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应用技术实践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是考古工作者获取第一手资料、揭示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是考古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本文将从田野考古实践教学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背景随着考古学的发展,田野考古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我国考古学科长期以来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导致许多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考古人才,我国考古学科开始重视田野考古实践教学。
三、目的1.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田野考古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技能,如勘探、发掘、记录、整理等。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田野考古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严谨治学,注重实证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田野考古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田野考古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尊重历史、尊重文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内容1. 勘探:学习勘探方法,如地面调查、钻探、探沟等,了解遗址分布、文化层结构等。
2. 发掘:学习发掘方法,如剖面挖掘、层位划分、遗迹单位揭露等,掌握遗迹单位、遗物等基本资料。
3. 记录:学习考古记录方法,如遗迹单位、遗物、地层等记录,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整理:学习遗物分类、整理、描述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5. 考古绘图:学习考古绘图方法,如遗迹单位、遗物、地层等绘制,提高绘图技能。
6. 考古报告撰写:学习考古报告撰写规范,提高撰写报告的能力。
五、方法1. 实地教学:在田野考古现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勘探、发掘、记录、整理等工作。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考古案例,使学生了解田野考古的方法和技巧。
3. 模拟实践:模拟考古发掘现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考古实习报告4篇
考古实习报告4篇考古实习报告篇1为了丰富广大研究生同学的业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和场所,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我们的国球精神,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于x月x日在校体育馆举办了冬季乒乓球比赛。
__年x月x日至x月x日,由22名考古专业03级本科生和9名04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由考古系白彬和于孟洲带队,前往成都金沙遗址蓝光工地,进行了为期x天的田野考古发掘实习。
1月6日下午,金沙遗址考古实习汇报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马继刚、副处长廖沐川,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霍巍、副书记鲍成志,考古系主任李永宪,考古系资深教授张勋燎、宋治民等60余人出席了汇报会。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西二环路与西三环路之间,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41′,东经104°。
该遗址发现于__年,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5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沙遗址20多个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已超过15万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区、一般居住区、大型墓地等,出土珍贵文物上万件,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初步研究表明,这里是继三星堆之后,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又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当公元前1200—前850年)古蜀王国都邑之所在。
此次四川大学考古发掘实习所在的蓝光工地,位于金沙遗址中部摸底河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与金沙遗址黄河地点仅一墙之隔,为金沙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大实习发掘区位于蓝光工地的东南部,共布设5×5 ㎡探方55个, 10×10 ㎡探方12个。
实习队队长白彬副教授从实习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内容的执行情况,业务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考古工地、文物库房及学生、民工的管理情况,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情况,发掘的主要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和汇报了此次考古发掘实习的情况。
文物的考古实践与田野调查
文物的考古实践与田野调查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通过考古实践和田野调查,我们能够了解和还原过去的历史与文化。
本文将探讨文物的考古实践与田野调查对于人类认知历史和文化影响的重要性。
一、考古实践的意义及过程考古实践是研究历史文化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器物等文物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与规律。
考古实践不仅可以还原历史的真相,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考古实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对地表现象的观察与推理,发现潜在的遗址和遗迹。
2. 发掘挖掘: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遗址和遗迹进行发掘,通过系统的挖掘,寻找并记录出土的文物和人类活动遗迹。
3. 文物保护与研究:发掘出来的文物需要进行保护和研究,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文物进行鉴定、分类和研究,还原历史文化的真相。
4. 展览与传播:考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通过举办展览、出版专题书籍等方式,将考古成果传播给公众。
二、田野调查的重要性与方法田野调查是考古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发现潜在的遗址和遗迹,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基础。
田野调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现新的考古遗址: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尚未被发掘的考古遗址,从而丰富和补充历史的空白。
