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铜的分析方法精编WORD版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复习 碱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复习 碱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高考化学复习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碱金属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其中有关过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解题时,要在理清题中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反应合并、守恒法。

对于信息类试题,如NaH、超氧化物等,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化合价的分析。

经典题: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B ).A.干冰灭火剂B.黄砂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方法:根据性质分析获解。

捷径:分析性质,因钠可与干冰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产生的CO2发生反应,与泡沫灭火剂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行。

而钠与黄砂不能发生反应,故可用黄砂扑灭金属钠着火。

综合后得答案为B。

总结:将课本中镁与CO2的反应迁移到钠,是解答出此题的重要之点。

例题2 :(1994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 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 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方法:通过假想类比分析(不必计算)。

捷径: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 无水碳酸钠,析出晶体(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1062861.062.86由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使原溶液中水量减小,减少溶剂又有晶体析出,导致析出晶体大于2.86 g,所以选D。

总结:根据考试说明,对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对结晶出来晶体的质量的范围作估计,或者对溶液质量变化或者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或判断。

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复习范围。

例题3 :(1996年全国高考)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方法:从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粗铜碱性精炼热力学分析

粗铜碱性精炼热力学分析

粗铜碱性精炼热力学分析曹忠华;陈雯;徐建兵;李枫;黄超【摘要】结合现在国内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杂质粗铜,特别是其中的砷、锑、铋、铅等杂质,在传统火法精炼的工艺条件下不能得到有效的脱除。

这些杂质超标会对电解产生影响,使阳极铜达不到生产的要求(99.0%~99.8%)。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采用HSC热力学软件对分别加Na2CO3、CaO与炉渣反应的过程进行标准情况的热力学分析,再结合实际体系下的情况计算。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绘出不同温度下各反应体系中的趋势图,从而确定反应的热力学条件。

初步确定各种杂质氧化物与相对应脱杂剂的化学反应强度以及化学反应的优先顺序,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粗铜火法精炼过程规律的认识,了解Na2CO3、CaO两种碱性脱杂剂的作用。

进而进一步确定新工艺中加入以上两种脱杂剂的可行性。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high impurities in the crude copper, especially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lead and other impurities, which cannot be effectively removed under the traditional fire refining process conditions. These impurities may affect the electrolysis, so that the cathode copper cannot reach the requirements of production (99.0% ~ 99.8%).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first uses the HSC software for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standard conditions of slag reaction process respectively with Na2CO3, CaO, and then calculat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Gibbs free energy, it plots the trend diagram of each reaction system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determines the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of the reaction. It preliminarily determines the intensity and priority of thechemical reaction of various oxide impurities and miscellaneous remover, deepens understanding of crude copper fire refining process rule, and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alkaline complex remover (Na2CO3, CaO), so as to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adding the above two kinds of miscellaneous remover in the new process.【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6(035)014【总页数】3页(P214-216)【关键词】火法精炼;热力学计算;脱杂剂;粗铜【作者】曹忠华;陈雯;徐建兵;李枫;黄超【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1+1转炉产出的粗铜,铜的含量一般为98.5%~99.5%,其它的杂质一般为硫、氧、铁、砷、锑、锌、锡、铅、铋、镍、钴等[1]。

试验报告 粗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干湿法

试验报告 粗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干湿法

粗铜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火试金重量法—干湿法试验报告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02月粗铜化学分析方法金量和银量的测定火试金干湿重量法一、试验方法1、方法提要试样用硫酸溶解,过滤除铜后得到的金银沉淀物经灰化、配料、熔融获得适量的铅扣。

将铅扣灰吹得金、银合粒,用硝酸分金,用重量法测定金量,合粒重量减金量和杂质量得到银量。

2、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二级水。

2.1 碳酸钠(工业纯),粉状。

2.2 氧化铅(工业纯),粉状(Au<0.05g/t;Ag<0.5g/t)。

2.3 硼砂(工业纯),粉状。

2.4 二氧化硅(工业纯),粉状。

2.5 淀粉(工业纯)。

2.6 氯化钠(工业纯),粉状。

2.7 纯金,99.99%。

2.8 纯银,99.99%。

2.9 硝酸(ρ=1.42g/ml)优级纯。

2.10 硝酸(1+7)。

2.11 硝酸(1+1)。

2.12盐酸(ρ=1.19 g/mL)。

2.13盐酸(1+1)。

2.14混合酸:盐酸+硝酸=3+1。

2.15 硫酸(ρ=1.84g/ml)优级纯2.16 冰乙酸(1+3)。

2.17 乙酸(1+3)。

2.18 氯化钠溶液(10g/L)。

2.19 铜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金属铜(w Cu≥99.99%)于250mL烧杯中,加入40 mL硝酸(2.11),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

移入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 mL含1 m g 铜。

2.20 铅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金属铅(w Pb≥99.99%)于250mL烧杯中,加入40 mL硝酸(2.11),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

