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模型与分析

合集下载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又称为“牛尾效应”或“耦合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决策者的行为导致的供需信息传递失真所引起的供应链波动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为上游企业订单波动较小,下游企业订单波动较大。

牛鞭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供应链中的信息滞后和企业考虑自身利益作出订货决策的限制所致。

以下将对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进行分析。

供应链中的信息滞后是牛鞭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滞后,导致每个环节的企业不能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波动,进而导致了订单的不稳定。

由于企业无法立即获得市场需求的真实信息,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销售预测或上游企业的订单情况来制定订货计划。

当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时,供应链中的企业将无法及时调整订货量,从而形成了牛鞭效应。

企业考虑自身利益作出订货决策也是导致牛鞭效应的原因之一。

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企业都希望通过积累存货来保证供应的稳定性,避免缺货导致的损失。

当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的增加时,他们倾向于采取保守的订货策略,过度备货以防止缺货。

这导致了企业订单量的剧烈波动,从而放大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供应链中的价格和合同条款也会对牛鞭效应产生影响。

当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时,供应链中的部分企业会通过提高价格来控制订单量。

而下游企业为了避免被高价所限制,他们倾向于提前大量采购,以防止未来价格的上涨。

这将进一步放大牛鞭效应。

技术进步和信息化也对牛鞭效应的减弱产生积极作用。

随着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的改善和信息的实时共享,企业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更及时地做出订货决策。

在供应链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也将减少牛鞭效应的发生。

牛鞭效应的产生是由供应链中信息滞后、企业利益决策、价格和合同条款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减少牛鞭效应的影响,供应链中的企业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关系。

技术进步和信息化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减少牛鞭效应的发生。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在供应链管理中,牛鞭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描述了在供应链中初级制造商和终端购买者之间的需求和供应之间出现的波动。

这种波动会逐渐放大,导致供应链中的库存波动和成本增加。

了解和分析牛鞭效应对于供应链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供应链中的波动和不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波动和成本。

本文将对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如何应对这种波动。

1. 牛鞭效应的定义牛鞭效应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杰伊·弗奇和H·韦尔逊在1961年提出的,它描述了供应链中需求和供应之间出现的波动现象。

当终端购买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的。

通常情况下,终端需求的波动会逐渐放大,而初级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波动会更加剧烈。

这导致供应链中的库存波动和成本增加,给供应链管理者带来了挑战。

牛鞭效应通常是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信息延迟是造成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终端购买者的需求波动会逐渐放大,因为每个环节的信息传递都需要时间,而这种信息延迟会加剧供应链中的需求波动。

订单批量是另一个导致牛鞭效应的因素。

由于许多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使用了批量订单的模式,一旦终端需求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每个环节的需求和供应波动。

定价和促销也是导致牛鞭效应的原因之一。

一些公司通过定价和促销活动来影响终端购买者的需求,这种促销活动往往会导致需求的剧烈波动,从而引发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牛鞭效应会导致供应链中的库存波动和成本增加。

由于对需求和供应波动的预测不准确,导致了供应链中的库存波动,这会增加公司的库存成本和持有成本。

牛鞭效应会导致供应链中的服务水平下降。

由于供应链中的波动导致了交货期的不确定性,这会对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产生不利影响。

牛鞭效应会影响供应链中的采购和生产计划。

由于供应链中的需求和供应波动,会导致公司的采购和生产计划难以进行精确的预测,这会给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安排带来困难。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又被称为小球效应或者正弦波效应,指的是在供应链中,由于信息传递和订单传递的延迟,对需求的错误估计和产品生产的滞后性会导致供应链的波动放大。

这一现象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是非常常见的,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牛鞭效应的概念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延迟时间,包括供应商的生产周期、运输时间、订单处理时间等。

而在这些环节中,由于信息传递不够及时或者由于需求的错误估计,会导致每个环节的决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这种偏差在不断地叠加和放大之后,就会形成牛鞭效应,呈现出波动增长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牛鞭效应会表现为需求的小幅波动,但是在供应链中的表现却是周期性的大幅波动,这是因为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前一环节的波动做出反应,并且每一个环节的反应都会放大原有的波动。

这就会导致在供应链中出现过剩和缺货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

2. 牛鞭效应在供应链中的表现在实际的供应链管理中,牛鞭效应表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情况:(1)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波动: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零售商对产品需求的估计产生偏差,从而给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带来不确定性,形成需求的波动。

这种波动在向上游传递的过程中会不断叠加和放大,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波动增长。

(2)批量订货带来的波动:当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面临需求增长时,为了应对这种增长,通常会选择进行批量订货。

但是由于批量订货的周期性和间歇性,会导致供应链中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和小周期的缺货或过剩现象。

(3)信息传递的延迟带来的波动:在供应链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延迟,可能导致每个环节对需求的反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而这种滞后又会导致波动的放大。

