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侵华战争 、
(1840~1900)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原因
(1)鸦片战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让我们一起走近——
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
----当时著名思想家龚自珍
英国等西方列强为什么要侵略?
中国是如何在列强一次次铁蹄的践踏 下,走向灾难的深渊?
知识结构
原因
列 强 侵 华
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 (1840—1900年)
战争 影响
中国逐渐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惨败投降,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内容 1、割三地
影响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 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 济。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惩…… 禁……
①加剧人民贫困、经 济凋敝 ②国中之国、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 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 帝运动; ④帮凶;工具
洋人的朝廷、工具…… 社会完全形成了
《南京条约》 及附件 时间国 家 割地 赔款 开放口 岸 1842.8.与 英国 香港岛
《马关条约》 1895.4.与日本 辽东半岛(因三国干 涉未得逞)、台湾及 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19世纪上半期中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
22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东沟海战天如墨,泡轰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邓世昌
林永升
北洋舰队
在发生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之事后, 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从 速建设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 式成立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 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拥有25艘大型军 舰和抚顺、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军舰主 要购置英德,其余由江南制造总局制造。
刘邓林叶四管带, 定致经靖舰同来。 视死如归抗强敌, 英勇不屈正气在。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 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 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1896年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2、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
决 不 愿 拱 手 而 让 台
愿 人 人 战 死 而 失 台
—
亡秦者谁三户楚,自1895年台湾 被割占起,台湾 何况闽粤百万户!人民一直没有停 止过反抗,但这 成败利钝非所睹, 些反抗都被镇压。 人人效死誓死拒,台湾与祖国处于 万众一心谁敢侮?分割状态。
1945年抗日战 争胜利,台湾才 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 的实现。
• • • •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决定因素: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推动因素: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中国共产党主导 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实现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
抗日民 族统一 战线正 式建立 实现了 全民族 抗战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解析依据材料“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可知,反映的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
答案B2.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南京、上海B.苏州、杭州C.广州、厦门D.福州、天津解析由题干时间“1844年”可知,题干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故选C项。
答案C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解析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们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列强取得这一特权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 项不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选D项。
答案D4.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表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专题二__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导学案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高一()班姓名:上课时间:一基础知识梳理1.国门洞开(1)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随着发展,急需和。
②国内形势:中国,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经过①1840年英国发动,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②1894年日本挑起,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③1900年列强发动,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3)危害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无视中国人民的。
②破坏了中国、和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③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等手段,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瓜分狂潮的背景:。
(2)瓜分狂潮的经过:1895年的成为开端。
1897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
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划分。
(3)瓜分狂潮的危害:(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目的:。
②实质:。
③影响:。
二、选择题1.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不包括()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西方列强急需市场原料C.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D.中国完全半殖民化2.《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B.长江两岸地区C.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4.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等地给日本B.开放苏杭等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5.列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中,对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是()A.关税自主权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D.传教权6.近代前期列强的侵略战争最能体现无视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权的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二次第1课列强入侵一、背景①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中国②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③ 外交:闭关锁国,愚昧无知①政治: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2、世界②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工业革命正在进行。
③对外: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
二、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迅速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和2、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当时的中国正值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四、三大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①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划定北京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禁:严禁中国人民(最能体现“工具”)④拆: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⑤驻: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到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五、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
①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烧杀抢掠使无视百姓流离失所;②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③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了中国、和等方面的主权完整;④经济上,向中国和,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开矿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国家(根本影响)。
小结:由上述史实可见,是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鸦片战争期间,在广东出现了斗争(1841)1、直接原因: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2、过程:两次包围广州四方炮台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
二、甲午战争中,清军将士抵抗日本侵略的典型战役是。
1、英雄人物:丁汝昌、、、林永升2、结果: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三、1895年,中国在《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黄海 海战、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等体现了中国人
民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同仇敌
忾、坚决御侮、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奋进。 3.大多以失败告终。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 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基本上以
【答案提示】
(1)义和团反帝的立场是正确
的,但对文明的排斥不正确,因此义和团的
行动一方面反映了坚定的反帝态度和精神,
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它的盲目性。 (2)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利用到剿灭。 (3)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
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千
古伤心是马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描述 的是《马关条约》,而《马关条约》正是中 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史料探究 材料1:“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对封建 统治者认识不清,表现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性。 (2)客观方面,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
压。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要点二 点
中国近代民众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特
1.斗争阶层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 斗争,如黄海海战、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 自发组织的反抗行动,如三元里人民抗英、 台湾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五口通商口岸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D.赔款2100万银元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影响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的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5、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7、某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在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史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专题二2003第一节导学案参考答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前入侵与民族危机
填空
⒈国门洞开
(1)背景①西方资本主义原料产地商品市场②国力衰退
(2)经过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②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③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辛丑条约》
⑶危害①国家主权基本生存权②领土领海司法③政治赔款勒索贷款在中
国设厂投资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⑴《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⑵三国干涉还辽胶州湾租借地势力范围
⑶中华民族陷入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⑷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满足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②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③有利于列强进一步在华扩张,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选择题⒈D ⒉D ⒊A ⒋A ⒌A ⒍C ⒎B ⒏B
材料题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⑵: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⑶:使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中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评估检测(二)(专题二)(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泰州模拟)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斗争时说:“导致该场斗争的缘由是叩头!——傲慢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同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
”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A.否认斗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B.揭示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傲慢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解析】选D。
这段话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抹杀了鸦片斗争的实质,其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D;材料说明鸦片斗争爆发的缘由,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的信息,解除A;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材料无法体现,解除B;C不是其真实目的,解除。
2.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变更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起先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减弱。
”签订该条约的斗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
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符合材料意思,B正确。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信息强调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的信息不符,解除A。
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国战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C。
中日甲午斗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
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众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避开衅端。