移入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 mL含1 m g 铅。

2.21 铋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金属铋(w Bi≥99.99%)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 mL硝酸(2.11),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

铜的分析方法1汇总

铜的分析方法1汇总
二甲酚橙,以硝酸铅标液0.005M滴定至橙红色,加2g氟化铵,摇匀,放置
0.005M滴定至橙红色为终点,计数。
计算
滴定消耗硝酸铅的ml数
硝酸铅标液对锡的滴定度(g/ml)
KI(10%)25ml,搅匀,放置约半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碘
1%)5ml,继续滴定至蓝色将近消失,再加
10%)10ml,摇匀,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
计算
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液的ml数
每ml硫代硫酸钠标液相当于Cu的克数
Pb的测定
试剂:
1:3
(0.05N)称重铬酸钾基准试剂2.4518g,溶解稀释至
0.005M 1.6562g于先加有1ml浓硝酸的500ml水中,移入
容量瓶,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方法:
0.4g于100ml两用瓶中,加盐酸(1:1 )15ml,5-10ml过氧化氢,
25ml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7mlEDTA,20ml水,加热煮沸1min,
15ml硫脲,充分摇匀(此时溶液透明),加25ml六次甲基四铵,
每ml硫代硫酸钠标液相当于Cu的克数
试剂:
1:3
(0.05N)称重铬酸钾基准试剂2.4518g,溶解稀释至
,摇匀。
15%
10%
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0.2% 称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0.2g溶于0.2%
100ml中,储存棕色瓶中。
+磷+水=150:150:700
稀释至

10%
方法:
0.5g于100ml的两用瓶中,加硝盐混酸40ml,温热溶解,加H
O2 2ml,
3-5ml,冷却,加钒酸铵溶液20ml,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碱铜溶液分析、光镍溶液分析步骤,硫酸镀锡溶液

碱铜溶液分析、光镍溶液分析步骤,硫酸镀锡溶液

碱铜溶液分析一、氰化铜的测定1、吸取渡液1ml于250ml锥形瓶中。

2、加水100ml,加(NH4)2S2O8约2g,充分摇匀,加热至沸。

3、冷却,加PH=10缓冲液10ml至溶液呈蓝色。

4、加PAN指示剂3滴,用标准0.1 mol/L EDTA溶液滴定至黄绿色为终点。

记V.CuCN=C×V×89.628Cu =C×V×63.546V:消耗EDTA标准液的体积;C:EDTA标准液的摩尔浓度。

二、游离氰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测定1 、吸取镀液5ml于250ml锥形瓶中,2 、加纯水50ml,加10% Kl溶液10ml..3 、用0.1 mol/L标准AgNO3溶液滴定至开始出现浑浊为终点。

记V.4 、在测定NaCN的溶液中加入10%BaCl2溶液10ml。

5 、加温至30—50o C,加酚酞指示剂3滴。

6 、用0.1 mol/L HCl溶液滴定至红色刚消失为终点。

记V2NaOH=40×C1×V/5NaCN(free)= 98×C2×V2/5C1:盐酸标准液的摩尔浓度,V: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C2:硝酸银标准液的摩尔浓度V2:消耗硝酸银标准液的体积。

二、碳酸钠的测定:1) 、吸取镀液5ml于300ml烧杯中。

2)、加水100ml,煮沸。

3)、加20%氯化钡溶液20ml,不断搅拌,缓慢加入,放置20min。

4)、过滤,用热水洗涤,用硝酸银溶液检查,不含氯离子为止。

5)、将沉淀和滤纸移入原烧杯中,弃去滤液。

6)、加水50ml,加0.1甲基橙指示剂3滴,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

7)、煮沸2min,充分搅拌。

若转黄色。

8)、继续用0.1mol /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不消失。

Na2CO3(g/l)=53×C×V/ 5C:HCl标准液的摩尔浓度V:耗用盐酸标准液的体积。

光镍溶液分析步骤一、硫酸镍1、取镀液1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0ml。

铜的分析方法1汇总

铜的分析方法1汇总

铜的分析方法黄铜一、铜的测定(碘量法)原理:(pH=3-5)2Cu2++4I- =2 Cu I+I22S2O32-+ I2= S4O62-+2I-1.试剂:盐酸浓过氧化氢 30%氨水 1:1氟化氢铵固体(为缓冲剂,pH=3.4-4.0之间,络合共存的Fe3+避免干扰)碘化钾 10%淀粉溶液: 1% 0.5g少量水调成浆状,倾入50mL沸水中。

硫氰酸铵: 10%(将碘化亚铜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硫氰酸亚铜,释放吸附的碘)硫代硫酸钠标液:称硫代硫酸钠25g 溶于1L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加0.1g碳酸钠,搅匀,放置一夜后使用。

