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具象与抽象
具象与抽象
![具象与抽象](https://img.taocdn.com/s3/m/1c366567561252d380eb6ee8.png)
作品
空间 感
細部 描形
身体映 像
解剖学 上的比 例 强化 弱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彩
《父亲》 注重 《梦》 不注 重
细腻 粗旷
苍老 柔美
逼真 平涂、 装饰感 强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 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 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蒙克:《呐喊》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抽象的美术 作品
抽象美术看似随意,但却渗透了艺术家 的创作激情和个人情感。
抽象绘画是根据某一主题,如 音乐、心情、梦或某种秩序、规律 等展开创作。
看看大师是如何创作出《牛》的
看后有什么感受?简化要注意什么?
抓住、突出最主要特征 。
简化要注意什么 ? 抓住、突出最主要特征 试一试:
七年级美术上册《具象与抽象》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美术上册《具象与抽象》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8b115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8.png)
本案例注重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激发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创作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激发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具象与抽象美术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后,我简要介绍具象与抽象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接着,我提出问题:“如何将具象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我们的绘画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七年级美术上册《具象与抽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具象与抽象》是七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绘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艺术中的具象与抽象表现手法。本节课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生动有趣Fra bibliotek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象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艺术论文
![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4caa6c84868762cbaed51f.png)
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艺术论文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艺术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从具体与抽象这一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哲学的视角审视音乐中的一般要素和音乐的接受客体,提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
关键词:音乐具象抽象音乐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无形存在的事物。
音乐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音乐的发展进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群的思想理念。
笔者将主要从音乐的整体含义上阐述音乐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和抽象的音乐因素。
一、具象与抽象的内涵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
抽象艺术是那些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则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
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
现代抽象艺术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提炼或重组,使之简约;二是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出现,称纯抽象。
前者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创作依据,减去被认为是次要、偶发的因素,追求一种本质的内容;另一种则从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中抽取艺术形象。
后者分情感型和理智型两类。
情感型被称为热抽象,如W.康定斯基、J.米罗等;理智型被称为冷抽象,以K.C.马列维奇和P.蒙德里安为代表。
抽象主义思潮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
现代抽象艺术运动整体上是对模拟自然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艺术领域里,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就可分为具象艺术(FigurativeArt)与抽象艺术(AbstractArt)。
具象艺术(figuralart)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具象与抽象1PPT课件
![具象与抽象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c7e694be1e650e53ea999f.png)
《永远的记忆》
毕加索《公牛》作品的简化过程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试分析以下两幅作品,他们 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说说你的观点?
《梦》 毕加索
引导学生从具象的描 形
身体映像
解剖学上 的比例 色彩
思想情感
作品
空间感
細部描形 身体映像 解剖学上 色彩 的比例
思想情感
《蒙娜丽莎》 注重
细腻
温柔
强化
逼真
表现妇女 的柔美和 其内心世 界
《梦》
不注重 粗旷
柔美
弱化
平涂、装 表现妇女 饰感强 柔美恬静
•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 它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
抽象艺术的两大分支
自1910年第一件抽象作品产生后,在西方迅速发展,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形 式,成为抽象艺术的主体。属立体主义分支的有:
从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派生出:
1.以线条、痕迹和斑点为符号,反映作者潜意识中的自我感觉的抽象表现主 义(20世纪40年代) 2.在大画布上,作家不自觉行动中,靠颜色无意识的泼洒滴流进行自我表白 的行动画派(1945-1955)等
达利作品《内战的预感》
蒙特里安作品
画家运用细腻的笔法画出了被肢解的人体,用人体贯连构成框架式的结构充满画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抽象与具象的作文
![抽象与具象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3e2c4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e.png)
《抽象与具象》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吗?