(4)价格波动带来的效应: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当市场价格上涨时,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选择增加库存,以应对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压力,而当价格下跌时,又会选择减少库存以避免损失。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1. 引言1.1 什么是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指在供应链中,随着订单向上游传递,需求信号会逐渐被放大,导致供应链中出现波动性增加的现象。

也就是说,由于信息传递和反馈滞后的影响,小的变动在顾客需求端会被放大传递到供应端,使得供应链中的库存水平和生产计划产生波动。

这种现象类似于一根鞭子抽打时的波动,因而得名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通常会导致供应链中的库存持续上升或下降,生产计划频繁变动,造成生产效率下降、成本增加以及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牛鞭效应带来的问题,供应链管理者需要深入理解其原因和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供应链运作更加稳定和高效。

【牛鞭效应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对供应链管理者来说,了解和应对牛鞭效应是至关重要的。

】1.2 为什么会出现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供应链中信息传递不畅、需求波动大、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订货行为不一致等因素所导致的。

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存在滞后和不准确的情况,导致生产商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从而产生过量或过少的生产。

消费者的需求波动大,也会加剧牛鞭效应的出现。

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根据前一环节的需求做出反应,而随着信息传递的延迟和失真,每个环节对需求的预测都有可能出现偏差,进而放大供应链中的波动。

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订货行为不一致也是导致牛鞭效应的重要原因。

当零售商的销售情况出现波动时,批发商常常会根据自己的预测而非实际需求进行补货,这使得供应链中的波动更加剧烈。

牛鞭效应的出现是由于供应链中信息传递不畅、需求波动大、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订货行为不一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正文2.1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原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指在供应链中出现的需求扭曲现象,表现为随着信息传递到供应链的后段,需求的波动会呈现逐渐放大的趋势。

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供应链中的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之间,造成了库存波动加剧、生产计划失调等问题。

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分析

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分析

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减弱牛鞭效应的对策,希望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能提供一些帮助。

也希望企业能关注牛鞭效应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牛鞭效应企业管理0 引言面向21世纪全球性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要想取得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仅靠单打独斗、一己之力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于是,供应链管理就成为企业决策者关注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模式之一。

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客户、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联结成一个完整的链状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其目的就是在消费者、原材料供应商、生产者和分销商(零售商)之间建立起无缝隙的信息流来降低供应链运行的总成本[1]。

但是,在实际供应链运作中,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如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合作存在着风险。

最典型的问题是需求信号放大现象,也称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这一问题的发现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宝洁公司(P&G)的行政人员对他们最热销的产品婴儿尿布的订单模式进行检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零售商店的尿布销售存在波动,但并不强烈;然而分销商给宝洁的订单却波动得很厉害。

1 牛鞭效应原因分析从管理学的角度思考牛鞭效应的成因,主要是通过其企业本身的运作方式以及运作问题着手,共归纳如下:1.1 供应链的结构由于供应链越长,处于同一节点的企业越多,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对需求的预测越不准确,因此,“牛鞭效应”随着供应链层次的增多而增强。

过多的层次将会加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扭曲程度,相对于扁平结构的供应链,狭长结构型的供应链中“牛鞭效应”会更加显著[2,3]。

1.2 需求预测修正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其上游订货,当供应链的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定货数据作为需求信息时,就会产生需求放大。

供应链系统“牛鞭效应”WITNESS仿真建模与优化分析

供应链系统“牛鞭效应”WITNESS仿真建模与优化分析

一、 基于“牛鞭效应”的物流供应链系统优化设计针对一个特定的供应链进行分析,供应链中共有四个角色,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

在此供应链中由于出货时间延迟、资讯不足等情况会产生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小幅变动,而通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即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单大批交货,但新收到订货数量却开始骤降的情况。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牛鞭效应”。

1.1供应链结构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等组成的一条以物流,信息流为内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响应链条。

而各个物流单元之间用通讯和运输相联系。

当普通消费者向零售商提出自己的需求以后,零售商会通过供给相应数量的商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就会造成零售商库存水平的变化。

零售商根据这个变化,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从而向批发商发出一定量的定货需求,同时,批发商也会根据自己的库存情况以及下游零售商的订单情况,对其上家分销商发出相应的订单,分销商也会根据自己的库存情况以及下游批发商的订单情况,对其上家制造商发出相应的订单。

所以,分销商的定货情况会直接影响制造商的生产安排和计划。

这就是整个供应链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简单地构成了的供应链,如图1.1所示图1.1供应链各成员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环节的订单发出后到执行本订单,都会产生一定的时延,因为在流通企业接到订单以后,必然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完成订单处理、生产组织以及运输作业等工作,而制造商虽然不需要向上游发出订单,但是也有一定的生产周期。

1.2供应链运作策略在本供应链中规定,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的起始库存分别为20,30,40,50箱,订货提前期为三个周期每个周期内有八个工作日,假定所有的商家在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小时检查库存,如果库存量小于等于零那么则开始订货,订货的策略采用移动平均法,客户的要求采用随机函数。

