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鉴定知识库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我来回答你,一、从模具上判断。
二、从残留物上判断。
三、从器形上辨别。
四、从铬文上辨别。
五、从纹饰上辨认。
六、从锈蚀上辨别。
等方面去鉴定。
下面我就减单介绍一下这六种方法。
一、模具。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绝大部分用陶范法铸成的。
后代未知此法,作伪都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
因此,判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二、残留物。
商周青铜器由于块拼合,事实上不能保持精确的平衡。
当时的工匠普遍采用来厚薄相似的小块铜片垫在内补范之间,提高铸造质量。
这在早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可以见到的。
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
如果传世青铜上没有任何垫片痕迹,这将是作伪的一个重要信号。
三、器形。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其形制也不一样。
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到汉代,流行时间颇长。
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
伪作青铜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
四、铭文。
宋代以来,收藏家对青铜器的收集,偏重在铭文方面。
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
有的铭文范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
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
而从事在陶范上到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伪刻铭文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1、整器皆伪。
2、真器伪铬。
3、伪器真铭。
4、增刻、镶嵌伪铭。
5、腐蚀法。
等。
五、纹饰。
每一件青铜器的形制、铭文、花纹都要有统一的风格,都应该具备一个时代的特点。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决不可能出现商代殷墟时期的花绞:商代的兽面纹不能出现在西周中晚期兽蹄足鼎上,而窃曲纹、蟠龙纹一类的纹饰,也不可能出现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
青铜器纹饰作伪的手法比较复杂,大体有下面几种:1、整器皆伪。
2、素面器上凿刻纹饰。
3丶增刻纹饰。
4、改到纹饰。
5、后加镶嵌物。
等。
六、锈蚀。
各个地区的铜器表层和铜锈很不相同。
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一般说来,陕西出土的青铜器,表层保存得比较好,铜质分解不严重,铜锈变化不太复杂。
中国古代铜器鉴赏
五、中国古代铜器鉴赏(一)商周青铜器的鉴赏青铜,是红铜与铅、锡、镍等金属元素,按一定比例化合而成的合金,被称为铅青铜、锡青铜、铅锡青铜、镍青铜。
人类最早使用的铜是在地球形成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天然铜,在西亚的伊拉克、伊朗曾经发现了一万多年前原始人拥有的天然铜质装饰品。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出土的两件铜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与马厂类型出土的青铜小刀,可以视为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前奏曲。
大约四千年前,我国进入青铜时代,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多次发现了青铜和红铜冷锻或冶铸的生产工具与装饰品,有刀、斧、凿、匕、锥、钻头、指环、镜等器件。
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出土遗物有爵、铃、戈、镞、戚、刀、锥、鱼钩等,不但有生产工具,还有兵器、乐器。
据对铜爵合金成分的测定,其中含铜92%、锡7%,属锡青铜。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兴盛了大约一千五百年,尤其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达到了顶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闪闪发光。
商周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复杂,按其用途和性质归类,可分为农具、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盥水器、乐器和杂器等类别。
青铜农具主要有耒、耜、铲、钁、锛、锸、锄、镰等。
青铜耒是头部分叉的开沟掘土器,目前仅见一件西周时期的耒。
青铜耜是曲柄的起土器,早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木耜、骨耜,青铜耜在商代晚期出现,耜头较长,越往后,耜头越加变短变小。
青铜铲是铲土、除草、碎土的器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石铲、骨铲,有椭圆銎、方肩、宽刃的铲和长方銎、斜肩、狭刃的铲两种形状。
青铜钁是起土、锄草的大锄头,商代早期开始出现,呈长条形、双面刃。
青铜锛用于开荒,形制由新石器时代的石锛发展而来,单面刃。
青铜锸是插地起土、开沟做垅的农具,形似现在的锹。
青铜锄,用作锄草、间苗和碎土,最早出现于西周。
青铜镰是收割用的农具,见于西周和春秋时期。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
戰國
< 2 > 食器——豆
豆:用於盛肉醬之類的 食物之用。器體淺如盤, 下有柄及圈足。
西周
< 2 > 食器——匕
匕:即取食物的匙。 匕體一般作橢圓形, 有的前端作成尖形, 匕柄作直式或曲式。