2.方法:称试样0.5g于500ml的锥形瓶中,加HCL 5ml及H2O23-5ml,加热溶解后煮沸,多余的过氧化氢分解,冷却,加氨水至出现沉淀,加氟化铵3g,加水100ml,搅匀,加入KI(10%)25ml,搅匀,放置约半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碘的棕色退至淡黄色,加入淀粉溶液(1%)5ml,继续滴定至蓝色将近消失,再加硫氰酸铵(10%)10ml,摇匀,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

3.计算Cu=T*V/G*100V=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液的ml数T=每ml硫代硫酸钠标液相当于Cu的克数二、Pb的测定1. 试剂:HNO31: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05N)称重铬酸钾基准试剂 2.4518g,溶解稀释至1000ml,摇匀。

乙酸铵溶液: 15%硝酸锶溶液: 10%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0.2% 称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0.2g溶于0.2%的碳酸钠溶液100ml中,储存棕色瓶中。

硫磷混酸:硫+磷+水=150:150:700硫酸亚铁铵标液(0.02N):称硫酸亚铁铵7.9g溶于(5+95)的硫酸1000ml的瓶中。

2. 方法称试样1g于3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HNO3(1:3)16ml,温热溶解,如试样溶解慢,为放置酸过多蒸发,随时补充适量水,试样溶解后趁热加入硝酸锶4ml,乙酸铵溶液25ml,及0.05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ml,煮沸1min,冷却,加水50ml,及硫磷混酸20ml,立即用0.02N硫酸亚铁铵标液滴至淡黄绿色,加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2d,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亮黄绿色为终点。

铜的分析

铜的分析

一、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吸光光度法方法原理试样用盐酸分解,在PH值为8.4~9.8的氨性介质中,以柠檬酸铵为络合剂,铜与双环己酮草酰二腙(简称BCO)生成蓝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610 nm处测量吸光度。

本法适用于铜、铅、锌矿石中0.002% ~ 5%铜的测定。

试剂配制1、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9.3~9.4):称取40g氯化铵,加入40mL氨水,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2、双环己酮草酰二腙(BCO,C14H22N4O2)溶液(2g/L):称取2g BCO溶解于500mL乙醇及500mL热水中,温热溶解,必要时过滤。

3、铜标准储存溶液(1mg/ml):称取1.0000g金属铜(99.99%)于250mL烧杯中,加20 mL硝酸(1+1),加热溶解后,加10mL硫酸(1+1),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冷却后加水溶解盐类,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以水定容。

此溶液含铜 1 mg/mL。

4、铜标准溶液A:移取50.00 mL铜标准储存溶液于500 mL容量瓶中,以水定容。

此溶液含铜100 µg/mL。

5、铜标准溶液B:移取50.00 mL铜标准溶液A于250 mL容量瓶中,以水定容。

此溶液含铜20 µg/mL。

分析步骤称取0.2000 g(0.1000 g ~ 1.0000 g )试样于250 mL 烧杯中,加入15 mL 盐酸,(盖上表皿,)置于电热板上加热5~10分钟,使硫化氢逸出,然后加入5 mL硝酸,继续加热至湿盐状,至试样全部溶解,取下稍冷后加入2 mL 硫酸(1+1),并用水冲洗杯壁,洗去表皿,加热蒸发至白烟冒尽,趁热加入5 mL盐酸(1+1),20 mL水,煮沸使盐类溶解,冷却后移入50 mL 容量瓶中,以水定容,干过滤。

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根据试样含铜量,移取5.00 mL(5.00 ~ 20.00 mL)滤液于50.00 mL 容量瓶中,加入5 mL 100g/L柠檬酸铵溶液,相应加入2.0 mL(0.5 ~ 2.0 mL)氨水(1+1),加10 mL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5 mL 2g/L BCO溶液,以水定容。

碱式硫酸铜超微粒子的制备和纯度分析

碱式硫酸铜超微粒子的制备和纯度分析

注意事项: 1、蒸氨时,需要控制保持沸腾,
以确保得到纳米粒的碱式硫酸铜。
2、测定铜样时,称取的铜样量不
宜过高,否则会影响终点观察。
定容50ml容量瓶。
10 ml铜试液 +45.00ml0.020 mol/LEDTA二钠盐 + 5ml20%六亚甲基四胺 +25mlH2O + 2d XO 浅蓝色
Pb(NO3)2标液滴定
蓝紫色
数据处理:
( C V CV) M ( Cu ) 100 Cu% 1 G 1000 10
Y Y Pb Pb
实验步骤:
1、碱式硫酸铜的制备: 烧杯
8gCuO 75ml氨-铵混合液 室温下 不断搅拌下
溶解的试样
滤去杂质
滤液
聚乙烯吡咯烷酮
转入圆底烧瓶 于磁力搅拌器上 过滤、水洗去杂质 乙醇洗涤两遍
沸腾回流蒸氨 至pH=7.5~8.0 60℃干燥
结束蒸馏
碱式硫酸铜
2、碱式硫酸铜纯度测定: 0.3g铜试样
10ml 1:3HNO3 溶解
碱式硫铜超微粒子 的制备及纯度分析
实验原理:
1、碱式硫酸铜的制备
CuO + NH3· H2O (NH4)2SO4
回流 pH=7.5~8.0 △ 2、碱式硫酸铜纯度分析
PVP
Cu(OH)2CuSO4
按照I型实验中配位滴定法测 定铜的方法测定铜的含量。
试剂配制:
氨-铵混合液 (5mol/L氨-2.5mol/L硫酸铵混合液): H2O 25g(NH4)2SO4 + 52mlH2O + 28mlNH3·

