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一)-茶贵人
[转载]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一)_茶贵人
[转载]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一)_茶贵人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明代实行“茶马交易”政策以来,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它对于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保证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陕南从汉唐以来就形成以金州(今安康)为中心的紫阳茶区(包括紫阳、汉阴、石泉、西乡、城固、汉中以及四川保宁府的部分产茶区县)。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主要的作战工具,为了防范边外西番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维护边疆安全,获取战马,从宋以来就实行用陕西茶产换取边外少数民族战马的“茶马交易”政策。
到明代更上升为国家安边的基本政策,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运送陕西茶产到边疆,遂形成经紫阳-汉阴-石泉-西乡-城固-汉中-略阳、风翔-河州、兰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
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对于阐明陕西在宋明以来的战略地位,而且对于廓清宋明以来北中国茶叶贸易网络结构,论证中国历史上“以绿色换和平”的发展思路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兴起的原因1紫阳茶区的产生和发展陕西是全国饮茶和植茶最早的地区之一。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1] ,说明饮茶自陕人始。
迄至秦汉,秦并巴蜀,使饮茶开始在民间风行。
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2]。
到了隋唐时代,饮茶更是以陕西为中心遍及全国郝封愆著《封氏闻见录》记述长安的饮茶风气是“自邹、齐、沧、隶,渐至京师,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3] 。
因此,陕西也是全国植茶较早的地区。
到唐代,唐王朝在陕西汉江流域设金州,其境内“西城、安康二县山谷”为唐代陕南茶区的一部分。
宋代,全国茶叶产量35000吨以上,而包括今紫阳茶区在内的利州路和成都府路11州“岁产茶2102万斤” [4] ,占全国总产60.1%,“秦司置司兴元,属官一员掌之职,在收宕昌、高峰、贻峡、文州所买马,类聚发纲,及受本府南郑、城固、洋州之西乡茶引钱,及利洲路军博马,按帛发马,一岁凡一百三十纲六千五百匹” [5] 。
茶马古道景点介绍
茶马古道景点介绍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邛崃段(含平乐骑龙山古道、临济拴马岭古道、天台山土溪、紫荆村古道、夹关宫殿古道、油榨古火(盐)井遗址)保护范围:现存古道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2.蒲江段——衬腰岩茶马古道(含建修衬腰岩通路石级竣工碑记)保护范围:衬腰岩山顶上大松树古石板路至长滩湖畔古道,全长470米,古道左右两侧各3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古道左右两侧各50米以内。
3.都江堰段——松茂古道(西街段、玉垒段、龙池段)保护范围:现存古道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西街段、玉垒段古道保护范围外延20米,龙池段古道保护范围外延40米。
4.乐善坊(自流井区)保护范围:以乐善坊所在平台广场为界,面积75.1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山脚;南至漆树小学围墙边和南侧建筑围墙边界;西至水体岸边,距乐善坊平台30米;北至乐善坊平台30米建筑墙体。
面积5,477平方米。
5.彙柴口古盐道(自流井区)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面积864.5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釜溪步行街建筑外墙线;东南至山脚;南至铁路边;西至西侧建筑外墙,距古盐道20米;西南至观音阁外墙和沿古盐道两侧第一层建筑;北至河岸边。
面积1.92公顷。
6.艾叶滩码头(贡井区)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面积为122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面积9,517平方米。
7.贡井老街盐道(贡井区)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2米。
面积4,434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0米,向南外延40米,向西外延37米,向北外延30米。
茶马古道的历史
今日我们所谓“茶马古道”,实为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马道”或“古道”。
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
也是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之道。
这种贸易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朝就已有文献可考。
中唐以后,茶不但在内地有广大的市场,而且运销塞外。
据史籍记载,早在唐中期,“世界屋脊”上就盛行饮茶之风,汉地物产在藏族地区惟茶叶一项最为人民所喜爱。
当时输入藏区的茶种应有尽有。
如李肇《国史补》下卷中说: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
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
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薪门者,此昌明者,此琶湖者”。
足见唐代已有各种茶叶从内地输进藏区。
宋时内地茶叶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茶马互市”也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贸易。
政府明文规定以茶易马。
元丰“四年(1081年),群牧判官郭茂询言:`承诏议专以茶市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马为一司。
臣闻顷时以茶易马,兼用金帛,亦听其便。
近岁事局既分,专用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
且茶马二者,事实相须, 请如诏便’。
奏可。
仍诏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
自是蕃马至者稍众。
”(《宋史》《兵十二·马政》)。