戰國曾侯乙匕
< 3 > 酒器 ——爵
流
爵:飲酒器,圓腹,前有 傾酒用的流,後有尾,口 鋬 上有二柱(少數為單柱或 無柱),旁有鋬(把手), 下有三尖足。
(3)銅器的裝飾工藝
A. 範鑄法
即通過陶範鑄造紋 樣的工藝。即先在泥模 上雕塑出所要裝飾的紋 樣,通過翻範把紋樣反 印在外範上,合範澆鑄 後,即可鑄造出各種各 樣的裝飾紋樣來。
B. 填漆法
即用黑或紅漆裝飾 青銅器的工藝,它們或 被填於紋地來陪襯烘托 主紋,或填在紋槽中構 成主紋。
商尊
C. 錯嵌法
合金成分一般只能從器物表面的顏色來區分。
2、看工藝
夏縣東下馮石範
漢代五銖錢銅範 山西侯馬鏡範和人形陶範
青銅器絕大部分是範鑄而成的。 鑄造青銅器需要經過制範、熔銅、澆鑄等一系列工序。
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夏商周時期的都邑遺址都發現有鑄銅作坊遺址,青 銅器大多是就地生產的。 青銅器絕大部分是範鑄而成的。 鑄造青銅器需要經過制範、熔銅、澆鑄等一系列工 序。
列鼎:即鼎的形制花紋相同或相似,大小依次遞減而有序 排 列,多為奇數。
夏
商
代
代
西周
春秋
戰國
鼎
西漢三熊足銅鼎(劉勝墓出土)
鼎
西漢陽信家鼎
西漢泰山宮鼎
漢代銅鼎整體造型分類:
1、耳足重合式,即一耳位於一足上 方,扁球形腹,圜底。 2、耳足不重合。 耳分類: 1、方形耳 2、環形耳
中国古代青铜器真伪鉴定方法
中国古代青铜器真伪鉴定方法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
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那么,应该怎样去鉴定其真赝呢?下面将教会你一些最简单的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青铜器出土后,会形成两种坑口的器物。
一种入土前器物经过打磨等处理,器物表面早已形成氧化层的包浆而入土,这一类出土后表面或多或少仍有包浆,叫水坑器物。
另一种入土前器物表面未经处理,即没有形成氧化层的,是把全新浇铸的青铜器直接埋入土里,这一类器物出土后表面仍无包浆,叫土坑器物。
所谓水坑器物,并不是器物浸泡在水里的,而是取意于以水为净的意义,其实就是器物表面已经形成包浆的,出土后器物表面仍然比较干净的意思,这类青铜器大都会显露出,具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或者专门作为祭祀用的礼器。
所谓土坑器物,倒是直指青铜器在坑口内的状况,也是说未经打磨就入土的青铜器,器物表面因其粗糙容易生锈、土咬、甚至被腐蚀,这类青铜器大都作为陪葬品用的。
前者器物以俊秀、华贵、高雅为格调,往往还能多少带有一些铭文的,这种青铜器的存世量相对要少。
后者器物以浑厚、壮实、威严为风格,大都是没有铭文的,这种青铜器的存世量相对较多,不过大的土坑器物又很少了。
凡是大件或超大件的器物,大都在封建的氏族社会里,用于祭祀中当作礼器的。
不论是那种坑口出土的青铜器物,这些都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多得的文物!2.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是由主、副纹饰和高、浅浮雕组成,这给断代带来了依据。
但这里仅限于主、副纹饰的制作工艺上,因为其中也存在了断代的特征,如:早期夏、商、周时期,称之为老三代的青铜器,夏代器物未曾见得故不予置评,商代主、副纹饰凸显,以细致、简朴与厚实为风格,周代才形成风格多样化,尤其是主纹饰明显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也有的副纹饰略微低于底平面,而这样的副纹饰,其边沿没有必要另加勾线,但主纹饰仍然明显地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的。
所以这个时期副纹饰的边沿,一般都会高于底平面,不必再用勾线来分割副纹饰与底平面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
1.青铜容器(礼器)
“礼”即统治秩序,用于“别上下,明贵贱”。商周 时期,一些青铜器(主要是容器和乐器)被赋予特殊的 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即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就 成为表明身份、地位的“礼器” 。 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饮、丧葬、婚冠等活动。。
<1>炊器——鬲
鬲:《汉书·郊祀 志》谓鼎“空足曰 鬲”。可知鬲的形状 相似鼎而空足,便于 炊煮加热。
<1>炊器——鬲
商鬲
西周鬲
<1>炊器——甗
甗:相当于现代的蒸锅。 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叫甑,置食物;下部 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 有一带孔的铜片,叫箅。 有甑与鬲铸成一体的合体 箅 甗,也有甑与鬲可分合的 分体甗。
带 盖 铜 钫
错金银钮钟 (乐府钟)
提纲
一、铜器的出现 二、中国古代铜器鉴定方法 三、中国古代铜器的发展脉络 四、青铜器的分类与历代器型特征
青铜器的概念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 铅的合金)制成的器具,中国青铜器 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 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中国古代青铜器 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 品种而言,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铜器的出现
中国古代铜器及冶铜技术,可追溯到史 前时期。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南、山西、 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龙山时代诸文化中, 发现了一些铜器或与制作铜器有关的遗迹、 遗物。
1、最早的铜器分布地点
最早的铜器
2、中国史前铜器的特点:
有自然红铜,也有人工冶炼的合金铜; 多工具,容器极少; 有锻造,也有单范铸造的。
1.青铜容器——<1>炊器
鼎:主要用于煮或 盛鱼、肉等。形状 大多是圆腹、两耳、 三足,也有四足方 鼎。大者高过1米, 小者不过10余公分。
青铜器鉴定常识
