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尚不具备实行通胀目标制的条件

合集下载

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适用性分析

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适用性分析

于提高通货膨胀水平的信誉度等特点。也有一些国家采取扣除 食品 、 能源价格和公共部门税费 的核心通货膨胀 率作为参考指 标。对通货膨胀 率的测量 一般 由国家统 计部门来进行 , 中央银
制 , 从 长期 来 看仍 不 失 为 一种 合 理 选 择 这 些看 法 但
行根据统计部 门公布 的通货膨胀 率数据 , 对货 币政策实施情况 通货膨胀 目标 制(n ao agt g 是一种新 兴的货币政 做 出说 明, Ift nT ren ) li i 国会 、 政府 与公众也据此评判 中央银行的工作绩效 。 策框 架。2 0世纪 8 年代至 9 o 0年代初期 , 随着金融创新 的不断 二 、 货膨 胀 目标 制 的 实践 及 特 点 通
分析 ,提 出 了 虽然 短 期 之 内我 国暂 不适 合 采 用通 货 膨 胀 目标
采取消费品物价指数即 C I P ,这主要 是因为消费价格指数是进 行经济预测的核 心指数 , 具有更新快 、 数据的滞后期较短 、 可信
度高 、 为公 众所 接受和理解 、 易 不易被 中央银行 所控制及有利
经 营 战 略
■■■r cBiblioteka _ T . o: 一I

我 国 实 行 通 货 膨 胀 羼 赫 羼. 憋
4l l

O 陈伟 成 陈 志 强 2
( 、 车 管理 学 院 院务部 安 徽 蚌 埠 2 3 0 : 1汽 3 00
2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训 练部 湖北 襄樊 4 1 1 ) 、 4 18
类是严格的通货膨张 目标 制,即赋予稳定物价的权重为 10 %, 0 而产 出 、 就业 等权重为零 , 这意味着 中央银行在货 币政策操 作 中, 可以不顾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 自主运用政策工具 , 实 使 际通货膨胀率等于或接近 目标 通货膨 胀率 ; 另一类是灵活的通 货膨胀 目标 制 , 即赋 予稳定物价较大 的权重 , 而对产 出和就业 等给予相对较 小的权重 , 在不影响物价 稳定 的条 件下 , 促进产 出增加和就业增长。 与传统的货 币政策框 架相 比 , 通货膨胀 目标制在政 策工具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种制度安排下 ,中央银行有执行意外的通货膨胀政策的激励 ,从
到通胀 目 制优越性的同时 ,更要立足本 国国情 ,认真思考通胀 标
目标制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

而 导致 中央银 行 的货 币政 策 有通 货 膨胀 倾 向 ( f tnba) i l i i 。 n ao s P iao (0 )认 为通货膨胀 目标制解决 了导致较 高平 均通货 a d 20 T 4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目标制 ;货 币政 策 ;可行 性
中 图分 类号 :F 2 . 8 2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X 2 0 )6 0 0 — 3 0 4 2 2 ( 0 8 0 — 13 0
通货膨胀 目标制 出现在上世纪 8 年代末至 9 0 O年代初。金融 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出现 ,使众多工业化 国家的货币市场和 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货币需求 和货币流通速度 出现不稳定 和不规 律现象 ,传统 的货 币总量调控政 策效用 降低 ,甚至 出现无效状 态。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发达 国家如新西兰 、加拿大 、英国、瑞 典 、芬兰等开始采用通 货膨胀 目标制作为本 国新 的货 币政策框 架 。进入 2 0世纪 9 代 中期 ,这些 国家 的通货膨胀 率显著下 0年 降 ,几乎实现了其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 目标 。鉴于这些 国家的成 功实践经验 ,越来越多的国家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和新兴工 业化 国家纷纷宣布实行或准备实行通货膨胀 目标制。作 为经济转 轨国家 ,中国面临着前所 未有 的货币政策 困境 ,这使 我们在考虑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 ,在长期 中,货 币数量 的作用
水平 ,从 而减小 了对宏观经济冲击。
3 预期的重要性 .