碱面铜实验报告(3篇)

碱面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碱面铜在加热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2. 了解碱面铜的制备方法。

3. 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验原理碱面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OH)2。

在加热过程中,碱面铜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uO)和水(H2O)。

实验中,通过观察碱面铜加热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可以了解其分解过程。

反应方程式如下:Cu(OH)2 → CuO + H2O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碱面铜、酒精灯、镊子、试管、试管夹、滤纸、滴管、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溶液、盐酸溶液。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研钵、烧杯、玻璃棒、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试管架、酒精灯、石棉网、烘箱。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碱面铜放入研钵中,用研棒研磨成粉末状,备用。

2. 取一小部分碱面铜粉末放入试管中,用滴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3.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碱面铜的颜色变化。

加热过程中,试管口应略微倾斜,避免水分过多蒸发。

4. 当碱面铜粉末开始变黑时,停止加热,用滤纸擦拭试管内壁,观察颜色变化。

5. 将试管中的黑色物质转移到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沉淀。

6. 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黑色物质为氧化铜。

否则,为其他物质。

7.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滴入黑色物质中,观察是否产生蓝色沉淀。

8. 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黑色物质为氧化铜。

否则,为其他物质。

9. 将黑色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10. 若黑色物质溶解,说明其中含有铜离子。

否则,为其他物质。

11. 将黑色物质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烘干后称重,计算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加热过程中,碱面铜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最后变为黑色。

这表明碱面铜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黑色物质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铜离子。

3. 加入硫酸铜溶液后,黑色物质产生蓝色沉淀,进一步证实了其中含有氧化铜。

铜化验化验操作规程简约版

铜化验化验操作规程简约版

铜 精 矿 分 析一、水分的测定方法提要: 方法基于100-105℃温度下,将水份蒸发掉,根据失重计算水份含量。

分析步骤: 于已知重量的瓷放盘中加入1000g 左右样品,放入烘箱中控制温度100-105℃烘干约3小时取出称至恒重,根据失重计算其水份的百分含量。

计算: H 2O (%)=mm m 21-×100 式中:m 1——瓷方盘和样品重量(g )m 2——烘干后瓷方盘和样品重量(g )m ——样品重量(g )二、碘氟容量法测定铜(方法一)方法提要:在PH3.5—4的弱酸性溶液中,铜离子与碘离子作用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并析出等量的碘,后者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如下:2Cu 2++4I -=Cu 2I 2+I 2Cu 2I 2+2KSCN= Cu 2(SCN)2↓+2KI2Na 2S 2O 3+I 2=Na 2S 4O 6+2NaI铁(Ⅲ)可使碘离子氧化至元素碘严重干扰测定,但可用氟化氢铵掩蔽消除,并可使溶液的PH 值保持在适宜滴定的范围之内。

砷和锑则在硫酸冒烟时加入氢溴酸挥发除去。

多量的铝和铋因形成深黄色碘化物沉淀,影响终点判断,所以要适当的提早加入淀粉指示剂。

因锰(Ⅳ)析出碘干扰铜的测定,在矿石中含锰较高(0.5%左右)时可在滴定溶液中使锰以锰(Ⅱ)存在,消除其干扰。

亚硝酸盐和一氧化氮干扰铜的测定,在酸性溶液中亚硝酸根离子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 4H ++2NO 2-+2I -=2NO+I 2+2H 2O生成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又被氧化成二氧化氮,再与碘化钾作用,如此周而复始,使终点不稳定。

所以在蒸干时应除尽硝酸,以消除硝酸根的影响。

试剂: 盐酸 硝酸 硫酸1+1 硝—硫混酸(8+2) 氢溴酸 高氯酸 含量不低于70% 氨水 氟化氢铵 碘化钾 硫氰酸钾淀粉溶液(0.5%)取2.0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200ml 沸水,充分搅拌再加水至400ml 煮沸至透明放冷后使用。

