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十年财务造假门

合集下载

四川长虹造假终极版

四川长虹造假终极版

汇票
增值税—销项税额
我们的 回答
◆重复计算旺季的销售收入,1998年 度四川长虹存在着把已经计入到1997 年度的1998年1月1日到1998年1月31 日的近20亿销售收入,重复计入到 1998年上半年度的可能性 .
重复计算 旺季收入
我们的 回答
◆减去实际损失后,计算长虹1998年 的净利润应该为9.4亿,每股收益低于 0.47元,净资产收益低于8.53%。并不 符合1999年证监会要求的连续3年净资 产收益率超过10%的配股条件,由此, 2009年9月发行30亿可转债的财务数据 也不具备法律保障。
问题3
查阅后续资料,谈谈证券监管部门在类 似事件处理中的职责履行情况如何?
我们的 回答
☆证监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后查处中
☆证监会的市场敏感性还有待提高,在事前事中监管中也应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证监会做出的努力不可忽视,监管成效有所进步
问题4
请具体说明此次“财务造假门”事件的 受害者 汇票
再融资或涉嫌 欺诈发行
重复计算 旺季收入
我们的 回答
◆在没有发生商业往来的情况下,多个公司开给长虹公司 商业承兑汇票,长虹公司经过这多个公司就虚增了许多销 售收入, 同时这些公司也没有收到四川长虹开具的对应的增 值税发票。
◆ 借:应收票据
虚开承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
四川长虹
财务 造假
小组成员: 冷雨蒙 李沐 李清 秦凯丽 史亚楠 王浩舟 费腾 何增磊
事件背景
范德均向全国人大、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
四川 会和公安部等部门举报:1998年前后, 长虹 50亿 利用各种手段虚增销售收入高达
元,
问题1
如果四川长虹财务造假确实存在,你认为长虹 公司财务造假的具体做账方式是什么?

四川长虹案例研究

四川长虹案例研究

5.长虹“造假门”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从公司本身来看 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财务、信用和销售部门 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树立坏账风险意识,建 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信用管理部门确定赊销授信 额度和进行资信调查,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管理,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作用。一方面应收账款增 加是企业今后发展中的主流趋势,但另一方面对应收 账款的风险防范问题也应势在必行。四川长虹的坎坷 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公司财务治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和保障,财务造假 虽然会带来一时的暴利,但却会损害大众和自身的利 益,舞弊者自身也终难逃法网。
3.证券监管部门的责任及履行情况
证监会职责:依法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 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或者核准权;依法对证券的各类经济活动 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对证券相关活动的经济主体进行监督管理 并制定相关从事人员的资格标准和行为准则;依法监督检查证 券发行和交易的信息公开情况;对违反证券市场监督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从四川长虹的案例中,长虹公司在融资业务中,证券监管 部门没有正确行使它的审批和核准的权利。长虹公司在1998年 真实净资产收益为8.53%,并不符合1999年证监会要求的连续 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配股条件,并且在2009年时的再 融资活动同样缺乏法律依据。
1996年长虹高达数千万的银行承兑汇票被诈骗以及 近1亿元呆死烂账机损失没有核销,由此虚增了当期的利 润。
2.内部检举人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中国政府可以效仿SOX法案(SOX即《萨班斯法案》 (Sarbanes-Oxley Act)的简称。 萨班斯法案是美国政 府出台的一部涉及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 监管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法律)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检举 人进行保护。即:首先,保护公司检举揭发的员工,对 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的,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还规定 了对举报者的具体的补偿措施,比如恢复职务、补发报 酬及其他损失等。 其次,不仅要求管理层报告公司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 制,而且要求外部审计师证实管理层报告的准确性。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建议
一、树立坏账风险意识,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信用管理部门确定赊销授信额度和进行资信 调查,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管理,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作用。 三、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财务、信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 踪管理服务。
谢谢观看
报表还显示对重庆百货大楼1998年的应收票据为6.658亿元,而在当年 重庆百货的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仅为9494万元。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 据完全不相符。
3、 暗度陈仓
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 资产共计1600万,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元,新艺拿 着这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 6400万元资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8400万。长虹新艺 有8000万的应收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在关联方应收应付中指明:长虹对 新艺无应付帐。
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为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未依据执 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也未能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 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属于过失,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05 启示及建议
四川长虹“财务门”启示: 一方面应收账款增加是企业今后发展中的主流趋势,但另一 方面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问题也应势在必行。 公司财务治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和保障,造假带来的是一时 的暴力,但却会损害大众的利益,舞弊者自身也难逃法网。
的时候增加,这属于正常情况。 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 趋势,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并没有随
存货 方面
A
着存货量的上升而增加。
B
短期 投资
从 2000 年 开 始 , 长 虹 办 理 了 一 个 高 达 10 亿 元 的 代 客 理财,代课理财应该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但是长虹并没

