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科数学——极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ε是 先 定 , 是 ε确 的 ) 首给的N 由 定, 记N ( . 常 作 =Nε)
n+(− ) 1 1 明 例 证 lim n ∞ → n
n1 −
. =1
n + ( −1)n −1 1 证明 an − 1 = −1 = n n
1 任给ε > 0, 要 an − 1 < ε , 只要 < ε , n 1 1 或 n > , 取 N ≥ , 则当 n > N时 , ε ε
1 1 , 只要 n > 10000时, 有 an − 1 < 给定 , 时 10000 10000
给定ε > 0, 只要 n > N (≥ )时,就有 an − 1 < ε 成立.
1
ε
定义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不论它多么 总存在着相应正整数N,使得满足n>N的 小),总存在着相应正整数 ,使得满足 的 一切n, 等 式 a n − a < ε 恒 成 立 , 则 称 数 列 { a n } 一切 , 不
n ∞ →
注:
lim n =∞ a
一列数: 一列数: 10,1,0.1,0.01,…,102-n,… , , , , , - - 称为数列 数列. 通项. 称为数列 102-n为通项 以 均 数 : 下 为列
111 1 , , ,L n ,L , . 248 2 1 , 1 ,( 1 . − ,1− ,L − )n,L 2 ,6L nL ,4 , ,2 , .
阿基里斯追龟 一位古希腊学者芝诺( 一位古希腊学者芝诺(Zenon,约 芝诺 , 公元前496 — 约前 约前429)曾提出一个著 公元前 ) 名的“追龟”诡辩题。大家知道, 名的“追龟”诡辩题。大家知道,乌龟 素以动作迟缓著称, 素以动作迟缓著称,阿基里斯则是古希 腊传说中的英雄和擅长跑步的神仙.芝 腊传说中的英雄和擅长跑步的神仙 芝 诺断言:阿基里斯与龟赛跑,将永远追 诺断言:阿基里斯与龟赛跑, 不上乌龟! 不上乌龟!
一、数列的极限(问题的引入):
天下篇》 在《庄子·天下篇》 庄子 天下篇 中有“截丈问题” 中有“截丈问题”的 精彩论述: 精彩论述: 一尺之棰,日取 一尺之棰,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初始长度为: 初始长度为:1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1 3 2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第四天剩的长度为: 第四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1 4 2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这样可以看出第n 这样可以看出第 天剩的长度为: 天剩的长度为: 1
2
于是得到了数列: 于是得到了数列:
第一天剩的长度为: 第一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1 2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第二天剩的长度为: 第二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1 2 2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第三天剩的长度为: 第三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x2n •
0 –1 1 1 1 , ,L , n ,L ② 2 4 2 x2 … xn … x3
••••• ••••• 1 1 0 8 2n
1 4
x 2n−1
•
1
a =(− ) 1 n
x
n1 −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x1
1 2
1 a= n n 2
x
数列极限的定义(定性描述):
如果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an }的通项 无限趋近于常数a,则称数列以a为极限, 记作 lim an = a,或an → a( n → ∞ ).
1 1 a1 S = 10 + 1 + + +L = = 10 100 1− q
10 100 (米 ) . = 1 9 1− 10 所以,阿基里斯只要坚持跑到11.2米的路程就可以 所以,阿基里斯只要坚持跑到 米的路程就可以 追上乌龟! 追上乌龟!
然而芝诺将这样一个直观上都不会产生怀 疑的问题与无限纠缠在一起, 疑的问题与无限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在相当 长时间内不得不把“无限”排除在数学之外. 长时间内不得不把“无限”排除在数学之外. 直到19世纪 世纪, 直到 世纪,当反应变量无限变化极限理论 建立之后,才可用极限理论回答芝诺的挑战. 建立之后,才可用极限理论回答芝诺的挑战.
n + ( −1) 就有 n
n −1
n + ( −1) n −1 − 1 < ε , 即 lim = 1. n→ ∞ n
End
(3{ n的 限 存 (趋 ∞; ) 2 } 极 不 在 于)
因为n→ 逐渐变得无穷大, 因为 →∞ 时,{2n} 逐渐变得无穷大,并不 某个常数.但由于 但由于{2n} 的变化趋势是逐 趋近于 某个常数 但由于 渐增大的, 所以又可认为该数列趋于无穷大. 渐增大的, 所以又可认为该数列趋于无穷大 即 lim n=+ , 表 成n→ ∞n→ ) 2 ∞ 或 示 2 +( ∞.