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可选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可选框架
压倒一切的 目标 。阁

19 92年开 始的新一轮经济 周期 中 ,我 国 G P增长率 除 D 1. 20 年有所 回落 , 01 %。 0 5 但仍处 于 98 .%的高水平。 财政 状况方 面 , 我国 自 19 9 4年财税 体制改革后 , 彻底遏制 了
以前财政收入 占 G P的比重持续 下跌 的不利局面 , 本 D 基
摘 要 : 通货膨胀 目标制作 为一个新兴的货 币政策框 架 , 已经被越来越 多的 国家和地 区所采纳。 结合通货膨胀 目 标制的基本前提及我 国现 实条件得 出: 国 目前 实行通货膨胀 目标制是可行 的。 我 鉴于通货膨胀预 测能力、 币政策传 货
导效率等方面的一 些困难 , 可以首先 实行宽松 的通货膨胀 目标制模式 , 并适 宜将通货膨胀 目标设定在 1 5 %一 %这一 区
定汇率作 为中介 目标遭 到失败 的背景 下 , 一些 国家 开始
成果 , 笔者将 实行通货膨胀 目标制 的基本条 件分为体制 的中央银行 ; 明度 、 透 可信度 与责任追究制 ; 央行没有 维
寻求一种新 的替代 目标 , 通货膨 胀 目标制应运而生 了。[ 条件和经济条 件 。其 中体制条 件主要包括 : 1 】 具有 独立性 自 18 99年新 西 兰率 先 倡导 并 实 施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以 来, 已经有加 拿大 、 国 、 英 瑞典 、 兰等工业 国家和 以色 持其他 变量尤 其是 汇率 目标 的义务 。经济 条件主 要包 芬 良好 的财 政状况 ; 融体系 的稳定 与发 展 ; 金 货币政策 列、 捷克共 和 国、 波兰 等新兴市 场 国家 的中央 银行宣 布 括 : 并实质性地 采纳 了通货 膨胀 目标制 。[ 2 1 通货膨胀 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目录•••••••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述2O世纪9O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政策领域出现了一个新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稳定物价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的变化进行政策操作,以引导向预定水平靠拢.是否得到是公众评价货币策绩效的重要依据.自199O年新西兰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到2OO5年,已有加拿大、英国、瑞典等22个国家先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盛行,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理论界的广泛关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并将当局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同时,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目标期的进行预测得到目标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来决定的调整和操作,使得实际通货膨胀率接近目标通货膨胀率.如果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如果预测结果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如果预测结果接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保持货币政策不变.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团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与、、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相比,采用通货嘭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1、通货膨胀目标制克服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经济、金融变量的弊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货币当局一旦公布了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就要在政策连贯性方面做出承诺,维持实际通货膨胀率和日标通货膨胀率的基本一致;与此同时,中央银行有权自主决定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一个区间值,当发生无法预见的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允许超出这个区间范围.这样,通货膨胀目标制就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2、通货膨胀目标制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不但预先公布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间,而且还定期向政府和公众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状况和应对措施.这样,中央银行、政府和公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与.通过与公众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评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绩.3、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经济的稳定.盯住汇率的往往为了实现外部均衡而放弃内部均衡.而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制度是以国内作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它可以直接缓和经济的波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缺陷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增加并不是偶然的现象.通货膨胀目标制过分重视来自需求方面的扰动,而在处理供给方面的因素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弹性;同时完全忽视了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频繁变动政策工具对的不利影响.1、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能会导致失业的增加.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中央银行只对通货膨胀率负责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变量.当通货膨胀率的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引起的,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正确的;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供给冲击条件恶化的结果,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错误的,它将进一步减少产出,增加失业.1991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证实了这一结论.当时,加拿大保守党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恰好遇上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国内引起的供给冲击,中央银行为了尽快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使得产出减少,失业激增,导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2、通货膨胀目标制容易导致货币政策工具的过度波动.当货币政策工具对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时,不顾经济条件变化而长期盯住一个具体的政策目标会增加政策工具的波动性.的存在,使得政策变量对政策目标的当期影响较小而滞后影响较大由于当今各国均以利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因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必然造成利率水平的过度波动.利率的频繁变化,不但增加了公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了的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产出的增长率,使得这些国家的长期居高不下,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一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货币当局必定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换句话说就是必须确定和公布合理通货膨胀目标区间.所谓通货膨胀目标区间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经济体中,客观存在的能够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通货膨胀率的上下限,通货膨胀率位于此区间中是可接受的,或者说可容忍的.二对通货膨胀率的精确预测我们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可以看到,目标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值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操作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预测的准确与否将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预测不准确的话,中央银行根据这个误差很大的来调整货币政策,必然会使得目标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偏离目标区间,那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就没有实际意义了.由此可见,对通货膨胀率的精确预测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三中央银行的高度独立性欲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就要求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性,就是中央银行可以不接受来自政府的指令,当然,可以与政府.央行的独立性体现在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直接有关的职能领域,如确定中央银行、制定与调整金融机构的、进行等等.