比如说,我们画一个苹果,画得很像真的苹果,能看到红红的颜色,圆圆的形状,这就是具象。
但是,如果我们只画一些线条和颜色,让人感觉到是苹果,但又不是很像真的苹果,这就是抽象。
就像我们做梦,梦里的东西有时候很清楚,像真的一样,这就是具象的梦。
有时候梦里的东西很奇怪,说不清楚是什么,这就是抽象的梦。
抽象和具象都很有趣,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抽象与具象》
小伙伴们,我来给你们讲讲抽象和具象。
具象呢,就是我们能清楚看到的东西,像我们看到的小花猫,白白的毛,大大的眼睛,这就是具象。
抽象呢,就有点难理解啦。
比如说一幅画,上面有很多奇怪的形状和颜色,你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但又觉得很好看,这就是抽象。
有时候我们听音乐,欢快的旋律能让我们想到跳舞的小朋友,这是具象。
但有些音乐很神秘,让我们心里有很多奇怪的想法,这就是抽象。
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具象与抽象初中教案
![具象与抽象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b865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7.png)
具象与抽象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两者。
2. 培养学生对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具象与抽象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1. 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
3. 具象与抽象作品的创作。
教学难点:1. 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2. 具象与抽象作品的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具象与抽象的艺术作品示例。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具象与抽象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尝试区分两者。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具象与抽象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 教师示范如何创作具象与抽象作品。
三、学生创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创作具象或抽象作品。
2. 学生利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具象与抽象艺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创作,让学生了解了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两者。
在创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具有个性的作品。
在评价环节,学生能够互相欣赏、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具象与抽象的区别讲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ff514ebe23482fb4da4c3e.png)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具象与抽象》执教者董乐冰课时2所属教材目录河北版美术课本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具象与抽象》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课。
具象与抽象是美术作品中不同美术形象的两种主要存在方式,作为初中的学生,有必要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复杂多样的美术形象,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具象和抽象两种类型来加以认识和把握。
了解本课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美术形象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艺术感受,并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变得更主动和大胆。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只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层面上,用像与不像来衡量一件美术作品的优劣。
要想让学生走出这人误区,只有对美术作品形式进生归类,才能让学生的思路清晰起来,认识到“不像”之美——抽象艺术。
通过对抽象艺术的认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以后学生们学习世界上各种艺术流派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美术美术作品中的具象与抽象。
掌握辨别美术作品的形式并进行归类的能力,然后做到进一步对作品的评价、判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入手,欣赏美术作品。
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分类,从中掌握如何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多样性。
打破以往只凭“像不像”来评判一件美术作品的好坏的标准,开阔学生的视野,认识到具象以外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让学生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事物。
通过作品的不同形式(点线面的组合、不同色调、各种对比关系等),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文字与美术作品理解什么是具象与抽象。
2、通过美术创作练习加深对具象与抽象的理解。
难点通过理解具象与抽象,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作品、收集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信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
具象与抽象:教学案例分析
![具象与抽象: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cb68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1.png)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转化和平衡,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具象与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具象与抽象的定义及特征具象与抽象是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两种形态,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
通俗地讲,具象是指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和认知的事物或现象,其特征是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而抽象则是指不能直接感知或感知性很弱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其特征是概括、提炼、理论、抽象。
具象和抽象之间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关系,缺一不可。
具象是抽象的基础,抽象是具象的提升和升华。
具象让抽象具体化、可视化,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和应用;而抽象则让具象得以通盘考察、普遍性概括、精确化描述,从而让具象的事物得到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理解。
二、具象与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具象和抽象也都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而言:(一)具象在教学中的应用1.视觉化教学: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具象物体,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原理或操作方法;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手工制作、模拟操作等具体形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操作,更加深入,也更加容易掌握和应用;3.经验分享:通过讲解案例、分享故事等具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取到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1.概念解释: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形式化定义、分类、比较等抽象化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帮助学生跳出具体事例,进一步开阔思维,获取总体性认知;2.理论掌握:通过讲解理论框架、分析类比、演绎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问题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哲学、经济等抽象学科中的核心概念;3.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式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等抽象的方法,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创新,发现问题内在的本质联系,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148f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a.png)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介绍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为主要内容,通过欣赏和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探讨,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情感目标:感受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作品,以便学生欣赏和分析。
2.教师应搜集一些与这两种艺术形式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
3.教师应准备一些教学用具,如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欣赏一些典型的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入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艺术家等知识。
具象艺术的特点是形象具体、写实性强,能够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抽象艺术则更注重表现形式、色彩和构成等方面,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介绍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与讨论。
3.实践探究:让学生尝试运用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创作。
具象艺术的创作可以从模仿入手,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具象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抽象艺术的创作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可以让学生从色彩、构成等方面入手进行创作。
具象与抽象课程设计
