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刚性运算的运用。

•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刚性运算的运用(40分钟)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刚性运算的概念。

2.讲解刚性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刚性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

下节课将重点围绕刚性运算展开更多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刚性运算技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2)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2)教案与反思

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1/6,九月用水多少吨?生1:八月用水比九月多了1/6,就相当于九月比八月少了1/6,用14×(1-1/6)。

生2:不对吧,我们还是画图找找等量关系吧。

1.图形分析生:先画出九月用水量,再画出八月用水量,八月比九月多1/6,九月是单位“1”,把九月用水量平均分成6份,八月是九月用量的1+1/6,八月用水量14吨,求九月用水量。

解:设九月用水x吨。

列式(1+1/6)x=14吨,解得x=12。

答:九月用水12吨.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解答,你发现了什么?2.数量关系分析已知九月份用水量,求八月份用水量。

已知九月份用水量,求八月份用水量。

生:这两个问题的内容是相似的,所蕴含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师:同学们我们在解答实际问题的时候,结合现实情境,借助画图等方式寻找等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生疑问班里有男生20人,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人数5人。

问女生有多少人?班里有男生20人,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人数多5人。

问女生有多少人?生:老师我有个疑问?两道题题目不同,问题相同,但是计算过程和结果相同,为什么呢?师:5表示具体的数,班里有男生20人,男生比女生少1/4。

问女生有多少人?班里有男生2人,女生比男生多1/。

问女生有多少人?生:而两道题题目不同,问题相同,但是计算过程和结果不相同,为什么呢?师:1/4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跟着的单位“1”不同,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归纳总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先根据含有分率的那句话找出单位“1”,列出等量关系式,然后设单位“1”为 x ,列方程解答。

5.书店运来一批文艺书,售出/8后,还剩1260本。

这批文艺书共有多少本?生1: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生2:我找到的等量关系是......文艺书总本书-售出的本数(总本数的5/8)=剩下的本数师:你还能想到别的解答方法吗?生:文艺书总本数×(1-5/8)=剩下的本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我们会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用分数除法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2/3杯果汁,他把这杯果汁平均分给了3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了多少杯果汁?答案:每个朋友得到了2/9杯果汁。

2. 题目:小华有5/6块蛋糕,他把这块蛋糕平均分给了6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了多少块蛋糕?答案:每个朋友得到了5/36块蛋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策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解决问题(2)学习目标: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能准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38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学会画出一个数比另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线段图) 1、直接写出得数。

45 ÷ 23 = 7÷ 25 = 815 ÷ 4 = 25 × 35 = 2、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14 。

2)、柳树比杨树多 14 。

合作探究:( 找准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并总结出解答此类应用题的规律及方法)。

例5、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158,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思路导航: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158,是把( )看作单位“1”,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

(1)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小明和他爸爸的体重,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 表示。

(2)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3)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是:拓展练习: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 14 。

多生产多少个零件?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五个分数四则运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熟练,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帮助学生深化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运算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清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练习法。

引导发现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和总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合作交流法是指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运算思维。

练习法是指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提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五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合作交流: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总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3.练习巩固: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提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6课时 解决问题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6课时  解决问题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6课时解决问题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经历综合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自主解决什锦糖问题的过程。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3. 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想法和建议。

教学重点: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自主解决什锦糖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吃糖啊?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配制什锦糖。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出示例题从下面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 2:3:5 配成什锦糖 50 千克。

每种糖各需多少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学生读题,了解数学信息和有关要求。

师:从四种糖中选三种有多少种选法?师:至少写出三种方案。

师:如果我选用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应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计算,鼓励学生做出至少三种方案。

(二)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及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议一议提出问题(1)怎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高?怎样配制价格最低?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师总结:价格贵的占的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高;反过来,价钱便宜的占得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低。

提出问题(2)关于配制什锦糖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 9 题:一种鲜橙汁有三种包装,比较鲜橙汁的净含量和售价,购买哪种更合算?师生共同分析题目。

师:要比较哪种包装的鲜橙汁价格便宜,就要比较单位容量的鲜橙汁的价格。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四、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与反思

第3单元分数除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

六(1)班有多少人?(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出例5。

(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其他不变,即为例5)2.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获取信息。

独立填写“阅读与理解”,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理解。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量关系。