第二章 微积分的直接基础——极限 微积分的直接基础——极限
第一节 数列极限
主要内容: 数列及数列极限的概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从生活、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从生活、生产实际中产生了朴 素的极限思想,公元前3世纪 我国的庄子就有“ 世纪, 庄子就有 素的极限思想,公元前 世纪,我国的庄子就有“一尺 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名言.17世纪上半叶法国 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名言 世纪上半叶法国 数学家笛卡儿 笛卡儿( 数学家笛卡儿(Descartes)创建解析几何之后,变量就 )创建解析几何之后, 进入了数学.随之牛顿( 随之牛顿 进入了数学 随之牛顿(Newton、英国)和莱布尼茨 、英国) (Leibniz、德国)集众多数学家之大成,各自独立地发 、德国)集众多数学家之大成, 明了微积分,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微积分诞 明了微积分,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微积分诞 生不久,便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不久,便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推动那个 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经过长达两个世纪的 自身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才建立了极限理论.可见 可见“ 自身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才建立了极限理论 可见“极 是微积分的基础. 限”是微积分的基础
a =1 n
中各项均为相同的数(常数) 我们 注: ④中各项均为相同的数(常数 1,我们 把这样的数列称作常数列.因为不论 把这样的数列称作常数列 因为不论 n 取 何值,每项都是 , 何值,每项都是1,因此该数列的极限是 1.
数列有以下几种变化趋势: 数列有以下几种变化趋势:
无限接近常数a
有一定的 变化趋势 无 限增 大 数列的变化 无 限减 少
收敛
向 散 定 发
趋势
无一定的变化趋势
不定向发散
1 1 1 , , 2 , 4 1, n, 8L −,1, L L− 1) n − 1 , L L , , 6− 1, 1, 2 n , , ( , ,L 2 4 2
下面我们直观地看一下 极限的定义
lim n =a a
n ∞ →
a 1
a 2 a aa 5 4
x
当 n > N 时 , 所有 的 点 an都落 在 (a − ε , a + ε ) 内, 只 有有 限 个 (至 多只 有 N 个 ) 落 在 其外.
:定 中 常 ε 有 重 : 1 注 ) 义 的 数具 二 性 有 小 数 固 性 具 很 正 的 定 ; 有 意 的 意 . 具 随 小 任 性
a2
1 4
1 (2{ n} 极 是; ) 的 限 0 2 1 因为当n→ 因为当 →∞ 时,{ n} 趋 2 近于常数 0 . a1 x 1
2
③ 2, 4, 6, …, 2n, …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a =2 n n
④ 1, 1, …,1,…, 1,…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无限接近”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 无限接近”意味着什么 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 无限接近 它.
Q
a n − 1 = ( − 1)
n−1
1 1 = n n
1 1 1 1 ,由 < , 只要 n > 100时, 有 an − 1 < 给定 时 , 100 n 100 100
1 , 给定 1000
1 , 只要 n > 1000时, 有 an − 1 < 时 1000
( −1)n−1 } 当 n → ∞ 时的变化趋势 . 观察数列 {1 + n 无限增大时, n 当 n 无限增大时 x 是否无限接近于某一确 定的数值?如果是 如何确定? 如果是,如何确定 定的数值 如果是 如何确定
•
( −1)n−1 当 n 无限 增大时 , a n = 1 + 无 限 接 近 于 1. n
–1 0
a 2n−1
x
1
( ) (− )n−1} 极 不 在 1{ 1 的 限 存 ;
{( n−1 因为当n→ 因为当 →∞ 时, −1) } 1和 1, 反复地取 1和-1, 的变化趋势, 没有明显 的变化趋势 是发散的. 是发散的
1 lim n = 0 n→ ∞ 2
… an … a3
••••• ••••• 1 1 0 8 2n
A
B
B
wk.baidu.com
B1
B1
B2
让我们再看一看乌龟所走过的路程:设阿基里斯的速 让我们再看一看乌龟所走过的路程 设阿基里斯的速 度是乌龟的十倍,龟在前面10米 当阿基里斯跑了 当阿基里斯跑了10米 度是乌龟的十倍,龟在前面 米.当阿基里斯跑了 米 龟已前进了1米 当阿基里斯再追1米时 米时, 时,龟已前进了 米;当阿基里斯再追 米时,龟又前 进了0.1米 阿再追0.1米 龟又进了0.01米…..把阿基里 进了 米,阿再追 米,龟又进了 米 把阿基里 斯追赶乌龟的距离列出,便得到一列数: 斯追赶乌龟的距离列出,便得到一列数: 10,1,0.1,0.01,…,102-n,… , , , , , - - 数列, 通项, 这称为数列 这称为数列,an =102-n 为通项,数列常简记为 { an } . 所以阿基里斯追上乌龟所必须跑过的路程为
n
111 1 , , ,L nL , 248 2
越来越大时,棰越来越短 逐渐趋于0. 棰越来越短,逐渐趋于 当n 越来越大时 棰越来越短 逐渐趋于 再看一下整个过程. 再看一下整个过程
举例: 举例:
①
1, − 1, 1, − 1, L , ( − 1)
n−1
,L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以a为极限,或者称数列an收敛于a,记为
lim an = a , 或 an → a ( n → ∞ ).
