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7.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1)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防治法则演示精品PPT课件
先祛邪后扶正
• 正虚邪盛,以邪盛为主。如热结胃肠,便秘不通,先以大承
气汤泻下热结,再用养阴生津药物进行调理。
二、治病求本
本
• 疾病的本质。
标
• 疾病的现象。如牛脾虚而继发瘤胃臌气,结症为本,气
胀为标。
治病求其本
• 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急则治其标
• 标症紧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
壮阳
• 运用补阳的药物如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等以壮脾肾
之阳的方法。
• 适用于阳虚证。 • 代表方:肾气散等。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定(义 七)清
• 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体内热
邪的一种方法。
清热泻火
• 适用于热在气分的里热证。 • 代表方:白虎汤、麻杏石甘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等。
• 名中医戴北山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
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功效与应用
• 治疗外感发热。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证见发热,
口苦、咽干、目眩、太阳胀痛,可用小柴胡汤加减。
• 治疗乳腺炎。 • 在人医温热性质的药物,提高机体的功能活动,驱除体内的
缓则治其本
• 针对慢性病而言。
标本兼治
• 标本俱急。如气虚感冒,益气兼解表,标本同治。
三、同治异治
异病同治
• 不同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
段,可以采用同一种治法。
• 如久泻、脱肛、阴道脱和子宫脱等病症,属于气虚
下陷者,均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疗。
同病异治
• 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
• 正虚邪盛,以邪盛为主。如热结胃肠,便秘不通,先以大承
气汤泻下热结,再用养阴生津药物进行调理。
二、治病求本
本
• 疾病的本质。
标
• 疾病的现象。如牛脾虚而继发瘤胃臌气,结症为本,气
胀为标。
治病求其本
• 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急则治其标
• 标症紧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
壮阳
• 运用补阳的药物如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等以壮脾肾
之阳的方法。
• 适用于阳虚证。 • 代表方:肾气散等。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定(义 七)清
• 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体内热
邪的一种方法。
清热泻火
• 适用于热在气分的里热证。 • 代表方:白虎汤、麻杏石甘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等。
• 名中医戴北山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
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功效与应用
• 治疗外感发热。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证见发热,
口苦、咽干、目眩、太阳胀痛,可用小柴胡汤加减。
• 治疗乳腺炎。 • 在人医温热性质的药物,提高机体的功能活动,驱除体内的
缓则治其本
• 针对慢性病而言。
标本兼治
• 标本俱急。如气虚感冒,益气兼解表,标本同治。
三、同治异治
异病同治
• 不同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
段,可以采用同一种治法。
• 如久泻、脱肛、阴道脱和子宫脱等病症,属于气虚
下陷者,均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疗。
同病异治
• 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
防治原则PPT课件
养生
(二)防止邪气
未病先防,又称养生、摄生、道生,即调摄身体,保养生 命之意。其对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发生,保持健康以延年益 寿有重要意义。(中医养生学)
(一)培养正气
目的: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正气的抗邪能力,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基本方法: 1、适应自然规律——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变化 2、重视精神调养——做到“恬淡虚无” 饮食有节 3、注意饮食起居——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4、加强身体锻炼——持之以恒,因人而异 5、房事有节——护肾保精 药物调养 6、药物预防—— 服药预防 以增强正气 接种预防
第一节
预
防
预防:即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与发展。
一、未病先防
治未病
二、既病防变
预防(治未病),对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的发生;对病人而言,可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与恶化。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培养正气
第七章 防治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重点) 2.掌握治则和治病求本的概念(重点) 3.了解正治反治、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 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难点) 4.了解治法的概念
第七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则 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修龄要旨》 明代
参考资料三
几种按摩穴位保健法
1、[合谷]
• ***天下第一穴***
▫ 手阳明大肠经 ▫ 〔面口合谷收〕 ▫ 位置:拇指与食指掌骨之间 ▫ 主治:感冒,气虚症,头面眼耳口鼻疾患。 • 可瞬间提高白血球活动力30%。
最新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幻灯片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正治——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相一致时,采 取逆其病势的方法,即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治疗法则。 又称逆治法。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热(火)
• 热(火)易耗气伤津: • 火属阳邪,一则热迫津外泄或耗伤津液——口干、尿
•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 力为里虚证。
浮 中 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问二便
⒉ 问大便
• 便秘 久病、老人、孕妇或产后便秘多属虚证。 新病便秘、腹胀、发热多见于实热证。
• 泄泻 大便清稀如水或兼有恶寒发热者,为外感寒湿。 大便黄褐、热臭、肛门灼热为湿热。 大便酸臭为食滞 。 久泻不止,腹胀纳呆,面色萎黄为脾虚。 黎明前腹泻为肾阳虚。 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为肝郁犯脾。 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疾。
畅,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 (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 A.适应自然规律: • B.饮食有节: • C.起居有常: • (4).药物预防: • (5).人工免疫:
2. 防止病邪的侵害:
• 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
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 防止邪气侵袭的方法有: • 搞好卫生、防止环境、水源、食物污染,
隔离传染病患者,防范六淫、疫疠、外伤、 虫兽伤等。
一、养生与预防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先安未受邪之地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 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推拿治疗是通过手法按摩 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痧板刺 激皮肤表面,促进血液循 环和排毒。
