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社会

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

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

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

*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

答:(1)家庭。家庭式个体早起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起点,家庭环境之下的社会化的质量和效果将为个体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内部的教育和父母的思想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特征都对儿童的性格特征和社会交往特点产生影响。学前期儿童的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器以后的社会化进程。次级社会化阶段中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仍会继续,个体将在自己独立的家庭中扮演丈夫、妻子等各种新的社会角色。总之,大部分个体终其一生都无法脱离家庭的影响。

(2)学校。学校是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最大的力量。在学校里个体将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价值和行为规范。学校中进行的社会化对个体的知识储量、技术水平、价值观和人格规范的塑造和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在学校中有利于他们理解角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中的集体类活动尤其是竞赛类活动利于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一群在年龄、兴趣爱好、地位、价值观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关系相对亲密的群体。这类群体往往是非正式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同辈群体的特征一是有明显非主流性;二是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

(4)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以报刊、广播、电影、互联网等媒体和信息工具,面向大众的信息沟通方式。大众传媒逐渐成为社会化的主要力量。电视中的人物形象时常会成为儿童积极模仿的对象,因而传媒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有效的了解社会信息并以一种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认可为社会所公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一方面带有暴力等色彩的电视不可避免的会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不良影响。(5)职业团体。职业团体是对所有的劳动部门和组织的概化表述。职业团体将个体此前在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中接收到的大部分内容纳入到一个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狭小领域,个体将会被一种全新的规则改造。由职业团体所赋予的独特的价值理念将会对个体的继续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并会催化个体价值观念的稳定和成熟。不同职业团体提供的培训机会也是个体急需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第四章

1.名词解释:

*(1)社会动机

答:社会动机是指引起、维持和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相同活动中,不同个体的行为及其效果可能各不相同,导致这种差异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动机。个体的一切活动都由一定动机所驱使,动机是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的心理中介。

(2)侵犯和侵犯动机

答:侵犯是任何一种以伤害另一企图躲避这种伤害的生命体为目的的行为。侵犯动机就是指向伤害其他生命体的动机。

(3)利他主义和利他动机

答:利他主义指一种不指望任何酬赏,并且处于自由意志的有益于他人的行动,即一种自愿和自择的助人行为。

利他动机是出于利他主义目标的一种社会动机。

(4)亲和动机

答:亲和动机又称结群动机,指个体害怕孤独而愿意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友好、协作的练习的一种内心欲望。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于某个群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和赞赏。

(5)成就动机

答:成就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动力,即成功的达到某种卓越水平的动力。成就动机是指对成就的欲求,它是人们在后天生活中后天习得的,很大程度上由个体所接受的教育和身处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它是一种相当稳定的人格特征。一个人成功动机高低的标准在于他是否追求和努力实现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在于他是否渴望成功和超越他人。

*2.简述动机的特性和功能

答:(1)动机的指向性。由动机驱使的个体的一切社会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它使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分析个体动机的作用时,先要确定动机的方向。

(2)动机的强度。不同性质的动机可以对个体具有不同的意义,产生出强度不同的推动力量,即动机有强弱之分,这取决于个体对相应需要的迫切程度。个体的行为由其系统中强度最大的动机所决定,称为主导动机或优势动机,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向和性质。

(3)动机的清晰度。动机的清晰度是指个体对可见到的或可预见到的某一特殊目标的意识程度、个体选择行为的自觉程度和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是衡量某一个体的动机的清晰度的两个指标。

(4)动机的更替性。动机的更替性是指一个动机可能为另一个动机所代替,也成为动机的可转换性。同一时期个体会同时产生和存在多种不同性质的动机,它们相互抵触并发生冲突,形成“动机斗争”,强度较低的动机被强度较高的动机所取代,产生动机更替,使得人的行为不断变化。

(5)动机的活动性。是指个体形成某种动机后,能对其行为发生推动作用,表现为对其行为的发动、加强、维持,直至终止。

(6)动机的复杂性。动机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动机与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个体内心存在的动机和他口头或书面表述出来的动机往往不符;三是个体内心实际起作用的动机与他本人意识到的动机常常不符。

第五章

*1.简述社会认知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答:社会认知是指以他人为对象而进行的认知活动过程,即了解他人、分析判断他人和推测解释他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社会认知具有以下特点:

(1)认知的选择性。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个体对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