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南宋人张展曾指出“内以给公上,外以羁诸戎,国之所之,民恃为命”(见《宋会要·食货)))。
几句话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具体地讲,“茶马互市”除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茶马贸易,既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又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契丹、西夏和女真等的崛起,及其对两宋政权的严重威胁,迫使朝廷保持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维持西南地区的和平安宁,不致腹背受敌,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力童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2]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2]古丝道、茶道、盐道交汇的地⽅在古代,清溪是四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当时的牦⽜道、沈黎道、清嘉道交汇于此。
牦⽜道为南⽅丝绸之路北端之⼀段,是四川五路驿道⼲线之⼀,凿于汉代,起⾃凰仪堡(今属荥经县),经清溪、九襄、西昌、云南,达缅甸;沈黎道是连接川藏的主要通道,凿于汉代,起⾃凰仪堡,经清溪、富林,沿⼤渡河进⼊泸定,再达康定,为茶马古道之“官道”,南路边茶主要由此进⼊藏区;清嘉道凿于秦汉,起⾃清溪,经九襄、皇⽊⼊峨边、峨眉达乐⼭,乐⼭的⾷盐由此道运到清溪,再⼊藏区,因以运盐为主,所以有“盐道”之称。
这条重要的古驿道虽然废弃多年,但是出清溪古城北门沿⼭⽽上5华⾥,到达王建古城遗址后,仍可见到保存完好的古道。
王建城遗址呈梯形,南北长600余⽶,东西宽约200⽶。
据汉源县志记载,这⾥是汉武侯的置军旧垒。
为确保清溪县城的安全,唐代的韦臬、李德裕先后于此增置三堡,⾄五代王建置城,故名王建城。
如今旧城已毁,然城外的3处古堡废迹仍然可见,⽽且城尾仍有两户农家居住。
南北⾛向的清溪古驿道从古城中⼼穿过,古道两旁的宅基地⾥虽种上庄稼,⽽残墙破窗犹存,据说这⾥当年也是背夫的⼀个驿站。
背夫们晚上到达这⾥,放下沉重的“背⼦”,吃顿饱饭烫个脚,睡个好觉,第⼆天⼜⾛。
要知道,从这⾥到清溪城,短短5华⾥,背夫们还要⾛整整⼀天!古道约两⽶宽,⽤不规则的⽯块铺成。
古时⽆数的丝绸、边茶和⾷盐就从这经过。
每个⽯块都光溜溜的,可以想象上边留下多少⼈的脚印,浸透了多少背夫的汗⽔。
记者沿古道向深⼭⾛去,越⾛风越⼤,真有“风萧萧兮易⽔寒”的感觉。
据介绍,由此⽽上,翻过海拔2900⽶的相岭⼭到达凰仪堡,约60华⾥。
古道盘⼭⽽上,中间要经过24个“之”字拐,称为24盘。
这天,云雾低垂,站在王建城遗址,相岭⼭直插云霄。
⼭势险峻,道路崎岖,⾏路之难,远⾮当代⼈所想象。
四川是"蜀⼭⽒⼥"的公婆嫘祖发明蚕桑丝绸的地⽅,是中国丝绸的原产地和早期起源地之⼀。
茶马古道
谈起茶马古道,人们往往会想起被炒得红红火火,赫赫有名的川藏、滇藏茶马古道。
那只是西南地区的事,似乎茶马古道与陕西无缘。
其实,茶马古道的主要分布地不在大西南的云贵川,而在大西北的陕甘青新。
在秦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陕甘地带的丛林草莽荒野,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中国第一条文明文化传播古道——茶马古道,也叫陕甘茶马古道。
古道的源头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秦巴腹地。
有关专家通过考察、考证、研究提出:“陕西是全国饮茶和植茶最早的地区之一,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茶马古道的主干道,比西南茶马古道历史更悠久。
”陕甘茶马古道的路线为:从紫阳出发,途经汉阴、石泉、西乡,再过洋县、城固、汉中、略阳,进入甘肃徽县,然后到古河州临夏。
距紫阳县城10里的瓦房店,任河和渚河交汇,上通巴蜀,下接荆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繁忙的茶叶贸易,使之成为古时商旅马队的市井。
明清时期这里有17家会馆云集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有7个会馆存留,至今还存有北五省会馆和江西馆。
会馆建筑得豪华精细,见证了当时茶叶的经营规模和盛况。
现在勉县的茶店(古镇)、略阳的何家岩(古镇)等还留有茶马古道的一些遗迹,这也是急需保护的珍贵文化遗产和亟待开发的旅游项目。
神圣的“马帮之路”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据史料记载,在与内蒙古毗邻的边境,中国商人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民茶折税外,悉官买。
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论罪;主吏私以官茶贸易……为官司擒捕者,皆死。
”乾德三年下诏。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
唐肃宗至德元年,在内蒙古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明万历年间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计量单位),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正如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
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陆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唐朝时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之一;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
陕甘茶马古道是陕西商人在西北进行茶马互市线路,从长安、汉中到甘肃、宁夏、新疆,到唐朝时,与丝绸之路相连,走向中亚、欧洲,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通行地区为陕、甘、川、藏,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而此时所谓的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
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
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因此陕康藏茶马古道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
滇藏茶马古道,由云南向北进入西藏,向南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陕西、四川、云南的茶马古道哪家最强
陕西、四川、云南的茶马古道哪家最强作者:任升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04期摘要:同样是茶马古道,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一提起茶马古道就想到了云南、四川,而最早、正统的陕西茶马古道反而不被承认。
