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释义: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
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
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
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
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
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
这是功到事成。
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相关论文:自古以来,人们把求学成才的经历划分为三个过程,来激励自己或他人。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清代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
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
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后来,有人效仿“三境界”划分法,又归纳整理出许多“三境界”来,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人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为实现目标而锲而不舍的奋斗;第三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会成功。
凡此种种,值得推崇的还是王国维所说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生三境界读后感
人生三境界读后感人生三境界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以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人生的三个阶段,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通过对人生三个阶段的描述,让人们明白了人生的不同境界,以及在不同境界中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人生的第一境界是“少年”,这个阶段是人生中最为纯真和无忧无虑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作者通过对少年时期的描写,让人们回忆起自己曾经的青涩岁月,以及那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时光。
然而,作者也提醒人们,少年时期虽然充满了梦想,但也充满了迷茫和困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人生的第二境界是“中年”,这个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忙碌和奋斗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责任,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作者通过对中年时期的描写,让人们明白了中年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中年时期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压力,但也充满了成就和收获,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人生的第三境界是“老年”,这个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安宁和淡定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放下一切烦恼和纷扰,安享晚年,回顾一生。
作者通过对老年时期的描写,让人们明白了老年人需要享受生活,回顾人生,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
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老年时期虽然充满了安宁和淡定,但也充满了孤独和无助,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和关怀。
通过阅读人生三境界,我深刻地明白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在少年时期,我们应该充满梦想和希望,不断学习和成长;在中年时期,我们应该承担责任和压力,不断努力和坚持;在老年时期,我们应该享受生活,回顾人生,充满希望和期待。
人生三境界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阶段,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 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 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学 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公元1005年(景德二 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 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 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亦工诗善 文。其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 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 音韵协和,著有《珠玉词》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⑴,望极春愁⑵, 黯黯生天际⑶。草色烟光残照里⑷, 无言谁会凭栏意⑸。 拟把疏狂图一醉⑹,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⑺。衣带渐宽终不悔⑻,为 伊消得人憔悴⑼。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 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 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⑼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青玉案⑴· 元夕⑵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 如雨⑷。宝马雕车香满路⑸。凤箫 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 ⑻。 蛾儿雪柳。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青玉⑴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 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 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零落稀疏的样子。
人生三大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
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
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
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
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
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
这是功到事成。
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人生三境界
①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原意是写在苍凉的深秋独登高楼怅望,这里用来作为第一境,即表示追求理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蝶恋花》,原意是因为思念爱人而渐渐变得憔悴,表示相思之苦,这里用来作为第二境,即表示艰苦地追求、探索。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原意是写无意中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心情,这里用来作为第三境,即表示取得成功、实现理想的喜悦心情。
这三处引用都是写闺情离愁,作者以它们的相关性来比喻治学的三境,只是就引语原意加以引申而已,以此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并无深意,是借用的手法。
②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夹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做“席卷天下”。
(鲁迅《安贫乐道法》)“席卷天下”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原意是说秦孝公想吞并天下,这里是故意加以曲解,望文生义,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用来表示穷人卷起席子到露天地上睡觉的情景。
③小乙:“泡泡!”妈:“小济,快,找小盆去!”爸:“等等,小乙,先别撒!”随小济作快步走,床下椅下,分头找小盆,至为紧张,且喊且走:“小盆在哪儿?”只在此屋中,云深不知处,无论如何,找不到小盆。
妈曳小乙疾走如风,入厕,风暴渐息。
(老舍《文艺副产品》)“只在此屋中,云深不知处”出自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借用后面两句,并把“山”改为“屋”字,借以描写孩子要撒尿,全家人出动找小尿盆,而小尿盆不见踪影的情景,同引诗的原意并不相同或相对,只是凭着不知该到屋里何处找小尿盆与不知到山中何处找师父有相关性的因素,望景生义,故予引用。
人生的三个境界