2. 了解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田野调查能够通过对遗址周围环境和地貌的观察与研究,了解古代人类活动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对于后续的发掘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3. 选择合适的发掘点位:田野调查是为了确定最适合发掘的点位,该点位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且考虑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田野调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地表勘查:通过对地表环境的观察和测量,寻找潜在的遗址和遗迹的迹象,如地表文化遗存、土壤变化等。
浅谈田野考古技术在普宁葫芦山遗址中的应用
错 条纹 、 曲折 纹 、重 圈纹 等纹 饰 。将第三 层
清 理结束 后 ,整个探 方底 面是 一层 红褐 色粗
坑 、排水 沟及早 期修 建 的梯 田,地层堆 积 部
砂 土 ,结 构纯 净 ,无任何 包含物 ,被确认 为
生土 。
掘 方法 ,而类 型相 似 的发 掘环 境 则可 借鉴 已经成 功运 用 的 方法 。
【 关键 词 】 葫芦 山遗 址 地层学 器 物整 取 发 掘
2 0 1 2 年8 月一 1 1 月 ,为 了配 合潮 州 至惠 州
用地范 围 内的遗址采用 光学 、绘 图、G P S 和全
站仪 相结 合 的方法 进行全 面 详细 的考 古发掘 工作 ,并 在 葫芦 山 山顶 设置 半永 久性基 点 。
◆
中 的地 层堆 积是 由人类 活动 而形 成 的,里面
纹 、交错 条纹和 重 圈纹等 。第三 层也 是红褐
色 的土 ,这层 土跟第 二层 土 区别 比较 明显 , 因为其地 层里 的包含 物和 土质颜 色 区分 比较 大 ,在整 个遗 址 内堆积厚 薄不 均 。第 三层 出 土 少量 陶器残 片 ,泥 质 陶片质地 较硬 ,烧造 火候 较高 ,以条纹和 附加 堆纹 为主 ,少数 交
古发掘工作 。 葫芦 山遗址 ,位 于揭 阳普 宁市广太 镇寨 山 头 村 葫 芦 山 , 潮 惠 高 速 公 路 设 计 路 段
K 4 8 + 2 0 0 - 3 0 0 位 置 ,地 理 坐 标 :N 2 3 。2 8
相 对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系 。虽然 考古地 层 学来源 于地 质 学 中 的地 层 学 ,但 考 古学 中 的地 层学 主体 与 地 质学 中 的地层 学主 体有所 不 同 。地 质学 中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3篇)
第1篇一、引言田野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考古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考古人才,我国各地纷纷建立了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
本文以某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探讨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
二、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概述某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位于我国某省,占地面积约500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该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设有考古发掘区、文物修复区、考古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多个功能区域。
基地内考古发掘区分为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涵盖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与价值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考古发掘、文物修复、考古研究等实践机会。
学生在基地内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在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考古发掘、文物修复等基本技能,还能参与到考古研究项目中,了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培养了科研素养,提高了学术水平。
3. 拓宽学生的视野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汇聚了我国各地的考古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了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基地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
4. 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对考古发掘、文物修复等工作的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基地还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为学生与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
此外,基地还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遇。
考古学实习目的
考古学实习目的考古学实习目的是为了将自己所学考古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以下是考古学实习目的,欢迎阅读!考古学实习目的【1】实习目的①为了将自己所学考古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考古学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考古学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
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③通过实习,了解考古学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
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
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
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实习任务要求①在考古学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考古学实习目的【2】为了丰富广大研究生同学的业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和场所。
拓展阅读:考古学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期三个月,可比较清晰的分为三段,即初始近一个月的大苑村寺庙遗址发掘,中间的室内学习阶段及后段月余的大兴墓葬发掘及整体室内整理,三阶段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即田野发掘部分和室内学习整理部分。
田野考古PPT课件
田野考古的重要性
田野考古是获取古代人类文化信息的 重要途径,对于了解人类历史、文化 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田野考古能够揭示古代人类的文化特 征、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信 息,为人类学、历史学、文化遗产保 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田野考古的历史与发展
田野考古起源于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探 险活动的增加,学者们开始对各地的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调查 和发掘。
田野考古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田野考古的方法与技术 • 田野考古的实践与案例 • 田野考古的成果与影响 • 田野考古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田野考古
01
田野考古是人类学和考古学的重 要分支,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发 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揭 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02