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揭开茶马古道的神秘面纱,从而得出答案。
陕西的二条茶马古道最强,四川次之,云南最后。
其他各地的茶马古道只能说是陕西、四川茶马古道的延伸或分支。
关键词:茶马古道;历史;哪家最强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为什么会有茶马交易?《明史》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
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
”番,旧时对西部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稱呼,主要指藏族、羌族。
一、茶马古道简介1.中国茶马古道中国茶马古道分为:1.1陕甘茶马古道。
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1.2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
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1.3滇藏茶马古道。
真正形成于清朝。
1.4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
2.研究茶马古道历史意义重大。
同样是茶马古道,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一提起茶马古道就想到了云南、四川,而最早、正统的陕西茶马古道反而不被承认。
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揭开茶马古道的神秘面纱,从而得出答案。
以前没人叫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名称是云南的几位学者起名并被广泛传播。
但是,最早的茶叶交易并不是在云南。
(1)茶马古道历史久远。
处于当时大背景下的人们对于茶马丝绸布匹交易司空见惯,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加之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由茶马古道所辐射的文化力被隐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消逝,那个时代的人们一茬茬去世,等到我们看到并想到应该重视时,我们失去了一线资料的来源,只能在史志书和其他书籍的只言片语中查找茶马交易文化。
秦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1062018.01观察思考 VIEWPOINT自从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以来,以主人公周莹为代表的一代秦商形象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中。
秦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商帮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占据显赫的地位。
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第一条盐马古道——定边盐马古道,最早的“合伙股份制”企业制度,最早的贸易中介等成就都是秦商创造的。
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如今的秦商文化和秦商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积极发挥现代秦商的文化和精神,对于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合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秦商文化的起源与精神明朝初年,政府推行“食盐开中”“输粮换银”的经济政策,偏居西北的秦商由此孕育而生。
鼎盛时期,秦商会馆遍及全国,比如北京的“关中会馆”、河南上蔡的“山陕会馆”等,秦商人的生意遍及全国,甚至出走国门。
秦商的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食盐、茶叶、布匹、药材、烟业、酿酒、典当、木材八大行业。
逐渐壮大的商帮也以“忠、道、勇”为精髓打造了一代秦商精神。
秦商文化是由历代商帮杰出人士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诚信经营塑造出来的秦商整体形象,秦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代秦商的努力。
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又是十三朝古都,历史的沉淀和个体的努力组成了秦商特有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支撑了秦商人在中国商业历史上创造的一个个辉煌历史。
秦商文化从起源到发展,从发展到传承是秦商精神的薪火相传,是商帮文化在现代商业社会历久弥新的新文明建设,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商帮文化强大的地缘效应和对整个商业社会的推动作用都是巨大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秦商文化与秦商精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秦商文化凝聚出一代秦商精神,以“忠”为核心价值、以“道”为经营理念、以“勇”为特色的主要内容的精神架构以及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开拓精神、求富精神、创业精神、敬业精神、诚信精神、节俭精神、忠义精神等科学内涵。
乘势而起的时代精神。
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是陕西商人崛起的动力。
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
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是连接华夏大地与西南边疆的咽喉要道。
它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贸易品,将中国的文化、商品和信息传播到内陆和其他国家。
茶马古道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茶马古道起源自中国西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东汉末年,为了解决边疆驻军的口粮问题,汉武帝将西域进贡的马匹运往内地,途经西南地区。
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军队战斗力,还将中原地区的茶叶带到了西南地区。
从此,茶马贸易渐渐兴起。
二、茶马古道的重要性1. 经济贸易:茶马古道成为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贸易通道。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得以运往内地以及海外,西方的马匹、玛瑙等物品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中国。