铜的分析方法1汇总

铜的分析方法1汇总

铜的分析方法黄铜一、铜的测定(碘量法)原理:(pH=3-5)2Cu2++4I- =2 Cu I+I22S2O32-+ I2= S4O62-+2I-1.试剂:盐酸浓过氧化氢 30%氨水 1:1氟化氢铵固体(为缓冲剂,pH=3.4-4.0之间,络合共存的Fe3+避免干扰)碘化钾 10%淀粉溶液: 1% 0.5g少量水调成浆状,倾入50mL沸水中。

硫氰酸铵: 10%(将碘化亚铜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硫氰酸亚铜,释放吸附的碘)硫代硫酸钠标液:称硫代硫酸钠25g 溶于1L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加0.1g碳酸钠,搅匀,放置一夜后使用。

2.方法:称试样0.5g于500ml的锥形瓶中,加HCL 5ml及H2O23-5ml,加热溶解后煮沸,多余的过氧化氢分解,冷却,加氨水至出现沉淀,加氟化铵3g,加水100ml,搅匀,加入KI(10%)25ml,搅匀,放置约半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碘的棕色退至淡黄色,加入淀粉溶液(1%)5ml,继续滴定至蓝色将近消失,再加硫氰酸铵(10%)10ml,摇匀,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

3.计算Cu=T*V/G*100V=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液的ml数T=每ml硫代硫酸钠标液相当于Cu的克数二、Pb的测定1. 试剂:HNO31: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05N)称重铬酸钾基准试剂 2.4518g,溶解稀释至1000ml,摇匀。

乙酸铵溶液: 15%硝酸锶溶液: 10%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0.2% 称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0.2g溶于0.2%的碳酸钠溶液100ml中,储存棕色瓶中。

硫磷混酸:硫+磷+水=150:150:700硫酸亚铁铵标液(0.02N):称硫酸亚铁铵7.9g溶于(5+95)的硫酸1000ml的瓶中。

2. 方法称试样1g于3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HNO3(1:3)16ml,温热溶解,如试样溶解慢,为放置酸过多蒸发,随时补充适量水,试样溶解后趁热加入硝酸锶4ml,乙酸铵溶液25ml,及0.05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ml,煮沸1min,冷却,加水50ml,及硫磷混酸20ml,立即用0.02N硫酸亚铁铵标液滴至淡黄绿色,加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2d,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亮黄绿色为终点。

铜精矿分析——精选推荐

铜精矿分析——精选推荐

铜精矿分析⼀、铜精矿化学分析⽅法铜量的测GB/T388.4.1-2000碘量法1.范围本标准实⽤于铜精矿中通的测定。

测定范围:13.00%~50.00%。

2.⽅法提要(短碘量法)试样经酸分解后,⽤⼄酸铵溶液调节溶液的PH=3.0~4.0,⽤氟化氢铵掩蔽铁,加⼊碘化钾与⼆价铜作⽤,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剂,⽤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3.试剂3.1碘化钾3.2铜⽚(99.99%):将铜⽚放⼊微沸的冰⼄酸(1+3)中,微沸1min ,取出后⽤⽔和⽆⽔⼄醇分别冲洗两次以上,在100℃烘箱中烘4min,冷却,置于磨⼝瓶中备⽤。

3.3盐酸硝酸硫酸⾼氯酸溴3.4氟化氢铵:饱和溶液(储于塑料凭中)3.5硝硫混合酸:硝酸+硫酸为7+3。

3.6⼄酸铵溶液(30%):称取90g⼄酸铵,置于400ml烧杯中,加⼊150ml⽔和100ml 冰⼄酸,溶解后,⽤⽔稀释⾄300ml,混匀,此溶液PH=5。

3.7硫氰酸钾溶液:40%3.8淀粉溶液:0.5%3.9三氯化铁:10%3.1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5H2O)=0.04mol/L:称取100g硫代硫酸钠于1000ml 烧杯中,加⼊500ml⽆⽔碳酸钠(4g/L)溶液中,移⼊10L的棕⾊试剂瓶中。

⽤煮沸并冷却的蒸馏⽔稀释⾄约10L,静置两周使⽤。

3.11标定:称取三分0.0500g⾦属铜(99.99%),分别⾄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ml硝酸(1+1),盖上表⽫,低温溶解完全,加⼊1ml的三氯化铁溶液,混匀。

加热,蒸⾄近⼲,冷却。

⽤30ml⽔冲洗表⽫及烧杯,以下按分析⽅法操作标定。

按下式计算:T=m/v式中:T---------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的铜的质量;v---------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m--------⾦属铜的质量,g。

三次标定结果的极差值应不⼤于0.000005g/ml。

4.测定称取0.2000g试样于250ml的锥形瓶中,⽤少量的⽔润湿,加⼊10ml盐酸,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3~5min(若式样中硅含量较⾼时,需加⼊0.5g氟化氢铵),继续加热⽚刻,取下稍冷。