长虹&范德均,十年战未休

长虹&范德均,十年战未休

长虹&范德均,十年战未休相关部门认定长虹无违规行为举报人被刑拘长虹财务造假案可能不了了之?监管层:进入非正式调查阶段一个是当地举足轻重的国企,一个是获刑七年但执意举报的前员工。

长虹和范德均的恩怨纠缠十年之久,结果是,长虹被监管部门证实无罪,而实名举报者范德均则再度被抓。

在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四川长虹1997年以来年度财务数据(CFP/图)“绵阳警方通知我,律师可以在明天上午会见范德均。

”6月1日,长虹“财务造假门”实名举报人范德均妻子张李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是在范德均被捕12天后,范妻首次获悉调查的实质进展情况。

5月20日晚,举报长虹财务造假的范德均,在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吴江市一超市内被几名便衣人士戴上手铐带走。

他们称是协助四川绵阳警方办案。

绵阳正是家电行业龙头长虹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据张李涛的描述,当天晚上公安向她出示的一份书面材料中表示,范德均被刑拘的原因是多年前在长虹工作期间“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而这恰巧是范举报长虹的“第一宗罪”。

她还发现,与吴江警方一道执行任务的有一位四川长虹高管。

而就在20日当天,四川证监局和绵阳市国税局以复函方式公布了初步调查报告,称未发现长虹涉税违法情况。

5月21日,长虹向司法机关报案,请求依法追究范德均侵害长虹公司商业信誉的刑事、民事责任。

张李涛在这份材料上签字以后的十余天里,再也没有获得来自警方的消息,直到确认6月2日律师可以与范会面。

即便监管部门对长虹核查后“未发现范德均所举报的违规行为”,但在实名举报人被捕案件尚未清晰、核查后疑点尚存的情况下,持续三个多月的长虹“造假门”事件仍然余波未了。

四川长虹(600839)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是沪市的龙头股。

从1995年6月到1997年6月的两年里,长虹的股价几乎涨了十倍。

但其后9年,长虹股价步入漫漫熊途,到2006年8月时创下历史新低,较1997年的最高价下跌了90%。

按此统计,投资者所持长虹股票的市值最多“惨烈地”蒸发了五百多亿元。

四川长虹案例分析

四川长虹案例分析

一年涨跌 12.02% -51.08% 65.64% 32.64% 6.09%
四创电子 21.00% 精伦电子 17.02% 三元达 11.71%
太极实业 10.95% 宇顺电子 10.13%
125
四川长虹 -0.25%
行业平均 -0.75%
7.82%
14.84%
-32.77%
-20.17%
-32.09%
销售员工工资, 销售回款
浙江金信开具银 行承兑汇票
湖中表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四 川长虹历年财报中销售收入的确定均符合会计制度 的相关规定,财务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该 报道中提及的公司1998年度确认的销售收入均真实, 不存在任何虚增。(节选)
此事在引起中国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高度 关注后,四川证监局经过两个月调查作出了 川证监信访复字[2010]3号信访答复:四川长 虹无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
新艺实际收到 8000万
新艺购买资产 花1600万
6400万?
4.重复记录旺季销售收入
重复记录旺季销售收入导致销售收入虚增, 账实不符。
1.竞争激烈。我国电视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 发展,逐渐形成了国产品牌几分天下的局面, 属于垄断竞争阶段,由于技术含量不高,竞 争十分激烈。 2.市场需求增长日趋减缓。对彩电的需求已 从原来“有的满足”上升到“质的满足”,有技术 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取得优势。 3.行业利润率下降。随着市场和竞争两方面 的因素,电视行业已从高额利润阶段到微利 阶段,在微利阶段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4.WTO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 将对我国电视生产企业带来一定影响,总的 来说是利大于弊,有利于国产品牌进入国际 市场。 5.长虹公司和康佳公司是国内两个最大的电 视制造企业,长虹的市场占有率曾经遥遥领 先,但目前两家公司基本是并驾齐驱,康佳 有后来居上之势。