人生的三个境界人生常常被人们形容为一场旅程,这个旅程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境界,每个阶段和境界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就像朝露一般短暂,人生也充满了短暂和流逝,但我们却可以从不同的境界中寻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这篇文章将会探讨人生的三个境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境界:自我探索我们的人生旅程从出生开始,我们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也开始探索自我。
这个阶段,我们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我们会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情。
我们会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去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也会学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学习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经历,这些经历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限制和局限性。
我们发现我们不完美,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
这时候,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学会了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这个阶段对我们的人格修养和心智健康都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将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第二境界:社会探索我们长大后,开始在社会上探索。
我们会认识更多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会。
我们需要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做出决策和取得进步。
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经历促进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在社会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自己的决策和选择带来的后果。
这个阶段对我们的人格发展和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境界:情感探索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会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感情需要,也认识到了爱的重要性。
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探索自己的情感需要,开始在恋爱、婚姻和家庭中寻找自己的幸福。
我们会发现,爱需要我们更为细心和体贴,爱也需要我们更加专注和承担。
不论是为了我们个人的成长还是融入社会,我们要探索和经历的情感感受是一定的。
人生的三个境界
人生的三个境界人生的三个境界,又称为三次觉醒,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
这三个境界包括初生之境、平衡之境和重生之境。
在这三个境界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必经之路。
在下面的文档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这三个境界。
初生之境初生之境是人类的第一个境界,是从出生到少年时期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类正在学习如何适应这个新的世界和环境。
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的美好和无限可能性。
我们的思想是开放的,我们期待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发掘我们自己的潜能。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经历各种挑战和困难。
我们必须学会翻身、爬、走路、说话、认知和理解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阻碍和困境,但这也是我们成长的必需品。
我们必须从这些挑战中学习,才能够成为健康和成熟的个体。
平衡之境平衡之境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适应世界,我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可以开始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平衡之境中,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需要在学习和放松之间寻找平衡,也需要在工作和娱乐之间寻找平衡。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必须学会如何应对人际关系,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并以正确的方式使用我们已经获得的技能和知识。
在平衡之境中,我们还必须学会如何管理我们的时间和资源,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必须学会决策,承担责任,并掌握自己的人生。
这个阶段是个人成长中的关键阶段。
重生之境重生之境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我们个人成长的终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且已经具备了成为真正的自我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将全面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发现我们需要做的重要事情,并开始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重生之境中,我们也将开始思考人生的积极意义。
我们需要看到自己的人生终极价值和意义,并为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更值得。
我们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从未涉足过的传递性问题。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解读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解读
人生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历来有诸多解读。
而实际上,王国维提出的三境界是有对象的: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也就是说他是指学业,事业攀登路径上的三重境界,是成就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早就在事业、学问上已经超过一般人了。
所以起手第一境界便与众不同,句子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说明求学问者达到了一定的认识高度的状态,已经远远甩开了普罗大众。
望尽天涯路,因为视角高出常人,发现了知识如海,产生了远大的理想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因而产生人生的迷茫。
这种迷茫是认识到知识、学问、人生可以达到的高度,却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如何从这种无力感中解脱的疑惑。
这种迷茫是基于对世界、对自己的冷静认识。
在这一境界中,学者对如天地苍
茫般的学问充满了无力感。
而那些到处宣扬自己的才华,自得于半桶水学问的人是感受不到这种知识的压迫感的。
人生的三重境界
卷首语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当一个人初识世界,非常单纯,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随着经历世事渐多,思想开始变得复杂化,发现这个世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这个时候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许多人到了第二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到头来,发现自己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于是抱憾终生,牢骚满腹。
好好一个人就这样废了!只有一小部分人,通过自我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进入这个阶段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才会专心致志做自己该做的事,面对世欲之事,一笑了之。
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是指人与自然必须是和谐的,也必须是看得惯的、适应的。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三大境界三大喜事三大苦
人生三大境界三大喜事三大苦人生三大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人生三大喜事第一喜事:金榜题名时。
( 在古代的时候,是靠状元。
要是考中了,还不高兴的要死?范进只不过中了个举人,就高兴疯了,可想而知。
)第二喜事:洞房花烛夜。
( 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我是说一般情况,比较保守的那种)亲戚朋友纷纷来道贺,看着自己心爱的人终于属于自己,想着和他撕守终生。
很甜美啊!)第二喜事:他乡遇故知。
( 远离故乡,在他乡工作,生活,谁也不认识。
只能靠自己一步步闯。
可是谁曾想到,在这个地方却看到了在故乡一个要好的朋友。
