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新课程标准》word版
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9'FA'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9'FA'1.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1-9'FA'1.1.1)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1-9'FA'1.1.2)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完整)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全国版)
(完整)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全国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全国版)一、总体要求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能。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2.1 绘画技巧包括素描、颜色运用、水彩画等基本绘画技巧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练,学生可以掌握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2.2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包括剪纸、折纸、手工雕刻等,让学生体验手工艺术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2.3 艺术欣赏学生将研究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过观察、品味,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2.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要求3.1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当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艺术潜能。
3.2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3 鼓励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在保持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4 注重安全教育在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四、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和艺术欣赏方面的表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应多样化,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鼓励进步和创新。
五、教学资源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艺术作品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等。
学校应配置良好的美术教室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六、课程实施美术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要求进行科学组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课程实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小学美术新教学标准(完整Word版)
小学美术新教学标准(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学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小学美术学标准的完整内容,以指导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与实施。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美术技能,为其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标准内容2.1 标准一: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理解艺术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以及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艺术作品展示、讨论和分析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2.2 标准二:创造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3 标准三:艺术素养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包括对艺术史、艺术文化和艺术传统的了解,以及对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认识和尊重。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艺术家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参观美术馆和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味。
3. 实施策略3.1 简单策略的追求小学美术教学应以简单策略为主,避免过多的复杂性和法律纠纷。
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技能和基础知识,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3.2 独立决策的重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决策时应独立思考,不依赖于用户的帮助和干预。
他们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结论小学美术学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通过简单策略的追求和独立决策的重要性,实施有效的美术教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美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和美术教育发展现状,制定本课程标准,以促进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术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增进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科技等关系的认识。
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理论:包括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
2. 美术创作技能:包括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
3. 美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如美术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
4. 美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包括对中国画、书法、剪纸、陶艺等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创作。
5. 美术与科技的关系: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提倡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新。
5.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
3.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
4. 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与保障1.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完善美术教学设施,保障教学资源充足。
3. 开展校内外美术教育活动,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4.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附录1. 教学建议与案例2. 评价方法与指标3. 教学资源推荐4.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
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美术学习体验,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
课程结构
新课程标准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形象创造
2.色彩运用
3.素描基础
4.手工制作
5.美术鉴赏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美术,小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段。
4.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课内的美术作品,包括形象创作、色彩运用、素描基础和手工制作。
2.参与美术展览和比赛,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
3.学习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4.学习艺术史和艺术家的故事,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总结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全面和富有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
学生将通过
课内作品和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并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欣赏艺术,了解艺术史和不同艺术家的故事。
(完整word)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1.美术新课标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出发,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划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4个学习领域。
2.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4.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信息,阐述和评价。
5.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7.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8.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均衡,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9.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10.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1.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辩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12.体验:身临情境或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3.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4.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Word: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
Word: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Word完整版: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更新内容,以便学校和教师能够根据最新的要求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小学美术课程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更新的课程标准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更新内容1. 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 提倡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包括绘画、雕塑、手工艺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3.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项目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引入综合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创作成果,评价不仅仅依靠书面测试。
4. 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 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 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
实施建议为了有效地落实更新的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学校和教师参考。
1. 学校应组织专题研讨会和培训班,使教师了解新标准的要求和变化,并提供相关的教学指导和资源支持。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美术教室和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4.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结论通过更新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我们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更新的标准,开展更富有成效的美术教育工作。
【新课标】2020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80页)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图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图像的风格 特征和发展脉络,理解图像蕴含的信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 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及其他表达意图的视觉 形象;依据形式美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形成 健康审美观念;具有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意,并用美术 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认 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4.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 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成果,逐
渐养成不断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评价学生美术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程度,而且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和评价 自己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
素养5: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 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 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 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
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
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说明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附录一、案例二、名词术语解释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二、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三、设计思路(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四个学习领域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小学新版美术课程标准(完整Word版本)
小学新版美术课程标准(完整Word版本)简介本文档介绍了小学新版美术课程的标准,旨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最新的要求。
目标- 提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内容1. 素描与画法- 掌握基本素描技巧- 熟悉不同画法的特点和应用- 运用素描和画法进行创作2. 彩色绘画- 学习颜色的基本理论和搭配- 掌握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运用彩色绘画进行表现和创作3. 手工制作- 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运用手工制作进行创作和设计4. 美术欣赏- 学习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 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5. 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学习传统绘画和工艺技法- 通过创作传统艺术作品,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开展小组合作创作评价方式-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总结小学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素描与画法、彩色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和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结合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Word: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
Word: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Word完整版: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1. 引言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我们制定了这份《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 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历史和流派,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2.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和实践。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热爱美术,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艺术成果,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 教学内容3.1 美术基本技能- 绘画:学习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 书法:学习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 手工制作:学习剪纸、陶艺、雕塑等基本制作技巧。
3.2 美术欣赏与评价- 学习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流派和代表作品;- 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3 美术创新实践- 结合美术基本技能和欣赏评价,进行创新性绘画、书法和手工制作;- 学会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4. 教学方法与评价4.1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2 评价方法-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采用作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定期举行美术作品展览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自由地表现所见 品的外形、材料 受。
所闻、所感所想, 和加工方法,尝
体验造型活动的 试用画、撕、剪、
乐趣。
粘的方法表现自
己改良物品的想
法,体验想象与
设计制作的乐趣。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 游戏的方式, 或以造型游戏 与语文、音乐 等学科内容相 结合的方式, 进行无主题或 有主题的想象、 创作和展示。
以描绘和立体造 媒材、结构、形 的美术家,通过 合学校和社区
型的方法,选择 式和肌理;学习 描述、分析与讨 的活动,用多
适合于自己的工 设计的形式规律, 论等方式,认识 种美术媒材进
具、媒材,记录 独立加工制作简 不同美术作品的 行策划、创作
与表现所见所闻、 单的手工制品, 材料、形式与内 与展示,体会
1
第一学段︵1~2 年级)