长虹造假门 审计案例分析 完美版ppt

长虹造假门 审计案例分析 完美版ppt

造假手段
虚增收入--关联交易
母公司
• 向母公司出售资产------将其所持有的金蜂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0万股和持有的 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2500万股均以每股2.5元的价格(共计8750 万元)转让给长虹集团,由此四川长虹增加了5250万元的投资收益. 向母公司收取资金占用费----长虹集团委托四川长虹代为筹集其生产经营所 需资金,四川长虹向长虹集团共收取资金占用费6067万元,并全部作为利息 收入冲减财务费用。而暂行条例规定,该部分只能计入资本公积. 长虹集团为四川长虹承担部分广告费----2001年度长虹集团共为四川长虹承 担品牌维护费3213万元,冲减了当期的广告费,使当期利润增加3213万元.而 暂行条例规定,该部分只能计入资本公积. 受托经营资产----长虹集团委托四川长虹经营其股权外的所有股权资产,产 生净收益时,其中一半作为奖励。本期实际收到的托管交易2520万元.
造假手段
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
自2001年以来,长虹应收账款余额直线上升。与此同时,主营收入在 2002年虽有起色,但远远不如应收账款增长的快。
造假手段
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
且我们注意到,2002年长虹出口额7.6亿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亿美 元;2003年长虹出口额8亿美元,APEX欠了6亿美元。
1、长虹确实实现了销售,长虹已入账,但是重庆百货未入账。 2、长虹涉嫌虚增应收票据。
分析:
1、从1992年起就要求旗下经销商不得以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的 四川长虹,1998年的财务报表中却有巨额的商业承兑汇票。 2、不符数额巨大。 因此,我们认为四川长虹存在虚增应收票据的可能性。
造假手段
2、长沙泰阳商城、长 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 公司

长虹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造假案例分析

269123 182145 288278 422356 508351 478535 563335
业绩如此大幅度的 波动, 一定与应收账款脱 不了干系。
-36.81
2.85
-1.700
0.130
第三章之从财务报表还原真相 长虹 计提比例 AR/TA 康佳 海信 厦华 2.30% 13%
0.21% 10.39% 6.38% 16% 8% 3%
• “官方辟谣” 官方辟谣” 官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谣
• 四川长虹 (节选)
本公司历年财务报告中各会计事项的确认和处理均符合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公司历年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真实、 准确和完整。 因时间久远,未查到五家公司签署销售合同的经销协议; 未查到22.5亿元销售涉及的提货单、出库单、发运凭证等 与客户提货相关的原始单据和销毁记录。也未能找到上述 五家客户退货申请报告,公司内部审核批准的文件资料, 相关货物退回的入库单据、销售退回的审批文件、入库单 等。
第四章之长虹的今天
• 二 、四川长虹面临的困境 四川长虹面临的困境 • 1. 行业景气度低 • 2. 过度关联交易甩包袱 • 3.行业竞争激烈,主营业务未占据优势 行业竞争激烈, 行业竞争激烈
第四章之长虹的今天
• 总之。。经营惨淡 惨淡经营。。
财务冒险难救十年经营困境
• 四川长虹的病因 主观上:四川长虹管理层决策错误,经营严重失误, 主观 不努力研发新技术,而是一味打价格战,与众多 国内同业搞内耗,使其在在主营业务上已经失去 了强大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回报率。 客观上:竞争加大,利润微薄,行业不景气等。 客观 由这一系列原因使得其大概从98年开始一直处在 亏损和微利的边缘。
2001年长虹与同行业竞争者应收账款平均计提比率的比较

旋涡中的长虹

旋涡中的长虹

四川 长 虹 十年 财 务迷 踪 》 文
章 ,引发轩 然 大波 。文 中披 露 了 “ 四川 长
虹 被 指虚增 销 售收 入5 亿” 的 “ 实 ” 。 O 事
售 收入 的举 报信 ,根据 当地 证监 局 核查 和 发现 的情 况 ,将 适 时 向公众 披露 。” 为 了进 一 步 了解 “ 监 会正 在 对 四川 证
股 价 跌 宕 起伏 ,到 3 1 月 5日 , 四 川 长 虹 的
3 岁 的范德 均担 任 长虹 服务 销售 处湖 南管 O
委会 主任 一职 。
上 世 纪 9 年 代 ,范 德 均 在 长 虹 人 的 眼 O
完 整 ” 其他 情况 “ 切 以公告 为 准。 , 一 ”
尽 管 记 者 没 能 如 愿 以 偿 ,但 是 通 过
为准 。 ”当在 问清楚 《 中国经济 和 信息化 》
记 者 想了解 的事 情 时, 他并不 回避 , 单说 简
道 :“ 句 话 说 , 川 长 虹 的 公 告 , 正 、 一 四 公
2 2 月 5日当 天 , 四 川 长 虹 股 价 下 跌
1 4 %。在此 后 的一 段 时 间里 ,四川 长 虹 .6
 ̄ ompany . ,
旋涡中的长虹
身陷 “ 财务造假 门”旋涡 的长虹 ,将何 以进 退?
甚 本 刊记 者 边锋
『 /
虹 前 员 工 范 德 均 披 露 四 川 长 虹 电
“ 川 长 四
到 了无数 个询 问事 态进 展 情况 的 电话 。所 以 ,刘 海 中 的话语 直截 了 当。
长 虹 进 行 现 场 核 查 ”的 情 况 , 《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 济 中 和 信 息 化 》记 者 在 3 l 日中 午 时 分 ,本 想 月 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门”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门”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门”作者:张建锋来源:《投资与理财》2010年第06期目前,谁是上市公司中的曝光“头牌”?谁的“接客”率最高?谁的身上吸引的“聚光灯”最多?答案无疑是深陷财务造假的四川长虹(600839.SH)。

