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高层建筑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沿建筑物长度方向在适当部位需要设置伸缩缝,可以防止长度较大的建筑物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发生破坏或产生裂缝。
高层建筑伸缩缝问题涉及伸缩缝位置的设置、伸缩缝的施工工艺、温度收缩及与建筑物相邻时如何处理等问题。
下面简单介绍高层建筑伸缩缝的设置、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字:伸缩缝,高层建筑, 施工, 温度,相邻Abstract: the building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in the proper positions need to set up is adjustable seam, can prevent the length of the larger buildings in climate change happe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struction or cracks. High-rise building is adjustable seam issue involves the expansion joints position setting, the expansion joi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mperature shrinkage and adjacent building and how to deal with problems. The following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djustable seam set,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Key word: expansion joints, high-ris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adjacent1 高层建筑伸缩缝概述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为了防止建筑物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发生破坏或产生裂缝,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需要设置伸缩缝。
变形缝设置规范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 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变形缝设置规范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 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建筑长度

(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
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
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
注:
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6)。软弱地基,在分期建造的房屋的交界处;
3.抗震缝:为防止因地震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抗震缝
(1)。建筑物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出规范的限值,又没有采取措施时;
(2)。建筑物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3)。建筑物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
(4)。建筑物有较大错层时;
(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介绍讲解

伸缩缝1.设置伸缩缝的目的伸缩缝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结构过大的附加内应力,从而避免当受拉的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引起结构产生裂缝。
温度变化包括大气温度发生变化和太阳辐射使结构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不同,从而导致温差内应力。
对超静定结构来说,即使结构各部位间的温差很小,但温度变化引起构件伸缩也会引起内应力。
温度变化越大,结构或构件越长,产生的变形和引起的内应力也越大。
一般来说,温度应力主要集中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顶部主要由屋盖和建筑物内部的温差引起,底部则因地基和建筑物温度的不同引起。
混凝土收缩是指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体积减小而引起收缩,从而使超静定结构构件的变形被约束而引起收缩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2.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设计中为了控制结构物的裂缝,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用温度伸缩缝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的长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
《混凝土规范》给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注:①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②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③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④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⑤对下列情况,表11-32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a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b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c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d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e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⑥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表11-32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a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b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c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伸缩缝

伸缩缝分砌体结构和砼结构。
砌体结构中其中楼面结构分类有: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是50米没有保温层或隔热层是40米装配式无懔体系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是60米没有保温层或隔热层是50米装配式有懔体系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是75米没有保温层或隔热层是60米黏土瓦或石棉瓦,木结构。
砖结构的楼板层分普通砌体是100米石砌体是80米硅酸类砌体或混凝土砌体是75米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下分结构类型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 100米 70米框架结构装配式 75米 50米现浇式 55米 35米剪力墙结构装配式 65米 40米现浇式 45米 30米挡土墙装配式 40 30地下结构等现浇式 30 20以上查自于本人的房屋建筑学教材。
并非规范。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
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3、防震缝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
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殊时;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
•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 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 形缝。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沉降缝。 (4)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5)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应将建筑物划分为
几个简单的体型。在各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6)当建筑物部分的基础底部压力值有很大差别时。
已 建
沉降缝
新 建
沉降缝
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 等部分全部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各自自由沉 降的独立刚度单元。基础必须断开是沉降缝不同于伸缩 缝的主要特征。
地基性质 一般地基
变形缝的类型
变形缝按其作用的不同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为防止由于建筑物超长而产生的 伸缩变形。 •沉降缝是解决由于建筑物高度不同、重量不同、平面转折 部位等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变形。 •防震缝是解决由于地震时产生的相互撞击变形而设置的。
缝宽度
≤15m
≥100m
6度
7度 >15m
8度
9度
+20mm/5m +20mm/4m +20mm/3m +20mm/2m
变形缝的作用与类型
变形缝的作用
当建筑的长度超过规定、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平面图 形曲折变化比较多或同一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 时,建筑构件内部会因气温变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震等原 因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较大而又处理不妥当时,会引起建 筑构件产生变形,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影响正常使用 与安全。为了预防和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设计和施工中预先在 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建筑构件垂直断开,留出一定缝隙,将建筑 物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这 些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隙成为变形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1条如下:
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装配式结构与现浇式结构之间的数值;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局部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对下列情况,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 屋面无保温、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 采用滑模类工艺施工的各类墙体结构;
5 混凝土材料收缩较大,施工期外露时间较长的结构。
如有充分依据,对下列情况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 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的措施;
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或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
3 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材料,采取跳仓浇筑、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方法,并加强施工养护。
当伸缩缝间距增大较多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当设置伸缩缝时,框架、排架结构的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考题答案-(2)