田野考古涉及的内容包括遗址的 发现、发掘、记录、整理和保护 等方面,旨在获取古代人类文化 、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田野考古的发现有时能够纠正一些历 史记载中的错误,为历史研究提供更 准确的信息,推动历史研究的进步。
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物
田野考古的发掘和研究有助于更 好地保护文物,防止文物被破坏 和流失,为后代保留宝贵的历史
遗产。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田野考古的成果和宣传有助于提高 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引导 公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制定保护政策
田野考古的发现和研究结果可以为 政府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供科 学依据,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开展。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
田野考古的发掘和研究结果可以 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 路,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
相关学科的发展。
田野考古实习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田野考古实习已成为考古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考古发掘的流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本次实习于2023年7月1日至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进行,为期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技能;2.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对考古学的认识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考古发掘在殷墟遗址,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探方布方: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将发掘区划分为若干探方,进行布方、编号等工作。
(2)地层划分:通过观察土质、土色、包含物等特征,对地层进行划分,确定遗迹年代。
(3)遗迹清理:对地层中的遗迹进行清理,包括灰坑、墓葬、房址等。
(4)出土文物登记:对出土文物进行登记、拍照、编号等工作。
2. 室内整理(1)文物清洗:对出土文物进行清洗、消毒等工作。
(2)文物修复:对部分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
(3)文物登记:对出土文物进行登记、分类、拍照等工作。
3. 学术交流(1)参加学术讲座:邀请考古专家为我们讲解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2)与考古工作者交流:与现场考古工作者交流,了解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
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田野考古的基本技能,如探方布方、地层划分、遗迹清理、出土文物登记等。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发掘任务。
3. 学术认识:通过实习,我们对殷墟遗址的考古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考古学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4. 热爱考古: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身参与了考古发掘,对考古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实习体会1. 考古发掘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田野考古工作条件艰苦,但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能力。
3. 考古发掘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
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1、考古测绘1①、遗址测绘目的在于获取反映遗址地形地貌特征的地形图,地形图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等高线2、水系3、沟壑、房屋4、主要交通线、测量控制点5、重要地表覆盖物6和其它重要标志性地物。
②、地形图至少应反映遗址现代微地貌特征和所处区域的自然景观,测绘后需绘制大比例尺地图7。
③、地形图的绘制可充分利用国家测绘部门所能提供的测绘1考古测绘指使用测量仪器对遗址和遗迹现象进行测量及相应的绘图记录,主要包括对遗址地形地貌的测绘和对遗迹现象空间分布形状的测绘。
这里主要讲遗址的测绘,遗迹现象的测绘部分放在“记录要点”部分。
2等高距以米为计算单位,可根据不同遗址的地形地貌特征及不同比例尺的地图选择。
地形平坦、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可绘制等高距1米或小于1米的等高线;地形起伏明显、比例尺较小的地形图可绘制等高距大于1米的等高线。
3包括河流、古河道(可由地表调查和勘探确定)、湖泊、池塘、现代重要水利设施(水库、人工渠、机井等)。
4包括城镇、村落和零散房屋。
5包括第五章第十四条遗址发掘测绘系统的自定义测量控制点和实地能够观察到的各级国家测绘网的测量控制点。
6重要自然和人工植被。
7可根据遗址的大小选择1:1000、1:2000、1:5000或1:10000的大比例尺地图。
资料8,但必须与遗址三维测绘座标系统建立关联。
④、遗址测绘必须首先建立三维测绘座标系统,并在遗址上设立相应的永久性测量控制点9。
大型遗址需设定多个测量控制点,以满足遗址各个区域测量精度的需求10。
⑤、遗址测绘尤其是大型遗址需同时考虑到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对遗址进行适当的区域规划。
112、考古调查12(1)、区域调查①、区域系统以全面系统记录调查区域13内地表14暴露遗迹遗8包括1:10000或1:50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种航片、卫片。
9测量控制点的埋设应以水泥为桩,中间固定刻有精确的十字形基点的钢条。
遗址至少应设立两个测量控制点,以永久性确定遗址三维测绘系统的基点和方向。
田野考古培训总结范文
随着考古学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考古培训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田野考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总结。
一、理论学习培训期间,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等。
老师们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考古发掘的历史、规则与方法,使我们对田野考古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古发掘实践。
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布设探方、采集标本、记录发掘情况等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RTK 布方打点测图、遗迹现象的判断与清理、出土遗物的提取等技术。
通过实践,我们熟悉了田野考古工作的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田野考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无人机操作、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为考古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记录、分析和展示考古成果。
四、团队协作田野考古工作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考古任务。