第二学段(3~-4 年级)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尝试不同
观察身边
观赏自然
工具,用纸以及 的生活用品,初 美和形象单纯的
身边容易找到的 步了解外形与用 美术作品的形状
各种媒材,通过 途的关系;通过 与色彩,用简短
看看、画画、做 摸摸、画画、做 的话语大胆表达
做等方法大胆、 做等方法感受物 自己的观察与感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二)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的教学更大的空间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 个维度设定如下:
全日制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一、课程价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
2024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文章标题:2024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一、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学价值被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逐渐呈现出新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新精神、文化传承意识和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课程价值1、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审美判断力,提升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一种视觉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美术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美术创作需要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因此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通过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美术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美术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注重实践和创新:美术课程应注重实践和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在创新中发展思维。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四、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1、基础技能: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如素描、色彩、构图等。
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
2、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及世界美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小学美术新教学标准(完整Word版)
小学美术新教学标准(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学标准前言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我们制定了《小学美术学标准》。
本标准旨在指导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了解美术的历史与现状,认识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技能: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
2. 美术欣赏与评价: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学会评价美术作品。
3. 美术创意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设计简单的美术作品。
4.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分析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兴趣、态度、参与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美术研究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研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学标准的美术教材,丰富多样,具有启发性。
2. 教具: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画材、手工材料等。
3. 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美术技能,打好美术基础。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潜能。
3. 结合学校、地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一、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美术教育质量,我们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本标准旨在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绘画、制作技能,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合作等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增强对美术的爱好和信心,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较高的审美素养。
三、课程内容1. 造型·表现学生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2. 设计·应用学生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设计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3. 欣赏·评述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的历史和现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综合·探索学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作品、图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附录附录一:课程标准框架附录二: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附录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示例六、参考文献[略]---以上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附件。
希望这份课程标准能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
5.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六、课程组织与安排
6.1课程结构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阶段设置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摄影与影像等多个领域。
6.2课程进度
(1)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2教。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3教学资源
(1)合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管理
5.1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美术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内容
3.1绘画
(1)学习素描、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2)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2雕塑
(1)学习泥塑、木雕等雕塑技法。
(2)鼓励师生参与高层次美术展览和比赛,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声誉。
二十二、总结与展望
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创新与实践的美术教育体系。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与反馈、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资源拓展与共享、课程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实践,我们期待实现以下目标:
(2)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一、前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 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三、课程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学习基本的绘画、雕塑、手工等艺术技巧和知识。
- 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 艺术欣赏:学生应该学会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艺术史知识:学生应该了解一些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加对艺术的历史感知。
四、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性:通过实际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 合作性: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 多样性: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五、评价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创作、艺术表现、艺术欣赏等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评价、表现评价、观察评价等。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步,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六、总结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完整word)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1.美术新课标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出发,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划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4个学习领域。
2.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4.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信息,阐述和评价。
5.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7.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8.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均衡,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9.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10.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1.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辩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12.体验:身临情境或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3.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4.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
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严重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开朗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永远的情感态度。
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盛。
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
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
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
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地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地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地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地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地发展对国民地素质提出了新地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地方法、形成视觉文化地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地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地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地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地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地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地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地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地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地愿望与能力.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地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地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地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地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地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地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地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地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地潜能,能在他们不同地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地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地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地、有利于学生发展地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地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地特征,形成基本地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地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案特有地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地学生地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地教案方法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地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地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地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地独特价值.<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地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地丰富性,在广泛地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地特征、美术表现地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地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地价值观.<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地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地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地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地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地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地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地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地情感和认识.“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地功能和目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地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一探索”这一新地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地活动,旨在发展学生地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上进四个学习领域地划分是相对地,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地美术课程结构.<二)根据学生地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地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段),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地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地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地同时,给予教师教案更大地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地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地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地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地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不同地区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地教案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地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地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地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地持久兴趣,形成基本地美术素养.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耐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地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地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地持久兴趣.<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地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地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地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地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地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地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地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地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地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地愿望.