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由设计任务资料知,该建筑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室内外高差为0.45m 基本风压20m /4.0KN =ω,地面粗糙度为C 类,结构总高度19.8+0.45=20.25m (基础顶面至室内地面1m )。

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即

o z s z k w w μμβ=

1、因结构高度H=20.25m<30m,高宽比20.25÷18.2=1.11<1.5,故可取0.1z =β;

2、

s μ为风荷载体型系数,本设计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规

定,迎风面取0.8,背风面取0.5,合计s μ=1.3。

3、z μ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本设计的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 类,按下表选取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7.1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6轴线框架的负荷宽度B=(6.6+6.6)/2=6.6m。

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如表7.1:

表7.1

根据表7.1,画出6轴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图7.2所示:

图7.2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7.2 位移计算

7.2.1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

考虑现浇楼板对梁刚度的加强作用,故对6轴线框架(中框架梁)的惯性矩乘以2.0,框架梁的线刚度计算:

跨度为7.3m 的梁(b ×h=250mm ×600mm ):

)(109126.0250.0212bh 2433

3m I -⨯=⨯⨯=⨯= m KN L I E c b /105.33

.7109108.2i 43

7b ⨯=⨯⨯⨯==- 跨度为3.3m 的梁 (b ×h=200mm ×400mm ):

)(43

-33m 101.2124.02.0212bh 2⨯=⨯⨯=⨯=I m KN L I E c b /109.13

.31013.2108.2i 43

7b ⨯=⨯⨯⨯==- 7.2.1.1 框架柱的线刚度 1、底层柱: A 、D 轴柱:

)(1021.512

500500433

c m I -⨯=⨯=

m KN h I E c c c /100.32

.51021.5100.3i 43

7⨯=⨯⨯⨯==- B 、C 轴柱:

)(1021.512

500500433

c m I -⨯=⨯=

m KN h I E c c c /100.32

.51021.5100.3i 43

7⨯=⨯⨯⨯==- 2、上层柱: A 、D 轴柱:

)(1021.512

500500433

c m I -⨯=⨯=

m KN h I E c c c /100.49

.31021.5100.3i 43

7⨯=⨯⨯⨯==-

B 、

C 轴柱:)(1021.512

500500433

c m I -⨯=⨯=

m KN h I E c c c /100.49

.31021.5100.3i 43

7⨯=⨯⨯⨯==- 7.2.1.2 侧移刚度D 计算

框架柱刚度修正系数计算公式见表7.3: 表7.3

表7.4 各层柱侧向刚度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即有:∑=

∆ij

j

j D

V u

式中 j

V ------第j 层的总剪力标准;

∑ij

D

--------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j

u ∆--------第j 层的层间侧移。

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即有:

第j 层侧移:

∑=∆=j

j j

i u u 1

顶点侧移:

∑=∆=n

j j

u u 1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过程详见表7.5: 表7.5

侧移验算: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表3.73可知,对于框架结构,楼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为1/550=0.0018。本框架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在底层,其值为0.0002652<0.0018,框架侧移满足要求。

7.3 内力计算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 值法。计算过程如下:

7.3.1 反弯点高度计算

反弯点高度比按下式计算,即

3210y y y y y +++=

式中 0y -----标准反弯点高度;

1y -----因上、下层梁刚度比变化的修正值; 2y -----因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 3y -----因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

反弯点高度比的计算列于表7.6。

表7.6

7.3.2 弯矩及剪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的柱端剪力按下式计算,即:j

ij

ij

ij V D

D V ∑=

式中 ij V ----第j 层第i 柱的层间剪力; j

V ----第j 层的总剪力标准值;

∑ij

D

-----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ij

D ----第j 层第i 柱的抗侧刚度。

风荷载作用下的柱端弯矩按下式计算,即

h y M ij c )1(V -=上

yh

M ij c V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