这种团队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心得体会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田野考古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严谨的态度:田野考古工作要求我们对待每一件文物都要认真负责,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2. 细致的操作: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规范。
3. 团队合作:田野考古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我们要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考古任务。
4. 持续学习:考古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之,此次田野考古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我国考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对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研究以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学科。
而在考古学的研究中,田野调查和发掘是两个重要的方法,它们为考古学家提供了获取古代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考古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对潜在的遗址进行系统的地表勘查,以确定其潜在的考古学价值。
田野调查的目的是发现并记录所有可能的考古遗址,以便后续的发掘工作。
田野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规划与准备:在进行田野调查之前,考古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调查区域的边界、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文献资料等。
2. 邻近环境调查:在实地调查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调查区域的邻近环境进行调查。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该区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指导后续的调查工作。
3. 地表勘查:地表勘查是田野调查的核心工作。
通过实地踏勘,考古学家可以发现地表的关键线索,如人工遗迹、出土文物或构筑物。
他们还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帮助记录和分析这些发现。
4. 考古调查报告:田野调查结束后,考古学家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应该包括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发现的遗址类型和数量,以及地表勘查中的样本数据等信息。
这份报告将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发掘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古学家可以选择对具有潜在价值的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考古遗址的系统挖掘,可以获取大量的文化遗存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发掘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挖掘方案:在进行发掘之前,考古学家需要制定详细的挖掘方案。
这包括确定挖掘的目标、采样数量和采样方式,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等。
2. 试掘与勘探性发掘:为了了解遗址的结构和走向,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试掘和勘探性发掘。
这些工作可以帮助他们确定主要发掘区域,并收集初步的文化遗存样本。
3. 系统发掘:在确定发掘区域后,考古学家会进行系统的挖掘工作。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简报(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在考古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考古发掘的全过程,加深对考古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简报以某高校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实践教学为例,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掌握考古发掘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为今后从事考古研究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现场教学:由考古专家现场讲解考古发掘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
2. 实地发掘:学生分组进行考古发掘,从探方布方、层位划分、遗迹采集、遗物清理等环节进行实践。
3. 遗物鉴定:学生参与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遗物鉴定工作,了解不同类型的遗物特征和年代。
4. 考古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发掘成果,撰写考古发掘报告,锻炼学术写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组织1. 实践教学时间:为期两周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包括一周的现场教学和一周的实地发掘。
2. 实践教学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现场,如古村落遗址、古城遗址等。
3. 实践教学人员:由考古专家、田野考古教师和研究生组成教学团队,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指导。
4. 实践教学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研究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实践活动的开展。
1. 现场教学:专家现场讲解考古发掘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
通过现场演示,使学生了解考古发掘的全过程。
2. 实地发掘:学生分组进行考古发掘,从探方布方、层位划分、遗迹采集、遗物清理等环节进行实践。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3. 遗物鉴定:学生参与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遗物鉴定工作,了解不同类型的遗物特征和年代。
教师点评,提高学生鉴定能力。
4. 考古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发掘成果,撰写考古发掘报告。
田野考古实习报告
田野考古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田野考古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田野考古实习,亲身体验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此次实习地点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商代王城遗址,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遗址的发掘、整理和分析等工作,对于我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实习内容1.遗址发掘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商代王城遗址的发掘工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使用考古工具,如铲子、刷子等,对遗址进行细致的挖掘。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土层的保护,避免对遗址造成破坏。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记录发掘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土层厚度、遗迹尺寸等。