对中央银行独立性可能产生影响的还有央行的人事任免制度、经费预算制度、为政府提供信用服务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是通货膨胀日标制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要有绝对的权力选择必要的政策工具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与此同时,增强中央银行的声誉和可信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意愿和能力产生怀疑,其行为就会与中央银行的要求发生背离,以致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特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承诺维持一个具体的长期通货膨胀水平,长期价格稳定将是压倒一切的首要的政策目标.第二,在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值的约束下,为达到产出稳定等其它目标,中央银行短期内拥有采取灵活政策的权力——这就是“弹性通货膨胀目标”这一术语的真正含义.第三,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货币政策决策者保持实质性的开放和透明,例如,应定期公布通胀形势报告,并让公众参加政策讨论.公布通货膨胀目标,不仅包括通货膨胀的及其决定它的依据,而且还包括价格指数、目标期限和目标区的类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偏离通货膨胀目标的原因.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许多令人羡慕的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缺陷.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大多数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总体上比较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完全忽视它的缺陷就来采用它,而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一预测通货膨胀率存在较大误差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高度向前的货币政策,能否精确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成为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迄今为止,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仍然是不精确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从货币政策操作到影响通货膨胀率存在一个相当长的一般为—2年,所以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至少是一年半以上.而预测期距离目标期的时间越长,预测的精确性就越差;另一方面,现实中的经济现象错综复杂,仅仅用计量手段来反映经济运行规律并模拟其未来的运行轨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运行波动较大时尤为如此.新西兰从1990年就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按理说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预测经验和预测方法,但它在1992年到1999年期间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误差仍较大,更何况我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还很不成熟,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误差就更大了.二缺乏独立性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银行.1995年通过的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实施监督管理”,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宏观调控部门.该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是较弱的.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所以现阶段我国还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三经济增长与发展是我国的首要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和发展,如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必然要求中央银行把物价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并且目标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是否落人目标区间被认为是评价该国中央银行政策绩效的首要标准.这样就会激励中央银行不顾一切地去完成通货膨胀目标,有时候这种做法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四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局限在我国通货膨胀是一个,常常与需求过度、供给冲击、及政治不稳定等联系在一起,因此,通货膨胀的治理不能完全依靠货币政策来进行.而且对于我国来说,汇率稳定是必要的.一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央银行会收缩货币供应,为避免汇率升值,将不得不抛出,结果使得一圜国际储备减少,干预能力下降,面临国际游资的可能性增大.此外,即使可以置汇率波动丁不顾,当中央银行为抑止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会使资本流人,汇率升值,出口减少.此时,即使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能够实现,也必然以产出的损失为代价.综上所述,我国目前仍然不具备实行通货嘭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不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几点建议第一,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是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一旦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意愿和能力产生怀疑,其行为就会与中央银行的要求相背离.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有待提高.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需要中央银行拥有必要的自主权.当然,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应加强责任约束,当没能实现政策目标时.中央银行必须对公众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我国现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这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数量化的指标,因而对其职责的履行难以进行准确的评判.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责更加明晰.需要确定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保持物价稳定并不是说必须使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说只要通货膨胀率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波动,就不会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加强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为了有效地进行预调和,中央银行需要通过可靠的通货膨胀预测方法.把握,估计货币政策操作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因此需要建立实用而精确的预测模型体系.比较准确地估计出货币政策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央银行应当提高自身的经济预测能力,建立监测分析经济金融运行的指标体系,把模拟测算的数据作为货币政策评估与决策的参考依据.第四,以“积极规则” 指导货币政策操作.所推崇的“”,是按固定的货币增长率行事,而不是依据形势变化来调整政策取向,其缺点是政策僵硬、缺乏弹性.的“”强调了货币政策的应变性,缺点是缺乏规则对政策执行的约束.比较来看,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积极规则” 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原则较好. “积极规则”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货币政策操作是有规则约束的.主要是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目标区间进行限定: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政策作出及时反应和调整.这样的政策操作较为规范、主动和灵活.另外,“积极规则” 有助于把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联系起来,促使中央银行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预调和作为日常的调控方式.第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有利于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的取得,是离不开公众的理解与支持的.实践表明,透明度能够增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政策决策的公布与说明有时比政策本身更能影响经济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并引导经济主体的预期朝着中央银行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应当建立中央银行与公众的机制,向公众解释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明确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这样做会放大政策的告示效应,促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大部分国家都实行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制的情况下,我国仍坚持多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通货膨胀的记录得到改善,我国多目标的货币目标依然冲突不断。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再次选择了首要保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了我国2011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

