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第2课时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二学科语文编写人李华民日期 2012年11月25日

六国论第二课时教师版

学习目标

1.质疑解难,归纳梳理《六国论》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章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想一想】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第2自然段可以用哪一句话概括?

一、研习第3段。

1. 提问:第3段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

明确:从“不赂秦者以赂秦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2. 提问:齐、燕、赵三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明确:齐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以荆卿为计”。赵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牧以谗诛”“用武不终”。

3. 提问:燕、赵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

4.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燕、赵战败而亡,是“诚不得已”。

5. 提问: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不同点: 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6. 提问: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7. 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二、研习第4、5段。

1. 提问: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历史教训,指出“为国者”不要被敌人的积威吓倒,并委婉地讽谏北宋统治者要接受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

2. 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3. 提问:作者得出正面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作者要对北宋统治者说的,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4. 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5. 讨论:如果将第4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5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提示:可以从作者意图、文章布局和思路、重要的论断等方面进行考虑。)明确: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

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3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5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

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6. 我们今天怎么看待六国的灭亡?

【参考观点】分久必合,天下求统。//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进步代替落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并解释。

(1)李牧连却.之

(2)以弱.天下之民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 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词多义)

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道: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道芷阳间行

6、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4. 明确特殊句式并翻译。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后秦击赵者再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