3.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例5的“分析与解答”过程。

4.改变例5。

“回顾与反思”:看看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怎样检验?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5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4)教师小结:上面用方程解答例5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好好理解、运用它。

三、实践应用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主要是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进一步巩固。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涵盖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这两个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正确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小组合作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增加,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解题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解答。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到其他学科或生活中。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个量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个量的关系)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个量的关系)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信息窗3第二个红点内容及第11—12页第10、11题。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对分数的认识,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个量的关系)的实际问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4.合作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的逻辑思维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一体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示标1.创情导课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帮助一班求出了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男生作品的件数,今天二班女生又请我们来帮忙,同学们愿意吗?(出示信息窗3情境图)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 6。

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个量的关系)(板书课题)2.出示目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一体机出示):【(1)进一步学会找单位“1”,尝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形成解题策略。

】3.自学指导: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来帮助。

(一体机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0--11页第二个“红点”内容,认真看线段图。

思考:①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②这题为什么画两条线段?画图时先画哪个量?为什么?③求女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怎样列式?6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并学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三)》  人教版

设计说明“工程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助此例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应注重以下两点:1.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用题。

但就其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而言,它同整数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一脉相承,仍然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复习引导中,应重视复习题与例题之间的比较,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是精心设计导学的步骤,有意识地展示学习过程;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加以总结归纳,或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适当地指点,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的统一。

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学生从媒体上获取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复习题。

修一条长1400米的道路,第一小队每天能修150米,第二小队每天能修200米,如果两队合修,几天能修完?2.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3.请同学说说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用除法计算,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工程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的工程问题,为学生学习新知打好基础;通过比较例7与复习题的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知。

⊙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7情境图。

新人教版(新插图)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6 课时 用百分数知识解决有关变化幅度的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插图)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6 课时 用百分数知识解决有关变化幅度的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6 课时用百分数知识解决有关变化幅度的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 页例5。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终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 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终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找到对应分率的单位“1”。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小惠跟妈妈逛商场,妈妈想买一双之前看好的鞋子。

恰逢商场搞促销活动,附近有两个商场,A 商场和 B 商场都卖这种鞋子。

她们发现A 商场的促销活动是“比原价降低了20%”,B 商场的促销活动是“昨天降低10%,今天在昨天的基础上再次降低10%”。

小惠认为这两家商场降低的一样多,都是20%,所以去哪家都可以。

可妈妈对小惠说,我们去 A 商场买吧。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内容。

(板书课题:用百分数知识解决有关变化幅度的问题)设计意图由A、B 两个商场搞促销活动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新课。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假设法解决百分数问题1. 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例5 :某种商品4 月份的价格比3 月份降了20%,5 月份的价格比4 月份又涨了 20%。

5 月份的价格和3 月份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师:读一读题,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预设 1 :得到的信息:某种商品 4 月份的价格比 3 月份降了20%,5 月份的价格比 4 月份又涨了20%。

所求的问题:5 月份的价格和3 月份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预设 2 :我发现有两个单位“1”,第一个是 3 月份的价格是单位“1”,第二个是4 月份的价格是单位“1”。

