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 专题二 法律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整理专题
一、前言随着中考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也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革。
作为中考必备科目,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整理对于备考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希望能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1. 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1.1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1.2 法治的概念和作用1.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2. 宪法和法律2.1 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地位2.2 法律的概念和种类2.3 常见的法律知识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1 公民的基本权利3.2 公民的基本义务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5. 公民的道德修养5.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5.2 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5.3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6. 现代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6.1 理解法律和法治6.2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7. 犯罪及其预防7.1 犯罪的危害7.2 预防犯罪的方式和方法8. 安全知识8.1 交通安全知识8.2 防火知识8.3 突发事件应对知识9. 社会实践9.1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9.2 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能力9.3 发展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10. 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案例10.1 英雄人物事迹10.2 背反法律的案例10.3 遵守法律的典型案例三、总结通过以上对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汇总整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在备考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相关内容的概要和要点。
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本文提供的知识点,加强复习,顺利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1.1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种内在的信念和行为规范。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专题篇知识专题(二)法律教育第二
第 1 页 共 7 页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专题篇:知识专题(二) 法律教育 第二章 行使权利 依法维权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法定义务 道德义务 含义宪法和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 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区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靠强制力确保义务得以履行 在社会中自发形成,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联系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道德义务已经成为法定义务 正确做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2.在互联网上,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利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使非法权利和自由,不仅不受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权利就像橄榄球,我要抢到手;义务就像足球,我要踢得远远的。
”权利与义务 具有一致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正确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文化权利 维护受教育权 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经济权利 财产所有权 继承权 智力成果权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行使权利 依法维权涵义和内容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和法律责任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姓名权的含义和侵犯姓名权的行为 隐私权 人格尊严权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受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也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含义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019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法律必背知识(中考复习)
2019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法律必背知识(中考复习)【法律基础常识】:1、法律的显著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法律的作用:(1)规范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2)保护作用(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4、违法行为的分类和后果:(1)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犯罪)。
(2)后果: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欠钱不还/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等;要承担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
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巩固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
殴打他人至轻微伤/违反交规/聚众闹事/谎报险情/破坏公共设施等;要受行政制裁,其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会受到警告、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5、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后果:基本特征: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后果)后果: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6、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防范于未然。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7、勇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专题(二) 法律教育 第一章 学法用法 依法自护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专题篇:知识专题(二) 法律教育第一章学法用法依法自护1.犯罪、刑法、刑罚(1)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3)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2.法律的三个特征、犯罪的三个特征(1)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3.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有什么危害?(1)不良行为: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破坏桌椅、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说脏话、欺负小同学、给同学起外号等。
(2)危害:①这些不良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荒废学业,会腐蚀心灵,造成青少年是非不分,甚至诱发违法犯罪。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区别违反的法律法规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刑法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情节轻微,危害不大情节严重,危害性大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共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做法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遵守法纪,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5.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1)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019-2020年中考政治 法律常识 必备知识点 第二单元 法不可违
2019-2020年中考政治法律常识必备知识点第二单元法不可违(1)【了解】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按照违犯的法律类别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2)【了解】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3)【理解】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其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的法律后果),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理解】①违反的法律不同。
②对社会的危害不同。
③受到的惩罚不同。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5)未成年人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运用】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③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④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⑤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⑥谨慎交友,远离损友。
(6)犯罪应受刑事制裁(即受刑罚处罚):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知道】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三种。
(7)行政处罚种类【了解】: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8)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了解】: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消除危险;④返还财产;⑤恢复原状;⑥修理、重作、更换;⑦赔偿损失;⑧支付违约金;⑨赔礼道歉。
2019中考思想品德考点知识梳理二(考点18-19).doc
2019中考思想品德考点知识梳理二(考点18-19)主题二:法律与秩序★考点十三、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1、法律的特征〔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⑴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的特征〕。
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的功能〔作用〕:⑴为生活制定规矩⑵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协调关系,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3、国家打击违法犯罪的案例表达了哪些观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我国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考点十四、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1、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①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②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意义: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培育良好的品德,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②有利于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可从必要性和意义两个角度作答〕3、我国专门保护未成人正当权利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专门法律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作用:①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依据。
2019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法律必背知识(中考复习)
2019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法律必背知识(中考复习)【法律基础常识】:1、法律的显著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最主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法律的作用: (1) 规范作用 (规范人们的行为); (2) 保护作用 (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3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4 、违法行为的分类和后果:(1) 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犯罪) 。
(2)后果: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欠钱不还/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等;要承担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
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巩固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
殴打他人至轻微伤 /违反交规/聚众闹事/谎报险情/破坏公共设施等;要受行政制裁,其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会受到警告、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5 、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后果:基本特征: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后果)后果: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6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 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防范于未然。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7、勇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 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 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中考政治教材知识复习主题二规则与法律考点14宪法精炼
2019-2020年中考政治教材知识复习主题二规则与法律考点14宪法精炼一、选择题(第1~6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第7~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xx·泰州16)201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这是因为( B )A.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B.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C.宪法是党的组织原则D.宪法可以代替其他法律2.(xx·广东19)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都必须公开向宪法宣誓。
这是因为宪法( D )A.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B.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认可的C.只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具有约束力D.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xx·十堰10)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宪法宣誓制度,誓词是“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职责……”这说明( A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C.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D.宪法具有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解析】施行“宪法宣誓”制度说明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xx·云南16)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凡经人大及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应公开向宪法宣誓。
这表明( C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守则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D.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5.(xx·吉林5)对右侧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B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立法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C.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D.国家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立法保障6.(xx·重庆B卷5)学完宪法相关知识后,思想品德老师布置了一次“宪法知多少?”的社会调查作业。
