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制造业现状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制造业现状

作者:

学校:

学院:

年级:

学号:

浅谈中国制造业现状

【摘要】中国制造业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着,200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制造业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迅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本文旨在分析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部分现状,同时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发展现状、

制造业在我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如2006年,我国制造业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34.35%,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9.53,为国家财政提供近1/3的收入,贡献出口总额的94.54%。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我国的制造业不断发展,影响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然而现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仍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已成为讨论的热点。只有跟上现今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制造”蜚声海外。中国制造业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已经可以称为制造大国、“世界工厂”,但是绝对还称不上制造强国。抛开政治因素,无论是质量“信任危机”还是“反倾销”案件,都反映了中国制造“低价低端”的一个基本事实。廉价策略在中国经济起飞初期是参与到世界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但也导致了“中国制造”的“三低”形象。尽管这是由于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决定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这样的“大制造业”将会越来越不符合中国发展的需要。

中国制造这种发展现状的形成,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原因分析

首先,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理论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是由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的。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会导致各国生产在国际水平上进行分工。每个国家都会专业于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一国的比较优势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该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决定的。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的资本价格会相对比较低,同时劳动力的价格会相对比较高,因此其比较优势即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反之,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会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专业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采取更加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我国劳动力要素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而资本要素的价格相对较高。这种要素价格结构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但是,由于制造业中这些廉价劳动力很大部分是缺乏高等教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因此企业中技术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比较缺乏,导致企业生产只能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的环节,而不能进入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和生产环节进行。产品创新能力差,品牌经营能力也不高。而依靠低价策略竞争在国际上也常常遭遇“反倾销”的困扰,国际品牌美誉度比较差。

其次,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来看,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观念比较淡薄。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条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是一样,即使企业管理制度改变了,原来的管理制度的一些影响还会存在。

再次,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转移理论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

强”的现状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决定的。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会经历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而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对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的要求不同,产品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也会不同,因此产业生产会在不同国家之间发生转移。在行业初创阶段,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许多新产品会首先在发达国家中被发明创造出来。这些新产品首先在发达国家市场销售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渐出口到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在行业的成长阶段,产品在发达国家国内市场上销售急剧增长的同时大量出口。外国厂商,主要是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模仿这些产品的生产。它们开始为本国消费者生产,而后出口,并且成为该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在成熟阶段,由于技术水平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因此该产品慢慢开始在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生产和出口。同时,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的扩散,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引进该产品的技术进行生产和出口。在衰退阶段,由于该产品的技术已经陈旧,相对比较便宜,生产过程简单化,同时可能生产中对环境有负效应。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国。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由于我国廉价劳动力的吸引,许多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衰退阶段的产业都转移到中国。这些产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中的企业所使用的技术来说一般都是相对落后的。而中国企业在国际生产中的这种角色也决定了其生产的附加价值不高,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不强,而依靠低端市场和成本优势生存的现状

最后,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条件来看,我国制造业目前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也有现实原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我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则容易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加上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中存

在许多隐性失业人口;因此,从解决

隐性失业,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

的角度,我国也需要适当地发展劳动

密集型的产业,使用能够扩大就业的

生产技术。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