青铜器鉴定常识青铜器鉴定常识文章来源:青铜器交易网分享到:0【文章摘要】对古代铜器的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代价举行判断和辨别。
古代铜器是指青铜期间的铜器及汉代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铜质器物。
中国铜器劈头很早。
1975年甘肃省对古代铜器的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代价举行判断和辨别。
古代铜器是指青铜期间的铜器及汉代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铜质器物。
中国铜器劈头很早。
1975年甘肃省东乡县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单范铸铜刀,距今已有5000年的汗青。
古代铜器的判定早在年龄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有关的笔墨纪录。
《韩非子说林下》中就曾谈及齐人与鲁人对铜器真伪的辨识。
宋代以后,因文物大量造伪,致使判定题目更为突出,并出现了很多有关的专著,如北宋吕大临编辑的《考古图》和随后出现的《宣和博古图》,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高濂作《遵生八笺》,直至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西清古鉴》和嘉庆初年阮元辑录的《积古斋钟鼎□器款识》等。
综合历代的经验,古代铜器判定的本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附眼力和履历,举行视察、判定的传统要领;一种是凭据仪器化验、探测和阐发的科学要领。
铜器判定的传统要领是对器物的种别、器形、纹饰、铭文、锈色和铸造工艺等方面,举行综合阐发、比拟来分别和断定该器年月、真伪和代价。
器物种另外判定中国古代铜器重新石器期间的末期出现至秦汉时期是不停生长并形成热潮的时期。
随后,铜器在社会生存中的职位地方渐渐被其他质地的器物所代替。
纵然在铜器郁勃的时期,由于历代王朝的社会环境、礼控制度差别,期间风俗各别,一种器物孕育发生和存留的时间也有先后利害之分。
凭据器物的种别及出现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器物的年月和真伪。
中国古代铜器的种类很多,除铜质货币和印玺外,大抵可分为礼器、东西、武器、饮食器、盥洗器、乐器、器量衡器、车马器及符牌杂器9类。
每类中又包罗很多差别器物。
而每一器物种别只存在于汗青上一个特定时期。
商代的铜器,早期已经出现了爵、□、戈、刀、镞、锯、锛、凿等。
铜器鉴定知识库
铜器的作伪与鉴定青铜器辨伪的方法: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且支几招,仅供参考。
第一招闻味、手搓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年以上的时间,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此法看来不会被讲卫生的今人所取.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第二招看锈色(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
(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此情况外,一般粉锈多半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害锈也偶尔呈粉绿色,但购藏青铜器必须对此保持警惕,以防上当。
(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历经千年标准的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期的古画一样,除了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外,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其感觉是和谐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赝品,不可取也。
再一招辨声(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沈短促。
(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做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青铜器鉴定
青铜器鉴定青铜器鉴定编辑词条B添加义项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
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基本信息目录1?概述2概说3特点4仿制5历史6辨伪方法7龟鱼纹8青铜器保养折叠编辑本段?概述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
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丝路营行鉴定首先要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
有的青铜器能依据其铭文确定其绝对年代,一般应确定其时代或分期(相对年代)。
文化性质一般指的是中原青铜器或是巴蜀青铜器、滇文化青铜器。
然后从其形制、纹饰、铭文及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身发展历史上、古文字学上、美术史上和铸造史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从而确定其价值。
青铜器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在假铜绿中,通常可发现泄露伪劣的不完整结构与形态。
化学和物理实验、放射艾尼提便携式显微镜进行青铜器鉴定性碳素与日照时间检测、x光线都可以用于鉴别可疑的物件。
折叠编辑本段概说什么叫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器最早应产生于什么时候?[1]这对于青铜器的藏家以及有志于掌握鉴定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
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