并且上游企业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下游企业的订货,如果本次订货没有满足,则要在下次的发货中补齐上次的欠货。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产生和解决方法牛鞭效应是指在供应链中,下游需求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在上游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种效应在许多供应链中都存在,并且可能会导致库存积压、生产波动和不必要的成本。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牛鞭效应的产生1.需求预测错误:供应链中的参与者往往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

然而,这种预测方法可能并不准确,因为市场状况、竞争环境和其他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当预测需求量高于实际需求量时,供应商可能会生产过多的产品,从而导致库存积压和浪费。

2.批量生产:许多供应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供应商在面对小批量订单时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引起订单的波动。

3.价格波动:在存在价格竞争的市场中,供应商可能会通过降价来吸引客户。

这种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客户订单量的不稳定,从而对供应商的生产计划产生负面影响。

4.提前期过长:当供应链中的提前期过长时,供应商需要预测未来的需求以便安排生产。

然而,由于需求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预测往往很难准确。

5.缺乏信息透明度:在供应链中,如果各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透明,可能会导致需求信息的失真和扭曲。

例如,当供应商无法准确了解下游的销售情况时,他们可能会过度生产以防止缺货。

二、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1.提高预测准确性:通过采用更先进的预测方法和技术,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这可以帮助供应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避免生产过多的产品。

2.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批量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影响。

例如,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建立稳定的定价策略:供应商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定价策略来减少价格波动对订单量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客户更好地预测产品价格,从而减少订单量的波动。

4.缩短提前期:通过缩短提前期,供应商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可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实现。

关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关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关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1. 简介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流动和物流流动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牛鞭效应,也称为供应链扭曲效应或供应链放大效应,是指在供应链中需求信号不断放大,产生供需失衡的现象。

本文将从牛鞭效应的定义、原因和影响以及减缓牛鞭效应的方法进行探讨。

2. 牛鞭效应的定义和原因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中上游环节的需求变动在向下游环节传递时会放大,导致供需失衡的现象。

简单来说,需求的小波动会在供应链中不断放大,形成需求的扭曲。

牛鞭效应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2.1 订单批量和频率的波动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根据之前的订单情况和销售数据来进行生产和补货。

一旦订单批量和频率发生波动,供应链中的各环节都会根据这些变动进行调整,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2 信息传递延迟和不准确性信息的传递延迟和不准确性是牛鞭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供应链中,从上游到下游的信息传递需要时间,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

这样就会导致下游环节对需求的反应出现滞后,进而放大需求的波动。

2.3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牛鞭效应的因素之一。

随着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一旦市场需求发生波动,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进而引发牛鞭效应。

3. 牛鞭效应的影响牛鞭效应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3.1 库存管理问题牛鞭效应会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库存数量不平衡。

上游环节由于需求的波动会导致反应不及时,进而形成过剩的库存;而下游环节由于需求波动的放大会导致供应不足,从而造成断货等问题。

3.2 交货延误和交货不准时由于牛鞭效应中信息的滞后和不准确性,供应链中的交货时间会受到影响,交货延迟和交货不准时的问题会相应地出现。

这会严重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声誉。

3.3 成本的增加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牛鞭效应总结

牛鞭效应总结

牛鞭效应总结一、定义及产生原因牛鞭效应是指在供应链中,下游企业的需求波动比上游企业更大,这种波动的放大现象类似于挥动鞭子时,远端鞭梢的运动比近端更大。

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包括:需求预测误差、批量订货、价格波动、过度关注自身利益以及缺乏信息共享等。

二、对供应链的影响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1. 库存积压:为了应对需求预测的高波动,供应商会积压大量库存,这可能导致库存成本增加,甚至造成库存过剩。

2. 生产计划混乱:由于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生产计划可能频繁调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

3. 客户服务水平下降:由于需求波动大,供应链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可能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4. 供应链稳定性受损:牛鞭效应可能导致供应链中的企业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信任危机。

三、常见的缓解策略为了降低牛鞭效应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缓解策略:1. 实时共享需求信息:通过实时共享需求信息,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需求,减少预测误差。

2. 实施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或生产策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需求波动,减少批量订货的影响。

3. 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增加相互信任,减少过度关注自身利益的行为。

4. 实施协同预测和补货策略:协同预测和补货策略可以帮助供应链中的企业共同预测需求,实现库存和生产计划的协同优化。

5. 引入平准化库存管理策略:通过设定安全库存来平准需求的波动。

四、信息技术在降低牛鞭效应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降低牛鞭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需求预测,可以提高预测准确性;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或电子商务平台实时共享需求信息,可以促进信息流通;利用供应链管理软件进行协同计划和补货,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

因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更好地降低牛鞭效应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有许多关于如何缓解牛鞭效应的案例。