碱铜及其在家禽中的应用ppt实用资料

碱铜及其在家禽中的应用ppt实用资料
α碱铜及其在家禽中的应用
梁超博士 Micronutrients, Asia
1
目录
• 同质多晶现象与α 碱铜 • α 碱铜的作用机理 • α 碱铜对家禽的经济效益 • 铜元素:基本需求与最佳效益水平
2
化合物的同质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
构型异构
(葡萄糖 VS 果糖)
几何异构
晶型异构
(钻石VS石墨)
非对映异构
conformations; the structures of seven
60只鸡×6(添加抗生素,一种大环类+一种四环素类) Peyer’s patch/ 肠道淋巴组织(GALT)
polymorphs (shown)
The simple molecule ROY forms at least ten polymorph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nd molecular conformations; the structures of seven
虫药) ③ 对照+200ppm Cu (TBCC) ④ 空白对照+200ppm Cu (TBCC) ⑤ 每个处理: 200只鸡×6组
23
大白鸡饲养试验-效益分析
处理
体重(kg) 死亡率(%) FCR
对照
2.45
15.69
2.12
空白对照
2.55
14.13
2.10
对照+TBCC
2.61
12.99
2.01
4.3 小淋巴细胞 5. 单核细胞 6. 红细胞 7. 血小板
8. 浆细胞
9.核的残余
猪血
鸡血
猪血涂片 鸡血涂片
17
18
Peyer’s patch/ 肠道淋巴组织(GALT)

分析化学包括碱度、铜、铬锰

分析化学包括碱度、铜、铬锰

实验1 标准溶液的配置以及混合碱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管的准确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2.学习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3.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含量的原理。

4.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

二、实验原理:标定酸溶液和碱溶液所用的基准物质有多种,本实验中各介绍一种常用的。

用酸性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H O )以酚酞为指示剂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结构式为其中只有一个可电离的H +KHC 8H 4O 4 + NaOH = KNaC 8H 4O 4 + H 2O邻苯二甲酸氢钾用作为基准物的优点是:①易于获得纯品;②易于干燥,不吸湿;③摩尔质量大,可相对降低称量误差。

用无水Na 2CO 3为基准物标定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

由于Na 2CO 3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采用市售基准试剂级的Na 2CO 3时应预先于180℃下使之充分干燥,并保存于干燥器中,标定时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NaOH 标准溶液与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一般只需标定其中的一种,另一种则通过NaOH 溶液与HCl 溶液滴定的体积比算出。

标定NaOH 溶液还是标定HC1,要视采用何种标准溶液测定何种试样而定。

原则上,应标定测定时所用的标准溶液,标定时的条件与测定时的条件(例如指示剂和被测成分等)应尽可能一致。

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的含量,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双指示剂法”。

此法方便、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

在试液中先加酚酞,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退去。

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pH = 8~10,此时不仅NaOH 完全被中和,Na 2CO 3也被滴定成NaHCO 3,记下此时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V 1。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黄色,滴定至终点时呈橙色,此时NaHCO 3被滴定成H 2CO 3,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为V 2(注意HCl 溶液的总的耗用量为V 1+V 2)。

碱含量的测定及操作要点课件

碱含量的测定及操作要点课件
详细描述
在碱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操作问题包括取样不准确、试剂添加顺序 错误、反应温度控制不当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偏离真实值,影响数 据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问题
总结词
数据处理问题主要涉及数据记录、计算和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详细描述
在碱含量测定实验中,数据处理问题包括数据记录不准确、计算公式使用不当、 异常值处理不当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数据偏离真实值,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准确无误,避 免误差的传递。
03
碱含量测定中的数据处 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平均值与中位数计算
数据转换
对测定数据进行平均值或中位数的计 算,以评估数据的集中趋势。
根据需要将数据转换为合适的数学形 式,如对数转换或标准化处理,以改 善数据的分布特征。
异常值识别与处理
通过统计方法或图形识别异常值,并 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处理,如剔除或用 稳健统计量替代。
详细描述
碱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酸碱反应的化学性质,即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在实际测定中,可以采用滴定 法或比色法等方法。滴定法是通过加入酸标准溶液与样 品中的碱发生反应,消耗的酸标准溶液的量与样品中碱 的量成正比,通过计算可以求出样品中碱的含量。比色 法是根据碱与某些指示剂反应后颜色的变化来测定碱含 量,通过标准曲线法可以求出样品中碱的浓度或质量分 数。
06
总结与展望
碱含量测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现状概述
目前碱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滴定法 、电导法、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在准 确度和操作简便性方面各有优缺点。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分析化学和材料科学的进步,未 来碱含量测定将更加快速、准确和自 动化,新型检测手段如质谱法、X射 线衍射法等将在碱含量测定中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钢铁件无氰碱性镀铜的配方及工艺研究(doc 11)

钢铁件无氰碱性镀铜的配方及工艺研究(doc 11)