多少心里话有点方倾诉了。
)人生三苦一苦: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
( 得不到,所以痛苦。
平日里,在纷繁的尘世中,不断地寻觅,追求。
如感情,心仪某个人,努力去追寻,却陷入了传统式的三角恋或是四角恋之中。
总有些遗憾,不满,于是怨恨,是否月老签错了线,弄错了姻缘。
也许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在以后的人生中,心底总会有一个身影浮现。
如工作,你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希冀能在下次评优评干中有你的名字,然而期盼换来了失望,于是失意布满了全身。
你替自己不平,埋怨上天的不公,甚或许诋毁别人。
整个人生似乎总在哀怨中度过。
)二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
( 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觉得痛苦。
我们常说:“知足者常乐”。
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度是越来越大,常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如权势,得不到之时,耍尽手腕,等到登上高位,体会到高处不甚寒,于是感叹,还是以前好,而今少了一份清闲和自在,反多了几许忧愁和冷漠。
才明白,位高权重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如感情,许多诗句和故事,都演绎着一段段悲凉的爱曲。
人生三境界解读
人生三境界解读
人生三境界是指人在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心境和心态。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少年时期的天真无邪,中年时期的奋斗拼搏,以及晚年时期的淡泊宁静。
在少年时期,人们心态单纯,充满好奇和幻想。
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情。
这个阶段的人们需要的是探索和学习,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和经验。
中年时期则是奋斗拼搏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奋斗,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他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晚年时期则是淡泊宁静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责任,可以放下过去的一切,享受生活的美好。
他们需要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静,需要有一颗豁达、开朗的心态。
人生三境界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和心境的体现。
每个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对待每个阶段的生活,才能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境界三层次
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这三境界: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用这三句话把人的一生从“悬思”到“苦索”再到“顿悟”的过程深刻的写出来。
人生三境界还可以这样来概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这首词很多人都认为是写给爱慕之人,然而我却有另一种不同的看法。
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其实是作者对自己的写照。
当时的作者不受朝廷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
人生3做、3通、3省、3爱、3情、3境界、3个自己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人生3做、3通、3省、3爱、3情、3境界、3个自己_人生感悟
人生三做:
1、做人之道,
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
知足者
常乐也
2
3
一生三通:
1、通人情,
做人不能闭门造车,要交流沟通。
要想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就要通人情。
通人情,不是溜须拍马,是平等的沟通。
2、通世故,
3
得失不可太在意,尽量把心放宽,很多时候越是要得到,越是得不到,因为你太在意,会忽略掉一些细节,反而不能帮助你得到。
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你想要的,往往能成功。
利害之省,
对利益和损害的反省,获利不可过傲,受损不可过悲。
进退之省。
全局的能力。
舍的境界。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可意会,却不可言传。
一生三爱:
1
2
3
三个自己:
1、相信自己,
对自己的自信,才有能力改变其他,相信自己,才有动力去奋斗。
2、发展自己,
要充实自己的能力,空有理想,没有能力,又有何用。
要时时发展自己。
3
1
2
帮助周围的人,常存良善之心,最终会收获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3、帮助更多的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帮助更多的人,说明能力有了质的提高,这难道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
人生三情:
1
2
3。
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治学三境界:悬思——苦索——顿悟”2.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
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
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第一境界: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王国维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一、境界一、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特点是充满激情、好奇心强、追求理想和自由。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对于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探索的渴望。
1.1 对于知识的追求在少年时期,人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
他们热爱阅读、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积累非常重要,为人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于理想的追求少年时期的人们通常对于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他们渴望成为有所作为的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
1.3 对于自由的追求少年时期的人们渴望自由和独立。
他们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这个阶段人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律性。
二、境界二、中年时期中年时期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关键阶段,特点是经验丰富、责任重大、事业有成。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1 对于事业的追求中年时期的人们往往致力于自己的事业。
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个阶段人们需要有远见和战略思维,为自己的事业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2.2 对于家庭的责任中年时期的人们通常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承担了婚姻和子女的责任。
他们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同时,他们还需要为自己的子女规划未来的教育和发展。
2.3 对于社会的回馈中年时期的人们通常也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传承和发展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社会组织或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境界三、老年时期老年时期是个人生活的后期阶段,特点是思考人生的意义、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回忆过往。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回顾自己的一生,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1、看远。
极目远瞩才能览物于胸。
只观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困于蝇头小利,难睹天外之天。
2、看透。
天下熙熙为名来,天下攘攘为利往。
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
3、看淡。
平和、宁静、坦然。
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
青年看远,中年看透,老年看淡。
【人生禅语】1、气不和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2、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
3、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4、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