举报四川长虹财务造假的人,是一名曾被四川长虹报案而投入监狱的前员工。

他与四川长虹有着怎样的瓜葛?财务造假在A股历史中屡见不鲜,曾经被市场公认的绩优股银广夏(000557.SH),其财务造假为何会引起A股市场的“地震”?琼民源1996年年报具有明显的疑点,但投资者为何还疯狂跟进,这其中又有何玄机?四川长虹:被“娘家人”抖了出来2010年2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实名举报人称四川长虹为获得1999年的配股資格,通过代理商虚假提货和虚假财务记账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还重复记录销售旺季收入。

一时间,舆论哗然。

举报材料显示,1999年元月初,四川长虹计划通过当时的近30个管委会中几个大的代理商,利用虚假提货和虚假财务记账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20多亿元。

举报材料中还显示,1998年1月1日到1月31日,公司近2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被计入1997年度,但这一数据也被重复计入到1998年报表中。

两项数据加起来,四川长虹累计虚增1998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

正是这虚增的近50亿元销售收入,让四川长虹顺利实现1999年8月进行的17.49亿元配股,以及2009年9月发行的30亿元可转债融资的愿望。

而把四川长虹给“抖”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其“娘家人”——四川长虹的一名前员工,名叫范德均,此人曾被长虹报案而投入监狱。

故事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0年,甚至更早埋下根源的1998年。

1998年,时年31岁的四川省人范德均进入四川长虹工作。

在1998年至1999年期间,他就任四川长虹销售处湖南管委会主任。

2000年,范德均被四川长虹刑事报案。

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作如下认定:范德均挪用公款炒卖承兑汇票,并将利差据为己有;假借商业单位名义销售公司货物窃取返利,金额达77万余元,构成职务侵占罪。

四川长虹“造假门”迷雾

四川长虹“造假门”迷雾

>) >虚开发票 图何 利?
“ 这么 多 增值 税发 票 流 向 了哪 里 ?”
大 经 销 商 .昆明长 虹 从 四川 长虹 处 得 到 1
两次 都 是长 虹前 员 工范 德均 实名 举 了 巨额 增值 税 发 票 .但 是两 家 实 际上 是 范德 均 认 为 .不排 除虚 拟 挂靠 经销 商 把 报 .长虹 造 假 门背 后给 我 们 透漏 出什 么 在 四川 长虹 多 个 联络 处 用银 行 承兑 汇 票 取 得 的增 值税 专用 发 票 用 于 抵 扣 税 款 . 讯 息呢 ? 换 取 现 金 .却 没有 与 之相对 应 的真 实 彩 而这 造成 了国 税 的大量 流 失 可 能流 失 “ 电销 售行 为


因被举报 增铕 售牧入 5 亿 ” 0 而胳入财务丑 闰的 四川 长虹, 现在 又 擞举报应矛增值税发票, 旋囊至少在 2 亿元以上。 0
四长“ 川 虹 递假 t 迷雾 : l
■文 \ 李璇
虹 公 司 表 面 销 售 收 入 红 火 , 购 买银 行 承 兑汇 票 的 总量 就 高达 十 亿 元 至 少 在 2 0亿 元 以 上
\ 背 后竟 曝 出虚 增 销 售 收入 5 以 上 。 、 . O
亿 的 丑 闻

据 了解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早 0 7年 因 举 报 . 川 四
同时 .范 德均 向四 川 省 国税 局提 供 省 国税 部 门就 对 四 川长虹 大 量购 买银 行
波未 平 一波 又起 .就 在 中国证 监 的 其 中一 份证 据显 示 :9 5年 一19 19 9 7年 , 承 兑汇 票 而虚 开 巨额 增值 税 发票 进行 了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门”案例(会计教学案例课程)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门”案例(会计教学案例课程)