钢铁件无氰碱性镀铜的配方及工艺研究摘要:利用霍尔槽技术,对钢铁基件无氰碱性镀铜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条件下,最佳电镀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为:碱式碳酸铜(56-64g/L)、主络合剂G(236-248g/L)、辅助络合剂Z(29.2-30.0g/L)、PH=7.0-9.0、NaHCO3(12.8g/L),TB-4:TB-3:TB-Mu=1:1:2、表面活性剂A(1.0-3.0 mL/L)表面活性剂B(1.0-2.0 mL/L)、电流密度(0.01-1.02 A.dm-2),并采用空气搅拌的方式。

该配方工艺设计合理,配制简单,镀层性能良好,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钢铁基件;无氰电镀铜;络合剂;光亮剂;添加剂;电流密度.长期以来,钢铁基件上镀铜一直采用含氰电镀液镀铜。

由于氰化物剧毒,随着环境问题日益被关注, 氰化物镀铜工艺以受到严格的限制。

2002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经贸委会要求必须彻底淘汰含氰电镀,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主要人员责任,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目前电镀业的形势不容乐观。

当一部分厂家未能找到有效的替代氰化镀铜技术而继续维持氰化镀铜。

其三废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环境的污染源。

近几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较快,再加之港、澳、台及国外电镀厂移至我国沿海地区,珠三角一带正成为电镀生产的主要集散地。

[1]本工作以茂名汉山锁业集团的锁件为钢铁件基体,系统研究了无氰碱性镀铜的配方及工艺条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镀层与基体金属间的结合力、平整性、光亮度和抗氧化性等主要性能良好。

镀液的配制简单,组成合理,维护方便,具有一定的维护和应用价值。

1.实验部分1.1仪器设备和药品:1.1.1仪器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或型号生产或代理商霍尔槽 250ml 广州华瑞科学器材公司钥匙片广东茂名汉山锁厂提供整流机 HWY-ⅢA型深圳蓝雅仕达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空气搅拌机广东省台山市先科科学仪器厂霍尔槽试片 100*65mm2广州华瑞科学器材公司磷铜阳极试片 70*63mm2广州华瑞科学器材公司马福炉上海松达电炉修理厂1.1.2药品主要药品有:酸性除油剂(汉山锁厂)、主络合剂G、辅助络合剂Z、TB-4、TB-3、TB-MU、碱式碳酸铜、KOH、盐酸、NaHCO、柠檬酸、表面活性剂A、表3面活性剂B1.2实验方法1.2.1 霍尔槽试验法测定分散能力[2]:电流强度:0.5~3A试验时间:10~15min把阴极试验结果部位分成10个小格,则每个为10*10mm2霍尔槽测定分散能力的阴极试样图形测出1~8号方格中心部位镀层的厚度δ1~δ8,根据下式计算其分散能力:T=(δ1/δ8)*100%式中δi——2~8方格中任选方格的镀层的厚度;δ1——1号方格中镀层的厚度。

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

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

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碱式磷酸铜的概述三、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的影响因素四、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的测定方法五、碱式磷酸铜在受热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碱式磷酸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无机化合物。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了解碱式磷酸铜的受热分解温度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二、碱式磷酸铜的概述碱式磷酸铜,化学式为 CuHPO4·2H2O,是一种含铜的磷酸盐。

它是一种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络合性能和生物活性。

在农业上,碱式磷酸铜常用作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环保领域,可用于废水处理;在工业领域,可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等。

三、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的影响因素1.碱式磷酸铜的纯度:纯度越高,受热分解温度越低。

2.环境压力:压力越大,受热分解温度越高。

3.气氛:不同气氛下,碱式磷酸铜的受热分解温度有所不同。

例如,在惰性气氛中,受热分解温度较低;在氧化性气氛中,受热分解温度较高。

四、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的测定方法1.热重分析法:通过测量碱式磷酸铜在加热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来确定其受热分解温度。

2.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测量碱式磷酸铜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来确定其受热分解温度。

3.热分析仪法:通过测量碱式磷酸铜在加热过程中各项物理性质的变化,来确定其受热分解温度。

五、碱式磷酸铜在受热分解过程中的应用碱式磷酸铜在受热分解过程中,可以生成磷酸铜、磷酸氢铜等有益物质。

这些物质在农业、环保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结论了解碱式磷酸铜受热分解温度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纯碱的分析方法

纯碱的分析方法

1.分析项目:水份、NaCl、 Na2CO3、NaSO42.水份测定2.1 仪器设备2.1.1 天平(分度值0.001 克)2.1.2 烘箱2.1.3 瓷托盘2.1.4 称量瓶2.2. 测定步骤称量样品10g左右于干燥过的已知重量的称量瓶中,置于烘箱中鼓风于105~110℃烘干1.0~1.5小时,取出冷却,称量。

2.3 计算G 0 - G1水份%= ×100G试中:G—试样重量,克;G1—烘干后试样重量,克。

3. NaCl的测定3.1方法原理:银离子与氯离子作用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铬酸银是棕色的,所以利用铬酸钾为指示剂,因为铬酸银易溶于强酸,所以反应宜于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进行。