n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发散
不 式n 由 等 a −a <ε联 到 ( ,ε) 想 Ua , 图 如 :
ε
ε
a N a3
a1 a2 a N +1 a
a 3
n 大a −a越 ⇒ n −a <ε 越 , 小 a n
等 a 不 式 n −a <ε刻 了n与 无 接 . 画a a 的限近
在数学中一定要力避几何直观可能带来的错 因此作为微积分逻辑演绎基础的极限概念, 误,因此作为微积分逻辑演绎基础的极限概念, 必须将凭借直观产生的定性描述转化为用形式 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 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超现实原型的理想化的 定量描述. 定量描述
假定阿基里斯现在A处 乌龟现在B处 为了赶上乌龟 假定阿基里斯现在 处,乌龟现在 处.为了赶上乌龟 阿基里斯先跑到乌龟的出发点B,当他到达B点时 点时, ,阿基里斯先跑到乌龟的出发点 ,当他到达 点时, 乌龟已前进到B 当他到达B 点时, 乌龟已前进到 1点;当他到达 1点时,乌龟又已前进到 B2点,如此等等。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前次到达过的地 如此等等。 乌龟已又向前爬动了一段距离.因此 因此, 方,乌龟已又向前爬动了一段距离 因此,阿基里斯是 永远追不上乌龟的! 永远追不上乌龟的!
n →∞
也称该数列收敛 也称该数列收敛. 收敛 若该数列不以任何常数为极限, 若该数列不以任何常数为极限,则称 这个数列发散 发散. 这个数列发散. 这个定义是在运动观点的基础上凭借几 何图像,直觉用自然语言作出的定性描述. 直觉用自然语言作出的定性描述 何图像 直觉用自然语言作出的定性描述
a2n
n+(− ) 1 1 明 例 证 lim n ∞ → n
n1 −
. =1
n + ( −1)n −1 1 证明 an − 1 = −1 = n n
1 任给ε > 0, 要 an − 1 < ε , 只要 < ε , n 1 1 或 n > , 取 N ≥ , 则当 n > N时 , ε ε
1 1 , 只要 n > 10000时, 有 an − 1 < 给定 , 时 10000 10000
给定ε > 0, 只要 n > N (≥ )时,就有 an − 1 < ε 成立.
1
ε
定义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不论它多么 总存在着相应正整数N,使得满足n>N的 小),总存在着相应正整数 ,使得满足 的 一切n, 等 式 a n − a < ε 恒 成 立 , 则 称 数 列 { a n } 一切 , 不
n ∞ →
注:
lim n =∞ a
一列数: 一列数: 10,1,0.1,0.01,…,102-n,… , , , , , - - 称为数列 数列. 通项. 称为数列 102-n为通项 以 均 数 : 下 为列
111 1 , , ,L n ,L , . 248 2 1 , 1 ,( 1 . − ,1− ,L − )n,L 2 ,6L nL ,4 , ,2 , .
阿基里斯追龟 一位古希腊学者芝诺( 一位古希腊学者芝诺(Zenon,约 芝诺 , 公元前496 — 约前 约前429)曾提出一个著 公元前 ) 名的“追龟”诡辩题。大家知道, 名的“追龟”诡辩题。大家知道,乌龟 素以动作迟缓著称, 素以动作迟缓著称,阿基里斯则是古希 腊传说中的英雄和擅长跑步的神仙.芝 腊传说中的英雄和擅长跑步的神仙 芝 诺断言:阿基里斯与龟赛跑,将永远追 诺断言:阿基里斯与龟赛跑, 不上乌龟! 不上乌龟!