拔罐治疗是通过负压作用 来刺激穴位和肌肉,促进 气血流通。
康复治疗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 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 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
物理疗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缓 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例如电疗
等。
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 ,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与治法,包 括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定期
监测等。
冠心病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 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药物治
疗、介入治疗等。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传染病爆发
在传染病爆发时,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 隔离、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实施难度
部分防治原则与治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患者依从性差、 医疗资源不足等。
对未来的展望
智能化发展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防治原则与治 法有望实现智能化,提 高疾病预测和治疗的准 确性。
多学科合作
未来防治原则与治法的 制定将更加注重多学科 的合作,以整合各方资 源,提升疾病防控效果 。
预防与治疗的融合
1 2
全周期健康管理
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 链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 发生风险。
3
整合医疗资源
促进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整 体医疗效果。
PART 05
总结
REPORTING
防治原则与治法的意义
科学指导
【中医学】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19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 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 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 正气。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 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 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真实假虚证。 治疗可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等方法。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5
正气不足是根本原因 疾病发生 邪气入侵是重要条件
注重调养正气 未病先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防止邪气侵害
6
⒉ 方法:
(1)注重调养正气——养生保健:
26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 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 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 相同的治法治疗。
27
疾病 感冒
病因病机
39
4.应用和法的注意事项: (1)凡病邪在表,尚未入少阳者,慎用和法。 (2) 邪气入里、阳明热盛之实证者,不宜用和法。 (3) 症见三阴寒证者,均不宜使用和法。
40
五、温
法
1.概念:温法,也称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 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2.适应证:适用于里寒证。用以治疗寒邪侵及脏腑,阴 寒内盛的实寒证;亦用于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的虚寒证。 3.临床应用: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直中中焦,或阳虚 中寒证;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的 寒痹证;回阳救逆,适用于亡阳虚脱,阴寒内盛的危候。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 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 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 正气。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 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 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真实假虚证。 治疗可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等方法。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5
正气不足是根本原因 疾病发生 邪气入侵是重要条件
注重调养正气 未病先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防止邪气侵害
6
⒉ 方法:
(1)注重调养正气——养生保健:
26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 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 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 相同的治法治疗。
27
疾病 感冒
病因病机
39
4.应用和法的注意事项: (1)凡病邪在表,尚未入少阳者,慎用和法。 (2) 邪气入里、阳明热盛之实证者,不宜用和法。 (3) 症见三阴寒证者,均不宜使用和法。
40
五、温
法
1.概念:温法,也称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 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2.适应证:适用于里寒证。用以治疗寒邪侵及脏腑,阴 寒内盛的实寒证;亦用于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的虚寒证。 3.临床应用: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直中中焦,或阳虚 中寒证;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的 寒痹证;回阳救逆,适用于亡阳虚脱,阴寒内盛的危候。
最新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你家购买了一台
* 电视机,根据商场送 货部门的统一调配, 电视机在周日上午10 时送到。周日早晨, 爸妈临时有事,要求 你在家等候。而你已 跟同学约好上午8时到 学校出黑板报。在妈 妈的建议下,你打电 话与同学商量把时间 改为上午10点30 分……
*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 那么会……
标本兼治
征象
高热大汗 口干脉数 舌红苔黄
(热象)
血压骤降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Shock) (寒象)
本质
治法
实热壅盛
里热盛极 阳盛格阴
正治(逆治)
寒凉药
热则寒之
反治(从治)
寒凉药
寒因寒用
正治 反治
热则寒之 —高热———寒药 寒因寒用 —真热假寒—寒药
寒则热之 —胃寒———热药 热因热用 —真寒假热—热药
法
(
温:运用温热的方药——祛寒邪、补阳气
八 清:运用寒凉方药——清除热邪
法 补:运用补养作用的方药——消除虚弱证 )
消:具有消导和消散——治疗积、癥、痞等
思考题
1、为什么正治又称“逆治”,反治则称“从治” 2、标本缓急的治疗法则怎样区别应用? 3、阴盛、阴虚或阳盛、阳虚在疾病性质有治法
上有何不同?试列出2—3个鉴别症状。 4、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使刘汀失约于同学的诺言,并 影响出墙报工作。
*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送到你家, 而你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 ◎影响商场送货部门的调配计划, 并且会影响其它客户的送机时间。
*你认为最好的结果应该是……
• ◎电视机按时送到,刘汀同学能信守 承诺,依时回校和同学们一起出好墙 报。回家后,见爸爸己把电视机安好。 晚饭,我们一家三口,边吃饭边看电 视,日子越过越幸福......。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 之[1]。坚者削之[2],客者除之[3],劳者温之 [4],结者散之[5],留者攻之[6],燥者濡之[7] ,急者缓之[8],散者收之[9],损者温之[10], 逸者行之[11],惊者平之[12],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13], 适事为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既病防变包括: ⒈ 早期诊治:见微知著,防范未然 ⒉ 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五行生克乘侮传变规律。五脏相通,移 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多传其所胜。