第二章2.1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和钢结构房屋建筑各有哪些抗侧力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和钢结构房屋建筑各有哪些抗侧力结构体系?每种结构体系举1~2例。
答: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如主体18层、局部22层的北京长城饭店);框架剪力墙结构(如26层的上海宾馆);剪力墙结构(包括全部落地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筒体结构[如芝加哥Dewitt-Chestnut公寓大厦(框筒),芝加哥John Hancock大厦(桁架筒),北京中国国际贸易大厦(筒中筒)];框架核心筒结构(如广州中信大厦);板柱-剪力墙结构。
钢结构房屋建筑的抗侧力体系有:框架结构(如北京的长富宫);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如京广中心主楼);筒体结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束筒)];巨型结构(如香港中银大厦)。
2.2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曲线各有什么特点?答:(1)框架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其侧移由两部分组成:梁和柱的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呈剪切型,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减小;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为弯曲型,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增大。
第一部分是主要的,所以框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曲线以剪切型为主。
(2)剪力墙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其水平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即层间位移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3)框架-剪力墙在侧向力作用下,其水平位移曲线呈弯剪型, 层间位移上下趋于均匀。
2.3框架结构和框筒结构的结构构件平面布置有什么区别?答:(1)框架结构是平面结构,主要由与水平力方向平行的框架抵抗层剪力及倾覆力矩,必须在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设置框架,以抵抗各个方向的侧向力。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框筒结是由密柱深梁组成的空间结构,沿四周布置的框架都参与抵抗水平力,框筒结构的四榀框架位于建筑物的周边,形成抗侧、抗扭刚度及承载力都很大的外筒。
2.5中心支撑钢框架和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支撑斜杆是如何布置的?偏心支撑钢框架有哪些类型?为什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比中心支撑框架好?答:中心支撑框架的支撑斜杆的轴线交汇于框架梁柱轴线的交点。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度和⾼差情况,留有⾜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式挡⼟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结构的拐⾓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层建筑混凝⼟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墙结构房屋可按第⼀项规定数值的70%采⽤,剪⼒墙结构房屋可按第⼀项规定数值的50%采⽤,但⼆者均不宜⼩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沉降差时,宜增⼤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可靠措施,不应采⽤⽜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宽度的要求。
⾼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于裙房基础的埋深⾄少2m。
当不满⾜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以下处应⽤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跨内。
后浇带混凝⼟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设计要求后⽅可进⾏浇注;3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间距:注:1 框架-剪⼒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墙结构之间的数值2 当屋⾯⽆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的收缩较⼤或室内结构因施⼯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3 位于⽓候⼲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当采⽤下列构造措施和施⼯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的部位提⾼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宜在两个⽉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刚度较⼩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收缩⼩的⽔泥、减少⽔泥⽤量、在混凝⼟中加⼊适宜的外加剂;6 提⾼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部分预应⼒结构。
钢筋混凝土伸缩缝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伸缩缝最大间距哎呀,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话题——钢筋混凝土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说起这个,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觉得这跟自己有啥关系。
但是呀,别小看这小小的缝隙,它可是建筑里大有学问的地方。
想想看,咱们的城市、房子、桥梁,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没点道道可不行。
咱们得搞清楚伸缩缝是什么。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混凝土“呼吸”的地方。
你看,天气热的时候,混凝土会膨胀,冷的时候又会收缩,就像人穿着紧身衣,没地方活动,肯定不舒服。
所以,伸缩缝就给混凝土留了一条“喘气”的路,让它不至于因压力而变形、开裂。
真是贴心的设计呀!那说到间距,咋决定这个最大间距呢?哎,这就得看看材料的性质、使用环境等等。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间距不能太大,尤其是在气温变化剧烈的地方。
你想想,像咱们北方,冬天冷得跟冰箱似的,夏天又热得像蒸笼,这可不是混凝土喜欢的环境。
所以,设计师们在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就得小心翼翼,得出一个合适的距离。
不少人可能会想,伸缩缝不是多了也好么,反正都在“呼吸”。
其实不是,缝隙过大,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让雨水渗进混凝土里,造成更大的问题。
想象一下,风吹雨打,缝隙里全是水,长时间下来,混凝土可就遭殃了。
所以啊,适当的间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究竟多大才算合适呢?一般来说,规范里提到的最大间距在15米左右,具体的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像那些大型建筑或者桥梁,这个间距就得更小,甚至在5到10米之间。
毕竟,安全第一嘛,咱可不能马虎。
再说说施工过程。
想象一下,工人们在阳光下挥汗如雨,施工到一半突然发现伸缩缝的间距设错了,那可是得重新调整,光是想想就觉得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设计阶段就得好好研究,别给施工带来麻烦。
就像咱们平时出门前得看好天气,才能穿上合适的衣服,这道理是一样的。
伸缩缝还真能成为建筑的一大亮点。
比如一些设计师会把它设计得特别美观,让它不仅仅是一个“缝”,而是一个艺术的元素,巧妙融入整个建筑中。
施工缝详解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框架结构现浇55剪力墙结构现浇45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必须设置时,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
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门洞时,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
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级不同时,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
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伸缩缝 的取值