预设 3 :根据“某种商品4 月份的价格比3 月份降了20%”可知3 月份的价格是单位“1”,4 月份价格=3 月份价格×(1-20%)。

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6课时的教学内容,主题是“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101页至102页,涉及到的是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运算题目,并且能够理解运算的规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理解和掌握运算的规律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小球的重量是3/4千克,现在又加入了一个重量为1/2千克的小球,那么这两个小球的总重量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例如,我会讲解这样一个题目:“计算1/2 + 3/4 × 1/2。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立即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4. 作业布置:在课程的我会布置一些作业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1/2 + 3/4 × 1/2(2)2/3 1/4 × 3/2(3)3/5 ÷ 1/2 + 1/3(1)先乘除后加减(2)同分母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相加减,先通分再相加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3)
数学六年级上
册(RJ) 教 学课件
6 百分数(一)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3)
一件上衣的价格是 100 元,先涨 10%再降价 10%, 你认为最后的价钱还是 100 吗?你的理由是什么?我们 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某种商品 4 月的价格比 3 月降了 20% ,5 月的 价格比 4 月又涨了20% 。5 月的价格和3 月比是涨了 还是降了? 变化幅度是多少?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降价和涨 价的幅度都是 20%,但降价和涨价的 具体钱数却不同呢?
单位“1”不同
简单练习 1.
9 月初鸡蛋价格比 7 月初涨了还是跌了?涨跌幅度是多少? (1) 1×(1+10%) ×(1-15%)=0.935 (2)(1-0.935)÷1=0.065=6.5% 答:9 月初鸡蛋价格比 7 月初跌了,跌了 6.5%。
如果假设此商品 3 月的价格是 a 元,发现 得到的结论和前面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1) a×(1-20%)×(1+20%)= 0.96a (2)(a-0.96a)÷a = 0.04 = 4% 答:5 月的价格和 3 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 4%。
某种商品 4 月的价格比 3 月降了 20% ,5 月的 价格比 4 月又涨了 20% 。5 月的价格和 3 月比是涨 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1)4 月的价格:100×(1-20%)=100×80%=80(元) (2)5 月的价格:80×(1+20%)=80×120%=96(元) (3)5 月的和 3 月的价格比较:96元<100元 (4)变化幅度:(100-96)÷100=4÷100=4% 答:5 月的价格和 3 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 4%。
读一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某种商品 4 月的价格比 3 月降了 20% ,5 月的 价格比 4 月又涨了20% 。5 月的价格和 3 月比是涨 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问题解决(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问题解决(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问题解决(2)第6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第6~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并画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分析分率句,找出单位“1”的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1)三峡工程的5/7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学校总面积的2/9是绿地。

2.分别说出两个分数的单位“1”的量。

全校的4/7是男生,一年级男生占全校男生的2/9。

教师出示第1、2题。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抽学生回答,第1题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根据分率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

教师出示例2,学生齐读题目。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提问:从题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强调:3/4是把20公顷土地看作单位“1”,而3/5是把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20公顷土地,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学生画图,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2.尝试解决,发现方法。

教师提问:要求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该怎么解决呢?结合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先算种玫瑰的面积,再算种红玫瑰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数学六年级上
册(RJ) 教 学课件
5圆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
说说这两种建筑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求圆和正方形之间部分的面积
左图求的是正方形 比圆多的面积
左图求的是正方 形比圆多的面积
两个圆的半径 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
都是 1 m。
之间部分的面积?
求圆和正方形之间部分的面积
圆的半径是 1 m。
2 方法2: 1.14×(24.8÷2)²= 175.2864 ≈ 175.3(cm²)
答: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约是 175.3 cm²。
中等练习 有一块长 20 m、宽 15 m的长方形草坪,在它的中间
安装了一个射程为 5 m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它不能喷灌
到的草坪面积是多少?
求不能喷灌到的草坪 面积,就是求什么?
左图:(2r)2-3.14×r2=4r2-3.14r2=0.86r2
右图:
3.14×r2-
(
1 2
×2r×r
)×2=1.14r2
当 r=1 时,跟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答:左图中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是 0.86 m2,
右图中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 1.14 m2。
简单练习
右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 铜镜的直径是 24.8 cm。外面的圆与内部的 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方法1: 3.14 ×(24.8÷2)²- 1 ×24.8×(24.8÷2)×2 ≈ 175.3(cm²)
20×15-3.14×52=221.5(m2) 答:每个正方形中分别画一个最大的圆,并完成下表。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 面积之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科书第38页例5及第40页练习八第6~8题。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找等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一、自主预习1.看图回答问题。

(1)谁和谁比?(2)多13是什么意思? (3)桃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4)桃树有多少棵?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商店有洗衣粉120箱,香皂比洗衣粉多16,商店有香皂多少箱?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例5。

2.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探讨“比爸爸的体重轻815”的含义。

小结:该题把爸爸的体重看作单位“1”,小明的体重比爸爸少的数量占爸爸体重的815。

3.指导学生试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思考: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1-815=7155.列出数量关系式: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x ×(1-815)=35 715x =35 x =35×157x =756.根据等式关系列方程解答问题。

7.探究一题多解:(1)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该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2)引导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3)学生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x -815x =35 715x =35 x =35×157x =75(4)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体重÷(1-815)=爸爸体重 35÷(1-815)=75(kg) 三、应用反馈完成练习第7、8题。

组织学生读题,找出单位“1”,然后列方程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解决问题课题办理标题(3)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抓住重点语句剖析题意,理清数量干系。