四、此次“财务造假门”事件的受害者有哪 些
• 最大受害者——四川长虹企业,2010年2月26日新闻: 老牌家电企业四川长虹(60839)近日突陷“财务丑 闻”。昨日,有媒体报道,“长虹10年间虚增销售50亿 元。” 四川长虹(600839)昨日下午接连发布声明和 公告,斥其为虚假消息,却仍无法扭转股价逆势下跌的 厄运。四川长虹1999年、2009年进行的总额达47.5亿 元的再融资均缺乏法律依据,上市公司不仅将面临监管 机构处罚,也将面对投资者的赔偿要求。 投资者,事实上,由于发行人出现负面新闻而令其发行 的债券在二级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 发生 股东,股票下跌 为其提供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公信度降低 相关为其提供虚假商业汇票的企业——诚信度降低 证监会等相股份有限公司(600839,SH;下称“四川长 虹”)员工,1998~1999年时任公司销售处湖南管委会主任,他的一封实 名举报信炸开了中国资本市场一桩12年前的内幕。范德均向全国人大、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公安部等部门举报:1998年前后,四川长 虹利用各种手段虚增销售收入高达50亿元。这一举报引起轩然大波,一 夜之间,四川长虹被媒体推向风口浪尖处。但是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刘 海中给《中国经营报》发来声明:四川长虹历年财务报告中销售收入的 确定均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财务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举 报人,四川长虹被解职员工范德均属于“恶意中伤”。范德均与四川长 虹之间的恩怨为这场事关孰是孰非,甚至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蒙上了 些许质疑。或许我们没法得知范德均是否是为了报复四川长虹,但无可 厚非,四川长虹在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方面等财务管理方面的确 存在着疑点,这些疑点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 提高董事会治理公司水平,这也是维护证券市场诚信基础、 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举措。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及概述长虹公司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然而,在最近的财务报告中,长虹公司被指控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案件背景、造假手段、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二、案件背景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始于20XX年,当时有媒体爆料称公司存在虚增销售额、隐瞒负债等财务违规行为。

这一消息引起了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随后,相关部门展开了调查。

三、造假手段1. 虚增销售额:长虹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做假发票等手段,将实际销售额进行人为增加,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

2. 隐瞒负债: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长虹公司通过将一部分负债进行隐瞒,以使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更好的财务状况。

3. 虚增利润:长虹公司通过将一部分费用进行虚增,以减少公司的成本支出,从而虚增公司的利润。

四、案件影响1. 经济损失: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失真,投资者受到了经济损失,股价大幅下跌。

2. 市场信心受挫:长虹公司作为知名企业,其财务造假案例对整个市场信心造成了严重冲击,投资者对其他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产生了质疑。

3. 法律风险:长虹公司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的集体诉讼,以及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法律风险。

五、应对措施1. 深入调查:长虹公司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工作,全面梳理财务数据,查清造假手段和责任人。

2. 修正财务报表:长虹公司应立即修正财务报表,将财务数据调整为真实准确的状态,以恢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3. 加强内部控制:长虹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类似财务造假案件再次发生。

4. 公开透明:长虹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布财务信息,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5. 合作整改:长虹公司应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整改财务造假问题,接受监管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可信。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重庆市。

该公司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可观的业绩增长,但近期却爆发了财务造假的丑闻。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财务造假手段长虹公司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其中包括:- 销售收入虚增: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和销售合同,夸大了其销售收入。

实际上,一部分销售订单是虚假的,或者是与关联方进行的内部交易。

- 利润操纵:为了提高利润水平,长虹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如虚构收入、减少费用支出等。

这些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较好的财务状况,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 资产估值夸大:长虹公司将其资产价值进行夸大,以提高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规模。

这样一来,公司看起来更加强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2. 造假原因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利益驱动:长虹公司希望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来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以支持其业务扩张和增长计划。

- 监管不力:长虹公司在财务造假过程中受益于监管部门的缺乏有效监管和审计机构的不严谨。

这使得公司有机可乘,得以持续进行财务造假活动。

- 内部控制薄弱:长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使得财务造假行为得以进行。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了公司内部人员的不端行为。

3. 造假影响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公司声誉受损:财务造假案例曝光后,长虹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

- 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失。

他们在公司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可能遭受损失,甚至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 法律风险增加:长虹公司可能会面临来自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法律诉讼和罚款。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和个人声誉的损害。

三、案例教训与启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1. 强化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工作,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四川长虹始创于1958年,其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 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然而从数年前开始,长虹就陆续爆出财务丑闻。

2003年3月5日《深圳商报》披露了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长虹2002年出口彩电近400万台,其中有300多万台是由美国APEX公司代理出口的,这家公司拖欠了长虹的货款,使长虹彩电数亿美元可能无法追回。