例如,某电子产品零售商通过与供应商实时共享销售数据,提高了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减少了库存积压和生产计划的波动。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及其缓解途径分析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及其缓解途径分析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及其缓解途径分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在对“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信息共享、合理进行库存管理、缩短订货提前期、建立伙伴关系等缓解“牛鞭效应”的对策。

标签:供应链;牛鞭效应;对策;信息共享上世纪九十年代,宝洁公司管理人员在分析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发现在一定的地区,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与需求变化较小,零售商销售量的变化也不大,但生产商从销售商那里获得的订单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生产商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单的变化更大。

这种信息的偏差如果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一起发生作用,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牛鞭效应就是指供应链中的需求信息在从下游往上游传递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扭曲放大的现象。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发生微小变化时,这种变化会沿着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逐步放大,在到达最前端的供应商时,该供应商取得的消费需求信息会偏离实际的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发生偏差,这种信息变异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

也就是说,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传递时,信息的共享无法有效实现,使传递中的信息变异而逐步扩大,最终导致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偏差。

1 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影响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管理是不利的,由于较差的需求预测,企业保持比实际需求大很多的库存,各级销售商所下的订单和制造商产量的数值可能会比消费者的现实需求量高很多,从而导致库存发生积压,资金被大量占用,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库存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使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效率较低,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1)牛鞭效应会导致供应链中产品积压,增加库存成本。

一般来说,在需求严重放大时,往往会导致库存的积压,被扭曲的需求信息使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相应增加了库存,导致库存成本也会增加。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也称为刷单效应、权限扩大效应或就地买卖效应,是指在供应链中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生产和供应链各环节的波动逐渐增大的现象。

1. 订货批量的放大:从顾客向供应商方向传递的订单数量会发生扭曲,层层传递下来的订单量会逐渐增加。

顾客在需求波动时常常采用批量订货的方式,而供应商则根据收到的订单数量来规划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延迟,供应商容易在订单数量中看到波动,因此他们往往会根据这个波动来制定生产计划,从而放大了波动。

2. 延误的放大:由于供应链中存在生产、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当顾客需求发生波动时,这些延迟会逐渐放大。

当顾客需求减少时,供应商可能会启动缩减生产计划,并将订单数量减少。

在此过程中,由于生产和运输的时间延迟,供应商可能已经将大量的产品运达到零售商那里。

这就导致了库存的增加,供应商又会进一步减少生产计划,最终导致供应链中的延误扩大。

3. 信息延迟的放大:供应链中的不对称信息传递和延迟会放大牛鞭效应。

当顾客需求波动时,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通过信息传递来预测和规划自己的生产和供应。

由于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不完全准确性,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往往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需求信息,也无法了解前方订单数量的准确情况。

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制定生产计划和供应策略。

这就导致了每个环节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制定不同的计划,从而放大了信息延迟。

4. 缺货与积压现象: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缺货或积压现象。

当顾客需求波动时,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制定生产和供应计划。

由于延迟和不准确的信息传递,每个环节的计划可能会出现偏差。

当顾客需求突然增加时,供应商可能无法及时增加生产,导致缺货现象;而当顾客需求突然减少时,供应商可能又无法及时缩减生产,导致积压现象。

这就使得供应链中的库存和供应能力无法适应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的产生和消除方法一.牛鞭效应的产生
1、系统复杂性:随着参与的产业链节点越来越多,整个物流系统变
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环节导致每个节点的行动都会触发物流系统中
其他节点的行动。

因此,当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变化时,都会导
致供应链上的下游节点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物流系统中具有“牛鞭效应”
的现象。

2、资源不均衡:首先,在供应链上,生产能力的划分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当上游的产能不够时,就会导致下游节点无法获得充足的材料,从而
形成牛鞭效应。

此外,多数经营者将资源倾向于自己受益最大的产品,从
而将资源集中到有利可图的节点上,而忽视的节点又可能会使所面临的问
题更加严重,从而出现牛鞭效应。

3、协调机制不完善:在供应链中,如果各个节点之间的协调没有得
到有效的改善,或者相关的协调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供应链上的节点变
动不及时或者节点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达,也会导致物流系统中牛鞭效
应的产生。

4、不同的节点质量不均衡:在供应链系统中,不同节点的质量也会
存在着质量的差异,使得质量低劣的节点的完成量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
物流系统中的牛鞭效应出现。

二.消除牛鞭效应措施。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最终用户的过程,其中包括了许多环节,如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环节的效率都直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牛鞭效应是指在供应链中产生的供需失衡的一种现象,它表现为需求增加时,下游环节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种需求上升的幅度逐渐扩大,使得供应链产生了一种波动效应,最终导致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失调。

牛鞭效应主要源于供应链环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协调,造成导致生产和销售数量偏差的不确定性因素。

