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成教) PPT课件
精神病学.ppt课件
不合作病人的精神检查
2018/10/21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应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神经 症 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对强烈的 刺激感觉轻微(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或完全不能 感知(感觉缺失--癔症)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 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15 2018/10/21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 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 得的。病人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 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
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精神病只涉及大脑的高级功能的紊乱,如认知、 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活动;神经病学重点在大 脑的低级功能,如感觉、运动等。 精神病学只与大脑打交道;神经病学则还包括 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
2018/10/21
3
第一章 绪论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一组与精神紧 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2018/10/21
18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
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 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 (涉及一个感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 另一感官的幻觉(涉及两个感官), 见于精神分裂症 入睡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 多为幻视。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 心因性幻觉;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 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
精神病学ppt课件
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 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精神病学还涉及对正常人的心 理活动的研究,以揭示心理活 动的生理基础和异常心理的发
生机制。
精神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精神疾病,提出了一些原始的 理论和治疗方法。
近代精神病学的建立
1 2
心理咨询
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内心感受, 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式。
3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 系,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
时间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标准
精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 严重程度标准:症状导致明显的社会功能 损害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流程
心理测验与评估工具的应 用
详细询问病史与精神检查
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与精 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的可能
03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疾病的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许多精神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遗传因素在 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精神病学ppt课件
目 录
• 精神病学概述 •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 精神病学的研究与展望
01
精神病学概述
精神病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 展规律以及治疗与预防的一门
精神病学ppt教案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 不同的精神疾病症状, 具有不同的治疗原理 和效果。
药物治疗的原理与实践
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 改善精神症状。
常用的精神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等,具体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调整。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个体化治疗等,同时需 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问题。
康复训练的途径与效果评估
康复训练是通过各种训练和活动,帮助 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生
活质量。
常用的康复训练包括职业技能训练、社 交技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具 体训练内容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
况进行制定。
康复训练需要注重个体化、系统化和长 期化的原则,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效果 评估体系,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客观
精神病学ppt教案
目录
• 精神病学概述 •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精神病学概述
精神病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精神病学的定义
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 门医学科学。
研究对象
包括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精神健康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有效的服务。
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
重视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 的人才保障。
推动精神卫生领域的科研与创新
《精神病学》第8版课件—人格及相关行为障碍【44页】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 2.全面、持久的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与义务,经常违法乱纪 3.尽管建立人际关系并无困难,却不能长久地保持 4.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 5.无内疚感,不能从经历中特别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 6.很容易责怪他人 7.伴随的特征:持续的易激惹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六)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过分疑虑及谨慎,常有不安全感 2.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表格过分关注 3.完美主义,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以至影响了工作的完成 4.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 5.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 6.刻板和固执
(一)生物学因素
1. 遗传 单卵双生子品行障碍的同病率(35%)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13%) 若亲生父母有违法或犯罪,孩子寄养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或由自己抚养,孩子反社 会性行为出现率高 对立违抗障碍与遗传相关,且是多基因遗传
2. 神经生化 男童的脑脊液5-HT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6~17岁患者的脑脊液5-HTAA水平和其冲动行为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八)依赖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低下为特点,女性多于男性。 1.请求或同意他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 2.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 3.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处处委曲求全 4.由于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总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5.沉陷于被关系亲密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之中 6.没有别人过分的建设和保证时,做出日常决定的能力很有限,缺乏自信,总把自己
精神病学ppt课件
病率高(模特的体重标准在下降)
-
10
临床表现
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的过度关注 ;
体象障碍;
故意节制食量;
避免体重增加的行为;
体重比正常体重低15%以上;
常存在情绪低落,情绪不稳;
女性病人出现闭经,发育停滞;