一、养生与预防 (二)既病防变
高血压防治: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糖尿病防治:补益气阴。葛根、山药、生地黄等 良恶性肿瘤防治:扶正消徵 哮喘的防治:补益脾肺,化痰
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可以作为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 ,主要加减配伍药物 有生姜汁、麝香、麻黄和肉桂 ,肺俞是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 、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 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2019年伏天时长40天) 2019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戴原礼医案
戴原礼治松江诸仲文,盛夏畏寒,常御重纩, 饮食必令极热始下咽,微温即吐。他医投以胡椒煮 伏雌之法,日啖鸡者三,病更剧。戴曰:脉数而大 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也。椒发三 阴之火,鸡能助痰,只益其病耳。乃以大承气汤下 之,昼夜行二十余度。顿减纩之半。后以黄连导痰 汤加竹沥饮之,竟瘳。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 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 具体内容: 热因热用:以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真寒假热的病证。如《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条)
★既病防变包括: ⒈ 早期诊治:见微知著,防范未然 ⒉ 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五行生克乘侮传变规律。五脏相通,移 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多传其所胜。
一、养生与预防 (二)既病防变
高血压防治: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糖尿病防治:补益气阴。葛根、山药、生地黄等 良恶性肿瘤防治:扶正消徵 哮喘的防治:补益脾肺,化痰
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可以作为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 ,主要加减配伍药物 有生姜汁、麝香、麻黄和肉桂 ,肺俞是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 、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 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2019年伏天时长40天) 2019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戴原礼医案
戴原礼治松江诸仲文,盛夏畏寒,常御重纩, 饮食必令极热始下咽,微温即吐。他医投以胡椒煮 伏雌之法,日啖鸡者三,病更剧。戴曰:脉数而大 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也。椒发三 阴之火,鸡能助痰,只益其病耳。乃以大承气汤下 之,昼夜行二十余度。顿减纩之半。后以黄连导痰 汤加竹沥饮之,竟瘳。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 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 具体内容: 热因热用:以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真寒假热的病证。如《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条)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ppt课件
返回本
返回目
11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临床虽见 热象,但其本质为真寒,治本之法当用温热药治之。
2.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
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虽外见寒 象,但热盛是其本质,故用寒凉药以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征象。
3
返回目
第一节 防治原则
预 防 为 主
治 病 求 本
调 整 阴 阳
扶 正 祛 邪
病 治 异 同
三 因 制 宜
返回目
4
一、养生与预防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与预防,养生又称为“摄生”
。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颇有现实意义,包
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返回本
返回目
20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
如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以病因和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其它如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返回本
返回目
9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它适用于疾病的 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扶正
祛邪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2021/2/4
1
39
四、扶正祛邪
• 1.概念:
• (1).扶正: 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 (2).祛邪:驱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使 邪去正安。
• 2.具体应用:
• (1).扶正:适用于正虚为主要矛盾的虚性病证,即 “虚则补之”。
• 补虚方法: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
• (2).祛邪:适用于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 性病证,即“实则泻之”。
2021/2/4
1
返回本节 返回目4录2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021/2/4
1
返回本节 返回目3录3
三、调整阴阳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属性的概括。
所以,阴阳并不 专门代表个别具 体的事物或现象, 而是代表相关事 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的属性意义。
2021/2/4
1
返回本节 返回目3录4
(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阳 运外上温明无 兴 动向升热亮形 奋 的的的的的的 的
• 泻实方法:汗法、吐法、下法、清法等。
• (3). 先祛邪后扶正:即先攻后补。
• (4). 先扶正后祛邪:即先补后攻。
• (5). 扶正与祛邪并用:即攻补兼施。
2021/2/4
1
40
四、扶正祛邪
正气虚 阴阳偏衰
疾病发生
邪气实 阴阳偏盛
扶正
祛邪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扶正多 用补虚方法,包括用药,针灸, 气功,身体锻炼,精神调摄, 饮食调养等。
2021/2/4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1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结词:国际视野
详细描述:加强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促进国际 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下法
总结词
通过泻下通便来清除肠胃实热的 方法
详细描述
下法主要用于肠胃实热证,通过 泻下通便,使热从大便排出,从 而清除病邪。常用的下法包括寒 下、温下、润下和逐水等。
和法
总结词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来治 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和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不和 、脏腑功能失调等证。通过调和阴阳 、气血、脏腑功能,使机体恢复平衡 ,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温法
总结词