一、数列的极限(问题的引入):
天下篇》 在《庄子·天下篇》 庄子 天下篇 中有“截丈问题” 中有“截丈问题”的 精彩论述: 精彩论述: 一尺之棰,日取 一尺之棰,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初始长度为: 初始长度为:1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1 3 2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第四天剩的长度为: 第四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1 4 2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这样可以看出第n 这样可以看出第 天剩的长度为: 天剩的长度为: 1
2
于是得到了数列: 于是得到了数列:
第一天剩的长度为: 第一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1 2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第二天剩的长度为: 第二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1 2 2
截丈问题: 截丈问题: 一尺之棰, 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其半,万世不竭. 第三天剩的长度为: 第三天剩的长度为: 度为
x2n •
0 –1 1 1 1 , ,L , n ,L ② 2 4 2 x2 … xn … x3
••••• ••••• 1 1 0 8 2n
1 4
x 2n−1
•
1
a =(− ) 1 n
x
n1 −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x1
1 2
1 a= n n 2
x
数列极限的定义(定性描述):
如果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an }的通项 无限趋近于常数a,则称数列以a为极限, 记作 lim an = a,或an → a( n → ∞ ).
1 1 a1 S = 10 + 1 + + +L = = 10 100 1− q
10 100 (米 ) . = 1 9 1− 10 所以,阿基里斯只要坚持跑到11.2米的路程就可以 所以,阿基里斯只要坚持跑到 米的路程就可以 追上乌龟! 追上乌龟!
然而芝诺将这样一个直观上都不会产生怀 疑的问题与无限纠缠在一起, 疑的问题与无限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在相当 长时间内不得不把“无限”排除在数学之外. 长时间内不得不把“无限”排除在数学之外. 直到19世纪 世纪, 直到 世纪,当反应变量无限变化极限理论 建立之后,才可用极限理论回答芝诺的挑战. 建立之后,才可用极限理论回答芝诺的挑战.
n + ( −1) 就有 n
n −1
n + ( −1) n −1 − 1 < ε , 即 lim = 1. n→ ∞ n
End
(3{ n的 限 存 (趋 ∞; ) 2 } 极 不 在 于)
因为n→ 逐渐变得无穷大, 因为 →∞ 时,{2n} 逐渐变得无穷大,并不 某个常数.但由于 但由于{2n} 的变化趋势是逐 趋近于 某个常数 但由于 渐增大的, 所以又可认为该数列趋于无穷大. 渐增大的, 所以又可认为该数列趋于无穷大 即 lim n=+ , 表 成n→ ∞n→ ) 2 ∞ 或 示 2 +( ∞.
第二章 微积分的直接基础——极限 微积分的直接基础——极限
第一节 数列极限
主要内容: 数列及数列极限的概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从生活、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从生活、生产实际中产生了朴 素的极限思想,公元前3世纪 我国的庄子就有“ 世纪, 庄子就有 素的极限思想,公元前 世纪,我国的庄子就有“一尺 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名言.17世纪上半叶法国 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名言 世纪上半叶法国 数学家笛卡儿 笛卡儿( 数学家笛卡儿(Descartes)创建解析几何之后,变量就 )创建解析几何之后, 进入了数学.随之牛顿( 随之牛顿 进入了数学 随之牛顿(Newton、英国)和莱布尼茨 、英国) (Leibniz、德国)集众多数学家之大成,各自独立地发 、德国)集众多数学家之大成, 明了微积分,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微积分诞 明了微积分,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微积分诞 生不久,便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不久,便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推动那个 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经过长达两个世纪的 自身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才建立了极限理论.可见 可见“ 自身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才建立了极限理论 可见“极 是微积分的基础. 限”是微积分的基础
a =1 n
中各项均为相同的数(常数) 我们 注: ④中各项均为相同的数(常数 1,我们 把这样的数列称作常数列.因为不论 把这样的数列称作常数列 因为不论 n 取 何值,每项都是 , 何值,每项都是1,因此该数列的极限是 1.
数列有以下几种变化趋势: 数列有以下几种变化趋势:
无限接近常数a
有一定的 变化趋势 无 限增 大 数列的变化 无 限减 少
收敛
向 散 定 发
趋势
无一定的变化趋势
不定向发散
1 1 1 , , 2 , 4 1, n, 8L −,1, L L− 1) n − 1 , L L , , 6− 1, 1, 2 n , , ( , ,L 2 4 2
下面我们直观地看一下 极限的定义
lim n =a a
n ∞ →
a 1
a 2 a aa 5 4
x
当 n > N 时 , 所有 的 点 an都落 在 (a − ε , a + ε ) 内, 只 有有 限 个 (至 多只 有 N 个 ) 落 在 其外.
:定 中 常 ε 有 重 : 1 注 ) 义 的 数具 二 性 有 小 数 固 性 具 很 正 的 定 ; 有 意 的 意 . 具 随 小 任 性
a2
1 4
1 (2{ n} 极 是; ) 的 限 0 2 1 因为当n→ 因为当 →∞ 时,{ n} 趋 2 近于常数 0 . a1 x 1
2
③ 2, 4, 6, …, 2n, …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a =2 n n
④ 1, 1, …,1,…, 1,…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无限接近”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 无限接近”意味着什么 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 无限接近 它.