继发出现的严重营养不良,代谢减慢或紊乱
治疗躯体合并症;
取得病人的合作,重建健康的饮食模式,积 极参与治疗;
提供有关营养及饮食模式方面的教育;
矫正与进食障碍有关的错误的观念、态度;
治疗精神疾病状态,包括情感调节、自尊和 行为方面的缺陷;
获得家庭支持,提供合适的家庭咨询和治疗
预防复发
-
19
治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首要是支持治 疗,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 •治疗其他并发 症, •保证能量供给
第十一单元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
1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指一组在病因方面以心理社会因素为 主要原因,临床方面以生理障碍为主 要表现形式的一组疾病。
– 进食障碍 – 睡眠障碍 – 性功能障碍
-
2
第一节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指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特 定的文化压力等相互作用导致的摄食行为异 常和情绪障碍为特征,伴发显著的体重改变 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 BN) 神经性呕吐(vomit Nervosa)
-
3
病例
某女15岁,一年前某日体检,发现自 己的体重比另一同学重2公斤。
回家后老照镜子,认为自己大胖了, 不及同学苗条随后拒食任何“滋补品 ”,继而不吃肉、蛋,饭也吃得愈来 愈少,一天l~2两,仅吃蔬菜、西瓜 、冰棒。
2024版精神病学课件幻灯
01精神病学概述Chapter精神病学定义与特点古代精神病学现代精神病学未来发展趋势030201精神病学历史与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医学进步跨学科合作01020304精神病学重要性及应用领域02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Chapter常见精神障碍类型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评估方法包括临床晤谈、心理测验、量表评估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诊断标准5或ICD-11,结合患者的症状、病程、严重程度等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鉴别诊断与精神障碍相似的疾病有很多,如躯体疾病、药物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误区提示避免将一般心理问题或性格问题误诊为精神障碍,也要避免将精神障碍误诊为其他问题。
重视共病现象许多精神障碍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精神或躯体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和治疗。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03治疗原则与方法探讨Chapter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策略01注意事项02患者教育03心理治疗技巧与实践应用心理治疗技巧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技术。
实践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改变思维模式、提高应对能力。
疗效评估定期评估心理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1020304康复期管理家庭与社会支持支持措施预防复发康复期管理与支持措施04患者日常护理及家庭关爱Chapter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督促服药观察病情变化安全防护患者日常护理要点家庭关爱在康复中作用提供情感支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参与康复训练督促患者回归社会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等,提供专业治疗和建议。
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如精神病患者家属联谊会等,分享经验和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如健身、手工艺等。
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精神病学症状学部分ppt课件
精神病学的服务对象与研究对象已有明显的变化 重点从传统的重性精神障碍(psychosis),如精神分裂症,
渐向轻性精神障碍,如神经症、适应不良行为转变 服务模式也从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管理,由
于新的精神药物的出现、对康复及复发预防的重视,精神 障碍患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 当代精神病学的概念已远远超过传统的精神病学概念所覆 盖的范围 将“精神病学”改称为“精神医学”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 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社会精神病学,即从社会学、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精神疾病、行为问题发生 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司法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病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评价或鉴定精神病人 违法行为的责任能力与安置问题的一门学科
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 及另一感官的幻觉。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 的人像站在面前等。见于精神分裂症。
入睡前幻觉 :此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 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如可见到各种动物、风景或 人体的个别部分等。它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
心因性幻觉 ;是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 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 等。
知觉 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 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正常情况下感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 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 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 妄想合并存在。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 内脏性幻觉
精神病学精品医学PPT课件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5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 已知在心境障碍患者的家族中,发生本病的 机率约为正常人口的10~30倍,血缘关系 越近发病机率越高。 “早期遗传现象”
.
2.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
6
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6.7%,双卵双生子为12.9% 寄养子研究发现,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而其养父 养母只有12%。 遗传方式,有多种假说,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 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 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 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在单位好提意见,且很尖锐,不达到目的便煽动 其他人:“罢工”,整天忙忙碌碌,东跑西跑, 走亲访友。自已不吸烟,却买好多高档烟,逢人 便发,以示慷慨。春节变卖买了鸡鸭,兼价出售 给邻居,说是做好事,搞好邻里关系。日进五餐, 顿食斤余,食欲特增,睡眠锐减,夜睡三小时, 精神抖擞。二月来体重减少7公斤。
自称具赵子龙之勇,诸葛亮之才,关羽之义,刘 备之胸怀。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交感神经兴奋、随境转移,记忆力 的增强
.
12
躁狂发作[F30]的诊断标准:
13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 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 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 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 性症状。
.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 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4
精神病治疗学PPT课件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抑郁状态、起效较快。 ➢禁忌症:严重肝肾病人慎用。 ➢剂量和用法:75~375mg/d。缓释剂每天一次。
➢副作用:抗胆碱能、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恶心等, 症状较轻,多数病人耐受性好。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曲唑酮(三唑酮,美舒郁)
➢药理机制:对5-HT系统既有激动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适应症:对伴焦虑、失眠的轻和中度抑郁症。 ➢禁忌症:低血压和室性心律失常者禁用。 ➢副作用:可有头晕、体位低血压、阴茎异常勃起等,
无 TCAs的抗胆碱能副作用。 ➢剂量:50-100 mg/d
万拉法新(博乐欣)
BZ禁忌症
①妊娠前三个月禁用,分娩前或分娩中慎用。药物过 敏者禁用。
②严重心血管疾病、肾病、药瘾病人慎用; ③慎与酒精及其他中枢抑制剂合并应用; ④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病人慎用; ⑤老人及儿童慎用。
耐受性与依赖性