传授中,在学生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议决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挖掘此中隐含的数学条件,从而理清数量干系式,找到解题思路。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理清数量干系后,放手让学生根据数量干系列出关系式,根据干系式独立列出方程举行解答。

整个传授都是在师生合作、探索交流、自主思考的历程中完成的,真正表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学习目标1.理解单位“1”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倍数或分数干系,会用方程法解答此类标题。

并能将这样的干系转化成各个部分与单位“1”之间的分数干系,即各个部分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2.议决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育学生整理信息、剖析标题、办理标题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精致德惯。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干系,列方程办理标题。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运用分数乘分数的轻便要领举行谋略。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部署1课时传授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温习导入。

(7分钟)1.师生发言。

师:同砚们喜欢玩篮球吗?你们知道一场篮球比赛一共多长时间吗?这些时间是怎样分派的呢?2.导入新课。

师:篮球比赛的分数中也蕴涵着数学标题,本日我们就来互助探究办理。

1.交流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汇报自己比拟赛时间分派标题的明白。

2.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1.列式谋略。

(1)35的2/7是几多?答案:35×2/7=10(2)比35少2/7的数是几多?答案:35-35×2/7=35-10=25二、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谋略要领及算理。

(20分钟)1.课件出示例6。

师:请同砚们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标题。

2.阅读与理解。

(1)根据“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怎样表示两个半场得分的干系呢?(2)根据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得分干系理清题中的数量干系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第5单元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

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情景导入】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新知探究】阅读与理解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分析与解答: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从图中可以看出:2×2=43.14×1×1=3.144-3.14=0.86回顾与反思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左图=0.86r 的平方;右图=1.14r 的平方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

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321(⨯地,怎样围面积最大?【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对以前学过的正方形、圆形等图形面积的灵活运用。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掌握旧知的基础上对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解决“外方内圆”“外圆内方”等类似问题的方法,【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24页。

◆教学提示学生已具备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你能力。

本课时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配制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将数学知识学习与体验、情感态度、能力等融合起来,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经历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配制方案的过程,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播放超市糖果专柜前顾客选购糖果的情境)师:这是超市糖果专柜前顾客选购糖果的情境,现在我们也作为一名顾客到超市去购买糖好吗?生:好的。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下图)师:同学们,超市标出了以上几种糖果及其单价,你们想买哪种糖?生l:我爱吃奶糖,我买奶糖。

生2:我买酥糖,因为它最便宜。

生3:我买巧克力糖。

师:如果我们任选其中三种,配成什锦糖,可选哪三种糖果呢?生l:我选水果糖、巧克力糖和酥糖配成什锦糖。

生2:我选水果糖、巧克力糖和奶糖配成什锦糖。

生3:还可选巧克力糖、酥糖和奶糖配制什锦糖。

师:同学们做出了三种不同的配制什锦糖方案,很棒!如果我对配制的什锦糖中各种糖果的比例和什锦糖的总量提出要求,你们能帮老师去采购吗?生:能。

师:现在就帮老师去采购吧!(课件出示例题的条件和问题)问题:从四种糖果中任选三种,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

每种糖果各需要多少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读题,了解数学信息和有关要求,制定采购方案并交流方案)生1:选用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三种,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的质量的比是2:3:5。

生2:也选用这三种糖,不同的是,巧克力糖、酥糖和奶糖的质量的比是2:3:5。

师:很好,虽然他们二人所选的糖相同,但是各种糖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所配制的什锦糖也是不同的。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配制方案吗?生3:我选的是……设计意图:交流学生的配制方案,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化方案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同学们制定的方案都很合理,老师很满意,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自己制定的方案算一算,每种糖各需多少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班内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投影学生的设计方案及计算过。

)2+3+5=10奶糖:50×102=lO(千克) 24×10=240(元) 酥糖:50×103=15(千克) 10×15=150(元) 巧克力糖:50×105=25(千克) 18×25=450(元) 每千克什锦糖:(240+150+450)÷50=16.8(元)师:同学们,他的解答正确吗?生:正确。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解答过程,有困难的同学请小组内同学帮助他一起解决吧!(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案和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处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状态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

师:根据自己的配制方案和计算结果,小组内讨论怎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高?怎样配制最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配制什锦糖时,价格贵的占的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高;反过来,价格便宜的占的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低。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探索,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达标反馈1.练一练,第1题2.妈妈去水果店买水果,已知橘子5元/千克,香蕉6元/千克,苹果4元/千克,葡萄7元/千克,柚子9元/千克。