2019中考思想品德考点知识梳理二(考点19-20).doc
2019中考思想品德考点知识梳理二(考点19-20)主题二:法律与秩序★考点十九、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1、生命健康权的地位和含义:是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禁止溺婴、弃婴;禁止招用童工;禁止安排未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3、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自身生命,维护健康: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②有病及时就医,恢复健康;③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危险源。
④遭遇险情积极自救和求救4、怎样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①不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②在他人生命健康有危险时尽力援助;③热心公益,无偿献血,护送儿童老人过马路。
5、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犯时,正确的做法:①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
②可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侵权人赔偿医疗费。
③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其法律责任。
6、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案例的启示〔或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他人侵犯。
②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我们在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还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另说明了:④我国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⑤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7、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意义:①有利于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②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权,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成长环境。
8、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设计活动形式:①举办安全专题讲座、②举办安全知识竞赛、③对学生进行安全突发事件的疏散演习等。
中考政治总复习全解第二部分:法律常识
中考政治总复习全解第二部分:法律常识一、法律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5、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6、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7、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
(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
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人身权(一)生命健康权8、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意义(重要性):(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2)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9、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9中考思想品德考点知识梳理二(考点23-25).doc
2019中考思想品德考点知识梳理二(考点23-25)主题二:法律与秩序★考点二十三、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首位。
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3、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体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那么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表达在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达在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是无效的〕。
③宪法制定和修改严于普通法律〔表达在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5、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倨,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与宪法相低触是无效的。
6、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的目的和意义:①有利于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和谐。
7、宪法是最高行为准那么的表现: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那么,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②宪法也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那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8、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认真学习和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性,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敢于并善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二十四、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中考政治教材知识复习主题二规则与法律考点15依法治国精炼
2019-2020年中考政治教材知识复习主题二规则与法律考点15依法治国精炼一、选择题(第1~6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第7~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xx·连云港12)在我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 B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C.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D.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解析】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依法治国的目的,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xx·齐齐哈尔19)依法治国首先是( C )A.有法可依 B.依法行政C.依宪治国 D.违法必究3.(xx·福州21)xx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反家庭暴力法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实现了( A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4.(xx·南充8)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是( D )A.以德治国 B.依法行政C.依宪治国 D.依法治国5.(xx·广东20)2016年2月29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xx年至xx年,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各级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23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
这说明我国( B ) A.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合法的保障B.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司法公正C.还没有建立起监督机制以维护司法公正D.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6.(xx·云南1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这体现了( A ) A.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B.依法治国就是全民学法、守法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普法教育D.国民教育的根本是法治教育※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广东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梳理第三单元法律常识第一节学法知法法不可违课件新人教版
(2)具有保护作用(保护功能)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 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 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 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4.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 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 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政府、社会、学校、家庭: ①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重视对未成年人的 保护,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③给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活 动场所,引导青少年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中考预测 1.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 15天。但他不思悔改,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 徒刑三年。这一材料说明( B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D.如有出现小错,终将酿成大错
考点分析:本考点在近几年广东中考中较少单独考查,通常 会与违法犯罪相结合。考查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考查的重 点是: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 行为。
2.中学生小光沉迷网络,常趁父母不在家时上网浏览不健康 信息。后来,他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 一名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警示我们 ( C) ①抵制不良诱惑,拒绝好奇心 ②要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 识 ③要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 ④要杜绝不良行为,预 防违法犯罪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专题二法律新人教版
1、为什么维护公共秩序
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②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③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④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怎样维护公共秩序
①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
②维护公共秩序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
③维护社会秩序还必须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④要从小事做起,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
3、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②法律维护公共秩序;
③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④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⑤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5、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6、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②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7、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年龄小,发育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其权利更
易受到侵害;
②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③社会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大量存在
8、四大保护
(1)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2) 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 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举措。
9、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②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
③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④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依法维权。
10、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
②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③权利与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11、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12公检法机关
(1) 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保卫的专门机关
(2) 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
(3) 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13、树立法治观念的意义
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1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青少年学法懂法的意义?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后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②能都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5、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①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秘密;
②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经他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隐私;
③不能隐瞒和包庇犯罪。
16、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②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③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17、人身自由权与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18、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①从公民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一项基本权利;
②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③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19、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义务
①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技的发展基础在教育;
③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④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国家多做贡献。
20、青少年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
①青少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②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财产继承权与智力成果权;消费者的权利
(1) 继承方式: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2) 法定继承人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 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4) 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
(5)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
22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意义
①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②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主要保障。
23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4如何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
①消费前: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
②消费中:要尽量到正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物品,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
上当受骗;
③消费后: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