5、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人生的三个警示牌】1、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2、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
3、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宠,不与同级争锋,不与下级争功。
4、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心机,不与小人斗歹毒,不与天地斗膂力。
5、人生三件事不能硬撑:花钱、喝酒、性爱。
【挑战困境的八大法则】1、认知:困境是上苍赐予。
2、心态:你对生活微笑,生活就对你微笑。
3、起点:用希望的火种燃烧自己。
4、过程:从“怨由心生”到“怨由心灭”。
5、关键:战胜自己是最大挑战。
6、情境:知难而进是一种风景。
7、成熟:寻找破解难题的生活密码。
8、结果:恒久努力是最大秘诀。
【失败人生的五种思维】1、我不想做。
懒散和懈怠是生活毒药也是失败人生的基因。
2、我没想到。
成功者总是留意任何情况下的每一种可能。
3、我尽力了。
尽力不等于尽心竭力。
4、这不可能。
如果相信美妙,美妙生活就在眼前;如果自我设限,限制就会无处不在。
5、没人帮我。
成功者本身都是一个巨大磁场。
【最温暖的八种食物】①早上醒后来的一个煎蛋;②上班出门前塞在包里的一个苹果;③加班深夜回家后的一碗热汤;④睡觉前的一杯牛奶;⑤伏案工作时的一杯热茶;⑥生病卧床时的一碗白粥;⑦喝闷酒的时候一碟小菜;⑧酒醒后的一碗清汤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①【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②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③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对酒当歌,⑤强乐还无味。
⑥衣带渐宽终不悔,⑦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人间词话》,是文艺批评类著作。
他利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而论及的内容达到近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作品。
他在《人间词话》中标举了"境界说"。
境,中国古代文艺评论家也运用过这些词语,如宋朝严羽的"兴趣"、清朝王士桢的"神韵"、袁枚的"性灵"诸说,但都是就风格、技巧而言,王国维则提到美学的本质论高度。
他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①"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②这是总论,对五代北宋的词评价很高,其标准即有境界。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③境不仅指景物,也是心的感情,景与情构成文学的两个基本原素,而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这是客观与主观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王国维提出了四个关系。
第一是"自然"与"理想"的关系。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④诗有写实派和理想派,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地描写出来,理想派是着重于虚构、主观的想象,而虚构、主观的想象又以生活现实为其基础。
因此,大诗人所造的境,必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
合乎自然,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观照、反映的感受,将景物真实地描绘出来,有如诗中的"赋",直书其事。
而邻于理想,是诗人总是用自己的理想去取舍生活、剪裁生活,引譬连类,因物喻志,有如诗中的"比"、"兴",触物以起情,索物以托情,表达诗人的一种思想感情。
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难以区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的本质,而且,景情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
他举了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价为"纯是天籁"①,又评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②这首散曲前3句18个字综合了9种事物,勾画出秋天萧瑟凄凉的傍晚景象,烘托出一个远离家乡的旅行者来。
马致远的写作技巧是极高明的,真达到了"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③的境界。
另外,王国维对苏轼《水龙吟》咏杨花评价极高。
这首词的起句是"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末尾几句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王国维评:"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④诗人苏轼,对杨花描绘成似花非花,全神凝注,笔借"风""雨",一气流转,把杨花当作容器,装进去主观的想象,显露出对人生的理念,格调更为高雅。
这里"我"融入了景物之中了,与物景处在有意无意之间,因此,读咏此词,有一唱三叹,寻味无穷的感觉和效果。
王国维要求观照景物能体现某种景物内在的本性,即"神理",达到"真景物","理念"的真;在体现人生的感情时能反映人的内在本性的真,达到真感情,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画面,诗人"忧生"、"忧世"的理想与感情自然渗透在作品之中。
自然与理想,写境与造境,写实派与理想派,合而言之,都应当达到这种境界,便是美。
第二是"入"与"出"的关系。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①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②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要观察、体会、了解、领悟,便要"入乎其内",到生活中去。
人人都能观察,但是,常人之眼与诗人之眼不相同,常人之眼有时看不到,看不透,或看到了说不出来,没有提炼的能力。
诗人之眼则不同,他能静观,能观照,能突破自身狭隘的眼光,能出乎其外,站得更高,"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他能排斥私欲、功利等障碍,能将客体的本性体察、领悟出来,这就是诗人天才的"内美",具有这种崇高的人格和素质,才能出,故能观。
同时,待物化的艺术境界,即在审美主体(作家)蕴藏形成的第二自然、第二人生和第二之我需要用艺术形式、手法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在于审美主体驾驭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种能力有高有低,这便决定作者在"出乎其外"时能否高致。
因为作者心中的意象是观物、观情的辩证统一,达到最高的境界,有时稍纵即逝,是须臾之物,需用不朽的文字表达出来。
所以作者既要超以象外,轻视外物,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要重视外物,情景相融为一体,能与花鸟共忧乐。
王国维评论说:"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分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③这里所讲的格、情、气、韵是格调、性情、音韵、气象,四者能烘托出"境界"。
因此,境界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深邃的感情,能反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王国维举周邦彦的《苏幕遮》咏荷的词,其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评说:"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①另外,他举冯延己的《南乡子》咏草的词,其中有"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他评说:"'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若也。
"②这两幅图画,通过语言、色彩、线条充分表现了荷和青草的内在的本质力量,能得荷之神理,摄春草之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这便是善入善出的典型例句。
第三是"渐悟"与"顿悟"的关系。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③这是《人间词话》的一段名言,王国维用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的断句,描绘了作词的艰苦历程。
同时,他又引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方面去。
这三个境界是作为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修养和锻炼的问题。
审美主体(作者)对人和物的审美把握,形成待物化的意识客体,第二自然、第二人生以及第二之我,再将此用艺术形式表现为意识性的客体(作品),其间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
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
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说的是顿悟。
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
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
"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
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
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