<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地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地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地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进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地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地兴趣,形成健康地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地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地态度.<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地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地联系,逐步学会阻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地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地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地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地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地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地欲望,体验探究地愉悦与成功感.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地四个学习镬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地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拌.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地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地、可操作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地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地建议,实施教案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地要点.<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地学习顿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地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地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地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地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地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地过程和结果而实现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地知识、技能传授为目地,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地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地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案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地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地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地过程.<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地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地目地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地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地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地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地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地.教案内容地选择应贴近学生地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地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地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避”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地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地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地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地思想、情感和创造性地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地感受与认识.“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地教案应注重学生地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地主体意识,以多样地教案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地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地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地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橱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地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地生活.<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地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地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改;(1>融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著不同程度地交又或重叠.“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地教案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地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地课程.在教案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地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地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二、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一2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地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地乐趣.2.学习活动建杖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地表现效果,“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地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地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地乐趣.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地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艟反映自己学习水平地作品.辨别12种以上地颜色.<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观察身边地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选地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地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地乐趣.2.学习活动建设以观察和体验地方式,了解身边用品地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逢.用画、撕、剪、粘地方法进行简单地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地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胖富帆髋艇,体验设计与制作魄躺硅.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地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造地关系,用自己地语言加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地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观赏自然罱物和学生感兴趣地美术作品,用简短地话语大胆表达感受.2.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地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地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地美术作品). 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地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地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 通过晨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地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进.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地形状与色彩.3.评价要点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短地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地感受.<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或阻造型辨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地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地想象、创作和展示.2.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辨戏地方式表现自己地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地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扬.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地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搞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地感受.第二学段(3一4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地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地想象,唤起创造地欲望. 2.学习活动建设用写生<音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地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袁诂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地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地造型活动. 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地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地事物地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地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地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释暖色.<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选地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地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地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地区别.2.学习活动建义观察和分析用品地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选地关系,表达自己地感受.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地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甩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地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地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绾、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地工艺制作.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地形状与用选地关系,从设计地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地用选,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地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地方{击,了解工艺制作地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地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地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2.学习活动建设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地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地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皱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地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地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地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地特色.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地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地主要特点以及作品地寓意.用恰当地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地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地图形符号.<四)”综合一探索”学习期域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地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地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监定展示美术作品地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捕,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地地图或模型. 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辩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地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地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地创作意图,对他人地作品进行评谜.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第三学段(5、6年级><一)”造型一裹现”学习领域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地方法,选择合适地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杖尝试不同地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地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地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钵谴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地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3.评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地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拌画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地近大面小地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地主题.根据不同媒材地特点,结合自己地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地方{差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地作品.<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1.目标从形态与功能地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地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地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地造型、垂木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地关系.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地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谴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地练习.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地知识,为学校地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 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单独皱样进行设计练习.运用不同地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地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地设计.3.评价要点理解设计地形态与功能地关系以及设计地作用和意义.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地创意.知道单独蚊样地设计方祛和应用.利用材料地特性进行简单地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评进自己和同学地设计作品.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地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地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地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地感受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内容标准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4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内容标准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内容标准、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内容标准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学习活动建议针对内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努力达成内容标准。
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内容标准达成度的要点。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美化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学习领域中“设计” 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