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央行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锚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

标签:货币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一、引言过去十年间,为了管理并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各国央行开始采取新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采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多目标制,货币政策工具形式也表现为多样化。

稳定物价在很多国家是首要的任务,但是在我国一旦经济出现问题,首先牺牲的就是物价指数。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我国物价指数急剧上涨。

我国货币政策有没有可能实现单一目标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对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能性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1.通货膨胀目标制特点通货膨胀目标制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根据心理学中公众普遍存在的锚定效应直接设立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间,不再运用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央行操作过程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未来通货膨胀和公众通胀预期预测的准确程度。

首先货币当局设立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间作为公众通胀预期的一个名义锚,其次根据经济系统和相关模型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率,最后根据预测结果调整货币政策。

如果预测的通胀率大于设定的通胀目标值或目标区间的最大值,货币当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果预测的通胀率低于设定的目标值或目标区间的最小值,货币当局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如果预测的通胀率接近设定的目标制或在目标区间范围之内,货币当局就保持原来的货币政策不变。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

年第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范笑笑摘要本文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及前提条件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尚不具备相关的条件,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许多做法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名义锚可行性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A今年,我国部分商品物价飚升,消费价格指数也一路小跑上涨。

为此,国家频频出台政策,实行宏观调控。

我国央行已经多次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逐步提高利率的办法,但CPI 仍然居高不下。

如何抑制恶性的通货膨胀已成为国家和相关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而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 argeting )是近15年来货币政策领域的新宠儿。

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开始采纳这一崭新的货币政策框架。

在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时候,是否也能同样适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定义及优缺点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的展开远早于经济学家对其在理论上的探索,是一种实践带动理论发展的货币政策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深远影响在于它不仅催生了一大批的正式通货膨胀目标国(Full-fledged Inflation T argeter ),它的透明性和制度特征还启发了一大批中央银行。

许多中央银行都在近些年里吸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精华,对本国货币政策框架进行改革。

甚至有学者指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货币政策框架(Sterne ,2001)。

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不同学者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解在细节上各有差异,但是就目前这个领域,还是属Svensson 和Mishkin 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Lars E .0.Svensson (2002)强调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三个特征:(1)具有具体的、以数据点或者区间形式表示的通货膨胀目标,且通货膨胀目标是一个具体的价格指数;(2)决策过程可以被称为“盯住通货膨胀预测”,也就是说,通货膨胀预测有显著的作用;(3)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申丽萍【摘要】Inflation targeting is a monetary policy frame which aims at maintaining lower and stable inflation rate. According to the IMF standard, as well as considering China's emerging economy characteristic,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to conduct Inflation Targeting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controlling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 the integrity of adjusting the economy struct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banking systems, the independence of central bank, the open degree of the monetary policy as well as the technics of the central bank predicting the inflation correctly , drew a conclusion that it is feasible for China to carry out a monetary policy of inflation targeting basically. Further policy reformation would be essential for conducting Inflation targeting successfully in China, which would keep the macro-economy going at a stable price level.%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以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践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有效性

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践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有效性

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践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有效性摘要:伴随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国内货币政策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西方实践中的有效性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话题。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比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是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历史通货膨胀水平,得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控制通胀水平有显著效果的结论,进一步,分析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与不足。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新兴经济体实践;比较分析一、引言自上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作为第一个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起,通货膨胀目标制经历近30年的发展与推广,截止2016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实行该货币政策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货币政策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第一目标,对外公开通过膨胀目标值,通过预测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的制定,预测值低于目标值,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目前,除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很多发展中的新兴国家也开始实行这种新的货币政策体系,那么新兴经济体实践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效果如何,实施该政策的优劣势是什么又需要什么条件,最终我国是否可以实施该政策呢?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各国实践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与条件。

二、文献综述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性质以及施行的先决条件和中央银行特点等方面:Muscatelli和CarlE.Walsh考察了货币政策缺乏可信度条件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性质,他们把中央银行宣布的通货膨胀目标看作是一种信号,学者们把这个理论称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信号”理论。

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并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该目标实际上是当前或者未来经济走势以及政府干预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

公众就可以从这个目标上部分推测出中央银行的偏好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并相应地形成预期。

从而通货膨胀目标成为一种“信号”;Bernanke、Ben S.、Thmas Laubach、Frederic S.Mishkin等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解释,强调的是既定的法律框架在通货膨胀目标中的作用可以强化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纪律性和责任性。

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

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本概述1.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顾名思义, 是指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中, 需要事先达到的过渡性目标。

它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指标,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即央行依靠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等金融变量, 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 使得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密切, 它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本途径。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旦确定下来, 央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变量, 编制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 以便确定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从而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两大类: 数量型指标包括信贷规模、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价格型指标包括长短期利率、公司债利率、汇率等。

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根据货币政策相关理论分析, 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 包括: 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工具变量并不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目标变量, 而要借助既受政策工具调控变化又与最终目标变量密切相关的中介金融变量, 才能实现对最终目标变量的直接影响。

在这些中介金融变量中, 有的距离最终目标近而距离政策工具远, 央行运用政策工具并不能够有效的调控这些中介金融变量, 因而很难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志, 实现最终目标。

所以, 必须找寻这样一种中介金融变量, 它既满足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的要求, 又能够被政策工具有效调控, 这样的金融变量便是我们所说的中介目标。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中介目标可以有效测度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和预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