通过温阳散寒来治疗寒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温法适用于寒证,通过温阳散寒,使寒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常用的温法包括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
清法
总结词
通过清热解毒来治疗热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清法适用于热证,通过清热解毒,使热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清法包括清热泻火、养 阴清热等。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学防治原则 • 中医学治法 •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应用 •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现代研究
01
中医学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01
02
03
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
预防复发
补法
总结词
通过补益身体来治疗虚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补法适用于虚证,通过补益身体,使正气恢复,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补法包括益气、养 血、滋阴、温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其偏衰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调整阴阳
(一) 损其偏盛
(二)补其偏衰
损其偏盛,主要是 对阴阳偏盛,即阴 或阳的一方过盛有 余的病证,采用 “损其有余”的治 法。
补其偏衰,主要针 对阴或阳的一方甚 至双方虚损不足的 病证,采用“补其 不足”的治法。
由于阴阳双方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故阴阳偏衰亦 可互损。为此,在治疗此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 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 适当配用补阴药。
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 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的方法,符合辨证 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调整阴阳
阴阳相对平衡破坏
疾病发生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实证
损其偏盛
虚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征象
高热大汗 口干脉数 舌红苔黄 (热象)
本质
实热壅盛
四肢厥冷, 脉沉,但壮 热心烦,渴 喜冷饮,小 便赤 (假寒象)
里热盛极 阳盛格阴
治法
正治(逆治) 寒凉药 热则寒之
反治(从治) 寒凉药 寒因寒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小结: 反治法,主要是顺从疾病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
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 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 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 热证。临床虽见热象,但其本质为真寒,治本之法当 用温热药治之。
2.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 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 寒证。虽外见寒象,但热盛是其本质,故用寒凉药以 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征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 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 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 正气。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 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 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病证。治疗可 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表 里 、轻 重)
水
火
金
土
例:肝木乘脾土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 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具有相对的特性。 如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以病因和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其它如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返回目录
一、养生与预防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先安未受邪之地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 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难经•七十七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养生与预防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扶正祛邪
正气虚 阴阳偏衰
疾病发生
邪气实 阴阳偏盛
扶正
祛邪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扶正多 用补虚方法,包括用药,针灸, 气功,身体锻炼,精神调摄, 饮食调养等。
祛邪,即是祛除病邪,减轻或 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使邪去 正安。祛邪多用泻实方法,由 于邪气不同,部位有异,其治 法亦不一样。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扶正祛邪
扶正与祛邪,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 ❖ 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
正气的保存和恢复。
❖单纯扶正法,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且邪气 又不盛的虚性病证。
❖单纯祛邪法,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 衰的实性病证。
7.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1)
目录
• 第一节 防治原则 • 第二节 治 法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 有普遍指导意义。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 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 相同的治法治疗。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疾病 感冒
病因病机
风寒束肺 风热袭肺 暑热郁表 气虚邪侵
治疗
发散风寒 疏散风热 清热解暑 补气解表
久泄脱肛 崩漏出血 子宫脱垂 胃下垂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它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反治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应于正虚邪实病证,扶正而不 留邪,祛邪又不伤正。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者;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 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根据气候季节特点考虑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选择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因人: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的
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治 法
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治疗大法也叫基 本治法,它概括了许多具体治法共性,在临床上具有普 遍意义,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 消等“八法”。具体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而拟定的治法, 属于个性的,各具自已特定应用范围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