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
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
青铜器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青铜器物,形制端庄厚重,精细华丽,纹饰多为饕餮纹、夔龙纹、动物纹及几何形图案;铭文苍劲古朴,一般字数较少。
从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风格趋于简朴,形制放达随意,纹饰也多为精线条的几何图案,但长篇铭文却比以前增多,这或许是文字发达的缘故吧。
教你如何鉴定青铜器
教你如何鉴定青铜器一、从青铜器的锈蚀辨别真伪众所周知,青铜锈具有层状结构,紧贴青铜基体有一层红色的氧化亚铜,在这上面是黑色的一氧化铜,再在上面是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孔雀石。
无色蜡状的氯化亚铜横穿铜锈各层,在表面层中又与孔雀石和土粘结在一起,在此中间还分布着灰白色的二氧化锡。
由于青铜器的腐蚀环境不同,原始表面存在的情况也不同。
青铜器的原始表面一般存在于黑色一氧化铜层中,这可以从铜锈密度的差别判断,但这种差别很细微,判断需要经验;如果青铜器的绿锈形成过程很慢而且很均匀,那么就会形成一层“贵绿锈”,它美观、光滑、往往还闪闪发光,对于这种有“贵绿锈”的青铜器,“贵绿锈”层的表面即为原始表面。
原始表面也可以从器物的X光片上看出。
博物馆修复后的铜器一般呈黑色(一氧化铜)、褐色(铜的硫化物)、红色(氧化亚铜)或绿、蓝色(碱式碳酸铜),与我们在古玩市场上看到的生坑器截然不同,这一点是很多藏友大为疑惑的普遍问题所在,我们可以从叶家山出土的一件盉在处理前后的不同品相得到印证(1、由于无色蜡状的氯化亚铜会跟水、氧气反应形成“粉状锈”,不断的腐蚀青铜基体,所以必须除干净。
机械去除一般很难除干净,所以经常用锡箔置换。
具体操作是用琼脂将锡箔贴于器物需要置换的部位,然后将器物放进置换箱中,如此反复操作,直到锡箔无变化即不发生氧化为止,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这样就可以确保氯化亚铜的完全去除。
二、从青铜器铭文辨别真伪在古玩市场上,凡带铭文的青铜器,铭文字数越多,其价值越高,有铭之器的价格往往高于无铭之器价格几倍以上,故作伪者常在青铜器上作伪铭。
从铭文辨伪,主要从掌握铭文字体的风格特征入手。
1、青铜器铭文字体风格特征青铜器铭文字体的风格与各个时代铭文形成的方法密切相关。
从商代至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一般是铸字,即先在内模的表面或在外范的内壁刻出突起的阳文,铸成的铭文呈底宽面窄,而战国时期的铭文是用工具直接在青铜器壁上錾刻的,铭文字口呈V字行,字体纤细而颀长。
怎么鉴别真假青铜器
怎么鉴别真假青铜器怎么鉴别真假青铜器 (责任编辑:詹卫明)一.锈色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
行家们说:“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
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
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的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二.手感和声响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得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
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三.花纹和款识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
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
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
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掌握了这此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笑话了。
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四.铜质与器式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
青铜器鉴别
一、青铜器作伪法1.仿古法。
铜器作伪法。
作伪者一般均有所本,或依真器,或依图录。
仿器形制与真器基本相似,尽寸大小也与真器相近。
仿器一般仿得比较准确,若不细心观察,难以判断真伪。
但不论仿得如何准确、逼真,其铜质、花纹、色均与真器有别,风格也迥然有异。
同时,仿器比真器重,有压手感,这是普遍规律。
2.拼凑法。
又称“插帮车”。
铜器作伪法。
或同几个旧器中的残块拼成新器;或真器中缺失了一啊分或几部分,另取其他器的残块修格局完整;或真器中本无某部分,却节外生枝,添枝加叶拼杨新器。
3.改造法。
铜器作伪法。
即以某件旧器修改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器形。
作伪者将一些不易卖出的或价格便宜的器物加以改造,成为新器形。
如原器本无梁无盖,改成有盖的新器;或原器残存一部分,将其改成另一种新器。
4.加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简单纹饰,作伪者选择合适的光素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纹,一般来说加刻的花纹与原器花纹是一致的。
5.掏花法。
铜器作伪法。
即在原本无花纹的器物上先錾刻花纹,再沿着花纹将无花部位掏透,或掏空,使原器变成一件镂空之器。
这种伪掏花的作法,不仅刀痕明显,而且不符合器物的特征。
6.添铭法。
铜器作伪法。
即真器本无铭,后在其上錾刻伪铭,后錾的铭文文笔均匀,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痕,作伪有时用铜丝刷刷去錾良,却又留下刷痕,也影响了字的笔锋。
铭文字体,内容虽皆能仿刻,但笔法的韵味却是难以模仿的。
另外,真器伪铭者皆伤皮色,器表有锈而字口无锈,即使字口处作上假地子、假锈,也与器表的地子、锈色不符。
7.增铭法。