由于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 从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而通过设定短期的、数量化的中介目标变量则可以在短期内测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第二、中介目标能够对宏观经济起到缓冲的作用, 央行根据经济反应出来的信息, 及时调整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 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

通货膨胀目标制于中国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基于GREEN模型的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目标制于中国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基于GREEN模型的实证分析
标 制的概念 与 G E N模型的引入 RE
政府 ,货 币政 策 的 最 终 决 定 权 属 于 国 务院 。 ( ) 国 央 行 的 多 目标 现 象降 低 了央 行 制 定 货 币 政 策独 立 性 。 2我
米什金认为 ,通货膨胀 目标制是一种货 币政策策略 ,它包括
在此基础上, o n H.G en 1 9 ) 了理性预期假说 , Jh re (9 6采用 并 会 偏 好 的 通货 膨胀 率 来 设 定基 底通 胀 率 ,因 此也 就 不 满 足 该模 型
万=万 ( (+ ) + / ) 1 占
其 中 , , y 为 社 会 偏 好 的通 货 膨 胀 与 产 出 率 ,即理 想水 平 矿 ’
目标。其他 目标从属于该 目标;()各种信息包括许多变量 ,而 3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 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 目标受到来 自相对偏
不仅仅是货币总量或汇率 ,可用来确定政策工具模式 ;()通过 好通货膨胀的政府等其他部门的影 响,央行的政 策 目标独立性 因 4
与 公 众 和 市场 交流 货 币 当局 的 计 划 、 目标 和决 策 ,以增 加货 币政 此而 遭到 削 减 。这 点运 用在 G en 型 中可 以这 样 表 述 :由于 我 国 re 模 策 的透 明 度 ; ( )为 保 持 通 货 膨 胀 目标增 加 中央 银 行 的 责任 度 。 5 通 过 运 用 社 会 损 失 函数 、 引入 适 当 的货 在 货 币 币政 策 工 具 函数 , 在 货 币 主 义 的 “ 一 规 则 ”和 凯 恩 斯 主义 的 “ 机 抉 择 ”之 间取 单 相 得 了平 衡 ,提 出 了扭 转 公 众 通 货 膨 胀 预 期 模 型 。 央 行 在 制 定 货 币政 策 方 面 缺 乏 独立 性 ,也 就 不 能 够独 立 的 通 过社 的假 设条 件 ,所 以该 模 型 在 中国 目前宏 观 调控 的 环境 下 不 能成 立 。 2 从 模 型 实施 过 程 中否 定 . 由于 我 国 的 中央 政 府 和 央 行之 间一 直 保 持 着 这种 上 下 级 的 关 系 ,所 以使 G en模 型 中 的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无 法 实施 ,因 此其 扭 r 转相 机 抉 择 所造 成 的公 众 通 货 膨胀 预 期 的 不 稳 定 的作 用 也 无从 得

浅议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

浅议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

· 141 ·经济瞭望与纵览区域治理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了严峻挑战。

多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重大调整,于货币政策上,体现的是新的货币政策机制—通货膨胀目标值(Inflation Targeting)得到推行。

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最初由新西兰储备银行在1989年提出,指的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通货膨胀率,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并公开发布通货膨胀率的控制目标,在该目标的约束下,制定货币政策具体操作的机制安排。

当前采用该机制的发达国家包括加拿大、西班牙、瑞典、瑞士、澳大利亚、英国、芬兰、挪威等的中央银行与欧洲央行,新兴工业化或发展中国家比如巴西、智利、秘鲁、韩国、墨西哥、南非、菲律宾、泰国等也相继采用该制度。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今各国的运用,引发了全球学术界与货币当局的密切关注。

我国学者也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建议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文章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下把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的选取方向是否可行?本文拟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操作流程及优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当局明确将物价稳定作为首要目标,明确在未来某个时期或几个时期间保持稳定的、低的通货膨胀率,宣布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最终目标是实现通胀目标,且对外发布未来一段目标时期要达成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区间值,而且借助一定方法预测取得目标通货膨胀率预测值,根据区间值与预测值差距操作,最终实现目标期的目标通货膨胀率。

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相比货币数量目标制,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当局更关注中长期的目标,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更强;其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透明度更高,通过和民众的广泛沟通,有利于将通货膨胀预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其三,提高了央行的可信度,虽然中央银行没有直接把决策者的任免和通胀目标实现挂钩,但不作为成本相对更大。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选择——基于灵活目标规则分析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选择——基于灵活目标规则分析框架