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第9.1.4条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30mm,构造要求见上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框架结构55米,剪力墙结构45米。都是现浇的,预制可以放宽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第9.1.2条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需要使用伸缩缝
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设置原则:
变形缝长度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变形缝长度规范篇一:变形缝种类及要求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
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30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3)(变形缝长度规范)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宽度:2、3层50~80mm;4、5层80~120mm;5层以上≥120mm3、防震缝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最小缝隙尺寸为50~100mm。
多层钢筋砼15m以下70mm;15m以上按烈度增大缝宽。
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八.结构变形缝1.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
(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70框架结构装配式7550现浇式55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现浇式45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30现浇式30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注:1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
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裂缝控制摘要:超长混凝土结构系指结构单元长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结构。
我国混凝土规范依据以前大量的设计实践,简单的规定以不同结构的伸缩缝间距来考虑超长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室内或土中条件下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露天条件下为30m 。
但规范同时也指出,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伸缩缝最大间距可以适当增大。
近年来,我国建设得到蓬勃发展,建筑师对不设缝的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出现了愈来愈多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以往的工程大多拘泥于单一手段控制超长结构裂缝,本文将结合某超长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例,探讨如何运用掺加混凝土膨胀剂、后浇带设置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膨胀剂 后浇带1、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新建图书馆,为六层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基础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结构层高5.1m,承台、地梁、底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S6。
平面尺寸长度为164.7m ,宽度68.7 m ,属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置三道纵向后浇带,同时沿水平方向又设置一条通长的后浇带,后浇带宽度800mm,要求在两侧结构完成后施工。
结构平面布置见图。
第三施工区第二施工区第四施工区第一施工区基础平面示意图2、混凝土浇筑施工划分底板及基础混凝土总量4580m 3,有抗渗要求,需要混凝土连续施工,不留施工缝,根据这个思想结合基础施工区段的划分以及设计留置的施工后浇带位置,将底板混凝土浇筑四个施工区域,每个区域划分为四个施工段分别施工。
每段混凝土量572.5 m 3,采用泵送混凝土连续浇筑。
3、膨胀混凝土的运用膨胀剂主要功能是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冷缩。
超长混凝土结构引起开裂的荷载主要是混凝土收缩和季节性温降。
混凝土在浇筑24~30小时达最高温度,比入模温度高约30~35℃,此时水化热温差最大, 10~30天后降至周围温度,在此期间混凝上完成15% ~25%的收缩,此为“早期裂缝活动期”;往后3~6个月混凝上收缩完成60% ~80%,可能出现“中期裂缝”;一年左右混凝上收缩完成95%,可能出现“后期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伸缩缝是为了克服材料热胀冷缩引起的应力,预防结构的开裂和变形。
伸缩缝的设计需要根据结构的特点、使用条件、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将从伸缩缝的定义、分类、常用材料及其性能、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伸缩缝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划分的一种特殊缝隙,用于允许结构在温度变化和变形过程中自由伸缩,以减小应力、防止开裂和变形。
伸缩缝可以分为两类:水平伸缩缝和垂直伸缩缝。
水平伸缩缝一般位于楼板或者屋面上,用于分割结构以允许其在水平方向上的伸缩。
垂直伸缩缝一般位于竖向结构,如柱子或者墙体上,用于分割结构以允许其在垂直方向上的伸缩。
在设计伸缩缝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能,常用的伸缩缝材料有胶带、橡胶板、聚乙烯、铅等。
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拉伸性和压缩性,能够自由变形,起到减小应力和防止开裂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以确保伸缩缝的持久性能。
在伸缩缝的设计中,需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使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结构的刚度:结构的刚度越大,伸缩缝的间距可以适当增大。
如果结构的刚度小,伸缩缝的间距应适当减小,以防止结构的变形和裂缝。
2.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结构的热胀冷缩,从而产生应力。
伸缩缝的间距应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来确定。
一般来说,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越大,伸缩缝的间距应越小。
3.结构的使用条件:结构的使用条件也会对伸缩缝的间距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振动或者冲击载荷,伸缩缝的间距应适当减小,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是根据结构的特点、使用条件、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性能,以及结构的刚度和使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应力、防止开裂和变形,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规范

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规范篇一: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现浇挑槽、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
室70
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
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据取用;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