Q
a n − 1 = ( − 1)
n−1
1 1 = n n
1 1 1 1 ,由 < , 只要 n > 100时, 有 an − 1 < 给定 时 , 100 n 100 100
1 , 给定 1000
1 , 只要 n > 1000时, 有 an − 1 < 时 1000
( −1)n−1 } 当 n → ∞ 时的变化趋势 . 观察数列 {1 + n 无限增大时, n 当 n 无限增大时 x 是否无限接近于某一确 定的数值?如果是 如何确定? 如果是,如何确定 定的数值 如果是 如何确定
•
( −1)n−1 当 n 无限 增大时 , a n = 1 + 无 限 接 近 于 1. n
–1 0
a 2n−1
x
1
( ) (− )n−1} 极 不 在 1{ 1 的 限 存 ;
{( n−1 因为当n→ 因为当 →∞ 时, −1) } 1和 1, 反复地取 1和-1, 的变化趋势, 没有明显 的变化趋势 是发散的. 是发散的
1 lim n = 0 n→ ∞ 2
… an … a3
••••• ••••• 1 1 0 8 2n
A
B
B
wk.baidu.com
B1
B1
B2
让我们再看一看乌龟所走过的路程:设阿基里斯的速 让我们再看一看乌龟所走过的路程 设阿基里斯的速 度是乌龟的十倍,龟在前面10米 当阿基里斯跑了 当阿基里斯跑了10米 度是乌龟的十倍,龟在前面 米.当阿基里斯跑了 米 龟已前进了1米 当阿基里斯再追1米时 米时, 时,龟已前进了 米;当阿基里斯再追 米时,龟又前 进了0.1米 阿再追0.1米 龟又进了0.01米…..把阿基里 进了 米,阿再追 米,龟又进了 米 把阿基里 斯追赶乌龟的距离列出,便得到一列数: 斯追赶乌龟的距离列出,便得到一列数: 10,1,0.1,0.01,…,102-n,… , , , , , - - 数列, 通项, 这称为数列 这称为数列,an =102-n 为通项,数列常简记为 { an } . 所以阿基里斯追上乌龟所必须跑过的路程为
n
111 1 , , ,L nL , 248 2
越来越大时,棰越来越短 逐渐趋于0. 棰越来越短,逐渐趋于 当n 越来越大时 棰越来越短 逐渐趋于 再看一下整个过程. 再看一下整个过程
举例: 举例:
①
1, − 1, 1, − 1, L , ( − 1)
n−1
,L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这个数列的通项是:
以a为极限,或者称数列an收敛于a,记为
lim an = a , 或 an → a ( n → ∞ ).
n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发散
不 式n 由 等 a −a <ε联 到 ( ,ε) 想 Ua , 图 如 :
ε
ε
a N a3
a1 a2 a N +1 a
a 3
n 大a −a越 ⇒ n −a <ε 越 , 小 a n
等 a 不 式 n −a <ε刻 了n与 无 接 . 画a a 的限近
在数学中一定要力避几何直观可能带来的错 因此作为微积分逻辑演绎基础的极限概念, 误,因此作为微积分逻辑演绎基础的极限概念, 必须将凭借直观产生的定性描述转化为用形式 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 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超现实原型的理想化的 定量描述. 定量描述
假定阿基里斯现在A处 乌龟现在B处 为了赶上乌龟 假定阿基里斯现在 处,乌龟现在 处.为了赶上乌龟 阿基里斯先跑到乌龟的出发点B,当他到达B点时 点时, ,阿基里斯先跑到乌龟的出发点 ,当他到达 点时, 乌龟已前进到B 当他到达B 点时, 乌龟已前进到 1点;当他到达 1点时,乌龟又已前进到 B2点,如此等等。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前次到达过的地 如此等等。 乌龟已又向前爬动了一段距离.因此 因此, 方,乌龟已又向前爬动了一段距离 因此,阿基里斯是 永远追不上乌龟的! 永远追不上乌龟的!
n →∞
也称该数列收敛 也称该数列收敛. 收敛 若该数列不以任何常数为极限, 若该数列不以任何常数为极限,则称 这个数列发散 发散. 这个数列发散. 这个定义是在运动观点的基础上凭借几 何图像,直觉用自然语言作出的定性描述. 直觉用自然语言作出的定性描述 何图像 直觉用自然语言作出的定性描述
a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