![具象与抽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fb726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b.png)
具象与抽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将具象事物抽象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并进行抽象概括。
2. 学生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具象与抽象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 学生在探索具象与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具象与抽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学科知识的应用意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具象与抽象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设计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具象与抽象的概念介绍:通过讲解具象与抽象的定义,使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区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认识具象与抽象》2. 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学会提炼其本质特征,进行抽象化表达。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从具象到抽象》3. 抽象思维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抽象思维在解决问题、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抽象思维的应用与实践》4. 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教授学生如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从抽象到具象》5. 小组讨论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开展具象与抽象的实践活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小组合作与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九年级美术上册《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ef76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0.png)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元素进行具象与抽象创作的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对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伊始,通过展示一组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基本的绘画、构图技巧,提高绘画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设置创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体验和掌握具象与抽象美术的表现手法。
最后,我会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具象与抽象美术作品的创作,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作具象与抽象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确保学生对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特布置以下作业:
2.知识讲解,深入浅出
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创作,提高技能
安排创作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具象与抽象美术作品的创作。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4.作品欣赏,培养审美
精选一些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他们的审美交流。
《具象与抽象》教案
![《具象与抽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e297bdaef5ef7bb0d3c90.png)
《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三种形式语言的艺术特点,并能准确辨别。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探究并总结鉴赏不同形式语言作品的方法。
三、激情投入课堂,理解艺术的多元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对照知识树和问题引领进行快速、高效预习,重点知识注意用红色笔勾画记忆。
问题引领: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结合课本文字介绍及图片,体会总结它们各自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美术馆的解说员,当你带领你的游客参观美术馆,面对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你会怎样给他们介绍呢?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带领大家鉴赏下面三幅美术作品(提示:可以从绘画种类、题材内容、创作背景、艺术语言、艺术特点以及功能、鉴赏方式等方面进行鉴赏)。
《最初的抽象》
《场景二》
《芳香》
三、大师画我也画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也有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我们学过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可以表达一段心情、一种感觉、一个季节、一个人物、一种环境……。
具象与抽象-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具象与抽象-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73b1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2.png)
具象与抽象-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介绍1. 教材背景本教案是针对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内容所编写的。
在本课时中主要讲解了美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具象与抽象,这是美术的两个基本思想范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具象与抽象的区别,了解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2. 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本次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美术中具象与抽象的含义及其区别,并能够认识到它们在艺术中的不同运用。
•课程内容:介绍何为具象与抽象,区别具象与抽象、举例分析具象与抽象的不同风格,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课程时间:本课程预计用时50分钟左右。
二、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能够了解何为具象与抽象。
•能够区别具象与抽象的表现方式。
•能够通过举例分析具象与抽象的不同风格。
•能够将课上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2. 教学步骤1.引入课程(5分钟):通过展示具象和抽象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具象与抽象的含义及其区别。
2.讲解内容(25分钟):详细介绍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两者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它们在艺术中的作用。
并通过讲解作品的不同风格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应用。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在对比具象和抽象作品之后的观感和认识。
然后由每组的代表向全班做出总结。
4.探究练习(10分钟):通过练习测验,检测学生对于具象和抽象的掌握程度。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
5.总结课程(5分钟):通过回顾讲解,让学生加深对于具象和抽象的理解。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三、教学评估本节课后,将对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1.理解掌握程度:测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运用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后续的美术课程中,是否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七年级美术上册《具象与抽象》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具象与抽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4f06a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1.png)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如齐白石的《虾》、梵高的《向日葵》和毕加索的《吉他手》。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具象与抽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
-完成作品后,附上一段文字说明,阐述创作思路和表达的情感。
2.撰写一篇关于具象与抽象艺术的学习心得,要求如下:
-分析自己在本章节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具象与抽象艺术的理解和看法。
-提出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想法和计划,展望未来的艺术之路。
3.收集两幅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如下:
-结合活动内容,反思自己在艺术学习方面的成长和收获。
-提出对学校或社区艺术活动的建议,为今后的艺术学习创造更多机会。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他们在美术学习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动手能力强,乐于实践;开始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但尚需引导和培养;在艺术创作中,容易受到同伴影响,喜欢模仿和借鉴。因此,在本章节《具象与抽象》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具象与抽象艺术的世界。
2.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多给予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
3.重视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创新精神,避免过度模仿,使他们在创作中找到自己的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
![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bbcd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2.png)