这一系列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拓宽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
2. 文化交流:茶马古道的发展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与西南地区的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旅人、传教士等不同身份的人们,带来了各自的信仰、语言、习俗等,激发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也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地缘政治:茶马古道的存在,影响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建立了与西南边疆地区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茶马古道上的商业交往,也使得中国与西南邻国的政治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和平友好的模式。
三、茶马古道上的风景与故事1. 壮美的自然风光:茶马古道途经地势险峻的山地和湖泊,风景秀丽,美不胜收。
例如,云南省的丽江古镇和大理古城,以及四川省的峨眉山等,都是茶马古道上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2. 勤劳智慧的民族文化:茶马古道上的各个驿站和集市,是不同民族交流的重要场所。
中国历史商路之茶马古道
汇 报 人
:
王
感谢您的观看
翔
谢
的旅游资源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 到这里感受古代贸 易和文化交流的氛 围,领略沿线美丽 的风光和丰富的文
化遗产
同时,当地政府也 加大了对茶马古道 的保护力度,修复 了一些历史遗迹和 文物,为游客提供 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6
总结
总结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一 条重要的商业通道和文化 走廊,它见证了中国古代 经济的发展和不同民族之
1
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中国的茶马交易
唐朝时期,由于西藏等地缺乏茶叶,而 内地则盛产茶叶,为了满足西藏等地对 茶叶的需求,茶马古道应运而生
这条古道从四川雅安出发,经过甘孜、 昌都等地,最终到达西藏拉萨
2
茶马随着藏传佛教的兴 起,茶叶逐渐成为藏族人民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茶马古 道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条重要的
商业通道
茶马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 朝,当时它主要承担着从四川 向西藏输送茶叶的任务 清朝时期,茶马古道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 了比较稳定的线路
3
茶马古道的经济价值
茶马古道的经济价值
茶马古道不仅仅是一 条贸易通道,它还带 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茶马古道的 兴起,这些地方逐渐
繁荣起来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茶马古道 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时,茶马古道还促进了不同 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中 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做出了贡献
5
茶马古道的现状和保护
茶马古道的现状和保护
1
2
3
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 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茶马古道逐渐失去 了其原有的功能和
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 旅游业的兴起和文 化遗产保护意识的 提高,茶马古道逐 渐成为了一个重要
茶马古道的历史
茶马古道的历史“ 茶马古道”是今天人们为这条绵延千年的古代商路所起的名字。
茶与马,诗意地栖存于历史中;关于“茶马古道”记载,很早就可见于历史文献中。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拉开了中西交往的序幕。
但令感到他惊讶的是,在西域当地的市场上已经有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货物在出售。
(图)这说明在当时除了北方有着一条通往西域地区的“丝绸之路”外,在我国西南地区还存在着另外一条通往西方的对外交通途径。
它便是“茶马古道”的雏形。
1200多年前,南诏的开南节度辖区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
而信奉佛教的藏民常常不远千里来到此地,朝拜梅里雪山等著名的佛教圣地。
他们回程时带回了当地的茶叶。
茶叶所具有的帮助消化,解除油腻的特殊功能,顿时成为了以肉食乳饮为主的藏民们的生活必需品。
形成了“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惯。
一地产茶,一地需茶,联系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也就应运而生了。
现代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茶马古道”早已隐没于丛林密布之中。
近些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深入密林,重走古道,“茶马古道”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根据专家们的考证,“茶马古道”实际上是一个道路群,以走向而言可称为一条,其实局部线路众多,犹如江河主脉与支流。
茶马古道线路图形成主脉的是两条分别是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
川藏古道从四川雅安出发,经康定、巴塘等地到达昌都,另一条则经康定、甘孜、德格前往昌都。
从云南的普洱茶产地思茅一带出发的滇藏古道,则向西北经由大理、丽江等地进入西藏,又经左贡到达昌都。
自昌都以西,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发生整合,从昌都开始,经洛隆、嘉黎、工布江达到拉萨。
然而拉萨既是终点又不是终点,更广意义上的“茶马古道”还将继续向西延伸。
从拉萨再度出发,经江孜、日喀则,向西南前往中亚、西亚和南亚。
不过路上往返的货物已与来时不同,茶叶已经不是主要的物资,而且负责运输的也不再是同一批马帮。
实际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这条万里长途的古道。
茶马古道将川、藏、滇三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古代西部与汉地通过茶马古道有了最初的交流。
据专家考察、考证最早的茶马古国道在陕西
据专家考察、考证最早的茶马古国道在陕西说起茶马古道,人们自然会想起赫赫有名的川藏、滇藏茶马古道,特别是2005年,来自云南的一队云南现代大马帮重走茶马古道,更让人感觉茶马古道远离陕西,是西南地区的事,和陕西没有关系。