央行忽 视政 府预算 约束 的不 足 , 社会 福利 水平 达 到次 优 均 衡 , 使 对平 稳 政 府融 资 需 求也 具 有 一定 的稳定 作 用 。 ] 实证 研究 上 ,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的 实 际 效 果 则 存 在 较 大 分 歧 。如 Amme L在 3 对 r和 F ema re n以及 F ema re n和 Wii 采 用新 西兰 、 国和加 拿大 等 国经验 数据 , 基 于 VAR模 型展 开实 证检 验 , 现通 胀 ls l 英 并 发 目标 制 的可信度 效应 不 能 持 久 , 货 膨 胀 水 平 下 降 的幅 度 将 远 远 超 出模 型所 预测 的水 平 o - Ka n和 通 [s h 4] P ri ars h观察 了新 西 兰和加 拿大 9 O年 代 的通货 膨胀 的短期 现象 , 为 中央 银行 没 必要 采取 通 胀 目标 制来 认
并 以 中 国实 际数 据 进 行 实 证 检 验 , 现 我 国 尚未 完 全 具 备 实 施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所 需 要 的条 件 。 发
关 键 词 : 货 膨 胀 目标 制 ; 币 政 策 ; 择 通 货 选
中 图分 类 号 : 8 0 5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1 92 0 )2— 1 1 O 1 7 3 9 (0 9 0 00 一 7

1 ・ 0季 度通货膨 胀数 据 , 澳大利 亚 、 对 加拿 大 、 瑞典 三 国展 开实 证研 究 , 认 为通胀 目标制 的实 施可 以改变 通 胀 率 的持 续 性 , 因为 中央 银 行不 再 容 忍 实 际通 胀 率持 久 地 偏离 目标 范 围 o] u n Ne ma n和 Ha e E s g n通过 使用 一个双 差异模 型 , 六个 通胀 目标制 国家 和三个非 通胀 目标制 国家展 对 开研究 , 认为通 胀 目标制 既可 以降低 通货膨 胀水平 , 也可 以减 少通货 膨胀率 和利 率 的变动率 , 可 以稳定 还 金 融 , 高央行 的可信度 , 提 他们 的研究 证 明了通 胀 目标 制不 失 为 一种 有效 的货 币政 策 选择 。 3 年来 , [近 9 国 内有些 学者 围绕通 胀 目标制对 转轨 时期我 国货 币政 策 的借 鉴 意 义展 开 了分 析 。有 的认 为应 将 通胀 目标 制作为 我 国最 优货 币政 策选择 , 并尽 快 加 以施 行 , 以提 高我 国的货 币政 策 效率 [-1; 的则认 为我 国实 11 有 0] 施 通胀 目标制 的条 件还 不成熟 , 如果 贸然施 行 , 但不能 取得 预期 的效果 , 不 反而会 使 中国 的金融 体 系面 临 更 大 的风险 o1[]1 19 货膨胀 目标 制是 否能成 为 当前 我 国货 币政 策 的最 优选择 呢 ?本文基 于灵 活 目 []31- 1 2 115 1 通 标 规则 的通胀 目标制 理论 模型 , 分析 实施通 胀 目标 制 的优 越 性及 先 决条 件 , 察通 胀 目标 制 在我 国的适 考 用性 , 结合 中 国相关 经 验数据 进行 实证检 验 。 并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研究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研究
有实质性 的变化。
Mi knn c m d- eb l H, 0 ) s iad S h itH b e MS 2 6通过估计泰勒曲线构 h ( 0 造有效性边界 , 分析各种货 币政策 战略对宏 观经济绩 效的贡献 。 结果发现, 采用通货膨胀 目标 制的国家, 其经济绩效 和货 币政策效 率都劣于美国和德国等非通货膨胀 目标 国。 新兴市场国家表现 出 更大 的产 出和通货膨胀 波动, 其有效性边界的偏离 幅度大约是工 业化通货膨胀 目 国的两倍 。 标 从 以上 国内外学者 的研究 , 以得 到一下 四点结论 : 通货 可 ①
二、 国外学者对通货膨 胀 目标制在各 国的实践 的研究 目前, 世界实行通货膨胀 目标制的共有 2 国家 ,6us 4个 P trs 加
汇率波动性 、 外汇储备 波动性 以及实 际利率波动性。研究表明, 采 用通 货膨 胀 目标制后, 国家 汇率 波动率 下降 93 这些 .个百分点 , 外 汇储 备波动率下降 2 .5 百分点, 际利率 波动率下降 47个 1 个 9 实 .