2.遗迹整理在发掘结束后,我们对发掘出的遗迹进行了整理。
这包括对遗迹的测量、绘图和拍照等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遗迹的结构和特点,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基础。
3.文物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发掘出的文物进行了分析。
我们学会了如何对文物进行分类、登记和描述,并对其来源、年代和性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对于商代的文化特点和时期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学术讨论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与了遗址的学术讨论。
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发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就遗址的性质、年代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些讨论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学术素养。
三、实习感悟通过这次田野考古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和乐趣。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才能在繁琐的工作中找到线索,揭示历史。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此外,实习使我对于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在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激发了我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四、总结总之,这次田野考古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田野发掘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田野发掘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田野发掘是考古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手段之一,是对古代遗址进行系统与科学的调查、发掘,以获取并分析有关人类过去生活和文化传承的物质文化遗存。
它不仅是考古学新发现、新认识和新理论的基础,也是古代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田野发掘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为了解人类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
通过挖掘出来的遗址、建筑、墓葬、工具、器皿、残骸等物品及其分布、形态、用途等特征,可以了解到人类过去的生产、生活、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从而重建人类历史文化的图景。
其次,田野发掘为建构考古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基础。
通过对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探讨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态、演变和发展规律,也可以探讨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演化情况,并建构相应的考古学理论。
再次,田野发掘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田野发掘的遗址保护与修复,可以保护和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多样性,以及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最后,田野发掘的成果为各种学科研究提供了资料和范例。
田野发掘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为各种学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
料和范例,也为人类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田野发掘在考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它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在今后的考古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强化田野发掘的意识和重要性,注重田野发掘方法的创新和探索,以更好地挖掘和发掘人类文明的宝藏,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应用现代科技进行田野考古的路径分析
应用现代科技进行田野考古的路径分析田野考古是发现珍贵古物以及遗迹遗址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传统原始时代的文化遗迹的分布范围以及建筑传统等为历史进程研究、自然环境调研、文化管理网状结构的建立等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和文物内容。
从考古学已经成功从仅仅以年编为基础的物质文化研究过渡到了以全面研究历史文物为基础的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入手,需要提高在考古過程中使用现代科技的频率。
标签:应用现代科技;田野考古;路径分析引言田野考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发生着变化,从将探究底层中心和不同结构层次的传统地质学转变为埋藏关系的堆积理论以及行为考古学研究,同时意味着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搜集大量文物资料以及数据信息等来提高考古工作的概括程度,而传统的考古方法因为大多依赖人力采集,从主观性角度上来说难免产生工作误差同时效率低下,将现代科技与田野考古路径进行充分容易成为了热点问题。
本文围绕应用科技进行窕冶考古路径而展开。
一、应用无勘探技术,降低对考古遗址的损伤程度传统的考古勘探方式主要是借助探铲来完成钻探工作,进而确定古遗址等的具体位置,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因为考古遗址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往往对钻探的使用力度和使用范围缺少适当的把握和调节,导致在不同程度上对古遗址和遗迹等造成损伤,破坏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将物勘探技术充分应用在遗迹的勘探工作至上,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环节中对文物保护的完整度。
例如探地雷达,通常来说存在剖面法和宽角法两种主要使用方式。
剖面法与地震过程中使用的勘探中共偏移采集方式存在一定相似度,即首先将天线进行发射,在接收天线的过程中保证两种物理形式按照规定的测量步距沿着原定的测量剖面以顺时针方向进行移动并在该过程中完成相应古址遗迹数据的采集工作。
而针对宽角法来说,则可以将发射天线或者是接收天线固定在一个特定位置,另一天线沿着侧线并保证特定等距方式进行顺时针移动,同样在转动过程中采集数据。
无论是哪一种勘探模式,都需要保证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之间的间距相等和旋转方向相同。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技术
重要发现