因为在供应链环节之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库存和定货策略,因此,当销售订单突然增加时,生产商通常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生产,但各个环节之间的反应时间会存在差异,而供应的延迟则会导致下游供货商和零售商为了防止库存短缺而采取保守、增加订单量的措施,从而加剧了牛鞭效应。

几种导致牛鞭效应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信息不对称:在供应链中,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就会造成供需失衡的情况。

例如,零售商会因为追求较低的价格而向供应商下订单,而自己又预测更高的数量,当制造商收到订单后,会根据预期的销售量制定生产计划与订单,然而,零售商会感到紧张,担心会在销售期间面临库存短缺,同时下一次的订单量也会增加以保持安全边际。

2. 缺乏协调: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通常都是独立的公司,他们的利益可能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他们的行为可能是不协调的。

例如,拥有高库存水平的零售商可能会减少订单,而具有低库存水平的制造商则会增加生产,这样就会导致生产企业生产过剩,而对于接受订单比仅依赖库存水平的处理方法而言,会予以强烈反应。

3. 缺乏灵活性: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生产、库存和调度计划,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如果市场需求暴增,生产商在想生产额外的产品时,已经存在的计划和制造线可能没有足够的弹性来应对这种情况,而不得不等待更长的时间进行重新排产。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指从零售端到生产端的订单变化明显放大的现象。

在一个供应链中,订单变化最初只是由一些正常的销售波动引起的。

但是,由于后续各个环节的反应不同,但都造成订单变化的完全无法准确预测。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生产商不得不增加库存、加大生产,存储和配送成本也会大幅增长。

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来自消费端的需求波动传递而来,再由于生产环节对订单变化的警惕性不同,导致后续环节对需求波动的放大。

因此,解决牛鞭效应的关键在于改善供应链环节的反应能力,降低不确定性。

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造成牛鞭效应的三个主要原因:1. 缺乏信息共享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效的信息共享,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预测和满足需求。

但是,在许多供应链中,信息的共享并不流畅和及时,导致很难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

而这种情况往往导致生产商难以预测订单量,结果在一段时间内生产数量过多或过少,进而导致“供不应求”或“产能过剩”的局面,并最终造成“牛鞭效应”。

2. 缺乏自动化技术支持在现代化的供应链中,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某些供应链环节中,人工处理操作仍然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在这些环节中,订单变化信息无法实时传达,而人员处理效率低,因此会增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3. 预测和计划不准确预测和计划在供应链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且,预测和计划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稳定性。

如果预测和计划不准确,生产商将会做出不必要的调整,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并会增加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

总之,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因为订单波动的传递过程中,不同环节反应能力不同所导致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供应链各个环节需要加强信息共享,推广自动化技术,并提高预测和计划的准确性。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牛鞭效应又称为“缺货效应”或“炮轰效应”,它是指在供应链中,因为信息传递不完整、传递延迟以及缺乏协调等因素,导致销售数据需求的波动向上扩散,产生了像牛鞭一样的波动,每个环节的波动呈倍增的趋势,使得供应链中出现了生产过剩和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

牛鞭效应不仅对供应链运营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对消费者也产生了不利的后果。

本文分析了牛鞭效应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牛鞭效应的根本原因1.信息延迟与不完整在供应链中,信息传递是保证供需匹配的重要因素。

如果供应链中信息传递延迟或不完整,就会导致每个环节对实际需求的不完全了解,从而采取了不合适的决策,进一步误导下一个环节的决策,导致供需不平衡。

2.订单批量在供应链中,有些企业采用大批量、低频次的订单方式。

这种方式会导致下一个节点的压力增加,因此采取了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以避免错误。

然而,过多的控制会导致无法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并且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

3.价格信号价格是供需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价格的信号会传递到产品的每个环节。

如果价格波动太大,供应链中的企业可能会采取过激措施,如缩减生产、停产等,这会导致供需失衡并加剧牛鞭效应。

4.承诺在供应链中,企业之间需要互相信任和承诺,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承诺可能会打破。

这会导致某些企业遭受损失,失去信任,从而必须采取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剧牛鞭效应。

1. 采购订单变化当销售订单突然增加时,上游的供应商必须加快生产以满足需求。

如果供应商每次只处理一个订单,他们就需要采取更保守的策略,以确保订单被及时满足。

因此,任何异常都会产生大幅影响。

2. 传统的安全存储策略安全存储是在供应链中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重要策略。

如果下游的客户采取更多的订单,那么生产商就需要增加库存量。

每个环节都会增加库存,进一步加剧了牛鞭效应。

3. 传统的销售预测方法传统的销售预测方法通常不太准确。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研究

