以上。 (3)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________等天气。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团一侧倾斜 暖气团一侧为锋
前;冷气团一侧为 后;冷气团一侧为 锋后 锋前 小,多为连续性降 小,多为持续性降 水 冷气团一侧 水
降水强度 雨线倾斜方向
大,多为狂风暴雨 暖气团一侧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1)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锋面 b 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_ 锋。 (2)当前,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3)甲处未来一两天内天气如何变化?
答案: (1)南 冷 (2)甲。受暖气团控制,晴朗无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 (3)先(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答案: 大风 降水
1.(1)均匀
(2)冷
2.(1)交界面 (2) 雨雪 升高
(2)冷气团
暖气团
(3)云、雨、 (2) 阴天
3.(1) 冷气团 转晴
暖气团
4.(1) 暖气团
冷气团
升高 降低
5.(1)势力相当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2.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2.可见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其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判断1.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 ×)2.宇宙是有限的,其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 ×)3.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可见宇宙”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①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1)银河系主要有恒星和星云两类基本天体。
(2)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与银河系共同组成总星系。
3.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读上图) ①中心天体:太阳。
②组成: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③八颗行星的位置: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④小行星:数量众多,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行星的绕日公转运动特征: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点。
(3)地月系: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
判断1.天体分为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 √ ) 2.陨石是天体。
( × )3.总星系就是宇宙的全部。
( × )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互动与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16世纪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在一定意义上也不过是宇宙的同义语。
20世纪以来,尤其是60年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2.可见宇宙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宇宙中的“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从空间上说,宇宙无边无际;从时间上看,宇宙无始无终。
3.宇宙的基本特征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物质性和运动性是宇宙的两大基本特征。
【例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对宇宙空间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
(1)可见宇宙的尺度取决于( )
A.观测时间的延长B.观测位置的变化
C.观测技术的提高D.观测空间的差异
(2)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
[解析] 第(1)题,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
第(2)题,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是光年,年是时间单位,日地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答案](1)C
(2)D
知识点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1)比较天体
(2)区分天体
天体分类⎩⎪⎨⎪⎧ 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等,是客观存在的
人造天体:人造航天工具,如航天
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地球卫
星等
没有发射、等待发射或没有脱离地球引力的航天器不叫做
天体,它只属于地球这个天体的组成部分。
(3)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统其他恒星系统河外星系
由上图可知,天体系统分为四个层次:最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即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其次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第三层次是太阳系,最小的是地月系。
理解此图要注意两种关系,即包含关系和并列关系。
3.太阳系及其成员
(1)太阳与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远排序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同向性: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
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3)八大行星主要物质的共性特点
(4)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5)哈雷彗星
①周期:76年。
②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
③彗尾:a.方向,背向太阳的一侧。
b.长度,离太阳越近越长。
点拨:口诀巧记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的位置。
太阳系八大行星记忆:水晶(金)球,火烧木变成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记忆: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例2】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星,B是__________星,C是__________星。
(2)按照太阳系中行星的结构特征,A属于________行星,B属于________行星,C属于________行星。
(3)A、B、C三颗行星比较,体积和质量都小的是__________,体积和质量都大的是________。
(4)在图中沿扁长轨道运行的彗星,若公转周期为76年,其名称是______。
在公转轨道上,绘出彗星的公转方向。
(5)在图中绘出行星的公转方向。
[解析] 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距离太阳中心由近至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太阳系中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类地行星,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第二类是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第三类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
[答案](1)水木天王
(2)类地巨远日
(3)A B
(4)哈雷彗星顺时针方向(即自东向西方向),绘图略。
(5)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方向),绘图略。
知识点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原因
1.自身条件
(1)适宜的
温度⎩⎪
⎨
⎪⎧0℃—100℃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
温度变化不过分剧烈←自转周期适中
(2)适合的
大气⎩⎪
⎨
⎪⎧大气厚度、密度适合←体积、质量适中
大气成分适合←漫长的演化过程
(3)充足的
水分⎩⎪
⎨
⎪⎧内部水汽释放←收缩、衰变致热
原始海洋形成←冷却、凝结、汇集
2.外部条件
(1)在漫长的时间里,太阳一直较稳定,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例3】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水汽
B.复杂的地形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强烈的地壳运动
(2)若地球到海王星轨道上运行,则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会消失D.水会全部蒸发掉
(3)图中能直观地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中的哪几个?
(4)试分析地球宇宙环境与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对应关系。
①地球磁场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解析] 第(1)题,地球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适宜的大气和液态水。
第(2)题,若地球到海王星轨道上运行会远离太阳,获得的太阳辐射会大大减少,气温将会降得很低,所以会变为寒冷的冰球。
大气层的存在是因为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导致引力适中。
第(3)题,图中可直观地反映出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及日地距离适中。
第(4)题,地球磁场能使宇宙射线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削弱宇宙射线对地球上生命的伤害。
由于地球有适当的质量
和体积,具有足够的引力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引住,否则,质量和体积太小,它的各种气体会逃逸到太空,就不存在大气层了。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温度适宜,使水能以液体状态存在。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答案](1)C
(2)A
(3)①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稳定;②日地距离适中。
(4)①——d,②——a,③——c,④——b
活动参与
一、课本第6页活动
1.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合140亿×9.4608×1012千米。
2.略
二、课本第11页活动
1.(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了适宜的温度(平均气温为15°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较厚的大气层;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使水呈液态存在。
(2)太阳的光照条件不稳定或太阳突然消失后,地球上的生命将会消失。
因为光照条件不稳定或太阳突然消失,会使
生命的演化过程中断,地球上的生命物质将会消失。
(3)除地球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火星。
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如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再有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找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