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抽象与具象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方式,它们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视角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抽象表现方式强调的是艺术家对事物内在本质和感知的主观理解,而具象表现方式则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描绘和再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并通过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一、艺术中的抽象表现抽象表现方式通过简化和概括形象事物,把感知的主观体验转化为形式上的表现。
艺术家以个人独特的创作语言和符号表达内心情感,使观者能够从作品中获取到更深层次的共鸣和解读。
例如,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黄红蓝》展现了他对颜色和形式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发现。
他不再局限于客观世界的描绘,而是通过几何形状和艳丽的色彩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与感受。
这种形式上的抽象表现让观者产生了与作品共振的情感体验。
二、艺术中的具象表现具象表现方式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绘,使观者能够准确地看到事物的外貌和特征。
这种表现方式追求形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技巧和逼真的色彩还原,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蒙德里安的作品《树与房子》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具象表现。
他以几何形状和色块的组合展现了树木和建筑的特征,形象生动地呈现出了自然界中的静态与平衡。
观者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蒙德里安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结构的追求。
三、抽象与具象的联系与转化抽象和具象并非是完全独立的表现方式,它们在艺术创作中常常会相互借鉴和转化。
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结合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创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表现形式。
例如,荷兰画家康斯坦丁·科里茨基的作品《树木与主题》就充分体现了抽象与具象的结合。
他用明亮的色彩和独特的线条表现出树木的形象,同时又通过抽象的手法营造出层次感和神秘感。
这种抽象与具象的结合让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赋予了观者更深入的思考空间。
总结:抽象与具象是艺术表现中两种常见的方式,它们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视角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抽象强调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抒发与个性化的创作语言,具象注重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和传达。
具象与抽象教案
![具象与抽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8212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8.png)
具象与抽象教案教案标题:具象与抽象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3.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1. 学习具象和抽象的定义;2. 探索具象和抽象的区别;3. 运用具象和抽象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练习册;3. 班级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4. 学生练习材料,如图片、物体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他们对具象和抽象的理解。
2. 展示一些具象和抽象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它们。
探究(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具象和抽象的定义,并提供示例。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些图片或物体,让他们讨论并判断每个图片或物体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并解释原因。
3. 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的判断结果。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具象和抽象的区别,例如具象是可以感知的,而抽象是无法直接感知的。
2. 提供一些具象和抽象的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它们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实践(15分钟):1. 学生个人活动: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具象和抽象的题目,如填空、配对等。
2. 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创作一幅具象或抽象的画作,并解释他们的选择。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和区别。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具象和抽象的事物,并尝试用具象和抽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些具象和抽象的事物,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观察和欣赏具象和抽象的艺术作品;3. 鼓励学生在写作或绘画作业中运用具象和抽象的思维方式。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讨论和解释表现;2.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的题目表现;3. 学生合作创作的画作及其解释。
具象与抽象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具象与抽象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0aa82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6.png)
具象与抽象教案1. 引言在教学中,具象与抽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具象指的是事物的真实存在或直观的表达方式,而抽象则是将事物表达为一种概念、符号或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恰当地运用具象和抽象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具象与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份具象与抽象教案。
2. 具象的教学方法2.1 实物展示实物展示是一种重要的具象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带来实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生物学课上,教师可以带来真实植物和动物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特征。
2.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另一种有效的具象教学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可以使他们亲自体验和探索真实的事物和现象。
例如,在地理学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考察当地的地貌和地理景观,让学生亲自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抽象的教学方法3.1 符号和模型符号和模型是常用的抽象教学方法。
通过使用符号和模型,教师可以将复杂的概念和关系进行简化和呈现。
例如,在物理学课上,教师可以使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电路和力学原理,并通过演示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3.2 模拟和推理模拟和推理是另一种常用的抽象教学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进行逻辑推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抽象的数学方法进行模拟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具象与抽象的教学策略4.1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具象和抽象教学方法。
对于年龄较小或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应重点采用具象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通过直观的感受和观察来理解知识。
而对于年龄较大或认知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度运用抽象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上面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两幅作品,
画面整体热情奔放,大刀阔斧,这种抽象绘 画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
《构成》
而像上面这幅荷兰画家的《构成》,画面
冷静而有秩序。画家用有规律的线、面的组合, 画中符号重复或规则构图,则称为“冷抽象”。
抽象艺术
抽象
热抽象
冷抽象
自由、热情的
理性、有秩序
区别冷抽象与热抽象作品
瓦沙雷利的《织女星》
米罗的作品
康定斯基将音乐的旋律与画面中的点、线、面相联
系。
下面我们也一起听两首音乐
看看能否找到灵感,帮助我们接下来的创作!
贝多芬《命运》
深沉悲壮
《克罗地亚狂想曲》 激荡、沸腾
作业设计:热抽象创作
运用给出的音乐以及书上的名家作品,结合手中的 材料,进行热抽象创作。
作业要求:
1、选择一个音乐主题 2、利用热抽象的形式画出对这首音乐的感受。 3、大胆落笔,小心收拾 4、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欣赏具象艺术
画中的松鼠,脚踩在舒适的 地方,正抱着瓜子, 聚精会神地吃着。 松鼠以及瓜子的造型与现实 中的形象极为相似。
画家勾线精细,所描绘的人物与现实中的极为相似。 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与审写实的表现手法, 真实地再现了事物的具体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
欣赏抽象艺术
《起伏》
具象与抽象
课题:具象与抽象 课题类型:美术常识 单元课时:两课时
主讲人:曹洪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具象与抽象是绘画的两种分类,能够区分抽象艺术与具 象艺术作品;理解热抽象与冷抽象是抽象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分类。尝试根据 某一音乐创作一幅抽象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接受抽象绘画的形式,并对不同的形式产生相应的审美 反应;懂得抽象绘画虽然不表现具体的物象,却同样能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作品。
教学难点:热抽象与冷抽象的特点,区分两种分类的艺术
导入 观察与比较
相同点:表现的都是牛。 不同点:左图中的形象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牛;右图运用简单、抽象地方法 进行表现。
绘画种类分为两种 :具象及抽象 具象绘画 真实地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
抽象绘画 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