案例启示
管理策略优化
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优化电子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建议,包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信息共享和实施库存管理等。
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可以在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如跨行业对比分析等。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牛鞭效应的成因
牛鞭效应的传递机制
牛鞭效应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深入了解牛鞭效应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牛鞭效应的具体表现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定量评价。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
定量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
02
供应链管理与牛鞭效应概述
供应链管理概念与特点
实施弹性采购策略
通过弹性采购策略,企业可以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采购量,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的风险,进而缓解牛鞭效应。
建立弹性供应链
05
案例分析
对象选择
以某电子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介绍其背景及牛鞭效应的体现。
公司背景
介绍该电子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情况。
研究对象选择及背景介绍
分析变量影响
根据分析结果,对变量进行敏感性排序,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敏感性排序
对比不同供应链结构、不同政策措施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对比分析
敏感性分析
04
牛鞭效应的缓解策略
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传递需求和供给信息,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放大。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分析和应对措施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分析和应对措施

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1. 供应链图谱2. 牛鞭效应的含义牛鞭效应也称为信息曲解现象,是指当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突然放大时,由于在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最初生产者(供应链初始端)传导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共享信息,导致信息扭曲逐级放大。

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如图所示。

3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1)需求信号的处理。

供应链中的企业通常都会预测产品需求,以便安排生产进度、计划产量、控制库存和计划物料需求,而预测通常是基于企业直接接触顾客的购买历史进行的,当下游企业订购时,上游企业会把该信息作为将来产品需求的信号处理。

上游企业根据该信号调整需求预测;同时上游企业也会向其供应商增加订购,使其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这种需求信号的处理是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2)批量订购。

为降低订货成本,企业经常会进行批量订购,而且在再次发出订购之前保持一定的存货。

当卡车满负荷载重时,单位产品运输成本最低。

因此,当企业向供应商订购货物时,他们都会倾向于大批量订货以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而订单通常都是随机分布,甚至相互重叠。

当企业的订货周期重叠,即很多企业在同一时间订货时,需求高度集中,从而导致牛鞭效应高峰的出现。

(3) 价格波动。

厂商通常会进行周期性促销,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优惠券等,这会促使其下游企业如经销商提前购买日后所需的产品。

当厂商的价格恢复正常水平时,经销商由于有足够的库存,所以在其库存消耗完之前不会再购买。

即经销商的购买模式并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即时需求,并且使其购买数量的波动大于其消耗量的波动,从而产生牛鞭效应。

(4) 限量供应和短缺博弈。

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厂商经常根据经销商订购货物的数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限量供应,而经销商会在订货时夸大实际的需求量;当供不应求得到缓和时订购量会突然下降,大批经销商会取消订单。

博弈的结果是厂商无法区分这些增长的订单中有多少是由于市场的真实需求而增加的,有多少是经销商担心限量供应而虚增的。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指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订单和库存波动会逐渐放大的现象。

当顾客需求发生小幅度波动时,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订单和库存波动会逐渐放大,最终导致供需不平衡,出现缺货或积压现象。

下面将对牛鞭效应进行分析。

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延迟引起的。

在供应链中,不同环节之间存在信息传递的延迟,从顾客到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和原材料供应商,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当顾客需求发生变化时,这个信息需要逐层传递,每个环节都会根据当前的需求情况进行订单和库存的调整。

但由于传递信息的延迟,每个环节得到的信息是滞后于实际需求的,因此其采取的行动也是滞后的,导致了牛鞭效应的产生。

牛鞭效应与订单批量和补货周期的设置有关。

在供应链中,订单批量和补货周期的设置对牛鞭效应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当企业采取较大的订单批量和较长的补货周期时,一旦顾客需求发生波动,企业需要长时间才能调整订单和补货计划,从而导致供需不平衡。

由于较大的订单批量和较长的补货周期,企业可能需要过量的库存来应对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也与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策略决策有关。

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策略决策会影响到订单和库存的波动。

零售商的促销策略、制造商的生产计划和原材料供应商的补货策略都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当企业过度依赖促销策略、缺乏准确的需求预测或误判市场趋势时,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延迟、订单批量和补货周期的设置以及各个环节策略决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要缓解牛鞭效应,供应链管理者应加强信息传递和共享,减少订单批量和补货周期,优化供应链策略决策,以实现供需平衡和减少库存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模型与分析(2004-04-02)1引言牛鞭效应(BullwhipEffect)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同商品,牛鞭效应的成因和形式可能不同。

除了“情人啤酒”、“帮宝适尿布”等典型案例外,图1取自Anderson 1996,是一个宏观经济上的例子。

终端产品是汽车生产商,其上游是机床制造商,再上溯则是机床制造商的零件供应者,显然这个例子中也存在牛鞭效应现象。

可见,牛鞭效应的概念已不局限于微观经济组织的供应链上。

到目前为止,研究牛鞭效应的文章不胜枚举,但其研究方法(尤其是定量模型研究)却十分有限,2003以前较普遍的是自回归 AR 模型 也有不少文献提及系统动力学模型,直至2003年才出现用Kalman滤波器模型研究牛鞭效应的论文,因此本文的作者们认为仔细分析、比较这三类定量研究牛鞭效应的模型很有必要,有可能启发后来的研究工作。