铬酸银溶解度较大,因而滴定体积要小。

3.2试剂3.2.1 0.02N AgNO3标准溶液3.2.2 10% K2CrO4溶液3.2.3 硝酸(1:1)3.3 测定方法:用称量瓶精确称取5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100ml已煮沸的蒸馏水将其溶解,冷却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为试液甲。

用洗净的25ml移液管准确吸取25ml试液甲于烧杯中,以HNO3(1:1)中和到溶液PH值=7,加1ml 10% K2CrO4溶液,以0.02N AgNO3滴定溶液出现砖红色为终点。

3.4计算:N×V×0.05845×250/25NaCl%= ×100G式中: N—AgNO3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V—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毫升数G—试样的重量(g)0.05845—氯化钠的毫克当量4. Na2CO3的测试:4.1方法原理:碳酸钠溶解于水,溶液呈碱性,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Na2CO3+2HCl→2NaCl+H2O+CO2↑4.2 试剂4.2.1 0.5N标准盐酸溶液,用基准碳酸钠标定4.2.2 0.1%甲基橙指示剂4.3测定方法用洗净的25ml移液管吸取25ml试液甲于烧杯中,用水稀释至150ml,加入0.1%甲基橙指示剂2滴,以标准0.5N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为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铜的分析方法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碱铜分析方法
一、氰化亚铜的测定
1.精取1mL样品;
2.加过硫酸铵1g;加热至清澈;
3.加缓冲液10mL(浓氨水5mL)
4.加水50mL;
5.PAN 3滴。

6.用0.1N 的EDTA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为止。

计算方法:
CuCN(g/L)= (EDTA)cV×89.56
二、游离NaCN的测定
1.精取1mL样品;
2.加水50mL;
3.加10%KI指示剂2mL;
4.用0.05M AgNO3滴定至微浑浊。

计算:
游离NaCN(g/L)= (AgNO3)cV×49×2
三、酒石酸钾钠的测定
1.精取1mL样品;
2.加水50mL;
3.加10mL浓氨水;
4.用醋酸铅标准液滴定至开始浑浊。

计算:
KNaC
4H
4
O
6
·4H
2
O=醋酸铅滴定度T×V
滴定度:??概念: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的待测组分的质量。

表示符号:T (标准溶液/待测组分)或T(待测组分/标准溶液)。

单位:g/ml、mg/ml。

例:用T(EDTA/CaO)=0.5mg/m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含钙离子的待测溶液,消耗了5ml。

则待测溶液中共有CaO2.5mg。

计算方法: T=n*M/V
氰化铜镀液分析方法(安美特)
(A)铜含量之分析
1) 取样本2毫升。

2)加100毫升纯水。

加 2 – 3 克过硫酸铵 ;
3)加热至清澈。

4)加10毫升氨水缓冲液。

5)加数滴 PAN 指示剂。

6)用 0.1 N EDTA 滴定至绿色为终点 .
金属铜 ( g/L ) = 所用0.1N EDTA的毫升数 x 3.18
氰化铜 ( g/L ) = 所用0.1N EDTA的毫升数 x 4.48
(B)游离氰化根含量之分析
1) 取试液10毫升。

2)加50毫升纯水。

3)加入 10 毫升 ( 10 % ) KI 碘化钾。

4)用 0.1 N 硝酸银滴定至刚呈混浊为终点。

游离氰化钠 ( g/L ) = 0.1 N 硝酸银滴定数 x 0.981 游离氰化钾 ( g/L ) = 0.1 N 硝酸银滴定数 x 1.30
(C)氢氧化物含量之分析
1)取试液10毫升 ( 不用加水 )。

2)加10 滴橘橙黄 000 指示剂。

3)用 1.0 N 盐酸定至橙黄色为终点 .
氢氧化钠 ( g/L ) = 1.0 N 盐酸滴定数 x 4.0
氢氧化钾 ( g/L ) = 1.0 N 盐酸滴定数 x 5.6
( D ) 碳酸盐含量之分析
1)取样本10毫升。

2)加100毫升纯水。

3)加热至80 O C。

4)加20毫升 20% 氯化钡。

5)用滤纸将沉淀物滤去。

6)用热水重复冲洗沉淀物 , 直至滤出液不带碱性 ( 可用 pH试纸测试 )。

7)将整张滤纸放入滴定瓶。

8)加入100毫升纯水 , 用玻璃棒将滤纸搅碎。

9)加入数滴溴酚蓝 ( Bromo phenol blue ) 指示剂。

10)用 1.0 N 盐酸滴定由蓝色至黄色为终点。

碳酸钠 ( g/L ) = 所用1.0 N HCl的毫升数 x 5.3
碳酸钾 ( g/L ) = 所用1.0 N HCl的毫升数 x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