妈妈想任取其中三种搭配成果篮,三种水果的质量比是1:2:3,水果篮的质量是6千克。

每种水果各需多少千克?每个水果篮多少元?(至少写出三种搭配方案)3.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1:4:5混合成的。

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4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4.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配制成的。

现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200千克,其中每种什锦糖的价格如下:奶糖15元/kg 水果糖10元/kg 酥糖12元/kg你认为什锦糖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5. 实验小学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

三个班各左栽树多少棵?答案:1. 单价最低的配制方案:20千克巧克力糖,30千克水果糖,50千克酥糖;单价最高的配制方案:20千克水果糖,30千克巧克力糖,50千克奶糖。

2.因为任选三种水果的质量比为1:2:3,且果篮的质量是6千克。

所以所选三种水果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

第一种:橘子1千克,香蕉2千克,苹果3千克。

则:5+6×2+4×3=29(元) 第二种:香蕉1千克,苹果2千克,葡萄3千克。

则:6+4×2+7×3=35(元) 第三种:香蕉1千克,苹果2千克,柚子3千克。

则:6+4×2+9×3=41(元)3.奶糖:40千克 水果糖:160千克 酥糖:200千克4.11.9元/千克5.解答: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②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14047=94(棵)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14045=90(棵)④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14048=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栽树94棵、90棵、96棵。

(五)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经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的掌握知识。

另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1. 从下面的水果中任意选三种,按三种水果质量比1:3:4配成果篮,每个果篮中的水果重4千克。

至少写出三种配果篮的方案,并计算每种果篮的价钱。

苹果 火龙果 葡萄 橙子8元/千克 17元/千克 20元/千克 6元/千克2. 丽华超市选用两种价格分别是每千克10元和每千克18元的糖果混合成什锦糖出售,为了使这种什锦糖的价格为每千克15元,要配制100千克什锦糖,这两种糖果各需要多少千克?3.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答案:1. 提示:4种水果中任取三种配成果篮,在不考虑三种水果质量比的前提下可做出:(1)葡萄、火龙果和苹果;(2)苹果、火龙果和橙子;(3)火龙果、葡萄和橙子;(4)苹果,葡萄和橙子四种方案。

若考虑三种水果所占比例情况,在以上四种方案的每一方案中又可做出6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解答: 方案1 选葡萄、火龙果和苹果1+3+4=8葡萄:4×81=0.5(千克) 20×0.5=lO(元) 火龙果:4×83=1.5(千克) 17×1.5=25.5(元)苹果:4×84=2(千克) 8×2=16(元) 每个果篮的价钱:10+25.5+16=51.5(元)方案2 选苹果、火龙果和橙子1+3+4=8苹果:4×81=0.5(千克) 8×0.5=4(元) 火龙果:4×83=1.5(千克) 17×1.5=25.5(元) 橙子:4×84=2<千克) 6×2=12(元) 每个果篮的价钱:4+25.5+12=41.5(元)方案3 选火龙果、葡萄和橙子1十3十4=8火龙果:4×81=0.5(千克) 17×0.5=8.5(元) 葡萄:4×83=1.5(千克) 20×1.5=30(元) 橙子:4×84=2(千克) 6×2=12(元) 每个果篮的价格是:8.5+30+12=50.5(元)2. 设需要每千克l0元的糖果χ千克,则需要每千克18元的糖果(100一χ)千克,根据题意得10χ+18(100一χ)=15×100χ=37.5100—37.5=62.5(千克)答:需要每千克10元的糖果37.5千克,则需要每千克18元的糖果62.5千克。

3.提示: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纽,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已知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3:2:l ,首先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求出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解答。

解答:3+2+1=648÷4×63 48÷4×62 =12×63 =12×62 =6(厘米) =4(厘米)48÷4×61 (6×4+6×2+4×2)×2=(24+12+8)X2 =12×61 =44×2 =2(厘米) =88(平方厘米)6×4×2=48(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8平方厘米,体积是48立方厘米。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种分配方式,它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课前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事例旨在让他们感受到比的应用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从而对此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接着以冲调蜂蜜水这件生活常事为探究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中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组织学生主动探索。

在此我转换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相信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所完成的认知构建更是我这次课的欣喜所在。

教学资料包(一) 教学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