2关于牛鞭效应的定量模型的研究状况最早注意到供应链中这种需求波动逐级放大现象的人是Forrest,他(1961)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对一个三阶段四结点的供应链系统进行分析,描述了不同内部条件下的系统对外部变化或冲击的反应,指出供应链内部的结构、策略和相互作用会导致需求变动的放大。

Sterman的“啤酒博弈” 1989 则从人的行为研究出发,认为决策者对反馈信息的误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此外,一些学者通过模拟分析 证实了库存管理方式对供应链信息扭曲的影响。

Towill等通过模拟和证实分析发现 需求信息的变化幅度每通过一个环节就会增加一倍 1 。

因此降低这种需求放大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低分销商数量,缩短供应链。

Lee、Padmanabhan和Whang 1997a 、 1997b ,对需求放大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是理性的供应链成员战略互动的结果,并正式引进了P&G公司提出的术语“牛鞭效应”来定义这种现象。

归纳起来,研究牛鞭效应的文献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说明这一现象的存在及其危害性的;二是研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的;三是研究这一现象的解决方法的。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研究牛鞭效应的典型模型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Forrester为代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早期涉及研究;二是以F.Chen等为代表的AR 1 模型;三是最近出现的用Kalman滤波器模型研究的文章 参见J.Chenetal 2003 。

下文将详细介绍、分析和比较这三种模型在牛鞭效应研究过程中的优劣。

3研究牛鞭效应的三大类典型模型3.1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动力学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Forrester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它的基础主要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用一组差分方程来描述构成系统的各个组元之间的关系,用计算机对社会大系统进行模拟。

1958年Forrester首先描述了一个多结点的生产分销系统,由于该系统的组织结构、组织政策和其中的延误使得供应链中出现如现在所说的牛鞭效应那样的现象:消费者需求波动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企业逐级放大。

Forrester认为这种现象由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

缓解该效应的补救措施为:(1)加速订单处理,即缩短提前期,减少延误。

(2)提高信息质量,尽量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扭曲,使得沿着供应链传递的需求信息接近真实的客户需求。

(3)逐步调整库存。

许多学者在Forreste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拟仿真等手段验证了牛鞭效应的存在。

斯隆管理学院著名的“啤酒博弈(beergame)”实验是应用系统动力学说明牛鞭效应的典型范例,sterman将其设计成为一个课堂游戏,四个参与者形成一个供应链,这四个参与者分别是啤酒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生产商。

四个角色以独立的身份做出库存决策和订货决策,并且把相邻参与者发出的订单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

啤酒在供应链各角色之间移动有迟滞。

因此各角色在决策时应该考虑这种迟滞。

模型中规定一批货物需要花三个周期才能到达,而且订单要花一个周期才能到达上游供应者。

模型中使用了啤酒这一大众商品,其实可以是任何商品,只要它经过以上供应过程,用该模型进行模拟,结果都表明在线性成本结构下,订货数量的变化随着向供应链上游的移动而变大。

上游成员总是过分的响应下游的订货需求,导致供应链总成本成倍增大。

由于信息在时间上产生了延迟,订单将不反映当时实际的啤酒需求,决策者也很难对需求进行预测。

这样决策者的订单决策和库存决策也就失去了准确性。

而且它的决策错误可能传给其上游的供应者,进一步造成供应者决策的失误。

实际上啤酒需求的变化已经被放大了,供应者不得不加大库存来应付这种放大的需求,于是该啤酒供应链总成本增加了。

该实验证明了牛鞭效应的存在性,说明了系统结构决定系统的总合行为,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者认为:供应链系统中的牛鞭效应是系统本身结构所决定的。

系统结构影响系统中各角色的行为,不可避免的导致牛鞭效应发生。

3.2AR 1 模型F.Chenetal 2000 引入指标BE=Var SD Var RD 来衡量牛鞭效应的严重程度,其中Var SD 、Var(RD)分别表示供应商与零售商的需求的方差。

这个指标以极其简明的方式表达出牛鞭效应的不确定性本质,能较科学地描述牛鞭效应的严重程度,BE值越大,牛鞭效应就越严重,供应商遭受的危害会越大。

F.Chenetal 2000 讨论了在(s S)的库存策略下,采用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的预测方法求BE系数的下界。

为建立模型需求,他们用AR 1 M模型来假设零售商看到的客户需求是随机的,且具有如下形式:Dt=u+ρDt-1+εt1.1其中u为非负常数,ρ是相关系数,误差项εt为均值为零的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

再假定提前期固定不变。

则通过移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BE系数的下界:BE=Var(qMA)1.2其中,p是移动平均方法中选择的观察期数。

p越大表示用的历史数据越多,处理结果越平滑,使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BE系数越小。