”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A.意图解决华夷纷争B.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C.避开英国再起衅端D.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解析】选D。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此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旅顺大屠杀解析: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
1841年三元里抗英群众曾围困英军。
B、C、D三项发生在光绪年间。
答案:A2.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A.主X向西方学习B.编练新式军队C.率兵收复某某D.兴办洋务企业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左宗棠的个人作为,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C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
答案:C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
“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
答案:A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X永福与某某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某某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中国的军民抗日,第三幅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c.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d.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3、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受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刺激。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需要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场所5、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
(也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勾结,又互相斗争)6、瓜分中国的表现: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7、1899年9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背景:A、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B、美国当时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C、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小米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列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浙江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清单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b) 1.国际背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 ① 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 2.国内背景: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② 中国 成为他们的理想目 标。当时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形,确定
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 部分领土。
(3)1877年,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 (4)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 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 议,在新疆设立⑥ 行省 。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b)
(1)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⑤ 阿古柏 率军侵占新疆 的喀什噶尔,两年后攻占南疆各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自立为 “汗”。
(2)1870年,阿古柏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将侵略势力扩张 到北疆。
(1)为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督办新疆军务。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③ 卢沟桥 事变。 (2)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 进行④ 全面抗战 的起点。 二、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7年12月,南 京沦陷,日军制造⑤ 南京大屠杀 ,30多万人遇难。1938年5月,日军占 领徐州。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 大片领土。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概念阐述】一、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背景:①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多次参与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实力比英国等国弱,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②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较弱。
③1898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势力范围”。
为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2)目的: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要把中国的“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使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利益。
②通过“门户开放”,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利益均沾”。
③企图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
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3)结果:①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占中国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下降。
同时,“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损害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②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
③“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二、中国近代民众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和地位(1)特点:发生在中外民族战争中或之后;缺乏正确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往往呈自发性、分散性,旋起旋灭,无法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后胜利。
(2)地位:这些自发的反抗斗争反映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和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浩然正气:正是民众大规模的自发斗争,迫使帝国主义放弃瓜分中国的计划。
但也要看到,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反抗斗争有时表现出明显的落后性,如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封建迷信。
因此,评价中国近代的民众自发斗争,在肯定其正义性和历史作用的同时还要指出其缺点和不足。
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主要事迹:
(1)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①第一次自发斗争——三元里抗英 ②反割台斗争 ③义和团运动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危重 概况: 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 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盲目排外、迷信色彩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局部抗战
1.中共坚决抗日的态度: 2.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自发抵抗 3. 后方各界人民的救亡运动: ①工人 ②爱国工商业者 ③学生 (一二九运动) ★1931—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二)全民族抗战
1.具有反帝的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 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这是它最后失败的一个因素。 3.“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 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4.是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也反映了农民阶级落 后性和局限姓。
一、主要事迹:
(1)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2)爱国官兵的斗争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 俄英侵略新疆,支持阿古柏政权 过程: 1878年,收复新疆(除伊犁外) 1881年,《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立
二、概况
1、军事: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经济: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政治:瓜分狂潮 4、特点 5、影响: (1)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祸害百姓 ①无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 掠夺财富 毁坏文明 ②政治上:强迫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领土、 领海、司法主权。 ③经济上: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 贷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手段掠夺中国财富,控制 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
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
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
”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
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南京条约》危害: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开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了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协定关税:片面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美法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
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
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
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清朝官员对最惠国待遇不知是双方共同享有的。
4.战后的中国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
②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什么是朝贡体制?是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外交中的一种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
即:要求承认中国的“天子”凌驾于全世界其他统治者之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外国的君主以两种“象征性的”方式表示他们接受这一要求:向中国天子进贡,并且行叩头之礼。
)③中国从此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思考:中英两国之间的鸦片战争,英国远道而来,中国在本土作战,为什么中国战败?请结合课后的“解析与探究”来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5.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1)人民自发抗英:1841年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壮烈捐躯:陈连升(土家族)、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蒙古族)、陈化成、海龄(满族)(3)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
[板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 原因: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
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扩大:①从原因上看,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已得到的侵略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从影响和后果上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请读课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
规定:除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
思考:展示十一口通商图,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所开放的口岸分析特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1个,请学生读图,掌握最北的,最南的。
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深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内地。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4.影响:(1)第二次鸦片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清政府开始被外国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加深。
横向联系:(1)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清朝一部分官员开始关注“洋务”,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2)设立总理衙门,专门处理外交事务。
随着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为什么没有与列强交往的外交机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视外国为蛮夷小邦。
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不可能有平等的与外国交往的机构存在。
这正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对外交往中的反映。
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表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设总税务司。
长期以来由英国人担任。
(4)设同文馆,翻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
表明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纵向联系:想一想: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鸦片战争的中国社会经济:(1)大量洋货涌入中国;(2)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兴起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的洋务运动。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曾无数次的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
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
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文明的同化力量。
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
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
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的曙光。
【板书设计】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危害:割地、开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战后的中国5.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2.经过:3.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4.影响: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2.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频、图片素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泱泱中华迅速从世界第一把交椅跌落至被列强集体侵略掠夺、任人欺辱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备受凌辱……但是仍然没有被列强完全征服,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不断抗争,不断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强强徒捶。
”——张维屏《三元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