然而,有关专家通过考察、考证、研究提出:“茶叶生产和饮用是陕西人发明的”“不要以为陕西产茶历史短暂。
”陕西省秦商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教授告诉记者。
陕西不仅产茶历史悠久,而且是最早的茶叶生产地。
“神农尝百草,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神农氏是周人,也就是陕西人的祖先。
到秦并巴蜀,已形成秦巴茶区,茶已进入日常饮用,称为“品茗”。
作为中国产茶标志的大茶树原生形态,就在秦并的巴蜀。
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说产茶地时,《茶经》又提到:“金州、梁州又下”。
金州,今安康一带;梁州,今汉中一带。
唐代的长安满街都是茶店,“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唐人陆羽才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关茶叶的专著《茶经》。
由此可见,茶叶的生产和饮用是陕西人发明的。
“陕西茶马古道和西南茶马古道历史一样悠久”如今为世人所熟知的茶马古道,为西南的川藏、滇藏两路。
李刚认为,陕西也有茶马古道,从历史的悠久程度来看,不亚于西南的两条。
研究西南茶马古道的专家、学者有的认为,“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
但也有人认为,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在蒙古回纥地区的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李刚说,由于茶叶具有帮助消化,解除油腻的功能,不仅西藏地区,包括西北地区畜牧群众均喜欢饮茶,而古代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正好西部地区产良马。
于是,“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因此古代很早以前,在西北就有茶马交易。
起于长安的丝绸之路不仅仅只运丝绸,茶叶也通过这条道路运往西北,甚至西亚、欧洲地区。
研究西南茶马古道的专家也承认这一点。
论历史上三条茶马古道的联系及历史地位
基 金项 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 和实践问题研究基金项 目(0 0 0 1 2 124 )
作者简 介 : 刚 , , 李 男 陕西蓝 田人 , 西北大学教授 , 士生导师 , 事西 北和陕西商业史研究 。 博 从
13 1
视 ” 的全程 守 护 制 度 以及 道 路 维 护 制 度 , 陕 甘 如
管茶 马交 易 事务 的 “ 马 司” 茶 和对 茶 马古 道 “ 接 西 通 蕃 经 行 关 隘 并 偏 僻 处 所 , 拨 官 军 严 谨 把 守 巡 著
区, 明代就 有 “ 骁腾 可用者 不逾 陕西 ”2的说 法。 _
在这种情况下 , 内陆的茶 叶换取边疆少数 民族 的 用
收 稿 日期 :0 01 - 2 1 —10 4
西 北 大 学 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2 1 7月 , 4 卷第 4期 , 1 ,0 1V 1 1N . 0 1年 第 1 J . 2 1 , o. , o4 u 4
Ju a o o h et nvr t( hlsp yadSc l c ne d i ) or l f r w s U i sy P i oh n oi i cs io n N t ei o aSe E tn
增 加热 量 喝奶 酪 、 牛 羊 肉和性 热 的青 稞 成 为 主 要 吃 生存 方 式 。 由此 而产 生 消 化 不 良和 便 结 的生 理 问
地设计 了一条以绿色换和平 , 以绿色保 和谐 的政策
路线。明人李时珍一Biblioteka 点破 了其 中的奥妙 , 他说 :
“ 夫茶 一木 尔 , 为 民生 日用 之 资 , 为朝 廷 赋 税 之 下 上 助 , 利溥 焉 。 _整部 《 其 ”3 明史 ・ 货 志 ・ 法 》 食 茶 三分
茶马古道中国古代贸易路线的历史遗迹
茶马古道中国古代贸易路线的历史遗迹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区与中原、西北、西南亚和南亚等地,为古代中外贸易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条古道是由茶叶和马匹贸易形成的,不仅使茶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的西南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了茶叶、马匹等宝贵物资的主要产地。
而中原地区,特别是中国北方,缺乏这些资源。
因此,为了满足中原地区对茶叶和马匹的需求,茶马古道应运而生。
茶叶和马匹通过古道运往中原地区,同时贵重物品也通过这条路线送往西南地区。
茶叶和马匹的双向贸易使得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形成了密切的贸易联系,促进了两地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茶马古道是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路线,沿途经过了许多重要的贸易节点。
这些节点不仅是贸易的枢纽,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以下是几个茶马古道重要节点的介绍:1. 昆明:作为茶叶产地和古道起点,昆明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贸易城市之一。
在古代,昆明茶叶通过古道运往中原地区,为中原地区的人们带来了茶叶的美味和养生功效。
2. 大理:大理作为茶叶和马匹贸易的中转站,是连接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重要节点。
同时,大理也是古代著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3. 镇远:位于贵州省境内的镇远是古道的关键节点之一。
古代,镇远茶马互市会是茶叶和马匹贸易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古道上的重要军事防御要塞。
4. 丽江:丽江是古道上又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毗邻长江的交通枢纽。
丽江的历史古镇、古建筑和古道沿线的茶马驿站等遗迹,为我们重温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源。
三、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价值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古代贸易路线的历史遗迹,不仅仅具有贸易和经济的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马古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沿途古道上留下的古建筑、驿站、商铺和文化遗迹,成为了研究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茶马古道介绍
茶马古道介绍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贸路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条古道起源于唐朝,发达于明清时期,主要负责连接中国和西南亚的贸易。