在叶家山墓地,我们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墓室结构和殉葬品。其中一座 墓葬的墓室结构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青铜器。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 精美的玉器和漆器,这些器物上的纹饰和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学术价值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西周时期历史文化的了解,也为考古学、 历史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对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及工艺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此外,叶家 山墓地的发现还为研究西周时期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线 索。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 中的文物保护技术
目录
01 一、田野考古发掘中 的文物保护技术
02
二、实验室文物保护 技术
三、数字化与虚拟现
03 实技术在文物保护中 的应用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是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 重要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文物保护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保护和保存这些珍贵的 文化遗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代历史背景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国林立,为各类考古遗址的分布提供了 背景。在文化方面,西周时期出现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习俗和观念,如 “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等。
叶家山墓地发掘概况
叶家山墓地发掘工作始于2018年,历时三年完成。共发掘墓葬50余座,均为 土坑墓。葬制方面,叶家山墓地均为单人葬,且无明显的等级差别。葬俗方面, 出土的遗物显示,该地区盛行屈肢葬,同时随葬品中以陶器为主,青铜器次之, 也有少量的玉器和漆器。
文物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还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加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为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田野考古实习观察报告
一、前言田野考古实习是考古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发掘和整理,使学生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本次实习于2022年6月18日至7月15日在我国某考古遗址进行,实习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田野考古的魅力,现将实习观察报告如下。
二、实习背景该考古遗址位于我国某省份,是一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址。
遗址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
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对遗址进行了实地踏查、勘探、发掘和整理工作。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踏查实习第一天,我们进行了实地踏查。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仔细观察了遗址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状况等,并对遗址范围内的文化层进行了初步划分。
通过实地踏查,我们对遗址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有了初步了解。
2. 勘探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勘探工作。
勘探主要采用探铲、洛阳铲等方法,对遗址范围内的文化层进行探查。
勘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个文化层,包括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3. 发掘根据勘探结果,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区域进行发掘。
发掘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考古发掘规范进行操作,对发掘区域进行分区、分层、编号,并做好记录工作。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遗物,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
4. 整理发掘结束后,我们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了整理。
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清洗、修复、分类、登记等。
在整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考古发掘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实习观察与体会1. 考古发掘的严谨性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考古发掘的严谨性。
从勘探、发掘到整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这种严谨性体现了考古学的科学精神。
2. 考古发掘的团队合作考古发掘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发掘任务。
《田野考古方法与实践》习题与答案
《田野考古方法与实践》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发掘、整理与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发掘和记录,系统地揭示史前及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遗存,以恢复和重构古代社会历史。
2. 地层学:在考古学中,地层学是指根据遗址内堆积物的地层层序,研究遗存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以及遗址形成过程的学科。
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可以确定遗物遗迹的时代顺序。
3. 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步骤,通常包括地面踏查、地形地貌观察、采集标本、绘制地图等手段,旨在初步了解一个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及其大致年代序列。
4. C14测年法:C14测年法(碳-14测年法)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碳-14含量随时间衰减的规律来测定生物体死亡年代的科学方法,在考古学中广泛应用于对有机物质遗存的绝对年代测定。
5. 聚落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居住地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态、功能分区及其演变过程的考古学分支,通过分析聚落遗址,探讨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结构、文化发展水平等问题。
二、填空题1. 考古学家在田野工作中,首先进行的是______,然后才是选择典型地点进行______。
答案:考古调查;考古发掘2. 在田野考古中,对于出土文物需按照______原则进行记录、清理、包装和提取。
答案:最小干预3. 田野考古中的“三区”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发掘区;探方区;保护区4. 根据遗物所在______的位置和变化,可判断遗物的相对年代,这是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层5. 考古测绘是田野考古的重要环节,包括遗址的______测绘和______测绘两大部分。