铜器作伪法,就是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简单,作伪者在真铭前后增刻伪铭;或真器上本应对铭,因器缺失某部分使铭文也残缺,修配时边铭文也一起刻出,在器物上增刻伪后,伪铭的锈色、地子与真铭不同,字口也明显不同。
再者一器之上的铭文既然不是一时所出、不是一人所作,基笔体、韵味自然不符,特别是铸铭与刻铭载然不同。
8.补铭法。
学习青铜器鉴定
青铜器鉴定1.1青铜器鉴定的涵义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首先要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
有的青铜器能依据其铭文确定其绝对年代,一般应确定其时代或分期(相对年代)。
文化性质一般指的是中原青铜器或是巴蜀青铜器、滇文化青铜器。
然后从其形制、纹饰、铭文及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身发展历史上、古文字学上、美术史上和铸造史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从而确定其价值。
1.2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比较法。
无论是辨伪,还是研究某件青铜器的价值,都是运用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和价值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进行的。
熟知各个时期、各种文化的各类青铜器的特征及价值,不断了解古代青铜器的新发现及新的研究成果,亲手抚摸观察各种伪品,才有可能做好鉴定工作。
另外,还应逐步引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X光检测、荧光光谱分析及范土的热释光测定等。
2青铜器仿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制礼作乐均依周制,政府或私人为了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需要,不断仿照《三礼图》或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而铸作新的青铜礼器,这就是仿制品。
它是对于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仿效。
其特点是在器物上大多标明仿制的时间、用途及仿制者等。
在进行鉴定工作时,首先要区分仿制品与伪品,不应将仿制品列为伪品。
其次仿制品对研究历代礼乐制度及文化艺术也有着一定的价值,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宋代以前的仿制品已很少见。
宋代由于金石学兴起,收集了大量的古代青铜器,并认识了《三礼图》的错误,遂改依古代青铜器仿制礼器,用来作为庙堂之祭器。
宋代仿制情况见于宋翟汝文《忠惠集》及清孙诒让《政和礼器文字考》等。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仿春秋时期宋公戍钟而制作的大晟钟,尚有流传至今者。
清代的青铜器图录书中也著录了一些宋仿铜器。
青铜器怎么鉴定真假
青铜器怎么鉴定真假
鉴定青铜器可以看锈色,常见的锈色有绿锈、红锈、蓝锈等,如果锈色和器体合一,莹润自然那就是自然生成的锈色,如果锈色浮在器物之上,就是伪锈。
青铜器的做工精致,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如果工艺潦草、器形不规整就是假的青铜。
1、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的流转,出土常见的锈色有绿锈、红锈、蓝锈、紫锈等,如果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莹润自然就是自然生成的锈色,如果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略显刺眼,就是伪锈。
2、工艺
青铜器的做工讲究,如果是重要的器皿,更为精妙雅致,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如果看起来工艺潦草、器型不规整、器身遍布砂眼的
那就是假的青铜。
3、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比较简单,翻看铜器的底,若是出黄铜质地,就是伪品。
鉴定青铜器还需要了解什么年代铸造什么铜器。
不同年代的器式是不同的,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尹夏清
(1) 制范——翻范
用铜器 作模翻 范
泥质模型做好后,经烘烤定型,便可在模型上翻范。 范有外范、内范(蕊) 。内外范之间的空隙,即为 浇铸后铜器壁的厚度。
(1) 制范——烘范
外范
内范
➢内、外范做好之后,经阴干、入窑烘烤,使 之脱水定型,便可用于浇铸。
(1) 制范——制模、翻范、分范示意图
制模 内范
(3)铜器的装饰工艺
A. 范铸法
即通过陶范铸造纹 样的工艺。即先在泥模 上雕塑出所要装饰的纹 样,通过翻范把纹样反 印在外范上,合范浇铸 后,即可铸造出各种各 样的装饰纹样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填漆法
即用黑或红漆装饰 青铜器的工艺,它们或 被填于纹地来陪衬烘托 主纹,或填在纹槽中构 成主纹。
商尊
C. 错嵌法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
尹夏清
鼎簋
Guǐ
鬲
甗
lì
yǎn
尊
觚
Gū
卣
爵
yǒu
带 盖 铜 鼎
带 盖 铜 钫
错金银钮钟 (乐府钟)
提纲
一、铜器的出现 二、中国古代铜器鉴定方法 三、中国古代铜器的发展脉络 四、青铜器的分类与历代器型特征
青铜器的概念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 铅的合金)制成的器具,中国青铜器 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 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中国古代青铜器 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 品种而言,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即先在青铜 器上铸或凿、刻 出口窄底宽的纹 槽,然后将金或 银或红铜的丝、 条片等捶打嵌入 槽内,最后错磨 平整。以不同金 属的色泽对比形 成鲜丽的图案。
战国错银几何纹扁壶
河北唐山贾各庄春秋 嵌红铜狩猎纹壶