通过指数平滑方法计算得出的BE系数的下界如下式:≥1+(2Lα+)()1.3其中α是指数平滑方法中的平滑常量,α越小,越平滑。

根据1.2和1.3式分析造成牛鞭效应的两个关键因素,需求预测模型和提前期对BE系数的影响。

(1)前后两期需求相关系数越大,需求波动放大倍数越小。

即ρ越大,BE越小。

(2)提前期越长,BE越大。

若提前期无法减少,则只能利用更多的历史需求数据来减轻牛鞭效应。

(3)平滑指数越高,BE系数越小。

即预测越平滑,牛鞭效应越小。

(4)模型选择不同对BE系数也有很大影响。

为比较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方法对BE系数的影响。

在观测误差相同的情况下,移动平均参数p和指数平滑参数α有如下关系。

α=2.1在ρ=0的情况下,将2.1式代入1.3式,得到=1++>1++=2.2chenetal由此而得出移动平均方法优于指数平滑方法的结论。

3.3卡尔曼滤波模型卡尔曼滤波器原来是随机控制理论中的一种重要工具,是由R.E.Kalman在Wiener滤波器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最优随机控制理论,其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一个本身带有“噪音”的动态系统以及一个带有“噪音”的观察器,如何利用来自观察器的有噪音干扰的数据对系统的状态进行辨识 即估计 并作出最优控制。

J.Chen等将Kalman滤波器模型应用于牛鞭效应分析,根据Kalman滤波器原理,假设Xt=FtDt+etDt=GtDt-1+ut3.1其中,Xt表示第t期零售商观察到的市场需求,即销售量;Dt表示第t期实际的市场需求;et表示观测误差,服从N 0 σe 分布;ut表示系统误差,服从N 0 σu 分布;Gt和Ft分别是t时间时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关系和状态与观察间关系的常数。

为便于比较,本文在假定零售商采取(s S)的订货策略,在提前期L固定的情况下也采用Kalman滤波器作为预测工具,计算出F.Chenetal 2000 提出的BE指标来考查一个简单二级供应链系统中的牛鞭效应。

(s S)策略下,如果库存量降到一定的订货点yt需求方就订货,订货量qt=S-yt。

订货点yt=E(Dt z3.2其中z为服务水平,z=0意味着无安全库存,可能造成高缺货率和低客户满意。

设各期的市场需求及其观测值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则可得BE系数的表达式如下:=L 3.3从该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系统误差和观测误差,BE系数主要取决于提前期的长短。

然而事实中,观测误差和系统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导致不同程度的需求方差的放大。

4模型的比较分析供应链中的供应方企业采取的生产策略有计划式生产(maketostock,缩写为MTS)、订单式生产 buildtoorder,缩写为BTO 和组装式生产 assemblytoorder,缩写为ATO 三种。

MTS指企业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服务水平及库存情况,制订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安排生产。

这种策略直接以库存来满足客户订单,因此客户订单的提前期较短。

但是供应方需承受库存成本的压力和预测不准的风险,更何况供应商的预测精度还要受订货方成批订货、价格变动和短缺博弈等原因的影响。

错误的预测扭曲真实的需求信息,并将错误的信息向上游企业传递,导致牛鞭效应。

BTO指企业接到顾客订单后才安排生产;ATO也是接到订单后才安排装配。

表面上,这两种生产策略中提前期较长,供应商不需要对需求进行预测,因而不存在牛鞭效应。

然而,Anderson 1996 的例子提出了疑问:汽车的生产机床是按BTO或ATO生产的,为什么也会出现类似牛鞭效应的现象?解释就只有从汽车行业对自身生产能力发展的预测中寻找。

汽车行业对自己未来销量的预测直接影响到企业对自己生产能力的预测,也就是其上游企业机床生产行业的需求。

由此看来,对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是牛鞭效应产生的关键问题。

如果能有效解决需求预测精度问题,则可有效减低供应链中需求信息的扭曲。

有效的预测模型是降低牛鞭效应的重要工具。

供应链中需求方所采取的库存管理策略对牛鞭效应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Chenetal提出的原因中需求方定期更新需求预测做出定购计划就是一种库存管理策略的表现。

需求方通常采用的库存管理策略有(s S)、 s Q 、 s S R 、 s Q R 。

其中(s S)、 s Q 属于永续盘存制,在这两种库存方式中,时间是连续的。

只要库存小于最低库存s 立即订货。

s S 将订货至最高点S, s Q 则按经济批量Q订货。

s S R 、 s Q R 属于定期盘存制,即每R个时间盘查一次库存,发现库存低于s,就订货。

订货量与相应的(s S)、 s Q 相同。

这几种订货策略从长期来看,s S Q R都会受到决策者对需求预测的影响。

需求方根据对市场的预测,调整相应库存策略中的参数。

合同订立策略是指供应合同中所规定的物流流动所需要的时间限制和所必须遵循的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