答案:平面;剖面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田野考古的方法?A. 遗址调查B. 地层学研究C. 建筑遗址复原D. 文献资料查阅答案:D. 文献资料查阅2.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若发现存在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以下哪项推断最合理?A. 上层遗存早于下层遗存B. 下层遗存晚于上层遗存C. 同时代遗存D. 上层遗存晚于或同时代于下层遗存答案:D. 上层遗存晚于或同时代于下层遗存3. 用于测定距今约5万年至400年前有机物质遗存年代的方法是:A. 热释光测年法B. C14测年法C. 树轮年代学D. 地磁极性年代法答案:B. C14测年法4. 在考古发掘现场,负责记录发掘过程、测量遗物位置、绘制图纸等工作的是:A. 考古领队B. 考古绘图员C. 助理研究员D. 普通发掘队员答案:B. 考古绘图员5. 对于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以下哪一项信息无法通过田野考古直接获取?A. 聚落的规模B. 聚落的功能分区C. 当时居民的生活习俗D. 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答案:C. 当时居民的生活习俗四、多项选择题1. 田野考古方法与实践过程中,可能涉及以下哪些环节?A. 考古调查B. 地层学研究C. 遗址发掘D. 文物修复E. 数据整理与分析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田野考古中的重要测绘手段?A. 平面测绘B. 剖面测绘C. 立体摄影测量D. GPS定位E. 地形图制作答案:ABCDE3. 在田野考古中,通过地层学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A. 遗存的相对年代B. 遗址形成过程C. 古代环境变迁D. 遗址的功能分区E. 遗物之间的关联性答案:ABCE4. 下列哪些属于田野考古发掘中的记录内容?A. 遗址平面布局B. 地层关系和遗物位置C. 遗物的质地、尺寸及形态D. 发掘者个人感想E. 当日天气状况答案:ABCE5. 关于C14测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适用于测定距今5万年至400年前有机物质遗存的年代B. 测定结果为绝对年代C. 核心原理基于碳-14的放射性衰变规律D. 对无机质或非生物来源的遗存无效E. 结果受样品保存状态和环境因素影响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田野考古工作的首要步骤是直接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范文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范文第一篇: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范文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及其作用简言之,田野考古调查就是运用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野调查方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下发现更多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和研究。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是指对古代遗存的地面勘察,其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古代遗存,特别是那些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掩埋于地下的遗址。
其作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1、考古调查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我们在发掘一个遗址之前一般先要对这个遗址的年代、性质及堆积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掘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
同样,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亦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是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2、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考古调查不仅仅是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有些情况下既使不发掘,只要调查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也同样能够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讨论一个地区内的遗址密度所反映的诸如人类共同体的规模,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情况的变化,及某种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时,考古调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相比较,其优点是工作周期短,工作面积大,耗费资金少,其不足之处则是在获取资料方面,远不如发掘所获那样丰富和系统,因此由其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也有局限,诸如遗址的文化性质、形成过程及系统编年等问题的解决都还有赖于正式的田野发掘。
所以考古调查和发掘是田野考古中互为补充的两种研究手段。
二、考古调查的对象和分类1、考古调查的对象考古调查的对象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A 遗址指古代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并以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各种活动形成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居住址、城址、矿冶址、陶窑址、古战场、古道路、庙宇、石窟寺及墓葬等等。
考古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从事考古工作数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挑战与收获,对考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我对自己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
二、工作回顾1. 培训与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积极参加各类考古培训和学习,如考古学基础、田野考古技术、文物修复等。
通过不断学习,我掌握了考古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田野考古实践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如故宫考古发掘、甲午沉舰系列考古等。
在故宫考古发掘中,我参与了毓庆宫区域、慈宁宫花园前庭等区域的考古工作,对明代宫殿建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甲午沉舰系列考古中,我参与了山东威海清北洋水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对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文物发掘与保护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我积极参与文物的发掘与保护。
如甲午沉舰系列考古中,我参与发掘了定远舰、靖远舰、来远舰等遗址,对舰体构件、个人生活类物品、武器弹药等文物进行了整理和保护。
4. 学术研究在参与考古项目的同时,我还关注学术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我对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工作体会1. 严谨细致是考古工作的基石考古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负责。
在田野考古中,我们要对每一个遗址、每一件文物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以确保考古成果的准确性。
2.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关键考古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3. 持续学习是提高自己的途径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同时,我们要关注考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考古事业贡献力量。