古代青铜器鉴定常识
古代青铜器鉴定常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法(又名常识)上海宝鼎斋沈纯理撰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
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那么,应该怎样去鉴定其真赝呢下面将教会你一些最简单的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青铜器出土后,会形成两种坑口的器物。
一种入土前器物经过打磨等处理,器物表面早已形成氧化层的包浆而入土,这一类出土后表面或多或少仍有包浆,叫水坑器物。
另一种入土前器物表面未经处理,即没有形成氧化层的,是把全新浇铸的青铜器直接埋入土里,这一类器物出土后表面仍无包浆,叫土坑器物。
所谓水坑器物,并不是器物浸泡在水里的,而是取意于以水为净的意义,其实就是器物表面已经形成包浆的,出土后器物表面仍然比较干净的意思,这类青铜器大都会显露出,具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或者专门作为祭祀用的礼器。
所谓土坑器物,倒是直指青铜器在坑口内的状况,也是说未经打磨就入土的青铜器,器物表面因其粗糙容易生锈、土咬、甚至被腐蚀,这类青铜器大都作为陪葬品用的。
前者器物以俊秀、华贵、高雅为格调,往往还能多少带有一些铭文的,这种青铜器的存世量相对要少。
后者器物以浑厚、壮实、威严为风格,大都是没有铭文的,这种青铜器的存世量相对较多,不过大的土坑器物又很少了。
凡是大件或超大件的器物,大都在封建的氏族社会里,用于祭祀中当作礼器的。
不论是那种坑口出土的青铜器物,这些都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多得的文物!(请阅插图1、)2、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是由主、副纹饰和高、浅浮雕组成,这给断代带来了依据。
但这里仅限于主、副纹饰的制作工艺上,因为其中也存在了断代的特征,如:早期夏、商、周时期,称之为老三代的青铜器,夏代器物未曾见得故不予置评,商代主、副纹饰仰或主纹饰凸显,以粗旷、简朴与厚实为风格,周代才形成风格多样化,尤其是主纹饰明显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也有的副纹饰略微低于底平面,而这样的副纹饰,其边沿没有必要另加勾线,但主纹饰仍然明显地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的,有的甚至于高抛凸显。
古铜器鉴定辨别真假
古铜器鉴定辨别真假北京信拍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征集部任经理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金属,中国古铜器的冶铸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古铜器包括酒器、食器、水器、陪嫁、观赏和日常生活用器等。
古铜器如何鉴定真假古铜器作假有很多的流派,可谓行行出“状元”。
“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和“北京造”可算得上古今仿造青铜器的几个主要大本营,它们的主要特点为:“苏州造”用材较好,冶铜浇铸时往往加些银,使铜器的地子发亮见银白色;仿制对象以商和西周器为主,生坑、熟坑无所不能;刻工精细,纹饰流畅,铭文逼真,“作品”流传甚广。
“潍县造”的艺匠高手层出不穷,刻纹饰、铭文比较擅长,作器多呈熟坑状,但铸出的器物壁厚,重而压手。
“西安造”也注重铭文,不仅是假器造假铭,就连一些无铭文的真器上,也后刻铭文,以抬高其价值。
作品多见度量衡器物,如秦诏版、秦量等。
“北京造”以商周器为主,比较讲究纹饰华丽,器型精巧,锈斑逼真,特别是“黑漆古”、“绿漆古”等,都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认识范线与垫片,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要诀之一。
范线就是铸造青铜器时铜液留下的痕迹,垫片就是为了固定器壁厚度而留在器物上的小钢片。
二者既是铸造技术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从铸造技术来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主要方法。
应该说,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
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
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
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
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一般作伪的铜器以失腊铸造为主。
失腊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
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腊铸造就有此特征。
看垫片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
前面谈到,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当浇铸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商代青铜器鉴定基本知识
商代青铜器鉴定基本知识1,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
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作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含住掉不下来。
用这种方法鉴定古商代青铜器上那些修补过的部位也很有效。
2,怎么辨锈识古铜商代青铜器的一大特征是其色彩斑斓的铜锈,而这也是编造者想方设法想编造的手法。
为此,小编提出了几招:榜首,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古铜锈十分坚固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造的伪锈,不光简单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含住掉不下来。