名义冲击 和实 际冲击 的反应, 发现在通货膨胀 目标制下, 如果能够 建立 可信度, 冲击对 汇率 的影响幅度和持续时间较小。 名义 实际汇
率不会发 生太 大的波动 。 I (0 5 ̄较通货膨胀 目标 国与非 通货膨胀 目标 国的名义 MF20 )
通货膨胀 目标 制的基本含义 现在 已经得 到学术 界及众 多央
偏差的影 响在 01%一 . %之 间, .8 04 5 长期影 响大约为 01%- . . 8 09 %。
国内对通 货膨胀 目标制及相关 问题 的研 究始 于 2 0世纪 9 0 年代末。 由于国内经济形势 的变化和货币当局本 身地位的上升 , 中央银行 的货 币政策 日益成为公众关注和评论 的焦点 。 这种情况 下。 国外对通货膨胀 目标制 的成功实践和 日渐 深入 的理论研究无

货币政策目标单一多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单一多目标

中国不具备实施单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条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7月8日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并不具备瞄准“低通胀”的单一政策目标的条件,由此不能仅仅依赖价格型工具,而要在需要时使用数量型工具。

周小川在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上称,过去经济学界比较认同央行瞄准“低通胀”这一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因为这可以避免其他政治因素影响货币政策。

在本次危机前,全球许多央行都实施了单一货币政策目标,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结果他们大多在过去十年内享受了低通胀。

但有一种看法认为,新兴市场的低通胀很可能是受到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影响。

周小川说,中国非常慎重地考虑过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最终决定不能采用单一政策目标,而是瞄准四大政策目标:低通胀、增长、就业与国际收支账户平衡(含汇率政策)。

周小川表示,单一政策目标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顺畅的,即央行调整政策利率,会传导至长期利率,会刺激或抑制投资,最终影响增长和就业。

“但这一传导机制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

”其二,是国际收支账户无需央行干预。

但在中国,当国际收支账户出现巨额顺差时,“我们就得用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以达到收支基本平衡。

”然而顺差又是贸易政策、经济政策及汇率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中国难以采用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周小川说。

同样出于这两个原因,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中国还不能仅仅依赖价格工具;相反,数量型工具往往必要、甚至在某些场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货币政策多目标如何实现次优选择虽然给货币政策设定多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有影响,但从当前的客观现实看这是必需的。

这样,就有了如何实现次优选择的问题。

一方面,货币政策的不同目标应有轻重缓急,要因时而定;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本职工作”也不能忘,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包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今年头两个月,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个百分点。

3月,在公布的2月份经济数据中,尤其是CPI数据,在去年11月转正后,今年2月加速上升,达到2.7%。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
通 货膨 胀 目标 制 的含 义 通货膨 胀 目标 制货 币政 策 即中央银行把 维持一定 范 围的通 货膨胀率也作为货 币政策 的一个 目标. 当货 币 当局预测 的通 货 膨 胀率高于原有 目标 通货膨 胀率 的上 限,则 会采用 如提 高存款

央金融工 委的相关 职能 进行整 合 ,成立 中国银行 业监督 管理 委 员会 。有关金 融监 管职 责调整后 ,人 民银 行新 的职能正 式表 述 为 “ 制定 和执行货 币政策 、维护金融稳 定、提供金融服务 。 ”这 些新 的变化 ,进一步强 化 了人 民银行 作为 我 国的中央银 行在 实 准备金 或利 率 的紧缩性 货币政 策。反之 ,当预期 的通货 膨胀率 施金融宏观调 控、保持 币值稳定 、促 进经济 可持 续增长 和防 范 低 于原 有 目标通 货膨胀 率 的下限 时,货 币 当局便倾 向使用 扩 张 化解 系统性金 融风 险中的重要 作用 。也 正是这 一分工 ,使 我 国 性 的货 币政 策。当然 ,如 果 加明确清 晰。 的区间内 ,则货 币政策 执行 者会保 持原有 政策不 变。通货 膨胀 ( 三 ) 中国人 民银 行 政 策 透 明 度 不 断 增 强 。 目标制 的作 用主要 有 :1 、使 货 币当局 的职责更 清 晰、更 明确、 中国人 民银行现公 开的出版物众多 ,包括 《 中国金融年鉴 》 更专注 ,避免政治压力和承担其 它不切实 际的 目标 ;2 、便 于稳 ( 中英文版 ) 、《 中国人 民银 行文告 》 、《 金融 时报》 、《 中国金
融》 、《 金 融博览 》 、《 金融 研究 》 、《 金融会 计》 、《 中 国金 融 家》 、《 金融 电子化》 、《 中 国钱币》 和 《 中国货币市场 》 等。这 些刊物有 半月 刊,有 月刊也 有年 刊 ,通 过这众 多 的刊物 ,央 行 能很 好的达到与公 众交 流的 目的 ,其政策 的透 明度也 不断在增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并根据对未来中长期通货膨胀的预测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价格的长期稳定。