茶马古道得名于它的两个主要贸易品:茶叶和马匹。
从四川、云南等地到西藏、印度、缅甸等地,都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贸易。
茶叶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而马匹则是西南亚地区的主要需求之一。
除了茶叶和马匹外,古道上还有许多其他商品的贸易,如丝绸、瓷器、铜器等。
茶马古道的交通条件相当艰苦,因为它经过了高山、峡谷和沙漠等恶劣的地形。
但是,这条古道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展示了中国的商业精神和山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沿着茶马古道走一遍,了解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和历史。
同时,茶马古道也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 1 -。
历史上的陕商茶马古道
历史上的陕商茶马古道时间:2018年04月19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43次【加入收藏】【字体:大中小】听多了关于晋商富有的描述,我却不知,当年的陕商之富不在其下。
党家大院位于陕西渭南的韩城王庄。
据说,这座堪称庞大的院落由120个四合院组成,内分银楼、节孝祠、崇文塔等,其规模和气势远在著名的山西乔家大院之上。
这倒衬得起陕商的“中国历史上成帮最早的第一商帮”的地位。
那个时候,每到一个固定的日子,陕商都会托付镖局,将自己在西部挣到的银子运回家乡。
明清两代,每逢“走镖”之期,从西部流向陕西三原的银两都在三千万两以上,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然而,这样一个垄断着东西部通商贸易的大商帮,历经600年发展,却在清代末年,几乎于一夜之间,就衰落得无声无息。
我好奇,究竟是什么压垮了曾经强壮如巨人的陕商?我不知道,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祭奠这个古老的商业兵团?只能向历史要答案。
历史深处,太多的故事随着主人公的淡出而被掩埋,最终消逝得不留一点痕迹。
这样的结局,终归不是我想要的。
于是,便有了这次探访。
陕西的镇子,名字奇得惹人发笑,比如“直镇”、“直市镇”、“百直镇”。
但笑过之后,那最朴素的命名原因却让人肃然起敬——诚实经商、言不二价。
早在几百年前,陕商就懂得了“物无二价”的道理。
清代末年,庚子国变,清室西狩,陕商纷纷捐资国难,渭南焦家捐银5万两,常家捐银10万两,曹家捐银3万两,西塬贺家捐银10万两,泾阳安吴吴家捐银5万两……一时间,“资政大夫”的牌匾挂遍渭北各县。
早在百年前,陕商就懂得了“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的道义。
我越发强烈地有了一种感觉——那即将消逝的,真的只是故事、只有故事吗?陕商茶马古道由远及近地,马的喘息声愈来愈清晰。
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向导告诉我:这就是茶马古道的遗址。
我半信半疑,直到真的看到一只马队缓缓走来——说是马队,也不过三四匹马。
我知道,现在,这无非是招揽游客的花架子。
但听听“大锅头”(整个马队的头号首领)讲故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小学茶艺校本教材 五年级
第二版块茶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中国茶风在中国文化中飘逸着永不没灭的茶的香味。
同学们,你知道吗?传承了千年的“茶风”的要素不仅局限于茶叶、茶具,还有茶艺、茶道以及茶的民俗风情等等。
那就让我们在茶的乾坤中,共同品出她一身的风情吧!1 茶的起源葵葵学茶艺今天葵葵听了一首关于茶的歌曲,周杰伦的《爷爷泡的茶》,听完之后就对茶的起源很感兴趣,于是仔细查阅资料研究起来。
茶艺老师教给我茶是我国的国饮。
它起源于中国的荆楚大地,雄浑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茶特殊的文化内涵。
茶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饮品,已引领绿色饮料的潮流。
由于其特殊的成份和独特的保健功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与咖啡、可可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但是,你对茶了解多少呢?茶为什么会受到世人的偏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茶文化。
当今,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30亿人饮用茶。
在中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饮茶的习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最早发现茶的人又是谁呢?《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在陆羽(唐)的《茶经》中也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也称神农氏,即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农业的祖先。
他为了给人们治病,经常到深山中寻找草药,并亲口试尝各种草药的药效。
草药中有的含有剧毒,一日,他尝过几种草药后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便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
一阵风过,一股清鲜香气飘来,神农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
神农心中好奇,便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虽然叶子的味道开始苦涩,但很快就有一种清香回甘的滋味。
不久,他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
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都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
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
问题一:茶起源于哪里?有怎样的来历?想一想问题二:最早关于“茶”的专著是什么书?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内容?问题三: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故事和传说?小组合作展示:根据以上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我们是茶博士》的文章。
论秦巴茶区与陕甘茶马古道的关系及意义
33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6月上旬刊陕西是全国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
古人称茶为荼,“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1]说明饮茶自陕人始。