四、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考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考古学应用技术实践
一、课程名称:田野考古学应用技术实践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三、使用对象:考古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40课时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王振、习通源
七、课程简介:
考古技术课的内容包括考古摄影、考古测量和考古绘图三大部分,主要讲授在考古工作中常用的摄影、测量和绘图等技术手段。
通过课程讲解与实践,力图使学生了解考古摄影、考古测量和考古绘图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照相机、摄像机、罗盘仪、大平板仪、全站仪等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具备独立进行考古摄影和测绘遗迹与遗物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田野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过程中常用的摄影、测量及绘图的原理与方法,为田野考古综合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1课时)
一、考古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考古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考古技术对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四、考古技术课程的设置目的
第一章考古摄影
第一节摄影基础知识(2课时)
一、摄影的诞生与发展
1.摄影的诞生与成像原理
2.照相机的发展
二、数码摄影基础知识
1.数码相机与光学相机的区别
2.数码相机的基本构造
3.数码摄影相关知识
4.数码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三、摄影用光
1.室外自然光
2.室内自然光
3.人工光
四、摄影的取景与构图
1.画面要素
2.取景与构图
教学形式:讲授
第二节田野考古摄影(3课时)
一、田野考古拍摄内容
1.考古调查拍摄内容
2.考古发掘拍摄内容
二、田野考古摄影方法
1.拍摄前准备
2.田野考古摄影基本方法
1)光线的运用
2)画面的处理
3)构图与布局
4)低空摄影技术
5)图像存储
6)注意事项
教学形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第三节室内文物摄影(4课时)
一、背景的选择
1.背景的选择
2.背景的铺设
二、器物的摆放
1.依据器形特征
2.依据使用习惯
3.依据组合
4.注意纹饰
三、角度的确定
1.选择典型面
2.拍摄角度
四、灯光的运用
1.灯光的种类
2.光线类型及其作用
3.灯光运用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五、文物的分类表现
教学形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第四节考古摄影新动态(2课时)
一、低空摄影
二、红外线摄影
三、完全正交摄影
四、三维扫描
教学形式:讲授
本章重点与难点:
1.田野考古摄影的拍摄内容。
2.田野考古摄影的基本方法
3.室内文物摄影的拍摄方法。
建议阅读论著:
1.冯恩学主编:《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2.冯林:《文物摄影的认识与实践》,《河北省考古文集(三)》,科学出版社,2007年。
3.梁丹:《浅谈田野调查之摄影》,《南方论刊》2010年2期。
4.冀介良:《谈文物考古摄影中彩色反转片的偏色因素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华夏考古》1999年2期。
5.韩祥:《关于文物摄影中的几个问题》,《东南文化》1996年3期。
6.王蔚波:《试论文物摄影的表现方法》,《华夏考古》2004年2期。
7.姚乐音、杨林:《中国航空摄影考古的新进展》,《南方文物》2011年2期。
8.杨林:《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3期。
第二章田野考古测绘
第一节田野考古测绘基础知识(3课时)
一、地图学基础知识
1.空间数据的坐标系
2.我国大地坐标系
3.地图投影
4.识图基础知识
二、田野考古基本测绘方法
1.传统测量方式
2.全站仪测量
3.GPS测量
4.RTK测量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第二节考古地形图测绘(4课时)
一、全实测地形图测绘
1.测站设置
2.碎部点数据采集
二、已有地形图测绘
1.选用适当比例的地图
2.图上已知点与现实已知点的数据校准
3.测量遗址特征点或遗迹特征点
4.去除或加绘地物,绘制遗址、遗迹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第三节遗迹与探方图测绘(4课时)
一、遗迹图、探方图的基本要求
二、遗迹图
1.平面图
2.剖面图
3.遗迹图常见错误分析
三、探方图
1.分层平面图
2.探方总平面图
3.探方四壁剖面图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重点与难点:
1.方向的表示方法。
2.如何用罗盘仪测量方向。
3.如何测量水平或拉一条水平基线。
4.如何绘制遗址平面图。
5.如何绘制考古地形图。
建议阅读论著:
1.王树林:《考古测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2.冯恩学主编:《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3.国家文物局编:《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文物出版社,2009年4月。
4.刘建国:《考古测绘、遥感与GI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王运辅:《全站仪在考古田野测绘中的应用》,《中国文物报》2007年10月12日。
6.尚杰、姚金隆:《考古测量的误区——磁偏角》,《江汉考古》2010年2期。
7.王昭:《考古测量的新方法——RTK、GPS、全站仪等测量新工具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东北史地》2009年5期。
8.方启:《也谈全站仪在考古中的应用》,《北方文物》2011年1期。
第三章室内文物绘图
第一节投影(3课时)
一、投影制图的目的和任务
二、投影的基本概念
1.投影的形成
2.投影方法的分类
3.投影方法的比较
4.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5.正投影作图
三、考古绘图对投影制的选用
1.采用第一象限角投影制
2.采用第三象限角投影制
教学方式:讲授
第二节文物绘图的主要方法(4课时)
一、直角坐标法
二、轴对称法
1.确定轴线
2.选点测量
3.凭值绘图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第三节各类器物的绘制方法(4课时)
一、石器
1.打制石器
2.磨制石器
二、陶器
1.圆形陶器
2.三足陶器
3.残器片
4.模型明器
三、铜器
1.视图
2.比例
3.轮廓
4.剖面
5.纹饰
四、铁器
五、漆器
六、其他
1.骨器
2.玉器
3.蚌器
4.棉、毛、麻及丝织品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第四节器物的剖面及剖视图(2课时)
一、全剖面
二、半剖面
三、旋转剖面
四、局部剖面
五、隐线剖面
六、附加剖面
七、详细剖面
八、鬲的剖视图
九、鼎的剖视图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重点与难点:
1.普通器物图的绘制方法
2.三足器的绘制方法
3.器物残片的绘制方法
4.器物纹饰的画法
建议阅读论著:
1.马洪藻:《考古器物绘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2.马洪藻:《田野考古绘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冯恩学主编:《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4.国家文物局编:《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文物出版社,2009年4月。
5.徐承泰:《关于田野考古绘图的一点思考》,《华夏考古》2006年4期。
6.张蕾、刘建国:《数字影像纠正与考古绘图》,《考古》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