第二,取一些铜锈试样,用高温热针炙烤,真正的古铜锈是天然成长的矿藏结晶,在高温下既不会熔化,也不易焚烧,更不会有酸味儿或别的异味儿。
第三,用小刀或别的工具将铜器外表的铜锈取一块,调查铜锈下面显露的皮壳,伪锈下面显露的直接是铜色;古铜锈下面则通常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
第四,用烟熏铜器外表或颜料染色,使其外表构成黑色或赤色的氧化层,往往这种氧化层没有光泽。
作伪的氧化层的突起部位光亮,洼陷部位暗淡。
3,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
由于商代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商代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
如安徽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而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中原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
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
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
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
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
现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仿古商代青铜器,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
商代青铜器鉴定必备知识
商代青铜器鉴定必备知识商代青铜器鉴定必备知识1,铸造一件商代青铜器需要很多块陶范,这些陶范必须用垫片支撑开并保持正确的间距,这个间距产生的空隙基本就是器物形状和厚度。
垫片不仅防止泥芯偏移,而且保证了间隙均匀。
2,拼凑的器物将毫不相干的器物残片拼凑成一器,古董商一般称作“捣撤货”。
有的是真品残片拼凑,有的则是真器残片与伪器拼凑。
这种器物看上去,一是器型的弧度不同;二是皮色地子和锈蚀程度也常常不一;三是有生接痕迹;四是花纹风格明显不一致,有粗有细,有梳有密。
3,从锈蚀的层次上看,古铜器上生长的是陈年自然锈蚀,其锈蚀有明显的层次,一般从外到内纵向分为锈土结合层、主体锈层、地子锈层。
锈土结合层上常见铜器锈蚀与地下环境中的附着物,如泥土或碳化后的草木屑等;在锈土结合层的下面有一层绿色或蓝色的结晶锈就是主体锈层;在主体锈层以下就是紧贴铜器的黑或红褐色的氧化膜层,即地子锈层。
这3层锈蚀次序分明、排列合理,有的古铜器没有锈土结合层,甚至没有主体锈层,但是决不能没有地子锈层,这对于分辨老锈新锈十分关键。
而大多数仿古商代青铜器由于其经历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一层浮锈,颜色单一、结构松散、附着较差,如果去掉浮锈会直接露出新鲜的铜体。
4,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
这是通常伪器或仿制品埋藏在地下的时间很短,非真器久埋深藏经2000多年矿化锈蚀而成,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器没有这一过程,自然较重。
用蜡模翻制的伪器也会略重于原器,仿伪者会连同锈迹、砂眼一同浇铸表现出来,加上前面一点伪器特征更加明显。
占代块范铸造的商代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孔,也没有铜液灌注不到而产:生缩孔的情况。
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在表面出现一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
如不了解这一点,很可能错误地以为砂眼和缩孔是旧铸的特点。
5,对中国古代商代青铜器的鉴定,主要是之对商代青铜器进行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价值进行判断和辨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且支几招,仅供参考。
第一招 闻味、手搓
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
年以上的时间,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
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此法看来不会被讲卫生的今人所取.其实更好的办法,是
(四)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底部,若露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底部
若是伪制,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 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
鉴别铜器,是一件繁琐而艰难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点,多看、多记、
多思、还是能鉴别出真假的。
此情况外,一般粉锈多半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
害锈也偶尔呈粉绿色,但购藏青铜器必须对此保持警惕,以防上当。
(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历经千年标准的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
期的古画一样,除了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外,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其感觉是和谐而不单
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
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第二招 看锈色