顾炎武《日知隶》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2]到了隋唐时代,饮茶更是以陕西为中心遍及全国,郝封愆著《封氏闻见录》记述长安的饮茶风气是“自邹、齐、沧、隶、渐至京师,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3]陕西也是全国植茶较早的地区。
春秋时,秦属巴国“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台雉,黄涧鲜粉,皆纳贡之”。
[4]唐王朝在陕南汉江流域设金,其境内“西城、安康二县山谷”为唐代陕南茶区的一部分。
而陕西植茶的大发展则主要是在明清两代。
明清时期陕西茶叶种植兴盛明代,为了安抚制羁西北边外的少数民族,实行“茶马交易”政策,率先“立茶马司于陕西等处,听西番纳马易茶”,[5]洪武四年令“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县茶园每株官取一分……令有司收贮于西番易马”,[6]并于正德三年(1509年)设紫阳县,统一经营,遂使陕西紫阳茶区逐渐形成。
紫阳茶区主要分布在陕南与川东接壤的安康、汉中和四川达县、万县4个地区,其中紫阳县产区最广,产量最大,其余分布于陕西岚皋、安康、汉阴、石泉、平利、西乡、镇巴等县。
明初至明中叶,陕西紫阳茶区植茶获大发展,洪武四年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已有“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株”,[7]到正德七年(1512年),紫阳茶区“额岁办茶课二万六千八百斤,新收茶课二万四千六百一十四斤”。
[8]据《明会典》统计,明代陕西“五州县茶课岁额共五万多斤”,“每岁商中茶又有八万斤”,[9]约计共产茶13万斤左秦巴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在中国植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明代初年,明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利用秦巴茶区的资源优势,率先在陕西实行以茶易马的“茶马交易”政策,刺激陕西商人将秦巴茶贩运至甘青宁藏,遂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成为与丝绸之路纵横交错的西部贸易大通道,为西部的初期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陕西茶马古道的历史考察
陕西茶马古道的历史考察
张家琪;郭风平
【期刊名称】《安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28)2
【摘要】茶马古道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除了西南的滇藏道、川滇道、川藏道、岷山道外,从四川通往陕甘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条极其重要的茶马古道,即秦蜀道.这条道路以陕西为中心,连同西南的道路形成了覆盖西部的交通网络,在茶马古道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在分析陕西茶马古道存在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从陕西出发的茶马互市路线,揭示了陕西在茶马古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张家琪;郭风平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7.41;K928.6
【相关文献】
1.行走古道间观闻茶马情——记云南茶马古道上的语言与文化考察 [J], 邵琛欣
2.超越极限:茶马古道大环绕——茶马古道首次徒步行走和命名20周年纪念考察[J], 陈保亚;孔江平;张猛;杨海潮;汪锋
3.甘南藏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考察研究--甘肃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考察之二 [J], 郑国穆;韩华
4.甘肃陇南地区有关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考察和研究——甘肃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考察之一 [J], 郑国穆
5.甘肃陇东地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考察研究--甘肃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考察之三[J], 郑国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一)
_茶贵人
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明代实行“茶马交易”政策以来,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它对于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保证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陕南从汉唐以来就形成以金州(今安康)为中心的紫阳茶区(包括紫阳、汉阴、石泉、西乡、城固、汉中以及四川保宁府的部分产茶区县)。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主要的作战工具,为了防范边外西番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维护边疆安全,获取战马,从宋以来就实行用陕西茶产换取边外少数民族战马的“茶马交易”政策。
到明代更上升为国家安边的基本政策,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运送陕西茶产到边疆,遂形成经紫阳-汉阴-石泉-西乡-城固-汉中-略阳、风翔-河州、兰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
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对于阐明陕西在宋明以来的战略地位,而且对于廓清宋明以来北中国茶叶贸易网络结构,论证中国历史上“以绿色换和平”的发展思路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兴起的原因
1紫阳茶区的产生和发展
陕西是全国饮茶和植茶最早的地区之一。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1]
,说明饮茶自陕人始。
迄至秦汉,秦并巴蜀,使饮茶开始在
民间风行。
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2]。
到了隋唐时代,饮茶更是以陕西为中心遍及全国郝封愆著《封氏闻见录》记述长安的饮茶风气是
“自邹、齐、沧、隶,渐至京师,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3]。
因此,陕西也是全国植茶较早的地区。
到唐代,唐王朝在陕西汉江流域设金州,其境内“西城、安康二县山谷”为唐代陕南茶区的一部分。
宋代,全国茶叶产量35000吨以上,而包括今紫阳茶区在内的利州路和成都府路11州“岁产茶2102万斤” [4]