四川长虹立即给予否认,称“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纯属捏造,当时有人质疑长虹外销急剧增长和应收账款急剧增长的背后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可能。

2003年3月25日,四川长虹公布2002年报显示,长虹实现收入125.9亿元,实现净利1.76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为—29.7亿元,这是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来(1998年),长虹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出现负数。

长虹的这份年报披露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截止2002年底,长虹应收账款仍高达42.2亿元,其中APEX公司欠38.3亿元(4.6亿美元)。

事实上,审计意见及会计报表附注都没有完全揭示APEX风险,长虹巨亏预告后,股价几度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长虹2008年年报披露存在漏洞,披露的成本、费用存在差异约155 亿元,长虹2008年可能存在同时虚增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上百亿元。

律师提供的一份材料中指出,长虹2008年年报(合并)中披露的营业成本(2304652.63万元)、销售费用(298553.91万元)、管理费用(114800.62万元),计算得出三项合计为2718007.16万元,但通过年报披露的采购金额等信息分析计算,上述三项费用合计金额约为1166326.47万元,中间存在大约155亿元的差距。

两位律师指出,这一是可能长虹2008年隐瞒约155亿元的利润,但可能性较小,另一种可能则是四川长虹2008年可能存在同时虚增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上百亿元。

2010年2月25日,媒体刊出《被指虚增销售收入50亿四川长虹10年财务迷踪》一文,所谓的长虹“财务门”事件由此开始闹得沸沸扬扬。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中国率先的家电创造商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

然而,最近,长虹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质疑。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其造假手法和影响。

2. 造假手法据调查,长虹公司使用了多种手段来进行财务造假,以掩盖其真正的财务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造假手法:2.1 销售收入的虚增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销售收入来夸大其业绩。

他们可能与供应商合谋,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收入,使公司的销售额看起来更高。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在财务报表中虚增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来实现。

2.2 资产减值的掩盖长虹公司可能会故意掩盖资产减值的情况,以保持其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他们可能会延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者在财务报表中低估资产减值准备。

2.3 虚增利润为了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高,长虹公司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虚增利润。

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虚构费用或者推迟确认费用来减少成本,以增加利润。

3. 影响长虹公司的财务造假对公司和股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3.1 信任危机财务造假严重伤害了长虹公司的声誉和信任度。

投资者和股东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怀疑,从而导致投资者的撤资和股价的下跌。

3.2 法律风险长虹公司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调查,因为财务造假属于违法行为。

公司可能需要支付巨额罚款,并承担法律责任。

3.3 经济损失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与公开披露的财务状况不符,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公司可能会面临资金紧张、信用受损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4. 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的财务造假案例再次发生,长虹公司和其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报告、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2 提高透明度长虹公司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披露,提高透明度,向投资者和股东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长虹深陷“财务造假门”

长虹深陷“财务造假门”

长虹深陷“财务造假门”
佚名
【期刊名称】《新理财:公司理财》
【年(卷),期】2010()2
【摘要】虎年伊始,老牌家电企业四川长虹(600839)突陷“财务丑闻”。

2月25日,有报道称“四川长虹被指,10年来虚增销售收入50亿”,引来投资者广泛关注。

对此,长虹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回应称,这则“长虹虚增50亿销售收入”的报道属于虚假信息。

【总页数】1页(P17-17)
【关键词】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销售收入;新闻发言人;财务丑闻;家电企业;长虹公司;虚假信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3
【相关文献】
1.康美药业深陷“造假门” [J], 陕丹
2.中联重科:深陷财务造假门 [J], 秦战
3.从“长虹造假门”谈如何规范新闻业 [J], 何贵宝
4.康美药业深陷“造假门” [J], 陕丹;
5.富国银行深陷造假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长虹十年财务造假门公司简介: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经绵阳市人民政府[绵府发(1988)33号]批准进行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而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原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绵人行金(1988)字第47号]批准本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个人股股票。

1993年本公司按《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等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后,国家体改委[体改生(1993)54号]批准本公司继续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试点。

1994年3月11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审字(1994)7号]批准,本公司的社会公众股4,997.37万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截止2005年6月30日,本公司注册资本为贰拾壹亿陆仟肆佰贰拾壹万元;注册地是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东路35号;法定代表人是赵勇;经营范围是:视屏产品、视听产品、空调产品、电池系列产品、网络产品、激光读写系列产品、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备、摄录一体机、电子医疗产品、电力设备、安防技术产品、机械产品、数码相机、通讯及计算机产品的制造销售,公路运输,包装产品及技术服务,电子产品及零配件的维修、销售,电子商务、设备租赁业务,高科技风险投资及国家允许的其他投资业务,房屋租赁。