(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
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
(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
(二)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 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三)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 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 泼,富有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另外,还可以从 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辨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 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 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 “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多不考究,但也有 了字体竖笔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第五,在铜器辩伪上要多利用考古发掘品和专家们公认的器物进行对照,又增强可靠性。
以前的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来加以判断、推理,辨别其年 代与真伪,这完全凭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可是作为普通的古铜器爱好者,要识别一件古铜 器的真假,到底该从哪里入手呢?应该掌握古铜器鉴别的要点。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 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一)锈色
的基础。
第二,在辩伪工作中,对铜器的第与锈的辨别是很重要的一环。由于先秦两汉的青铜器年代久远,各时期各地铸造的铜器铜质不同,
入土或入水的地区土质不同,铜器表层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地(皮色)和锈。无论是第还是锈都在一二十种以上,主要有绿、蓝、黄、白、
红、黑等等。真器由于制作年代久远,形成的地子一般是发光亮的,而伪作的假地子则发暗。在铜锈上,真锈由于时间久远,锈块结实坚
硬,锈不是浮在铜器表面,而是渗透到了内部,假锈是浮在铜器表面,锈块较软,弄下来易搓成粉末状,又因是假锈,锈一下来,就会露
出新锈。
第三,在伪造技术上,伪造的铜器外形没有真器那么有生气。假花、假铭也没有真器雄伟浑厚的气韵。真器花纹一般层次分明而平整,
而伪花则软而凸散,且没有铸造真花时常出现的铸瘤。真铭文,商周时代一般为铸字,字体匀整,深浅如一;而伪铭则有刀凿痕,字体呆
板无神韵。在真器上补刻的伪铭,常有将铭文刻在垫片上,这就大露破绽。在真器上补刻伪铭时也常将器物的锈斑与氧化层破坏,字口内
光亮干净,辩者常可一目了然。
第四,真器在一件器物上所表现出的造型、花纹、铭文等方面风格是一致的,而伪器在一件器物上常常出现风格矛盾,这就特别需要加以 注意。比如在汉代铜器上补刻商周文字,对青铜器稍有常识的人都可辨别出。
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
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赝品,不可取也。
再一招 辨声
Hale Waihona Puke (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沈短促。
(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做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又一招 细察材质
作伪者为省事,常用新铜(黄铜)制作赝品,选好后涂以假锈色包浆,或腐蚀后埋入地下,使人看不出器物材质.购藏者用20倍以上放
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如发现有黄色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下面再谈一下铜器辩伪的主要方法与依据。
第一,掌握先秦以至两汉青铜器的铸造、种类、造型、花纹、铭文等一些基本知识,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演变规律,是辨别青铜器真伪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帮您做 好职业准备!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 素鼎和戈、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
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铜器坠 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 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 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 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 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不润泽,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鉴定, 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伪者有铜腥味。还可用热碱水洗刷,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 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