虽然目前中国不宜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但这并不等于央行不应重视货币政策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并不等于不应重视公众形成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事实上,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通货膨胀预期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缓解当前价格上涨或通胀压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浪潮的兴起,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在货币供应量逐步失去作为中介目标的意义和以稳定汇率作为中介目标遭到失败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替代目标,于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应运而生。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并根据对未来中长期通货膨胀的预测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价格的长期稳定。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倡导者通常认为,影响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不是货币供应量,而是通货膨胀预期,为了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

因此,中央银行对实现价格稳定的承诺,并且明确宣布数量化的目标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在市场参与者中树立起货币政策“可信”的形象,从而可以改变、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通货膨胀预期,实现低通货膨胀的目标。

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倡导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该制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

目前已经有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等工业国家和以色列、捷克、波兰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实施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与以往任何一种货币政策范式不同的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对诸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中间变量”规定确定的数值,而是将视野直接指向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尚不具备实行通胀目标制的条件【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经济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得以推行,本文介绍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定义,接着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选择,得出结论—我国尚不具备实行通胀目标制的条件,最后再提出来一些为未来我国采用通胀目标制而需要改进的一些制度【关键词】通胀目标制;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了重大调整,表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就是一个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得以推行。

自新西兰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框架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工业化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开始采用这一制度,采用这一制度后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显著下降。

作为经济转轨国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困境,这使我们在考虑到通胀目标制优越性的同时,更要立足本国国情,认真思考通胀目标制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定义
关于通胀目标制的基本定义是:它是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不再设定中介目标,货币当局确定在未来某时期内取得并保持的较低通货膨胀率,直接将稳定货币(保持物价稳定)作为其最终目标,通常用一个低水平且稳定的消费物价指数来代表。

在经济学领域,对通胀目标制给出了一个相对狭义的定义,即这一货币
政策框架是建立在一定的货币政策规则上,其中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非常重要,该规则被称为工具性规则或目标规则。

国际上对通胀目标制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bernanke 等(1999)从描述性的角度解释通胀目标制是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强调既定法律框架在通胀目标中的作用。

mishkin (2000)等人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是一种货币政策规则,而是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

尽管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究竟是一种货币政策规则还是一种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不管是哪种观点,至少有以下几点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必须具有的特征:第一,明确规定一个数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第二,货币政策操作应该有相当高的透明度;第三,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第四,中央银行具有很高的独立性。

二、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选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不具备实行通胀目标制的条件,首先,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产出波动和通胀波动都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非平稳特性,经济的运行正在由一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转变。

特别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通货膨胀经历了由高通胀—软着陆—通货紧缩—温和通胀的转变路径,产出也由经济过热走向持续的平稳增长。

在这一系列非平稳的转变过程中,意味着经济内生变量(产出和通胀)的目标选择将会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处于转型中的经济运行对于货币政策的冲击十分敏感。

由于产出和通胀目标设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微小的政
策冲击也会对经济的均衡转变过程产生影响。

一旦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这种均衡转变的路径和走向,很可能设计出的货币政策规则无法有效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

其次,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现有赖于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可信性、透明性和责任性等,一种灵活的通胀目标制,需要包括以下三个最基本的条件:(1)一个明确的可量化的通胀目标;(2)一个明确的决策规则,使通胀预期成为一个可操作的中介目标;(3)央行决策的透明程度要高,责任性要强。

目前我国只是第一个条件已经基本符合,第二个条件还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即如何根据中国经济的转型特点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货币政策规则,第三个条件则涉及央行的决策理念和决策思路的转型。

对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言,由于不需要公开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不需要制定一个高度量化的决策规则,当然也就无法客观评价政策执行的效果,中央银行也就自然无需为货币政策的相关决策负责。

三、如何为未来实现通胀目标制进行改进
1.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和可信度。

保证中央银行的权威和可信度是达成通胀目标的关键,为维护中央银行的权威,有必要对中央银行进行一些改进,包括提高央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不是很高,许多政策措施在实施前还受国务院相关指令的影响,直接束缚了中央银行政策职能的发挥;另外,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因此,
要使中央银行保持充分的自主权,必须加快改革我国的行政体制,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

在提高央行透明度方面,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纪要和有关研究报告应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告,以增强中央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

2.加快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鉴于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货币目标的有效性将被削减,利率市场化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再则,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几乎都把利率作为主要的政策操作工具。

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将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

我们要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原则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

3.建立合理的通胀目标区、实现通胀预期模型的实践操作
通胀目标制的确立要求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区间,而其中的首要问题是物价指标的选取。

目前,我国有消费品物价指数、工业品物价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多种价格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普遍存在产品的替代偏差、质量偏差以及新产品偏差等问题,都不能很好的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参考文献
[1]胡放之,张海洋. 反思通货膨胀目标制———阿根廷经济危机启示[j].理论月刊,2004,(2):111-112.
[2]欧洪. 通胀调控目标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金融,2000,(12):47-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