1992年本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突破彩电生产百万台大关。

1995年8月,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授予本公司“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和“中国彩电大王”殊荣;龙头产品“长虹”牌系列彩电荣获国家权威机构对电视机颁发的所有荣誉。

1996年,本公司进入全国300家重点扶持企业之列,同年,长虹技术中心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技术中心。

1997年4月9日,长虹品牌荣获“驰名商标证书”。

1997年8月,国家经贸委确定本公司为全国六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

1999年3月8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换发了本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统一编号为QN-98001M。

本公司目前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已在海外设立多家办事处,产品辐射东南亚、欧洲、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

经营范围:"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及零配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电子电工机械专用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电池系列产品、电子医疗产品、电力设备、数字监控产品、金属制品、仪器仪表、文化及办公用机械、文教体育用品、家具、厨柜及燃气具的制造、销售与维修;房屋及设备租赁;包装产品及技术服务;公路运输,仓储及装卸搬运;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销售与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与服务;高科技项目投资及国家允许的其他投资业务;房地产开发经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及处理。

"上述经营范围最终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为准被指虚增销售收入50亿四川长虹十年财务迷踪2010-02-25 01:51:55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跟贴63 条手机看新闻老牌家电龙头四川长虹(600839.SH)遭到多位知情人士举报长达十年的财务问题,近日已经引起四川证监局、国税、经侦等部门的关注。

2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相关几个部门了解到,该举报分别已于春节前和2月20日正式受理,但目前尚未进展到进驻公司展开调查的程度。

事实上,有关四川长虹违规的举报从1998年持续至今。

某相关部门人士透露,甚至有一位举报人搜集证据的时间长达13年,收到的距今时间最久的证据为1997年。

举报材料称,四川长虹虚增销售收入巨大。

根据举报材料汇总统计,四川长虹虚增销售收入约为50亿元。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认为,虽然事件本身距今已经十年,但是因为这一情况一直未被揭露出来,此次调查仍有现实意义。

如果相关层面最终认定四川长虹十年前的财务确实存在问题,那么此后1999年、2009年先后两次进行的总额度达47.5亿元的再融资均是缺乏法律依据的,不实数据进入总资产,此后历年的财务报表也均存在虚假,投资者在1998年后据公司披露数据进行的买与卖均是在虚假的前提下做出,权益已经遭到损害,可以据此对上市公司提出赔偿要求。

据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士介绍,对于上市公司未揭露出来的重大证券市场违规行为,距离现在时间长短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恶劣程度及对市场的危害才是追究的重要因素。

承兑汇票疑云从1992年起就要求旗下经销商不得以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的四川长虹,为何财务报表中却有巨额的商业承兑汇票?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是经济学家郎咸平及民间财务专家申草均在2005年对其提出过质疑,认为其中藏污纳垢,经不住调查,但长虹方面一直否认上述质疑。

有关巨额商业承兑汇票的疑云却未就此消散。

在本次举报到相关部门的案头材料中,有关这一问题的举报又一次赫然在列。

该材料称,1998年四川长虹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年度应收商业承兑汇票71份,共计22.5亿元,均为四川长虹作假的结果。

本报记者多方了解,联系到了原四川长虹销售服务处湖南管委会主任(上世纪90年代称谓,相当于湖南销售负责人)范德均,他回忆:“1999年元月初,四川长虹计划通过当时的近30个管委会中几个大的代理商通过虚假提货和虚假财务记账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他还告诉记者:“此后不久,四川长虹销售部以电传(销售部内部文件)的方式要求我迅速与当时管辖的两家代理商长沙泰阳商城和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系,让这两家代理商在其财务上虚假地证明从长虹公司购进了1.5亿元的长虹电子产品,但实际上这两家代理商并没有付长虹公司一分钱的货款。

”与此同时,在1998年四川长虹财务报表大额应收票据列示表中,以4.658亿元榜上有名的上海英达商业公司,其代理律师——上海诺维律师事务所陈雷也告诉记者,这部分商业承兑汇票(实际开具了3亿多)是上海英达商业公司应四川长虹要求开具,但是上海英达没有提过货,也没有销售和入库,也不是预付款,公司多次向四川长虹及董事长赵勇、总经理刘体斌讨要未果,也没有给出不予归还的解释。