耐受性与依赖性:本药最大缺点是易产生耐受性, 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骤停可引起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激越、多 汗、震颤、癫痫样发作等)。躯体依赖发生率取决 于药物种类及剂量和疗程。
米氮平(瑞美隆)
➢药理机制:具有 NE和5-HT双重作用机制,对NE 和
5-HT传导都有增强作用,对α2 -肾上腺素受体亲
和力高。
➢剂量和用法:开始15mg/d,4天后可增至30~45mg /d,可口服1次。
➢副作用:有镇静倦睡、头晕、疲乏以及食欲和体重 增加等。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可逆性MAOIs,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可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对焦虑抑郁混合
精神病课件PPT课件
02
03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精神病的发病 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 族中有精神病患者的人群, 后代患病的概率较高。
神经生物学因素
精神病的发病与大脑神经 递质的不平衡有关,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 质的异常。
生化因素
某些生化物质如神经递质 和荷尔蒙的异常,可能导 致精神病的发病。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创伤
如童年遭受虐待、亲人过 世等重大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
社会压力、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疏离 等社会环境因素可能对个体心理健康 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
Part
03
精神病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认识
精神病并非不可治愈
尽管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进步,许多精神疾 病都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期识别与干预
早期识别和干预精神疾病可以显著降低其影响,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职业康复
针对患者的职业需求,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适应训练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帮 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就业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就业援助,包括就业保障、就业补贴、就业推荐等,以增 加患者的就业机会。
Part
05
精神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抑郁症的康复过程
• 总结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康复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治疗。 • 详细描述:抑郁症的康复过程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抑郁
打破污名与歧视
精神疾病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状况,而不是个人缺点或失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01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个人建立健康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
力。
《精神病培训》PPT课件
控制手段与方法
心理治疗
社会支持
采用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心 理动力学疗法等,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减轻症状。
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重新 融入社会,减少复发风险。
家庭支持
定期随访
加强家庭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对精神疾 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病情反复。
评估方法
根据不同的精神疾病类型和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确保评估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诊断与评估注意事项
跨文化因素
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对精 神疾病表现和诊断的影 响,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
隐私保护
在诊断和评估过程中, 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遵守伦理规范。
动态评估
随着病情的变化,定期 进行重新评估,以便及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应激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可能 触发或加重精神疾病的症状。
临床表现
认知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表现。
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行为怪异、冲动 攻击、自残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表 现出意志力减弱,失去生活动力。
情感障碍
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抑 郁、焦虑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情感淡漠、社交障碍等情况。
家庭支持与参与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支持系统,家庭成员的关 心和支持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与培训
家庭成员需要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以便更 好地照顾患者。
ABCD
家庭成员的角色
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患者管理病情、提供生活照顾 和精神支持。
精神病学全套ppt课件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知觉障碍: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 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 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幻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 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2017/10/8 9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 分为四大板块: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 程标准和排除标准。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 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精神病只涉及大脑的高级功能的紊乱,如认知、 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活动;神经病学重点在大 脑的低级功能,如感觉、运动等。 精神病学只与大脑打交道;神经病学则还包括 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
2017/10/8
3
第一章 绪论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一组与精神紧 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精神状况检查
一般表现:意识状态、定向力、与周围的接触、日常 生活能力 认知活动:感知觉(错觉、幻觉、其它)、思维活动 (思维联想、逻辑、内容)、智能(抽象概括、计算 力、记忆力)、自知力 情感活动 意志行为活动
不合作病人的精神检查
一般外貌:意识、仪表衣着、接触合作、食眠 言语:有无自发言语、模仿或持续言语 面部表情:呆板、欣快、愉快、忧愁、焦虑、恐惧 动作行为:增多或减少,特殊性,目的性
精神病学基础ppt课件
三、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基础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3、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 5、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
四、其它的生物学因素
1、体质 2、性格 3、性别 4、发育年龄 5、器质性疾病 6、感染 7、损伤 8、素质 9、分娩 10、其它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性因素
一、心理因素:应激与生活事件; 性格与气质; 挫折与耐受力。
治疗比例(%) -10 10 30 1 ? 10 50 ? ?
中国精神疾病的需求和治疗现状-2
--精神疾病的识别率低. --抑郁症,强迫症,双相疾病,酒依赖,惊恐的
估计数,均远高于国内估计数.
精神病学的发展趋势
• 研究领域: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共同发展 • 治疗领域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共同发展 • 医院治疗和社区康复共同发展 • 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共同发展 • 中国在近10年内的发展情况
• 目前,精神病学已经成为医学的重要学科 (以美国为例)
疾病的流行状况和严重程度的传统研究
死亡率:高估致死性疾病 忽略非致死性疾病
发病率:高估高发病率疾病 低估慢性疾病
未考虑到劳动力/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问题 在严重程度上 在持续时间上
DALY的概念
• 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结核病
溺水
腹泻 (>50%)
摔伤
先心病 幼年类病
中国的疾病负担(2020)-4
比1990年负担增加的病种:
肺癌 胃癌 车祸
肝癌
(>100%)
痴呆 关节炎 慢性肺梗塞
(>70%)
冠心病
脑血管病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