,占全国总产60.1%,“秦司置司兴元,属官一员掌之职,在收宕昌、高峰、贻峡、文州所买马,类聚发纲,及受本府南郑、城固、洋州之西乡茶引钱,及利洲路军博马,按帛发马,一岁凡一百三十纲六千五百匹”
[5] 。
而陕西植茶的大发展则主要是在明清两代。
明承宋制实行“茶马法”。
由于地理位置和茶叶品质方面的原因,朝廷十分重视陕、川之茶。
《明史·茶法》除末尾一段提到其他茶区以外,几乎全部篇幅都记载了陕、川茶叶史实。
当时,“中茶易马,
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
”
[6]
文中所称“汉中”,当指汉水上中游这一地域,而非仅限于今汉中地区。
民国《西乡县志》载:“汉中之茶产于西乡,西乡茶地惟三里耳。
三里去县又四百里,经豺狼虎寇之窟,比以加赋。
其民昼夜治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而莫之能办也。
”
[7]
自明至民国,紫阳茶运销西北,多先集结于汉中、西乡。
所以当时的汉茶,实际上多为今紫阳县所产。
清乾隆以后,湖广川湘一带的破产农民大量涌入紫阳。
他们占据山林,垦荒种粮,同时恢复了茶叶生产。
民国《西乡县志》称:“至清代,陕南唯紫阳茶有名。
”
[8]
据安康专区茶叶指导所考证,清代中叶紫阳区各县最高年总产茶曾达1500吨,其中紫阳县1000吨以上。
后因左宗棠西征,湖南茶大量涌入西北,紫阳茶受到排挤,渐渐萎缩。
顺治初年,因为清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正在进行,所需军马量大,故需要通过茶马法来获取。
《大清会典》载:“陕西茶法,给番易马。
初差御史巡视,后归巡抚兼理,他省凭引招商”[9]。
其后由于全国逐渐统一,疆域扩大,清廷在察哈尔等地建立了广阔的牧场。
同时,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也不必非通过卖
马的途径换茶,茶马法慢慢失去了作用。
顺治末年,茶马法衰落,紫阳也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奉文撤取执引商人所立之茶店”
[10] ,紫阳县境内茶叶生产也逐渐衰落。
民国《紫阳县志·地理志》在谈到清末民初该县茶叶生产状况时说:“茶麻以西南区及蒿坪河一隅为最多,茶之原质、色香味较他处所产俱胜。
谷雨前毛尖尤称上品,唯制法不精,行销地向复加以限制。
”
[11] “光绪间价尤低廉,多有毁去茶树者。
近年茶价稍昂,植者渐广。
”
[12]
抗战期间,湘、皖等省茶区相继沦陷,交通阻塞,南方茶叶无法运销西北;而紫阳茶不但未受战争影响而停滞,销路反而扩大。
它不仅销往西北各省重要城镇,而且向为皖、湘茶叶销场西安、鄂北、豫南,也有紫阳茶销售,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解放战争期间,该县茶叶生产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新的发展。
至1949年底,全县茶园面积20000亩,总产545吨。
2宋以来的茶马交易初兴
宋朝,茶叶由民户进行生产,但是交易却为官府垄断,官府对茶业实行专卖,即征榷制度。
国家置6处榷货物司专管茶叶税收等事务,又设13场作茶叶交易市场。
965年(乾德三
年)下诏:“民茶折税外,悉官买。
”“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论罪;主吏私以官茶贸易及一贯五百,并持杖贸易、为官司擒捕者,皆死。
”
[13]
宋朝末期,宋王朝与辽、金、西夏等政权战争频繁,军马需求量很大,宋王朝虽采取种种措施,仍然不能满足要求,不得不转而买番马。
1067年(治平四年),“以成都府路岁输绢三万给陕西监牧司(买马),自是番部马至者众,官军仰给焉”
[14]。
但是,国家库藏本虚而战争连年,用金帛买马难以长期持续。
而茶叶本有积压,西北少数民族又极缺茶,用茶叶买马便成为必然的事情。
1074年(熙宁七年),大规模实行用茶买马法。
此后10余年间,属京西南路金州辖的紫阳茶区及蜀道茶叶贸易空前繁荣,有记载道:“蜀道茶场四十一,京西路金州为场六”
[15]。
宋代的茶马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紫阳茶叶的生产与发展。
元代蒙古贵族统治者因本身来自盛产名马的游牧民族,不乏马,固废茶马制。
茶叶经营复行榷,由官府发卖,“私自采卖者,其罪与私盐同”
[16] 商人贩易茶叶“必令赍引,无引者与私盐同” [17] 。
茶引之外,又有茶由,专发给零星买卖茶叶者。
明政府为了安抚边外少数民族而在陕西实行的“茶马交易”特殊政策,为陕西茶叶在中国西部迅速崛起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基本作战工具,养购战马是巩固国防的军国大政。
而“西番素产马”
[18] ,陕西“洮、泯、河州、西宁等处所沿边夷即古之土番”
[19] 。
因此,陕西是当时军马的主要供应地,“骁腾可用者无逾陕西”
[20]。
同时散居在陕西边外的西北少数民族,主要是“西番”的藏族,对明政权疑虑观望,朱明王朝担心他们与元朝残余势力联合起来对抗明军,因此,对其采取了笼络控制的策略。
而当时“西番”对中原在经济上的依赖主要是茶,他们游牧为主,嗜奶酪,绝蔬菜,主要从茶叶中摄取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绿色物质,因此“不得茶,则困以病”
[21]。
为了从其手中换取战马并从经济上制约其侵扰中原,明政府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唐宋以来用茶马交易作为安抚少数
民族的“以茶易马法”,通过“茶马交易”
把边境贸易与边防建设结合起来,以边境贸易来促进边防建设,“用茶易马,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 [22] 。
明代,茶马交易成为一项重要制度,被统治者认为是“摘山之利,以易充厩之良” [23] ,从而“制番人之死命” [24]
的强有力手段。
当时茶叶分官茶和私茶两种,皆输边易马。
朝廷设茶马司,其下又先后置洮州(治在今甘肃临潭)、秦州(治今甘肃天水)、河州(治在今甘肃临夏)等茶马司。
洪武(1368—1398年)中,又于陕西等处设茶马司,同时有用严刑峻法限制民间私相贸易,乃至饮茶:“私茶出境者与关隘失察者律并凌迟处死。
”“民间蓄茶不得过一月之用。
”
[25]
紫阳茶在明代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初,朝廷明令汉中府属茶叶输边易马。
1371年(洪武四年),奏准:“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县茶园,每十株官取一分;其民所收茶官给价。
无主者,令守城军士薅培,及时采取,以十分为率:官取八分,军取二分。
每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于西番易马”
[26]。
并特地制定汉中府茶例:“岁办茶二万六千斤,兼以巡获私茶四,五万斤易马,其于远地一切停止。
本地茶园人家,除约量本家岁用外,其余尽数官为收买”
[27] 。
当时,东南如浙、闽、湘等茶叶产地远离边关,路途遥远,运输不易,故私茶出境数量远不如紫阳茶区。
紫阳茶区因靠
近西北,运输便利,私茶出境者多,民间交易较为频繁。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用马所易茶不能满足需要者,大多从这一带输入。
明廷有鉴于此,在洪武中令陕西苑马寺卿及属员等,每岁“自三月至九月,每月差行人一员于陕西等处,省谕吧隘关口头目,禁约私茶出境。
”
[28]
后又专设巡茶御史一职掌其事。
万历年间还在陕西的渔渡坝(今镇巴县境内,近紫阳)、四川的鸡猴坝两处设立府佐,率领州、县官兵,防止“私茶”出境。
在运销制度和茶叶收、售机构设置方面,于紫阳茶区也规定得特别严密。
据《明会典》载:“若汉中私茶之禁尤严。
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