“1998年底,我公司应长虹公司要求开具了3亿多商业承兑汇票,被告知仅用于四川长虹销售部门完成销售任务。

我公司也从未收到过四川长虹有关这3亿多商业承兑汇票的增值税发票,四川长虹1998年年报上,有关上海英达商业公司的数据不实。

”上海英达商业公司董事长黄建平在提供给税务部门的材料中如是自证清白。

上海市工商局徐汇分局档案室备案的损益及利润分配表中显示,上海英达商业公司1998年全年主营收入为1.776亿元。

此外,在四川长虹1998年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其对重庆百货(600729.SH)大楼1998年末的应收票据为6.658亿元。

而在当年重庆百货自己的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仅为9494万元。

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完全不相符。

对此,重庆百货董秘办工作人员在1月29日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提到:“1998年有关重百票据的数据以重庆百货年报为准,重百不清楚四川长虹数据的依据,也不对这一数据负责。

”除此之外,范德均认为在四川长虹1998年应收票据中至少还有两家不实。

四川国贸有限公司和四川省阆中市家电有限公司分别以7.9405亿元和4.955亿元榜上有名。

范德均认为:“这一数据肯定是造假的,1998年四川省销售回款明细和返利数据证明该年度四川省范围内还没有一家经营长虹电子产品过3亿元的单位。

”而以上合计20多亿的商业承兑汇票已经占了1998年四川长虹应收票据较大份额了。

在四川长虹历年应收票据长长的名单中,到底有何内幕,可能只有等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束后才能水落石出。

重复记录旺季销售收入?除了通过巨额虚假商业承兑汇票虚增销售收入外,举报材料中还提到了1998年,四川长虹还存在重复记录销售旺季收入的行为,这部分的金额约为20亿元。

举报材料中称,四川长虹1997年会计年度是1997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但是四川长虹1997年度销售收入账务截止日期实际为1998年1月31日,将1998年1月1日到1月31日春节销售旺季近20亿的销售收入计算到了1997年度,这20亿彩电销售增值税发票的票面开票日期均为1997年12月31日。

但是这部分销售收入在1998年度以变通的方式再度被计入年报。

但是,具体是什么方式,该举报材料却未明言。

“四川长虹财务结算的彩电销售增值税发票中几乎找不到制票日期为1998年元月1日到1998年元月31日之间的。

”范德均也证明。

范德均还提供了1997年四川长虹给旗下经销商让利的《返利统计表》,清楚地显示销售回款计算区间为1997年1月7日至1998年1月31日。

四川长虹1998年年度财务报表显示,会计年度为公历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但据举报材料称,1998年长虹再次如法炮制,将1999年1月的部分旺季销售收入计入1998年年报。

范德均也提到了一个细节,1999年1月3日,四川长虹销售服务处通知全国各管委会1998年度的扎账日期为1999年1月10日。

而根据范提供的《98年年终返利及代理费操作办法》和湖南邵东工业品集团公司在国家某行政机关处备案的《长虹公司98返利及代理费结算表》显示,四川长虹1998年的会计年度截止至1999年1月10日。

对于举报材料中提到的四川长虹采用变通的方式将已经进入1997年的业绩再度计入1998年财报一事,范德均表示他也不清楚。

但是据他所知,1998年,先是“济南罢售”、后是特大洪水和垄断国产彩管事件,受此影响,销售情况并不好。

根据其掌握的销售数据显示,1998年2月1日到1998年6月30日,长虹的彩电销售收入不到30亿。

但是,四川长虹1998年的半年报却显示,主营业务收入为51.6亿。

“半年报的数据已经不对了。

”范德均说。

范德均还告诉记者,除了销售数据外,1998年12月18日原长虹销售部部长何明芬(现任工会主席)曾通报:湖南管委会1998年彩电销售额2.56亿,完成原任务的31.2%,在全国32个管委会中排名16位;空调销售额795万,排名23位;VCD销售额507万,排名19位。

根据有关材料推算,1998年长虹彩电全国销售额约为53亿,VCD和空调为7亿。

但1998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6亿元。

此后相关部门对四川长虹税务问题产生质疑后,相关人士曾找到1998年为四川长虹做审计的四川君和会计师事务所了解情况,其称,该会计师事务所当时是新换的,对于四川长虹历史不够了解,审计均在四川长虹提供票据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并未对其提供票据的偿付及真实性进行专门审核。

据四川长虹年报披露,1998年2月8日撤换掉了此前合作的审计机构——四川会计师事务所,改聘四川君和会计师事务所。

对于这次撤换的原因,本报记者致电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四川会计师事务所已经不知所终,而君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这一说法则讳莫如深。

欺诈发行?四川长虹作为一家国有上市公司,何必冒险虚增销售收入呢?“直接动机就是为了获得1999年的配股资格。

”范德均称,1999年四川长虹根本不具备配股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